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获奖说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169.53 KB
- 文档页数:8
《将进酒》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浪漫主义的诗人自屈原之后虽不能说乏善可陈,但后来的诗人也不过是天际划过的流星,到了李白才异峰突起,和屈原隔代相望,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两颗闪耀的明星。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将《将进酒》列为讲读课文,大有深意。
不仅因为它是李白的作品,更主要的是他出现于李白政治上失意,内心极度苦闷的时期。
可以说一个诗人在政治上的失意恰恰是他创作上更臻成熟的时期,是应该是一个文学创作上的规律。
历数古代有成就的诗人,概莫能外。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为“劝酒歌”,古词有所谓“将进酒,乘大白”的句子。
该诗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当时他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三人常登高宴饮,诗人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酣胸胆开张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浪漫的诗风,奔放的语言,充分展示出他傲岸和狂放不羁的个性,抒写了他不合时宜而又慷慨自信的情怀。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二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诗中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颇具特色。
学习这首诗,要先把握本诗的整体内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弄清诗的基调,然后探究诗人的艺术手法。
本单元选编的这几首诗,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其中对李白作品风格的把握是一个重点,要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诗人李白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品质,气势磅礴、豪放不羁的诗风,以便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本诗时而奔放,时而深沉,豪壮的酒话背后是如波涛汹涌般郁结的情感。
全诗大起大落,诗情由悲转乐,再转狂放,再转愤激,最后如火山般地爆发,气势如大江奔流。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一乐府诗题以新鲜而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
(二)教学目的:依据大纲要求,语文学科要突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结合本课实际,拟定如下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掌握重点词语,进而把握诗意;2.思想教育目标:了解诗人的精神品质;3.能力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古诗诵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篇1一、导入新课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
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借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为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酒中八仙歌》)酒为液态食品,人称“水中之宝”,能满足人们的某些生理需要,但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不是“饿了”才喝酒,多半是“愁了”才喝酒。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且沿用至今。
他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
他的《将进酒》就是酒与愁经过心理反应后留下的结晶。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是汉乐府曲名,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
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
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
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
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
二、诵读指导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
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
“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
“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
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将进酒说课稿《将进酒说课稿》引言概述:《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饮酒作为主题,表达了诗人豪迈奔放的个性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本文将从诗歌背景、结构、意境、语言特色和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诗歌背景1.1 作者背景:李白,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
1.2 时代背景: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文化繁荣,诗歌成为社会风尚。
1.3 酒文化:唐代酒文化盛行,饮酒被视为一种文化象征。
二、诗歌结构2.1 诗歌体裁:《将进酒》是一首七言绝句,四句一组,共四组。
2.2 押韵结构:每句诗都有押韵,形式简洁明了。
2.3 对仗手法:诗中运用了平仄、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优美。
三、诗歌意境3.1 饮酒情景:诗中描绘了宴会饮酒的场景,气氛热烈欢快。
3.2 豪迈情感:诗人借酒言欢,表达了豪迈奔放的个性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3.3 人生哲理:诗歌通过饮酒的形式,探讨了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意义。
四、诗歌语言特色4.1 用典丰富:诗中运用了大量典故和典型的文学语言,增加了诗歌的深度。
4.2 形象生动:诗中描绘了酒杯、酒壶等形象,生动传神。
4.3 抒情表达:诗歌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
五、诗歌艺术特点5.1 豪放风格:李白的豪放风格在《将进酒》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5.2 情感表达:诗歌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5.3 艺术成就:《将进酒》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结语:通过对《将进酒》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诗歌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同时也能感受到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文学作品。
