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练习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唯物论

一、本章主要知识要点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物质;运动;静止;时间;空间;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元论;二元论;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

二、本章练习与思考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2.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世界的运动和发展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的唯心主义

B.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

4..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5.主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主张:

A.只有理性认识才是正确的

B.只有感性认识才是正确的

C.整个世界都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

6.客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主张:

A.世界是在人之外的某种客观精神产物的

B.个人意识是整个物质世界的本原

C.理性认识是最可靠的

7.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

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8.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9.在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关系中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有复杂结构

B.实物性

C.客观实在性

10.设想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叮叮小文库

11.设想无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12.俗语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是指:

A.时间的有限性

B.空间的三维性

C.时间的一维性

13.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

A.时间和空间无限性原理

B.时间和空间可变性原理

C.时间和空间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

14.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A.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15.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

B.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和源泉是主观的

C.意识的内容和源泉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16.认为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抹煞意识的主观特征的是:

A.唯心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7.科学家的实践表明,猴子经过训练可以学会用水桶从水缸里打水浇灭燃烧着的火。但它不会就近用别的水来灭火。因为它不懂得:

A.感觉

B.说话

C.“凡是水都能灭火”的道理

18.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下列方面: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否辩证发展的问题

C.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所认识的问题

D.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E.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2.所有唯物主义都主张:

A.世界是可知的

B.世界是不可知的

C.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E.物质是世界的本质

3.唯物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出现过三种主要形态即: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叮叮小文库

E.原子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十九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B.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C.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D.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E.古希腊哲学。

5.凡是具有辩证法思想的哲学派别都认为:

A.世界是统一的

B.世界是可知的

C.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D.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E.世界是物质的。

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

A.世界的本原是金、木、水、火、土

B.世界的本原是元气

C.世界的本原是存在

D.世界的本原是原子

E.世界的本原是客观精神。

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主要缺陷在于:

A.把物质归结为某种“不可分”的实物粒子

B.把原子的属性看成是物质的一般属性

C.混淆了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同哲学物质范畴的界限

D.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E.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

8.凡是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是指:

A.一切形式的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主体

B.社会运动也离不开自己的物质主体一生产方式

C.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纯粹的精神运动

D.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E.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9.时间和物质运动的关系是: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辩证统一、不可分离的关系

C.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D.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E.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唯一根本特性

10.唯物主义一元论要求我们在一切工作中坚持: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如实反映客观实际情况

C.思想不要僵化,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D.认识客观规律,掌握客观规律

E.反对实际工作中的主观主义

11.意识的本质是:

A.人脑的机能

B.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C.人脑中进行的各种生理过程

D.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E.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12.人类意识和人工智能的区别在于:

A.人工智能是机械的、物理的、电子的过程;人类意识主要是生理的、心理的过程

B.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人的意识却有社会性

C.人工智能是被动的,它只能接受人类意识的“指令",人类意识则是主动的,它能够支配和操纵人工智能

D.人工智能能解决人类给予的任务是机械的被动的过程;人类意识则具有它所特有的能动的创造能力

E.人工智能超过了人脑

13.意识能动性的具体表现是:

A.意识活动具有能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不断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动的过程

C.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心理活动有能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E.意识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1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主要是:

A.细胞学说

B.相对论

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D.牛顿力学

E.生物进化论

(三)辨析题:

1. 哲学就是世界观

2. 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

3. 存在就是被感知

4. 世界统一于存在

5.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因此,绝对的运动之中不包含相对静止

6.时间和空间都是客观的,因此它们都是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着的

7.意识是人脑的产物,就象肝脏里分泌胆汁一样,意识也是人脑分泌出来的

8.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因此意识总是与客观存在相符合

9.错误思想、理论乃至荒唐的宗教迷信观念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10.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却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简要回答人生观、社会历史观和世界观相互间有什么关系?

3.怎样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4.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5.如何理解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6.怎样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8.怎样理解意识的本质?

9.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包括哪些内容?

10.意识活动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论述题:

1.怎样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2.为什么说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3..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对实际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4.试述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及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六)材料分析题:

材料1

“表象不是头脑的(生理的、心理的、心理物理的)机能。”“思维也不是头脑的产物,甚至也不是头脑的生理机能或一般状态。”

——阿芬那留斯,转引自《列宁全集》第18卷,第255页。

材料2

“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

材料3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列宁)

材料4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晴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鲁迅全集》第6卷,第219页。

材料5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l12页。请问答:

(1)材料1、2的观点对吗?为什么?

