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JY型连接器压接工艺技术

JY型连接器压接工艺技术

JY型连接器压接工艺技术
JY型连接器压接工艺技术

连接器工艺流程

电子连接器种类繁多,但制造过程基本可分为下面四个阶段: ·冲压(Stamping) ·电镀(Plating) ·注塑(Molding) ·组装(Assembly) 2.1 冲压 电子连接器的制造过程一般从冲压插针开始。通过大型高速冲压机,电子连接器(插针)由薄金属带冲压而成。大卷的金属带一端送入冲压机前端,另一端穿过冲压机液压工作台缠入卷带轮,由卷带轮拉出金属带并卷好冲压出成品。 2.2 电镀 连接器插针冲压完成後即应送去电镀工段。在此阶段,连接器的电子接触表面将镀上各种金属涂层。与冲压阶段相似的一类问题,如插针的扭曲、碎裂或变形,也同样会在冲压好的插针送入电镀设备的过程中出现。通过本文所阐述的技术,这类品质缺陷是很容易被检测出来的。 然而对於多数机器视觉系统供应商而言,电镀过程中所出现的许多品质缺陷还属於检测系统的"禁区"。电子连接器制造商希望检测系统能够检测到连接器插针电镀表面上各种不一致的缺陷如细小划痕和针孔。尽管这些缺陷对於其他产品(如铝制罐头底盖或其他相对平坦的表面)是很容易被识别出来的;但由於大多数电子连接器不规则和含角度的表面设计,视觉检测系统很难得到足以识别出这些细微缺陷所需的图像。 由於某些类型的插针需镀上多层金属,制造商们还希望检测系统能够分辨各种金属涂层以便检验其是否到位和比例正确。这对於使用黑白摄像头的视觉系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任务,因为不同金属涂层的图像灰度级实际上相差无几。虽然彩色视觉系统的摄像头能够成功分辨这些不同的金属涂层,但由於涂层表面的不规则角度和反射影响,照明困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2.3 注塑 电子连接器的塑胶盒座在注塑阶段制成。通常的工艺是将熔化的塑胶注入金属胎膜中,然後快速冷却成形。当熔化塑胶未能完全注满胎膜时出现所谓 "漏?quot; (Short Shots), 这是注塑阶段需要检测的一种典型缺陷。另一些缺陷包括接插孔的填满或部分堵塞(这些接插孔必须保持清洁畅通以便在最後组装时与插针正确接插)。由於使用背光能很方便地识别出盒座漏缺和接插孔堵塞,所以用於注塑完成後品质检测的机器视觉系统相对简单易行 2.4 组装 电子连接器制造的最後阶段是成品组装。将电镀好的插针与注塑盒座接插的方式有两种:单独对插或组合对插。单独对插是指每次接插一个插针;组合对插则一次将多个插针同时与盒座接插。不论采取哪种接插方式,制造商都要求在组装阶段检测所有的插针是否有缺漏和定位正确;另外一类常规性的检测任务则与连接器配合面上间距的测量有关。 和冲压阶段一样,连接器的组装也对自动检测系统提出了在检测速度上的挑战。尽管大多数组装线节拍为每秒一到两件,但对於每个通过摄像头的连接器,视觉系统通常都需完成多个不同的检测专案。因而检测速度再次成为一个重要的系统性能指标。 组装完成後,连接器的外形尺寸在数量级上远大於单个插针所允许的尺寸公差。这点也对视觉检测系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例如:某些连接器盒座的尺寸超过一英尺而拥有几百个插针,每个插针位置的检测精度都必须在几千分之一英寸的尺寸范围内。显然,在一幅图像上无法完成一个一英尺长连接器的检测,视觉检测系统只能每次在一较小视野内检测有限数目的插针品质。为完成整个连接器的检测有两种方式:使用多个摄像头(使系统耗费增加);或当连接器在一个镜头前通过时连续触发相机,视觉系统将连续摄取的单祯图像"缝合"起来,以判断整个连接器品质是否合格。後一种方式是PPT视觉检测系统在连接器组装完成後通常所采用的检测方法。 "实际位置"(True Position)的检测是连接器组装对检测系统的另一要求。这个"实际位置"是指每个插针顶端到一条规定的设计基准线之间的距离。视觉检测系统必须在检测图像上作出这条假想的基准线以测量每个插针顶点的"实际位置"并判断其是否达到品质标准。然而用以划定此基准线的基准点在实际的连接器上经常是不可见的,或者有时出现在另外一个平面上而无法在同一镜头的同一时刻内看到。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不得不磨去连接器盒体上的塑胶以确定这条基准线的位置。这里的确出现了一个与之相关的论题-可检测性设计。 可检测性设计(Inspectablity) 由於制造厂商对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并减少生产成本的不断要求,新的机器视觉系统得到越来

