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
- 格式:docx
- 大小:12.49 KB
- 文档页数:6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优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掌握课文重点语句的含义。
(3)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同理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1)体会课文中的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分析课文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课时本单元共4篇课文,共安排4课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济南的冬天》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
(2)简介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我国现代著名作家。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查阅词典理解其意思。
3.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课文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哪些特点?4.精讲点拨(1)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重点语句。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5.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济南的冬天》(续)1.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续)。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查阅词典理解其意思。
3.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4.精讲点拨(1)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重点语句。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5.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春》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春》。
(2)简介作者:朱自清,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查阅词典理解其意思。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梳理【导语】本文针对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梳理,经过精心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如需要更多内容,请查看我们,感谢您的阅读!一、词语知识重点字音:1.《藤野先生》挟xié樱yīng花绯fēi红宛wǎn如掌故落第畸jī形不逊xùn匿nì名诘jié责凄qī然驿站(yì)教诲huì烂熳màn喝hè采发髻(jì)芦荟(lúhuì油光可鉴jiàn杳yǎo无信息抑yì扬顿挫cuò深恶wù痛疾2.《回忆我的母亲》溺nì死(nì)佃diàn农劳碌lù私塾shú周济jì宽厚仁慈慰wèi勉miǎn不辍chuò劳作任劳任怨yuàn衙门(yá)为富不仁妯娌zhóuli哭泣(qì)蛮横(hèng)豪绅(shēn)和蔼(ǎi)妯娌(zhóulǐ)聊叙(liáo)3.《列夫·托尔斯泰》胡髭(zī)长髯(rán)粗糙(cāo)粲然(càn)犀利(xī)脸颊jiá黝yǒu黑崎岖qíqū平庸yōng滞zhì留愚钝yúdùn蒙昧méngmèi酒肆sì缰jiāng绳胆怯qiè绺liǔ鬈quán发禁锢jìngù藏污纳垢gòu鹤立鸡群正襟jīn危坐诚惶huáng诚恐入木三分髭zī髯rán侏儒zhūrú锃zèng亮鞘qiào涟涟lián盎àng然广袤无垠(mào)黯然失色(àn)器宇轩昂xuānáng4.《美丽的颜色》燥热(zào)炽热(chì)炼制(liàn)窒息(zhì)骤雨(zhòu)吹嘘(xū)微妙骤zhòu雨猝cù然和颜悦色咽喉(yān)熔化(róng)残渣(zhā)沥青(lì)荧光(yíng)轮廓(kuò)筋jīn疲力尽氯lǜ化镭léi钋pō踱duó重点词语:油光可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单元一、单元概述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物传记”,所选篇目都是关于杰出人物的传记,包括《邓稼先》、《azio•贝多芬》、《散步》和《短文两篇》。
这些传记通过讲述人物的生平经历、精神风貌和贡献成就,展现了他们的崇高品质和人格魅力,旨在培养学生的传记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对杰出人物的敬仰之情。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生字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析传记中人物的精神风貌。
(3)学会概括传记中人物的主要事迹,评价其贡献和成就。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传记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会欣赏传记文学的艺术魅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杰出人物的敬仰之情,培养崇高的人格追求。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析传记中人物的精神风貌。
(2)学会概括传记中人物的主要事迹,评价其贡献和成就。
2.教学难点:(1)理解传记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其成因。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本单元的主题和所选篇目。
(2)引导学生关注传记文学的特点和魅力。
2.学习《邓稼先》(1)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
(2)分析邓稼先的人物形象,概括其主要事迹。
(3)讨论邓稼先的精神风貌,评价其贡献和成就。
3.学习《azio•贝多芬》(1)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
(2)分析贝多芬的人物形象,概括其主要事迹。
(3)讨论贝多芬的精神风貌,评价其贡献和成就。
4.学习《散步》(1)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
(2)分析散步的意义,理解文章的主旨。
(3)学会欣赏散步的乐趣,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5.学习《短文两篇》(1)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
(2)分析两篇短文的内容和主旨。
