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16.15 KB
- 文档页数:5
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奥夫尔音乐教学法’的应用要点【摘要】奥夫尔音乐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和理解的教学方法,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拥有重要地位。
通过奥夫尔音乐教学法,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和合作,在全方位的音乐教育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学习。
这种教学法也强调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奥夫尔音乐教学法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未来,奥夫尔音乐教学法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更加注重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通过奥夫尔音乐教学法,可以让中小学生在音乐教育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提升。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小学音乐教育、兴趣、理解、参与、合作、全方位教育、音乐素养、多种教学方法、意义、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什么是奥夫尔音乐教学法奥夫尔音乐教学法是由法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夫尔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一种音乐教学方法。
这一教学法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和合作演出,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奥夫尔音乐教学法强调全方位的音乐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音乐技能培养,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
奥夫尔音乐教学法还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唱歌、打击乐器、舞蹈等多种形式,从而让学生在多样的音乐体验中学习和成长。
通过奥夫尔音乐教学法的应用,中小学音乐教育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素养,为他们未来的音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奥夫尔音乐教学法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奥夫尔音乐教学法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奥夫尔音乐教学法是由法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夫尔提出的一种全面发展学生音乐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奥夫尔音乐教学法被广泛应用,因为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教法研究奥尔夫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及应用邹纯微摘要:奥尔夫教学法的基础在于将声音、舞蹈编排肢体动作,与音乐有效融合,让音乐课程各项实践活动更生动活泼地展开,强调教育中的原本性以及人本主义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主线,在知识框架结构上让音乐实践活动提升对学生的吸引力,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之中,提升音乐课堂质量。
本文首先分析了奥尔夫教学法的实施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奥尔夫教学;应用策略音乐课程是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与综合素养的重要课程。
虽说现如今音乐课程的受重视程度不及语文、数学,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改革,音乐教学受重视程度正逐渐增强。
本文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为切入点,研究了奥尔夫音乐模式的特点、价值及实施策略。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一)即兴性在奥尔夫教学模式下,小学音乐教育除了教会学生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外,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创造精神[1]。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天马行空的阶段,其创造力的培养更应在此阶段加以重视,有意识地让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得到发挥空间。
如此一来,在音乐活动中小学生可通过奥尔夫教学法感悟音乐,从语言、歌唱、舞蹈等多种形式对乐曲展开体验,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情感,在即兴发挥下提升对音乐的感悟。
(二)综合性奥尔夫教学模式将舞蹈、语言、说唱等多种元素相互融合,让小学生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将内心的情绪情感客观表达。
通过肢体加以配合,让各种元素得到综合性展现后,课堂将更为活跃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参与程度更高、主动性更强[2]。
(三)元素性奥尔夫教学法与音乐课堂的融合包含了材料搜集、艺术形式、音乐技能等多种元素。
在材料选择方面往往更倾向于自然原始、朴实无华的素材,例如将元素使用传统大小调或反复固定节奏来表现,将音乐中的情感以简单明了的方式来表达。
一方面更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可让音乐返璞归真,提升表达效果。
二、奥尔夫教学法的实施意义(一)培养创新思维奥尔夫教学模式下音乐与动作、舞蹈、语言等元素有机结合,利用串铃、铃鼓、双响筒、三角铁之类的乐器帮助学生能够跟随音乐自然舞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由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发明的一种幼儿和小学儿童音乐教育法。
它以孩子们自己的兴趣、感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通过集体音乐体验,综合运用声、音、乐、舞等多种手段,培养儿童的音乐天赋,发展儿童的心智、身体和情感。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其基本特点是什么呢?首先,它强调集体合作。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很少是一个人孤立地演奏,通常需要同学们合作,共同演奏或合唱。
这种合作既能体现个人特长,又能提高团体协作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的意识。
其次,它注重感知和表达。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旨在激发儿童的感性和创造性,让孩子们通过听、唱、跳、打、演等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孩子们可以通过身体运动、表情和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第三,它关注经验和感受。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通过让孩子亲身体验音乐,不断感知和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韵律、音色、表情等因素,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音乐本质和内涵,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
第四,它注重探究和创造。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鼓励创造性的学习和探索,让孩子们在学习音乐的同时,探索和发现音乐之美。
例如,在学习节奏时,可以让学生尝试改编旋律,排列旋律;在学习音乐理论时,可以让学生从各种材料中挑选演奏,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
综上所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它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旺盛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和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创造性和探究性学习。
