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画龙点睛》
- 格式:ppt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19
8 成语故事自相矛盾课文由三个成语故事组成。
《自相矛盾》《鱼目混珠》《画龙点睛》三则故事,都是由古籍的故事改变而来,《自相矛盾》一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而不顾诚信自吹自擂,结果致使失信,让人失笑的结果;《鱼目混珠》一个是为了生计或说也是个人利益,鱼目混珠,最终无法继续假装而灰溜溜逃走的故事。
《画龙点睛》抓住描述点睛前和点睛后的语句让学生体会“点睛之笔”的神奇。
《成语故事》以短小的篇幅和通俗的语言,给咱们讲了三则耐人寻味的故事,并将深刻的道理融入其中,让咱们在赏读故事、理解寓意的进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1.能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背诵《画龙点睛》。
2.学会生字,正确识读4个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老是”、“不要……而要……”等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进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4.培育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积累成语的兴趣,发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及仿照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有情感地朗诵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难点】通过朗诵成语故事,想象文中所描述的情景,在反复品读、回味、演出中,体会故事所包含的道理,从中受到启发,学会做人。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畅念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要抓住诗中的重点文句深切理解,通过教师的层层诱导,学生讨论交流。
采取默读、圈划、讨论、交流、情感朗诵、演出讲义剧等方式推动学生读懂课文从而理解成语所表达的意思。
3.借助拓展小练笔,发挥学生合理想象力,会仿写、续写小故事。
【教师准备】1.搜集到的和本课有关的资料。
2.本课的ppt课件。
【学生准备】1.搜集成语资料。
2.排演讲义剧。
3.预习课文。
3课时。
第1课时整体设计1.能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2.学会本文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自相矛盾》,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进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五年级上册《画龙点睛》教学设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2.掌握画中的概念,理解它们对画作的影响;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4.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传统文化意识。
二、教学内容1.中国画的基本概念;2.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3.中国画的鉴赏和创作。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个单元所学的内容,温习。
2.展示一幅中国画,引发学生对于中国画的兴趣和好奇。
3.介绍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异同点。
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画的特色和魅力。
第二课时: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概念1.了解中国画的根源及其演变过程。
2.介绍中国画的基本概念(神、意、境、象、气韵、形式、技艺等)。
3.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画的本质和内涵。
第三课时: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1.介绍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墨、笔、水、色)及其特点;2.引导学生掌握三种线条的画法并实践;3.引导学生掌握色彩(墨色、红、蓝、绿、黄),并了解色彩的运用。
第四课时:中国画的鉴赏和创作1.介绍中国画的鉴赏方法,辨别正和偏;2.通过展现经典名画,教学卷草、葫芦等中国画图案;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法、自由表达等形式进行中国画创作。
