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多样的地形·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4
复杂多样的地形教案第三单元第一课多种多样的地形【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归纳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特征。
2、运用动画演示并总结评价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3、能在地形图上准确找出并基本掌握主要高原、盆地、丘陵、山脉等主要地形区。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特征的学习活动,初步形成读图用图的基本能力。
2、通过组织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2.通过读图用图方法的指导,培养运用地图的良好习惯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和人类活动等的影响。
【教学准备】:中国地形图、教学课件、学生人手一份的空白地形区图。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图片:(景观欣赏,配上音乐诗歌朗诵)我爱你中国我爱你森林无边,我爱你群山巍峨我爱你崎岖多姿,我爱你地大物博我爱你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我爱你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我爱你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我爱你沟沟壑壑的黄土高坡我爱你广阔无垠的青青牧场我爱你高山之巅的青松品格我爱你大川的雄伟我爱你高原的磅礴我爱你平原的美丽我爱你丘陵的奇特我爱你祖国的山河同学们喜欢祖国秀美的山川吗?我国古今一些文人墨客更是把祖国的山山水水作为自己创作的题材。
老师今天带了自己比较喜欢两首诗词,跟同学们一起分享,看看同学们能否找出他们的相同点?虞美人李煜(南北朝)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北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些诗句的共同点都反映了什么样地理规律?(大河向东流。
)你还能说出哪些反映河流向东流的诗句或歌曲?(如“好汉歌”“三国演义主题曲”。
复杂多样地形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复杂多样地形教学目标:1. 了解地形的概念,认识地球表面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 掌握不同类型地形的特征和特点。
3. 能够分析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提出适应和利用的措施。
教学重点:1. 掌握地形的定义及地球表面形成的原因。
2. 了解不同类型地形的特征和特点。
3. 分析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地球表面形成的各种原因。
2. 分析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1. 世界地图和地形图。
2. 照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各种不同地形。
3. 图表和案例,用于分析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 (5分钟)1. 利用世界地图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形类型,如山脉、平原、高原、丘陵、河流等,并简要解释其特点和形成原因。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表面会形成不同的地形?二、知识讲解与案例分析 (15分钟)1. 通过图片或视频素材,向学生展示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地形,如喜马拉雅山脉、亚马逊雨林、撒哈拉沙漠等。
2. 介绍并解释每种地形的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配合图表和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地形对农业、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影响,并讨论适应和利用的措施。
三、小组合作探究 (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地形类型进行深入研究。
2. 小组内成员合作,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收集有关该地形的更多信息,并整理成报告或PPT形式。
3. 每个小组精选一位代表,向全班进行分享和交流。
四、讨论与总结 (10分钟)1. 鼓励学生分享各自小组的研究成果,并就各种地形类型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讨论。
2. 引导学生总结并概括地形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适应和利用各种地形。
3. 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地球上还有哪些未被探索和利用的地形?如何减少地形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五、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 (5分钟)1. 让学生完成一份练习题,检验对地形与人类活动关系的理解程度。
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1-2-5运用各种资料,描述我国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面貌,了解其基本特征。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知道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及我国主要的地形单元;知道山区的含义;能对地图等信息进行分析,从中获取有用信息,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利用地图、制作模型等学习活动,能描述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面貌,了解我国地势地形的总体特征;通过小组制作模型,培养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尝试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来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一定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本区域知识的关注,激发学生关注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描述我国地形地势的总体面貌。
难点:地形剖面图、掌握各地形单元的相对位置。
五、教学过程【导入】(3分钟)2018文化过年有了新方式,观看《经典永流传》,老师也被其中的几首深深打动,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其一,听歌——杨洪基《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首慷慨悲壮的咏史词,一曲荡气回肠的影视曲,沉醉其中,感受历史的激情,仔细阅读并聆听的过程中,大家知道歌词改编自哪首词吗?明·杨慎的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大江裹挟着浪花奔腾而去,去向何方呢?看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第九期《经典永流传》孟庭苇的《虞美人》,她以词传情,将宋词的婉约之美演绎的淋漓尽致,特别是这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及《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看到这些有关江河的诗词,他们在描写上有哪一个共同点?这与什么原因有关呢?(学生回答)让我们借助一副图片来分析证明一下这位同学的观点。
