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 格式:ppt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27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1. 解题:这是一篇消息。
正标题是“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下面的一行字是副标题“得票数比第二名多34票”。
正标题概括了报道的中心事件,用一个“喜”字贯穿全文;副标题突出了中国得票数之多,充满自豪。
2. 背景:申办奥运会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1990年7月,邓小平视察北京亚运村时提出:“中国要申办奥运会。
”1993年开始首次申办,到2001年7月13 日申办成功,“申奥”一直是举国上下普遍关心的话题,为“申奥”贡献力量是全国人民共同的行动。
现在中国已具备了办奥运会的各个方面的条件,相信2008年的奥运会在我国一定会开的最完美、最壮观、最成功。
3. 结构:第一部分(1——2):导语。
概述了报道事件中的核心内容:中国以绝对优势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第二部分(3——11):主体。
用足够的材料和典型的事例将导语部分具体化第一层(3):说明中国的态度。
(认真履行承诺,办好奥运会)第二层(4——5):报道了两轮投票的情况。
(确凿数据:118-参加数,第一轮44、第二轮56)第三层(6——11):报道了中国人及国际体育界人士的反映。
文章开始的第一句话(略粗的黑体字)叫电头,主要是交代消息的革命,反映消息迅速及时,背景和结语都蕴涵在主体里。
4. 内容:开始作者先以抒情的笔调表达中国人申奥成功后的无比喜悦和无比激动之情,又用一组确凿的数据展示中国的优势,说明中国申奥成功是众望所归。
接下来是各界的反映。
5. 主题:这则消息迅速及时地向全国人民报道了中国申奥成功的喜悦,表达了中国人民无比兴奋的心情。
5. 特点:语言简洁明了,如:“该轮到北京办奥运会了!”的“该”字,就写出了无限的感慨。
善于抓住典型细节,如:写刘淇对记者说,“刚才签字的钢笔无比珍贵,要永远保存下去”的细节,说明了奥运会对中国来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事件背景2001年7月为期5天的国际奥委会(IOC)第112次全会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
本次全会是近年来举办得最为紧凑、议程得最为繁忙的一次全会。
北京、巴黎、多伦多、伊斯坦布尔、大阪、赫尔辛基六个城市争夺举办奥运会的青睐。
事件详情2001年7月13日,经过四轮投票,北京在第二轮将原本领跑且在首轮投票中的落后三票逆转、以44票对巴黎41票赢得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
此时,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各国人民宣布了自己的到来。
事件分析经济发展北京的成功申办奥运会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体育圈里人气的提高,这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此外,在奥运会前期的准备和建设过程中,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也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国际形象奥运会是国际化、大型、综合性的体育盛会,参与国家和地区、物品和服务都需要高质量的展现,而北京的成功申办将长期提高中国在世界体育地图上的形象,对于日后的国际交流和互动有着莫大的助益。
社会文化奥运会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体育盛会之一,其举办地也受到全球关注。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申办,将会使得中国的文化与社会能真正的展现在全球面前,展现出中国的热情、积极向上的态度,同时也能够促进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事件影响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将对于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它也将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成为全球人类共同开展体育活动、增进友谊、促进世界和平的场所。
结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申办,标志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和活力,同时也为人类的体育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中华民族百年梦圆【十年回眸】2008年8月8日至24日,我国成功举办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
中国政府坚持贯彻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发挥举国体制作用,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坚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坚强保障。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巨大成功,广泛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大力促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让“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响彻寰球。
【专家评点】(中央党史研究室张东明)“奥运会的体育和社会遗产让奥林匹克运动最终得益于北京2008:奥运会越来越具广泛性,在促进不同文化和信仰的人们相互理解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普及和不同文化的融合。
这是一个伟大的遗产。
因为世界体育的重心和中心开始向东方移动!”这是国际奥委会给予2008年北京奥运会最终的高度评价。
北京奥运会是历史上参赛国家和地区最多的体育盛会,奖牌分布也更加广泛。
共有55个国家和地区获得金牌、87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奖牌。
世界各地最优秀的体坛健儿刷新了38项世界纪录和85项奥运会纪录。
中国体育健儿取得了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的优异成绩,位居金牌榜第一位,创造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奥运会以来的最好成绩。
“这是一届真正的不同凡响的奥运会”,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评价说。
比赛期间,170万奥运志愿者用累计超过2亿小时的服务,在数百个工作领域、万余个工作岗位上奉献着热情和汗水,成为北京奥运会最闪亮的名片。
北京奥运会良好的组织、周到的服务、一流的设施,赢得了世界各地运动员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蒙古国“奥林匹克老人”玛格旺说:“国际社会评价北京奥运会为‘金牌奥运会’。