(2)材料3、4、5涉及了什么问题?阐述了哪些哲学原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C;4.C;5.C;6.A;7.A;8.C;9.C;10.C;11.A;12.C;13.B;14.A;

15.C;16.B;17.C;18.C;

(二)多项选择题:

1.AC;2.ADE;3.ACD;4.BC;5.CD;6.ABD;7.ABCDE;8.ABC;9.BCD;10.ABCDE;

11.AD;12.ABCD;13.ABCDE;14.ACE;

(三)辨析题:

1.此观点不正确。因为: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当这种自发形成的世界观没有经过逻辑论证,没有构成系统的理论的时候,还不是哲学。只有把人们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形成一定的思想体系时,才能称为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世界观。

2.此观点不正确。因为: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基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相区别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则是由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区分开来的,二者虽有联系,但不能将之混同。②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因此,一般来说唯物主义都承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即可知论。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认为思维决定存在,这是不符合实际的观点。在彻底的唯心主义者看来,世界的本质是思维,人的思想是能够认识作为世界本质的思维的。因此,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一般也是可知论者。只有那些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家才是不可知论者。

3.此观点不正确。因为:①它否认了存在的客观实在性。它把存在归结为被感知,认为客观的物质世界是由个人的主观意志派生的。在此观点看来,主观感觉是本原,有了主观感觉才有物质世界的存在,这就是主观意识第一性,客观存在第二性,主观意识决定客观存在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②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存在即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它能被人感知,但并不依赖感觉而存在。客观存在是第一性的,感觉、意识是第二性的。

4.此观点不正确。因为:①存在范畴的涵义十分广泛,既包括一切物质实体的存在,也包括意识、思维的存在。存在这个概念只有作为思维的对立面时,才和物质具有同样的含义。②把世界的统一性归结为存在,并没有说明是物质的存在还是精神的存在,是一个折中主义命题。它不仅没有揭示世界统一性的实质,反而掩盖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是唯心主义也可以接受的。

5.此观点不正确。因为:运动是普遍的、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们是相互渗透的,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如果否认相对静止,就会陷入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导致人们无法认识世界。

6.此观点不正确。因为:①认为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不依赖于运动着的物质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绝对时空观。②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它们同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可分的。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也离不开运动着的物质。时间和空间对物质运动的依赖性,表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依赖于它的时间和空间也是客观的。

7.此观点不正确。因为:意识不是人脑的分泌物,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存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人的大脑不能直接分泌意识。意识虽是物质的产物,但它并不等于物质。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把意识看成是人脑的分泌物,把意识和物质等同起来,抹煞了意识和物质的区别,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8.此观点不正确。因为:意识在本质上是客观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的内容和源泉是客观世界。但是,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不一定是正确的。人们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要受许多条件的限制,如主体的认识能力、知识水平、思维方式、被认识对象本质的暴露程度、实践和认识手段发展的水平等。因此,对客观对象反映不可能总是与客观存在相符合。我们承认意识与客观存在的不一致性时,并不是否认意识的内容的客观性,错误的思想甚至荒诞的想法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只不过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主客之间能达到一致,又总存在着矛盾。

9.此观点是正确的。因为:一切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其中,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错误意识包括宗教迷信观念在内,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

10.此观点是正确的。因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精神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是社会的产物,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所知道的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因此精神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四)简答题:

1.这是因为:(1)一切人的活动都包含着两个基本方面,即认识世界(主观反映客观)和改造世界(主观见之于客观)。这两方面,实质上都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思维和存在及其相互关系就成为任何哲学体系都必须进行研究并作出回答的基本问题。(2)对思想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关系到确定认识和实践的出发点问题,同时也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3)对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不同回答,决定着解决哲学其它问题的基本方向。(4)哲学基本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的根本问题。因此,历史上的一切哲学理论都依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分别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2.(1)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于自身所处的社会及其发展的根本看法。人生观则是人们关于自身生活的目的、态度和所选择道路与方向等问题的根本观点。(2)世界观包括社会历史观和人生观,并对后者具有决定

