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卡、RFID的工作原理及区别
- 格式:ppt
- 大小:3.82 MB
- 文档页数:21
ID卡、IC卡、RFID卡、NFC 卡、Mifare卡各种概念的关系2IC卡和ID卡的区别2IC卡和RFID卡的区别2RFID卡和NFC卡的区别2Mifare系列卡区别3NFC标签分四种3Mifare S50和Mifare S70的区别3射频识别技术漫谈(13)——Mifare S50与Mifare S705ID卡、IC卡、RFID卡、NFC卡、Mifare卡各种概念的关系IC卡和ID卡的区别ID卡仅仅记录卡号,卡内的卡号读取无任何权限,易于仿制. ID卡不可写入数据,其记录内容(卡号)只可由芯片生产厂一次性写入,开发商只可读出卡号加以利用,无法根据系统的实际需要制订新的号码管理制度.IC卡内所记录数据的读取,写入均需相应的密码认证,甚至卡片内每个区均有不同的密码保护,全面保护数据安全,IC卡写数据的密码与读出数据密码可设为不同,提供了良好分级管理方式,确保系统安全.IC卡不仅可由授权用户读出大量数据,而且亦可由授权用户写入大量数据(如新的卡号,用户的权限,用户资料等),IC卡所记录内容可反复擦写. IC卡的安全性远大于ID卡.IC卡和RFID卡的区别IC卡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IC卡,都属于RFID范畴,接触式IC卡其芯片直接封装在卡基表面,而非接触式IC卡是由芯片和线圈组成,可分为COB绕铜线、蚀刻天线、印刷天线等等,两者的应用区别在于:前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插入读卡器使用,例如银行卡,后者仅需要靠近读卡器感应天线就能被读取,例如交通卡、门禁卡。
RFID卡是指非接触式类电子卡片/标签,包括有ID卡、IC 卡和NFC卡以及其它等电子卡/标签。
他们主要的区别在于工作频段。
ID卡是早期的非接触式电子标签,工作频段在125kHz只有一个ID号,不可以存储任何数据,故叫ID卡。
IC卡如从字义上面理解,是包括了除ID卡外的其它RFID 电子标签和接触式的芯片卡,不过一般说IC卡主要是指工作于13.56MHz频段的非接触式智能卡和接触式智能卡,而非接触式智能卡也就包括了NFC卡片或标签(NFC论坛规定有四种卡片类型属于NFC卡片),接触式智能卡也就是带个裸露芯片的智能卡。
ID卡、IC卡、RFID卡、NFC卡、Mifare卡各种概念的关系2欧阳引擎(2021.01.01)IC卡和ID卡的区别2IC卡和RFID卡的区别2RFID卡和NFC卡的区别2Mifare系列卡区别3NFC标签分四种3Mifare S50和Mifare S70的区别3射频识别技术漫谈(13)——Mifare S50与Mifare S705ID卡、IC卡、RFID卡、NFC卡、Mifare卡各种概念的关系IC卡和ID卡的区别ID卡仅仅记录卡号,卡内的卡号读取无任何权限,易于仿制. ID 卡不可写入数据,其记录内容(卡号)只可由芯片生产厂一次性写入,开发商只可读出卡号加以利用,无法根据系统的实际需要制订新的号码管理制度.IC卡内所记录数据的读取,写入均需相应的密码认证,甚至卡片内每个区均有不同的密码保护,全面保护数据安全,IC卡写数据的密码与读出数据密码可设为不同,提供了良好分级管理方式,确保系统安全.IC卡不仅可由授权用户读出大量数据,而且亦可由授权用户写入大量数据(如新的卡号,用户的权限,用户资料等),IC卡所记录内容可反复擦写. IC卡的安全性远大于ID卡.IC卡和RFID卡的区别IC卡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IC卡,都属于RFID范畴,接触式IC卡其芯片直接封装在卡基表面,而非接触式IC卡是由芯片和线圈组成,可分为COB绕铜线、蚀刻天线、印刷天线等等,两者的应用区别在于:前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插入读卡器使用,例如银行卡,后者仅需要靠近读卡器感应天线就能被读取,例如交通卡、门禁卡。
RFID卡是指非接触式类电子卡片/标签,包括有ID卡、IC卡和NFC卡以及其它等电子卡/标签。
他们主要的区别在于工作频段。
ID卡是早期的非接触式电子标签,工作频段在125kHz只有一个ID号,不可以存储任何数据,故叫ID卡。
IC卡如从字义上面理解,是包括了除ID卡外的其它RFID电子标签和接触式的芯片卡,不过一般说IC卡主要是指工作于13.56MHz频段的非接触式智能卡和接触式智能卡,而非接触式智能卡也就包括了NFC卡片或标签(NFC论坛规定有四种卡片类型属于NFC卡片),接触式智能卡也就是带个裸露芯片的智能卡。
