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F(H)级低压绕组真空压力浸漆工艺守则

F(H)级低压绕组真空压力浸漆工艺守则

F(H)级低压绕组真空压力浸漆工艺守则
F(H)级低压绕组真空压力浸漆工艺守则

1

F(H)级低压电机绕组真空压力浸漆、烘干

工艺守则

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F(H)级低压电机绕组真空压力浸漆、烘干工艺守则

1 范围

本工艺守则规定了低压电机绕组进行真空压力浸漆、烘干的操作规范和设备参数的选定,适用于F (H)级低压电机有绕组定子铁心和绕线转子铁心进行真空压力浸漆、烘干的全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0EE.629.001 生产过程中零部件存放、转序工艺规程

3 材料及劳动保护用品

JF-9801H6 F级浸渍树脂、H9110/35F级不饱和聚酯亚胺无溶剂浸渍树脂、H9150H级不饱和聚酯亚胺无溶剂浸渍树脂、稳定剂、固化剂、专用稀释剂、棉纱、揩布、100目以上铁丝网或尼龙网、塑料布、耐油胶皮手套、棉手套、防毒面具、口罩。

4 设备、工具及测量器具

4.1 设备

真空压力浸漆设备、高安全节能型台车自驱动式干燥箱、防爆吊车、浸漆架、接漆盘、平车、搬运圆桶小车、漆槽、外设输漆管路。

4.2 工具

刮刀、溶剂盆、手电筒、活搬子、长钩、刷子、各种承重量的带钢丝绳的吊钩、软吊索。

4.3 测量器具

秒表、Bg — 4#杯、烧杯〔250ml〕、温度计〔0~100℃〕、水银温度计〔0~250℃〕、500V兆欧表、1000V兆欧表、2500V兆欧表。

5 工艺准备

5.1 检查设备、工具、测量器具和材料是否齐全、符合使用要求。

5.2 准备

5.2.1 JF-9801H6 F级浸渍树脂

浸漆前,用专用稀释剂或新漆将罐中漆的粘度调整至30s~60s〔23±2℃ Bg — 4#杯〕,每周一次取样测凝胶时间。

5.2.2 H9110/35 F级不饱和聚酯亚胺无溶剂浸渍树脂

浸漆前,用专用稀释剂调整待用漆的粘度至30s~40s〔23±1℃ Bg — 4#杯〕,每周一次取样测凝胶时间。准备好漆槽,接好外设管路。

5.2.3 H9150 H级不饱和聚酯亚胺无溶剂浸渍树脂

浸漆前,用专用稀释剂或新漆调整待用漆的粘度至50s~70s〔23±1℃ Bg — 4#杯〕,每周一次取样测凝胶时间。

5.2.4 新漆入罐

当罐内漆量不足,需要加入新漆时,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外设管路采用抽真空方法将漆桶内的绝缘漆抽入罐中;二是使用专用吊钩将漆桶平吊到浸漆罐的壁沿上,打开桶盖,将绝缘漆直接倒入浸漆罐中。

5.3 检查工件

定、转子绕组及绝缘不应有损伤和污迹,如引出线破损、线圈碰伤、槽楔滑出及绑扎松脱等应予以修复或更换。

5.4 清理工件

用吸尘器清理工件。工件内、外表面不应有灰尘、油污、铁屑等。

6 工艺过程

6.1 浸漆过程

6.1.1 入罐

将装好工件的架子吊起,在罐外离地面1.5m高处停止,用铁锤或铁棒均匀敲击架子底部,使粘连架子上的漆块落下。然后将待浸工件整架吊入浸漆罐内,移动速度控制在0.5m/min以内。摆放整齐后用长钩摘下吊环。

