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及24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14.50 KB
- 文档页数:76
24《火烧云》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火烧云》这篇文章以“变”字统领全篇,且节节有“变”,使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
本课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描写了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极多、极快。
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分领略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奇特美丽。
启发我们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认识“喂、盈”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模”,会写“必、胡”等12个字,会写“火烧云、晚饭”等7个词语。
(2)积累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
(4)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的特点,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之情。
(5)随班就读学生,做好教学衔接。
三、重点难点(1)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的特点。
(2)积累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理解题目1. 引语:夕阳西下、明月高悬,大自然有多少奇丽的景象,吸引着作家诗人用最美的语言去描绘、去赞美。
近代女作家萧红用最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火烧云瑰丽的景象。
孩子们,你们见过火烧云吗?知道火烧云是什么样的吗?(出示课件2 )2.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
(出示课件3—7)3. 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块学习课文《火烧云》,去领略一下大自然的壮美。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 8)4. 理解题目。
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5.了解作者。
咱们先来了解一下作家萧红。
(出示课件9)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出示课件10)1.自读课文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习生字词,正确读写“檀、盈、跪、喘”等字。
2.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如“檀、盈、跪、喘”等。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 学会观察和描绘自然现象,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感受自然界的美丽和壮观,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 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教学内容1. 学习生字词,掌握“檀、盈、跪、喘”等字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2.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火烧云的描绘和赞美。
3. 观察和描绘火烧云,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火烧云的感受。
4. 讨论火烧云的形成原理,了解自然界的奥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3. 对火烧云的观察和描绘。
难点1. “檀、盈、跪、喘”等字的学习和运用。
2. 对火烧云的感受和表达。
3. 火烧云形成原理的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投影或打印稿。
2. 生字词卡片。
3. 彩色粉笔,用于板书。
4. 纸和彩笔,用于学生描绘火烧云。
教学过程导入1. 老师出示火烧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火烧云的观察和感受。
新课导入1. 老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
2.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课文学习1. 老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2. 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火烧云的描绘和赞美。
3. 老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记笔记。
观察与描绘1. 老师出示火烧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等特点。
2. 学生用彩笔在纸上描绘火烧云,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火烧云的感受。
讨论与分享1. 学生分小组讨论火烧云的形成原理,了解自然界的奥秘。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总结与反思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七单元第24课《火烧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火烧云》是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组课文以“奇妙的世界”为专题,通过具体形象的语言向学生展示了天地之间的神奇与美好,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让学生认识到“奇妙世界”就在自己身边,乐于去观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
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著名女作家萧红,她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夏季傍晚天空中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全文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变化、火烧云下去了的顺序并紧扣一个“变”字,将火烧云色彩绚丽、瞬息万变的景象表现得淋液尽政。
全文脉络清晰,结构完整;内容丰富,富于变化:语言富有韵律美感,尤其体现在描绘火烧云颜色的词语上,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学情分析】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大量的写景文章,并积累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这对于学习本文大有裨益。
三年级的学生虽然看到过火烧云,但并没有仔细观察过。
所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本节课学习中,我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充分感受火烧云的美,并采用情感朗读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火烧云的美,积累作者优美的语言。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6自然段。
