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散文研究教程文件
- 格式:ppt
- 大小:785.00 KB
- 文档页数:45
《张爱玲传》阅读——高一选修教案教学目标:1、阅读余斌的《张爱玲传》。
2、了解张爱玲传奇的一生,对人物进行评论。
3、熟悉张爱玲作品,了解张爱玲的作品风格。
4、对张爱玲作品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有自己的阅读心得与。
教学重点:阅读要求书目教学难点:对张爱玲作品进行探究性学习。
课时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一、选题背景:选取《张爱玲传》作为阅读对象,是因为我之前大致通读过她的作品,作品的难易相对适中,作家和作品我都相对熟悉和了解,当时我认为这样的知识背景可能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有一定的帮助。
二、给学生列出了张爱玲的主要作品,并向学生展示了别人对张爱玲比较经典的评论。
三、解析余斌先生在《张爱玲传》中对张爱玲的评价:“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
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现代女作家有以机智聪慧见长者,有以抒发情感著称者,但是能将才与情打成一片,在作品中既深深进入又保持超脱的,除张爱玲之外再无第二人。
”四、带着余斌先生这段评价,阅读《张爱玲传》。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阅读《张爱玲传》。
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通过阅读《张爱玲传》,结合余斌先生的评价,谈谈你对张爱玲的初步看法。
二、介绍张爱玲作品《倾城之恋》,以印证《张爱玲传》中对张爱玲的评价。
张爱玲的生活,随时可能出现在她的作品中,两者关系非常密切。
三、阅读材料选择: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出版的张爱玲的中篇小说集《倾城之恋》收录了《第一炉香》、《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心经》、《封锁》、《倾城之恋》、《琉璃瓦》、《金锁记》、《连环套》9部张爱玲的中篇小说,共21.8万字。
《天才梦》张爱玲【教学目的要求】1. 了解张爱玲散文的基本特征。
2. 了解张爱玲的创作个性。
3. 对文学天赋问题有一基本认识。
【重点、难点】1. 本章节制、力求客观的自传文特点。
2. 作者不动声色却展示乃至炫耀自己天才的技巧。
【所用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一、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有一位红极一时的女才子,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当时文坛富有传奇色彩的著名作家。
随着她堪称“奇迹”的作品《传奇》、《流言》的问世,关于这位天才女作家的传奇般的传说便从此在海内外广为传颂,“流言”至今。
张爱玲,这个被当时文坛称为奇迹的女作家,被而今文坛视为神秘的女性,就连注意到她的作品的人,也未必知晓她是清末著名清流派代表张佩伦的孙女,李鸿章的重外孙女。
出身官宦世家,却擅写平民甚至小市民的苦乐,而生活与其处世之道却又全然一种不同,其生命与生涯,又何尝不是一部真实的传奇。
1921年,张爱玲出生在上海。
两岁的时候随家迁居天津。
小时候的张爱玲,因是大家族中的第一个孩子,自然很娇贵。
人们顺从她的脾气,使她有了一些怪脾气。
虽不见得多么淘气,但那种典型的被宠坏了的脾气也时常发作,常常用手抓抱她的女佣。
她在天津的家是一个旧宅,空旷而温暖,有一种“春日迟迟”之感。
宅里的气氛也像这个张氏家族,虽已衰败,但架子仍是搭得十足。
这里充满了陈宅旧具,又文墨齐全,间或也有一些西洋的玩物与书本。
因张爱玲的母亲喜爱西洋文化,爱弄风吟月的父亲也常有风雅。
张爱玲在这样一种书香与旧僚气并融的环境中成长,便如鱼得水般发挥了她善悟的天性,汲取了她成就自己的富足的养分。
她三岁便会背唐诗,步履尚在蹒跚中便立在一个满清遗老的藤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她七岁时便会做小说,十几岁便看《红楼梦》、《西游记》,为不能选择音乐还是美术成为终身事业而苦恼。
在《天才梦》这篇文章里,张爱玲记下了她作为早熟的天才的苦恼。
张爱玲的母亲是一个新派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