《将进酒》说课稿一、说教材1、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将进酒》是人教版中等职业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古代诗词欣赏》的第一课。
李白是唐代诗坛上的一座高峰,他的诗飘逸豪放,语言流转自然,他的古体诗和七绝尤为后人所称道。
《将进酒》是一首鲜明体现诗人创作风格的劝酒诗,李白饮酒悲歌,一吐心中块垒,既有治国齐家的理想,又有怀才不遇的苦闷,李白傲世的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又使全诗悲而不伤,忧而不愁。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
总之,无论是从提高个人的修养角度来讲,还是从基础教学的角度来说,李白的这首诗都是很好的例子。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体会诗人感情的起落,感受诗人充实深厚的内在情感(2)体会李白诗歌夸张的艺术手法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理解、鉴赏诗歌的能力情感目标:学生能够逐渐产生对古诗文学习兴趣,能够体味出诗中的意蕴美3.课时安排:一课时4.重点、难点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放在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在诗中表现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兴趣和能力上。
二、说学情我所任教的班级是计算机09—4班,通过这一学期三个月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而诗歌本身表达含蓄,跳跃性又大,学生难免对诗歌产生敬而远之、望而却步的态度,这节课就要以《将进酒》为例,激发学生兴趣,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
三、说学法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是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根本途径,因此本节诗歌教学也十分注重学法的渗透:1、通过强调朗读加强学生读的意识,尤其是诗歌这一体裁。
2 、能够朗读诗歌不难,理解诗歌复杂的思想感情就不容易了,通过让学生自己探寻、发现、研讨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思考的习惯。
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这是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第1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吟诵,把握诗歌感情脉络2、把握诗人形象3、体会比兴、夸张艺术手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读、赏、品、悟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李白乐观思想并感受其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1、吟诵,赏析。
2、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线索。
3、品味比兴、夸张等艺术手法。
4、感受李白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线索。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诗仙、酒中仙“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哥》)二、读一读自由读齐读朗诵学生评价、老师指导听名家配乐朗诵三、赏一赏,自主探究理解赏析诗句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水——人生比兴、夸张感情:悲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表达哪种感情,为什么?(联系文本中诗句回答)A、沉沦消极,及时行乐B、怀才不遇,积极用事3、有人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就是李白“赐金放还”后的人生追求。
你同意么?为什么?(1)、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种想法?因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寂寞:_________。
皆:__________。
(2)、这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感情?a、蔑视权贵b、消极避世,麻醉自己c、不平,愤恨。
4、为什么单单举陈王曹植宴平乐的典故?(讨论探究)四、品一品:解读艺术手法比兴夸张小结:浪漫风格、豪迈气概(正如一头受伤的雄狮的悲吼)五、悟一悟:课堂总结:回顾全篇,授之以渔诗仙酒仙读、赏、品、悟六、作业布置:1、有感情朗诵《将进酒》2、联系学过的李白诗歌,走进李白,以“我心中的李白”为题,写一篇200字的鉴赏文章。
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第2篇教学背景我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通过一年多的高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中国古典诗歌的学习兴趣和方法,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预习,参照书下注释和练习册上的提示,大体理解诗歌的内容。
《将进酒》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将进酒》这首诗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2. 理解和解析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3. 掌握诗歌的基本技巧和修辞手法。
4.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鉴赏能力。
5.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分析《将进酒》的主题和情感。
2. 解释并运用诗歌的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将进酒》原文及译文。
2. 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复述唐代诗人李白的名字和其作品《将进酒》,引起学生对这首诗的兴趣。
Step 2:了解背景(10分钟)1. 分享《将进酒》的背景,诗歌背后的故事。
2. 介绍李白这位著名的唐代诗人,他的诗歌创作特点和成就。
Step 3:诗歌分析(30分钟)1. 分段解读《将进酒》的诗句,解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让学生理解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3. 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和想象力。
Step 4:朗读和鉴赏(20分钟)1. 请学生朗读《将进酒》,注重语音、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 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朗读技巧和感情表达。
3. 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鉴赏,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Step 5:创作与分享(25分钟)1. 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力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
