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雄王近山的简介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王近山:韩略村伏击战干掉180多个日本军官
导语:开国中将,绰号“王疯子”,能打仗,善打仗,是一员不可多得的骁勇战将。
在王近山一生中,打过很多胜仗,但最解气的一仗,当属抗战中的“韩
开国中将,绰号“王疯子”,能打仗,善打仗,是一员不可多得的骁勇战将。
在王近山一生中,打过很多胜仗,但最解气的一仗,当属抗战中的“韩略村伏击战”。
1943年10月,时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的王近山,奉命带领一个团的兵力,护送一些太岳地区的干部前往延安。
部队首长知道,此行要越过日军的封锁区。
所以,他们在给王近山下达命令后,再三强调:此行的主要任务是护送干部,途中一定要尽量避免与日军交战,尤其不能主动与之交战。
王近山答应了。
但当部队到达洪洞县的韩略村附近时,王近山得到侦查员报告,有一个日军汽车队,正在朝这边赶来。
王近山就像嗅觉灵敏的狼一样,对于战机有着天然的敏感性。
他觉得,这是一块肥肉。
他一抬头,正好前面是一个山崖,山崖下面是公路,而这条公路,就是汽车的必经之道。
王近山心里痒痒了:这简直是个打伏击战的绝佳场所啊。
他决定带着部队登上山崖,布下口袋阵,伏击日军的汽车队。
当他说了自己的想法后,手下的人都不同意。
因为部队首长之前千叮咛万嘱咐,此行的主要任务是护送干部,不可主动与日军交战。
但王近山的疯劲儿上来了:这么好的机会,错过就太可惜了。
就算要写检讨,这一仗也一定要打。
王近山下了决心,手下的人也只好执行命令了。
生活常识分享。
王近山(1915-1978),原名王文善,湖北省黄安县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王近山- 人物简介王近山(1915-1978),原名王文善,湖北省黄安县人。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师三十团排长、副连长、连长、副营长、营长,第十师二十九团团长、副师长,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师长。
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副团长,第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旅副政治委员,新编第八旅代旅长、旅政治委员,第三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陕甘宁留守兵团新编第四旅旅长,太岳纵队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副司令员,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十二军军长和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东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军区顾问。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78年5月10日,王近山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终年63岁。
王近山- 主要经历1915年10月生,汉族,亦名文善,贫苦农民家庭出身。
1930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一军第一师第三团第五连战士。
9月调第三团机枪连当通讯员。
同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1年2月任红四军第十师第三十团机枪连班长、排长。
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同年任机枪连副连长、连长,第一营副营长。
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各次反“围剿”作战。
同年11月任红四方面军第十师第三十团第一营营长。
率部参加红四方面军西征入川。
1933年2月任第三十团第二营营长。