I D卡、I C卡、R F I D 卡、N F C卡、M i f a r e 卡各种概念的关系ID卡、IC卡、RFID卡、NFC卡、Mifare卡各种概念的关系 (3)IC卡和ID卡的区别 (3)IC卡和RFID卡的区别 (3)RFID卡和NFC卡的区别 (4)Mifare系列卡区别 (5)NFC标签分四种 (5)Mifare S50和Mifare S70的区别 (6)射频识别技术漫谈(13)——Mifare S50与Mifare S70 (8)ID卡、IC卡、RFID卡、NFC卡、Mifare卡各种概念的关系IC卡和ID卡的区别ID卡仅仅记录卡号,卡内的卡号读取无任何权限,易于仿制. ID卡不可写入数据,其记录内容(卡号)只可由芯片生产厂一次性写入,开发商只可读出卡号加以利用,无法根据系统的实际需要制订新的号码管理制度.IC卡内所记录数据的读取,写入均需相应的密码认证,甚至卡片内每个区均有不同的密码保护,全面保护数据安全,IC卡写数据的密码与读出数据密码可设为不同,提供了良好分级管理方式,确保系统安全.IC卡不仅可由授权用户读出大量数据,而且亦可由授权用户写入大量数据(如新的卡号,用户的权限,用户资料等),IC 卡所记录内容可反复擦写. IC卡的安全性远大于ID卡.IC卡和RFID卡的区别IC卡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IC卡,都属于RFID范畴,接触式IC卡其芯片直接封装在卡基表面,而非接触式IC卡是由芯片和线圈组成,可分为COB绕铜线、蚀刻天线、印刷天线等等,两者的应用区别在于:前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插入读卡器使用,例如银行卡,后者仅需要靠近读卡器感应天线就能被读取,例如交通卡、门禁卡。
RFID卡是指非接触式类电子卡片/标签,包括有ID卡、IC卡和NFC卡以及其它等电子卡/标签。
他们主要的区别在于工作频段。
ID卡是早期的非接触式电子标签,工作频段在125kHz只有一个ID号,不可以存储任何数据,故叫ID卡。
IC卡和RFID标签简介△ IC卡定义IC卡是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的简称,是镶嵌集成电路芯片的塑料卡片,其外形和尺寸都遵循国际标准(ISO)。
芯片一般采用不易挥发性的存储器(ROM、EEPROM)、保护逻辑电路、甚至带微处理器CPU。
带有CPU的IC卡才是真正的智能卡。
△ IC卡的分类按照嵌入集成电路芯片的形式和芯片类型的不同IC卡大致可分为:→非加密存储器卡:卡内的集成电路芯片主要是EEPROM,具有数据存储功能,不具有数据处理功能和硬件加密功能。
→逻辑加密存储器卡:在非加密存储器卡的基础上增加了加密逻辑电路,加密逻辑电路通过校验密码方式来保护卡内的数据对于外部访问是否开放,但只是低层次的安全保护,无法防范恶意性的攻击。
→CPU卡:也称智能卡,卡内的集成电路中带有微处理器CPU、存储单元(包括随机存储器RAM、程序存储器ROM(FLASH)、用户数据存储器EEPROM)以及芯片操作系统COS。
装有COS的CPU卡相当于一台微型计算机,不仅具有数据存储功能,同时具有命令处理和数据安全保护等功能。
△IC卡的特点:(1).体积小而且轻,非常便于携带。
(2).存储容量大:CPU卡含微处理器,存储器可分成若干应用区,便于一卡多用,方便保管。
(3).可靠性高:IC卡防磁、防静电、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比磁卡高。
(4).使用寿命长:信息可读写十万次,使用寿命长。
(5).保密性强、安全性高: IC卡本身具有硬件安全策略,可以控制IC卡内某些区的读写特性,如果试图解密则这些区自锁,即不可进行读写操作。
IC卡内的信息加密后不可复制,密码核对错误,卡本身有自毁功能,所以IC卡中数据绝对安全可靠。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发行的上亿张的IC卡片中还未发现一张假卡出现。
(6).网络要求不高: IC卡的绝对安全可靠性使其在应用中对计算机网络的实时性、敏感性要求低,可以在网络质量不高的环境中或在不联机的情况下应用。
RFID卡与IC卡、ID卡的区别ID卡就是感应式磁卡(银行卡)2008-07-29 10:11:02| 分类:知识就是力量|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与接触式IC卡相比较,非接触式卡具有以下优点:(1)可靠性高非接触式IC卡与读写器之间无机械接触,避免了由于接触读写而产生的各种故障例如:由于粗暴插卡,非卡外物插入,灰尘或油污导致接触不良造成的故障. 此外,非接触式卡表面无裸露芯片,无须担心芯片脱落,静电击穿,弯曲损坏等问题,既便于卡片印刷,又提高了卡片的使用可靠性(2)操作方便由于非接触通讯,读写器在10CM范围内就可以对卡片操作,所以不必插拨卡,非常方便用户使用. 非接触式卡使用时没有方向性,卡片可以在任意方向掠过读写器表面,既可完成操作,这大大提高了每次使用的速度(3)防冲突非接触式卡中有快速防冲突机制,能防止卡片之间出现数据干扰,因此,读写器可以"同时"处理多张非接触式IC卡.这提高了应用的并行性,无形中提高系统工作速度(4)可以适合于多种应用非接触式卡的序列号是唯一的,制造厂家在产品出厂前已将此序列号固化,不可再更改. 非接触式卡与读写器之间采用双向验证机制,即读写器验证IC卡的合法性,同时IC卡也验证读写器的合法性非接触式卡在处理前要与读写器之间进行三次相互认证,而且在通讯过程中所有的数据都加密.此外,卡中各个扇区都有自己的操作密码和访问条件接触式卡的存储器结构特点使它一卡多用,能运用于不同系统,用户可根据不同的应用设定不同的密码和访问条件(5)加密性能好非接触式IC卡由IC芯片,感应天线组成,并完全密封在一个标准PVC卡片中,无外露部分。