性影响。而人们的社会历史观怎样,对于树立和形成什么样的人生观也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3)但对人生所持的态度也往往直接影响着对社会和世界的看法。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中都有人生观的印迹。(4)人生观离不开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也总会表现为一定的人生观。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就很难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人生观;而在人生观上缺乏革命性,也很难真正确立并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因此,三者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3.(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2)理解物质定义要掌握三个要点:第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从具体事物和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本质,即客观实在性,它既区别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又不脱离物质的具体形态,我们要把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区别开来。第二,物质是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第三,物质可以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3)物质定义的意义:第一,彻底贯彻了唯物主义路线,在世界的本质问题上,和唯心主义、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世界的可知性,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把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结构、属性的理论区别开来。第四,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的本质概括,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4.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它们的区别是:第一,两者所反映的对象和范围不同。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是一个最广泛、最普遍、最一般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世界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的理论概括。而物质结构理论是一个自然科学的具体概念,是对自然界的具体物质形态的物质结构和特性的认识。第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所揭示的物质的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是永远不会过时、不可动摇的,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而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结构的理论是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因而是相对的。

(2)它们的联系是:第一,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科学基础。第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对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自然科学家在研究物质结构时,只有承认研究对象的客观性、可知性,才能使物质结构的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宇宙中一切物运动从宏观天体运动到微观基本粒子运动都表现出其时间和空间形式,亦即没有任何一种物质运动不具有时间和空间形式,这就是时间和空间绝对性的含义。但是,宇宙各事物运动方式彼此不同(例如低速运动与高速运动不同),因而各自表现出的时间和空间形式也不同,亦即彼此相对而言各有自己特点,这就是时间和空间相对性的含义。爱因斯坦相对论证明:一物体处于低速运动和处于高速运动各自表现出的时空形式不同,一物体处于高速或接近光速运动时其空间形式收缩而时间形式延长,即所谓“尺缩钟慢"。

6.(1)物质是世界一切现象的普遍本质,世界上一切现象都是物质的产物和表现。自然界、人类社会现象是千差万别的,但是其共同本质是物质的。意识、精神不过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也源于物质。

(2)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世界统一性,不是说世界统一于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而是说世界统一于客观实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统一性原理,是以承认世界有多样性为前提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但它不否认物质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7.人类意识和动物反映形式有着根本的区别。

第一,动物的反映是以具体形象出现的,而人的意识则以抽象的概念即理性形式为主要特征。感性的形式只能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理性的思维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动物的感性反映形式没有语言也能进行,而人类意识离不开语言,没有语言就无法进行理性思维。

第三,动物的反映和人的意识具有不同的物质器官,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是动物大脑等物质器官的属性,意识则是人脑的属性。

第四,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人的意识具有社会性,没有人类社会,就不可能有人的意识。正如马克思所指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仍然是这种产物。"

总的说来,人类意识和动物反映形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动物反映形式的产生和发展服从于生物体适应外界环境的生物活动的需要,而人的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则服从于人类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

8.(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第一,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人在脑量、功能、结构等方面都和动物大脑有本质的区别。意识只是人脑具有的属性。第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的机能是在生理过程基础上以条件反射为特征的意识活动。无条件反射是低等动物就有的,条件反射是人和高等动物共同具有的。借助于语言刺激引起的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则是人脑独有的反射机能。

(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不是意识的源泉,人只有在实践中,使大脑通过感觉器官同客观事物发生联系,才会产生意识。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脱离客观世界,就不可能产生任何意识。

(3)在意识的本质问题上,唯心主义脱离物质的根源性讲意识,夸大意识的主观形式,否认。庸俗唯物主义抹煞物质和意识的原则区别,把物质和意识等同起来。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

9.(1)物质决定意识。第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即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还是人类社会的产物。第二,意识是高度发展着的特殊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它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把握客观规律,指导人的实践活动,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有两种不同的性质:正确反映客观实际的思维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起促进作用;错误地反映客观实际的思维,对客观世界的发展起阻碍和破坏作用。

(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只承认物质决定精神,否认意识的能动性。唯心主义颠倒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认为意识决定物质。两者都是错误的。

10.意识活动的能动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第三,意识对于人的生理心理活动的控制。

第四,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

(五)论述题:

1.它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伟大发现之一。使得唯物主义成为最完备的、最彻底的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和不完备性,把自然观和历史观结合起来,使得社会历史现象也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获得说明。唯物史观的创立还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2.第一,既然世界是不依赖于我们意识而独立存在的物质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出发。在实际工作中,无论观察事物、想问题、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等,都要如实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如果说假话,办假事,用主观意识代替客观实际,那就违背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第二,既然客观物质世界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从运动、

