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科学:第2章《运动和力》复习检测1
- 格式:doc
- 大小:312.00 KB
- 文档页数:4
七年级科学(下)第二章《运动和力》目标检测班级 姓名 学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属于生命运动的是( )A.风车的转动B.鸭跖草在水里生长C.举过头顶的杠铃D.流星划过天空 2.某同学进行“体质健康测试”的部分内容如下,其中单位不符合科学规定的是 ( ) A .握力40千克 B .身高170厘米 C .质量58千克 D .50米跑步速度8米/秒3.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如图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 A .“歼-10”战斗机 B .地面上的房屋C .加油机中的飞行员D .“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 4. 在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力的仪器是( )A . B. C. D. 5.如图所示的四个力,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6.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7. 下列物体A 所受重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8. 小车受到大小为80牛、水平向左的拉力的作用,力的作用点在A 点,在下图所画的力的图示中,能正确表示小车受到上述拉力的是( )AB CD 第7题图9.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
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千米每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千米呢?”从以上对话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下面科学概念中的()A.速度 B.时间 C.路程 D.质量10.牛顿第一定律是()A.由斜面小车实验直接得到结论 B.由理论分析得到结论C.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合理分析、推理得到结论 D.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结论11.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推动同一个大箱子,两种不同的现象说明()A.压力小,摩擦小 B.利用滚动代替滑动可减小摩擦C.推力大,摩擦小 D.利用滑动代替滚动可减少摩擦12.如上图所示,某人用大小相同的力作用于弹簧,观察比较甲乙两图,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什么因素有关?()A.方向 B.作用点 C.大小 D.大小和作用点13.现建成的甬台温铁路第二长隧道——太坤山隧道,全长约7千米,若火车以210千米/时的速度通过此隧道,大约需()A.2秒 B.2分钟 C.5小时 D.仅2小时14.如图所示,一同学在实验时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6牛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A.0牛 B.3牛 C.6牛 D.12牛15.如图1所示,重为3N的贡柑,从树上落下的过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
第二章5——8节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北京时间8月9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重比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拉开战幕。
在首先进行的女子48公斤级比赛中,中国名将陈燮霞表现出色为中国代表团摘得本届奥运会的首枚金牌,她的成绩为抓举95公斤、挺举117公斤和总成绩212公斤轻松折桂,同时也打破了挺举和总成绩两项奥运会记录。
陈燮霞的体重大约为()A、150牛B、300牛C、450牛D、600牛2、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买鱼时问鱼有多重,就是指鱼的重力是多少B、任何地方的物体都有重力C、重力的方向始终是垂直向下D、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3、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如下左图)。
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图中,正确的是(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4、假如一切物体间的摩擦力都突然消失了,则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A、静止在路面的汽车无法开动B、人们将无法用手拿东西C、人站在地面上对地面没有压力D、沿铁轨方向的微风会吹动火车5、对于公式G=mg,正确的理解是( )A、1千克=9.8牛B、物重G与g成正比C、物重G跟m成正比D、物重是物体质量的9.8倍6、下列运动一定要施加力的是()A、物体做曲线运动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处于静止状态D、物体处于高速运动状态7、下列图中,哪个图上的两个力是平衡的…………………………( )8、一颗弹珠在水平桌面上滚动,当它刚刚离开桌面时,假如所受的一切外力都同时消失,那么它将()A、立即停止运动B、沿竖直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C、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D.做曲线运动9、一只梨放在急速向前行使的列车内的小桌上,车内的乘客突然发现梨向正前方滚动,这是由于下列哪个原因造成的?()A.列车速度变大B.列车速度变小C.列车向左转变D.列车向右转变10、如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轰炸机连续投下的炸弹在下落过程中的情景。
对此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飞机以地面为参照物是静止的B、炸弹具有惯性C、飞机具有惯性D、炸弹与飞机的水平速度几乎相等11、学习了二力平衡知识,小明得出了如下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若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一定平衡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缘故C、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那么这个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一个物体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如果其中一个力消失,则另一个力也随之消失。
《运动和力》专题复习一学习目标:1、运动的描述与参照物:(1)描述参照物的概念 a(2)知道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 a2、速度和平均速度:(1)描述匀速直线运动a (2)理解速度的概念b(3)知道速度的单位a(4)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b(5)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c知识体系与要点一:运动的多种形式机械运动、声运动、电运动、光运动、热运动、生命运动(最复杂的运动)等。
难点的突破(空间位置变化)1.给定参照物,怎样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V=S/t 选定的参照物(假定不动)位置关系不变相对静止2。