2、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的特点,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美景的心境。
3、积累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并进一步积累类似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态的变化,感受火烧云的色彩绚丽、瞬息万变。
难点: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火烧云的画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教学法、情感朗读法为主【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引出课题师:夕阳、明月、火烧云……是美丽的。
曾经有多少位作家、诗人用最美的语言描绘过它们,火烧云这一景象更使多少人陶醉过。
现代女作家萧红用最生动、最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的火烧云。
看,这就是火烧云,鲜艳无比,光亮耀眼,如烈火熊熊燃烧,这种景象让看到的每一个人为之震撼。
《火烧云》教课方案一、教材明篇精文描了火云从上到达下去的程中,色和形状的化。
文先霞光照到地上的情形,接着火云色和形状的化,最后火云下去了。
用正确,描绘生传神,想象丰富是本表达方法上的特色。
篇文的意,一是学生感觉自然风景之美;二是学文中的生句,了解作者丰富的想象,累好佳句。
认识文是怎描绘火云色和形状的化是教课要点。
学作者察事物、累材料、勇敢想象的方法是教课的点。
二、学目1.本的16个生字,学会此中的13个字。
能正确写“火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狠、、蹲着、静、必、揉眼睛”。
2.有感情地朗文。
背文。
3.理解文内容,认识火云的多彩和美好奇怪,领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学生自然、察自然的趣。
4.摘抄文中的美句,累言。
三、教课建1.本到的各样云的色好多,前要修业生在清晨或夜晚,最好是有晨晖或彩霞,察云彩的各样色和化,或许采集相关云彩的片和描绘云彩的好佳句。
2.指学生通全文,准生字的字音,把文正确,通。
特注意准舌音:“、寿、”;后鼻音:“盈、恍、猛”等。
画出自己不懂的句,通词典或系上下文或系生活加以理解。
3.再文,能够是自己,也能够是小同学一同,后思虑:文哪些部分是霞光的,哪些部分是火云色和形状的化的?找出写得美的句子来一,初步认识火云的色彩和多的形状。
4.本描绘火云色彩、形状化的句,用十分正确,写得十分生、形象,能够引学生在中想象,领会心思。
比如:(1)“地方的火云化很多,一会儿彤彤的,一会儿金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很多”明火云的多种色,“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不突优秀多,并且化快。
(2)“突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那狗十分凶狠,在向前跑,后仿佛随着好几条小狗。
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了。
”把火云想象成了物,突出了火云化的风趣。
“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了”,表示了火云形状在不停地、迅速地化着,体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要引学生想象画面,领会火云色、形状很多,化极快的特色。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4 火烧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确良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确良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4、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事物,运用丰富想象描绘景物变化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联系课前谈观察感受,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1、第一遍读,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1)通过多种形式检查学生是否能把生字的字音读准确。
(2)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并把自己的记字方法和同学们交流。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
学生自己读生字,观察每个字的字形结构提出自己认为比较难写的生字。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难写的字做重点指导。
练写生字。
2、第二遍读,要求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想办法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解决。
3、第三遍读,要求边读边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霞光?哪些地方写火烧云?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火烧云的?三、学习写“霞光”的部分(第一自然段)1、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对不明白的或认为写得特别美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和同学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或自己认为哪些句子写得特别美,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师生读议解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或多媒体的展示明确霞光和火烧云的关系。
四、学习课文第二至第六自然段1、自读课文,找出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中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再读一读。
2、和小组同学交流这些句子美有哪里。
3、全班交流:自己认为哪些句子写得美为什么?小组同学或其他同学可以互相补充。
(1)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他们有读中想象火烧云的形状多样、变化极快的影象,体会句子的意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24 火烧云优质教案
6.板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
24 火烧云
课题 24 火烧云
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时:第二课时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的特点。
②语言运用: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至六自然段,感受火烧云的美丽。
③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④审美创造: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之情。
2.学习重点难点:了解火烧云颜色形态变化的特点。
3.教学准备:PPT 课时预习卡
5.作业设计:
抄写本课生字、词语并背诵课文第3至第6自然段。
6.板书设计:
24.火烧云
7.教学反思与改进:
篇课文结构清晰,火烧云特点突出。
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设计出几个大方向的关键问题来辅助学生理解课文。
多媒体课件中图片的渲染与朗读相结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文章的语言之美。