7月任红四军第十师第二十九团第一营营长,9月任第二十九团团长。
开国中将王近山的跌宕人生看过电视剧《亮剑》的人,一定会为剧中男主角“李云龙”作战的那股“疯”劲而动容。
殊不知,作为“李云龙”原型的开国中将王近山的经历,其实比电视剧更精彩、更传奇。
这位开国中将曾因故被降为大校,后被逐出军队下放到地方农场,多年后又重返军队,他的最后一任职务定格为正军级――南京军区副参谋长。
王近山,原名王文善,1915年出生在湖北省红安县高桥许家田村。
15岁从军,16岁任连长。
先后担任了红四方面军第十师副师长、八路军一二九师七六九团团长、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
无论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还是在淮海战役的战场上,或是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前线,王近山都以善打硬仗、恶仗而勇冠三军,独树一帜,屡建奇功,所向无敌。
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92年5月,军事科学院出版关于回忆王近山将军的文集,邓小平提了4个字:“一代战将”;江泽民题词:“杰出的战将,人民的功臣”;杨尚昆题词:“王近山同志英勇善战,战功卓著”;李先念题词:“人民的战将王近山”。
智勇双全,歼灭日军观战团和共和国的许多将军一样,王近山也是贫苦家庭出身,在革命队伍中逐渐成长为一名智勇双全的优秀指挥员。
他中等身材、面孔白晰,浓浓的眉毛下有一双极为和善的眼睛,嘴角常常挂着微笑,讲起话来一句一顿,口齿清晰。
就是这样一位白面书生似的将军,却有着一个与他的外表极不相称的外号――“王疯子”。
他喜欢骑着高头大马勇往直前,在枪林弹雨中谈笑点兵,打起仗来总是身先士卒往前冲,在血火交织的战场上以“王疯子”之名勇冠三军,闻名遐迩。
1943年10月,时任太岳军区二分区司令员的王近山奉一二九师刘邓首长之命,率三八六旅第十六团从太行山回师陕北,保卫延安。
全团2000多名官兵在王近山的率领下,晓行夜宿,一路西行,很快就来到了太岳根据地边缘的临汾县韩略村一带。
前方侦察员报告韩略村村旁的公路上常有日军经过,且地势险要,非常适合打伏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王近山简历王近山的后代现状王近山子女是谁导语:王近山简历王近山(1915-1978),原名王文善,湖北省黄安县人。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王近山简历王近山(1915-1978),原名王文善,湖北省黄安县人。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师三十团排长、副连长、连长、副营长、营长,第十师二十九团团长、副师长,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师长。
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副团长,第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旅副政治委员,新编第八旅代旅长、旅政治委员,第三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陕甘宁留守兵团新编第四旅旅长,太岳纵队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副司令员,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十二军军长和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东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军区顾问。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78年5月10日,王近山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终年63岁。
王近山 - 主要经历1915年10月生,汉族,亦名文善,贫苦农民家庭出身。
1930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一军第一师第三团第五连战士。
9月调第三团机枪连当通讯员。