(2)引导学生关注杰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培养崇高的人格追求。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023年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Unit2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能够理解并运用本单元的核心语法知识。
3. 能够用正确的语法和词汇撰写关于家庭生活的短文。
教学重点1. 感受词语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2. 理解并运用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及其规则。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语法和词汇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Unit 2。
2. 备课资料:课件、PPT、练题等。
3. 素材准备:与家庭生活相关的图片、课文摘录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家庭生活相关的图片引入本单元的话题。
- 提问学生关于家庭生活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研究词汇和短语(15分钟)- 讲解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帮助学生掌握其拼写和意义。
- 进行互动练,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短语进行口语表达。
3. 研究语法知识(20分钟)- 介绍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及其规则。
- 分析名词单复数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理解。
4. 阅读与理解(15分钟)- 阅读课本中相关的文章,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 做相关的阅读理解题,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5. 写作训练(20分钟)-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家庭生活的短文。
- 提供写作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
6. 总结与小结(10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总结。
- 提醒学生练词汇、语法和写作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扩展词汇和短语,通过研究更多有关家庭生活的词汇来丰富自己的表达能力。
- 给学生提供更多写作题目,让他们多练写作,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 通过互动练、写作训练和课堂表现来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 如果需要更全面的评估,可以设计课后作业或小测验。
参考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Unit 2 相关课文和题。
- 相关在线教学资源(如图片、练题等)。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词语汇总6、阿长与《山海经》骇hài:惊骇;惊诧;惊动。
掳lǔ:俘获;抓获。
惶急huángjí:恐惧慌张。
疮疤chuāngbā: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
诘问jiãwân:追问;责问。
渴慕kěmù:迫切地希望;殷切盼望。
霹雳pīlì:又急又响的雷,是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强烈雷电现象。
孤孀gūshuāng:孤儿寡妇憎恶:zēng wù憎恨厌恶絮说:絮絮叨叨地说灸疮疤: jiǔ chuāng bā. 灸后留下的疮疤。
灸,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用燃烧的艾绒熏烤一定的穴位。
惧惮:害怕哀悼:āi dào 悲痛的悼念(死者)。
疏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约束。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粗拙:粗糙低劣。
烦琐:繁杂琐碎。
莫名其妙:原义是:没有谁能说出其中的奥妙来,有称赞意。
现在则用以形容事情的稀奇古怪,难以理解。
7 《背影》交卸jiāoxiâ :解除;解下.奔丧bēnsāng:从外地赶回去参加或料理亲属的丧事。
狼藉lángjí:乱七八糟;散乱、零散;也作“狼籍”.簌簌sùsù∶风吹物体等的声音;形容流泪的样子。
典质diǎnzhì:典押。
以物为抵押换钱,可在限期内赎回。
赋闲fùxián:晋代潘岳辞官家居,作《闲居赋》。
后来就把没有职业在家闲住叫赋闲。
颓唐tuítáng:衰颓败落。
琐屑suǒxiâ:零碎细小差使:chāi,旧社会在机关里做事的叫“当差”,这里指“职务”。
踌躇:chïu chú,犹豫蹒跚:pánshān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情郁于中: 感情积聚在心里不得过且发泄。
郁,积聚。
中,内心。
举箸提笔:箸zhù:筷子。
祸不单行:灾祸一个接一个不断到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第二单元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知识点:课文阅读与理解、词语解释、词义辨析、句子成分、词性分析、修辞手法等等。
这些知识点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和提升非常重要,下面将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首先是课文阅读与理解。
八年级的课文内容主要涵盖了社会生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多个方面。
在阅读课文时,学生们应重点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等,同时要注意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提高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其次是词语解释。
在课文中,学生会遇到一些生字词或生词,包括古诗词、成语、俗语等。
学生需要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测这些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解释、理解其表达的含义。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记忆法等方法来帮助学生积累和理解未知词语。
接下来是词义辨析。
词义辨析是指根据词语的语义、用法及上下文等因素,正确区分词义。
通过练习词义辨析,可以提高学生们对词汇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在阅读和写作中能够准确地运用词语。
另外还有句子成分。