24 火烧云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3~6自然段。
3.能抓住相关句子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说出火烧云变化“多”且“快”的特点。
4.能通过朗读等方式,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难点背诵第3~6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说清楚火烧云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检查认读。
1.人们看到“火烧云”的出现会觉得很欣喜,火烧云到底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2.学生自由朗读第3~6自然段。
文中从哪些方面写了火烧云的变化?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3.交流反馈。
(课件出示句子)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颜色变化、形状变化。
4.自由读一读,和小组同学互相讨论:作者写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什么特点?5.引导学生从“一会儿、忽然”等词中总结出变化多、变化快的特点。
(1)从数量上体会“一会儿”。
师:这几个自然段中反复出现了哪个词?数数有几个“一会儿”?(2)从词义上体会“一会儿”。
师:你能找找“一会儿”的近义词吗?(3)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师小结:火烧云不仅变化多,而且变化快。
6.积累词语:金灿灿、凶猛、接着、威武、镇静。
(1)读一读这几个自然段中的红色词语。
(出示课件,将词语“金灿灿、凶猛、接着、威武、镇定”标红)(2)你能选择几个词语说一句话吗?(3)在课堂作业本上抄写这几个词语。
二、问题引入,学习第3自然段。
1、作者是如何描写颜色变化很多的?2、同桌合作,梳理出所有描写颜色的词语。
3、语言积累,拓展练习。
(1)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2)天空中的颜色就这些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4)师:这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你觉得还会有哪些呢?仿照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说一说。
①ABB式:黄澄澄、绿油油。
②以常见的食物来描述颜色:番茄红、葡萄紫。
③两种不同颜色组合:半红半紫、半青半黄。
4、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指导朗读。
24.《火烧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全文以“变”字统领全篇,且节节有“变”,使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文中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分领略了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绚丽多彩。
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要大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学情分析孩子们都看到过火烧云,却并未仔细的观察,研究过火烧云。
心中有对火烧云的好奇,却还未曾有作者那么深的感受。
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采用了多种生动的教学方法和电教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受火烧云的美,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此外,中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而且想像丰富,所以,在这课中我主要通过学生的读一读、想一想、比一比,练一练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引导学生掌握:“读→思→比→练→读”的学习方法。
通过读,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比,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通过练,检验读和思的效果;再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会,也使感情进一步升华。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重点)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6自然段。
(重点)3.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难点)教学课时:两课时《火烧云》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重点)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3.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教学准备:火烧云PPT,教学过程:一、学习生字必胡灿骑秒凶猛庙威武镇二、情境导入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投影片上情景的一句话。
再想想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画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什么是火烧云?2.霞光给地面事物带来的变化。
《火烧云》教学设计课前游戏1.打招呼。
2.我写你猜游戏,引导观察篆文字形“云”师:我这儿有一个猜一猜的小游戏,你们想玩玩吗?好,我们从最简单的开始,首先来猜一个字,看我写,猜一猜。
【画云】师:这是个什么字?3.我说你猜游戏,引导根据意义猜“筋斗云”“祥云”【出示图片】看,生活里到处可以看到祥云的身影,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更是以祥云为主要元素,设计出祥云火炬,把中国文化传向了全世界。
有了民族文化做依托,喜欢云的人就更多了。
你们喜欢云吗?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导入课题,板书课题师:同学们,在太阳升起后落下的时候,会出现一种特别美丽的云,它有一个形象的名字,就叫——火烧云。
师:真好,它就叫火烧云。
【板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和火烧云有关的课文,一起读课题。
2.介绍作者【出示图片】这篇课文的作者叫萧红,课文选自于她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讲的是她小时候在东北家乡看到的火烧云。
那为什么叫火烧云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初读课文,扫清障碍2.为什么叫火烧云?引导抓住课文第一句话3.这句话里哪个字用的最生动、有气势?(烧)4.引导体会“烧”字的妙处并指导朗读:范围广、画面活5.读词语,相机正音,学习多音字“模”三、重读课文,梳理结构1.默读课文,想象作者写了火烧云的哪些方面?2.交流、小结:霞光、颜色、形状四、学习第一自然段,欣赏霞光下的变化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霞光的变化2.梳理变化景物,并齐读3.相机介绍紫檀色4.创设情境:体验霞光下事物的神奇变化(1)点击画面变色(2)说说神奇之处5.引导发现作者是如何把赞叹之情写出来的,抓住“了”字朗读体会6.创设情境:对霞光下的邻居大叔说变化7.小结:霞光下的变化充满奇趣8.链接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评价五、学习第三自然段,欣赏火烧云的颜色1.默读第三段,思考火烧云颜色的特点,试着为颜色词语分类2.交流:(1)提取颜色词语(2)归类:abb,半半,事物比拟(3)试着自己造词3.齐读词语,增加积累4.火烧云除了颜色多,还变化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