同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1年2月任红四军第十师第三十团机枪连班长、排长。
生活常识分享。
亮剑三千里河山——李云龙原型王近山湖北省红安县是我国著名的将军县,王近山将军于1915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其祖上是蒙古族在当地的达鲁花赤(元代地方军政长官),到其父亲时,家道中落。
将军有一个姐姐。
黄麻暴动前,后来成为中将的詹才芳到将军家乡,化装成裁缝,做暴动准备工作,王近山即是他的徒弟,只是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而已。
王近山将军人生的第一个传奇是在15岁时用牙咬着一颗子弹吓倒了地主,吃了大户。
黄麻暴动后,詹才芳身份公开,他就成了詹连长的警卫员。
多年后,职位远远高于詹才芳的虎胆将军王近山见到老上级时,一如既往地恭敬。
在二野,每当刘伯承、邓小平遇到大仗、恶仗、硬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王近山。
邓小平说:“不是疯,是革命英雄主义。
”王近山将军有一个“王疯子”的绰号,是因为在一次战斗中,他和一个大个子国民党兵搏斗,打红了眼,结果两人一同滚下山崖。
国民党兵当场身亡,王近山幸免于难,只是头部被一个圆锥状的石头戳了个洞。
从此,战友们都叫他“王疯子”任团长的王近山在红军时期最光辉的战例是一个团全歼一个旅。
那是在川陕根据地的一次反围剿中,红、白两军竟在一个地方宿营(战事频繁,部队疲劳过度),双方的警戒哨都睡着了。
王近山半夜醒来发现这一情况后,大喊一声:“同志们,敌人已经被我们包围了,抓俘虏啊。
”睡梦中的士兵乱打,全歼该旅,而且旅长郭勋奇被捉。
这一仗成为四方面军反围剿的唯一亮点。
王近山时年19岁。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又在江油和川军展开恶战,一股敌军突然突破红4军防守阵地,向红军阵地纵深发展。
军长许世友连忙投入作为预备队的28团发起反冲锋。
王近山接到命令后,当即带领人马扛着大旗、端着刺刀向敌人冲去。
弹雨中,王近山胸部中弹,当即陷入昏迷状态,被抬下阵地,部队士气受到影响。
总指挥徐向前见状,提着手枪冲了上去,边冲边高声呼喊着爱将的名字:“王近山!王近山!”王近山很快被主帅的呼声唤醒,当发现自己不在红旗身边,当即命令战士把他抬回红旗下,重新指挥战斗,直到头部被一颗子弹击中,昏倒在徐帅身边。
<div class="article_tit"> “一代战将”王近山 </div> <span>作者 : 苏振兰</span> <p> 1992年5月,在王近山逝世14周年之际,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老战友们撰写、编纂的纪念文集《一代战将?回忆王近山》。
已经退休的邓小平亲自题写了“一代战将”四个字,当时的中央领导江泽民、杨尚昆、李先念等也纷纷题词悼念。
? <br/> “一代战将”,是对王近山军旅生涯的最好概括。
<br/> <br/> 长征结束,21岁的王近山已经成为红四方面军的师级干部 <br/> <br/> 王近山,1915年10月出生在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高桥许家田村一个农民家庭,从小饱受地主家欺辱。
<br/> 1930年4月12日,鄂豫皖边区红军整编为红一军,15岁的王近山怀着阶级义愤,加入了这支红军劲旅。
在正副军长许继慎、徐向前(同为黄埔一期毕业)的领导下,王近山开始了他为人民解放而南征北战的革命人生。
在开创鄂豫皖斗争局面的“黄埔四杰”蔡申熙、曾中生、徐向前、许继慎言传身教下,王近山成为黄埔军校的“再传弟子”。
? <br/> 徐向前带兵有道,治军有方,指出练兵的内容是一练胆量,二练技术,三练战术,四练行军,五练作风。
在他的严格要求和培养下,红四方面军部队形成了“狠、硬、快、猛、活”的战斗作风,在战争中显示了强大的威力。
王近山就是这种作风带出来的一名勇敢的战士。
? <br/> 1932年8月的黄安七里坪之战,是红四方面军历史上罕见的一场大恶仗。
当时,在七里坪一带,蒋介石嫡系精锐部队陈继承纵队以近20个团的兵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红军阵地发起猛攻。
徐向前将仅有的12个团的主力部队集中在手,抗击敌人。
