贾平凹的字
- 格式:pdf
- 大小:333.34 KB
- 文档页数:2
《丑石》读书笔记500字范文《丑石》的作者是贾平凹,贾平凹在《丑石》中不仅仅是叙述了“我”缺乏对于美丽事物的深刻领悟,更是告诉我们以后应该怎样去做。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丑石》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丑石》读书笔记篇1这篇文章讲的是一块石头因为长得不好看而被大家讥讽,而最后人们体会到丑石的伟大。
这个从故事中让我深深的懂得:任何时候都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遇到问题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换位思考。
大家觉得这石头非常碍眼,做不了任何事,我认为,这足以说明这些人太肤浅了,对事物的根本没有任何了解就下定论。
我们不妨设想,如果天文学家也和大众的看法一样,那么这块石头就会被世俗的眼光所埋没,甚至于某天被人们丢弃,最终的结局可想而知,正因为如此,任何时候都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俗话说:“真理越辩越明”,尤其是当别人的观点和自己不同时,如果固执己见,不采取有效的解决方式,就容易产生矛盾乃至冲突,甚至有可能将真理埋没。
所以,我们遇到问题,应当学会换位思考,通过沟通,增强彼此之间的了解,以求认同,理解和支持,在生活里也是一样,对人,一定要尊重他人,俗话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只有得到了他人的尊重,才能良好的沟通,虽然丑石不如《西游记》里的仙石,集日月精华于一身,也不像《红楼梦》里的那块通灵宝玉,但是,丑石拥有惊人的坚韧,和坚定,所以大家不是没有优点,是没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只要用心观察,就一定能发现事物具有多面性。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
”其实,在我们的社会上,矛盾当然是免不了的,但是,重要的是如何解除矛盾。
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习丑石的可贵的坚韧、坚定的品质,尊重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只要学会尊重,社会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只要学会尊重,矛盾将会越来越少;只要学会尊重,一定会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丑石》读书笔记篇2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文化苦旅读后感2000字《文化苦旅》是作家贾平凹的一部散文集。
书中主要讲述了贾平凹在各地旅游时对文化的思考与感悟。
无论是农村的乡土文化,还是城市的文化名人、文化现象,他都的深刻剖析和评价。
在这本书中,贾平凹以自己的独特视角,阐述了文化作为一种人文资源的重要性,并探讨了文化苦旅的意义和价值。
我认为贾平凹对文化的重视和思考是非常深刻的。
他深知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文化的竞争和碰撞也日益激烈。
因此,贾平凹认为,了解和认识文化,才能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推动社会发展。
贾平凹在《文化苦旅》中所描述的各种文化现象,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有当下文化的现实表现。
他通过对文化的分析和探究,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到文化的本质和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文化的挑战。