变化和发展着的实际出发,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如果客观实际变化了,而工作方法、思想方法还停留在老地方,按老皇历办事,那就不能做到真正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同样是背离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第三,既然客观物质世界有着自己固有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按规律办事才能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际工作中,不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认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不仅违背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而且也会犯“左"或“右"的错误,给我们的实际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总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3.(1)规律是物质运动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创造,又不能消灭。主观能动性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它表现在既能动地反映世界,又能动地改造世界。

(2)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第三,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认识和掌握规律,达到成功地改造世界的目的。

(3)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对于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一方面,我们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科学的求实的态度进行现代化建设,不尊重规律,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硬要办那些办不到的事,就会出现“左倾"冒险蛮干,欲速则不达。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为它是认清我国国情,加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我们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革命精神统一起来,才能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4.实事求是就是指,我们在认识研究问题时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详细地占有材料,然后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从现实事物本身揭示出事物固有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实事求是体现了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观点。这是因为:

第一,实事求是肯定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肯定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唯物主义世界观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反映的客观实在。实事求是中的“实事"是指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这同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点是一致的。实事求是要求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出发。

第二,实事求是肯定了规律的客观性。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另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肯定规律的客观性。唯物主义世界观认为: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内在的必然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实事求是中的“是"就是指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事求是"还强调尊重客观规律,以规律作为人们的行动向导,按规律办事。

第三,实事求是肯定了规律的可知性及人们的自觉能动性。实事求是中的“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去探索,要求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认识规律、运用规律,都离不开自觉能动性。

(六)材料分析题:

1.(l)材料1、2所阐述的观点是错误的,是唯心主义的。材料1否认了意识与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关系。表象、思维都离不开物质器官——人的大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依赖于物质,其根据之一,就在于意识依赖于意识的物质器官。因而阿芬那留斯的观点,被列宁批判为“无头脑的哲学"。

材料2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将存在看作是人的感觉的产物,这就颠倒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将感觉、意识当作是第一性的,物质的存在当作是第二性的,认为意识可以决定存在。

(2)材料3、4、5说明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本质和能动性问题。

材料3主要说明了意识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根据现代科学提供的事实,说明了意识的产生大体经历了从无生命的物质的反应特性到生物的反映特性,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的发展,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的意识的转化三个阶段。一切物质形态都具有对自身之外的他物的作用作出反应的能力,这是合乎逻辑的。

材料4、5进一步说明了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观念的东西是紧紧地依赖于物质的东西,依赖于存在的,即使是荒谬的观点、臆想的东西,也不过是对现实的反映,也不能完全“凭空创造"。但是人的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是消极的、直观的,照镜子式的反映。观念来自于客观,又是对客观的物质的东西加以改造,创造性的反映的结果,具有主观性。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试 题及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 )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 A.不仅指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B )

A.马克思思格斯创立时期的经典理论 B.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它的发展 C.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B )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B )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 一、唯物的观点 1、世界是物质的(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绝对、无限;相对、有限的统一) 3、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可知论 二、辩证的观点 1、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恩格斯)——辩证法基本思想 2、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辩证法总特征 3、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①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普遍性、特殊性;内因、外因;主要方面、次要方面;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②质量互变规律:质、量、度。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③否定之否定规律: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4、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原因、结果;必然性、偶然性;可能性、现实性;内容、形式;本质、现象 三、实践的观点 1、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基本特点 2、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飞跃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4、真理:客观性;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四、实事求是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五、生产力是最革命因素的观点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六、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的观点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 群众路线——党的根本路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八、阶级的观点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九、资本主义一定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观点 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 2、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 3、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条件:人(工人阶级)、财(社会财富)、物(社会化大生产) 十、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高理想的观点 1、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共产主义的性质:①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②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③经济的计划调节管理和商品经济的消失;④阶级的消灭和国家自行灭亡;⑤精神境界极大提高;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⑦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认识论练习题(答案)

认识论(同步测试)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自我”产生“非我”(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 2、认识的本质是 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客观实在自身 D.社会实践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 A.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 B.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 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4、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 A.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 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D. 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 5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 反映和被反映的实践关系 B. 改造与被改造的认识关系 C. 相互依存的关系 D. 相互作用的关系 6、“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的对立,属于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7 、恩格斯指出:“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段话主要说明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B. 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 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发展速度 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8 、“ 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句话说明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 9 、毛泽东说:“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 ,这表明 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B. 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