第五课时:总结复习1.概括学习过程及所学内容,对中国画进行总结;2.教学展示创作成果及分析;3.引导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重视,提高学生文化意识与文化自信。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中国画的技巧和特点。
2.实践操作:通过模仿名画,掌握中国画技巧。
3.教学展示:学生自己创作,并展示出来给同学欣赏和评价。
4.观察分析法:通过观察经典名画,让学生分析其线条、形式、形态、气韵和神韵。
五、教学评估1.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看中国画,形成的了解和认识;2.根据学生的实际完成中国画和自我总结及剪贴等方式,进行评价和反馈;3.进行课堂创意活动,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学的紧密结合。
六、教学资源1.课件:配合语音、视频等进行教学;2.绘画用品:纸张、笔刷、毛笔、长条彩笔等。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8成语故事画龙点睛_苏教版今天和林云云老师上了同一课,启发专门大,第一上课后感受自己的不足,在听了林云云老师的课后,并与自己相对比,对我的有专门大的启发,我相信只要我认真归纳总结,确信对自己有长足的进步。
第一:我在备课时应该更注重细节,专门是一些比较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应该更加深入明白得,甚至能够深入研究透彻,从而融入本身的教学过程当中,例如我在备课时的第一环节的设计显现了两个问题:1、忽略了情境导入,一个好的情形导入能够让学生爱好倍增,刚开始我差不多注意到了,然而后来看起来又感受设计的不行给忽略掉了,在和林云云老师一对比之后才发觉没有情境导入是多么要不得的;2、忽略了设计意图的指导性,只有明确了那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才能更好的设计环节中的细节,正因为如此造成了我忽略情境导入。
专门是每个环节的导入和过渡,导入性较弱,过渡性不强,造成了连贯性较为薄弱。
第二:语言把握和临场发挥欠佳。
这点我专门早之前就差不多发觉了,因此在这次开课之前,我进行了4次试教,努力修正自己的缺点,然而我发觉事实上每一堂课都不一样,每一堂课都充满变数,正因为那个缘故在我因为不能发送给学生数据,而来回跑了四趟。
还有确实是学生的回答也是不可推测的,和我试教的又不一样。
因此我自己对自己的感受:教学过程较为生硬,语言导向性不强。
第三:我需要阅读新课标和有指导意义的教育理论文献,在我完成教学设计的过程,我自己的感受是比较空泛的,没有理论支撑的,或者说缺乏实践结合理论的体会。
造成了以下结果:1、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较少,要紧靠平常的教学体会,由于两个学校学生情形不同,因此碰到的问题也不同,也确实是学生分析较少。
2、任务的不缺少合理的规划,但缺乏合理的实施。
我的规划是不错的,一样任务开展差不多上讨论、交流、实践的过程,然而其中讨论交流部分,学生真正的归纳发言讨论较少。
以上是我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点个人体会和总结,我期望以后我能有更多的机会开展教研活动,不断的提升自我。
新苏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之第5课画龙点睛教学目标:1、力量与技能:让同学了解纹样在包装纸上的作用,能综合运用纹样与趣味文字创新装饰美化包装。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小组争论、老师讲解的学习过程中,让同学把握纹样、文字设计应用的基本学问与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培育同学的创新意识、自主探究学习的力量,提高对生活环境的关注力,激发同学用所学美术学问与技能美化生活的力量与愿望。
教学预备:相关纹样的图片课件、纯色纸包装好的包装盒(袋)1个、彩色记号笔多支等。
重点难点:重点:纹样、文字表现形式。
难点:运用文字、纹样相结合的方法并以点状、面状装饰包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检查同学课前手机的运用纹样装饰的包装。
2、老师播放课件:在一段古筝音乐伴奏下,观赏一组服饰、生活用品、物品包装上运用纹样装饰点缀的图片,启发同学思索:物品这么美有什么共同点吗?同时,引出课题“画龙点睛二(二)讲授新课1、争论寻新知。
分小组争论学习:(1)看教材第8页1、2幅图同样产品的包装盒上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除了纹样还有什么呢?(2) 3、4幅图包装上的纹样是如何排列的?老师依据同学的回答,做相应的板书。
包装装饰:纹样、文字(特点:夸张、变形)。
呈现方式:点状排列、面状排列。
(3)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观看各自小组所带的包装上的纹样图案是如何运用的?是怎样凸显产品特色的?然后各小组派上代表用一段简短的文字与全班同学沟通。
2、老师小结:在包装上做美扮装饰,合理地夸张、变形纹样、文字装饰包装,更能凸显产品的特色,彰显产业文化。
3、直观感知。
启发创新思维。
(1)思索:假如你是设计师要为产品设计包装,你会选择什么纹样、文字装饰包装?会怎样排列?(2)老师出示课件,播放另一组呈现形式不同的纹样,开拓同学思维,启发创新意识。
选择:四方连续、二方连续、离心式、向心式、对偶式供同学参考。
思索:除了刚才说到的两种纹样排列形式,还有什么呢?(3)老师小结:纹样的呈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学会敏捷奇妙应用纹样多样的呈现形式来装饰包装。
