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机械通气护理管理126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85.90 KB
- 文档页数:2
山西省2020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关注自我感受而漠视规则约束,强调个体价值而忽略奉献他人,那种雷锋式的高尚精神在某些人的观念里已经是大音希声了。
B . 每对自己的爱车进行一次改装,他都有一种成就感,满足感和自豪感,当发现自己的爱车卓尔不群,能够引来百分之百的回头率时,那种快感更是妙不可言。
C . 新一届中央领导三令五申地强调,官员要率先垂范,坚决杜绝公款浪费,尤其要刹住一些机关年底突击消费的歪风。
D . 中国汽车企业近几年纷纷推出自己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有专家提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宜瞻前顾后,不可盲目发展。
2. (2分)(2019·宁波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90%的路边小店使用二维码收账后,消费频次提升了三成,销售额提高了2.5%,百元人民币商品销售额提升达5%.B . 如今,空巢、独居、高龄、失能老人越来越常见。
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报告,中国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超1000万左右,这个数据背后的原因值得每个人思考。
C . 虽然《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没有明星和绚丽的舞台,但播出仅数期便成功成为中央电视台黄金档节目.D . 垃圾分类,要求我们按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撤运,其目的是旨在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
3. (2分) (2018高一下·舒城月考)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 通知:兹定于6月5日下午3时在报告厅召开高考考务会,请全体工作人员按时参加。
B . 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恩师。
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C . 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挂念,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D . 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I. 概述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机械通气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治疗手段。
而作为ICU护士,观察和护理机械通气患者是我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共享我在ICU护理机械通气患者时的一些体会和经验。
II. 观察1. 呼吸机参数机械通气患者依赖于呼吸机来提供正常的呼吸功能。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呼吸机的参数,包括潮气量、吸入氧浓度、呼吸频率等,以确保患者得到合适的通气支持。
2. 生命体征机械通气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体温等指标,护士需要定期监测这些指标,及时发现临床异常并及时处理。
3. 意识状态机械通气患者可能处于昏迷或镇静状态,护士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意识改变的情况。
4. 呼吸道分泌物机械通气患者易于产生呼吸道分泌物,护士需要定期清理呼吸道,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III. 护理1. 呼吸道管理护士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情况,定期吸痰、拍背等手段,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2. 皮肤护理机械通气患者常常需要长时间卧床,护士需要定期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保持皮肤的健康。
3. 营养支持机械通气患者往往需要持续进食,但又不能口服,护士需要通过管饲等方式,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
4. 心理护理机械通气患者身处ICU环境,往往感到孤独、焦虑,护士需要及时进行心理护理,给予患者情感上的关怀。
IV. 经验总结作为ICU护士,观察和护理机械通气患者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对患者生命体征、呼吸机参数、意识状态、呼吸道分泌物等方面的全面观察,并进行呼吸道、皮肤、营养、心理护理等全面护理,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十分重要。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总结,提高观察和护理机械通气患者的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V. 结语在ICU工作中,观察和护理机械通气患者是一项重要但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通过全面观察和细致护理,我们能够为机械通气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机械通气的护理范文机械通气是一种通过人工方式辅助或代替患者自主呼吸的治疗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和急诊室中,用于支持患者的呼吸功能,帮助他们呼吸,提供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机械通气的护理是重要的,它旨在提供安全和有效的机械通气治疗,并避免或减少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
首先,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机械通气方式和参数设置。
常见的机械通气方式包括控制通气、辅助通气、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等。
了解患者的通气模式和参数设置,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吸气流量、吸氧浓度、峰压、平台压等,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监测和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
其次,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参数和生命体征。