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我们可以采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集体合作、感知和表达、经验和感受、探究和创造,让孩子们真正沉浸在音乐中,享受音乐的美好。
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音乐在小学各科目中是一门较为重要的学科,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快乐,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以及创造力。
当前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打破了成规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不断创新,将很多优秀的教学方法引用进来。
小学生的音乐教育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审美素养是当代人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但可以提高学生智力,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协调能力。
奥尔夫教学法作为世界三大教学法之一,其独特完整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在我国,现在已经有很多音乐教师把奥尔夫教学法引进到音乐课堂中,有力地改善了当前部分小学的音乐教育模式。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小学音乐教学;应用引言在小学生的音乐学习中,音乐课一直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的困难点,相关的课程应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让学生感知与欣赏音乐所带来的美。
目前来说,在我们国家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里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教师对于小学音乐欣赏课缺乏相应的认知,学生的音乐审美处于较低的水平,教师无法找到好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1奥尔夫教学法的概述奥尔夫教学法是德国著名音乐学家卡尔·奥尔夫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他认为传统音乐教学舍本求末,过度强调技巧,忽略了音乐的生命、创造和表达,提出“理念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即‘诉诸感性,回归人本’”的教育理念,为幼儿的音乐教学提供了最新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已广泛应用于世界很多国家与区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奥尔夫教学法提出的幼儿的“原本性”,并不是简单针对音乐元素来说,其主要是把音乐和肢体动作、语言等有效结合起来,让音乐课堂的环境与氛围更具生动性与形象性,突破传统音乐课程的教育理念。
在幼儿音乐课的教学中融入奥尔夫教学法,能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者和体验者,将自身的潜力充分展现出来,有效提升幼儿的操作水平与能力,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充实他们的情感,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中文摘要摘要:本文根据当前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认为国内的小学音乐教学应把音乐和动作、舞蹈、语言更好的紧密结合在一起,让每个孩子都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做到节奏为主导,将奥尔夫教学思想更好的融入到教学环节中,并注重综合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使学生的音乐素质普遍得到提高。
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是以儿童的发展为本,带领孩子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在游戏中掌握学习方法。
它倡导音乐学习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人人可以亲自参与、表现和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针对当前小学音乐课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在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上忽视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观点,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教学观念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将国内外优秀音乐课例进行对比分析,汲取优秀的方式方法,引用到我国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将奥尔夫教学与小学音乐课进行整合实践,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并结合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的合理运用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让孩子沉浸在完全轻松、自然、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以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将音乐新课程与奥尔夫教学进行整合实践,有利于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作者希望本篇论文对小学音乐教学改革起到一些参考的价值和应用性。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小学生;创造性思维AbstractAbstract: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sic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in China, music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in the country, dance, music and action language more closely together, make every child ready to take part in musical activities, rhythm-driven, Orff's teaching thought of better integration into the teaching session, focusing on comprehensive and creative, develop students ' creativity. The students to the music quality is improved. Orff's music teaching system is development of child-oriented, leading the children to study music in the game, master learning method in the game. It advocated music learning and action, dance, language, closely together, in the course of study in music, everyone can personally involved, performance and create real music of its own, so as to improve the creative ability of students.