6.1.2 抽真空

当真空度达到2500Pa~2800Pa时,开始输漆。

6.1.3 输漆

按表1中规定值利用罐内负压将漆输入,并应使漆面高出最高层有绕组定子铁心100mm以上。

6.1.4 加压

按表1中参数操作。

6.1.5 回漆

利用罐内压力将漆打回储漆罐,按表1中参数操作。

6.1.6 滴漆

在罐内滴去余漆,按表1中参数操作。

6.1.7 出罐

先排风10min,将罐内挥发气体排除,然后开罐,用长钩将吊环挂在浸漆架的吊钩上,吊出工件。在将浸漆架移至台车或专用平台时,在架子底部垫塑料布随架子移动。

6.1.8 清理

用棉纱(棉布)蘸专用稀料并拧干后,将铁心内、外圆表面、绕线转子轴表面粘附的余漆擦拭干净但决不能触到绕组。

6.2 外设管路的浸漆过程

如果需要使用其他牌号的绝缘漆进行VPI浸漆,需要通过外设管路实现。

6.2.1 清洗管路

将外设管路拆下,用待浸绝缘漆的专用稀释剂将外设管路内部清洗干净,罐内钢管的下部需要套上钢丝骨架的硬胶皮管。

6.2.2 安装管路

将装有电机的干净漆槽子放入罐中,置于外设管路的钢管下部,安装外设管路法兰,使钢管下部的硬胶皮管置于漆槽底部。

6.2.3 抽真空

将与外设管路连接的外部钢管插入待浸绝缘漆桶内,关闭外设管路阀门后开始抽真空。当真空度达到2500Pa~2800Pa时,保持1min。

6.2.4 输漆

打开外设管路阀门,按表1中规定值利用罐内负压将漆输入罐内糟中,使漆面高出最高层有绕组定子铁心100mm以上。

6.2.5 加压

关闭外设管路阀门后,按表1中参数进行加压操作。

6.2.6 回漆

打开外设管路阀门,利用罐内压力将漆打回罐外漆桶内,按表1中参数操作。

6.2.7 出罐

先排风10min,将罐内挥发气体排除,然后开罐,用长钩将吊环挂在浸漆槽的吊钩上,吊出工件。在将浸漆槽移至专用平台时,在架子底部垫塑料布随浸漆槽移动。

6.2.8 滴漆

在专用平台上滴去余漆,按表1中参数操作。

6.2.9 清理

用棉纱(棉布)蘸专用稀料拧干后,将铁心内、外圆表面、绕线转子轴表面粘附的余漆擦拭干净但决不能触到绕组。

6.2.10 清洗管路

将外设管路拆下,用待浸绝缘漆的专用稀释剂将外设管路内部清洗干净后并安装好。

6.3 烘焙过程

6.3.1 待烘焙工件按下列规定摆放

6.3.1.1 同批入烘箱的定、转子规格应相近;带键槽的定、转子必须使键槽开口方向朝下摆放。

6.3.1.2 当一个架子中并排摆放两列有绕组定子铁心时,必须使引接线朝外放置。

6.3.1.3 装炉工件总体积不应超过烘箱容积的75%,以保证烘箱通风良好和炉温均匀。

6.3.2 烘箱预升温(本条款待烘箱改造完成后执行)

预先将烘箱加热升高到规定的烘焙温度,具体操作过程是:先将台车开出,关好炉门,炉门下方用3240板封好,通电升温至170℃~180℃。随后进行的操作过程要求控制在2min以内:断电、移开密封板、开炉门、进台车、关炉门、设置烘焙温度后通电。预升温过程中,有绕组定子(转子)铁心的装车、清理工作同步进行,在烘箱升高到规定的预升温度时(高安全节能型台车自驱动式干燥箱从室温到110℃,平均每分钟升温为3℃;从110℃到180℃,平均每分钟升温为2℃)。清理工作尽量同时完成(提前或滞后不能超过5min)。

6.3.3 烘干

将装有待烘工件的台车推入烘箱,选择尺寸较大的工件(前后各一个)接入绝缘电阻测量导线〔三相绕组对铁心〕。关闭炉门,待炉温升到规定的烘焙温度时开始计时,烘焙过程中每隔 1 h 测量并记录炉温及绝缘电阻值,直到附表规定的烘焙时间,且绝缘电阻稳定 2h 以上。烘焙过程中烘箱不得随意打开,如遇停电,其重新干燥时间应从炉温达到规定烘焙温度后,补充烘焙到规定时间(同时按规定测量绝缘电阻)。