【新课教学】一、“江山”多娇(一)活动一:“绘”——地势西高东低(16分钟)1、出示《中国地势概况图》问:你能否从中证明刚才同学的观点?你是如何知道的?师:问这幅图的图名是什么?追问:什么是地势?(地表高低起伏的情况,通俗的讲就是哪边高哪边低)(生:西高东低)你是怎么知道它是西高东低的?生:颜色……(说明:知道西高东低其实已经是第三步了,是通过对比得出的结论。
山川秀美—复杂多样的地形教案诸暨市天马学校国际部电子教案(社会课)4课题山川秀美—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我们的五种基本地形 (2)、知道山区的含义和地势的概念(3)、了解我国的地势高低起伏大致状况能力目标:(1)、运用地图了解我们的五种基本地形和地势高低起伏状况(2)、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概括出我国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3)、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地形对社会经济生产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从自己生活的地区,了解自己家乡的地形及其主要特点,以及这种地形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分析并总结出我国地形的特点;我国地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时间1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我国的山河壮丽画面。
回顾五种地形,引入本课。
[讲授新课]一、我国地形特点1、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常见的地形?请说说你所知道的主要地形的情学生欣赏视材料,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美丽。
学生结合书本回答:复杂多样况。
地形多样是我国自然环境的显著特点,不同的地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多样的地形 二、师生活动:(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山脉、并归纳其分布特点 三纵:东北—西南走向:台湾山脉(东列)长白山脉-武夷山脉(中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山脉(西列)三横:东西走向:(北列)天山山脉-阴山山脉(中列)昆仑山脉-秦岭(南列)南岭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贺兰山中国地形山脉多,纵横大地相交错。
东南走向有三列,秦岭昆仑中间过。
兴安太行巫雪落,还有长白武夷加台湾,弧形喜马拉雅山脉,印、尼等国在南坡。
(一)主要山地一弧:喜马拉雅山脉 3、在空白的中国政区图上适当的位置贴上主要的高原。
学生: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
师生总结:我国山脉三横三纵加一弧。
青藏高原地势高,适合种植耐寒的青稞。
藏族人喜食的青稞酒和糌粑,都是以青稞为原料制成的。
复杂多样的地形一.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的五种基本地形及地形单元;知道山区的含义和地势的概念;知道我国的地势高低起伏大致状态;2.运用地图了解我国的五种基本地形和地势高低起伏状态;运用地图及相关材料,概括出我国自然环境的全体特点;分析地形对社会经济消费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地图分析并总结出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我国的地形地势对消费和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和手腕分组讨论法,多媒体演示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设问:世界上常见的地形类型有哪几种?在我国能找到这些地形吗?(参考图5-13)一、地形特点1.地形复杂多样——是我国自然环境的明显特点读图5—13,找出我国次要的相应的平原、高原、盆地、山脉、丘陵(先生先自主学习,每一组轮流回答)多媒体出示空白地图山脉:(按山脉走向)天山——阴山山脉;昆仑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脉;台湾山脉阿尔泰山、祁连山、小兴安岭、贺兰山、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读图5—13及图5—14四大高原的描述活动:“高原速配”——图片与文字阐明大配对)同一类型的地形景观差异很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浏览地图,考虑我国的地形类型,并加以概括;培养先生从地图上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联系图5—13,从高原、盆地和山脉中各选一例,说说山脉与它们的关系塔里木盆地(天山、昆仑山)、柴达木盆地(昆仑山、祁连山)、四川盆地(横断山脉、巫山)东北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黄土高原(阴山、贺兰山、太行山)、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祁连山脉、昆仑山脉)、云贵高原(雪峰山、横断山脉)、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阴山、祁连山、贺兰山)2.山区面积广大,约占2/3读图5—15中国地形比例表示图和对话图,及其注释内容考虑:哪种地形面积最广(最少);按习气,把哪几种地形统称山区;山区约占我国总面积的多少?讨论:山区面积广大的利弊。
《地形复杂多样》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地形的一些知识,学习本课知识就容易多了。
这节内容,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资源基础的重要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已学了世界地理中一些关于地形的有关知识,并且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那么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充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各种活动中来,学习的自主学习意识、分析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一)、知识与技能1.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2.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3.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重点: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分布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难点: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四、教学手段与方法关注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读(看)——议——讲结合法、图表分析法、读图讨论法以及启发式教学,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教学内容1、工具:多媒体课件2、课时安排:一课时3、教学结构:复习提问——导入讲授新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六、教学过程附板书设计:第一节地势和地形二、地形复杂多样1、我国五种基本地形齐全,地形复杂多样2、山脉构成地形“骨架”: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横断山脉、六盘山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3、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特点及分布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和能力,恰到积极思考,明确学习目标,围绕重点、难点展开。