2. 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创作,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3.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Step 6:总结与展望(5分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将进酒》的主题和情感,以及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能力的提高。
五、作业要求学生将创作的诗歌进行整理和润色,并提交给教师。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将进酒》这首诗的背景、主题和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掌握了一些诗歌的基本技巧和修辞手法。
将进酒说课稿标题:将进酒说课稿引言概述:《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豪放的情怀和饱满的诗意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将进酒》的诗意、艺术特点、文化内涵、诗人的情感表达以及对读者的启示。
正文内容:一、诗意的描绘1.1 丰富的意象描写:通过描绘酒、杯、觥筹等物象,表达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情感。
1.2 独特的韵律和节奏:运用压韵和句式变化,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二、艺术特点的展示2.1 以饱满的诗意表达情感: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形象描绘,将内心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2.2 运用夸张手法: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热爱。
三、文化内涵的体现3.1 诗人的人生态度:诗中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理想。
3.2 赞叹人民英雄:通过描绘酒宴上的英雄人物,讴歌了人民英雄的伟大和崇高品质。
四、诗人情感的表达4.1 对逝去友人的思念: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已故友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深厚的情感。
4.2 对人生的反思:通过描绘酒宴上的宴饮场景,诗人对人生的短暂和珍贵进行了深入思量。
五、对读者的启示5.1 追求自由豪放的精神:鼓励读者在生活中追求豪放的精神,不受束缚,积极向上。
5.2 珍惜友情和人生:通过诗人的情感表达,唤起读者对友情和人生的珍惜之情。
总结:综上所述,李白的《将进酒》通过丰富的意象描写、独特的韵律和节奏、艺术特点的展示、文化内涵的体现以及诗人情感的表达,将豪放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量融入其中。
这首诗给读者带来了追求自由豪放的精神和珍惜友情与人生的启示。
通过欣赏《将进酒》,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热爱,也能从中吸收力量,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理想。
2024《将进酒》的说课稿范文说课内容:2024《将进酒》的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将进酒》是高中语文选修五第四单元的内容。
这是一首由李白创作的诗歌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本课主要通过学习和分析这首诗歌,帮助学生理解李白的思想感情,并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将进酒》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学习分析诗歌结构和艺术特点。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将进酒》,引导学生关注人生意义和人性追求,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将进酒》的主题和意境,分析诗歌结构和艺术特点。
难点是: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本课的教法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文本感受和分析,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学法是通过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和个人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课文课件和相关的多媒体资料,以直观呈现诗歌的内容和美感。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与诗歌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文化背景,为学生深入理解提供支持。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情境引入,导入新课。
我会通过播放一段古装电影中的《将进酒》的片段来引入课题。
这段片段展现了李白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热爱,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然后我会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歌的一些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环节二、课文理解,分析诗歌结构和艺术特点。
我将通过逐句解读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并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点。
在学生的讨论和思考中,我会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分析能力。
将进酒说课稿一等奖《将进酒》说课稿一等奖《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这首诗以豪放激昂的笔调,展现了诗人豪情壮志,抒发了对人生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本文将从诗歌的主题、结构、语言特点以及艺术表现等方面对《将进酒》进行深入解读。
我们来看一看《将进酒》的主题。
这首诗以宴饮的场景为背景,以诗人自我陶醉的心境为主题,表现了诗人无拘无束、豪放不羁的性格。
诗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等句,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表达了对自由、快乐、激情的向往。
我们来分析一下《将进酒》的结构。
整首诗分为五十四句,共十四韵。
每韵四句,尽管没有明确的押韵规律,但整体上保持了一定的韵律感。
诗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夸张等,使诗歌显得雄浑有力,富有节奏感。
同时,诗歌的起承转合布局合理,层次分明,情节递进,给人以强烈的视听感受。
再者,我们来看一看《将进酒》的语言特点。
李白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古文词汇和短语,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进酒”、“三百六十五”等,这些古文词汇与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相比,更具有韵味和古典美感。
此外,诗中的表达方式直接、豪放,情感真挚,让人感到诗人内心的激情和对人生的热爱。