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primary school music class, such as the importance to the teaching of basic knowledge, basic skills, ignored o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results to aesthetic views on education as the core, results do not only attach importance to teaching ideas in the process of fundamental change. Excellent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usic lesson, learn good ways, references to my school music teaching, Orff's teaching and primary music course for consolidation practices may improve students ' music of quality. Combined with the proper application of Orff's music teaching method in primary school lesson for analysis and present their own proposals. Let the child fell into a completely relaxed, natural and pleasant atmosphere for learn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usic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To consolidate new music curriculum and Orff's teaching practice conducive to improving musical quality will help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and facilitating student thinking ability,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of thinking, cultivate cooperation spirit. The authors hope that this paper on the reform of music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to some reference value and applicability.Key word:Orff's teaching Pupil students ' Creativity目 录绪 论 (1)第一章 奥尔夫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 (4)第一节 奥尔夫教学法基本思想、基本原则 (4)第二节 奥尔夫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 (6)第二章 奥尔夫教学体系和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现状与分析 (9)第一节 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运用现状 (9)第二节 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3)第三章 国内外课例的比较分析 (16)第一节 部分国内课例分析 (16)第二节 部分国外课例分析 (22)第四章 奥尔夫教学原则结合于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设想 (26)第一节 引导学生亲身实践,主动融入到音乐课堂中 (26)第二节 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1)第三节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34)第四节 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38)结 语 (42)参考文献 (43)致 谢 (45)附 录 (46)绪 论第一节 本篇论文的现实意义及其应用价值一、目前对该论题的研究情况目前,我国对类似该论题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以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命名的一种针对儿童音乐教育的方法。
这种教学法以儿童自身的声音和动作为基础,注重儿童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它主要包括骨架音乐、器乐演奏、体韵律和合奏四个要素,适合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
骨架音乐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教唱歌曲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本构成元素,如旋律、和声和节奏。
通过教唱和学生的模仿,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和技巧。
在教唱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动作配合,让他们体验到音乐的节奏和动感。
器乐演奏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又一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教授简单的打击乐器的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合作意识。
通过合奏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同一乐曲中不同乐器的声音和和谐。
体韵律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核心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身体动作、舞蹈或体操等形式,让学生通过身体的运动来表达音乐的节奏和形象。
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感受。
合奏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一种重要形式。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工合作,完成一个完整的乐曲演奏。
通过合奏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有以下几个优点。
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力的发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它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适应了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它通过音乐和身体的结合,促进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
它强调合作与沟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是非常有效和适合的。
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合作和表演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使音乐教学更加有趣和生动。
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明确指出:“教学的结果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学过程。
当老师给学生莫个任务的时候,他怎么做并不重要,尽可能让他们按照各自的条件,方式,意愿做。
这样才能学得主动,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
重要的只是‘做’的本身。
怎么做,做得好不好那到无关紧要,他如果不去做,那就是教学的失败”。
我就是本着这种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和学生高低年级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
让孩子都参于到音乐中去。
一、游戏教学: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爱动,做不住的特点,选择的内容以游戏为主。
如:一年级教材中有一课《小袋鼠》,歌曲描写了小袋鼠去摘果子,把果子装进大袋子里,挺着一个大肚子的可爱形象。
在教学过程,教师首先提问学生:“那位小朋友知道小袋鼠是什么样的?”“那位小朋友上来模仿小袋鼠呢?”。
启发其他小朋友也上来模仿小袋鼠走路,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动起来。
接下来老师把提前准备好的气球当果子,小朋友过来摘。
教师可以象变魔术一样让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摘果子。
小朋友把摘到的果子装进大袋子里(可以用书包代替袋子),然后模仿小袋鼠挺着大肚子走路的形象。
这时老师可以先用打击乐伴奏,强音步子重,轻音步子轻。
然后老师弹旋律,小朋友们可以踏着琴的旋律和节奏来进行表演,在小朋友们表演兴奋时老师把歌词朗读出来,同学们很快就可以记住。
老师加上旋律,这样一首歌就在同学们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也顺利完成了。
同学们在游戏的快乐中学习了音乐,加强了对音乐的兴趣。
二、节奏教学:是什么把音乐,舞蹈,语言等联系到一起来呢?那就是节奏。
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学习音乐最基础的部分就是节奏。
节奏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活生生的音乐语言。
在一年级的第一堂音乐课中,我是这样进行节奏教学的。
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
在低年级的节奏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小同学刚入学互相还不熟悉,老师也记不住名字的特点在第一节课时,老师首先让他们进行自我介绍。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8-11-21T17:22:46.83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3期作者:张小丽[导读] 小学音乐,是从小培养学生修养与心性的重要教学之一。
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则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神助攻武器。