同轴连接器加工工艺介绍

深圳市云龙科技有限公司 Shenzhen Younglion technologles Co., Ltd. 同轴连接器加工工艺介绍 射频同轴连接器实质上是一段同轴传输线:即带有可分离的电接触机构、连接机构及其他机械(如安装机构、端接电缆机构)的同轴传输线。射频同轴连接器的结构至少必须有内导体和外导体,分别与同轴传播线的内、外导体相连,并且用绝缘支撑(一般用PTFE制造)使内外导体保持同轴(同心)。由于各个通信设备制造商为了巩固自己的市场,都设计有自己专有的连接器,所以连接器的种类较多,在我国常用的有:NEC连接器、富士通连接器、西门子连接器、AT&T 连接器、爱立信连接器,它在我国数字配线架上都被大量运用。本文主要介绍在我国应用最广,制作技术最成熟,被我司主要使用的西门子L9 连接器。其生产流程大致可分为7个步骤,这7个步骤中有四个重要生产过程:来料检验、零部件制造、产品装配和成品检验,其中零部件制造包括机械加工和电镀,是同轴连接器的生产和质量保证的核心。具体见下边的附图一。 一:来料检验来料包括:绝缘子、橡胶密封件等非金属件,和一些要加工的内外导体、压接套和壳体等金属件。 射频同轴传输线的结构特点是内、外导体的中心轴线重合,故称“同轴”。所以要求内、外导体之间的绝缘层(绝缘子)四周的厚度

均匀,以保持内外导体同轴。常用的绝缘子用聚乙烯(PE)或聚四氟乙烯(PTEE)制造。聚四氟乙烯俗称塑料王,相对来说有更好的耐高温性、韧性好、不易老化、介电性能优良等优点。它可长期工作于 250 C,短时间300 C,可耐锡焊不变形;最低的相对介电常数(& r=2.02),因此,在外导体尺寸固定且要达到规定阻抗时,采用的内导体外径最大,因而可以接触好、衰减小。某些以次充好的产品会采用的白色塑料来冒充塑料王,用加热的烙铁一烫即会软化。绝缘子一般为烧结而成,然后经过精加工才能用于装配。 附图一:L9连接器的加工流程图 -黏战永」[毎冃R心卜 |年有匚T牛 n匕舍库 |产品装务己申心卜

连接器要求规范和测试要求

【技術&知識】連接器規範和測試要求 文:Knight Chen / CACT 工程部 連接器依照其產品功能和使用環境,將規範要求分為四大部分。 1. 電氣規範要求 2. 機械規範要求 3. 環境規範要求 4. 環保要求 精彩文档

一、電氣規範要求 電氣特性是連接器實現連接功能的主要特性。確定連接器的電氣特性,以保證連接器滿足連接功能。連接器的電氣特性有: 1. 接觸阻抗(Contact Resistance) 目的:維持連接器在使用期限內的接觸阻抗,以減少信號和能量在傳輸過程中的損失或衰減。 測試方法:EIA-364-23 (EIA-364-06) or MIL-STD-1344A,3004.1。 測試要點:a. 測試電流/電壓100mA@20mV,被測試連接器(連接系統)無負載。 b. 測試電流為低電流是為了避免接觸阻抗受到端子(導體)熱電效應影響。 c. 測試電壓為低電壓是為了避免端子(導體)之間接觸界面絕緣薄膜被擊穿和熔化。 精彩文档

規範要求:一般要求50m?(initial);100m?(final,即在壽命測試或環境測試後)。 定義接觸阻抗此參數是為了減少信號和能量在傳輸過程中的損失或衰減,電流就像水流一樣。阻力越小,能量的損失和衰減就越少。 就連接器的接觸處而言,影響其阻抗大小的因素有正向力(對於彈性接觸結構而言),接觸環境,如端子(導體)的表面粗糙度,表面處理方式(如電鍍的金屬特性和緻密性),端子與端子(或其他導體)的結合方式(是焊接or鉚合or彈性接觸等)。 從電學理論角度來說,接觸阻抗為C點綠色圈接觸處的阻抗;在客人使用角度來說,連接器提供A點到B點的導通(連接),所以客人要的阻抗應包含從A點到B點的所有導體本身的阻抗和接觸處的阻抗(包括焊接、鉚合等接觸方式)如圖一示。 精彩文档