文化苦旅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它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
通过文化的探索和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身份和归属感,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共生。
同时,文化苦旅也启示人们,文化是一种多元的、动态的、发展的资源,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才能推动文化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最后,贾平凹在《文化苦旅》中提出的文化苦旅的观点,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文化苦旅不仅是一个文化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反省和成长的过程。
在文化苦旅的过程中,人们可以不断审视自己,找到自己的不足和短板,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总之,《文化苦旅》是贾平凹先生的一部文化心得散文集,通过对文化的深刻思考和感悟,阐述了文化作为一种人文资源的重要性,并探讨了文化苦旅的意义和价值。
阅读这本书,我深刻感受到了贾平凹先生对文化的重视和研究,也领略到了文化苦旅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心灵感悟。
贾平凹散文读后感一千字[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贾平凹散文好词:居安思危、不一而足、周而复始、望穿秋水、秦晋之好、不落窠臼、司空见惯、怙恶不悛、百年好合、出神入化、身体力行、敬谢不敏、嗤之以鼻、天之骄子、贤妻良母、能说会道、进退维谷、甘之如饴、人心不古、颐指气使、墨守成规、左右逢源、回心转意、插科打诨、别来无恙、翩翩公子、穷兵黩武、舌战群儒、字字珠玑、义无反顾贾平凹散文好句好段:1) 或压根不是夫妻,是同志,是邻居,甚或是情人,这情人是才有了关系还是偷情了数年?你注意到了吗?立于人行道的这边,看男人对女人的回头率是最好的角度了。
2) 男人的秉性永远是看着别的女人好,他们即使在家里有美貌的妻子,即使与妻子和睦亲爱,他们不分老少丑美,但凡在街头见着漂亮的女人,没有不投一眼过去的。
3) 有原本慢悠慢悠骑车而行的,猛地发现了前后有可观的,或故意减速,让那女的前行,看了后影又忍不住要看脸面,疾驶前行,在那平行的瞬间,头就扭动了。
4) 这一瞥的惊美,或是永留记忆,常忆常新,引无限冲动,或是一小时,几分钟后淡然忘却,或是看了后影,希望值太高,脸面甚是失望,这就要无声地自己嘲弄自己了。
5) 你常会发现那些与漂亮女人保持距离的男人,身子弓下去,头却仰扬着,这男人一定是在作一种祈祷:这女人如果能进前边的一个巷子去,这女人或这类女人是与我有缘的,以后便能接触。
6) 所以,这样的男人就要在一个巷口把头耷拉下来,因为那女子并没有进他所企望的巷口,而提前拐进了另一个巷口,或者如愿以偿,这是街头常有男人突然哼了歌子的原因。
7) 男人的这种秉性若认作是卑鄙,世上就全是流氓,不,他们是在表现着爱美。
8) 这个时候,你就觉得人生是多么好,男人是多么好,如果一个男人见到漂亮的女人不愉悦,那这男人干什么事情还有激情,有创造力吗?男人是创造世界的,女人是征服男人的,事情就是这样。
9) 当然了,街头上仍是有淫邪的男人的目光,年轻而从未有接待过女人经验的,夫妻感情破裂,长期分居的,干脆就是色鬼流氓,知其肉不知灵的,他们百无聊赖,就蹲于街房墙根,斜眼上瞧,专看那女人走过的刹那胸部位的耸动,然后低下头去,用手使劲地拈一下无可奈何的一张僵脸,响响地咽一口唾沫了。