文章基于此,首先从“综合性、元素性、创造性”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特点,然后又在此基础上从两个角度阐述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包括“体现奥尔夫音乐特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传统的音乐教学,创新新的教学模式”,以期对大家的小学音乐教学有所助益。
张小丽重庆市涪陵城区实验小学 408000 【摘要】小学音乐,是从小培养学生修养与心性的重要教学之一。
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则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神助攻武器。
文章基于此,首先从“综合性、元素性、创造性”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特点,然后又在此基础上从两个角度阐述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包括“体现奥尔夫音乐特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传统的音乐教学,创新新的教学模式”,以期对大家的小学音乐教学有所助益。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小学音乐;具体应用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3-096-01学习音乐,不能以一种狭隘的目光去学习,也不能以一种短浅的目光去学习。
而应该以一种包容和长远的目光去学习。
对此,笔者认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就是一种包容和长远目光的集合体。
它所体现的音乐文化是一种具有多样性的文化,但主要是以拍手、敲打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听觉的敏锐性,以此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特点(一)综合性第一,是美术和音乐的结合。
如果说美术是一种视觉盛宴,那么,音乐则是一种听觉盛宴。
当小学音乐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时,就可以将视觉盛宴与听觉盛宴结合起来,并在视听结合的课堂氛围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凸显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综合性。
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在我们简要介绍了奥尔夫教学法的概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我们详细阐述了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理论基础,具体运用方法,对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效果,优势以及实际案例。
在我们总结了奥尔夫教学法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启示,展望了其未来发展,并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以及其对学生音乐素养的促进作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 小学音乐课堂, 理论基础, 具体运用, 音乐素养, 优势, 实际案例, 启示, 未来发展, 总结, 引言, 正文, 结论.1. 引言1.1 奥尔夫教学法的概述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以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命名的音乐教学方法,也被称为奥尔夫音乐教育。
这种教学法强调通过歌唱、舞蹈和打击乐器等形式,让学生通过身体感受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音乐素养。
奥尔夫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通过各种音乐游戏和乐器演奏,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创造力。
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是注重整体性和律动性,倡导自然而然的音乐教育方式。
在奥尔夫教学法中,老师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和自主探索,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音乐的魅力。
奥尔夫教学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通过音乐的表达,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实践、感知和创造的音乐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音乐的热爱和理解,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和意义。
1.2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和智力发展。
通过学习音乐,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情感的表达能力。
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需要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021-03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以朝鲜童谣《小白船》为例杜晨歌(延边大学艺术学院,延边延吉133000)摘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目前世界音乐教育领域中极具优越性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兴趣、审美能力、创造力,提高学生自主的学习音乐的能力、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的一种教学方法。
目前大多研究者对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还是十分关注的,但结合民族歌曲确是少之又少。
在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第四条提出,我国应“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本文以《小白船》为例,将奥尔夫教学法与民族音乐融合,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应用进行探究。
以期达到“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音乐课程教育理念。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应用;朝鲜童谣;《小白船》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08-0225-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08.109一、奥尔夫教学法概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所创建。
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
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核心观念是“关于一种元素性的音乐教育的观念”。
奥尔夫强调要注重教学的过程,根据儿童的生活环境,创造出生动的情景,结合嗓音训练活动、动作练习活动以及乐器演奏活动,即兴地使儿童进入到一种愉快的境界,激发儿童的兴趣、创造力和积极性,从而使之快乐的学习音乐,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既是参与者,又是学习者。
(一)奥尔夫教学法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末经廖乃雄先生的登门拜访而传入我国,在这40多年间,学者们对该理念的研究呈递增状态,奥尔夫教学理念可以为我国小学音乐教学带来很好的学习经验并且从中培养学生更多的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摘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概述,包括其重要性和基本理念。
接着详细探讨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教学特点,以及在节奏训练、合唱训练和器乐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培养其音乐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结论部分总结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课堂的积极影响,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和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小学音乐课堂, 理论基础, 教学特点, 节奏训练, 合唱训练, 器乐教学, 积极影响, 发展前景1. 引言1.1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通过亲身参与音乐创作和表演活动,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创造力。