非接触式IC卡的读写过程,通常由非接触型IC卡与读写器之间通过无线电波来完成读写操作非接触型IC卡本身是无源体,当读写器对卡进行读写操作时,读写器发出的信号由两部分叠加组成:一部分是电源信号,该信号由卡接收后,与其本身的L/C产生谐振,产生一个瞬间能量来供给芯片工作。
Ic卡、Rfid,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了。
那Ic卡、Rfid具体指的是什么?Ic卡、Rfid又有什么区别呢?以下,将与大家分享Ic卡、Rfid的知识。
Ic卡的概述IC卡是继磁卡之后出现的又一种新型信息工具。
IC卡是指集成电路卡,一般用的公交车卡就是IC卡的一种,一般常见的IC卡采用射频技术与IC卡的读卡器进行通讯。
IC卡与磁卡是有区别的,IC卡是通过卡里的集成电路存储信息,而磁卡是通过卡内的磁力记录信息。
IC卡的成本一般比磁卡高,但保密性更好。
非接触式IC卡又称射频卡,成功地解决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大突破。
主要用于公交、轮渡、地铁的自动收费系统,也应用在门禁管理、身份证和电子钱包。
Ic卡的工作原理IC卡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射频读写器向IC卡发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卡片内有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读写器发射的频率相同,这样在电磁波激励下,LC谐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在这个电容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存储,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容可作为电源为其它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受读写器的数据。
Ic卡的分类智能卡属于半导体卡。
半导体卡片采用微电子技术进行信息的存储、处理。
一、按照其组成结构,智能卡可以分为一般存储卡、加密存储卡、CPU卡和超级智能卡。
存储器卡其内嵌芯片相当于普通串行EEPROM存储器,这类卡信息存储方便,使用简单,IC卡价格便宜,很多场合可替代磁卡,但由于其本身不具备信息保密功能,因此,只能用于保密性要求不高的应用场合。
逻辑加密卡加密存储器卡内嵌芯片在存储区外增加了控制逻辑,在访问存储区之前需要核对密码,只有密码正确,才能进行存取操作,这类信息保密性较好,使用与普通存储器卡相类似。
CPU卡CPU卡内嵌芯片相当于一个特殊类型的单片机,内部除了带有控制器、存储器、时序控制逻辑等外,还带有算法单元和操作系统。
如何分辨门禁系统中IC卡和ID卡的不同门禁系统中的IC卡和ID卡是两种常见的身份验证方式。
它们具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和功能,下面将详细介绍它们之间的区别。
1.IC卡(智能芯片卡):IC卡是一种具有嵌入式芯片的智能卡片,通常使用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技术。
IC卡的芯片内置有处理器、存储器和操作系统,能够存储和处理更多的信息。
以下是IC卡的主要特点:-容量:IC卡的存储能力相对较大,可存储更多的数据,如个人信息、权限等。
-安全性:IC卡通常使用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提供更高的安全性。
-功能:IC卡可以支持多种功能,如门禁、支付、存储等。
-可操作性:由于内置了处理器和操作系统,IC卡可以进行更复杂的操作,如应用级操作。
-成本:由于IC卡具备更多的功能和更高的安全性,相对来说成本也更高。
ID卡是一种简单的身份标识卡片,通过磁条或条形码进行识别。
ID卡通常用于低安全级别的门禁系统,如公司、学校等。
以下是ID卡的主要特点:-容量:ID卡存储能力相对较小,通常只能存储基本的个人信息。
-安全性:ID卡不具备内置的处理器和加密功能,安全性较弱。
-功能:ID卡仅用于身份验证,无法支持其他功能。
-可操作性:ID卡通常只能进行基本的验证操作,如刷卡、读取身份信息等。
-成本:由于ID卡功能简单,成本相对较低。