我们来谈一谈《将进酒》的艺术表现。
这首诗通过对宴饮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豪情壮志、豪放不羁的性格,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快乐、激情的向往。
诗中的对比和夸张手法使诗歌更具有张力和感染力,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宴饮的场景之中,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
《将进酒》是一首富有豪情壮志的诗歌,通过对宴饮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豪放激昂的性格和对自由、快乐、激情的向往。
诗歌的结构合理,语言优美,艺术表现丰富,给人以强烈的视听感受。
这首诗不仅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将进酒说课稿标题:将进酒说课稿引言概述:《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名篇,通过描述饮酒的场景,表达了诗人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热爱。
本文将从诗歌的背景、诗歌的主题、诗歌的结构和诗歌的艺术特点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将进酒》这首诗的魅力。
一、诗歌的背景1.1 李白的生平背景:介绍李白的出生、成长背景,以及他在文学上的成就。
1.2 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探讨唐代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以及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1.3 《将进酒》的创作背景:分析李白创作这首诗的动机和情感背景,以及与当时社会形势的关联。
二、诗歌的主题2.1 豪情壮志:解读诗中表达的豪情壮志,包括对人生的豪情追求和对世俗束缚的反叛。
2.2 人生观与价值观:分析诗人对于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探讨他对于享乐、友情和自由的思量。
2.3 爱国情怀:探索诗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分析诗人对于国家兴衰和民族精神的关注。
三、诗歌的结构3.1 诗歌的体裁:介绍《将进酒》的体裁特点,包括其属于乐府诗的一种。
3.2 诗歌的韵律:分析诗中运用的韵律形式,如何体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节奏感。
3.3 诗歌的章法:探讨诗歌的章法结构,包括开头的自述、中间的描写和结尾的抒发情感。
四、诗歌的艺术特点4.1 意象的运用:分析诗中所使用的意象,如酒、杯、壶等,以及这些意象所代表的象征意义。
4.2 修辞手法的运用:解读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探讨这些手法对于诗歌的表达效果。
4.3 语言的艺术性:探索诗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包括诗人对于音韵和节奏的把握,以及对于字词的精选。
结论:通过对《将进酒》的背景、主题、结构和艺术特点的分析,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义和魅力。
诗人李白通过豪情壮志的描绘,表达了对于人生的热爱和对于自由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关心。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使其成为唐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将进酒说课稿《将进酒》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教材为《将进酒》,该课文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唐诗三百首》中的一首,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
本文是一首饮酒作乐的诗歌,通过描述诗人豪情壮志、豪饮畅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理想追求的呼唤。
该课文以其豪放的气势、独特的艺术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使学生了解李白的诗歌创作风格,掌握本诗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激发学生对于人生理想和追求的热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
2.难点: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意义。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与酒相关的音乐,如《红尘醉》等,引起学生对于酒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展示(10分钟)将《将进酒》的诗歌内容和作者简介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先自主阅读诗歌内容,并简要了解李白的背景和创作特点。
3.讲解(15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逐句解读《将进酒》的诗歌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豪情壮志、人生追求和对于时光流转的感慨。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点,如比喻、拟人、对仗等。
4.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并用自己的话语描述诗歌中的豪情壮志和人生追求。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意义。
5.朗读(10分钟)让学生轮流朗读《将进酒》,通过朗读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6.拓展(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如古代宴会场景、酒的制作过程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诗歌中的场景和情感表达。
将进酒教学设计比武课一等奖6篇《将进酒教学设计比武课一等奖6篇》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将进酒教学设计比武课一等奖第1篇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
2、通过鉴赏诗句来把握作者矛盾复杂的的思想感情。
3、了解李白的人格魅力,增强对李白其人、其诗的探究兴趣。
学习重难点1、通过朗读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
2、通过鉴赏诗句来把握作者矛盾复杂的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1、查阅资料,了解李白及诗歌背景2、读准字音:馔玉()金樽()千金散尽()烹羊宰牛()恣欢谑()岑夫子()千金裘()沽()将()进酒呼儿将出换美酒()3、参考注释,翻译课文:补充注释——会须:应当;钟鼓馔玉:指富贵利禄;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馔玉:美好的食物。
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
馔,吃、喝。
玉,像玉一般美好。
径须:干脆,只管;五花马:指名贵的马。
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裘:皮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学生以前学过的与酒有关的诗,创设学习情景)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