电连接器的制造过程

电连接器的制造过程 上网时间:2009-07-26 来源:互连技术论坛 中心议题: ?电子连接器的制造过程 解决方案: ?冲压(Stamping) ?电镀(Plating) ?注塑(Molding) ?组装(Assembly) 电子连接器种类繁多,但制造过程是基本一致的,一般可分为下面四个阶段: ?冲压(Stamping) ?电镀(Plating) ?注塑(Molding) ?组装(Assembly) 冲压 电子连接器的制造过程一般从冲压插针开始。通过大型高速冲压机,电子连接器(插针)由薄金属带冲压而成。大卷的金属带一端送入冲压机前端,另一端穿过冲压机液压工作台缠入卷带轮,由卷带轮拉出金属带并卷好冲压出成品。 电镀 连接器插针冲压完成后即应送去电镀工段。在此阶段,连接器的电子接触表面将镀上各种金属涂层。与冲压阶段相似的一类问题,如插针的扭曲、碎裂或变形,也同样会在冲压好的插针送入电镀设备的过程中出现。通过本文所阐述的技术,这类质量缺陷是很容易被检测出来的。 然而对于多数机器视觉系统供应商而言,电镀过程中所出现的许多质量缺陷还属于检测系统的"禁区"。电子连接器制造商希望检测系统能够检测到连接器插针电镀表面上各种不一致的缺陷如细小划痕和针孔。尽管这些缺陷对于其它产品(如铝制罐头底盖或其它相对平坦的表面)是很容易被识别出来的;但由于大多数电子连接器不规则和含角度的表面设计,视觉检测系统很难得到足以识别出这些细微缺陷所需的图像。 由于某些类型的插针需镀上多层金属,制造商们还希望检测系统能够分辨各种金属涂层以便检验其是否到位和比例正确。这对于使用黑白摄像头的视觉系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任务,因为不同金属涂层的图像灰度级实际上相差无几。虽然彩色视觉系统的摄像头能够成功分辨这些不同的金属涂层,但由于涂层表面的不规则角度和反射影响,照明困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连接器电镀工艺和各种镀层特性介绍请参考论坛帖子:连接器电镀问题

压接工艺规范

****有限公司 工作指令文件修改记录表 保存期限:新版发行后1个月

第 1 页, 共 10 页 第 A 版 第 0 次修改 一、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连接器压接的基本工艺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压接型连接器的压接。 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三、 术语和定义 压接:压接是由弹性可变形插针或刚性插针与PCB 金属化孔配合而形成的一种连接。在插针与金属化孔之间形成紧密的接触点,靠机械连接实现电气互连。为了形成紧密的配合,针脚的横截面尺寸必须大于PCB 金属化孔孔径,在压接过程中,针脚横截面或金属化孔要产生变形。 刚性插针:在压接过程中不产生变形,而孔会变形。因对孔径的公差要求严格,已经淘汰。 柔性插针:在压接过程中会受挤压而变形,而孔不变形。 压接垫板:fixture ,压接时用于支撑PCB ,防止连接器插针和PCB 损伤的工艺装置。 压接模具:tooling ,压接时适应不同连接器的需要而设计的,置于连接器的上面将连接器压接到PCB 的金 制 作:洪 登 月 审 核: 生效日期 :2006.05.20 批 准: 批准日期: 未 经 同 意 不 得 复 印 ***** 有 限 公 司 工 作 指 令 文 件 题 目:压接工艺规范

第 4 页,共 10 页 5.2 垫板和PCB 厚度的处理能力 IMPRESS 500E 垫板的厚度+PCB 的厚度≤35mm TOX 垫板的厚度+PCB 的厚度≤40mm HT604 垫板的厚度+PCB 的厚度≤40mm HKP16 垫板的厚度+PCB 的厚度≤50mm 5.3 相关工艺参数 压接模式:定行程(fixed stroke)、定压力(fixed force)、压力增量(delta force) 压接行程:35~160mm 压接力: 根据不同的连接器进行设定 压接速度:和压接模式对应,设备无此显示和调节功能 六、 品质水平 压接后连接器和PCB 的间隙在0~0.2mm ,连接器无移位、扭曲、弯针、塑壳损坏、不出针等不良现象,PCB 无任何损坏,具体参见《PCBA 验收标准》中第三部分“压接件” 七、 初始参数 7.1 压接行程 采用任何设备压接连接器,必须首先根据连接器、PCB 、压接垫板、压接模具的尺寸调节好或设定好设备的行程,以保证压接时连接器不会过压。 7.1.1 TOX 、HT604压接机 采用TOX 、HT604压接机压接连接器必须采用“定行程”的模式进行压接。即必须首先调节好行程,保证压接行程: 最低点:Hmin =H1+H2 +H3;其中H1——压接模放入连接器中/上两者的总厚度,H2——PCB 的厚度,H3—— 垫板的厚度,如图3所示。 最高点:Hmax ≥H1+H2+H3+5mm ,如图4所示。 图 3 压接厚度示意图 ***** 有 限 公 司 工 作 指 令 文 件