贾平凹《丑石》读后感500字7篇贾平凹《丑石》读后感500字1今天,我在《课外阅读》上读到了一篇文章,它深深地触动我的心弦,文章的名字叫做《丑石》。
这篇文章的内容很简单,讲的是:我们家门口有一块很丑很丑的丑石,他就那样——黑黝黝、坑坑洼洼的躺在门口,伯父想要用它垒山墙,却无法垒上。
想用它洗一台石墨,可它的石质又太细,不适合。
也不能雕刻,不能捶布。
他什么都做不了,我们都讨厌起他来,想要把它搬走,但他就像长在那里一样,我们怎么也搬不动他。
他成天丑丑的在那碍事,人人都十分讨厌他。
终于有一天,一个天文学家来了,他发现了我家门口的这块丑石,说道:“这是一块从天上掉下来已有二三百年了不起的陨石,又说它很丑,但这正是它的美——这是丑到极致的美,他不是其他顽石所能比拟的,所以常常遭受一般世俗的嘲讽。
”我和奶奶的脸红了……读完这篇文章,面对着这块丑石,我不禁赞叹,明明有那么大的价值,却默默无闻的隐藏着自己的光辉,静静的、默默地忍受着人们的讨厌、厌恶,屈于误解屈于寂寞的生存的伟大,而这种精神正值得我们去学习。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为眼前的一点点成绩而裹足不前。
也有许多人为眼前的一点点小挫折而丢掉自信,我们不能这样,应该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内涵,树立远大的理想,然后认定一个目标,不断地去追逐,这样才能实现抱负。
这篇文章《丑石》令我深受启发,它教会了我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贾平凹《丑石》读后感500字2这是当代著名的作家写的一篇散文。
文章描述了家门前一块又大又丑的石头因其无用碍事而遭人唾骂,而后天文学家却发现它是一块珍贵的陨石的事。
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东西,不能光看它的外表,要知道它的内心。
丑石它不像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在它身边生长。
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绣上了绿苔、黑斑。
作者和那些孩子们都很讨厌它,曾合伙要搬走它,但是他们力气又不足,只好让它留在这里了。
铵(ǎn)根便笺(jiān)便签(qiān)处理(chǔ)处女(chǔ)打烊(yàng)蛤蜊(gé lí)贾平凹(wā)脸颊(jiá)孑孓(jié jué)龃龉(jǔ yǔ)卡壳(qiǎ ké)趔趄(liè qie)邻居(lín jū)螺蛳(luó sī)内疚(jiù)拈(niān)花惹草貔貅(pí xiū)前倨(jù)后恭入场券(quàn)三聚氰胺(sān jù qíng àn)散(sàn)落榫(sǔn)头梼杌(táo wù)骰子(tóu zǐ)戏谑(xuè)氙(xiān)气应(yīng)届应(yìng)运而生晕(yùn)船暂(zàn)时憎恶(zēng wù)针灸(zhēn jiǔ)狡黠(xiá)坯(pī)胎粗犷(guǎng)木讷(nè)诤(zhèng)友露(lòu)馅大笔如椽(chuán)藤蔓(wàn)畏葸(xǐ)不前罅(xià)隙椎(chuí)心泣血笑靥(yè)洁癖(pǐ)文绉绉(zhōu)羞赧(nǎn)编纂(zuǎn)堰塞湖(yàn sè hú)剖(pōu)析数(shuò)见不鲜札(zhá)记靓(jìng)妆饿殍(piǎo)遍野一丘之貉(hé)缱绻(qiǎn quǎn)慰藉(jiè)悄(qiǎo)然寒伧(chen)斐(fěi)然成章不啻(chì)谙(ān)习汗流浃(jiā)背掎(jǐ)角之势纨绔(wán kù)封妻荫(yìn)子监(jiàn)生马厩(jiù)怦(pēng)然心动揩(kāi)油滂沱(pāng tuó)黑魆魆(xū)伶俜(pīng)虫豸(zhì)翌(yì)日附(fù)和着(zhuó)意摈(bìn)弃摒(bìng)弃揆度(kuí duó)酝酿(niàng)唁(yàn)电愤懑(mèn)内讧(hòng)谄(chǎn)媚菁(jīng)华冠(guān)心病倒(dào)春寒狼奔豕(shǐ)突莅(lì)临缜(zhěn)密熨(yù)帖睥睨(pì nì)祓(fú)除惴惴(zhuì)不安解(jiè)差感喟(kuì)污秽(huì)偌(ruò)大苋(xiàn)菜讣(fù)告呱呱(gū)坠地市侩(kuài)芦荟(huì)炙(zhì)手可热怆(chuàng)然矍铄(jué shuò)囹圄(líng yǔ)一爿(pán)小店苜蓿(mù xù)痔瘘(lòu)鹈鹕(tí hú)孱(chán)弱孱(càn)头以飨(xiǎng)读者园圃(pǔ)逋(bū)欠坐禅(chán)邋遢(lā tā)岿(kuī)然史乘(shèng)。