这包括监测呼吸频率、吸气流量、峰压、平台压、动脉血氧饱和度等,以确保机械通气的效果和安全性。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意识状态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如气胸、肺不张、气道堵塞等。
第三,保持机械通气设备和管路的清洁和无菌。
定期清洗和消毒机械通气设备,更换管路和呼吸器等,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护理人员还应定期检查机械通气设备的功能和安全性,确保其正常工作,并及时更换或修理损坏的部分。
第四,合理控制机械通气参数和潮气量。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特征,调整机械通气的参数和模式,以保证患者的气体交换和肺保护。
过高的峰压和吸气流量可能导致肺过度充气和气道损伤,而过低的潮气量可能导致肺过度膨胀和低通气。
第五,定期翻身和呼吸道护理。
机械通气的患者常常处于卧床不动的状态,容易发生肺不张、感染和压疮等并发症。
护理人员应定期翻身患者,保持呼吸道畅通,预防肺不张和肺炎的发生。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进行口腔护理和吸痰,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的滞留和感染的风险。
最后,机械通气的护理还包括与患者和家属的交流和心理支持。
机械通气患者常常无法言语和正常交流,护理人员应通过肢体语言和眼神交流,给予患者足够的安慰和关心。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解释治疗过程和情况,帮助他们理解和支持患者的治疗。
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管理武进中医医院徐益群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善了危重症患者的预后,是有效的生命支持手段。
但护理不当易造成各种并发症,给治疗带来困难,为减少并发症,必须注意每一个环节,避免观察上的疏漏和处理的失误。
我院ICU自2006年06月至2007年02月共收治不同原因所致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患者66例,现就护理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6例中,年龄17~83岁,平均51.6岁。
其中重度颅脑损伤34例,脑血管意外1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4例,心功能不全2例,重度酒精中毒2例,失血性休克1例,脑膜脑炎1例,多发性肋骨骨折1例。
经口气管插管58例,气管切开8例,机械通气时间1~21d 。
1.2方法本组患者均使用Savina多功能呼吸机,通气模式根据病情选择,主要有辅助∕控制通气(A∕C)、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SIMV)、SIMV+呼气末正压(PEEP)。
1.3结果44例经机械通气及综合治疗后病情好转,转普通病房进一步治疗;13例因多种原因家属放弃治疗而自动出院;9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和严重心律紊乱而抢救无效死亡。
2护理管理2.1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动态监测2.1.1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SpO2、皮肤黏膜等变化,做好详细的记录。
判断患者有无自主呼吸,注意自主呼吸的频率、节律及两侧呼吸运动的对称性,定时听诊肺部。
观察痰液、引流物、尿粪性状有无改变,并做好24小时出入量记录。
根据病情观察的结果判断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1.2呼吸机的监测严密监视呼吸机的工作状态,各部件衔接情况,监听运转声音,保持呼吸机运转正常。
准确记录通气参数,根据病情合理设置报警范围,特别重视呼吸机报警信号,发现报警及时查找原因,并处理或报告医生,以达到人机协调,防止通气过度或通气不足。
对于报警原因不明确,不能马上作出判断时,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是立即将患者与呼吸机脱离,应用简易呼吸囊进行手动通气,若患者情况好转,说明问题出在呼吸机,若情况无改善,说明问题出在患者方面。
机械通气病人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对策机械通气是抢救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措施。
它的广泛应用为抢救危重病人争取了时间及条件。
但只有在全面有效护理措施的保证下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通过对15例机械通气病人的临床护理总结如下:1 气管插管时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对策1.1常见的护理问题(1)插管向下滑入右侧主支气管造成双侧肺部不张。
(2)气管插管脱落。
(3)气囊破裂造成漏气。
(4)拔管时分泌物的误吸。
1.2护理对策(1)稳妥固定导管。
(2)各连接管放置妥当。
(3)观察两侧胸部活动是否一致,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
(4)吸痰时防止插管内外移动,更换体位时注意呼吸机管道不能脱开、扭曲。
(5)经常检查气囊的压力,防止压力过低致病人脱管或误吸。
(6)对烦躁或不配合的病人,应严密观察,必要时用约束带,防止拔管。
(7)拔管前应密切观察各项指标,并彻底吸净气管、口腔、鼻腔内分泌物。
(8)拔管6小时后病人方可进食、水,并观察病人有无呛咳。
(9)拔管后密切观察病人呼吸、循环等情况,并做好记录。
2 呼吸道管理2.1气道湿化(1)呼吸机湿化瓶湿化液为蒸馏水或注射用水,禁止用盐水。
其温度为33-34℃,湿化液量不得超过上下警戒线。
(2)呼吸机螺旋管积水定期排出。
(3)病人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时,可用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10滴/次气道注入。
(4)可超声雾化。
2.2吸痰为患者吸痰前后要翻身拍背,拍背时要手背屈起,四指并拢由下向上、由周围向肺门,使痰液从周边肺野向中心集中,便于痰液吸出。
吸痰时应注意:(1)轻:动作要轻,切忌粗暴,应在没有负压的情况插入吸痰管。
(2)提:边吸边提,切忌将吸痰管上下提插。
(3)转:边吸边转,尤其遇到粘稠痰。
(4)快:在吸出痰液始端3-4cm要慢些,然后较迅速地拔出吸痰管,每次10-15秒为宜。
(5)给氧:吸痰前后应给大于40%的氧。
(6)保持吸痰管无菌:一次一管,严禁在口腔或鼻腔吸后再到气管内吸。
吸痰前后应洗手,戴无菌手套。
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分析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
重症肺炎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机械通气是治疗重症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及其效果分析。