总结:IC卡和ID卡在容量、安全性、功能、可操作性和成本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
IC卡具有更大的存储容量、更高的安全性、更丰富的功能和更高的可操作性,适用于需要高安全级别和多功能的门禁系统。
而ID卡则适用于低安全级别的门禁系统,要求简单的身份验证功能。
选择使用哪种卡片需要考虑系统要求、安全级别和成本等因素。
公交ic卡工作原理
公交IC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射频识别技术(RFID)。
IC卡内置了芯片,具有存储和处理能力,并与读卡器之间通过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传输。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1. 乘客将IC卡靠近读卡器:当乘客进入公交车时,将IC卡靠近读卡器,读卡器会发出无线电信号。
2. 读卡器读取卡片信息:无线电信号会激活IC卡中的芯片,芯片会将存储的信息(如卡号、余额等)通过无线电波发送给读卡器。
3. 读卡器验证信息:读卡器接收到IC卡的信息后,会将信息发送给后台服务器进行验证,确认卡片的有效性及余额是否足够。
4. 服务器进行处理:后台服务器接收到信息后,会进行验证,并根据需要的操作,如扣费、更新余额等进行处理。
5. 返回处理结果:服务器处理完成后,会将处理结果发送给读卡器。
6. 完成交易:读卡器接收到服务器返回的处理结果后,会进行相应的提示(如成功、余额不足等),乘客可以完成上车或下车的交易。
通过这样的工作原理,公交IC卡实现了乘客的身份认证和支付乘车费用的功能,方便快捷地进行公交交通服务。
RFID工作原理RFID又称为电子标签、远距离射频卡、远距离IC卡、射频标签、应答器、数据载体;RFID读写器又称为电子标签读写器、远距离读卡器、读出装臵、扫描器、通讯器、读写器(取决于电子标签RFID是否可以无线改写数据)。
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通过耦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无接触)耦合、在耦合通道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数据的交换。
基于RFID系统的特性,其在集装箱自动识别、家校通、动物跟踪和追踪领域、不停车收费、车辆出入管理、无线巡检领域中正日益得到广泛重视和大面积推广应用。
发生在读写器和电子标签RFID之间的射频信号的耦合类型有两种。
(1)电感耦合。
变压器模型,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定律。
(2)电磁反向散射耦合:雷达原理模型,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回目标信息,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
电感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中、低频工作的近距离射频识别系统。
典型的工作频率有:125kHz、225kHz和13.56MHz。
识别作用距离小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10~20cra。
电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高频、微波工作的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
典型的工作频率有:433MHz,915MHz,2.45GHz,5.8GHz。
识别作用距离大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3—l0m。
(RFID)标签和读写器的通信在RFID系统中,RFID标签和读写器之间采用无线通信方式传递信息。
其基本的通信方式有两种,第一种基于电磁耦合或者电感耦合,第二种基于电磁波的传播。
图3示意画出了这两种不同的耦合方式。
RFID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耦合通过天线完成,这里的天线通常可以理解为电波传播的天线,有时也指电感耦合的天线。
数据在读写器和标签之间用无线方式传递,噪声、干扰以及失真与数据本身一样传递。
与其他通信系统相似,技术上必须保证数据被正确传递和恢复。
数据通信领域,数据传递有同步和异步之分,在RFID系统中,码流结构也要适应信道特性的要求,码流结构化过程称为信道编码。
门禁ic卡工作原理
门禁IC卡是现代门禁系统中常见的一种认证方式。
它使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来识别身份,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身份认证方式。
