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第四章 元代前期杂剧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共21页
- 格式:ppt
- 大小:2.67 MB
- 文档页数:21
第六编元代文学元曲:有元一代文学的代表。
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文学;散曲是金元时期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新体式,包括小令和套数。
元人称之为乐府或今乐府.元曲四大家:关于元剧四大家,元明清三代许多评论家各有不同的提法,如周德清说“关、郑、白、马”(《中原音韵》),何良骏说“马、郑、关、白”(《四友斋丛书》),王骥德说“王、关、马、白”(《曲律》),徐复祚说“马、关、白、郑”(《曲论》)。
但关、白、马总是被列入“四大家”之内的,有争议者只是王与郑。
(关王马白/关郑马白)元杂剧的体制特点:(一)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
(二)演剧角色可分末、旦、净三类。
末分正末、小末;旦分贴旦、搽旦、小旦。
(三)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不相重复。
(四)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
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宫调”:我国历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
其中以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
凡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即宫调式),以其他各声为主的则称为“调”,如“商调”、“角调”等,统称“宫调”。
周德清《中原音韵》记载,元代最通行的宫调有12种,即所谓“五宫七调”,元杂剧中实际应用的只有五宫四调,即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后通称“北九宫”。
第一章杰出的戏剧家关汉卿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根据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公案剧”、“爱情剧”和“历史剧”三类:(一)以《窦娥冤》、《鲁斋郎》和《蝴蝶梦》为代表的公案剧,多侧面地反映了元代最基本的社会矛盾。
(二)以《拜月亭》、《调风月》为代表的爱情剧,歌颂了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追求,揭露了封建礼法制度的虚伪与残忍。
(三)以《单刀会》为代表的历史剧,虽然表现的是历史生活,刻画的是历史人物,但却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鲁斋郎》权贵鲁斋郎强夺银匠李四、孔目张圭之妻,迫使两家妻离子散,最后包拯将其名字改写为鱼齐即,智斩了鲁斋郎,两家终得团圆。
辽大古代文学参考书目辽宁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其深厚的人文学科底蕴备受瞩目。
在古代文学领域,辽大也有着众多优秀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资源。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辽大古代文学方面的参考书目,希望能够为对古代文学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
1.《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至第四卷)-作者:陈寅恪这套书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经典著作,由辽宁大学的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撰写。
全书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涵盖了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期各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和流派。
对于研究古代文学的读者来说,这套书是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
2.《辽代文学史》-作者:李慈铭辽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辽大研究的重点之一。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辽代文学的特点、发展历程以及代表性作品,对于了解辽代文学的读者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
3.《金代文学研究》-作者:吕叔湘金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其文学作品风格独特,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色彩。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金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对于研究金代文学的读者来说是一本难得的参考书。
4.《元代文学史论》-作者:李存葆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作品涵盖了多种文体和题材,丰富多样。