压接式连接器自动压接工艺技术研究

压接式连接器自动压接工艺技术研究 压接式连接器具有插接性好、可靠性高、压接效率高以及易操作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各类测量仪器仪表产品中。文章对压接式连接器自动压接工艺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 标签:压接式连接器;自动压接;印制板;工艺技术 1 概述 压接式连接器是电子设备内印制板上传输信号的关键部件,具有插接性好、可靠性高、装配效率高以及易操作性等优点。目前压接工艺技术有手动压接、半自动压接、自动压接。 手动压接是借助简易工装手动将连接器压接在印制板上,压接质量与压接效率较低。半自动压接是借助通用压力机将连接器压接在印制板上,压接力与压接位移不能实时反馈控制,常出现连接器过压、欠压缺陷,压接质量不能保证。 自动压接是在压接设备中置入控制模块,通过实时控制压接力与压接位移,实现连接器压接到位,压接效率高、质量容易控制。 综上所述,加强对自动压接工艺技术研究,最大限度的保证压接质量和提高压接效率对压接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2 自动压接技术原理 自动压接是在专用压接设备上利用软件驱动,将压接式连接器上弹性可变形插针按照压接程序压入印制板金属化孔内,完成过盈机械配合,实现电气互连的自动化技术。在压接过程中,软件可以实时控制调节压接力和压接位移,保证插针压接平稳到位,避免连接器因过压或欠压造成的外壳损坏或接触不良的缺陷。 3 自动压接工艺技术 自动压接程序的编辑主要是对设备压块压接位移、速度、压接力的控制。主要包括四部分:压接上模特征编辑、连接器特征编辑、压接程序编辑、压接数据编辑。 压接上模参数编辑:主要针对压接上模的结构参数进行编辑(见图1),包括压接起始位置、模具高度、长度以及宽度等。 连接器特征编辑:主要针对压接式连接器的相关参数进行编辑(见图2),包括连接器结构参数(如连接器基体厚度,插针有效高度,插针数量),压接力及位移特性。

连接器检验规范

连接器检验 不论是高频电连接器,还是低频电连接器,绝缘电阻、介质耐压(又称抗电强度)和接触电阻都是保证电连接器能正常可靠地工作的最基本的电气参数。通常在电连接器产品技术条件的质量一致性检验A、B组常规交收检验项目中都列有明确的技术指标要求和试验方法。这三个检验项目也是用户判别电连接器质量和可靠性优劣的重要依据。但根据笔者多年来从事电连接器检验的实践发现,目前各生产厂之间以及生产厂和使用厂之间,在具体执行有关技术条件时尚存在许多不一致和差异,往往由于采用的仪器、测试工装、操作方法、样品处理和环境条件等因素不同,直接影响到检验准确和一致。我们认为,针对目前这三个常规电性能检验项目和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专题研讨,对提高电连接器检验可靠性是十分有益的。 另外,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一代的多功能自动检测仪正在逐步替代原有的单参数测试仪。这些新型测试仪器的应用必将大大提高电性能的检测速度、效率和准确可靠性。 1 绝缘电阻检验 1.1 作用原理 绝缘电阻是指在连接器的绝缘部分施加电压,从而使绝缘部分的表面或内部产生漏电流而呈现出的电阻值。即绝缘电阻 (MΩ)= 加在绝缘体上的电压(V)/泄漏电流(μA)。通过绝缘电阻检验,

确定连接器的绝缘性能能否符合电路设计的要求,或在经受高温、潮湿等环境应力时,其绝缘电阻是否符合有关技术条件的规定。 绝缘电阻是设计高阻抗电路的限制因素。绝缘电阻低,意味着漏电流大,这将破坏电路和正常工作。如形成反馈回路,过大的漏电流所产生的热和直流电解,将使绝缘破坏或使连接器的电性能变劣。 1.2影响因素 主要受绝缘材料、温度、湿度、污损、试验电压及连续施加测试电压的持续时间等因素影响。 1.2.1绝缘材料 设计电连接器时选用何种绝缘材料非常重要,它往往影响产品的绝缘电阻能否稳定合格。如某厂原使用酚醛玻纤塑料和增强尼龙等材料制作绝缘体,这些材料内含极性基因,吸湿性大,在常温下绝缘性能可满足产品要求,而在高温潮湿下则绝缘性能不合格。后采用特种工程塑料 PES (聚苯醚砜)材料,产品经200℃、1000h和240h 潮湿试验,绝缘电阻变化较小,仍在10[sup]5[/sup] MΩ以上,无异常变化。 1.2.2温度 高温会破坏绝缘材料,引起绝缘电阻和耐压性能降低。对金属壳体,高温可使接触件失去弹性、加速氧化和发生镀层变质。如按GJB598 生产的耐环境快速分离电连接器系列 II 产品,绝缘电