课程名称: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形复杂多样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地形的多样性,包括山地、高原、平原、盆地等不同地貌类型。
掌握中国地形对气候、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地图、图片或图片幻灯片,用于展示中国地形多样性。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地图和图片。
课堂教具和学习材料。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地形是如何多样化的?有哪些不同的地貌类型?中国的地形多样性(20分钟):使用地图和图片展示中国不同地貌类型的分布情况,如山地、高原、平原、盆地等。
解释每种地貌类型的特点,例如山地通常位于西部,高原地势较平坦,平原地势适合农业发展,盆地地势低洼等。
讨论不同地貌类型对气候、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山地地形可能导致气温较低,高原地形对水资源的供给具有重要作用。
地形与气候的关系(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貌类型对气候的影响,例如山地地形可能导致多雨,高原地形可能导致气温较低等。
讨论中国不同地貌类型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植被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交互讨论(10分钟):组织学生参与交互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地形与气候关系的理解和观点。
总结(5分钟):总结课程要点,强调地形对气候、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鼓励学生多观察和思考地形与环境的关系。
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中国的地貌类型,研究该地区的地形特点,并描述地形对当地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评估:评估可以基于学生对课程要点的理解、参与讨论的贡献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进行。
+第一节地形与地势(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2、指图说明并识记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名称及位置。
3、了解相关地形区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师生对话了解我国地形大致特点。
2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归纳表述的能力;
3、初步掌握学习自然地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师生谈论“过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2、通过对有关对家乡的关注,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地形的复杂多样。
2、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分布。
3、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1、了解相关地形区的特点。
2、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八年级地理教案地形复杂多样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自学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地势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自学“地形繁杂多样”就成功成章了。
教材把本节做为中国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第二侧边来说,体现了地形做为自然环境基础的关键地位。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都有著关键影响。
2、结构特点:这一节就是在自学地势特点之后展开研究自学的。
就是第一节“地势和地形”三个小标题中的第二个,三个标题合乎由形象至抽象化的心智规律,表面上平行的3个标题,在结构上有著环环相扣关系。
学情分析1、尚无科学知识:七年级已经自学了世界地形,学生对陆地的地形存有了一定的介绍。
2、困难:由于繁多的"地理名词定位和较高的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可能对知识却反感性认识而降低学习兴趣,故教师宜设置“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的“骨架”作用。
2、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来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相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地形名称和位置。
4、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6、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1、山脉就是形成地形的骨架2、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
3、重新认识相同种类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和改建自然条件。
教学过程1、以问题情景居多线,多样的学生活动为主体。
这样搞就是为了唤起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交流合作中自学。
2、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更多资料,使教学更生动直观,使学生对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有较深刻印象。
3、著重地图教学。
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2—4 运用各种资料,描述我国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
课标解读:运用多种地图、各类图片以及视频资源,形象描述我国的地形特征和地势特点。