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遨游,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请看出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苏轼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也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PPT2“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酒中八仙歌》)他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劝酒诗——《将进酒》。
【一、预习检查】1、读准字音:2、把握文意:二、整体感知:1、朗读指导:过渡:许多人写劝酒诗,但名气最大,价值最高,个性最强的却是李白的《将进酒》。
高中语文《将进酒》教学设计篇6(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清诗歌情感变化,抓住意象解读诗歌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体会李白诗歌的豪放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悟李白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诵读、借助“酒”意象的解读,走进李白的内心深处。
2感受李白借豪写悲,悲而能壮的诗歌风韵。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由诗歌、李白、导入本节内容。
2、出示学习环节浅读——品读——深读读诗亦如饮酒,需要我们慢慢品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先浅尝滋味,然后细细品味,最后深入体味。
二、诗歌学习(一)、浅读——读出诗歌内容1、自由朗读、注意字词的准确性。
2、单个朗读。
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感情,其他同学从字音、节奏和感情三方面点评3、齐读提示:读李白的诗,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李白,放开胆来旁若无人,这样才能获得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4、多媒体听读(二)、品读——读出情感变化1、引入:一个人心情不同,场合不同,喝酒的方式也不一样。
那么在《将进酒》中李白是怎么喝酒的呢?怎么劝酒的?找出相关诗句。
——“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将进酒,杯莫停”喝得急,“但愿长醉不复醒”喝得沉醉,“斗酒十千恣欢谑”喝得畅快,“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得倾其所有。
———可谓“豪饮、狂饮”。
2、那么,李白为什么要如此喝酒,如此劝酒呢?甚至要长醉不醒呢?再走进诗歌,感受他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
分组讨论、交流。
(读出相关的诗句)点拨:悲——“欢”——愤——狂小结:但李白毕竟是李白,悲也好,愤也罢,都磨钝不了李白内心澎湃的激情和经世济民的大志,他还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宣言,悲愁之中不失万丈豪情,3、指名朗读(男生女生各推荐一名最能代表你们各自最高水平的选手朗诵《将进酒》,比一比,看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传达出李白丰富复杂的情感。
将进酒说课稿将进酒说课稿篇一:将进酒说课稿《将进酒》述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述课的题目是《将进酒》现在我从以下几个环节说说这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
一、说教材《将进酒》是编排在职高语文高一下册二十一课《唐诗二首》的,李白的《将进酒》是一首古体诗,向来被视为李白的巅峰之作。
诗人借饮酒放歌一吐胸中理想难以实现的郁闷,其中所显示的超凡脱俗、鄙薄富贵的精神气质,反应出李白独特的人格魅力。
全诗慷慨潇洒,感情奔放,气势磅礴,读来令人震撼。
是张扬个性的一首劝酒诗,学习此诗有助于同学更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思想及其诗风,由于此诗有及时行乐、悲叹人生的消极思想,如何看待这种思想,如何理解诗人的狂歌痛饮。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对同学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诗词鉴赏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作为职高一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诗歌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但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时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加以引导并构建一个合理的平台,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和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体会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2)鉴赏诗歌中比兴、夸张等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2)背诵课文,积累古诗文名篇名句;(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等名句。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学习并背诵古诗文可以提高同学们的文学素养。
)3、情感目标:珍惜现在的时光,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阅读诗歌、背诵诗歌、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2)鉴赏此诗的比兴、夸张等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2024将进酒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2024将进酒》,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2024将进酒》是中学语文课程的一部分,属于现代文学作品。
它是一首诗歌作品,由李白创作。
这首诗以富有激情和豪放的语言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语文能力和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诗歌《2024将进酒》的主题和意义,掌握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欣赏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感受诗歌的艺术美和时代气息,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二、说教法学法针对诗歌教学的特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导读法,深度阅读法,情景再现法。
学法:合作学习法,独立思考法,艺术欣赏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诗歌的朗读和音频,并展示诗歌的文字内容和背景图片,以营造艺术氛围。