电连接器选择方式

电连接器的选择方法 连接器是连接电气线路的机电元件。因此连接器自身的电气参数是选择连接器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正确选择和使用电连接器是保证电路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引言 电连接器(以下简称连接器)也可称插头座,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气线路中,起着连接或断开电路的作用。提高连接器的可靠性首先是制造厂的责任。但由于连接器的种类繁多,应用范围广泛,因此,正确选择连接器也是提高连接器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通过制造者和使用者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连接器应有的功能。 连接器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频率分,有高频连接器和低频连接器;按照外形分有圆形 连接器,矩形连接器;按照用途分,有印制板用连接器,机柜用连接器,音响设备用连接器,电源连接器,特殊用途连接器等等。下面主要论述低频连接器(频率为3MHZ以下)的选择方法。 电气参数要求 连接器是连接电气线路的机电元件。因此连接器自身的电气参数是选择连接器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额定电压 额定电压又称工作电压,它主要取决于连机器所使用的绝缘材料,接触对之间的间距大小。某些元件或装置在低于其额定电压时,可能不能完成其应有的功能。连接器的额定电压事实上应理解为生产厂推荐的最高工作电压。原则上说,连接器在低于额定电压下都能正常工作。笔者倾向于根据连接器的耐压(抗电强度)指标,按照使用环境,安全等级要求来合理选用额定电压。也就是说,相同的耐压指标,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和安全要求,可使用到不同的最高工作电压。这也比较符合客观使用情况。 额定电流 额定电流又称工作电流。同额定电压一样,在低于额定电流情况下,连接器一般都能正常工作。在连接器的设计过程中,是通过对连接器的热设计来满足额定电流要求的,因为在接触对有电流流过时,由于存在导体电阻和接触电阻,接触对将会发热。当其发热超过一定极限时,将破坏连接器的绝缘和形成接触对表面镀层的软化,造成故障。因此,要限制额定电流,事实上要限制连接器内部的温升不超过设计的规定值。在选择时要注意的问题是:对多芯连接器而言,额定电流必须降额使用。这在大电流的场合更应引起重视,例如φ3.5mm接触对,一般规定其额定电流为50A,但在5芯时要降额33%使用,也就是每芯的额定电流只有38A,芯数越多,降额幅度越大。降额幅度可参看表1 接触电阻 接触电阻是指两个接触导体在接触部分产生的电阻。在选用时要注意到两个问题,第一,连接器的接触电阻指标事实上是接触对电阻,它包括接触电阻和接触对导体电阻。通常导体电阻较小,因此接触对电阻在很多技术规范中被称为接触电阻。第二,在连接小信号的电路中,要注意给出的接触电阻指标是在什么条件下测试的,因为接触表面会附则氧化层,油污或其他污染物,两接触件表面会产生膜层电阻。在膜层厚度增加时,电阻迅速增大,是膜层成为不良导体。但是,膜层在高接触压力下

连接器标准和规范

连接器标准和规范 连接器标准和规范 一.工业连接器的标准 1. 美国材料与试验学会(ASTM)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缩写为ASTM)是一个全美性的学术协会,其目的是进行材料的研究和标准化。负责公布标准,试验方法,推荐性用法,定义及其它有关材料。其制定的有关连接器的标准,符号和编号均按照ASTM体系。“B”表示有色金属委员会,后面的数字为标准号,紧接着的数字则表示该标准被首次通过的年份,括号内的日期是指最近修订版的年份, “*”则表示该标准是已被批准的美国国家标准。 ASTM连接器标准 表*-1 标准描述 FOXCONN适用范围 *B63-49(1970) 金属导体电阻及接触材料的电阻率的测试方 法 ALL *B182-49(1970) 电接触材料的寿命试验 ALL *B193-72A 导电材料电阻率的测试方法 ALL *B277-72 电接触材料硬度的测试方法 ALL *B326-72 微型接触件电阻特性测试方法 ALL *B340-61(1972) 电接触件制成品的保证试验方法 ALL *B477-72 可锻贵金属电接触材料一般要求规范 REF B522-70 电接触用的Au-Ag-Pd合金规范 ALL B539-70 电连接(静态接触)的接触电阻的测量方法 ALL B540-70 电接触件用的Pd合金规范 ALL B541-73 电接触件用的Au合金规范 ALL B542-71 电接触件及其使用的有关术语的定义 ALL B563-72 电接触件用Pd-Ag-Cu合金规范 REF B576-73 电接触材料大电流电弧腐蚀试验设计的实用参考方 法 Audio Jack ,Power Jack B583-73 金属基片上镀金层的多孔性试验方法 ALL B596-73 Au-Cu合金电接触材料规范 ALL 2. 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 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缩写为EIA)接触件方面的标准工作被列在EIA和JEDEC(美国电子器件工程联合委员会)标准以及工程技术出版物的目录中。从这个内容广泛

动力电池高压连接器(单芯)技术规范标准

目录 1 、目的 (2) 2 、适用围 (2) 3 、定义 (2) 4 、职责分配 (2) 5 、流程图 ........................................................ . (2) 6 、程序容 ..................................................... .. (2) 6.1 动力电池高压连接器技术参数要求 (3) 6.1.1 高压连接器性能要求 (4) 6.1.2 高压连接器技术参数要求 (4) 6.2 高压连接器结构设计要求 (5) 6.2.1 高压连接器插座中接触件与动力电池主电路连接端设计要求 (7) 6.2.2 高压连接器插座固定于箱体面设计要求 (7) 6.2.3 高压连接器插座与插头连接触件设计要求 (7) 6.2.4 高压连接器插件的绝缘防触摸设计要求 (8) 6.2.5 高压连接器的保护壳体设计要求 (8) 6.2.6 高压连接器的防呆设计要求 (8) 6.2.7 高压连接器的防呆设计要求 (8) 6.2.8 高压连接器的高压互锁设计要求 (9) 6.2.9 高压连接器的温控互锁设计要求 (9) 6.2.10 高压连接器的动力线缆设计要求 (9) 6.2.11 高压连接器的互换性设计要求 (9) 6.3 动力电池高压连接器检验标准要求 (11) 6.4供应商送样承认要求 (13) 7、相关文件 (13) 8、相关记录 (13)