《画龙点睛》《画龙点睛》这则故事原来是说南北朝著名的画家张僧繇绘画技艺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词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画龙点睛》的意思。
【教学重点】背诵《画龙点睛》,理解《画龙点睛》的寓意。
【教学难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画龙点睛》的意思。
多媒体课件。
一、出示龙的图片,导入新课:1、你们能说出有关“龙”的哪些成语。
2、介绍“龙”的形象及其由来。
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
龙的形状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驼的头,兔的眼,蛇的颈,鱼的鳞,鹰的爪子。
3、龙的形象如此复杂,要想画好他真不容易。
但在南北朝时有一位叫张僧繇的画家非常擅长画龙,还引出了一个画龙点睛的故事。
4、初读课文,感知故事内容。
(1)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
(2)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二、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词。
Sēng yóu bì zhǎo bī yùnwǎn hǔ张僧繇墙壁张牙舞爪逼真神韵惋惜唬人惊叹不已①指名学生读一读。
②说一说对“惋惜、唬人”的理解。
③试着用上这些词语讲一讲“画龙点睛”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感悟寓意: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3)“点睛”的结果怎样?2、师生交流,游客心情变化,感悟画技高超。
(1)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的?所以人们觉得怎样?(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3)“点睛”的结果怎样?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4)读这则故事时节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5)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真的腾空而去,会说些什么呢?完成填空: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两条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及反思8成语故事画龙点睛_苏教版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及反思-8成语故事画龙点睛苏教版一、导入:师:同学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画一幅画,同学们认真看(师画简笔画“龙”)(在黑板上)。
师:画画完了,老师画的是什么?生:齐答“龙”。
师:老师画的龙怎么样啊。
生:(夸老师画的好)(从颜色、样子)(最好看出没画眼睛)师:刚才老师被同学们夸得飘飘然了,忘了给龙画上眼睛。
谁能把龙的眼睛画上。
生:画师:请同学们再认真看,有眼睛的龙和没有眼睛的龙有什么区别。
生:象真的、象活的。
师:没有眼睛的龙只有漂亮的样子,而有眼睛的龙即有漂亮的样子,又象活的一样。
古时候,有位画家、画龙的时候,也不给龙画眼睛。
由此,还引出了一则成语,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这个成语故事《画龙点睛》,跟老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 、自学师:古时候,这个画家是怎样画龙的呢?你想知道吗?生:想。
生:高兴。
三、读中感悟,理解内容这回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这么多同学都愿意读,那我们分自然段读,找5 名学生,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的正确吗?流利吗?他哪句话读得好。
生:分自然段读,生评价。
师:跟随指导评价。
师:这几名同学读得好,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想好了请举手汇报。
生:汇报。
生1 :我读明白了,画家是在寺庙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
师:板书:画家画了四条龙。
生2 :画家画画的技术高。
生3 :围观的人赞不绝口。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围观的人都会赞美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板书:围观的人赞不绝口)师:谁能站在这幅画面前来当围观的人,找四五个人,不停的夸赞。
师:同学们围观的人就这样不停的夸赞书刊号用了一个词语是哪个词语呢?生:赞不绝口师:对了,这样不停的赞美是赞不绝口的意思。
师:同学们齐读两遍。
生:读“赞不绝口”两遍师:继续汇报生:围观的人发现没给龙画上眼睛,感到非常奇怪。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画龙点睛》语文教案1 、通学阅读会读、会认本课生字,了解赞不绝口、张牙舞爪词语的意思。