6.3.4 出炉

关闭烘箱加热系统,打开炉门开出台车,趁热将每根引接线(电缆线)来回弯曲3-5次(弯曲角度不可超过90°)。在工件温度100℃时, 测量绝缘电阻,抽测1~2台,绝缘电阻不小于表1中的规定值。

6.4 两次浸

如图纸规定浸两次漆的,第二次浸漆、烘干过程按5.3~6.3.4操作,但应使工件降至室温后进行。

6.5 清理

工件出炉后,在热态下用刮刀将工件表面的余漆除净。

7 质量检查

7.1 记录

每批工件浸漆、烘干处理过程中应按规定做详细检查、测试并记录。其中出炉后,热态绝缘电阻值不小于参数表中的规定。

7.2 表面漆膜

浸漆、烘干后定、转子绕组表面漆膜应均匀一致,手触漆膜应坚韧、不粘手、表面无裂纹、不起皱、导体之间粘结牢固。

7.3 其他

定转子绕组不应有磕碰,引接线不应有粘连损伤;检查铁心内、外圆表面及其它部位余漆是否清理干净。

8 注意事项

8.1 粘度、凝胶时间的控制

车间使用的浸渍漆每周一次由车间操作者把漆液搅拌均匀,派专人取样送到防研所绝缘室测粘度和凝胶时间。试样取出后应立即送去检验。

8.1.1 粘度控制

JF-9801H6 F级不饱和聚酯浸渍漆的粘度应控制在30s~60s〔23±2℃ Bg — 4#杯〕;H9150 H级不饱和聚酯亚胺无溶剂浸渍树脂的粘度应控制在50s~70s〔23±1℃ Bg — 4#杯〕;H9110/35 F级不饱和聚酯亚胺无溶剂浸渍树脂的粘度应控制在30s~40s〔23±1℃ Bg — 4#杯〕。

8.1.2 凝胶时间的控制

JF-9801H6 F级不饱和聚酯浸渍漆的凝胶时间应控制在2~6min(140±2℃,试管法);H9150 H级不饱和聚酯亚胺无溶剂浸渍树脂的凝胶时间为5~20min(135±1℃,试管法);H9110/35 F级不饱和聚酯亚胺无溶剂浸渍树脂的凝胶时间应控制在8±3min(试管法135±1℃)。当凝胶时间缩短到50%原值时(H9150凝胶时间缩短到5min/135℃以下时),应1~2天检测一次凝胶时间,并检查漆中有无成胶颗粒,如有应用100目铁丝网过滤,并向漆中加入0.1%稳定剂,搅匀后再测凝胶时间,直到恢复到标准规定值。当漆中反复加入稳定剂也不能使凝胶时间恢复规定值,并降至30%原值以下时,则该漆将要发生胶化,此时应立即将漆放到旧包装桶内,移到安全位置,并备有消防冷却器材,以便冷却漆桶。当凝胶时间大于标准规定值时,可加入适量固化剂调整。

8.2 浸渍漆的使用

储漆罐中浸渍漆不用时应定期循环,1~2天循环一次;在用漆液每半年由车间清理和过滤一次(清理罐底过滤网),由质检员取样送到防研所绝缘室按入厂验收标准进行检验。

8.3 清理余漆

清理余漆时不许用毛刷蘸溶剂清理,不许把绕组表面的浸渍漆清理掉;清理用过的溶剂不许直接倒入浸漆罐中;清理余漆时使用规定的专用溶剂,不得使用其它溶剂。

8.4 环境

浸漆场所环境温度不低于+18℃,浸漆工地清洁,勿使灰尘、污物飞落到未烘干的工件上。

8.5 安全

浸漆场所应严禁烟火,并备有消防器材,浸漆、烘干过程中及时开动通风设施,排除有毒和易燃气体,使其在空气中的浓度不得超过有关标准规定,其它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者应穿戴劳动保护工作服,戴手套,尽量不与溶剂直接接触。

编制:校核:会签:

标准化:审定:

发放单位:

工艺部:1 质保部:2 小型车间:3 产品制造部:1 防研所: 1 设能部: 1 安技科:1 仓储部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