1 目的Objectives: :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汽车需求仍将保持增长势头,由此带来的能源紧和环境问题更加突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即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 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动力总成作为整个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如何保证其安全稳定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当前在动力电池高压连接器部分国还没有发布国家标准,大多企业是执行企业标准或参照其它同类产品的标准执行,或者直接借用其它行业使用的连接器,上述原因对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及互换性带来挑战。为了实现公司产品标准化和设计标准化,统一产品各个部位的设计细节,避免不合理的产品设计,减少设计错误率,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思路清晰且有据可依,品质有据可检,生产操作便捷,缩短供应商生产周期,特定此规。 2 适用围Applicable Scope: : 本规适用目前公司所有动力电池高压连接器,文件中明确规了高压连接器的结构设计标准及高压连接器技术标准要求,但对于创新型高压连接器设计不完全适用。 3 定义Definitions: : 3.1 动力电池高压连接器:一种借助于电信号或机械力的作用使电路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 3.2 下文中所有尺寸单位默认为MM,重量单位默认为KG; 4 职责分配Responsibility Dis tribution: : 4.1 产品工程部都依照标准文件的要求执行。

连接器线缆选型及其组件设计规范修订稿

连接器线缆选型及其组 件设计规范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Q/ZX x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工艺技术标准) Q/ZX - 2001 连接器、线缆选型及其 组件设计规范 2001- - 发布 2001- - 实施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发布

Q/SZX 2001 - 01 目次前言

Q/SZX 2001 - 01 前言 本标准主要依据电连接器、电缆及RF电缆组件有关标准。 本标准由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CDMA事业部工艺结构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部门:CDMA工艺结构部工艺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x。 本标准于2001年12 月首次发布。

xxxxxx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工艺技术标准) Q/SZX 2001 – 01 范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CDMA通讯设备所用连接器、线缆选型及其组件设计。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 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射频同轴电缆组件第一部份:总规范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GJB 142A—94 机柜用外壳定位小型矩形电连接器总规范 IEC 1076-4-101:1995 CONNECTOR WITH ASSESSED QUALITY,FOR USE IN . LOW-FREQUENCY ANALOGUE AND IN DIGITAL HIGH SPEED DATA APPLICATIONS PART 4 Printed Board Connectors IEC 60603-1:1991 印制板用频率低于3MHz的连接器第一部分:总 规范—一般要求和编制有质量评定要求的详细规 范的导则 IEC 60603-2:1995-09 印制板用频率低于3MHz的连接器第二部分: 有质量评定的具有通用安装特征、基本网格为的 印制板用两件式连接器详细规范 IEC 61169-1:1992-08 射频连接器总规范—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电缆组件 具有规定性能作为单个元件来使用的线缆和连接器的组合件。 连接器 通常装接在电缆或设备上,供传输线系统电连接的可分离元件(转接器除外)。 术语 类型 type

连接器检验规范

制作:审核:核准: 一、目的: 明确连接器来料品质验收标准,规范检验动作,使检验、判定标准达到一致性。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司所有的连接器来料检验。 三、检验条件: 3.1 照明条件:日光灯600~800LUX; 3.2 目光与被测物距离:30~45CM; 3.3灯光与被测物距离:100CM以內; 3.4 检查角度:以垂直正视为准±45度; 3.5检查员视力:双眼视力(包括戴上眼镜)1.0以上,且视觉正常,不可有色盲,斜视、散 光等; 四、参照标准: 4.1 依照MIL-STD-105EⅡ级单次正常抽样标准CR=(正常抽样Ac/Re:0/1);MA=0.65;MI=1.5 4.2 依照MIL-STD-105EⅡ级单次S-2 特殊抽样标准. AQL:2.5抽样 五、检验顺序: 6.1 包装箱:包装箱应为一次性包装箱,供应商不可回收,包装箱外应标有物料品名、规格、 数量、生产日期、出货检验合格章及供应商名称;包装上必须标有我司相应的物 料编号,最小包装应无破损、混料现象,在正常储藏条件(温度-5℃~35℃,相