2—5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课标解读:通过各种地形特征下,人们社会生活和生产的特点,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经济社会发展要因地制宜。
二、教材分析第三单元第二课山川秀美分别从地形、气候、河流三方面介绍了我国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
本课时复杂多样的地形是学生认识我国自然环境的开始。
主要介绍我国地形的总体特征及地形地势对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利用,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经济活动以及历史文化有着很大的影响。
阐述了我国的三大地形特征——地形多样复杂、山区面积广大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
重点是介绍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和西高东低的地势对经济发展、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如何体现人的存在,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则是本课的主旨。
同时,本课内容也为第三课的学习作了知识上的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学生刚升入中学不久,通过近一个月地理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学习了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地形多样后,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把学生对地形多样的认识运用到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和地势特点等方面,并深入探究中国地形地势的特点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经济活动产生怎样的影响。
学习内容逐渐深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
但由于,繁多的地理名词定位和较高的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可能对知识缺乏感性认识而降低学习兴趣,故教师宜设置“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知道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及我国主要的地形单元;知道山区的含义;学会分析地势对河流流向、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能对地图等信息进行分析,从中获取有用信息,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利用地图等资料的学习活动,概括出我国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通过比较探究、合作学习等深层次的自主学习,分析地形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探讨人类利用自然的得与失。
地形复杂多样的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运用中国地形图和景观图,说出我国主要山脉和重要地形区的空间分布和特点,总结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
2、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二、能力目标:1、初步培养阅读地形示意图的能力。
2.学会看地形图,并能在地形图上找到我国的主要地形,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有关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初步感知祖国的基本情况,激发对祖国母亲的热爱。
教学重点:1、中国的地形特点,五种地形齐全。
2、学会看我国地形图,并能在地图上找到我国的主要地形。
教学难点:会读中国地形图教学准备:中国地形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七年级的地理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常见的地形类型有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平地。
那么同学们,你知道中国有哪些地形吗?它们是如何分布的?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伟大祖国地形的分布,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
多媒体屏幕展示。
学生活动、教师小结:我国地形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
教师讲述: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中描绘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苏东坡笔下的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诗人李白《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说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松树都倒挂在悬崖峭壁上。
多媒体屏幕展示:我国主要山脉示意图。
教师讲述: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有许多高大面绵长的山脉,像是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交错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装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
如图所示,众多山脉中我们就学习主要的几条山脉。
多媒体屏幕展示:简化的山脉示意图。
教师讲述:接下来我们逐一认识这些山脉。
我国山脉如同勾勒出的线条一样,它是有一定走向的。
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所示的山脉走向图,简单判断一下,我国的山脉主要有哪些走向?学生回答: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南北走向多媒体屏幕展示:我国山脉的主要走向(文字表述)。
八年级地理教案地形复杂多样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上的不同地形类型,包括丘陵、平原、山地和高原。
2.掌握地形类型的形成原因和特征。
3.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地形的能力。
教学重点:1.不同地形类型的形成原因和特征。
2.学生对地形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地形复杂多样的原因。
2.辨别和描述不同地形类型。
教学准备:1.教材《地理》第三章相关内容。
2.图片和地图资料。
3.实物模型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用图片或地图资料展示地球上不同地形类型的分布情况,引发学生对地形复杂多样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Step 2:观察和讨论让学生观察不同地形类型的图片或地图资料,引导他们描述所观察到的地形特征。
