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及复习资料(第四版)112章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15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与公共设施、人造与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就是什么?工业前城市:①城市规模小②依赖风力与水力天然能源③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①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②出现城市仓储用地③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④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⑤城市类型增加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什么?依您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①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与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与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③城镇化就是一种现象,不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与谐发展就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①整体观念与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②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与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③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就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您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①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1. 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与公共设施、人造与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 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就是什么?工业前城市:①城市规模小②依赖风力与水力天然能源③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①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②出现城市仓储用地③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④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⑤城市类型增加3. 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什么?依您的推测,2030 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①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与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与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③城镇化就是一种现象,不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 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与谐发展就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 日发布的《2013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 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 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 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 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①整体观念与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②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与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 “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③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就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 您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①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①城市规模小②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③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①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②出现城市仓储用地③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④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⑤城市类型增加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①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③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①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②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③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①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书后习题解答_全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书后习题解答第⼀章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些⾮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造和⾃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业前城市与⼯业城市各⾃的特征是什么?⼯业前城市:1城市规模⼩2依赖风⼒和⽔⼒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具⼯业城市: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2 出现城市仓储⽤地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4 ⽕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具5 城市类型增加3.中国城市化⾯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平将达到多少?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差异,以统⼀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需求。
3 城镇化是⼀种现象,不是⼈类社会的发展⽬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预测为70%(8⽉27⽇发布的《2013中国⼈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候变化有哪些关系?1城市⼈⼝占总⼈⼝的⽐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 3农业⼈⼝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地增加,农业⽤地、森林、湿地等⾮城市⽤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量煤、⽯油等⾮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造污染物。
第⼆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1 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2 ⼈⼯环境和⾃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胥提出“相⼟尝⽔,象天法地”)、(秦统⼀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陵,“以⽯头⼭、长江险要为界,依托⽞武湖防御”)3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都皆是依据周王城⽽建)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1. 曹魏邺城,采⽤功能分区布局。
第一章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5 城市类型增加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1 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2 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3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1. 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1.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城市三要素,包括了产业构成,人口数量,和土地地域等要素。