材料力学练习题及答案-全

学年第二学期材料力学试题(A 卷) 一、 选择题(20分) 1、图示刚性梁AB 由杆1和杆2支承,已知两杆的材料相同,长度不等,横截面积分别为A 1和A 2,若载荷P 使刚梁平行下移,则其横截面面积( )。 A 、A 1〈A 2 B 、A 1 〉A 2 C 、A 1=A 2 D 、A 1、A 2为任意 2、建立圆轴的扭转应力公式τρ=M ρρ/I ρ时需考虑下列因素中的哪几个答:( ) (1) 扭矩M T 与剪应力τρ的关系M T =∫A τρρdA (2) 变形的几何关系(即变形协调条件) (3) 剪切虎克定律 (4) 极惯性矩的关系式I T =∫A ρ2dA A 、(1) B 、(1)(2) C 、(1)(2)(3) D 、全部 3、二向应力状态如图所示,其最大主应力σ1=( ) A 、σ B 、2σ C 、3σ D 、4σ 4、高度等于宽度两倍(h=2b)的矩形截面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 分 题一、3图 题一、4 题一、1图

梁,承受垂直方向的载荷,若仅将竖放截面改为平放截面,其它条件都不变,则梁的强度() A、提高到原来的2倍 B、提高到原来的4倍 C、降低到原来的1/2倍 D、降低到原来的1/4倍 5. 已知图示二梁的抗弯截面刚度EI相同,若二者自由端的挠度相等,则P1/P2=() A、2 B、4 C、8 题一、5图 D、16 二、作图示梁的剪力图、弯矩图。(15分) 二题图 三、如图所示直径为d的圆截面轴,其两端承受扭转力偶矩m的作用。设由实验测的轴表面上与轴线成450方向的正应变,试求力偶矩m之值、材料的弹性常数E、μ均为已知。(15分) 三题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单选)D A联系发展的观点 B革命的批判的观点 C人民群众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单选)A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3、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单选) D A剩余价值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D科学的实践观 4、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单选) C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单选) D A求实创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6、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包括(多选)BCD A 唯物主义历史观 B 马克思主义哲学 C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 科学社会主义 7、马克思对人类思想史的两大贡献是(多选)AC A 唯物主义历史观 B 科学社会主义 C 剩余价值学说 D 辩证唯物主义 1、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多选)(BCD) A世界统一于存在 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2、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BD) A我思故我在 B 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 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单选)A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2、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多选)ABD A意识根源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 D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单选)D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4、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多选) AD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1、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意味着(多选)ABCD A物质是一切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绝对不动的物质是没有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可能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要重点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 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第一章 一: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 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论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联系特征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 1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习题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问答题练习 (一)用“发展总趋势原理”知识分析问题:1个 1.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但也相继遇到无法回避的问题,如农民市民化问题、农民工就业问题、城镇化土地问题等。中国正在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户籍制度和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等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结合材料,用事物发展趋势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状况。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必然要经历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对此要充满信心。 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国城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其间必然会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对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积极稳妥推进。 (二)用“发展状态原理”知识分析问题:2个 2.十九大报告提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建党)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建国)奋斗目标进军。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O二O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O二O 年到二O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O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运用量变和质变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党是如何去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我党确定“两个一百年”目标并为之奋斗,既循序渐进又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要求我们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我们在实现第一个奋斗目标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目标进军;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上去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再把我国建成现代化强国,从而实现国家的飞跃发展。