王近山为什么只是中将王近山是红四军,二野军典型的猛将,在1955年的时候授予中将军衔,王近山为什么只是中将?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王近山为什么只是中将,希望对你有帮助!王近山很年轻的时候就加入了共青团十几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共产党。
二十岁成为红四军最年轻的师长。
许世友,以及其他上将军衔的人当时在红四军中职位都比他高。
王近山虽然打战很厉害,年纪轻轻就得到了提升重用,但是也正因为他年轻,资历浅,所以和其他资历老的将领相比就只能是中将。
王近山为什么只是中将,因为他授予军衔的时候也年龄不大,和其他老将领一对比就排在了中将的位置。
解放前,王近山打战越来越厉害,官职也迅速提升。
但是王近山的脾气暴躁也是有很多不足的。
他还打了没有命令的胜仗,虽然得到了毛泽东的赞扬,但是在听从安排指挥上王近山还是比较不够成熟的。
有一次王近山对于安排的职位第三兵团副司令员产生不满,认为其他兵团的司令员不如他,邓小平还曾对他劝说,认为他打战能力上确实比得过其他人,但是其他方面又有许多不足,因此才当副司令。
中将和上将军衔的区别就在于曾担任的军职位上,王近山为什么只是中将,因为他当时担任的多是副司令类的军职,加上王近山年龄都比其他上将的年龄小,资历也浅,授予中将也是符合事实的。
王近山将军子女近况王近山和他的第一个妻子韩岫岩共生育了八个子女,离婚后孩子全由妻子韩岫岩抚养。
王近山是中将级别军官,从默默无闻的一个稚嫩小红军做到中将军官,期间走过了多少枪林弹雨,又多少次直面死亡。
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对自己的子女格外的疼爱。
王近山参加过红军长征,淮海战役,抗美援朝等多场战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做出了很多贡献。
网上很少有关于王近山将军子女近况的介绍,毕竟王近山的历史和战绩再怎么光辉荣耀,那也只是属于他一个人的,并不能对子女产生多大影响。
王近山因为和妻子的妹妹相互爱恋而毅然离婚,并因此被开除了党籍,职务也被撤销。
没有了生活保障的王近山当然没法担负子女的抚养问题,并且子女全都站在妈妈的阵营一侧。
善打恶仗硬仗的王近山作者:宋凤英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6年第8期宋凤英王近山1915年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高桥许家田村。
他15岁从军,16岁任连长,作战勇猛,以善打硬仗恶仗而勇冠三军。
先后担任红四方面军第10师副师长、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晋冀鲁豫野战军6纵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在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前线中,处处可见王近山纵横驰骋的身影。
人称“王疯子”王近山原名王文善,童年的苦难使这位有着成吉思汗血统的少年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
1930年工农红军打到了他的家乡,一位詹姓中共党员给他讲了从未听过的道理。
王文善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红军,他想让自己似大山般坚强,改名王近山,踏上了革命征程。
1931年11月的黄安七里坪,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主持召开粉碎敌人第三次“围剿”的作战会议,首要任务是攻破海拔1000余米的蟑山主峰,红11师31团为主攻,王近山任营长的红10师30团安排为总预备队。
在长期的敌我对峙中31团有所放松,敌人趁夜潜进。
30团团长王宏坤带部增援直扑过去,在敌人即将逼近31团指挥所时,30团从敌左侧插入,但不久被腹背包围。
徐向前始终伫立在最前沿的红旗下,王近山等30团将士受到极大鼓舞,最后杀开一条血路。
红四方面军乘势攻克黄安城,创下我军第一次夺取敌整师防守一个坚固据点的辉煌战绩,敌69师师长赵冠英被俘。
徐向前注意到了这位小牛犊:“哈!我还有这么漂亮的小营长!好一个‘王疯子’,把敌人都吓得尿裤子了。
”从此,王近山有了“王疯子”的绰号。
1933年10月下旬,四川军阀刘湘对红四方面军进行了“六路围攻”。
防御战中28团几乎拼光了,团长王近山始终身先士卒。