1.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基本特征是什么?工业前的城市,主要是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第三产业为辅,城市化水平不高;城市的建立多以防御为主,城市有城墙,城市自然景观较好。
工业时期的城市,城市的发展多以第二产业为主,工业化后期,第二产业逐渐向第三产业转变,第一产业的工业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逐渐加剧;城市化水平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农村人口,土地快速向城市集中于转变,城市职业构成亦快速转变;工业化初期,城市呈现出圈层装的发展模式;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城市环境问题的加剧。
城市主要交通场地对于城市选址带来重大影响,以及城市交通系统出现了重大变化。
出现了新城市类型,如港口贸易城市,矿业城市,交通枢纽城市等。
1.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以你的预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多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以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规模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
在当下中国,各地都在开展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是,成绩巨大,问题也很多。
我们没有建设、管理、发展现代化大城市的经验,还在初期阶段,中国城市化面对着多重的挑战。
首先,我国城市化进程正遭遇“半城市化”的困扰。
“半城市化”概念,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在城市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不能像市民一样体面地有尊严地生活。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有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半城市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当前中国的城市化,解决的仅仅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城市化,而非人的城市化。
其次,我们面对的是城市结构严重失衡。
我们今天面对的房价问题,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过去十年进入21世纪后的前十年,我们大城市加速发展和二三线城市中小城镇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的结果。
第一章1。
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5 城市类型增加3。
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
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1 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2 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3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第一章一、单选题1、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是(C )。
A.由于人类劳动的大分工 B.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大分工C.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的分离 D.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2、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B )。
A.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 B.商业、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C.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D.手工业与畜牧业的分工3、城市与农村社会的区别主要是( D )的不同。
A.人口规模 B.空间规模 C.居住形式 D.产业结构4、一般把( A )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A.发明蒸汽机 B.汽车的出现C.空想社会主义开始D.机器制造业、冶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5、在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上被称为"温州模式" 的城市化,也可称为(A )。
A.市场推动型 B.地方推动型 C.辐射扩散型 D.外资促进型6、以下四项中,(D )项不是城市化。
A.一个城市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 B.第二、第三产业向城市的集中过程C.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结果D.城市人口增多导致城市空间规模增大的过程7、城市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即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分别为(B )。
A.20%;35%;50% B.30%;30%~70%;70%一90%C.25%;40%;60% D.40%;40%~80%;80%~95%8、( B)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激发因素,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第四产业9、通常我们把(B )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把(B )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
A.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农业的产生与发展 B.农业的产生与发展;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C.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D.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智力教育业的产生与发展第二章一、单选题1、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当时的主要建筑,如广场和公共建筑体现了( B )A.帝王宣扬功绩的思想 B.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C.欧洲教会势力的强大D.帝王贪图享受的思想2、以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代城市规划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反映他这一思想的是(C)。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1-12章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①城市规模小②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③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①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②出现城市仓储用地③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④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⑤城市类型增加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①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③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①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②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③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①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①城市规模小②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③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①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②出现城市仓储用地③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④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⑤城市类型增加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①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③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①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②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③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①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②隋初,长安城建设,强调建设时序。
③元大都建设,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及地形地貌特点----整体观念、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