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Step 3:探究地形的形成原因通过展示实物模型或使用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形类型的形成原因。
以丘陵为例,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或视频资料,探究丘陵地形的形成过程和原因。
同时,引导学生对其他地形类型进行相似的探究。
Step 4:总结和归纳根据学生的观察和探究结果,学生归纳总结各个地形类型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教师根据学生的归纳总结,进行点评和讲解,确保学生对地形类型的特征和形成原因有清晰的理解。
Step 5:拓展应用让学生在教室或校园周边观察和描述不同地形类型的实例。
他们可以利用地图资料,标记出周围的丘陵、平原、山地和高原等地形,同时描述其特征和形成原因。
Step 6:小结导入通过问答或小组讨论的形式,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Step 7:课堂练习与巩固为学生提供一些地形类型的练习题目,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巩固对地形类型的理解。
Step 8:课堂反思学生和教师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过程,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提出可能的改进和进一步学习的建议。
Step 9:课后拓展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一步拓展地理知识,例如查找并介绍世界上著名的地形特征。
第一节《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记住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2、理解山脉的走向,熟悉不同走向的山脉。
3、通过阅读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中国其它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活生产所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2、通过读地形图总结工作我国的地形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3、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初步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概念。
学习重点:地形的特点学习难点:我国地势特点及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学习方法:引导——合作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看图片,从地球之巅的青藏高原到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鱼米之乡土观念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三山五岳,各显丰姿,古人云“一江春水向东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都是为什么呢?就让复杂多样的地形这一节引领我们畅游祖国的名山胜川。
出示预习提纲,学生自主预习:西高东低的地势1、图3.1完成下列要求①我国地势可分为几级阶梯?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华北平原分别位于哪一级阶梯?②从青藏高原向东向北我国的地势是怎样变化的?读地形剖面图,说一说我国地势的特点。
2、地势对河流和交通的影响①根据我国地势的特点,说一说河流的流向。
你怎样理解“大江东去”?②我国的许多大江大河向东流去,对我国的交通有什么影响?③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河流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很大,这种落差有什么利用价值?3、阅读P22完成下列各题①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②柴达木盆地、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别位于我国地势的哪一级阶梯?③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地形区是什么?多种多样的地形4、找出我国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并完成23页学习行动1。
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哎呀,今天咱们聊聊“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这个话题,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不过咱们就用最简单明了的方式来聊。
首先,咱们得明白,地形就像一幅生动的画卷,山川河流、丘陵平原,全都有自己的故事。
想象一下,假如你在课堂上,眼前是一幅地图,山脉高耸入云,河流蜿蜒曲折,嘿,真是让人心动不已!那么,怎样把这些复杂的地形变得更好理解,更有趣呢?这就需要一点教学设计的灵巧了。
首先,我们可以用一些生动的案例来引导学生。
例如,提到山地,就可以聊聊登山的乐趣,讲述一个个登山者的故事,哎,谁不想听听那些在高山上挑战自我的冒险呢?而丘陵呢?那就可以说说在丘陵上骑自行车的畅快,微风拂面,真是别提多惬意了!通过这些故事,学生不仅能理解地形的特点,还能感受到与自然亲密接触的乐趣。
这样一来,课堂上就不仅仅是枯燥的知识传授,而是充满了生机的交流。
再来,咱们可以结合多媒体,像是视频、图片,这些可都是现代教学的好帮手哦!比如,放一段壮观的自然风光的视频,展示五岳的雄伟,或者南方水乡的秀美,那种画面绝对能把学生们吸引住。
你想啊,坐在教室里,屏幕上一幅幅美丽的地形图像映入眼帘,学生们的注意力瞬间就集中到你身上了,嘿,这可真是一个好办法!不过,可不能光靠视频,得引导学生讨论,让他们说说自己对这些地形的看法,甚至可以让他们分享自己去过的地方,嘿,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就热闹起来了。
然后呢,咱们还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来让学生体验地形的多样性。
比如,可以设计一个“地形大冒险”的活动,分成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地形,像山地、沙漠、森林,之后进行角色扮演,展示这个地形的特点和生物。
这种互动的方式可真是有趣,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记得牢!而且,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的团队意识也会得到提升,真是一举两得呢。
当然,咱们在教学的时候,也不能忽视了课堂的氛围。
轻松幽默的教学风格往往能让学生们更加投入。
比如,你可以开个玩笑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不聊数学,也不谈语文,咱们来聊聊地形,毕竟‘山不转路转’,总得找条出路不是吗?”这样的小幽默总能让课堂变得轻松愉快。
地形复杂多样教案教案标题:地形复杂多样教学目标:1. 了解地形的概念,并能够描述地球上不同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
2. 掌握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并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地形类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加深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1. 地形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 不同地形类型的特点和识别方法。