门禁IC卡由芯片和天线组成,芯片内存储着用户的身份信息和授权信息,当IC
卡靠近读写器时,读写器通过射频信号驱动IC卡芯片并读出内部的身份信息实现身份认证。
门禁IC卡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1. 射频识别
当IC卡靠近读写器时,它会接收到来自读写器的射频信号。
IC卡内置的飞行芯片会通过感应天线接收到信号,并将芯片内部存储的信号返
回给读写器。
读写器以此来确定IC卡的是否有效以及持卡人的身份信息。
2. 身份认证
读写器接收到IC卡返回的身份信息后,会将其与系统内存储的身份数据库进行比对认证。
如果身份信息匹配,读写器会向控制器发出开门
信号,并且门禁系统会记录下持卡人进出记录。
如果身份信息不匹配,
则门禁系统会拒绝开门并记录非法进入信息。
3. 授权管理
除了对持卡人身份进行认证,门禁IC卡还可以根据授权信息来管理访问权限。
授权信息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安全级别和需求进行定制化设置。
例如,可以根据员工的不同职位和工作性质,分配不同的门禁授权,
实现安全管理和访问控制。
总之,门禁IC卡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身份认证方式,它依靠射频技术,快速、准确地完成身份认证,并可根据授权管理实现灵活的门禁控制。
目前,门禁IC卡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所,如公司、商场、学校等。
ID卡、IC卡、RFID卡、NFC 卡、Mifare卡各种概念的关系2IC卡和ID卡的区别2IC卡和RFID卡的区别2RFID卡和NFC卡的区别2Mifare系列卡区别3NFC标签分四种3Mifare S50和Mifare S70的区别3射频识别技术漫谈(13)——Mifare S50与Mifare S705 ID卡、IC卡、RFID卡、NFC卡、Mifare卡各种概念的关系IC卡和ID卡的区别ID卡仅仅记录卡号,卡内的卡号读取无任何权限,易于仿制. ID卡不可写入数据,其记录内容(卡号)只可由芯片生产厂一次性写入,开发商只可读出卡号加以利用,无法根据系统的实际需要制订新的号码管理制度.IC卡内所记录数据的读取,写入均需相应的密码认证,甚至卡片内每个区均有不同的密码保护,全面保护数据安全,IC卡写数据的密码与读出数据密码可设为不同,提供了良好分级管理方式,确保系统安全.IC卡不仅可由授权用户读出大量数据,而且亦可由授权用户写入大量数据(如新的卡号,用户的权限,用户资料等),IC卡所记录内容可反复擦写. IC卡的安全性远大于ID卡.IC卡和RFID卡的区别IC卡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IC卡,都属于RFID范畴,接触式IC卡其芯片直接封装在卡基表面,而非接触式IC卡是由芯片和线圈组成,可分为COB绕铜线、蚀刻天线、印刷天线等等,两者的应用区别在于:前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插入读卡器使用,例如银行卡,后者仅需要靠近读卡器感应天线就能被读取,例如交通卡、门禁卡。
RFID卡是指非接触式类电子卡片/标签,包括有ID 卡、IC卡和NFC卡以及其它等电子卡/标签。
他们主要的区别在于工作频段。
ID卡是早期的非接触式电子标签,工作频段在125kHz 只有一个ID号,不可以存储任何数据,故叫ID卡。
IC卡如从字义上面理解,是包括了除ID卡外的其它RFID电子标签和接触式的芯片卡,不过一般说IC卡主要是指工作于13.56MHz频段的非接触式智能卡和接触式智能卡,而非接触式智能卡也就包括了NFC卡片或标签(NFC论坛规定有四种卡片类型属于NFC卡片),接触式智能卡也就是带个裸露芯片的智能卡。
ID卡、IC卡、RFID卡、NFC卡、Mifare卡各类概念的关系2之五兆芳芳创作IC卡和ID卡的区别2IC卡和RFID卡的区别2RFID卡和NFC卡的区别2Mifare系列卡区别3NFC标签分四种3Mifare S50和Mifare S70的区别3射频识别技巧漫谈(13)——Mifare S50与Mifare S705ID卡、IC卡、RFID卡、NFC卡、Mifare卡各类概念的关系IC卡和ID卡的区别ID卡仅仅记实卡号,卡内的卡号读取无任何权限,易于仿造. ID卡不成写入数据,其记实内容(卡号)只可由芯片生产厂一次性写入,开发商只可读出卡号加以利用,无法按照系统的实际需要制订新的号码办理制度.IC卡内所记实数据的读取,写入均需相应的密码认证,甚至卡片内每个区均有不合的密码庇护,全面庇护数据平安,IC卡写数据的密码与读出数据密码可设为不合,提供了良好分级办理方法,确保系统平安.IC卡不但可由授权用户读出大量数据,并且亦可由授权用户写入大量数据(如新的卡号,用户的权限,用户资料等),IC卡所记实内容可频频擦写. IC卡的平安性远大于ID卡.IC卡和RFID卡的区别IC卡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IC卡,都属于RFID规模,接触式IC卡其芯片直接封装在卡基概略,而非接触式IC卡是由芯片和线圈组成,可分为COB绕铜线、蚀刻天线、印刷天线等等,两者的应用区别在于:前者在使用进程中需要拔出读卡器使用,例如银行卡,后者仅需要靠近读卡器感应天线就能被读取,例如交通卡、门禁卡.RFID卡是指非接触式类电子卡片/标签,包含有ID卡、IC 卡和NFC卡以及其它等电子卡/标签.