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单片机系统基本并行扩展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1.19 MB
- 文档页数:112
(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也不断得以发展,本课程是信息类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学生学习掌握计算机硬件知识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入门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掌握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接口电路及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以求达到初步的单片机软硬件设计开发能力。
并为以后从事电子控制类的设计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并对学生进行工程训练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掌握51系列单片机CPU、定时/计数器、存储器、串行通信、中断系统、I/O口的硬件结构,能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具备应用单片机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设计较复杂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能力。
(二)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硬件结构;指令系统;系统扩展和应用;外围接口技术。
2、难点:指令系统;外围接口技术。
(三)教学方法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四)课时安排总课时:64课时,其中:理论课时48,实验课时16。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平时的形成性考核和课程结束时的笔试闭卷考试相结合的考核办法。
平时的考核主要有三个方面:课堂、课外、实验。
课堂考核依据出勤率、听课态度、课堂讨论表现等;课外考核主要依据作业、平时测试、课外的创新和发明等;实验考核依据实验完成的质量和数量等情况来评定。
(六)参考教材刘湘涛.江世明编著《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第一章单片机基础知识教研室:计算机教研室教师姓名:申寿云教学过程1、问题牵引、导入新课(1)单片机是什么?它的主要特点和应用的领域。
(2)计算机中数据有哪些表示?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原码、反码、补码;ASCII码、BCD码。
2、课程内容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有:知识点1:单片机的概念。
知识点2:单片机主流机型。
知识点3:80C51系列简介。
第六章单片机的并行扩展技术6·1 什么是并行外围扩展? 并行外围扩展有哪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本质上的区别是什么?答:(1)并行外围扩展单片机的并行外围扩展是指单片机与外围扩展单元采用并行接口的连接方式,数据传输为并行传送方式。
并行扩展体现在扩展接口数据传输的并行性。
(2)并行外围扩展的方式并行外围扩展方式有两种I/O方式与总线方式。
题图6-1是80C5l两种并行外围扩展接口示意图。
图中的并行口数据宽度为8位。
①并行I/O口方式: I/O口并行扩展由I/O口完成与外围功能单元的并行数据传送任务,单片机与外围功能单元数据传送过程中的握手交互也由I/O口来完成的。
②并行总线方式:并行扩展采用三总线方式,即数据传送由数据总线DB完成;外围功能单元寻址由地址总线AB完成;控制总线CB则完成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传输控制,如读、写操作等。
(3)两种方式本质上的区别两种并行外围扩展方式本质上的区别列于题表6-1中。
6·2 单片抗应用系统中有哪几种键盘类型?为什么这些键盘都是通过I/O 口扩展?答: (1)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的键盘类型与通用计算机键盘相比,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的键盘种类很多,键盘中按键数量的设置依系统操作要求而定。
一般说来,单片机应用系统中键盘有独立式和行列式两种,如题图6-2 所示。
题图6-2①独立式键盘:独立式键盘中,每个按键占用一根I/O口线,每个按键电路相对独立如题图6-2(a)所示。
I/O口通过按键与地相连。
I/O口有上拉电阻,无键按下时,引脚端为高电平;有键按下时,引脚端电平被拉低。
1/0端口有内部上拉电阻时,外部可不接上拉电阻。
②行列式键盘:行列式键盘采用行列电路结构。
行列交点处通过按键相连,列线为输出口,行线为输人口,如题图6-2(b)所示。
列线口输出全零电平时,若没有键按下则行线引脚上全部为高电平"1"状态;若有任何一个按键按下则行线引脚上为非全"1"状态;在有键按下后,通过列线逐个送"0",然后逐行检查哪根行线为"0"状态,即可查出是哪个键按下。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3版)参考答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3版)》习题参考答案姜志海黄玉清刘连鑫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目录第1章概述 ............................................................. 2 第2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硬件结构 . (5)第3章 MCS,51系列单片机指令系统 .......................................10 第4章 MCS,51系列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 13 第5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硬件资源的应用 ................................. 18 第6章 MCS,51系列单片机并行扩展接口技术 ............................... 23 第7章 MCS,51系列单片机串行总线扩展技术 ............................... 28 第8章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 (30)第1章概述1(简述微型计算机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微型计算机在硬件上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及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运算器是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主要部分;控制器控制计算机各部件自动地、协调一致地工作;存储器是存放数据与程序的部件;输入设备用来输入数据与程序;输出设备将计算机的处理结果用数字、图形等形式表示出来。
通常把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这三部分称为计算机的主机,而输入、输出设备则称为计算机的外部设备(简称外设)。