.已知物体运动或静止,怎样判断参照物例1.月亮在云中穿行,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当乌云遮住了月亮,又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
例2: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_____为参照物,“是船行”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例3、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名法国飞行员在高空中飞行时,发现脸旁似乎有一只“小虫”,他伸手一抓,竟是子弹。
此时子弹相对于是运动的,相对于是静止的。
例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半句是以为参照物的,后半句是以为参照物的。
二、机械运动的分类1、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运动快慢保持不变的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2、曲线运动 研究对象静止运动 相对于 静止? 谁 相对于 运动?谁 参照物 A例1、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借助下图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
A 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1、既可以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来比较。
2、也可以用单位路程需要的时间来比较。
速度:(1)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意义:用来粗略表示做变速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二、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注意: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
)2.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速度变化或者运动方向变化)3.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测量:(1)工具:弹簧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①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②构造:见右图③使用方法:A“看”: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测力时不能超过量程);B“调”:使用前看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线重合;C“测”:测量时尽量减少指针与刻度板的摩擦,秤钩、弹簧要与力的方向一致;D“读”:读数时弹簧测力计应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视线要与刻度板垂直。
5.力的图示(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力的三个要素中有一个要素不同,都会使力的效果不同。
(2)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
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线段上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6.力的种类(1)重力①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用符号G表示。
重力的施力物体时地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②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可用公式G=mg表示。
其中g表示常数“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为9.8N。
注:两个鸡蛋的重力大约1N,即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g,一个鸡蛋约为1两。
(2)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一个反抗形变的力。
弹力的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3)摩擦力①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相对运动或者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②产生的条件:a.物体之间存在压力;b.物体要在接触面上运动或者与接触面有相对运动趋势;c.两物体要相互接触且接触面不光滑。
浙江省温州四中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运动和力》练习浙教版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马路边的电线杆相对太阳是运动的B.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结论可能不同C.房屋相对于运动的汽车是静止的D.任何物体都可选作参照物2.下列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分子的运动 B.树木的生长C.月球绕地球转 D.空气的流动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在空中飞行的飞行员,伸手到窗外,竞轻易抓住了一颗敌人射来的高速飞行的子弹,这是因为这颗子弹.A.相对于飞机是静止的 B.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C.相对于飞机和地球是静止的 D.相对于宇宙是静止的4.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每秒通过的路程均为1米,则.A.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做变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5.足球守门员将足球踢飞后,感觉脚有点疼,使脚疼的原因是.A.运动员踢球的力 B.球给运动员的力C.运动员受地面对他向上的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6.一个大磁铁吸引了一个小铁钉,给铁钉一个力的作用,而铁钉对磁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铁钉对磁铁没有力的作用,因为铁钉没有磁性B.铁钉对磁铁有力的作用,但铁钉对磁铁的吸引力小于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力C.铁钉对磁铁有力的作用,且铁钉对磁铁的吸引力等于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力D.以上说法都不对7.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几倍,因此物体的质量就是物体的重力B.一吨棉花和一吨铁块相比,铁块受的重力大C.质量为9.8千克的物体,所受重力为1牛D.物体所受到的重力跟它所含的物质的多少成正比8.在远离地球的宇宙飞船上,下列测量能正常运行的是.A.用弹簧秤测一金属块的质量 B用天平测一金属块的质量C.用刻度尺测笔记本的长度 D.将烧杯中的水倒进量筒测体积9.用绳子拴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小球将. 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状态B.保持绳断时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C.