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治疗的个案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197.56 KB
- 文档页数:3
案例一:没能及时救回丈夫,40天没出门地震之前,赵梅(化名)是某学校的后勤人员,收入不算高,但生活还算稳定,13岁的儿子国平(化名)就在她所在的学校读书。
她的丈夫是一位木匠,经常外出打工,一家三口的生活过得平淡却很踏实。
2008年5月12日下午,丈夫背着木匠工具,正沿着山路赶着回家,突然感到地动山摇,无法控制身体平衡的他,从山坡上掉下去,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让自己停止滚动。
就这样,在迷糊中不知过了多久,他的手机响了,是妻子赵梅打来的,求生本能给了他一丝力气,在电话里告诉了妻子自己的状况。
在得知丈夫的遭遇后,赵梅立即狂奔了20多里地,在山谷中、草丛里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奄奄一息的丈夫。
她当时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力气,竟然背起丈夫走了一段路,累了,想求救,四处一个人影都没有,真是呼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
在绝望中,她拖着丈夫的身体往家走,走了大约10里地,遇到了一辆三轮车。
见状,车主赶忙把他们俩扶上车,拉往医院。
不幸的是,在路途中,由于失血太多,丈夫不治身亡。
丈夫没了,工作没了。
赵梅万念俱灰。
她怎么也想不通,这样的厄运怎么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从此,她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整整40天没有走出过家门。
生性活泼的儿子,也似乎变了一个人。
他不再唱跳,不再出去跟伙伴玩耍,也无心读书、做功课,整天闷闷不乐。
40天后,从广州来的心理援助志愿者上门服务,开导了她。
之后,赵梅总算是走出了家门。
但是她总是在自责、内疚,感到自己没有能够救活丈夫,没有心情出去工作。
她的状态也影响了儿子。
[分析与治疗]赵梅亲历了伤痛,失去了亲人,在身体和心理上出现了一系列的反应。
她的情绪持续低落,并对原来感兴趣的事物丧失兴趣。
她把自己孤立起来,避免和他人交往。
她表现出神情呆滞,对人对事反应迟钝。
针对赵梅母子的情况,我们对她们进行了如下的治疗过程:1,情绪处理。
NLP快速处理情绪的方法(情绪抽离法我们总是容易被这样或者那样不好的事情或者冲突等受到影响.本来好好的心情就这样被破坏了.所以要做的首先就是了解引起你坏情绪的原因.如果你知道问题所在,你就成功了一半。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心理治疗个案报告摘要】目的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形成的心理机制,探讨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方法和步骤,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方法采用访谈法、认知疗法及行为疗法中的放松训练,并结合元认知行为干预技术中情感组织者技术对一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女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结果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女大学生在没有使用任何辅助药物的情况下,通过元认知干预技术和放松训练,问题已经基本消除。
结论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效果显著,适合于普遍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元认知潜意识情绪放松训练1 引言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平衡状态。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感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各部分之间相互影响,是统一协调活动的有机整体[1] 。
元认知干预技术主要是在临床心理治疗或辅导基础上,使人们能够对自身的潜意识和其它心理活动进行自我觉知、反思、监督、调控的心理干预操作程序及其理论体系。
笔者尝试着对来访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机制做了新的理论解释,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其进行系统干预,通过一成功案例初步证实这一方法在临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中的有效性[2]。
2 对象和方法2.1 对象报告对象陈某,女,22岁,大二,来咨询时就读于大连某高校。
来访者因为遭受一个中年异性朋友的性侵犯未遂,受到惊吓,出现了头痛、失眠等躯体症状,自述在受惊吓之后一直焦虑,整晚睡不着觉,心理极其痛苦;面对自己的男朋友时内疚,快乐不起来;情不自禁得会想起创伤情景,总是挥之不去,现在已经开始刻意避开同学,独来独往。