《浮躁》读后感600字贾平凹《浮躁》这部长篇小说由作家出版社于1987出版,描写了改革开放初始阶段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全部社会的浮躁状态和浮躁表面之下的空虚。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浮躁》读后感600字,期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浮躁》读后感600字1福运是书里老实本分的农民,待人接物虔诚公平。
他接纳了小水,却并不恨金狗,毫无怨言地侍奉外爷和韩文举。
正因着他浑厚,小水渐渐复原神气,也因着他浑厚,没法谢绝蔡大安的要求,导致自己惨遭不测。
福运代表着现实中一部分本本份份生活勤勤奋恳工作,却仍鲜有期望照进生活的人。
这类人大多为群众。
他们接受生活的不公,却怀着纯洁的心灵。
只不过不善变通,有时反而令自己陷入难堪的地步。
石华是书中悲情的人物,她大胆泼辣,又细腻柔软,颇似玫瑰偏有种带刺的明艳。
她爱着金狗,不惜奉献自己解救金狗出狱。
与传统害羞的小水相比,石华倒更像新新女性那一类人了。
金狗心里的石华也是有几分分量的吧,但苦于石华指责金狗的小农经济思想,以及金狗对其丈夫的深深愧疚,两人终无缘结伴。
这段纠葛像是道出天下许多可爱而不可相伴的痴男怨女们,一面痴狂地爱恋,一面苦痛地离别。
田家巩家两大权势相互制衡,道出官场上尔虞我诈,颇有些智斗的意思。
田家是白石寨自由快乐的地头蛇,巩家在州城天高皇帝远,却仍旧想渗透权势。
金狗作为记者从中挑破,险走刀刃,终究一举削弱两家权势,令州城人好不快乐。
再者田中正书记为陆翠翠死时的黯然神伤,倒令人也觉得他不那么奸诈了。
田一申和蔡大安的明争暗斗,不也是职场官场里常有的戏码么?韩文举糊涂,画匠怕事,外爷耿直,七爷看淡一切,倒是寺里整日年经的和尚最懂世事。
曾经到过仙游川的学者对金狗说:“在我们今天的时期里,是浮动着这种独有的时期心态的……心灵的觉醒就转化成心理的失重,虚妄的自尊逆转为沉重的自卑,因此狂躁不安,烦乱不已,莫衷一是,一切像是堕入五里雾中,一切都不信任,一切都怀疑,人人都要坚强地表现自己的主体意识,强调自我的存在,觉得怎么也不合适,怎么也不舒服,虚妄的理想主义摇身一变成最近视的实用主义。
贾平凹散文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贾平凹散文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贾平凹先生的散文内容宽泛,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的情绪变化、偶然感悟的哲理等等皆可入文。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贾平凹散文读后感800字,欢迎大家前来参阅!贾平凹散文读后感800字篇1观弥勒一笑,看遍红尘无限事。
看平凹一文,阅尽天下千万人。
若用一个佛来比喻贾平凹的话,那么“弥勒”则是再贴切不过的喻体。
第一次听到老贾是很久以前了,反正我也不记得了,但是知道有这个人,是个名作家,但是其余的就不知道了。
等到真正开始想了解这个人,想读这个人的书,则是在初三,看《风言锋语》时,听到李蕾说贾平凹的《废都》时。
我当时就想买本书看看,但苦于初三无隙,也可能是懒得去读,迟迟未买,直到这次,我才买了这本他的散文准备细细品味。
总的来说,他的文字是属于稍微有些嚼不烂的精肉这一类,比周树人的文字要更随意、诙谐,同时少了些许考究。
但是就如我吃肉喜欢吃有嚼劲的肉一样,老贾的这种风格,也是我所喜欢的。
读他的文章不用费多大神,拿得起,放得下。
你可以在任何时候读它,也可以在任何时候放下。