这本书全面地介绍了元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对于研究元代文学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5.《明代文学史》-作者:王国维明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作品风格多样,涵盖了诗、词、曲、小说等多种文体。
这本书对明代文学进行了全面地梳理和分析,对于研究明代文学的读者来说是一本必备的参考书。
以上是一些辽宁大学古代文学研究方面的参考书目,这些书籍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各个时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深度。
如果您对古代文学感兴趣,不妨阅读一些这些书籍,相信会给您带来更深入的了解和启发。
古代文学史马工程教材第四册目录目录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第1章上古神话第2章殷商西周的书面散文第3章《诗经》第4章《左传》与春秋战国历史散文第5章《孟子》《庄子》与春秋战国诸子散文第6章屈原与楚辞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第1章秦与西汉散文第2章西汉辞赋第3章司马迀与《史记》第4章东汉辞赋第5章《汉书》及东汉其他散文第6章汉代乐府诗第7章汉代文人诗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第1章三国文学第2章两晋文学第3章陶渊明第4章南朝文学第5章北朝文学第6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第1章隋及初唐文学第2章盛唐诗歌第3章李白第4章杜甫第5章中唐诗坛第6章白居易、元稹与元白诗派第7章古文思潮与唐文的成就第8章传奇与敦煌文学第9章晩唐五代诗坛第10章词的兴起与晩唐五代词第五编宋代文学第1章北宋初期文学第2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第3章北宋前期词坛第4章苏轼及其文学家族第5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第6章北宋后期诗词第7章南宋前期文学第8章陆游与中兴诗坛第9章辛弃疾第10章南宋后期的文学第11章宋代“说话”与宋元话本第六编辽西夏金元文学绪论第1章辽、西夏诗文与金代诗词第2章元代诗词散文第3章说唱艺术与诸宫调第4章元代前期杂剧第5章关汉卿的杂剧创作第6章王实甫与《西厢记》第7章元代后期杂剧第8章元代散曲第9章南戏的兴起、文体与《琵琶记》第七编明代文学绪论第1章明前中期诗文第2章明代文言小说第3章《三国志演义》第4章《水浒传》第5章明代戏曲第6章汤显祖第7章《西游记》第8章《金瓶梅》第9章晩明诗文第10章明代话本小说第11章明代词曲与民歌第八编清代文学第1章清初诗文的繁荣第2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第3章清初白话小说第4章《聊斋志异》与文言小说再兴第5章《儒林外史》第6章《红楼梦》第7章清中叶文学的多元格局第九编晚清文学绪论第1章龚自珍的诗文第2章魏源、林则徐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时期的诗第3章宋诗派的兴起与桐城派的承变第4章古典小说的畸变第5章光、宣、民初的诗文第6章“小说界革命”与晩清戏曲第7章藏、蒙古、柯尔克孜族的三大史诗。
第六编辽金元文学第一章辽金文学一、国朝文派:金世宗大定和金章宗明昌年间,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了一批作家,如蔡珪、党怀英等。
他们的创作风格与宋朝不同,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元好问在《中州集》中称他们为“国朝文派”。
二、元好问:是金元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
元好问诗诸体兼擅,而以七律与七绝成就最为突出。
第二章元杂剧的兴盛和代表作家一、“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二、白朴历史剧《梧桐雨》的创作特色和寓意(一)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梧桐雨》体现白朴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善于表现患难后的寂寞和衰残中的孤愤。
它直接取材于《长恨歌》,但并不是为了歌颂李、杨的爱情。
(二)“安史之乱”是整个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作者把李、杨故事放在这样一种急剧变化的历史背静上表现,抒写了人世沧桑之感,将一个众人熟知的历史故事,处理得寓意深刻,不同凡响。
(三)该剧之所以动人,还在于它融进了作者对战乱不幸生活的切身体验,借剧中人物表达自己的感受,故能把唐明皇孤寂时听雨的一缕哀思,写得百转千回。
三、《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艺术王实甫的《西厢记》善于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其获得艺术上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主要体现在对张生、莺莺和红娘的性格刻画上。
(一)张生:随是一介,但却能不顾门第的悬殊,十分勇敢地追求相国小姐,一见到意中美人就把功名抛置脑后,执迷不悟,把一场自由恋爱搞得轰轰烈烈。
(二)崔莺莺,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
出身名门,可她风情和作派却不象淑女。
一方面对于男女自由恋爱有一种本能的渴望,希望有人爱自己,自己也去爱别人,她对张生的爱是很主动、大胆的,敢于突破禁区。
另一方面,作为名门的小姐,她又得时时顾及自己的身份,有时显得心口不一、优柔寡断,需要红娘从旁助一臂之力。
(三)红娘,是剧中最光彩的人物。
虽出身低贱,却显得比女主人更有主见,而且机智、泼辣。
富有正义感,为张、崔的自由恋爱穿针引线。
在两人的婚事遭到老夫人反对时,她挺身而出,指责老夫人背义忘恩,又巧妙地将老夫人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