(完整版)材料科学基础练习题

练习题 第三章晶体结构,习题与解答 3-1 名词解释 (a)萤石型和反萤石型 (b)类质同晶和同质多晶 (c)二八面体型与三八面体型 (d)同晶取代与阳离子交换 (e)尖晶石与反尖晶石 答:(a)萤石型:CaF2型结构中,Ca2+按面心立方紧密排列,F-占据晶胞中全部四面体空隙。 反萤石型: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位置与CaF2型结构完全相反,即碱金属离子占据F-的位置,O2-占据Ca2+的位置。 (b)类质同象:物质结晶时,其晶体结构中部分原有的离子或原子位置被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所占有,共同组成均匀的、呈单一相的晶体,不引起键性和晶体结构变化的现象。 同质多晶:同一化学组成在不同热力学条件下形成结构不同的晶体的现象。 (c)二八面体型:在层状硅酸盐矿物中,若有三分之二的八面体空隙被阳离子所填充称为二八面体型结构三八面体型:在层状硅酸盐矿物中,若全部的八面体空隙被阳离子所填充称为三八面体型结构。 (d)同晶取代:杂质离子取代晶体结构中某一结点上的离子而不改变晶体结构类型的现象。 阳离子交换:在粘土矿物中,当结构中的同晶取代主要发生在铝氧层时,一些电价低、半径大的阳离子(如K+、Na+等)将进入晶体结构来平衡多余的负电荷,它们与晶体的结合不很牢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其它阳离子交换。 (e)正尖晶石:在AB2O4尖晶石型晶体结构中,若A2+分布在四 面体空隙、而B3+分布于八面体空隙,称为正尖晶石; 反尖晶石:若A2+分布在八面体空隙、而B3+一半分布于四面体空 隙另一半分布于八面体空隙,通式为B(AB)O4,称为反尖晶石。 3-2 (a)在氧离子面心立方密堆积的晶胞中,画出适合氧离子位置 的间隙类型及位置,八面体间隙位置数与氧离子数之比为若干?四 面体间隙位置数与氧离子数之比又为若干? (b)在氧离子面心立方密堆积结构中,对于获得稳定结构各需何 种价离子,其中: (1)所有八面体间隙位置均填满; (2)所有四面体间隙位置均填满; (3)填满一半八面体间隙位置; (4)填满一半四面体间隙位置。 并对每一种堆积方式举一晶体实例说明之。 解:(a)参见2-5题解答。1:1和2:1 (b)对于氧离子紧密堆积的晶体,获得稳定的结构所需电价离子 及实例如下: (1)填满所有的八面体空隙,2价阳离子,MgO; (2)填满所有的四面体空隙,1价阳离子,Li2O; (3)填满一半的八面体空隙,4价阳离子,TiO2; (4)填满一半的四面体空隙,2价阳离子,ZnO。 3-3 MgO晶体结构,Mg2+半径为0.072nm,O2-半径为0.140nm,计算MgO晶体中离子堆积系数(球状离子所占据晶胞的体积分数);计算MgO的密度。并说明为什么其体积分数小于74.05%?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题

第二章 1.怎样理解列宁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就是说,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就是辨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观点。 2.怎样理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答: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3.社会实践有哪些基本特点和基本方式? 答:基本特点: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历史性。 基本方式:第一,社会实践是客观物质活动;第二,社会实践是具有创造性的能动活动;第三,社会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4.为什么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 答:第一,劳动生产实践创造了人。第二,实践是人类特殊本质的表现形式。第三,实践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 5.劳动在意识形态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答:第一,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 第二劳动促使思维外壳——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人脑。 第二,第四,劳动为意思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并不断提高意识反映的能力。 6.意识本质的两个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作为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进行的精神活动。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影响。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 7.怎样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条件? 答:??? 作用:一是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动性。二是意识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动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即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和创造性。 8.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答: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世界关于物质世界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的原理,内在地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做到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必背考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①从它的创立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从它的阶级属性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 4.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原因: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以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6.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①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②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③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7.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①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③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9.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10.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11.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12.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13.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马哲)材料分析题3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材料分析题2 15、材料1 恩格斯指出:“自然研究家相信,他们只有不理睬哲学或羞辱哲学,才能从哲学中解放出来.但是,因为他们离开思维便不能前进,而且要思维就得有思维规定,而这些范畴是他们从所谓有教养者的那种受制于早已过时的哲学残渣的一般意识中盲目地取来的,或者是从大学必修的哲学课中听到的一点儿东西中取来的,或者从各种各样的哲学著作中缺乏批判的和杂乱无章的读物中取来的,——正因为这样,他们同样做了哲学的奴隶。” 材料2 爱因斯坦认为:“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可是,科学的各个领域对那些研究哲学的学者们也发生了强烈的影响,此外,还强烈地影响着每一代地哲学思想。” 请根据材料,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回答: (1)恩格斯的这段话批判的是何种观点? (2)分析爱因斯坦在哲学与科学两者关系问题上的观点。 【参考答案要点:】 (1)在哲学与科学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错误观点:一是否认哲学对科学的方法论意义,因此要取消哲学;二是夸大哲学的作用,,把哲学看成是凌驾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的东西。恩格斯的这段话批判的这是第一种观点。 (2)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正确揭示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他认为,哲学给科学发展以根本方法论的影响,哲学是对世界以及任何世界关系的总体性反映和把握,因此它对一切具体科学和实践活动具有普遍方法论的作用。在科学研究中,往往运用哲学所提供的一般概念和范畴,按照某种一般方法论进行分析和推演;哲学能够从总体上确定科学发展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向,哲学世界观和思维方式能够为科学家提供创造性的空间.。同时他也强调,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具体科学为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时政知识和基础;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哲学也会不断改变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哲学从具体科学中不断吸取养料,才能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和原理。 1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 山东某地采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将秸秆“吃干榨尽”,对秸秆利用进行了有益探索。

