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 13-3物质的比热容
- 格式:ppt
- 大小:5.16 MB
- 文档页数:40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教案:第2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探求物质的比热容教学目的1.经过实验探求,比拟不同物质的吸热才干.2.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3.会停止复杂的吸热效果计算.4.能尝试用比热容的概念解释有关的现象.5.应用活动,培育先生的协作探求肉体,并提高他们剖析、归结才干.重点难点重点比热容概念的树立.难点探求不同物质吸、放热功用不同的实验,现象剖析.教学预备水、煤油各80 g、易拉罐2只、温度计1支、酒精灯1盏、火柴1盒、铁架台1套、秒表1只、多媒体设备、量筒(100 mL)1只.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在新疆地域,传达着这样的说法:〝早穿皮袄午披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为什么新疆有这样奇特的现象?引入比热容.二、自主协作,感受新知先生自学,完成预习导学.三、师生互动,了解新知比热容(1)引导先生答停课本〝想想议议〞中提出的效果,概括总结出:关于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温度降低的度数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2)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变化相反时它们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能否相等?引导先生设计实验方案:如取相反质量的水和煤油,温度变化相反,看加热时间的长短(或取相反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时间相反,看温度变化的多少等).(3)不同物质的吸热才干能否相反?①引导先生阅读课本,自己设计实验和停止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剖析和论证得出结论,并与同窗停止交流.【归结】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降低的度数相反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剖析讨论】选用别的资料(如水和沙、水和煤油、水和酒精等)停止实验,结论能否相反?②先生阅读〝比热容〞这一局部,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单位和符号.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或降低)1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J/(kg·℃).(4)先生阅读〝比热容〞表,可以失掉哪些信息?【教员小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不同、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先生剖析】我国南方楼房中都装有〝暖气〞,用水作保送介质有什么益处?生活中,各种产业中,还有没有用水来加热或散热的状况?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先生完成随堂测评.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1.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或降低)1 ℃吸收(或放出)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吸热的多少有关,与温度的上下有关,也与质量的多少有关.符号:c单位:J/(kg·℃)2.水的比热容最大:4.2×103 J/(kg·℃)水的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六、深化练习,稳固新知先生完成课时作业.第2课时热量的计算教学目的1.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是在热传递进程中物体内能改动的多少.2.知道当质量一定时水吸收的热量跟温度的降低成正比,降低的温度相反时水吸收的热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重点难点重点热量的概念.难点热量的概念.教学预备一些惯例燃料的样本、火柴、铁丝、润滑油等.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改植物体的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思索:是不是恣意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都会发生热传递呢?二、自主协作,感受新知先生自学,完成预习导学.三、师生互动,了解新知热量的计算(1)铝的比热容是0.88×103 J/(kg·℃),计算质量为2 kg,温度为30 ℃的铝块加热到100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教员点拨】铝的比热容是0.88×103 J/(kg·℃),表示质量为1 kg的铝块温度降低1 ℃时吸收的热量是0.88×103 J,从而算出质量增大2倍,温度降低30 ℃铝块吸收的热量.(2)引导先生失掉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cm(t-t0)【思索】怎样计算放热物体的热量呢?引导先生依据吸收热量的计算,失掉Q吸=cm△t=cm(t-t0)【知识运用】为什么我国吐鲁番盆地会出现〝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现象?(3)阅读STS——气候与热污染,并思索〝为什么沿海地域昼夜温差小而内陆地域昼夜温差大〞?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1.汽车、拖延机的发起机常用水做冷却剂,是由于水具有( )A.较小的密度B.较大的比热容C.较低的凝结点 D.较高的沸点答案 B2.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读作________,把一杯水倒掉一半,剩下的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它的含义是________,比热容是物质的________之一,2 kg 水和1 kg水比拟,它们的比热容______大,一大桶酒精和一滴水相比拟______的比热容大.答案 4.2×103J/(kg·℃) 4.2×103焦每千克摄氏度 4.2×103 J/(kg·℃)质量为1 kg的水温度降低(或降低)1 ℃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 J 特性一样水3.小明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错误的选项是( )-1A.B.同种物质在不同形状下,其比热容不同C.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降低相反的温度,铜块吸热多D.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答案 D4.夏天,水泥马路的温度往往比湖水高得多,这是由于______.为此市政部门经常派出洒水车向路面洒水降温,这是应用了________的道理.假定某辆洒水车洒水时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车的牵引力________(选填〝>〞〝<〞或〝=〞)车所受的摩擦力,洒水车的动能将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答案砂石的比热容比湖水的比热容小水蒸发吸热=增加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1.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Q 吸=cm (t -t 0) 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 放=cm (t 0-t )2.比热容的计算公式的变方式要能灵敏运用. 六、深化练习,稳固新知 先生完成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比热容⎩⎪⎨⎪⎧定义单位:J/〔kg·℃〕热量⎩⎨⎧计算公式:Q =cm Δt ⎩⎨⎧吸热Q 吸=cm 〔t -t 0〕放热Q 放=cm 〔t 0-t 〕单位:J。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一、教学内容1. 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其中Q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为物质的质量,Δt为温度变化。
3. 水的比热容:4.18 J/(g·℃)。
4. 物质的比热容与吸收热量、质量和温度变化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难点:物质的比热容与吸收热量、质量和温度变化的关系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夏天,我们在太阳下晒得热乎乎的石头和水面,为什么石头感觉更热呢?2. 知识点讲解: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其中Q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为物质的质量,Δt为温度变化。
(3)水的比热容:4.18 J/(g·℃)。
(4)物质的比热容与吸收热量、质量和温度变化的关系。
3. 例题讲解:例题:一块质量为200g的铜,温度从20℃升高到40℃,吸收了多少热量?解:已知铜的比热容为0.39 J/(g·℃),Q = cmΔt = 0.39 × 200 × (40 20) = 588 J。
4. 随堂练习:练习题:一块质量为100g的水,温度从10℃升高到20℃,吸收了多少热量?解: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18 J/(g·℃),Q = cmΔt = 4.18 × 100 × (20 10) = 418 J。
5.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并记录实验数据。
6. 实验结果分析: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发现物质的比热容与吸收热量、质量和温度变化的关系。
教案:初三物理沪科版九年级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13章第2节,主要内容包括:1. 比热容的概念:物质单位质量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
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其中c表示比热容,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
3. 比热容的应用: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或放热能力,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以及运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2.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烧杯、水、酒精灯、温度计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热现象,如热水袋的使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吸热能力。
2. 讲解:讲解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公式,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意义。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或放热能力。
5. 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城市道路的铺设、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等。
6.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比热容的概念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3. 比热容的应用: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或放热能力,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杯热水在降温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解答:根据比热容的计算公式,Q = mcΔt,其中m = 0.3kg,c = 4.2×10^3 J/(kg·℃),Δt = 10℃20℃ = 10℃,所以Q =0.3kg × 4.2×10^3 J/(kg·℃) × 10℃ = 1.26×10^4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