这种直观、直接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音乐教育,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喜爱度和主动参与度。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在合唱和合奏的活动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音乐作品的演奏,这既锻炼了他们的音乐技能,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表达能力,通过各种节奏训练和音乐游戏,帮助学生感知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动感,培养他们的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还对他们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1.2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概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由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一种音乐教学方法,旨在通过音乐游戏和集体演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和情感表达能力。
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运用摘要:基于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更要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音乐知识、培养自身的乐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奥尔夫教学法就是一种能够帮助教师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教学方式,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同时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音乐思维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小学;音乐;运用策略奥尔夫教学法能够打造综合式、即兴式教学环境,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习音乐知识能够充分调动自身的参与热情,并切实感受到音乐知识的魅力,同时能帮助教师成功构建以生为本的音乐课堂。
奥尔夫教学法从小学生的发展规律出发,使音乐教育与游戏元素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节奏训练、音乐鉴赏等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不仅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还让学习音乐成为一种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更给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1.强化节奏训练,提升音乐素养节奏是音乐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同时也是体现音乐艺术独特魅力的重要方式。
所以,在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十分重要的,要求教师能够合理组织节奏训练活动,让节奏训练成为音乐与舞蹈、音乐与语言的衔接桥梁。
同时,节奏训练的单纯性、直感性特征,也对于处于形象思维为主导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有着积极作用。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节奏感的训练过程中,笔者会鼓励学生模仿生活中的猫、狗、鸭子等动物的叫声,或者汽车、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在行进过程中发出的声音,以此来让学生区分声音的长短和快慢,训练学生的节奏感。
这样一来,一方面能够实现节奏感训练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打造一种轻松、活跃的音乐课堂氛围。
与此同时,笔者也会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如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音频、视频,为学生展示节奏训练的各种素材,让学生跟随者音乐的律动进行肢体的运动,进而在多媒体创设的音乐情境中不断强化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中应用优势和措施摘要】教育的理念是在不断的发展的,先进的教育理念相继在各国范围内广泛传播。
奥尔夫教学体系从中诞生,其所产生的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今音乐教育体系中被广泛采用的思想。
奥尔夫教学法所具有的综合性、即兴性等特点,将非常适用于小学音乐课教育的导入环节中。
本文细致谈论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专业导入环节教学中的特点以及如何应用,以希望音乐教育者能从中得到启发。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音乐课;理念;应用实践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11-066-01奥尔理念是由德国音乐家奥尔所创建的。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现如今社会上比较先进的、富有生命力的音乐教学理念,奥尔夫教学法会极大的提升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效果,会将以往传统的模式进行更新。
在丰富教学体系的同时,全面有效的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质,进而全面的提升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质量。
一、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程中运用优势(一)综合性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首要前提奥尔夫教学法是有基本概念的,它的基本概念可以说是音乐教育的原本性。
音乐原本性可以说是一种基本的、最为原始的教育理念。
它的教育内容并不是简单的讲授音乐,而是需要把动作、语言等要素综合的表达出来,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并不是作为一个听众,纯粹的听音乐,而是必须要作为一个参与者,综合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在原本的基础上全面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
(二)奥尔夫教学法的即兴性使音乐教育更具有乐趣性以往的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一直都是一种讲课形式的存在。
音乐的纯理论课程同样是具有复杂性的,针对于小学音乐教育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尚还处于发展阶段,无法深刻的理解到所学到的知识,这种旧理念无疑会大大打击到学生的音乐学习乐趣。
然而奥尔夫教学法的要求,正好有效的改进了传统的旧模式,它将会极大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乐趣的同时,也切实的掌握到了应有的知识。
教学篇•教学创新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王祺(四川省成都龙泉驿区第二十二小学校)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概述1.奥尔夫教学法概述奥尔夫教学法是由德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提出来的音乐教学理论,该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在音乐教学工作中,应该充分认识学生自身的特点,注重学生的感性认识,充分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采用音乐和游戏相结合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努力为学生创造和谐的音乐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音乐教学的效果。
奥尔夫教学法并没有固定的模式,通过将音乐自身的节奏、韵律与动作、舞蹈、游戏相结合,多方面调动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优势奥尔夫教学法与我国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差别较大,音乐教师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掌握其基本特征,合理地制定教学方案,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