二、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1. 营养支持: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常由于生理紊乱、能量消耗增加等原因造成营养不良,因此对这类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是十分必要的。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态、病情变化等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包括静脉输注氨基酸、高蛋白饮食等,并定期进行营养评估及调整。
2. 恰当的体位调整:机械通气患者常常需要长时间卧床,容易导致压疮、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适当的体位调整,定期更换体位,降低患者的并发症风险。
3. 控制感染: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由于免疫功能差、体内异物多等原因容易发生感染,因此抗感染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消毒,注意手卫生,及时更换气管插管、吸引管等设备,降低感染的风险。
4. 心理护理: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由于疾病的严重性、生活的不便等原因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情绪上的支持,关心患者的心理健康,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促进患者的康复。
5. 安全护理:机械通气患者因生理机能受损,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护理人员应加强安全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做好患者的护理与监护工作。
三、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分析1. 营养支持:通过营养支持,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能量供应充足,有助于维持机体的代谢平衡和免疫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2. 恰当的体位调整:适当的体位调整有助于减轻患者的身体不适,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9年12月第14卷第6期
现轻型V O D,1例次中型V O D,1例次重型V O D,发生率25%。
经上述治疗和护理均好转。
3讨论
3.1制订个体的有预见性的护理计划是关键V O D的危险因素:A l l o.H SC T(尤其是H LA不全相合的)、移植前转氨酶水平升高、肝炎史、二次移植、预处理方案用B U/C Y方案或T B I剂量>12G y、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用CsA+M T X 方案等【:t鲥。
本文3例V O D患者中。
2例供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而重型V O D患者为二次移植患者,供受者H L A3个位点不相合(母亲为供者且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因此,护理上要充分评估发生V O D的风险,制订个体的有预见性的护理计划,早期发现r O D临床表现。
有效实施r t.PA溶栓治疗和护理。
3.2实施r t-PA溶栓。
要加强出血的观察护理除有皮肤瘀斑,牙龈渗血外,2例次出现眼底出血(发生率66.7%),l 例次出现中心静脉穿刺口白行渗血(发生率33.3%),这些均提示实施r t.PA溶栓。
要注意严防脑出血或重要脏器出血。
参考文献
495
l L i zow M R,R epous s i s PD,Sch r ocd er G,et d.V eno.∞dusi ve di seas e of t he l i ver aft er bl o od a nd m a r r ow t r ans pl ant at ion:
anal ysi s of pr e a nd-post tra nsplant ri s k
f act or s associ at ed W i t l l s everi t y a nd r esul t s of t he r apy w i t h
t i s sue ph s m i nogen act i vat o r.L euk L ym phom a,2002,43
(11):2099.
2C ar r e r as E.V eno.occl usi ve di sease of t he l i ver aft er he m op oi e t i c c el l t r ansp l an t at i on.E u r J H ae m at ol,2000,64(5):281.
3黄道秋,刘佳全.静脉营养的成份构成比及临床应用.河北医药,2005,27(8):634.
4江志伟.肠外营养支持的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12):761.
5夏凌辉,方竣,游泳,等.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肝静脉闭塞病的临床观察.临床内科杂志,2007,24(2):98.
(修回日期:2009年IO月18日)
危重病人机械通气护理管理126例分析
钟颖珠彭玲池萍
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病人的机械通气护理管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126例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126例患者治愈好转118例,死亡8例。
结论:早期建立人工气道,加强气管插管、呼吸机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重视基础护理,控制外源性感染等有助于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机械通气;护理管理
D O I:10.3969/j.i ssn.1671-301X.2009.06.042
在危重病人的抢救过程中,早期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硅田
械通气。
保证气道的通畅是抢救和复苏成功的有效方法,‘。
一,‘。
而气道管理是机械通气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回顾性分析126例患者治愈好转118例,抢救成功率为93.7%,死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126例机械通气亡8例,死亡率6.3%。
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a料论
1临床资料
本组126例患者中男72例,女54例。
年龄1—92岁;其中气管插管123例,气管切开3例。
疾病种类:脑血管意外36例,重度颅脑外伤33例,心肌梗死19例,呼吸系统疾病11例,各种中毒9例,溺水5例,心力衰竭3例,其它10例。