小球运动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运动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10.人要从行驶的车中跳到地面上,为了避免摔倒,跳车人应该.A.向车行的反方向跳B.向上跳C.向与车行驶的垂直方向跳D.向车行的方向跳,着地后立即向车行的方向跑几步11.天花板上吊一盏灯,吊线的重力忽略不计,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灯受到的重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B.灯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C.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D.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天花板的拉力12.体育课有爬绳和爬杆两种运动,某同学先后以相同的姿势顺着绳和杆匀速向上爬,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爬绳时受到的摩擦力较大,因为绳子粗糙些B.爬杆时受到的摩擦力较大,因为爬杆时手握杆的力要大些C.爬绳和爬杆受到的摩擦力一样大D.若爬杆和爬绳的速度不一样,则速度大的摩擦力大二、填空题1.在物理学里,把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它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2.电影《闪闪的红星》主题歌中有句这样的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其中,“竹排江中游”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青山两岸走”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
基础巩固达标与检测(测试范围:运动和力)(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完成了载人航天飞行,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
飞船环绕地球飞行时,如果在舱内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不能完成的是()A.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B.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C.用温度计测温度D.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2.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②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南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
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千米每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千米呢?”从以上对话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下面哪个科学概念 ( )A.速度B.时间C.路程D.质量4.“鸡蛋碰石头”,鸡蛋被碰破而石头却完好无损,对这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B.鸡蛋受到的力更大,石头受到的力较小C.它们间的作用力一样大,只是石头比鸡蛋硬5.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
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
这里,观众所选的参照物是()A.“孙悟空”6.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若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A.3∶2 B.3∶1 C.3∶4 D.4∶37.如图1所示,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木箱,受到两个水平拉力F1、F2作用,F1的方向向左,F2的方向向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图1A.若木箱保持静止状态,则F1一定等于F2B.若木箱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1一定大于F2C.若木箱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1一定等于F2D.若木箱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1一定小于F28.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A.受到向前的摩擦力B.受到向后的摩擦力C.受到汽车对它的牵引力D.不受力9. 某桥头立着一块如图2所示的标志牌,标志牌所表示的意思是()20t的车辆20t的车辆20t20t10.天花板上吊一盏灯,吊线的重力忽略不计,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天花板的拉力B.灯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C.灯受到的重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D.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11.体育课有爬绳和爬杆两种运动,某同学先后以相同的姿势顺着绳和杆匀速上爬,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力和运动单元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题号一、填空题二、选择题三、实验,探究题四、计算题总分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其中5题2分,共18分)1、卵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了,这一现象中,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
2、美国东部时间2011年2月24日16时50分(北京时间2月25日5时50分),搭载6名宇航员的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升空(如图所示)。
火箭对喷出的气体有向下的力,同时气体对火箭产生了向上巨大的推力,这说明。
火箭加速上升中,推力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小华同学五一期间和妈妈一起去上海旅游并亲身体验了一次极限运动----过山车,当他乘坐过山车在环形跑道上高速行驶时,感觉“天旋地转”,好像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都在旋转。
这时他选取的参照物是;当他乘坐的过山车位于如图所示位置时,他自身受到的重力方向是。
4、在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其顶壁上挂着一个小球。
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做________(填“加速”、“匀速”、“减速”)运动。
此时绳子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______(填“是”、“不是”、“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5、如图所示,两个重为20N的相同物块A、B叠放在一起,受到10N的水平推力F1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上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B受到的阻力为__________N。