材料力学习题练习最新版

、选择题: 1. 图示杆受轴向载荷。横截面m-m上的轴力F N = ( c ) kN 3. 图示简支梁受均布载荷。如果载荷集度由q变为2q,则梁内的弯曲应变能增加为原来的 (b )倍 A. 2; B. 4; C. 6; D. 8. 4、判断下列结论的正确性: (A)杆件某截面上的内力是该截面上应力的代数和; (B)杆件某截面上的应力是该截面上内力的平均值; (C)应力是内力的集度; (D)内力必大于应力。 正确答案是_b ____ 。 5. 三轮汽车转向架圆轴有一盲孔(图a),受弯曲交变应力作用,经常发生疲劳断裂后将盲孔改为通孔(图b),提高了疲劳强度。其原因有四种答案: (A)提高应力集中系数;(B)降低应力集中系数; A. 1; B. 2; C. -2; D. -4.5. 2.与图中右侧应力圆对应的微体是(b )(应力单位:MPa 3 kN 1 kN m 4.5 kN m C A B

(D )降低尺寸系数。 正确答案是c 6.图示结构中,AB 杆将发生的变形为: (A ) 弯曲变形; (B ) 拉压变形; (C )提高尺寸系数;

(C ) 弯曲与压缩的组合变形 (D ) 弯曲与拉伸的组合变形 正确答案是_d 。 7、 圆轴的应力公式T p =T p /I p 是,“平面假设”起的作用有下列四种答案: T = [iPdA (A ) “平面假设”给出了横截面上内力与应力的关系 A ; (B ) “平面假设”给出了圆轴扭转时的变形规律; (C ) “平面假设”使物理方程得到简化; (D ) “平面假设”是建立剪应力互等定理的基础。 正确答案是b ___ 。 8、 平面应力状态如图,设 a =45o ,求沿n 方向的正应力c a 和线应变& a 。( E 、分别表 示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有四种答案: 9. 几何尺寸、支承条件及受力完全相同,但材料不同的二梁,其: (a ) A.应力相同,变形不同; B. 应力不同,变形相同; C.应力与变形均相同; D. 应力与变形均不同; 10. 在三向等压应力状态下,脆性材料和塑性材料的破坏方式为: (a ) A.前者为脆性断裂,后者为屈服失效; B. 前者为屈服失效,后者为脆性断裂; C. 二者均为脆性断裂; D. 二者均为屈服失效; 11. 如右图所示受弯梁,其 BC 段:(a ) A.有位移,无变形 B. 有变形,无位移 C.既有位移,也有变形 D. 既无位移,也无变形 12. 挠曲线方程中的积分常量主要反映了: ( c ) A.对近似微分方程误差的修正 B. 剪力对变形的影响 C.约束条件对变形的影响 D. 梁的轴向位移对变形的影响 通常以二0.2表示屈服极限。其定义有以下四个结论, (A) :.=(-)/E (J (B) (C ) (D) ◎ 二二-- 正确答案是 TTfn 13.对于没有明显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 「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人类新千年到来之时,西方媒体纷纷推选千年风云人物。在英国广播公司和路透社等媒体的评选中,多次名列千年思想家前两位的是( ) A.马克思、爱因斯坦 B.牛顿、爱因斯坦 C.马克思、牛顿 D.达尔文、牛顿 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曾经被称为“时代的歌中之歌”的是()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 D.《国家与革命》 3.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 D.《国家与革命》 4.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6.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 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 8.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的错误理解是() A.证实了马克思主义 B.证伪了马克思主义 C.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9.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认识论思想 10.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1.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唯物论和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 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12.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阶级性 1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14.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5.马克思“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6.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根本的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分析与综合 C .归纳与演绎 D.历史与逻辑的方法 17.从( )上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A.创造者 B.继承者 C.主要内容 D.阶级属性 18.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 )时代 A.自由资本主义 B.垄断资本主义 C.和平发展 D.资本主义 19.马克思恩格斯的( ),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A.高尚人格 B.崇高理想 C.奋斗精神 D.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 20.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丰富内容体现了( )的统一。 A.科学性与革命性 B.世界观与方法论 C.唯物论与辩证法 D.政治与经济 21.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 )。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笔记(全)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最新整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多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多选)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单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 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单选)费尔马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单选)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充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多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马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单选)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济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多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对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多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多选)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高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测试题