126例患者均使用美国生产的PB840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通气时间1—36d,平均5d。
作者单位: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514031)3.1建立人工气道前的管理(1)院前急救人员与院内联系,及时反馈病人的情况。
以利院内医务人员做好各种抢救器材、药物及人员的准备工作,为病人的抢救赢得时间。
病人病情危急时,由院前急救人员早期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
(2)保证抢救物品器材随时处于应急状态。
3.2建立人工气道后的护理管理(1)病人的管理:严密观察病人的口唇、肢端皮肤循环有无改善;注意病人意识、体温、心律、心率、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尿量等变化;对清醒病人重视心理护理,做好解释和指导工作;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第一个24小时采取平卧位是感染呼吸机
496
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子【¨。
无坐卧位禁忌症的机械通气患者应取低半卧位或半卧位。
特别是鼻饲时及鼻饲后必须抬高床头30~40。
,鼻饲前后半小时避免吸痰,以防止误吸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2)气管插管的管理:插入位置是否恰当十分重要,过深易造成单侧肺通气,引起张力性气胸、肺不张和肺泡低通气等,过浅则容易造成脱管;应详细记录导管插入深度或外露长度,并用胶布或寸带妥善固定,每班交接,定时检查,防止过度牵拉导致导管脱出:加强气囊管理.目前大多数气管导管均使用高容低压气囊.应定期检查,采用少量闭合容量及少量漏气技术充气。
(3)气道的湿化及管理:充分合理地应用雾化、气管内滴药及恒温湿化等方法湿化气道,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以保证气道通畅。
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所有湿化器的输出功率至少需达到30m g/L湿度.才达到防止分泌物结痂和避免粘膜损伤的最低湿度要求[2】。
(4)按需吸痰:应遵循先气道后口腔、鼻腔的原则,采用密闭式吸痰方法.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若一次未能吸净痰液时,应先供氧,待血氧饱和度回升后再进行吸引,吸痰前后给予2分钟纯氧,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
(5)呼吸机的管理:先对呼吸机进行检测,确认无故障方可用于病人,使用过程中注意有无人机对抗现象,出现报警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机使用过程应注意保持管道通畅,防止管道受压、扭曲,及时倾倒管道和集水杯内的冷凝水,注意不要使冷凝水倒流入气管导管内,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防止因改变体位而造成管道牵拉或脱落等:呼吸机管路的更换一般以7天更换一次为宜,频繁地更换气道管道不仅
坠直墨鲨堕堂鳌查至塑生!兰旦箜!璺鲞第6期
不能减少污染,而且还可以使污染率增加3倍【,3;压缩机的空气过滤网每周清洗1—2次,以保证吸入空气质量.呼出端和吸入端的空气过滤器每个病人用后进行高压灭菌.防止交叉感染,通气时间较长的病人每周更换呼出端过滤器一次。
(6)重视基础护理:加强口腔护理,减少口腔细菌的定植,预防口腔感染;每隔1—2小时为病人进行翻身拍背,促进排痰及防止压疮的发生;加强肢体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和足下垂;做好留置尿管的护理,预防泌尿系感染。
(7)控制外源性感染:病室内定时通风,采用空气消毒机定期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可减少室内细菌数:医务人员重视无菌技术操作,做好手卫生消毒,特别强调接触病人和操作前后严格洗手,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总之,危重病人早期建立人工气道,做好气管插管的护理管理,充分湿化气道,按需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呼吸机管理和基础护理等,可有效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为早日拔管创造条件,提高危重病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林晓静,李亚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非药物预防策略.中华护理杂志,2005。
40(4):303.
2俞森洋.现代呼吸治疗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424—441.
3卜校山.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3):1123.
(修回日期:2009年9月16日)
双腔气囊导尿管压迫法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护理
叶少岸吕芳文黄宜珍
摘要目的:探讨顽固性鼻出血患者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压迫止血治疗期的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108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行后鼻孔填塞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108例均有效止血,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顽固性鼻出血患者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行后鼻孔填塞法疗效确切,操作简便。
关键词双腔气囊导尿管;鼻出血;护理
D O I:10.3969/j.i ssn.1671—301X.2009.06.043
顽固性鼻出血是指短期发生的持续或频繁发作的中量甚至大量的鼻出血而采用传统的鼻腔填塞等方法不能控制的严重出血。
多是由鼻腔后段的小动脉或静脉丛破裂所致(1】。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108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行后鼻孔填塞治疗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耳鼻喉科(519000)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08例中男68例。
女40例;年龄25~70岁。
左侧鼻腔52例,右侧鼻腔56例。
病因:高血压76例,鼻咽癌放疗后18例,手术后鼻腔出血2例,鼻腔血管瘤l例,不明原因1l例。
1.2治疗法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头略后仰,用吸引器吸净鼻腔内凝血块,常规用1%丁卡因肾上腺素(1%丁卡因10m L+1%0肾上腺素1m L)棉片麻醉及收缩鼻腔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