句子成分是《语文》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了解句子的组成成分对于理解句子结构和句意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们需要掌握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各种成分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用法,并能够正确判断句子成分的主谓关系、宾语的种类和位置等。
此外还有词性分析。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学习词语的词性来进行语法分析和语用理解,进一步加深对语言的认识和运用。
通过分析词语的词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和用法,同时还能够运用正确的词性搭配来增强句子的表达力。
最后是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夸张、比喻、拟人、反问等多种形式。
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要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各种修辞手法,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增加文章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总结起来,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涵盖了课文的阅读与理解、词语解释、词义辨析、句子成分、词性分析和修辞手法等多个方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生字词一、第一单元。
- 溃退(kuì tuì)- 解析:“溃”指(大水)冲破(堤坝),也引申为散乱、垮台。
“溃退”表示(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如在描述战争场面时,敌军在我军强大的攻势下溃退。
- 泄气(xiè qì)- 解析:本指自气球或轮胎中排出空气或其他气体,也用来比喻失去信心和干劲。
例如,遇到一点困难就泄气是不可取的。
- 督战(dūzhàn)- 解析:监督作战。
在战争中,将领亲临前线督战,能鼓舞士气。
- 要塞(yào sài)- 解析:险要的关隘,是军事上的重要防御据点。
如“山海关是古代的军事要塞”。
- 业已(yè yǐ)- 解析:已经。
常用于公文中,如“业已完成任务”,表示任务已经达成的状态。
- 颁发(bān fā)- 解析:发布(命令、指示、政策等);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
例如“学校将颁发优秀学生奖状”。
- 遗嘱(yí zhǔ)- 解析: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所做的嘱咐。
诺贝尔的遗嘱规定了诺贝尔奖的设立等相关事宜。
- 建树(jiàn shù)- 解析:表示建立的功绩。
例如“这位科学家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有建树”。
- 仲裁(zhòng cái)- 解析:双方争执不决时,由第三者居中调解,作出裁决。
国际事务中,仲裁机构可以对国家间的争议进行仲裁。
- 凌空(líng kōng)- 解析:高高地在空中。
吕伟跳水时“凌空”的姿态非常优美,表现出她起跳的高度和轻盈。
- 翘首(qiáo shǒu)- 解析:抬起头来(望)。
观众们翘首观看吕伟的跳水表演,体现出大家的期待。
- 酷似(kù sì)- 解析:极像。
文中形容吕伟跳水的姿态酷似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
- 潇洒(xiāo sǎ)- 解析:(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学写传记》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学写传记》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传记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写作传记的能力。
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对传记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的介绍,又有对传记写作技巧的讲解,还有大量的实例分析,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写作基础,对传记这一文体的认识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写作传记时,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 对传记的对象了解不深,无法把握人物的主要特点;2. 写作过程中,容易陷入对人物经历的罗列,缺乏对人物精神的挖掘;3. 传记的语言表达过于平淡,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进行写作,同时注重语言的运用和表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传记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方法,掌握传记写作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写作传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传记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方法,传记写作的技巧。
2.难点:如何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进行写作,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表达。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传记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方法。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写作经验。
3.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探讨传记写作的技巧。
4.写作实践:学生动手写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学写传记》2.参考资料:关于传记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的资料;关于传记写作技巧的资料。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传记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学写传记》,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传记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方法。
第二单元
6.阿长与《山海经》
一、积累运用。
1.加点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淡薄.薄.弱薄.厚 B.妥帖.请帖.碑帖.