6、如图所示,三个钩码的重力为1牛,用三根绳子连接悬挂着,那么a 绳受到的拉力为_____牛,b 绳受到的拉力为_____牛,c 绳受到的拉力为_____牛.7、如图所示,人在一般情况下步行前进时,若鞋底与地面没有打滑,地面对鞋底的摩擦力方向是向__________(填“前”或“后”)。
仔细观察发现鞋底的表面制成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章运动和⼒(复习提纲)第⼆章运动和⼒(复习提纲)⼀、运动和能的形式1、运动的形式主要有机械运动、声运动、光运动、电运动、热运动、⽣命运动等。
2、能(能量)的形式主要有机械能(包括______和______)、化学能、电能、声能、光能、热能等。
运动的物体具有_____能;处于⾼处或发⽣形变的物体具有______能。
当物体运动和变化时,_______会发⽣转变。
⼆、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是最简单、最常见的运动形式,其特征是物体的__________随时间发⽣变化。
2、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总是先选取某⼀物体(_______)作为标准;选取的_______不同,判断的结果就可能不同。
3、机械运动的分类: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分为_____运动和_____运动;直线运动根据速度是否变化,⼜分为______直线运动和_____直线运动。
4、⽐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法:①⽐较相同时间(或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短;②⽐较通过相同路程(或单位路程)所⽤的时间多少。
通常采⽤第①种⽅法计算物体运动速度。
5、匀速(变速)直线运动:路程⽤___字母表⽰,时间⽤___字母表⽰,速度⽤___字母表⽰。
公式(平均)速度(v)=__________s两个变形公式:①s=v t、②t=v⼀个重要的换算关系:1⽶/秒(m/s)=3.6千⽶/时(Km/h)练习:(1)根据天⽓预报,强热带风暴的中⼼距某地160千⽶处,正以20千⽶/时的速度沿直线向该地移动。
预计多少时间后强热带风暴的中⼼将在该地登陆?(2)下雷⾬时,如果我们看到闪电后2.5秒才听到雷声,则发⽣雷电的地⽅距离我们⼤约有多远?(光传播的时间忽略不计,声⾳在空⽓中的传播速度取340⽶/秒)(3)在⼀次爆破中,为了爆破安全,爆破员⾄少远离爆破点200⽶。
若炸药导⽕索燃烧的速度是0.8厘⽶/秒,爆破员跑离的速度是5⽶/秒,则爆破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跑到安全区?导⽕线的长度不得短于多少厘⽶?(4)⼩明站在⼀座⼭崖的前⾯⼤喊⼀声,经过3秒后,他听到了⾃⼰喊声的回声。
浙江省2011年七年级科学(下)第二章《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姓名 ________________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1 .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利用劫持一架质量为104吨,约载35吨燃油的波音757飞机,水平撞击世贸大楼的北部塔楼爆炸,使世贸大楼受重创的巨大能量是()A .飞机的重力势能B .飞机的动能C .飞机的热能D .燃油燃烧产生的热能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3 .如图是投掷实心球的场景。
下列情况中实心球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A .实心球在空中上升B.实心球从空中下落C.实心球在地上越滚越慢D.实心球停在地面上2 .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词句: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A .船和山B .山和船C.地面和山 D .河岸和流水5 •如图,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压同一弹簧。
该实验表明,弹簧受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A .大小有关B .作用点有关C.方向有关 D .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6.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甲、乙、丙、丁各图所示的形变。
如果F I =F3=F4>F2,那么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A.图甲和图乙B.图甲和图丙C.图甲和图丁D .图乙和图丁7.a图是一个铅球刚脱离运动员的手,b图是撑杆跳高的一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脱离运动员手后的铅球受到重力和一个向前的推力B .撑杆跳高的运动员此时受到重力、杆的作用力和一个向上的推力C.脱离运动员手后的铅球是在推力下向前运动的,说明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了推力D.b图杆被撑杆跳高的运动员压弯了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8.使用弹簧秤前,应先调节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上,再观察其量程。
若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上方而没有及时调节就开始测重力,则所测得的重力大小与真实值相比将是(9.F I和F2的大小如图所示,在比较F I和F2的大小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甲乙丙丁F列哪幅图中的箭头能正确表示球受到的重力的方向(13•以下是我们在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②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 舞。
七年级科学下册【6.运动和力】专题检测卷(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30分)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阻力相同的情况下,速度大的不容易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B.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比维持这个物体做匀速运动所需的力大,所以静止的物体惯性大C.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D.物体的惯性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所处的位置无关2.静止在水平桌面的科学书,与科学书受到的重力相互平衡的力是··································()A.桌面对书的支持力B.书对桌面的压力C.桌子的重力D.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3.如图,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对伞的拉力大于伞对人的拉力B.人和伞受的合力为零C.人对伞的拉力小于伞对人的拉力D.人和伞受的合力方向向下第3题图第4题图4.如图所示,小球沿弧形斜槽从A点运动到水平轨道的B点时,如果小球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那么小球的运动状态将是····································································································()A.匀速直线运动B.立即停止运动C.速度越来越快D.速度越来越慢5.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专题训练三————实验探究题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时,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作了如下的猜想:猜想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8所示的实验(1)步骤(a)和(b)是为了验证猜想(选填“A”或“B”)(2)步骤(a)和(c)是为了验证猜想(选填“A”或“B”)(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4)实验中应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这样做的目的是:。