2 、通过学习课文,知道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故事,并了解成语的基本意义。
3 、学习课文后,学生初步感受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
4 、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能力,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词语赞不绝口张牙舞爪。
理解画龙点睛的成语意义。
教学准备:①生字卡。
②带有词语句子的小黑板。
③帮助理解成语意义的两句话。
教学流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画一幅画,同学们认真看(师画简笔画龙)(在黑板上)。
师:画画完了,老师画的是什么?生:齐答龙。
师:老师画的龙怎么样啊。
生:(夸老师画的好)(从颜色、样子)(最好看出没画眼睛)师:刚才老师被同学们夸得飘飘然了,忘了给龙画上眼睛。
谁能把龙的眼睛画上。
生:画师:请同学们再认真看,有眼睛的龙和没有眼睛的龙有什么区别。
生:象真的、象活的。
师:没有眼睛的龙只有漂亮的样子,而有眼睛的龙即有漂亮的样子,又象活的一样。
古时候,有位画家、画龙的时候,也不给龙画眼睛。
由此,还引出了一则成语,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这个成语故事《画龙点睛》,跟老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 、自学师:古时候,这个画家是怎样画龙的呢?你想知道吗?生:想。
师:那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答案都在课文里呢。
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现在就开始吧,师走入生中,边走边提示:问老师、问同桌、看拼音条等。
学完了,同学们自动坐好。
2 、同桌互学师:同学们自学的非常认真,但还有个别同学不够专心,现在同桌之间互读课文,看看同桌读的正确吗?如果同桌读得好,你就表扬他。
如果同桌有困难,你就帮帮他。
现在开始吧,互相学完就自动坐好。
师:经过观察,表扬学的好的同桌,提问哪个同桌互相帮助了,汇报一下怎样帮助他的。
怎样表扬同桌的。
生1 :谢谢。
生2 :不用谢。
生3 :你读得很好。
生4 :英语,读的好。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画龙点睛》教学实录导读:教学目标:1、通学阅读会读、会认本课生字,了解“赞不绝口、张牙舞爪”词语的意思。
2、通过学习课文,知道“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故事,并了解成语的基本意义。
3、学习课文后,学生初步感受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
4、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能力,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词语“赞不绝口”“张牙舞爪”。
理解“画龙点睛”的成语意义。
教学准备:①生字卡。
②带有词语句子的小黑板。
③帮助理解成语意义的两句话。
教学流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画一幅画,同学们认真看(师画简笔画“龙”)(在黑板上)。
师:画画完了,老师画的是什么?生:齐答“龙”。
师:老师画的龙怎么样啊。
生:(夸老师画的好)(从颜色、样子)(最好看出没画眼睛)师:刚才老师被同学们夸得飘飘然了,忘了给龙画上眼睛。
谁能把龙的眼睛画上。
生:画师:请同学们再认真看,有眼睛的龙和没有眼睛的龙有什么区别。
生:象真的、象活的。
师:没有眼睛的龙只有漂亮的样子,而有眼睛的龙即有漂亮的样子,又象活的一样。
古时候,有位画家、画龙的时候,也不给龙画眼睛。
由此,还引出了一则成语,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这个成语故事《画龙点睛》,跟老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自学师:古时候,这个画家是怎样画龙的呢?你想知道吗?生:想。
师:那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答案都在课文里呢。
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现在就开始吧,师走入生中,边走边提示:问老师、问同桌、看拼音条等。
学完了,同学们自动坐好。
2、同桌互学师:同学们自学的非常认真,但还有个别同学不够专心,现在同桌之间互读课文,看看同桌读的正确吗?如果同桌读得好,你就表扬他。
如果同桌有困难,你就帮帮他。
现在开始吧,互相学完就自动坐好。
师:经过观察,表扬学的好的同桌,提问哪个同桌互相帮助了,汇报一下怎样帮助他的。
怎样表扬同桌的。
生1:谢谢。
生2:不用谢。
生3:你读得很好。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画龙点睛教学要求:1 理解词语含义。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3 明白成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1 理解词语含义。