1934年夏,红军转入反攻。
鹰背嘴一战,28团战线最长,敌我兵力高达10比1。
敌人砍倒大树搭成梯子,猛烈反扑。
王近山简历王近山(1915-1978),原名王文善,湖北省黄安县人。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师三十团排长、副连长、连长、副营长、营长,第十师二十九团团长、副师长,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师长。
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副团长,第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旅副政治委员,新编第八旅代旅长、旅政治委员,第三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陕甘宁留守兵团新编第四旅旅长,太岳纵队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副司令员,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十二军军长和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东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军区顾问。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78年5月10日,王近山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终年63岁。
王近山 - 主要经历1915年10月生,汉族,亦名文善,贫苦农民家庭出身。
1930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一军第一师第三团第五连战士。
9月调第三团机枪连当通讯员。
同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1年2月任红四军第十师第三十团机枪连班长、排长。
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同年任机枪连副连长、连长,第一营副营长。
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各次反“围剿”作战。
同年11月任红四方面军第十师第三十团第一营营长。
率部参加红四方面军西征入川。
1933年2月任第三十团第二营营长。
7月任红四军第十师第二十九团第一营营长,9月任第二十九团团长。
1934年6月至1935年8月任第十师第二十八团团长。
率部参加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各次反“围攻”战斗。
1935年5月参加长征。
同年9月至1936年1月任红四军第十师副师长。
“疯子”将军王近山:韩雪爷爷是哪个将军王近山,15岁参加红军,20岁成为红军年轻的师长,30岁当上解放军纵队司令员(军长),39岁当上大军区副司令员,40岁被授予中将军衔。
王近山中等身材,眉黑肤白,眼睛和善,嘴角常常挂着微笑,说起话来慢条斯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貌似白面书生的人,却有一个与他外表极不相称的外号――“王疯子”。
智歼日军“战地参观团”后,毛泽东专门接见王近山王近山当红军连长时,一次战斗中,与敌人反复厮杀,最后展开肉搏,他抱住一个敌人滚下悬崖,头被尖石穿了一个窟窿,血流如注,他硬是用带血的石头将敌人砸死后,自己才昏迷过去。
他当红军团长时,每次攻城作战都跑到前沿指挥,一两次攻不下来,他就命令竖梯子,亲自爬城墙。
由于他每次作战都拼命往前冲,到后来,每次打仗时,要派七八个警卫战士紧紧地跟着他,见他往最危险的地方冲时,就把他拖下来,然后,几个战土就重重地压在他身上,这时,他总是气得又急又火,又踢又咬,嘴里直骂娘。
在战场上,像王近山一样“疯”的将军并不多见。
所以,“王疯子”之名勇冠三军,闻名遐迩。
1943年10月,王近山任太岳军区二分区司令员,奉党中央命令带三八六旅十六团赴延安扩编部队,保卫陕甘宁边区。
全团2000多名官兵在王近山的率领下,日夜兼程,一路西行,很快来到了太岳根据地边缘的临汾县韩略村。
当得知常有日军经过,且地势险要时,王近山决定以速战速决的手段,打一个干净利落的伏击战。