由于失眠比较严重,已经开始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特来求助。
咨询前对来访者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测得有较明显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
2.2 方法采用访谈法、并结合元认知干预技术中情感组织者技术[3]和行为疗法中的放松训练,对来访者进行干预与治疗。
应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策略一个案例报告应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策略——一个案例报告1. 引言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由于经历了严重创伤事件而导致的精神障碍,常见于战争、自然灾害、性侵等事件的幸存者。
本报告旨在探讨并介绍一个案例的治疗策略,以帮助广大患者重建他们的生活,恢复心理健康。
2. 案例背景本案例的患者是一名女性,33岁,曾是一名辅警,目击并亲手处理了一宗恶性伤害案件。
她经历了被歹徒持枪威胁、亲眼目睹他人遭受严重创伤等惊心动魄的场面,由此引发了PTSD。
3. 评估和诊断在初次面诊时,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包括噩梦、闪回、回避症状、情感麻木以及与人交流困难。
为了确诊PTSD,我们采用了标准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症状评估工具和结构式面谈,以评估其症状的强度和频率。
4. 治疗计划在制定治疗计划时,我们采用了综合的、以证据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4.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
基于患者初步评估结果,我们决定给予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药物,如帕罗西汀。
这种药物被证实在治疗PTSD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
4.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治疗PTSD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治疗计划中,我们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CBT)、眼动脱敏治疗(EMDR)和支持性心理治疗等方法。
4.2.1 认知行为疗法(CBT)CBT通过帮助患者改变其与创伤有关的不健康思维和行为模式来缓解症状。
在治疗中,患者被引导去认识并挑战她的负面思维,学习应对焦虑和压力的技巧,并逐步重建暴露于创伤回忆的能力。
4.2.2 眼动脱敏治疗(EMDR)EMDR是一种结合了眼动和回忆技术的治疗方法,通过模拟人眼在快速动作下的REM(快速眼动)睡眠状态,有助于患者重新加工和消化创伤回忆。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被引导着回忆起创伤事件,并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眼动运动,以达到减缓回忆的情感影响和减少相关症状的目的。
如何帮助病人克服创伤后应激障碍一个案例报告如何帮助病人克服创伤后应激障碍:一个案例报告摘要:本文以一位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病人为案例,探讨了如何有效帮助病人克服该障碍。
通过深入了解病人的病史、诊断、治疗过程和康复经验,总结了提供心理支持、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和社会支持等多种方法对病人的积极影响,为其他医护人员在类似情况下的工作提供了借鉴。
第一部分:介绍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由于患者经历过严重创伤事件导致的精神创伤和心理痛苦。
该病症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通过一个真实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地帮助病人克服创伤后应激障碍。
第二部分:个案描述患者X是一名32岁的退伍军人,曾在军队服役多年。
在执行任务期间,他经历了一次爆炸袭击事件,导致他多处受伤,并失去了部分同事的生命。
这次创伤经历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出现了明显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包括噩梦、闪回、回避刺激和持续的焦虑等。
第三部分:诊断与治疗经过对患者的详细评估和检查,医生确诊他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
随后,制定了一个综合的治疗计划,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