对湿度≤75%)下一年内不能出现因包装不善而导致异常。 6.2 外观:来料本体上要求有厂商或供应商的标识,规格书须标有额定电压、电流,储存的温 度,插座的型号;插座本体无损伤、表面清洁、无明显油污、污迹,成形良好、安 装后可见部分不允许有披锋、破损,允许不明显且不影响安装的披锋,来料颜色、 结构要求和样品一致,孔槽无堵塞、缺针现象,引脚不能出现变形,上锡端子无氧化。 6.3尺寸:具体的尺寸请按我司相对应的图纸要求,实配PCB板应良好。 6.4 接触电阻(导通性):用对应的公母端子相匹配,接触电阻要求≤20mΩ;(测试时公、母端 子必须为我司合格的物料)。 6.5 额定耐压:指插座的导体与绝缘体所可承受的电压,电压要求应小于或等于标称值。 6.6 拉力:被测试线的拉力请根据我司图纸的要求测试,应符合要求。 6.7 绝缘电阻:用DC500V直流电阻仪测试应≥800MΩ 6.8 高温:高温(根据实验物料的额定温度),在烤箱内放置16h后,室温放置1小时,再测 试结果应无异常。 6.9 低温:低温(根据实验物料的额定温度),在恒温箱内放置16h后,室温放置1小时,再 测试结果应无异常。 6.10 可焊性:引脚浸入锡炉(245±5℃)约3S后取出,引脚上锡饱满、光亮,无气泡,引脚 上锡面积要求≥95%;(只针对有上锡引脚的连接器)。 七、质量标准: 7.1 寿命:指用来料的端子或插座实配相对应的另外一端,连续插拔20次,接触电阻 应≤0.01 Ω;拉力应≥2.00kgf。 7.2 引脚耐焊性:在锡炉温度为260℃±5℃的条件下,持续时间10s±1s,浸入深度

电连接器安全要求技术标准(IEC61984:2008中文版)

电连接器安全要求技术标准2011-11-15 发布2011-11-15 实施

、八— 前言 本标准为电连接器产品的设计、生产、制造符合相关电子、电气、家电、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要求而制定,该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的规定,参照国际、国内标准的基础上,并结合本公司产品的技术特点编制而成。用以指导本公司设计、生产和交货、检验之依据。 本标准主要参照IEC 61984《Connectors-Safey requirements and tests》的编写格式,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部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苏州工业园区丰年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苏州工业园区丰年科技有限公司工程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晖、侯文宇 本标准于2011年11月 1 5日首次发布。 本标准有效期限为三年。

目录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3术语................................................................... 4 技术信息(电气额定值) .......................................................................................... 5 分类 ................................................................. 5.1 一般要求........................................................... 5.2防电击分类.......................................................... 5.3连接器形式分类........................................................ 5.4连接器附加特性分类.................................................... 6结构和性能要求 ............................................................. 6.1 一般要求......................................................... 6.2 标志和识另U ................................................................................................... 6.2.1 识别........................................................ 6.2.2 标志........................................................ 6.2.3 接触件位置标识............................................. 6.3 防误配合(非中间配合) ................................................................................ 6.4 防电击............................................................. 6.4.1 带电部件不可触及........................................... 6.4.2 无外壳连接器防触电保护要求 ................................. 6.4.3 插合分离操作时的防触电保护 ................................. 6.5 保护接地........................................................... 6.5.1 保护接地(PE)连接件先通后断 ............................. 6.5.2 无外壳连接器防触电保护要求 ................................. 6.5.3到保护接地接触件连接的可靠性................................. 6.5.4 保护导体的连接.............................................. 6.6 端子和连接方式 .................................................... 6.6.1 一般要求.................................................... 6.6.2导体横截面积的型式和范围..................................... 6.6.3 电气连接的设计.............................................. 6.7 互锁............................................................... 6.8 抗老化............................................................. 6.9 一般设计要求 .......................................................

XKE连接器压接工艺实验研究

XKE连接器压接工艺实验研究 张玉娟,毛书勤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 长春 110031) 摘 要:介绍了压接工艺技术的概念及特点;比较了压接技术与焊接技术相比的优点:无需外接电源、可靠性高、体积小和质量轻等;针对手动SYQ-001/002型压接工具与XKE连接器开展了相关工艺研究;利用拉脱力实验仪采集了三组共15个样本的拉脱力实验数据;通过对拉脱力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对断层图片的判读,提出了影响压接质量的五个重要因素;总结了压接技术中常见的故障模式与故障原因。 关键词:连接器;压接;拉脱力 中图分类号:TN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474(2012)06-0359-03 Pressure Sold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on XKE Connector ZHANG Yu-juan, MAO Shu-qin (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 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angchun 110031, China) 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concept of pressure soldering technology were introduced. Compared with solder soldering technology, pressure soldering technology could work without current source, and it had high reliability. The research was made on SYQ-001/002 pressure soldering tools and XKE connector. The data was collected through pulling-out force laboratory instrument. Five important factors were stated by analyzing experiment data and fracture pictures. Some common faults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 connector; pressure welding; T echnology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1-3474(2012)06-0359-03 压接又称压连接,就是在常温下用冷压接工具或设备使一种金属(导线中的金属芯线)与被连接的金属件(插头座中的插针的压接端)发生塑性变形而形成金属组织的一体化的一种连接方法[1,2]。其特点是:(1)无需焊料、溶剂和清洗剂等,操作方便;(2)无腐蚀,无热影响,不污染环境;(3)适合于任何金属导体和导线连接;(4)具有良好的电器和力学性能;(5)因为压接可实现气密性连接而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 压接连接是通过压力使压线筒和导线发生塑性变形和塑性流动而形成永久性电连接的一种工艺方法。与焊接工艺相比,压接工艺有着许多无法比拟的优点: (1)压接设备通常不需要外接电源,不受工作 场地环境的限制; (2)压接通常比焊接的可靠性更高,适用于医疗、军事和航空航天等对于可靠性要求较高的行业; (3)压接的连接器、电缆通常体积较小,对于设备的轻量化和小型化大有益处。 下面针对XKE系列的电连接器开展专项工艺实验研究,探讨该型连接器的压接工艺及质量保证措施。 1 压接工艺实验 压接工艺实验是保证压接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对于压接生产而言是非常必要的。一般而言,影响压接质量的因素包括:压接工具、压接件、导线以及操作等[3,4]。这些因素中,无论哪种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对产品的压接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作者简介:张玉娟(1959- ),女,多年从事电装工艺的研究工作。 电子工艺技术 Electronics Process Technology 2012年11月359 第33卷第6期 DOI:10.14176/j.issn.1001-3474.2012.06.015