10月22日晚上,王近山指挥部队在浓浓的夜色中进入了伏击阵地,迅速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
王近山和他的部下当时都不知道,他们即将伏击的竟是由日军中队长以上军官组成的“战地参观团”!他们即将创造一个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收获极丰的战例。
原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为了推行他在扫荡太岳根据地时采用的“铁滚式三层阵地新战法”,抽调近200名中队长以上的日军军官,组成华北派遣军司令部战场参观团,到太岳区进行实战观摩。
他们做梦都不会想到,他们一进太岳区,就迎头碰上了我八路军的著名战将王近山和英勇善战的太岳十六团。
近山开始反思党的错误。
1966年元月,C军出现叛徒,王近山遭到国防部长林彪等中央军事领导人的猛烈批评,他和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策划了作战行动,一举击落了台湾来犯飞机。
文化大革命期间,王近山因坚决抵制两派造反组织冲击野战军机关的行为,并果断开枪镇压,被诬陷为反革命、大军阀,被隔离审查,他的几乎所有老部下,都泪如雨下,抢着要救他,可被他拒绝了。
1968年,一代名将王近山用楚云飞送给他的枪自杀而死。
国民党金门驻防副司令官楚云飞沉痛哀悼了他的老战友、老对手,高度赞扬了他在抗战期间的丰功伟绩。
1978年,王近山被平反。
现附上王近山中将自杀片段:王近山冷笑道:“军人没有交出武器的习惯,除非他死了以后。
说到出路,你可想错了,我从来没有打算给自己留条出路,所以你这话等于没说。
我找你来不是为了和你争论这些理论,因为我这辈子就没闹明白过,你比我也强不到哪儿去,尽管你比我有文化。
我只想告诉你,我王近山这条命,不喜欢听别人摆布,谁都不行,日本鬼子和国民党不行,现在的中央文革也不行,我这条命得由我自己摆布,我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死法。
我王近山这条命虽说不值钱,可也不能被别人轻轻松松就拿走,这活儿得由我自己干,你知道一个军人最体面的死法吗?上吊?服毒?都不行。
那是老百姓的死法。
告诉你,军人的死法应该是用子弹。
你看,我把枪口对准太阳穴,当我扣动扳机时,子弹会从我另一侧太阳穴穿出,随着子弹喷出的是我的血和脑浆,那时你会看到,我王近山的血是热的,滚烫滚烫的,冒着热气,我的脑浆是白的,像没点好卤的豆腐,糊里糊涂的,这是因为我这辈子没闹明白的事太多。
这颗子弹从我太阳穴穿过后,应该打进那边墙里,那墙是灰墙,不会产生跳弹,如果你想留个纪念,就把这弹头挖出来,我送你了。
王近山(1915----1978),湖北黄安县人,人民军队的著名战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王近山是电视连续剧《亮剑》李云龙的原型。
王近山的战功和荣誉比李云龙还李云龙。
王近山19岁就任红四方面军的团长,创造了智捉国民党围剿军旅长的著名战例。
在江油战役中,王近山冲锋在前,身负重伤,昏迷不醒。
徐向前总指挥深情地说:王疯子,你不能死。
他奇迹般的活过来。
王近山赶上了革命胜利后,许多老干部换老婆的风潮,而且搏击在风尖浪口。
我看过王近山的照片,他的确是一位英俊的帅哥。
这位帅哥爱谁不好,偏偏爱比自己小20岁的妻妹。
妻妹爱谁不行,却偏偏要爱自己的亲姐夫。
王近山敢打没命令之仗,消灭了日军战地参观团;活捉了国民党中将司令官康泽;在上甘岭与美军生死搏杀、令美军胆寒。
这个著名战将却解决不了自己家里纷争。
美女爱英雄,英雄难过美人关。
要是其妻让位还好,可她就是不。
要是妻妹牙关一咬,狠命离开也好,可她就是不。
要是两姐妹能和平共处,共享英雄男人也好,可她们就是不能。
再说,爱情这东西有点自私,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王近山身心俱焚,焦头烂额也难以圆满解决这个问题。
王近山必须在妻与妻妹之间作出唯一的选择。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王近山来说,生活作风问题足以毁灭他的锦绣前程。
对妻妹来说,英雄男人难遇,爱情难舍,亲情难处,世人鄙夷,跟着这个男人,可能不是享不了的福,而是受不完的苦。
英雄就是英雄,英雄的性格就是独特。
人们常说,兔子不吃窝边草,王近山偏吃。
他舍弃了自己出死入生换来的地位,抛弃了升迁的锦绣前程,就爱妻妹。