他们主要的区别在于任务频段.ID卡是早期的非接触式电子标签,任务频段在125kHz只有一个ID号,不成以存储任何数据,故叫ID卡.IC卡如从字义上面理解,是包含了除ID卡外的其它RFID 电子标签和接触式的芯片卡,不过一般说IC卡主要是指任务于13.56MHz频段的非接触式智能卡和接触式智能卡,而非接触式智能卡也就包含了NFC卡片或标签(NFC论坛规则有四种卡片类型属于NFC卡片),接触式智能卡也就是带个裸露芯片的智能卡.RFID卡还包含其它任务频段的电子卡/标签,如915MHz,2.4GHz等频段.RFID卡和NFC卡的区别NFC是在RFID的根本上成长而来,NFC从实质上与RFID 没有太大区别,都是基于地理位置相近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信号传输.但NFC与RFID仍是有区此外,NFC技巧增加了点对点通信功效,可以快速成立蓝牙设备之间的P2P(点对点)无线通信,NFC设备彼此寻找对方并成立通信连接.P2P通信的双方设备是对等的,而RFID通信的双方设备是主从关系. 其余还有一些技巧细节方面:NFC相较于RFID技巧,具有距离近、带宽高、能耗低等一些特点.详细内容:1.NFC只是限于13.56MHz的频段!而RFID的频段有低频(125KHz到135KHz),高频(13.56MHz)和超高频(860MHz到960MHz之间.2.任务有效距离:NFC(小于10cm,所以具有很高的平安性),RFID距离从几米到几十米都有!3.因为同样任务于13.56MHz,NFC与现有非接触智能卡技巧兼容,所以良多的厂商和相关团体都支持NFC,而RFID 尺度较多,统一较为庞杂(估量是没可能统一的了),只能在特殊行业有特殊需求下,采取相应的技巧尺度!4.应用:RFID更多的被应用在生产、物流、跟踪、资产办理上,而NFC则在门禁、公交、手机支付等领域内阐扬着巨大的作用.Mifare系列卡区别Mifare系列卡片按照卡内使用芯片的不合,分为Mifare UltraLight,又称为MF0;Mifare S50和S70,又称为MF1;Mifare Pro,又称为MF2;Mifare Desfire,又称为MF3.Mifare 1有密码,Mifare UltraLight没有密码.M1/ML/UtralLight/Mifare Pro都遵守14443A协议,AT88RF020 遵守14443B协议,复旦的卡片要看是哪一种. NFC标签分四种Mifare S50和Mifare S70的区别一是读写器对卡片收回请求命令,两者应答前往的卡类型(ATQA)字节不合.Mifare S50的卡类型(ATQA)是0004H,Mifare S70的卡类型(ATQA)是0002H.另一个区别就是两者的容量和内存结构不合.S50的容量是1K字节,S70的容量为4K字节.Mifare S50把1K字节的容量分为16个扇区(Sector0Sector15),每个扇区包含4个数据块(Block0Block3,我们也将16个扇区的64个块按绝对地址编号为0~63),每个数据块包含16个字节(Byte0Byte15),64*16=1024.Mifare S70把4K字节的容量分为40个扇区(Sector0Sector39),其中前32个扇区(Sector0Sector31)的结构和Mifare S50完全一样,每个扇区包含4个数据块(Block0Block3),后8个扇区每个扇区包含16个数据块(Block0Block15).我们也将40个扇区的256个块按绝对地址编号为0~255),每个数据块包含16个字节(Byte0Byte15),256*16=4096.射频识别技巧漫谈(13)——Mifare S50与Mifare S70Mifare S50和Mifare S70又常被称为Mifare Standard、Mifare Classic、MF1,是遵守ISO14443A尺度的卡片中应用最为普遍、影响力最大的的一员.而Mifare S70的容量是S50的4倍,S50的容量是1K字节,S70的容量为4K字节.读写器对卡片的操纵时序和操纵命令,两者完全一致.Mifare S50和Mifare S70的每张卡片都有一个4字节的全球唯一序列号,卡上数据保管期为10年,可改写10万次,读无限次.一般的应用中,不必考虑卡片是否会被读坏写坏的问题,当然暴力硬损坏除外.Mifare S50和Mifare S70的区别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读写器对卡片收回请求命令,两者应答前往的卡类型(ATQA)字节不合.Mifare S50的卡类型(ATQA)是0004H,Mifare S70的卡类型(ATQA)是0002H.