C.憎恶.好恶.深恶.痛绝 D.空.前空.席空.中楼
2.选出字形不正确的一项()
A. 保姆大抵面如土色
B. 福橘烦琐莫明其妙
C. 渴慕投掷毫不相干
D. 哀悼和蔼深不可测
3.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
..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开头)
B.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
....。
(拟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
C.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
..都震悚起来。
(大家)
D. 我惧惮.她什么呢!(害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是()
A. 每当回忆起向王老师学琴的那段生活,他那严肃的神态,亲切的话语,耐心的指导,总浮现在我的眼前。
B. 他找到了一个补救损失的办法,心情突然渐渐平静下来。
C. 你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取决于你的不懈努力。
二、课内阅读。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远房的叔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
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
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2.什么“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3.“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代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语段的中心人物是阿长,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阿长的,举例说明。
三、课外拓展。
外公走了,再听不见他亲热喊我的声音,我心里沉甸甸的。
我久久伫立在房前,凝视着墙上那张照片:外公正慈爱地朝着我笑。
他慈祥的笑,勾起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温馨的回忆。
一从幼儿园回家,老远便见到外公站在门口。
他迎上来笑呵呵地搂我,亲我,从口袋里掏出巧克力给我吃。
一阵亲热过后,他便照例让我坐在他的身上,教我念唐诗。
先是复习旧课,当我背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照例要加上一句“上楼找外公”,他听后又是哈哈大笑。
他为此特意用宣纸专门替我写了一张条幅,录完这首诗后,还加上一段话:“爱孙喜诵上诗,毕,自言上楼所为,乃寻翁也。
童心粲然,堪记一耳。
”为这事儿,小舅还生气哩,说:“我大学毕业了,您还从没给我写过呢!”
又有一次,幼儿园老师教我们画画。
她好灵巧地画出一条鲤鱼,像在水里快活地摆动,真好看。
可我分不清字叫写,图叫画,心里直说:“老师‘写’得多像,回去要外公给我‘写’条更大的来!”一进家门,我就吵着要外公“写”鱼。
外公二话不说,拿起纸和笔,十分工整地写出一个“鱼”字。
我急了,忙说:“您‘写’得不对,再‘写’!”外公也就不厌其烦地写了一个又一个。
不大会儿,纸上满是“鱼”字,真成了江城闻名的“全鱼席”了。
我当时实在弄不懂,这么有学问的外公,怎么笨得连条鱼都“写”不出来呢?
望着墙上笑吟吟的外公,往事一件件涌现出来,比当年纸上的“鱼”字更要多得多。
我和外公如今是人天远隔,可他那慈爱的微笑,却永存在我的心间。
1.如何理解开头第一段中的加粗字“沉甸甸”一词的含义?
2.大致写出“爱孙喜诵上诗,毕,自言上楼所为,乃寻翁也。
童心粲然,堪记一耳”这句话的意思。
3.文中运用的材料有详有略,试举出一个详中有略的事例来。
4.这篇文章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
5.试为这篇文章拟一个标题:《》
6.阿长与《山海经》
一、基础知识
1.C
2.B
3.C
4.B
二、课内阅读
1.“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因为阿长没文化,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
这表现了“我”对阿长轻视的心理。
2.被她的热忱深深打动了。
3.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之力。
表现了“我”对阿长的敬佩和爱戴。
4.“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是动作描写;“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是语言描写;“高兴”是神态描写;“穿着新的蓝布衫”是肖像描写。
三、课外拓展
1.非常思念外公,这种心情是沉重的。
2.爱孙高兴地诵读上面这首诗,背诵后,自己说上楼去干什么,去找外公。
多么天真的孩子呀,可记上一笔。
3.如外公写“鱼”字的材料是详写,但后面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写了一个又一个“鱼”字的内容却是略写。
4.展示了深厚的亲情,表现了老爱幼,幼敬老的美德。
5.《我和外公》或《外公的微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