此外,还准备了相关的诗歌解读和分析材料,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四、说教学过程1、导读环节我将通过播放李白的《将进酒》的朗读和音频来导读课文,并引导学生思考,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深度阅读环节在学生对诗歌有了初步认识后,我将对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深入解读,并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情景再现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艺术形式和时代气息,我将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再现活动,让他们通过表演和朗诵的方式,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达真实地展现出来。
4、合作学习环节我将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让他们互相讨论和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并展示自己的解读和欣赏。
5、独立思考环节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将给学生一些诗歌分析和欣赏的问题,让他们以个人名义写下自己的答案,并做一定的分享和讨论。
6、艺术欣赏环节最后,我将让学生欣赏一些与诗歌相关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音乐和舞蹈,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和审美能力。
《将进酒》获奖优秀说课稿《将进酒》获奖优秀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将进酒》获奖优秀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将进酒》获奖优秀说课稿1一、说“课标”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新课程组织教学的依据。
准确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落实,这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关键环节。
教师在上课之前,要经常性的研读《语文课程标准》,领悟《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作出恰当的评价,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散文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二、说教材高中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包括诗歌、散文两部分,诗歌、散文各三个单元。
诗歌部分,教材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从把握诗歌的创作背景、了解作者人生经历、把握作品主旨入手;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从把握诗歌的意境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从诗歌声韵的角度,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古代诗歌美妙的音韵,感受作者浓烈的情怀。
三个单元,各有侧重,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阅读、鉴赏,在阅读鉴赏中,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感受能力,发展学生想像能力和审美能力。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单元设计的意图就是培养学生诵读诗词的习惯,通过诵读进入诗词的语境,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感状态,真正进入作品的情感世界。
单元所选的作品,都是极富音韵、情韵、美感的经典之作,是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培养学生语感最为适用的材料。
因此,诵读教学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对精要语句的玩味、赏析,进而达到品味诗词的优美意境和情感世界的目的。
将进酒获奖说课稿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将进酒》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
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将进酒》,《新课标》对阅读与鉴赏的要求是: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注重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新课程理念下怎样进行有效教学,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意境我从如下几个方面说一下我的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的开篇课。
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培养学生通过诵读进入诗词的情感世界。
作为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将进酒》对后面的诗歌学习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学生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学习并掌握“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才能在后面的诗歌赏析中更好地运用并实践它。
《将进酒》是李白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李白当时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饮酒悲歌,一吐心中块垒,既有治国齐家的理想,又有怀才不遇的苦闷,但他傲世的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又使全诗悲而不伤,忧而不愁。
【学情分析】
学生对李白的诗歌积累较多,对《将进酒》也很熟悉,但还只是停留在积累名言佳句的层面上,很少体味诗歌的“韵味”,还缺乏审美品位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原始的起点”与诗歌鉴赏之间缺少联系的“桥”。
而教师要帮学生建起这座“桥”。
这个“桥”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建设,从认知阶段到解读阶段再到鉴赏阶段,由“表”及“”里,体会诗歌音韵美、意境美、语言美、思想情感美。
【设计理念】
1、发挥选修课的特质,培养学生诵读鉴赏、自主探究的能力,自主获得审美体验。
2、营造一个开放性、真实性、动态生成的课堂。
3、善于设疑,并激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4、带领学生走进语文美的殿堂,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2、培养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语及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以读带讲、以讲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诗人情感的起伏变化。
2、课上激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师生共同探讨释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中蕴含的真实而丰富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走近李白”的过程中获取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学重点】
在诵读中品味诗歌中情感激越跳荡、跌落起伏的抒情美。