另一个区别就是两者的容量和内存结构不合.Mifare S50把1K字节的容量分为16个扇区(Sector0Sector15),每个扇区包含4个数据块(Block0Block3,我们也将16个扇区的64个块按绝对地址编号为0~63),每个数据块包含16个字节(Byte0Byte15),64*16=1024.如下表所示:Mifare S70把4K字节的容量分为40个扇区(Sector0Sector39),其中前32个扇区(Sector0Sector31)的结构和Mifare S50完全一样,每个扇区包含4个数据块(Block0Block3),后8个扇区每个扇区包含16个数据块(Block0Block15).我们也将40个扇区的256个块按绝对地址编号为0~255),每个数据块包含16个字节(Byte0Byte15),256*16=4096.如下表所示:每个扇区都有一组独立的密码及拜访控制,放在每个扇区的最后一个Block,这个Block又被称为区尾块,S50是每个扇区的Block3,S70的前32个扇区也是Block3,后8个扇区是Block15.S50和S70的0扇区0块(即绝对地址0块)用于存放厂商代码,已经固化,不成更改,卡片序列号就存放在这里.除了厂商块和控制块,卡片中其余的块都是数据块,可用于存贮数据.数据块可作两种应用:(1)用作一般的数据保管,可以进行读、写操纵.(2)用作数据值,可以进行初始化值、加值、减值、读值操纵.数据块和值块有什么区别呢?无论块中的内容是什么,你都可以把他看成普通数据,即便它是一个值块.但是其实不是任何数据都可以看成是值,因为值块有一个比较严格的格局要求.值块中值的长度为4个字节的补码,其暗示的规模(2147483648~2147483647),值块的存储格局如下:带下划线暗示取反.V ALUE是值的补码,addr是块号(063).只有具有上述格局,才被认为是值块,不然就是普通的数据块.每个扇区的区尾块为控制块,包含了6字节密码A、4字节存取控制、6字节密码B.例如一张新出厂的卡片控制块内容如下:A0 A1 A2 A3 A4 A5 FF 07 80 69 B0 B1 B2 B3 B4 B5密码A 存取控制密码B新卡的出厂密码一般是密码A为A0A1A2A3A4A5,密码B为B0B1B2B3B4B5,或密码A和密码B都是6个FF.存取控制用以设定扇区中各个块(包含控制块自己)的存取条件,这部分有点庞杂,前面将专文介绍.读写器与S50和S70的通讯流程如下图所示:卡片选择和三次相互认证在前面已经介绍过.其他操纵如下:(1)读 (Read):读取一个块的内容,包含普通数据块和值块;(2)写 (Write):写数据到一个块,包含普通数据块和值块,值块中写入了不法格局的数据,值块就酿成了普通数据块;(3)加(Increment):对值块进行加值,只能对值块操纵;(4)减(Decrement):对值块进行减值,只能对值块操纵;(5)中止(Halt):将卡置于睡眠任务状态,只有使用WAKEUP命令才干叫醒.事实上加值和减值操纵其实不是直接在Mifare的块中进行的.这两个命令先把Block中的值读出来,然落后行加或减,加减后的结果暂时存放在卡上的易失性数据存放器(RAM)中,然后再利用另一个命令传输(Transfer)将数据存放器中的内容写入块中.与传输(Transfer)相对应的命令是存储(Restore),作用是将块中的内容存到数据存放器中,不过这个命令很少用到.。
IC卡和ID卡的区别ID卡仅仅记录卡号,卡内的卡号读取无任何权限,易于仿制.ID卡不可写入数据,其记录内容(卡号)只可由芯片生产厂一次性写入,开发商只可读出卡号加以利用,无法根据系统的实际需要制订新的号码管理制度.IC卡内所记录数据的读取,写入均需相应的密码认证,甚至卡片内每个区均有不同的密码保护,全面保护数据安全,IC卡写数据的密码与读出数据密码可设为不同,提供了良好分级管理方式,确保系统安全.IC卡不仅可由授权用户读出大量数据,而且亦可由授权用户写入大量数据(如新的卡号,用户的权限,用户资料等),IC卡所记录内容可反复擦写.IC卡的安全性远大于ID卡.IC卡和RFID卡的区别IC卡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IC卡,都属于RFID范畴,接触式IC卡其芯片直接封装在卡基表面,而非接触式IC卡是由芯片和线圈组成,可分为COB绕铜线、蚀刻天线、印刷天线等等,两者的应用区别在于:前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插入读卡器使用,例如银行卡,后者仅需要靠近读卡器感应天线就能被读取,例如交通卡、门禁卡。
RFID卡是指非接触式类电子卡片/标签,包括有ID卡、IC卡和NFC卡以及其它等电子卡/标签。
他们主要的区别在于工作频段。
ID卡是早期的非接触式电子标签,工作频段在125kHz只有一个ID号,不可以存储任何数据,故叫ID 卡。