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中,小明同学选用了一块带钩的长方体木块(重力为G、各个表面粗糙程度一样)、质量相等的几个钩码、弹簧测力计一只。
请补全下列步骤中的相应内容:(1)小明把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为了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他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运动.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
(2)接着,他在木块上先后增加二个和四个钩码,重复步骤(1),分别读出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2和F3,发现F3>F2>F1,这说明。
(3)取下钩码.他又把该木块倒放在水平桌面上.按步骤(1)的方法再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他这样操作是为了研究。
3.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过程如图19所示.(1)实验操作的关键是什么?(2)由甲、乙两图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接触面积有关.请你利用图中已有的器材,设计探究方案验证小明的猜想.4.学习过“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后,小强发现实验室里有如图10所示的铁块和木块。
初中科学七年级第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测试题时间 (100分钟)班级_______ 座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例题:●例1: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则乙汽车的运动情况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看到乙车从甲车旁向后退,说明乙车与甲车(参照物)之间存在位置变化,造成位置变化的原因是乙车运动情况:⑴可能静止;⑵可能向西;⑶可能向东,但车速比甲车慢。
●例2: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象。
你从该图象中可获得哪些信息?(只写3条)答:⑴小车前2s内的速度为1m/s;⑵2s、3s、4s、或5s时刻小车距离出发点2m;⑶小车后2s 内的速度为2m/s;⑷小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⑸小车在7s内通过的路程是6 m;⑹小车在第2s 末到第5s末处于静止状态;⑺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停止运动3s;⑻小车后2s内的速度大于前2s 内的速度;⑼小车在7s内的平均速度为0.87m/s;⑽小车后2s内的速度是前2s内的速度的2倍(小车前2s内的速度是后2s内的速度的一半)。
●例3:刹车时乘客为什么会向前倾?答:乘客原来随车向前运动,刹车时车快速停止了,人的脚由于受到摩擦也跟着停止,乘客的上身由于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向前运动的状态,所以乘客会向前倾。
一、选择题:(30×1.5分=45分,将正确答案填入表格内)★1、下列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天体的运行B、鸟类的迁徙C、小树的长高D、火箭的发射★2、如图4所示,小明在玩蹦蹦杆,在小明将蹦蹦杆中的弹簧向下压缩的过程中,小明的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变化是()A、重力势能减小,弹性势能增大B、重力势能增大,弹性势能增大C、重力势能减小,弹性势能减小D、重力势能增大,弹性势能减小★★3、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宇宙飞船,载人舱于2005年10月17日顺利地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载人舱在下落到地面附近的某一高度时,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使其匀速运动,在匀速下落过程中,载人舱:()A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增大,机械能减小B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小C重力势能不变,动能不变,机械能守恒D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机械能守恒★4、风力发电是:()A将风变成电 B将风的势能变成电能 C将风的动能变成势能 D将风的动能变成电能★5、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七年级力学专题二(运动与力基础)基础概念: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由三要素组成: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形象地表示力:选取好标度,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形象地表示力,无须标出力的大小。
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l)牛顿第一定律指明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原来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2)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在于:①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②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物体维持自己的运动状态并不需要力。
外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3)牛顿第一定律不像其他定律是由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
它是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可靠的事实为依据,加之丰富的想象而提出来的。
这个理想的实验实际是永远无法做到的,但它是有事实基础的,又是可靠的。
4)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即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状态。
但是,任何物体都和周围的物体有相互作用,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但我们却能看到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这与牛顿第一定律是否矛盾呢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如果合力为零,即几个力相互平衡,这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并不发生改变,实际上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物体受到相互平衡的力的作用结果。