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所谓“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在生态系统的定义中,其揭示的哲学观点是( ) A.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C.自然界不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 D.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 解析:生态系统本身是一个相互交织的联系网,在其定义中也明确揭示了这一点,故应选D。 答案:D 2.哲学上的联系概念与社会生活中人们常讲的具体联系之间的关系是( )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③主观与客观的关系④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哲学上的联系是对生活中具体联系的概括,因此①②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A 3.《循环经济促进法》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些层面包括: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共生的企业生态网络;城市内部的资源循环利用;区域或整个社会的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系统。这体现出世界是( )

A.客观的物质性世界 B.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C.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D.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事物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题中的关键词“有机地联系起来”,材料中所列举的各个层面都是有机联系的,这体现出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B正确。 答案:B 4.2010年9月13日~15日,世界经济论坛2010年新领军者年会,即第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温家宝总理在开幕式上指出,中国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中国的开放是长期的、全面的、互利的。一切有利于对外开放的政策,我们都会坚持下去。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有( ) 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④正确的意识决定着客观事物的方向和进程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5.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地开采资源。这种错误的做法,破坏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们的生存环境。从辩证法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 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②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材料力学练习题及答案-全

学年第二学期材料力学试题(A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 一、选择题(20分) 1、图示刚性梁AB由杆1和杆2支承,已知两杆的材料相同,长度不等,横截面积分别为A1和A2,若载荷P使刚梁平行下移,则其横截面面积()。 A、A1〈A2 题一、1图 B、A1〉A2 C、A1=A2 D、A1、A2为任意 2、建立圆轴的扭转应力公式τρ=Mρρ/Iρ时需考虑下列因素中的哪几个?答:() (1)扭矩M T与剪应力τρ的关系M T=∫AτρρdA (2)变形的几何关系(即变形协调条件) (3)剪切虎克定律 (4)极惯性矩的关系式I T=∫Aρ2dA A、(1) B、(1)(2) C、(1)(2)(3) D、全部

3、二向应力状态如图所示,其最大主应力σ1=( ) A 、σ B 、2σ C 、3σ D 、4σ 4、高度等于宽度两倍(h=2b)的矩形截面梁,承受垂直方向的载荷,若仅将竖放截面改为平放截面,其它条件都不变,则梁的强度( ) A 、提高到原来的2倍 B 、提高到原来的4倍 C 、降低到原来的1/2倍 D 、降低到原来的1/4倍 5. 已知图示二梁的抗弯截面刚度EI 相同,若二者自由端的挠度相等,则P 1/P 2=( ) A 、2 B 、4 C 、8 D 、16 题一、3图 题一、5图 题一、4

二、作图示梁的剪力图、弯矩图。(15分) 三、如图所示直径为d 的圆截面轴,其两端承受扭转力偶矩m 的作用。设由实验测的轴表面上与轴线成450方向的正应变,试求力偶矩m 之值、材料的弹性常数E 、μ均为已知。(15分) 四、电动机功率为9kW ,转速为715r/min ,皮带轮直径D =250mm ,主 轴外伸部分长度为l =120mm ,主轴直径d =40mm ,〔σ〕=60MPa ,用第三强度理论校核轴的强度。(15分) 五、重量为Q 的重物自由下落在图示刚架C 点,设刚架的抗弯刚度为 三题图 四题图 二 题 图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解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及其解答(复习参考资料)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 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作了完全科学的论述,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获得新发展的最重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这些科学成果,为工人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以上所述的四个方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严格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高度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从总体上把握的马克思主义。 3、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的态度,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在学习运用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要求。 要努力做到: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在于应用。大学生必须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要努力做到: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要努力做到: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更加坚定共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综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综述 唯物论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必须以承认自然和社会的客观存在为前提。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而且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有效改造世界的立足点。 立足国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坚持唯物主义的重要表现。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法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种多样的。 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因果联系。把握因果联系,才能提高活动的自觉性。 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办事情既要从整体着眼,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发展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过程。判断新事物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无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要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发展。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定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双方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并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正确对待矛盾,首先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防止片面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