【教学难点】
在质疑释疑中发挥联想和想象,再现诗的意境,领会诗中宏大广阔的意境美。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学法】
1、诵读法——把握语言特色,感受美
2、导读法——感悟作者情感,体味美
3、点拨法——还原诗歌意境,鉴赏美
4、质疑法——主动质疑问难,发现美
据本单元的要求以及诗歌教学的特色,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多种形式并用(自由读、齐读、朗诵、学生评价、老师指导、听名家配乐朗诵),在诵读中进入诗人情感世界,突破重难点;学生质疑,这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
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难得”。
学生问在疑问处,教师讲在关键时,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教学流程】
一、整体感知
1.一个惊心动魄的开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一从空间夸张,一从时间夸张。
真是“巨人式的感伤”。
2. 两处用典:(1)烹羊宰牛且为乐(2)陈王昔时宴平乐。
3. 三种主要情感:
(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
(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
(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
4. 四个层次的感情脉络:
(1)感伤之情(2)欢乐之情(3)愤激之情(4)狂放之情
5.五处典型夸张
二、为引导学生对以上五个方面做到深层次感知,我设置如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掀开中国文坛的红盖头,酒香随清风徐来。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李白的劝酒诗也是古代宴
饮诗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今天就让我们借薄薄的一页纸,倾听李白心灵深处呐出的《将进酒》。
(二) 以读带思,精心设疑
教师要深度备课,立足教材内容挖掘美的因素,巧设“引路点”,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
根据本单元的要求以及诗歌教学的特色,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多种形式并用(自由读、齐读、朗诵、学生评价、老师指导、听名家配乐朗诵),在诵读中解决如下问题:突破教学重点——体味诗歌中情感激越跳荡、跌落起伏的抒情美
【问题一】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从诗歌的内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吗(诗歌中的哪一句话集中而鲜明的表明了这一原因)
【问题二】嗜酒反映着李白的失意人生,联系李白的人生经历,分析他为何会如此失意
(引出李白被排挤的史实,进而引导学生知人论世,与诗人做心灵的对话)李白有“济苍生,安社稷”的雄心壮志,30岁时第一次到长安,但四处碰壁,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当他离开长安时写下了一首诗《行路难》,最后一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2岁时他第二次进长安,这次是“奉诏入朝”,他踌躇满志: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
但他进京后才知道自己不过是充当为唐玄宗装饰太平的御用文人,因此,他失望了。
最后李白由于受到排挤,被“赐金放还”。
第二次离开长安后,他也写了一首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最后一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理想再次破灭,不能施展抱负。
而《将进酒》这首诗是他在第二次离京后八年后写的,那时李白大概50岁。
李白当时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这是安史之乱前四年,朝廷已是一片黑暗。
唐玄宗不理政事,朝政先后交由李林甫与杨国忠把持,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朝政腐败到
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李白当时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酣胸胆开张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
李白借酒兴诗情,尽吐胸中的抑郁不平之气。
【问题三】李白自称“我本楚狂人”,杜甫说他“痛饮狂歌空度日”,如何理解李白的“狂放”
【问题四】如何评价李白在失意的暮年还唱出“天生我材必有用”这高度自信的豪迈诗句对后世有何影响
(此处结合学生早已掌握的《早发白帝城》,感知李白暮年仍渴望有所作为的自信与豪迈)
利用质疑法,解决如下问题,突破教学难点——领会诗中宏大广阔的意境美
【问题五】李白为什么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历史上有那么多寂寞的“圣贤”,留名的“饮者”,李白为何单说曹植呢
(说明:此环节让学生体会作品中作者所用材料的典型性。
在遭遇排挤,抑郁不得志的圣贤中曹植记不得意于乃父,又不见用于乃兄,备受猜忌,此其一;陈王与酒联系较多,此其二。
陈王诗才出众,七步诗即为明证,与诗人更加相似,此其三。
李白与曹植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诗才敏捷,才华横溢,遭受排挤和压抑而命运坎坷,大志难酬而沉溺酒乡。
曹植《名都篇》中有“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的诗句,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
【问题六】体会一个惊心动魄的开端,诗人用怎样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现诗歌的意境,并在此环节中体会李白诗歌中大意象的运用。
(四)拓展延伸启迪心智
1.在李白广为传诵的名句中,你最喜欢哪句在这名句的背后,站着怎样的一个李白用一句妙语点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近李白,获取宝贵的精神财富及文化熏陶)
2.酒中寄予的心灵苦旅——李白、李贺诗歌《将进酒》对读
(设计意图:在掌握《将进酒》诵读要领的前提下,进行对比鉴赏,提升审美能力)(五)、教师课堂小结
这就是李白,那个醉出一个诗仙,洒出千古诗章的李白。
他用手中如椽巨笔奏响了唐代诗歌的最强音,若闻天籁,令人思之,慕之,拜之,神往之,倾倒之。
他选择了众星璀璨的“诗唐”,非但没有淹没于群星交会的辉煌,反而成为众星争辉中的焦点。
在他身上,浓缩了唐代诗歌的精神特质。
三、自选作业
布置不同角度和难度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
1.对《将进酒》做到熟读成诵; 2.在李白其他的作品中进一步品情悟境,知人论世。
四、板书设计:引导学生结合诗中李白情感的变化绘出曲线图,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李白感情的曲折复杂性。
进而熟知李白,感知李白,与李白做心灵的对话与交流。
五、教学评价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置了两种评价方式。
1.关注自主探究能力和学习成果,教师给予激励性评语。
2.根据作业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与调整】
教学过程中及时关注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程度,指导学生在诵读中体现出情感的变化,并熟知李白,知人论世。
对学生存在困惑的地方教师应及时进行点拨,并进一步调整教学的呈现方式及方法手段。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思考和处理,有不当之处,恳请得到各位专家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