这与牛顿第一定律并不矛盾,也就是说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和物体不受力在保持物体运动状态上是等效的。
3、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l)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是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的保持自己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
2)当物体不受外力(或受到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1页 第2页麒麟中学七下二单元1-5节考试一、选择题(2X25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间有力的作用,一定要相互接触B 、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C 、手推车时,手推车的力大于车推手的力D 、人拉车子前进,车子也在拉人( )2.炮弹从炮口射出在空中飞行,它的受力情况如何A 、不再受力B 、只受重力C 、只受向前的推力D 、受到重力和向前推力共同作用 ( )3.在水中划船时,是什么力使船前进A 、人对船的推力B 、船桨对水的推力C 、水对桨的推力D 、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4.把一个物体拿到月球上用天平和弹簧测力计来称量,其结果与在地球上相比较A 、都一样B 、天平所测结果不变,弹簧测力计读数变小C 、都变小D 、天平所测结果变小,弹簧测力计读数不变( )5.处于静止状态的重锤线 不 一定A 、跟竖直方向相重合B 、跟地面互相垂直C 、跟重力方向一致D 、跟悬线对重锤的拉力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6.一个鸡蛋所受重力的大小约为A 、0.5NB 、5NC 、0.05kgD 、50N( )7.甲、乙两人各用10N 的水平力对拉同一只弹簧测力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A 、10NB 、0C 、20ND 、5N( )8.文具盒放在桌面上,文具盒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A 、桌面受到的压力和盒受到的支持力B 、桌面受到的重力和文具盒受到的重力C 、盒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盒的支持力D 、桌面对文具盒的支持力和盒对桌面的压力(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我们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太阳为参照物的B .火车上乘客看到铁路旁的树木、电杆迎面向他飞驰而来,乘客是以他自己为参照物的C .我们说“地球围绕太阳转”,是以地球为参照物的D .无风的雨天,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的人看到雨滴斜向下落向地面,汽车上的人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10.速度为30米/秒的物体可能是A .自行车B .小汽车C .飞机D .拖拉机( )11.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每秒钟通过的路程为1米,则A .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B .物体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C .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做变速直线运动D .以上说法都不对( )12.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大街上行驶,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乙甲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车都相对乙车向东运动,而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树木向西运动,关于这三辆车行驶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车一定向东行驶 B .乙车一定向西行驶C .丙车可能向西行驶 D( )13.请根据右图所示,判断甲、乙两船的运动情况 A .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 B .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C .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D .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 )14.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河水不再流动,再也看不见瀑布B 、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球,再也回不来C 、物体将失去质量D 、杯子里的水倒不进口里( )15.有四个物体在运动,其具体情况是:甲在30分钟内前进了1.75千米,乙在1小时内前进了3780米,丙在10秒内前进了10米,丁在10分钟内运动了5.97×105毫米,那么甲、乙、丙、丁四个物体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B .1千米/时小于1米/秒C .地面上的房屋总是静止的D .相对月球而言,地球是运动( )17.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它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 .它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 .它通过的路程,跟所用的时间成正比D .它通过的路程,跟所用的时间成反比( )18.某同学跑前24米用了4秒,跑完100米用了12秒,该同学百米跑的速度是A .6米/秒B .8. 3米/秒C .7. 15米/秒D .7.75米/秒( )19、一列队伍长40米,经过全长380米的桥,若队伍前进要作匀直线运动,过桥用去的时间刚好为4分40秒,则这支队伍的行进速度为A 、1. 5米/秒;B 、1. 357米/秒;C 、0. 1425米/秒;D 、1. 214米/秒。
七年级科学第五讲《运动和力》复习检测1
基础知识:
一.运动有多种形式,机械运动是其中的一种。
能也有多种形式,机械能是其中的一种。
二.机械能:
1.动能: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速度这两个因素决定,增大物体的质量或速度,动能增大。
2.重力势能: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高度这两个因素决定。
增大物体的质量或高度,重力势能增大。
3.弹性势能: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大小由物体的形变量大小决定。
物体形变量增大,弹性势能增大。
4.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如果在转化过程中,没有机械能以外的其它形式的能量参与转化,机械能的总量将不保持不变。
三.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的改变。
2.参照物:研究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时,事先被选为标准的物体。
参照物可任意选择,所选参照物不同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地面或地面上的建筑物为参照物。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直线运动