但是你却可以从中读出一种人生的哲理,一种对人生的思考。
如一篇《卧佛》短小,但又不乏哲理,从中可以读出老贾的一种处事淡然的心境,又如“说死”,以一个旁观者的眼睛来看人面对“死”这一必修话题时的各种态度,特别是里面有一句“社会主义那么地好,你为什么要死得这么早”,笑话而已。
他也不是什么事都淡然。
《月鉴》中,他用对环境的描写与对妻子的语言共同来描写或说艺术加工出一个虽有一身正气却无处发泄的贾平凹,而他只能向妻子发泄。
这篇文章的妙处在于他将正义与人性之弱点放在一起,通过景物串在一起。
《敲门》中,他亦对那些敲门求事并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骚扰”他人的人做了讽刺。
(当然,他也说有一部分原因是那些敲他门请他做事的人都是空手而来,蹭饭一顿,再满载而归)。
不过有时他的正气虽有,胆量却无。
西安这座城贾平凹的观后感《西安这座城贾平凹的观后感:篇一》读完贾平凹写的关于西安的文章,我就像被一阵古老而醇厚的风吹拂着,思绪也跟着飘进了那座充满故事的城。
贾平凹笔下的西安,就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默默地坐在时光的角落里,身上满是岁月的痕迹。
他写西安的城墙,那可不是简单的一道墙啊,在我脑海里,它就像一条巨大的、沉默的龙,盘踞在城市的周围,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和他们的故事。
我以前也去过西安,当时站在城墙上,我就想,这墙得见证过多少的悲欢离合啊。
也许有年轻的小伙子,为了保家卫国,从这儿雄赳赳气昂昂地出发,又或许有姑娘在这儿,望着远方出征的爱人,默默流泪。
这城墙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史书,一页页写满了故事,可不像我们现在,发个朋友圈就当记录生活了,这城墙记录的可是真真切切的历史的脉搏。
西安的美食在贾平凹的描写下也特别诱人。
羊肉泡馍、肉夹馍啥的,我之前吃过,那味道就像在舌尖上开了一场盛大的派对。
我记得我第一次吃肉夹馍的时候,那酥脆的馍夹着多汁的肉,咬一口,哎呀,就感觉像是嘴巴在进行一场奇妙的冒险。
贾平凹说这些美食背后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我觉得他说得太对了。
现在好多地方的美食都变味了,成了那种流水线上的东西,可西安的美食还保留着那种传统的韵味,就像一个坚守着老祖宗手艺的手艺人,不被外界的浮躁所干扰。
可是呢,我又有点小矛盾。
贾平凹把西安写得那么美好,那么充满古韵,可现在的西安也有很多现代的东西啊。
那些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在文章里好像被淡化了。
我在西安的大街上走着的时候,看着那些古旧的建筑旁边耸立着崭新的大楼,就感觉像是两个时代在对话。
也许这就是西安的魅力吧,它能把古老和现代融合在一起,就像一杯鸡尾酒,既有古老的香醇,又有现代的活力。
这篇文章让我对西安有了更深的感情,我就想啊,下次再去西安的时候,我得更加用心地去感受这座城,去寻找那些被我忽略的小细节,就像寻找散落在时光里的珍珠一样。
西安啊,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每一次挖掘都会有新的惊喜。
文人雅韵
在陕西众多的作家中,我对贾平凹
尤其喜欢。
他的书,他的文章伴随着我的成长。
最早接触他的作品,是在高中的课堂上。
那时我们的语文老师博古通今,学问渊博,口才极佳,在课堂上,总是旁征博引、口若悬河,他的课堂,总是生动活泼的,所以我们大家都喜欢上他的课。
他不仅课讲得好,而且写得一手漂亮的文章,经常有报刊寄给他样报和稿费,惹得我们这些高中生极为羡慕。
有一次上作文课,老师讲授文章写作中如何用“欲扬先抑”的技法,用的例文就是贾平凹的《丑石》。
文章写的是自家门前一块奇丑无比的陨石,由于家里人都不认识它,奶奶嫌它碍手碍脚、挡住了去路,几次想让人把它搬走,但因它太重,只能放弃了;伯父家盖房子,本可以用它垒台阶,但它太不规则了,也放弃了;家里洗一台石磨,也嫌它石质太细,没能采用;几个小孩子也曾合伙要把它搬走,但力气不足。