纵观我国传统的音乐教学,学生大多是通过在课堂上跟着音乐教师学习唱歌才开始接触音乐,随着年龄的增长及课程设置的变化,学生开始慢慢地接触常用的乐器。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老师的传授,由学生进行模仿,且学习的都是已经存在的音乐作品。
但是在小学时期,每一个学生成长环境的不同,性格特点和对音乐的掌握能力也就不同,部分学生具有很好的音乐天赋,部分学生则厌恶音乐,甚至不愿意上音乐课。
此外,小学生因为心理的原因,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鼓励,让学生自由展现自己,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实践1.运用节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音乐奥尔夫教学法提倡将节奏学习、训练与游戏相结合,通过游戏动作感受音乐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其具有较强的节奏感,通过语言节奏、动作节奏的训练进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音乐。
语言节奏主要是指音乐中的文字、词汇、段落,通过多种形式的语言节奏训练,能够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与音乐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动作训练是指拍手、跺脚、拍腿等肢体动作将自己的身体当做乐器制造声音进行节奏的练习。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音乐教育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同于以往的传统音乐教学方式,它根据各种多元的艺术形式与巧妙的教学方法,着重于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领会音乐知识、提高音乐技能。
本文就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小学音乐;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230-01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符合现代音乐教育体系的教
学方法,其创始人是著名音乐家、教育家卡尔?奥尔夫。
在丰富的游戏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多元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目的。
在我国以往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将音乐课的授课重点放在对音乐技能的培养上,课堂枯燥乏味、讲解方式死板僵化。
小学时期,学生的认知水平尚未健全,过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程度匹配相应的新型教学模式。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启发学生的
思维,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质,从而在小学时期就能使孩子的音乐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一、奥尔夫音乐法的概述
奥尔夫音乐法将音乐理论知识与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拉近与音乐的距离,使音乐课不仅仅局限于老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普通教学模式,而是发动学生的器官、发散学生的思维,全方位地感受与理解音乐。
在音乐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到音乐的乐趣,感悟音乐的态度,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互动,在音乐活动中引导与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在音乐活动中感悟音乐。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
(一)节奏教学法。
节奏是形成音乐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节奏感是音乐教学中的重点。
语言节奏训练法和动作节奏训练法是在节奏教学法中的两种主要训练方式。
语言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表达情感、沟通思想的基本工具,在训练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利用朗朗上口的唐诗宋词等富有节奏性的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按照预先规定的节奏方式将古诗词读出来,从而加强对节奏的运用。
动作节奏训练法则是带动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利用外界工具将自己的身体与工具作为发声器,来培养节奏感。
在学
习草原民歌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蒙古族的筷子舞来引导出音乐内容。
学生手握筷子,根据教师提出的不同的节拍要求,用筷子敲击身体的相应的部位,从而把握节奏、领会节奏,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音乐内容的理解。
(二)动作教学法。
将动作教学法应用于音乐教学当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
利用声势,结合各种身体动作,用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比如某一小节规定用击掌来代表相应节拍,某一小节用跺脚来代表相应节拍,通过教师的指挥而做出相应的动作,对歌曲的节奏与旋律加深印象。
也可以教语言与动作结合起来进行训练,每首歌曲都有它的歌词,用击掌来代表相应节奏,将歌词读出来,再根据旋律演唱。
在这些过程中使学生的自我充分地表现出来,锻炼他们的表现能力,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寓教于乐,丰富教学。
每首歌曲都有其所表达的艺术情境,将重点放在对演唱技巧培养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对歌曲意境的把握以及在演唱过程中对艺术情感的表达。
老师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设计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体会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还可将音乐的教授放置在课堂上的游戏环节中,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
在课堂上也要适当地向学生介绍各种乐器,传授丰富的乐器知识和各种乐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这些
丰富的教学方式,把握了学龄儿童的年龄特点,让音乐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三、结语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音乐教学方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音乐的传达方式拓展到语言、动作、图像等领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他们的学习欲望。
奥尔夫认为原本的音乐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的教学中探寻人们的日常生活,在音乐中加强人类的交流与对自我的重新审视,在音乐中使人类的品质与性格得到提升。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提倡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在实践过程中领会音乐。
改变原有的简单的信息接受者的身份,而作为活动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每一个音乐环节当中,充分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成为音乐课堂上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闫凤.浅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及教学建议[J].才智,2013,(16):16-16.
[2]李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小学课堂中的运用[J].音乐时空,2014,(19):95-96.
[3]潘鸥,孟梦.小学音乐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音乐欣赏课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20):208-208.
作者简介:
葛云峰(1982-),男,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职称: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