机械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4.速度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v=s/t
单位:米/秒(主单位)千米/小时(常用单位)
5.平均速度: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物体通过的距离与通过这段距离所经历的时间之比。
例题分析:
1.站在地面上的人手中托着乒乓球,乒乓球具有能;当它离开手落向地面时能转化为能;当它撞击地面时,发生了弹性形变,能转化为;它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能又转化为能,使它离开地面向上弹起。
2.下图所示是丁丁同学看到两车运动的场景,则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左运动,
B .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右运动,
C .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右运动,
D .乙车可能静止,甲车向右运动。
3.某国道的机动车道路面宽20米,某校学生在上学和放学途中必须横穿该国道,已知在学生穿越公路的
路段汽车车速通常为60千米/小时,如果某位同学推自行车跑过公路的平均速度为4米/秒,则当他想
在最快的时间内安全过路时,车道上的车离他的距离在下面哪个值上时,他就可以穿越公路了( )
A 、25米
B 、55米
C 、85米
D 、115米
4.船在静水中速度为V ,河水流速为u ,船顺流由甲地到乙地,再逆流返回甲地,所用时间为t 1,船在此
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该船在静水中往返同样距离所用的时间为t 2,则t 1 t 2(填“<、
>、=”)。
巩固练习:
1.教室里的电风扇在转动的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是 ( )
A 、机械能
B 、电能
C 、化学能
D 、声能
2.教室里的电风扇在转动时具有_________能,它的工作消耗了_________能。
巨大的爆炸声能震碎窗玻
璃,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__能。
3.下列变化中可称为机械运动的是 ( )
A .某物体温度从15℃升高到25℃;
B .导体从不带电到带电;
C .小刚同学作100米短跑;
D .软铁在磁场中磁化。
4.如图所示,来回自由摆动的小球动能最小的位置是( )
A 、只有A 点;
B 、只有B 点;
C 、只有C 点;
D 、有A 、C 两点。
5.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它绕地球以椭圆形轨道运行,近地点距地面高度为
439Km ,远地点距地球高度为2384Km ,如图
所示,它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B 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C 势能不变,动能不变; A B C 甲 乙
D 势能增大,动能增大。
6.篮球落到地面又弹起,观察它触地时先被压缩后恢复原状的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下降过程中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B、压缩过程中动能减小,弹性势能减小
C、恢复过程中动能增加,弹性势能减小
D、压缩过程中动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7.下列现象中,(a)停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足球;(b)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足球;(c)在空中飞行的足球;(d)在空中飞行到最高点时的足球。
只具有动能的是;只具有势能的是;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的是(用序号字母表示)
8.跳伞是一种惊险而刺激的运动,跳伞运动员在跳伞时,看到身旁的直升机正在下降,则直升机相对地面来讲是()(填“运动”或“静止”)
9.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在10分钟内通过的路程是10千米,则()
A、物体每分钟内通过的路程一定是1千米
B、物体在第5分钟末的速度是60千米/小时
C、物体在前5分钟内通过的路程可能大于5千米
D、若物体在每分钟内通过的路程是1千米,则它一定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10.正常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A、10米/秒
B、8米/秒
C、1.2米/秒
D、1.2厘米/秒
11.关于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的选取有关
B、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的选取无关
C、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与参照物的选取有关
D、速度不一定能反映物体运动快慢
12.下列速度,按大小顺序排列的是()
(1)运行中火车的速度是72km/h (2)高速公路上飞驰的轿车的速度是1.8km/min
(3)草原上狂奔的猎豹的速度是28m/s
A、(1)(2)(3)
B、(3)(2)(1)
C、(2)(3)(1)
D、(1)(3)(2)
13.下列选项中两个物体可认为保持相对静止的是()
A、地球和太阳
B、一列直线行驶的列车中的1号车厢和5号车厢
C、人走路时的左脚和右脚
D、火箭发射离开地面时,被其运载的卫星和发射架
14.一辆长30米的大型平板车,匀速通过70米的长桥所用的时间是10 秒,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花了20秒,那么这座桥的长度是()
A. 140米
B. 170米
C. 200米
D. 230米
15.甲、乙两人多次进行百米赛跑,但每次甲总是比乙提前10m到达终点,若甲从起跑线后10m开始再与乙比赛(乙仍从起跑线开跑),那么结果是()
A、甲乙同时到达终点
B、甲先到达终点
C、乙先到达终点
D、甲乙谁先到达终点难以判断
16.甲乙两同学从跑道的一端前往另一端,甲在全程时间的一半内跑,另一半时间内是走;乙在全部路程的一半内跑,另一半内走,如果他俩走和跑的速度分别相等,则()
A、甲先到终点
B、乙先到终点
C、同时刻到达
D、无法比较
17.两个人逆水划船,划速是4千米/时,河水速度是2千米/时,突然发现放在船尾的木箱已经失落,此时正是上午8点正。
他们马上掉转船头,顺流而下,划速是8千米/时,追了半小时,追到了失落的木箱。
则木箱失落的时间是:()
A.7点20分;B.6点30分;C.7点正;D.6点20分。
18.列车车厢长10米,当列车未开动时,一个人以2米/秒的速度从车厢的一端走到另一端需用秒。
当列车以10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人以2米/秒的速度从车厢的一端走到另一端需要秒。
19.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6秒内通过路程30米,则第2秒该物体通过的路程是米。
司机按喇叭后2秒才听到回声。
求听到回声时车与壁之间的距离(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
20.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着一座悬崖,他向悬崖大喊一声,经过5秒听到回声。
(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他离悬崖多远?
(2)若汽艇以10米/秒的速度正对悬崖驶去,他喊时离悬崖多远?
21.一列火车以54千米/时的速度通过一个隧道,共用了40秒,已知列车长100米,求:
(1)隧道的长;(2)整列火车在隧道内的时间。
提高到原来的1.5倍,则船在桥的下游几米处追上木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