第四部分:药物治疗在患者的治疗计划中,选择了一种有效的药物,如SSRI(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用于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该药物对患者的症状产生了显著缓解,并提高了他的睡眠质量。
第五部分:认知行为疗法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接受了认知行为疗法(CBT)。
通过与心理治疗师合作,患者学会了一系列自我管理技巧,例如放松训练、正面思考和应对焦虑和困难情绪的策略。
这些技巧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六部分:心理支持病人得到了来自家人和朋友的大量支持,这对他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治疗期间,医生和心理治疗师也提供了持续的心理支持,帮助他应对情绪困扰和康复过程中的挑战。
第七部分:社会支持患者参加了一些社会群体活动,如退伍军人康复协会和其他相关组织。
这些社会支持网络使他感到被理解和接纳,并为他提供了一个分享经验和获取支持的平台。
案例一:没能及时救回丈夫,40天没出门地震之前,赵梅(化名)是某学校的后勤人员,收入不算高,但生活还算稳定,13岁的儿子国平(化名)就在她所在的学校读书。
她的丈夫是一位木匠,经常外出打工,一家三口的生活过得平淡却很踏实。
2008年5月12日下午,丈夫背着木匠工具,正沿着山路赶着回家,突然感到地动山摇,无法控制身体平衡的他,从山坡上掉下去,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让自己停止滚动。
就这样,在迷糊中不知过了多久,他的手机响了,是妻子赵梅打来的,求生本能给了他一丝力气,在电话里告诉了妻子自己的状况。
在得知丈夫的遭遇后,赵梅立即狂奔了20多里地,在山谷中、草丛里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奄奄一息的丈夫。
她当时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力气,竟然背起丈夫走了一段路,累了,想求救,四处一个人影都没有,真是呼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
在绝望中,她拖着丈夫的身体往家走,走了大约10里地,遇到了一辆三轮车。
见状,车主赶忙把他们俩扶上车,拉往医院。
不幸的是,在路途中,由于失血太多,丈夫不治身亡。
丈夫没了,工作没了。
赵梅万念俱灰。
她怎么也想不通,这样的厄运怎么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从此,她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整整40天没有走出过家门。
生性活泼的儿子,也似乎变了一个人。
他不再唱跳,不再出去跟伙伴玩耍,也无心读书、做功课,整天闷闷不乐。
40天后,从广州来的心理援助志愿者上门服务,开导了她。
之后,赵梅总算是走出了家门。
但是她总是在自责、内疚,感到自己没有能够救活丈夫,没有心情出去工作。
她的状态也影响了儿子。
[分析与治疗]赵梅亲历了伤痛,失去了亲人,在身体和心理上出现了一系列的反应。
她的情绪持续低落,并对原来感兴趣的事物丧失兴趣。
她把自己孤立起来,避免和他人交往。
她表现出神情呆滞,对人对事反应迟钝。
针对赵梅母子的情况,我们对她们进行了如下的治疗过程:1,情绪处理。
NLP快速处理情绪的方法(情绪抽离法我们总是容易被这样或者那样不好的事情或者冲突等受到影响.本来好好的心情就这样被破坏了.所以要做的首先就是了解引起你坏情绪的原因.如果你知道问题所在,你就成功了一半。
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由于经历了极端创伤事件而导致的心理障碍,它可能会对个体的生活和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真实案例来了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表现、影响和处理方式。
小明,一名年轻的退伍军人,曾经在一次战争中经历了严重的战斗,目睹了战友的牺牲和自己的生命危险。
战争结束后,小明回到了家乡,但他发现自己无法摆脱战争带来的阴影。
他经常做噩梦,梦中总是充满了战场的恐惧和混乱。
他对任何突发事件都感到恐惧,经常出现情绪波动和易怒的情况。
他开始回避与他人的交流,对周围的事物失去了兴趣,甚至出现了自杀的念头。
这就是典型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表现。
患者经历了极端的创伤事件后,无法摆脱事件的阴影,持续出现焦虑、恐惧、愤怒、回避等情绪和行为反应。
这种心理障碍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他们可能无法正常工作、学习,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
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处理,首先需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重建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其次,家人和社会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的理解和关爱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走出心理阴影,重新融入社会。