连接器插拔力标准

----刘友辉(Tony Liu),2009 连接器类型 测试项目标准 测试条件 1.连接器拔出力≥1.0Kg,焊线后注塑成品≥0.8Kg 测试头插拔次数≤10次 2.连接器插入力≤ 3.5Kg 插拔速度为12.7mm/分钟1.连接器拔出力≥1.3Kg,焊线后注塑成品≥1.0Kg 测试头插拔次数≤10次2.连接器插入力≤3.5Kg 插拔速度为25.4mm/分钟1.连接器拔出力≥1.0Kg,测试头插拔次数≤10次2.连接器插入力≤4.5Kg 插拔速度为25.4mm/分钟1.连接器拔出力≥1.5Kg 测试头插拔次数≤20次2.连接器插入力≤3.5Kg 插拔速度为25.4mm/分钟1.连接器拔出力≥2.0Kg 测试头插拔次数≤20次2.连接器插入力≤5.0Kg 插拔速度为25.4mm/分钟1.连接器拔出力≥2.5Kg 测试头插拔次数≤20次2.连接器插入力≤8.5Kg 插拔速度为25.4mm/分钟1.连接器拔出力≥3.0Kg 测试头插拔次数≤20次2.连接器插入力≤12.5Kg 插拔速度为25.4mm/分钟1.连接器拔出力≥0.5Kg 测试头插拔次数≤5次2.连接器插入力≤3.0Kg 插拔速度为12.7mm/分钟1.连接器拔出力≥0.5Kg 测试头插拔次数≤5次2.连接器插入力≤3.0Kg 插拔速度为12.7mm/分钟1.连接器拔出力≥0.5Kg 测试头插拔次数≤5次2.连接器插入力≤3.0Kg 插拔速度为12.7mm/分钟1.连接器拔出力≥0.7Kg 测试头插拔次数≤5次2.连接器插入力≤3.5Kg 插拔速度为12.7mm/分钟1.连接器拔出力≥0.7Kg 测试头插拔次数≤5次2.连接器插入力≤3.5Kg 插拔速度为12.7mm/分钟1.连接器拔出力≥1.0Kg 测试头插拔次数≤5次2.连接器插入力≤5.0Kg 插拔速度为12.7mm/分钟1.连接器拔出力≥1.0Kg 测试头插拔次数≤5次2.连接器插入力≤5.0Kg 插拔速度为12.7mm/分钟1.连接器拔出力≥1.0Kg 测试头插拔次数≤5次2.连接器插入力≤5.0Kg 插拔速度为12.7mm/分钟1.连接器拔出力≥1.5Kg 测试头插拔次数≤5次2.连接器插入力≤6.5Kg 插拔速度为12.7mm/分钟1.连接器拔出力≥2.0Kg 测试头插拔次数≤5次2.连接器插入力≤8.0Kg 插拔速度为12.7mm/分钟1.连接器拔出力≥0.06g*Pin数测试头插拔次数≤10次2.连接器插入力≤6.8Kg 插拔速度为12.7mm/分钟 Housing 系列-10P Housing 系列-12P Housing 系列-14P D-SUB 系列-09P D-SUB 系列-15P Housing 系列-06P D-SUB 系列-25P D-SUB 系列-37P Housing 系列-02P Housing 系列-04P IDC 端子系列 连接器插拔力标准 目的:为了保证连接器适配后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依据EIA-364-13C(国际电气协会插拔力测试规范)特制定本标准,规定插入力不得大于额定值(确保使用者不至于很难插入适配头),而拔出力不得小于额定值(防止在各种复杂场合松脱或掉落,造成设备连线中断及损坏)。 USB 系列Mini-Din 系列Housing 系列-08P Housing 系列-16P S-ATA 系列250端子系列187端子系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