为了此事,周恩来劝他,没用;他的老上级的邓小平劝他,也没用。
最后只剩下受贬的厄运了。
为了爱情,王近山这位原红四方面军的将领受到中央军委的严惩:从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位子上连降四级,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小领导一个农场的副场长。
倒霉的王近山,妻离子散,妻妹也不知所踪。
还是身边的工作人员小黄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嫁给了这位落难的英雄。
王近山中将的故事五家渠一小四一班王雨眠共和国的历历上有一颗将星,赤胆忠心,疯了一般为党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就是人称“王疯子”的一代名将王近山。
1915年,王近山出生于湖北黄安县桃花乡一个穷苦人家,9岁为地主放牛,13岁当长工,15岁参加红军。
王近山年龄不大,打起仗来特别勇敢,参军第二年就从班长、排长升任连长。
一次战斗中,他和敌人肉搏,身受重伤后,用刀砍、用牙咬,最后抱住敌人一起滚下悬崖,奇迹般地活下来。
就是这次战斗,他得了一个绰号——“王疯子”。
韩略村伏击战是王近山在抗日战争中指挥的收获比较大的一次战斗。
1943年10月22号那天,王近山带领三八六旅十六团4个连的战士突破敌人的包围,到达临汾韩略村一带。
当天下午,部队得到情报,大扫荡开始以来,每天都有十几辆满载物资的汽车从临汾开出来,支援扫荡的日军。
途中经过韩略村里的一段公路,公路是一条五里长的沟,两侧是两丈高的陡壁。
王近山认为韩略村群众基础好,地势适合打伏击战。
23日,他带领连以上干部,查看地形,研究作战方案。
24日凌晨,部队进入设伏阵地。
不一会,日军三辆小汽车、十辆大卡车大摇大摆的开进韩略村西南公路。
这时一位农民挑着柴草站在公路上,望着远远开来的日军的卡车微笑。
突然,农民不见了,柴草着火。
刹那间,两侧悬崖上的玉米秸、高粱杆全都变成了八路军战士,愤怒的枪弹、手榴弹和炸药包像铺天而来的“麻雀”,密密麻麻地落向了敌阵,向着日军迎头痛击。
鬼子们顿时血肉横飞、死伤大半,敌人的汽车也开始起火爆炸。
紧接着,冲锋号吹响了,战士们勇猛地冲下山崖,与鬼子展开了肉搏战。
韩略村及附近村里的民兵老乡也赶来参战,许多人拿着菜刀、棍棒、锹镐在阵地四周高呼:“鬼子被包围了!”“鬼子跑不了啦!”“同志们!狠狠打呀!”山鸣谷应,威势倍增。
此时的敌人心惊肉跳,后路已被截断,前路又被堵死,在狭窄的路沟里只有挨打的份。
在我军密集的枪弹、手榴弹和刺刀、大刀的猛烈打击下,敌人的指挥完全失灵,敌人零落的散兵被我军逐一消灭。
硝烟散尽又见英雄——王近山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6年第10期他,一位开国功臣,凭着卓越战功于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60年代曾担任过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行政六级;他,就是风靡全国的电视剧《亮剑》主人公李云龙的原型,当年曾转战中原、威震敌胆、大名鼎鼎的王近山将军。
初到农场此刻四下望去,尽是些纷乱景象,真好像是从天上落到了地下,差异太大了。
“这就是我落脚的地方?”这一落脚不知要到何年何月呢,王近山将军不由得感到无限惆怅,紧皱起了眉头。
将军此次是犯了“生活作风问题”错误而被贬职到这里来的,曾经叱咤战场的共和国将军,因为婚变而惊动了国家主席刘少奇,林彪也作出批示,虽被保留了军籍(大校军衔),却被开除了党籍,连降三级,发配到河南黄泛区我们知青下乡锻炼的农场任副场长。
对于处分,将军心里并不怎么服气,不免在心里发几句牢骚;但转念又想:“我这是怎么了?如今我真是‘英雄暮年’了吗?这块土地我并不陌生呀!我在中州指挥过作战,立下过战功。
这里的山山水水都洒下过我们的鲜血啊,我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从来没有改变过……”这样,将军逐渐从低落的情绪中恢复过来,挺了挺身板,心事重重地凝视着车窗外的景色。
我和王将军是在他1964年到农场后认识的。
那时,我刚二十出头,是首都下放来的高中学生,经过一年多的锻炼,已成为农场园艺场一级园艺工人。
当时,将军一行人马,包括他婚变后迎娶的这位十分年轻的妻子小黄(到了农场,当地组织部门才给他们补发了结婚证),还有他们的一个刚刚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女儿,远离首都来到我们劳动的地方。