最后,对于一些严重的病例,药物治疗也是必要的,通过药物来调节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在处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心理治疗、社会支持和药物治疗等多种手段,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创伤事件的预防和干预,减少类似事件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更好地帮助那些遭受创伤的人们,让他们重新找到生活的希望和勇气。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表现和处理方式。
希望我们能够更加关注这些患者,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早日走出心理阴影,重新拥抱美好的生活。
一个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与分析【美龄案例】求助者的资料一、1、求助者一般资料(1)人口学资料:程XX,男,15岁,1988年8月生于XX。
某重点中学高一学生。
汉族,联系电话:66XXXX82。
(2)家庭状况:父亲程XX,初中文化,农民打工者,在城市无住房,经济收入较低。
兄妹三人,求助者排行老大。
(3)学习记录:从小学起,成绩一直是中等偏上。
(4)社会交际:仅限于亲戚同学。
亲戚节假日常有走动,与同学和睦相处,对学校活动能主动参加。
(5)兴趣爱好:爱踢足球,喜欢参加同学间的活动。
(6)自我描述:是个乖学生,不惹是生非。
近两年知道父母辛苦不易,主观上努力学习报答父母,学习成绩较以往有所提高。
(7)其他特点:想象力、表达力都属一般,成人意识比较明显,近期理想把学习成绩提上班级前十名,远期抱负是当一个大企业家,拥有跨国财团。
2、个人成长史求助者是足月顺产生育,因是长子长孙,长相最帅,有一定优越感,在学校遵纪守规,认真响应教师指导,自认为是名好学生。
去年6月,初中升高中考试,自觉平时成绩不错,考重点高中有把握。
但考后实际分数与自己估分相差二十多分,以至考重点高中落榜。
为此,他上重点高中掏了高价。
心理受到极大挫伤,情绪十分低落,内心痛苦,自认为给父母造成巨大经济负担,自责自怨、紧张焦虑。
恐惧不安。
3、精神状态感知觉正常,注意力正常,记忆力良好,思维完整。
情绪表现与内心体验一致,(有些紧张)意志力完整,人格完整,具有相对稳定性。
4、身体状况从去年8月至今,时常出现胸闷,心痛,喉咙被掐紧感,呼吸困难,有窒息感,去医院检查多次,各项生理指标均属正常,无继往病史及家族遗传史。
5、社会功能与人交往没有明显变化,学习效率降低,社会功能受到影响。
二、咨询记录时间:2004年6月25日上午9:30分地点:美龄咨询室电话预约后,一位15岁男孩由姑妈陪同一起来到咨询室。
该男生长相英俊,衣着得体,表情自然,举止大方,懂礼貌(简略礼貌接待及对心理咨询性质和保密原则的介绍过程)。
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学生姓名:小草性别:女班级:三年级一班时间:2015年4月地点:学校心理咨询室案例介绍:该生在上课时,突然被身后的小男孩用红领巾勒住脖子,小草当时只能用手抓住红领巾挣扎,甚至无法喊叫救命,后来有其他学生告诉老师,才得以解脱。
该生回家后神志不清,当天夜里发高烧,到医院后经医生检查发现,脖子里有明显的勒痕,眼睛出血严重,身体发抖。
医生建议回家休息,输液三天。
该生清醒过来后,不敢自己睡觉,没有食欲,晚上经常被噩梦惊醒,看到绳子害怕,看到楼下的邻家小男孩也害怕,总觉得后边有人要勒自己的脖子,不敢上学,更不敢面对勒自己的那个小男孩。
妈妈心疼孩子前来学校求助。
一、妈妈主诉(妈妈很发愁很着急)出事那天,没听老师说,孩子回到家,给我说在学校被人勒脖子了,当时我只是想小孩子在学校吵吵闹闹很正常,再说这孩子平时很乖,没有出过什么事,所以我就没当回事,忽略了孩子。
可是到了晚上,也没吃饭,昏昏沉沉的,让她睡觉吧,一直说不敢睡,再一摸她的额头发烧了,这时候才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
赶紧打电话问她班主任,才知道是在音乐课上,不知哪个孩子拿什么东西打了那小男孩的头,他平时就是个问题孩子,这时候有人打了我的头,找不着人,就以为是小草,所以连问也没问直接从后面勒住了俺闺女的脖子,(妈妈哭泣),现在想想都后怕。
好几天了,孩子一直浑身发抖,不敢上学。
晚上不敢一个人睡觉,也不下楼和邻家小孩玩,特别是一看见那个经常跟她玩的邻家小男孩就浑身抖得厉害,一直说是他勒的她。
不能看到绳子之类的东西,害怕。
这几天晚上,一直是我陪着她睡觉,一晚上要被噩梦惊醒几回。
二、班主任介绍:小草这个女孩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性格开朗、心地善良,她从不跟人发生冲突,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这不六一儿童节的节目都有她,我现在还在考虑是否换人。
(事件过程不再重复)。
三、咨询过程:女孩到第一次来心理咨询室,面无表情,眼神呆滞,没有和我有眼光的对视,让她坐下后,我没有直接问她事情的经过,而是从聊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