2 明白成语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动画导入1 播放龙的动画片,(三条上下飞舞的龙,形象逼真,活灵敏现)让学生对龙有一个整体感知。
2 谈一谈:动画片中的动物你见过吗?在什么地方见过?你喜爱它吗?3 古时候有位画家也很喜爱龙,就他画龙这件事还引发了一则成语,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4 板书——画龙。
认识龙字,你看一看他和那个字很像?你可以怎样记住它。
【用意: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泼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一)听读识字⑴听范读,边听边用铅笔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个点儿。
⑵找到了不认识的字,同学们有信心学会它们吗?(有!)请大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初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解决。
⑶在小组成员的相互帮助下,你们是不是又多认识了几个字?(是)下面我想请相邻同学相互当小教师,如果同学还有不会的你就主动帮帮他,如果他读对了,你就在课习题旁给他画个。
⑷大家读得可真仔细,愿意读的同学请站起来读课文。
【用意: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能保证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三共同探究深入学习1 轻声读第一段,找出画家在哪里画的龙。
(出示词语:墙壁。
你来指一指教室的墙壁在哪里,观察一下这两个字都有什么?你会认了吗?)2 现在请你来当小评委,评一评画家的画.(课件演示)生便可以评论画家的画,也可以评论画家的技术。
(你真是个合格的评委,即评论了龙的样子,又评论了色彩,看来你也可以当一位小画家啦)3 当时围观的人们是怎样评论的?(课件出示词语:赞不绝口。
板书赞不绝口)谁能站在这幅画前来表演一下这个词语的意思。
通过表演理解词语的含义。
(你真是一位表演家,这么容易就让我们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谢谢你)你能试着读一读这句话吗?4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画家的画技很高,请你再认真的观察这几条龙有没有缺点?(观看课件,没画眼睛)这时你想对画家说些什么?5 是呀,眼睛是最重要的部位,难道是他真的忘画了吗?你觉得奇异吗?你认为应用什么语气来读这几句话,自己试着读一读。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画龙点睛》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通学阅读会读、会认本课生字,了解“赞不绝口、张牙舞爪”词语的意思。
2、通过学习课文,知道“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故事,并了解成语的基本意义。
3、学习课文后,学生初步感受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
4、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能力,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词语“赞不绝口”“张牙舞爪”。
理解“画龙点睛”的成语意义。
教学准备:①生字卡。
②带有词语句子的小黑板。
③帮助理解成语意义的两句话。
教学流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画一幅画,同学们认真看(师画简笔画“龙”)(在黑板上)。
师:画画完了,老师画的是什么?生:齐答“龙”。
师:老师画的龙怎么样啊。
生:(夸老师画的好)(从颜色、样子)(最好看出没画眼睛)师:刚才老师被同学们夸得飘飘然了,忘了给龙画上眼睛。
谁能把龙的眼睛画上。
生:画师:请同学们再认真看,有眼睛的龙和没有眼睛的龙有什么区别。
生:象真的、象活的。
师:没有眼睛的龙只有漂亮的样子,而有眼睛的龙即有漂亮的样子,又象活的一样。
古时候,有位画家、画龙的时候,也不给龙画眼睛。
由此,还引出了一则成语,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这个成语故事《画龙点睛》,跟老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自学师:古时候,这个画家是怎样画龙的呢?你想知道吗?生:想。
师:那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答案都在课文里呢。
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现在就开始吧,师走入生中,边走边提示:问老师、问同桌、看拼音条等。
学完了,同学们自动坐好。
2、同桌互学师:同学们自学的非常认真,但还有个别同学不够专心,现在同桌之间互读课文,看看同桌读的正确吗?如果同桌读得好,你就表扬他。
如果同桌有困难,你就帮帮他。
现在开始吧,互相学完就自动坐好。
师:经过观察,表扬学的好的同桌,提问哪个同桌互相帮助了,汇报一下怎样帮助他的。
怎样表扬同桌的。
生1:谢谢。
生2:不用谢。
生3:你读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