IC卡如从字义上面理解,是包括了除ID卡外的其它RFID电子标签和接触式的芯片卡,不过一般说IC卡主要是指工作于频段的非接触式智能卡和接触式智能卡,而非接触式智能卡也就包括了NFC卡片或标签(NFC论坛规定有四种卡片类型属于NFC卡片),接触式智能卡也就是带个裸露芯片的智能卡。
RFID卡还包括其它工作频段的电子卡/标签,如915MHz,等频段。
RFID卡和NFC卡的区别NFC是在RFID的基础上发展而来,NFC从本质上与RFID没有太大区别,都是基于地理位置相近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信号传输。
但NFC与RFID还是有区别的,NFC技术增加了点对点通信功能,可以快速建立蓝牙设备之间的P2P(点对点)无线通信,NFC设备彼此寻找对方并建立通信连接。
ID卡、IC卡、RFID卡、NFC卡、Mifare卡各种概念的关系IC卡和ID卡的区别ID卡仅仅记录卡号,卡内的卡号读取无任何权限,易于仿制. ID卡不可写入数据,其记录内容(卡号)只可由芯片生产厂一次性写入,开发商只可读出卡号加以利用,无法根据系统的实际需要制订新的号码管理制度.IC卡内所记录数据的读取,写入均需相应的密码认证,甚至卡片内每个区均有不同的密码保护,全面保护数据安全,IC卡写数据的密码与读出数据密码可设为不同,提供了良好分级管理方式,确保系统安全.IC卡不仅可由授权用户读出大量数据,而且亦可由授权用户写入大量数据(如新的卡号,用户的权限,用户资料等),IC卡所记录内容可反复擦写. IC卡的安全性远大于ID卡. IC卡和RFID卡的区别IC卡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IC卡,都属于RFID范畴,接触式IC卡其芯片直接封装在卡基表面,而非接触式IC卡是由芯片和线圈组成,可分为COB绕铜线、蚀刻天线、印刷天线等等,两者的应用区别在于:前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插入读卡器使用,例如银行卡,后者仅需要靠近读卡器感应天线就能被读取,例如交通卡、门禁卡。
RFID卡是指非接触式类电子卡片/标签,包括有ID卡、IC卡和NFC卡以及其它等电子卡/标签。
他们主要的区别在于工作频段。
ID卡是早期的非接触式电子标签,工作频段在125kHz 只有一个ID号,不可以存储任何数据,故叫ID卡。
IC卡如从字义上面理解,是包括了除ID卡外的其它RFID电子标签和接触式的芯片卡,不过一般说IC卡主要是指工作于13.56MHz频段的非接触式智能卡和接触式智能卡,而非接触式智能卡也就包括了NFC卡片或标签(NFC论坛规定有四种卡片类型属于NFC卡片),接触式智能卡也就是带个裸露芯片的智能卡。
RFID卡还包括其它工作频段的电子卡/标签,如915MHz,2.4GHz等频段。
RFID卡和NFC卡的区别NFC是在RFID的基础上发展而来,NFC从本质上与RFID没有太大区别,都是基于地理位置相近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信号传输。
IC卡:IC卡又称集成电路卡,它是在大小和普通信用卡相同的塑料卡片上嵌置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构成的。
集成电路芯片可以是存储器或向处理器。
在卡上具有MPU和存储器并装有健盘、液晶显示器和电源,有的卡上还具有指纹识别装置等。
按照数据读写方式,智能卡又可分为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C卡两类:(1)接触式IC卡接触式IC卡由读写设备的触点和卡片上的触点相接触进行数据读写,国际标准ISO7816系列对此类IC卡进行了规定。
(2)非接触式IC卡非接触式IC卡与读写设备无电路接触、由非接触式的读写技术进行读写(例如光或无线电技术)。
其内嵌芯片除了存储单元。
控制逻辑外,增加了射频收发电路。
这类卡一般用在存取频繁、使用环境恶劣的场合。
国际标准也对非接触IC卡技术作了规范。
又称ID卡全称为身份识别卡(Identification Card),是一种不可写入的感应卡,含固定的编号,主要有台湾SYRIS的EM格式、美国HIDMOTOROLA 等各类ID卡。
系统由卡、读卡器和后台控制器组成。
工作过程如下:1、读卡器将载波信号经天线向外发送,载波频率为125KHZ(THRC12)或13.56MHZ(THRC13);2、ID卡进入读卡器的工作区域后,由卡中电感线圈和电容组成的谐振回路接收读卡器发射的载波信号,卡中芯片的射频接口模块由此信号产生出电源电压、复位信号及系统时钟,使芯片“激活”;3、芯片读取控制模块将存储器中的数据经调相编码后调制在载波上,经卡内天线回送给读卡器;4、读卡器对接收到的卡回送信号进行解调、解码后送至后台计算机;5、后台计算机根据卡号的合法性,针对不同应用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
所以说ID卡就是“感应式磁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