由于运算器、控制器是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关键部件,所以常将它们合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PU(Central Process Unit)。
2(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微处理器是利用微电子技术将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运算器和控制器)集中做在一块集成电路上的一个独立芯片。
单片机系统基本并行扩展技术一、并行扩展的概念与意义并行扩展是指在单片机系统中,通过增加外部的硬件设备,如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来扩展单片机的功能和资源。
这样可以使单片机系统能够处理更多的数据、实现更复杂的控制逻辑,并与更多的外部设备进行交互。
例如,在一些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中,单片机内部的存储器可能无法存储大量的采集数据,此时就需要通过并行扩展外部存储器来解决这一问题。
又如,在需要控制多个外部设备的系统中,单片机本身的输入输出端口可能不够用,通过并行扩展输入输出接口可以实现对更多设备的有效控制。
二、常见的并行扩展技术1、存储器扩展存储器扩展是单片机系统并行扩展中最常见的一种。
常见的存储器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1)RAM 扩展RAM 用于存储程序运行时产生的临时数据。
扩展 RAM 时,需要考虑存储器的容量、速度和接口类型等因素。
常见的 RAM 扩展芯片有静态 RAM(SRAM)和动态 RAM(DRAM)。
(2)ROM 扩展ROM 用于存储程序和固定的数据。
常见的 ROM 扩展芯片有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和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等。
2、输入输出接口扩展当单片机本身的输入输出端口不能满足系统需求时,可以通过并行扩展输入输出接口来增加可用的端口数量。
常见的输入输出接口扩展芯片有 8255 并行接口芯片、8155 多功能接口芯片等。
3、并行通信接口扩展在需要与其他设备进行高速数据通信的情况下,可以扩展并行通信接口,如并行打印机接口、并行 A/D 和 D/A 转换接口等。
三、并行扩展的硬件连接在进行并行扩展时,硬件连接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正确连接单片机与扩展芯片的地址线、数据线、控制线等。
地址线用于选择扩展芯片的存储单元或端口地址,数据线用于传输数据,控制线用于控制扩展芯片的读写操作等。
以存储器扩展为例,通常需要使用地址锁存器来锁存地址信号,以确保地址的稳定。
单片机实用教程第6章AT89S51单片机并行扩展技术本章主要内容1、AT89S51系统扩展概述2、扩展外部ROM3、扩展外部RAM4、扩展并行I/O口一、并行扩展的内容1、外部的程序存储器2、外部的数据存储器3、I/O口扩展二、并行扩展的三总线1、地址总线(AB)P0(低8位):A0-A7P2(高8位):A8-A152、数据总线(DB)P0口8位的数据线(分时复用)3、控制总线(CB)(1)ALE:地址所存允许。
控制P0口分时复用。
地址数据ALE(2)PSEN:外ROM读选通信号。
用于片外程序存储器的读选通控制,一般与外部程序存储器的输出允许端OE相连。
(3)WR(P3.6口的第二功能):用于外部数据存储器或I/O口的写选通控制,一般与所扩展芯片的写允许WE端相连。
(4)RD(P3.7口的第二功能):用于外部数据存储器或I/O口的读选通控制,一般与所扩展芯片的输出允许OE端相连。
三、AT89S51并行扩展三总线电路的实现一、ROM分类1、Mask ROM(掩膜)2、OTPROM(Only Time Programmable一次性编程)3、EPROM(Erasable PROM)4、EEPROM(Electrically EPROM)5、Flash ROM二、EPROM芯片三、EPROM与AT89S51单片机典型连接电路表6-1 2764工作方式1、芯片的高位地址线(A8~A15)直接与单片机的P2口相连,低位地址(A0~A7)通过地址锁存器接到P0口。
2、芯片的数据线直接接到P0口。
3、芯片的片选接地,输出允许控制OE用单片机PSEN控制。
单片机的ALE接锁存器的控制端。
4、芯片、锁存器、单片机的其它控制线接有效信号。
一、RAM分类1、静态RAM2、动态RAM二、常用RAM芯片三、外RAM操作指令(1)MOVX A,@Ri ;(Ri)→A (2)MOVX A,@DPTR ;(DPTR)→A (3)MOVX @Ri,A ;A→(Ri)(4)MOVX @DPTR,A ;A→(DPTR)四、SRAM与AT89S51的典型连接电路表6-36264工作方式地址空间范围:6264的地址线只有13根,高3位地址线对其不影响,0000H和8000H都可以访问到6264的第一个单元,这种现象称为地址重叠。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S052027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英文名称: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SCM学分: 3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在学生学完电子技术类基础课程和计算机应用类基础课程之后,为加强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开设的体现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各主要环节的设计、调试方法,并了解单片机在测量、控制等电子技术应用领域的应用。
初步具备应用单片机进行设备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及维护的能力,为走向工作岗位后从事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的研究及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知识要求:了解:单片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特点和应用领域。
MCS-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MCS-51单片机的寻址方式、汇编语言的构成;半导体存储器的原理、中断系统的基本概念、I/O寻址方式等。
掌握:MCS-51单片机的引脚功能、工作方式、存储器组织和位寻址区域;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的设计和汇编方法、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MCS-51单片机和外部存储器的连接方法、MCS-51单片机中断系统的初始化方法、MCS-51单片机并行I/O接口的扩展方法、键盘/显示器的接口方法、MCS-51单片机内部定时器/计数器的使用方法、A/D、D/A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MCS-51单片机与A/D、D/A转换器的接口方法、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MCS-51单片机在不同方式下的应用。
2、能力要求:简单运用:运用所学单片机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接口芯片进行单片机简单应用系统设计和开发方法。
熟练运用:汇编语言及C51语言的程序设计、内部定时器/计数器和中断系统的使用、存储器的扩展、A/D、D/A转换器的接口、键盘/显示器的接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