无论是奥运会的筹备工作,还是奥运会期间的组织工作,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法国一位游泳运动员说:“无论是世界各国运动员、亲临现场的游客,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所有的人都不得不承认,这是奥运历史上最成功的一届奥运会。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别了,“不列颠尼亚”》主讲:黄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黄梅今天学习一篇消息《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和一篇特写《别了,“不列颠尼亚”》。
通过这两篇新闻材料的学习,进一步积累字词,要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掌握新闻体裁的一般特点。
了解消息这种体裁对语言的要求。
体味语言中蕴涵的丰富情感,初步了解消息的写法。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是一则消息,这则消息迅速及时地向全国人民报道了中国申奥成功的喜讯,表达了中国人民无比振奋的心情。
梳理思路:1—2段是消息的导语部分:概述了报道事件的中心内容——中国以绝对优势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3—11段是文章主体部分:用足够的材料和典型事例将导语部分具体化。
图示:写作特色本文语言简洁明了,让读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信息,同时字里行间又饱含着丰富的情感。
如“该轮到北京办奥运会了!”一个“该”字道出了多少感慨!这里有经过漫长的期待终于梦想成真的喜悦,有作为中国人的无比自豪,有北京一定能够办好奥运会的自信,等等。
善于抓住典型细节,也是这篇报道写得引人入胜的原因。
如写刘淇在签订完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合同后对记者说,他“刚才签字的钢笔无比珍贵,他要永远保存下去”,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他十分珍视中国人民为支持奥林匹克运动和促进世界和平进步所作的努力,十分珍视世界各国在奥林匹克旗帜下的友好合作关系,也说明了北京获得2008奥运会主办权不论对中国还是对奥林匹克运动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别了,“不列颠尼亚”《别了,“不列颠尼亚”》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的情景,饱含了作者对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后的喜悦心情。
梳理思路: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接着英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说课稿杨梅各位领导、评委,您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版权》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第五课,今天主讲内容是第二课时,主要讲授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以及基本特点,品味消息的语文特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新闻的特点,学会用新闻的形式去反映生活。
本文是一则优秀的消息,发表于《人民日报》2001年7月14日第一版。
北京申办2008年第29届奥运会是2001年中国的一件国家大事,鉴于申办2000年第27届奥运会以两票之差落选,中国以更加扎实的工作来申办北京2008年奥运会,成功与否,万众瞩目。
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7月13日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上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时,这则消息用确凿的数字、典型的事例迅速及时地向全国人民报道了中国申奥成功的喜讯,表达了中国人民无比振奋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以及基本特点,品味消息的语文特点,体验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是:交流心得体会,提高表述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1、通过本文的学习,要完成三个认知目标:了解消息的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品味消息的语言特点,体会语言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激发民族自豪感。
2、通过本文第一课时学习,我们已经完成了三个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让学生掌握消息的结构特点。
②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合作搜集信息、动手编写手抄报、主动参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
③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体验民族自豪感。
现在我们的第二课时主要完成以下两个目标:1、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基本特点;2、品味消息的语文特点。
三、说教学方法:1、教法选择:依据“教需有法,教无定法;大法必依,小法必活。
”的原则,我采用设置情境导入法、多媒体视频及图片演示法、启发引导、讨论法、动手实践法、生生互动法、师生互动法等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京喜获2008 年奥运会主办权》。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北京喜获 2008 年奥运会主办权》是一篇新闻稿,它真实地记录了北京申办 2008 年奥运会成功的历史时刻。
这一事件不仅是中国体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感受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新闻的结构和要素,掌握新闻语言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新闻的结构和要素,体会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2)教学难点:感受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二、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新闻的相关知识,为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3、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新闻语言的特点,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完成预习任务,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共同探究,相互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3、归纳总结法: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加深理解和记忆。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北京申办 2008 年奥运会成功的视频片段,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北京申办 2008 年奥运会成功的那一刻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