教学难点:1. 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
2. 学生对地形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地形模型或图片。
2. 实地考察的安排和准备。
3. 实验材料和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地形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地形与地球表面的关系。
2. 展示地形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地形特征。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讲解地形的形成原因,介绍地壳构造和地质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2. 详细介绍不同地形类型的特点,如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等,并通过图片或实例展示。
三、实地考察(30分钟)1.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选择一个附近地形复杂多样的地区。
2. 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不同地形特征。
3. 回到教室后,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四、实验探究(30分钟)1.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模拟地形形成的过程。
2.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地形形成的原理。
五、小结与拓展(10分钟)1. 对学生进行地形知识的小结和回顾。
2. 引导学生思考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如城市建设、农业发展等。
3.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地形相关的知识,并提供相关阅读资料或网站链接。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实地考察和实验结果,撰写一份关于地形复杂多样的报告或小结。
2. 提醒学生按时提交作业,并预告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地形的概念和形成原因,掌握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并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地形类型。
实地考察和实验活动的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加深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
复杂多样的地形
福臻中学潘金燕
一、课程标准
2—4 运用各种资料,描述我国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
2—5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知道我国的五种基本地形;知道山区的含义和地势的概念;了解我国的地势高低起伏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了解我国的五种基本地形和地势高低起伏状况;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概括出我国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分析地形对社会经济生产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自己生活的地区,感受地形地势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体会人类利用自然的得与失,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运用地图分析并总结出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
难点:分析我国的地形地势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导入:多媒体出示平湖东湖景区图片和中国地形图,请同学指出平湖所在地。
师:美丽的平湖坐落在富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上,受平原地形的影响,人们从事着水产,种植等行业,生活富足。
那么,你们知道在中国的其他地区还有些什么样的地形生活在那里的人民又是如何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本堂课的内容,去探究一下中国复杂多样的地形。
新课教授:
(一)、地形特点
1、地形复杂多样
读图3—12,或者参考图册P26—27,找出相应的各类地形区
(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每组一种地形,每一组派一名同学上台点图回答)
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承转: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而从这些地形区的分布特点上,我们可以发现,它们都镶嵌在各大山脉之中,可以说,山脉是我国地形的基本骨架,请看书本p51内容。
活动:联系图3—12,从高原、盆地、平原为基点,找出中国的主要山脉
如:塔里木盆地——天山、昆仑山
承转:讲到这里,同学们可以发现,世界五大基本地形中国都具有,这不难看出,中国地形有何特点呢——地形种类多样。
不仅如此,之所以说中国地形复杂多样的原因还在于同一种地形内部景观差异大,以高原为例——
读图3—13及四大高原的描述活动:“高原速配”——图片与文字说明大配对
2、山区面积广大
读图3—14及其正文内容,思考:
哪种地形面积最广;按习惯,把哪几种地形统称山区;山区约占我国总面积的多少
(出示中国地形图)
承转:从中国地形图上,我们发现有三种不同的颜色,当然,反映的是不同的地形类型,同时,这也表明了我国的地势特点。
(二)、地势特点
多媒体出示图3—12,及3—15地形剖面图,思考:
1)、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三级阶梯概况
(三)、活动探究:地形地势的影响
1、山区的开发
阅读P52小明和小玲对山区的感受,思考:
(1)山区开发利用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2)请你对山区的开发和建设出谋划策。
2、地形、地势的影响
多媒体出示河流分布图、人口分布图,思考: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地势会对我国的河流产生什么影响
想一想:地形对人口分布产生什么影响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即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同时也对地形地势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希望同学们明确,不管在何种地形上生活,人们都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作业布置:作业本P29——1、5、6;P31——16
同步练习P38——1、3、6、7;P40——2、3
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
地势特点西高东低
复杂多样的地形阶梯状分布
山区开发
地形地势影响地形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