④米列都城,采用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3.你认为哪些城市规划理论深刻影响了城市的发展?田园城市、卫星城镇、马丘比丘宪章、邻里单位和小区规划、有机疏散、理性主义、城市设计、社会学和新马克思主义、永续发展和全球化理论。
4.联想你所居住的城市中所存在的问题,思考这些问题是否与城市规划思想方法有关?人口密度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建筑立面不协调、城市整体缺乏意象①规划思想由单向封闭转向复合开放(将反馈机制和平行机制的地位,提升到与规划相同的高度)。
②规划思想由最终理想的静态转向过程导控的动态(城市规划不只是最终方案是否合理,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城市也能高效协调的运行,甚至过程比目标更为重要)。
③规划思想由刚性规划转向弹性规划(唯一的规划成果极难适应综合复杂的城市,弹性规划就是为城市提供优化的、可行的选择)。
④规划思想由指令性转向引导性(也是一种过程导控论,强调各系统发挥自身的选择性,强调规划的引导控制作用,引导各系统正确发展)。
第三章1.城乡规划体制出了本章介绍的4个子系统外,你认为还应该包含哪些子系统?编制审批系统、规划评估和反馈系统(公共参与系统、监督检查系统等、后期维护系统)。
2.我国现行城乡规划法规体系由哪几部分构成?你认为我国城乡规划法律体系下一步应重点补充哪方面的法规?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专项法和相关法。
应重点补充专项法。
(法律的完善与健全,是公民权益得到保障的基础,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完善的专项法,能够将责任明确,有效的防止原则性问题出现错误。
3.结合你所了解的城乡建设中的事件,思考城乡规划体制在其中的作用。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新区建设。
规划的法规系统为整个新区规划体制的基础,为规划行政、规划行政系统确立了新区管理的行政机构,规划技术系统指出了新区建设中,各个层面上的规划的目标、任务和作用,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内容和方法,也包括各规划运作系统确保,整个新区建设过程中各个过程的有效顺利的实施,为寻求各方利益搭建平台。
第四章1.城市规划的根本目标是什么?消除和抑制发展的消极影响,并增进积极影响。
2.永续发展的概念是什么?为什么说永续发展是城市发展的生存底线?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永续发展提出的初衷是为了应对危机,其核心诉求是人类的生存。
只有永续发展,人类才能解决危机,才能生存,才有机会谋求城市的发展。
3.和谐城市的概念是什么?如何理解“和谐城市”的柱锥模型?在满足人类生存底线的基础上,追求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的城市发展模式。
在永续发展的三角形模型中,社会、环境和经济构成了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的三条边代表了不同利益诉求的直接冲突。
当各方冲突最小化到一定程度,达到冲突之间的平衡,这样的城市称之为“永续城市”。
“永续城市”构成了“和谐城市”的基本面,也就是社会、经济和环境各自发展,不相冲突。
当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由不冲突上升到相互协同,实现了人与人的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这样的城市称之为“和谐城市”。
第五章1.城市发展会带来那些可能的生态压力?城市可以为生态系统贡献哪些有益要素?造成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土地面积和天然矿产物减少,使之在很大区域范围内发生持续变化,甚至消失,是自然环境朝着人工环境演化,致使生物种群减少,结构单一,生物与人的生物比值不断降低,生态平衡破坏,自然修复能力下降,生物服务功能衰退。
①城市是人口高度集中,物质和能量高度密集的生态系统,所以,城市生产活动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物质要素,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
②城市是将自然环境人工化的结果,人工化之后,在一定范围内的气候类型发生变化,增加了生态系统中气候类型的种类,也就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在可调控范围内,也就是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观察你所在的校园,从城市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你认为你所在的校园的生态系统缺少了哪些要素?试用拓扑关系图来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运行过程。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具有一定功能的网络结构,也就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由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复合而成。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构成,食物链网;经济生态系统中的能源结构和经济实体;社会生态系统中的年龄结构、职业结构、素质结构、社会关系。
拓扑关系图常见的有四种类型:总线型、星型,环形、树形。
生态系统的运行过程应该是四种关系图都应该运用。
3.什么是城市环境的容量和质量?请查询一种方法,试计算你自己一年中的生态足迹。
城市环境容量是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限度。
即城市所在地域的环境,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在一定的经济水平和安全卫生条件下,在满足城市生产和城市生活等各种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通过城市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文化历史等的共同作用,对城市建设发展规模及人在城市中的各项活动的状况提出的容许限度。
城市环境质量指城市环境的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及社会的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生态足迹是计算人类对生态系统需求的指标。
计算内容包括人类拥有的自然资源、耗用的自然资源以及资源分布情况。
它显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指定的人口单位内(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需要多少具备生物生产力的土地和水域,来生产所需资源和吸纳所衍生的废物。
第六章1.结合你身边最新发生的经济与产业现象,思考它们可能对城市未来发展产生的影响。
富士康郑州科技园,位于郑州航空港区,2011年开始生产,目标是将郑州打造成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
2009年底,郑州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落户郑州,将建设三个大型文化科技主题公园,和七个文化科技相关产业基地。
2010年,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在郑州举行,为此在郑州建造绿博园。
总面积大约3000亩,相当于郑州市内人民公园、紫荆山公园、碧沙岗公园总面积之和。
三者的地理位置均位于郑州市东面,郑州和开封之间。
郑州从传统的农业大省,向文化和科技方向迈进。
在稳固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快速发展工业和科技产业,积极推进和鼓励发展第三产业。
郑州的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阶段,符合“配第---克拉克定律”。
根据工业化阶段的判断方法,郑州的第一产业比重大于10%,表示郑州尚处于工业化的初始阶段。
根据产业的点轴开发模式,郑州东面地区的发展,与郑州、开封各形成经济的集聚点,会促进郑汴一体化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整体协调贯彻了《城乡规划法》中城乡统筹的理念和方法。
郑州的现阶段产业集群属于轮轴式产业区和马歇尔式产业区相结合。
2.选取一个你所熟悉的城市,思考其主导产业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工业增加值占到郑州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
这得益于郑州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扎实推进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及医药、铝精深加工、现代食品制造和品牌服装及家居制造等七大主导产业发展,保持了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2012年,郑州市工业增加值2874.8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51.8%。
其中,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年销售收入首次超过千亿元,郑州航空港区由此成为我省首个产值超千亿产业集聚区。
(材料)以富士康郑州科技产业园区为核心的主导产业,①促进地区人口就业。
②促进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③逐步改变郑州的产业结构类型。
④促进了各种基础和市政设施的建设。
⑤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3.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联系对城市发展有何影响?城市规划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联系使得资本、劳动力、货物、原材料、旅行者的活动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融入全球化的市场中。
①城市的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呈现专业化,地区和国家之间的协同和竞争关系也越来越明显。
②地区之间的“个性”越来越不明显,文化和社会相互渗透和影响。
③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变得更为复杂,更易发生变化。
不同时期,不同城市,需要不同的规划功能,改革和创新永远是规划学科的一部分。
城市规划需要适时变革加以回应,才能以基于压力的积极行动能力、弹性的空间安排和快速的治理应变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危机,以迎合不可逆转的全球化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