这样,这块丑石就那样突兀地卧在那里,一任风吹雨淋、荒草披拂。
虽时时遭人嫌
弃、咒骂,但也无可奈何,只好留它在那里去了。
终有一天,村子来了一位天文学家,才发现它是一块陨石,它的价值才被发现。
奶奶说,它真是太丑了。
天文学家说,这正是它的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正因为它不起眼、丑陋,才常常遭到世俗的讥讽。
作者就是要通过丑石的遭遇,来批判现实社会里不重视人才的
贾平凹的字
胡忠伟
62--
现象,进而呼唤“不拘一格降人才”。
而这篇文章之所以吸引人,就是作者恰当地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技法,这种带给人心理上“两极分化、形成反差”的艺术创作方法,深深地吸引了我。
从那节课,我记住了贾平凹的名字。
此后,通过课本,通过课外书,我陆续读到了他的《一颗小桃树》《文竹》《访梅》等作品。
贾平凹的语言清新自然,简洁明快,绝不枝枝蔓蔓,叫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他。
此后十数年,只要是他的新书,我都会买来读。
1998年全国第十届书市在西安举办。
在作家签名现场,我第一次见到了贾平凹。
他朴实随和,一点名人的架子都没有,就像隔壁邻家的大叔。
由于我们到得早,书市组织的签名活动还未开始,贾平凹就与先到的四川作家魏明伦交谈起来。
我和同学远远站着傻看,也不敢靠近。
等到回过神来想和他合影时,人家已被工作人员护送着进入签售大厅了。
那次,当然是买了他的一本书《平凹的艺术》,是和冯有源合著的艺术创作问答,一问一例文一评析,例文全是贾平凹写的,在问题和评析部分讲解了贾平凹的文章艺术,是一部难得的学习写作的辅导读物。
遗憾的是,没能请贾平凹在上面签名。
那时,自己一个穷学生,只管读,也不懂得签名本的重要,现在想来真后悔,错过了和大作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再后来,参加工作了,买贾平凹的书更多了,就想着自己什么时候也能拥有一本贾平凹的签名本呢。
2013年,在网上认识了一位老师,他和我一样也曾痴迷于贾平凹,而且做出了不小的研究成果。
他得知我喜欢贾平凹,就答应帮我弄一本签名本。
2015年夏,他终于寄来了贾平凹的签名本《树佛》。
这是一本小32开的散文集,是天津人民出版社策划出版的“人生感悟丛书”之一,收文四十篇,是贾
平凹四十岁前后写作的有关人生感悟的
散文随笔,其中全文收录了他在广东《家
庭》杂志上的“说家庭”专栏文章。
看着扉
页上“贾平凹”那三个手写大字,我由衷
感到了欢喜,这是我得到的第一本贾平
凹的签名本,虽然没有题签上款,但慰情
聊胜于无了。
拥有贾平凹完全签名本的
念头一直存在于心,只能等机会了。
2016年,贾平凹的学生范超给我来
信,说最近可能要去拜访贾平凹,我就托
付他,这次一定要帮忙弄到贾平凹的签
名本。
不久,我就收到了范超寄给我的贾
平凹《极花》签名本。
打开扉页,只见上面
写着“胡忠伟先生正,平凹,2016.8.3”。
他
的字,拙朴自然,透着文人的灵气。
看着
这本签名本,我多年收藏贾平凹签名本
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也像许多“贾迷”一
样,感受到了大师级作家手泽带给人的
力量。
这是贾平凹2016年出版的精装本
长篇小说《极花》,它讲述了一个从乡村
到城市的女孩胡蝶,从被拐卖到出逃,最
终却又回到被拐卖乡村的故事。
小说用
全息体验的方式叙述她的遭遇,虽从拐
卖事件入手,但其最终指向是当下中国
最为现实的贫困农村男性的婚姻问题,
是城市不断壮大农村迅速凋敝的问题,
具有震撼人心的现实冲击力。
多年来,贾平凹始终如一、锲而不舍
地做着一项工作:要将大西北古人今人
的思考链接起来,要将大文化中个人与
群体的情怀绵延到一起。
从《高兴》到《秦腔》,从《古炉》到《极花》,他始终关注着
当下中国小人物的悲喜忧乐,而这些小
人物的身上,却有着他的大情怀,是他已
经完成和将要完成的文化长链上的一个
个熠熠生辉的扣子。
(插图:郭翠英)
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