我们从劳动中结识,在交往中了解,增进友情而成了忘年之交,延续了近二十年,直到将军逝去。
将军到了农场,顿觉天高地阔,空气清新,这与“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北京城大不相同了。
农场党委路书记是1933年入党的老革命,副书记马场长是到过延安的“三八式”老同志,早都知道王将军这位战神的大名,对王将军态度很亲切,从不提及那些敏感问题。
一代名将王近山一条人脉起东山从朝鲜战场上归来,王近山曾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后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副部长。
1955年,刚刚不惑之年的他又被授予中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然而自新中国成立后,王近山的一次演讲却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这次演讲是为大学生纪念“中国红文化”而进行的,演讲结束之后,心怀澎湃的大学生们将无数的掌声与鲜花送给了王近山,与鲜花同来的还有爱情,然而这份爱情的来源确是王近山的妻妹,与妻子相比,其妻妹是风华正茂的女大学生,当两人相遇时,彼此也产生了种种情愫!王近山的妻子名叫韩岫岩,是解放战争时期出名的革命人士,韩岫岩一家八口尽皆参军,并且变卖了所有财产支援革命,在那个时期,韩岫岩不仅是医院的“院花”,更是革命的英雄。
面对种种压力,王近山依然决然的选择申请离婚而追求自己的爱情,然而即便曾经的老首长、好同志相劝也充耳不闻,最终这份离婚协议被批了下来,然而与协议同时下批的还有撤消大军区副司令员职务;行政降为副军级(军衔从中将降为大校);开除党籍;调往河南某农场任副场长,于此同时其妻妹也因受不了舆论的压力选择离开了他。
王近山在农场这一干就是5年,期间曾经在王家干过活的黄慎荣选择到农场照顾王近山,小黄说:“首长,只要你不嫌弃我,我就跟你一辈子,照顾你一辈子。
”这期间王近山艰难度日,他在战场上受过7次重伤,所以生活起居都很不方便,“如果没有小黄,我想我坚持不下来”后来王近山这样说过。
一代名将落身于农场,或许没有人脉,王近山将再难觉醒,但是曾经在部队搭建出的人脉,让王近山在次找到了希望!于是在1968年末,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总参谋长肖永银前来探望王近山,期间肖永银给王近山出了个注意,让他写下了三封信,第一封是写给毛主席的检讨信,而第二第三封则是有肖永银拿着一封,另一封交给曾经的好战友中国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总司令许世友。
1969年“九大”在北京召开,在会议之前,许世友将王近山的信面呈毛主席,并且在毛主席面前为王近山说了不少好话。
◆冯紫一代战将王近山︓说话慷慨激昂︐语言深入浅出王近山是开国中将,他性格豪爽,敢打硬仗,这种性格使得他有了“王疯子”的诨号。
在战场上,他屡立战功,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外表粗犷,但做起事情来可是粗中有细,尤其是在说话时,也相当讲究策略,深入浅出,很是令人信服。
咱们可不能做吃亏的买卖在抗日战争时,有一回冈村宁次调集万余日军对太岳区进行扫荡,威胁到了八路军总部,总部经过商讨,决定进行转移。
王近山率部在转移中,侦察兵侦察到沿线公路有军车经过。
在如何通过时,他表示应该“停止西进,掉头向北”,有人当即表示异议:“敌人就是从北面来的,那不正好跟敌人撞上了吗?”王近山解释说:“没错呀,就是要迎着敌人撞上去,但咱不是跟他正面傻撞,是擦着鼻子滑过去,还不能让他的眼睛看到。
向西,是我们的必经之路,敌人既然盯上我们了,就一定会在我们的必经之路设下埋伏。
我们要是继续向西,就是自己钻进敌人设好的口袋里。
可我们要是向北,则出乎了敌人的意料。
咱们可不能做吃亏的买卖,要敢于走一两招险棋,让敌人搞不明白咱做什么,那咱们不就有可乘之机了嘛!”面对异议,王近山先是对“撞上去”进行了解释,不是正面傻撞,而是擦着鼻子滑过去,不被对方的眼睛看到。
接着他对向西行军的危险进行了分析,相比较而言,向北则是能够出乎敌人的意料。
最后他总结说,如此之为让敌人搞不明白,己方就会有可乘之机。
话语说得有理有据,正反对比鲜明,又诙谐风趣,很是能够让人认同。
这种设防就像是一面鼓王近山虽然出身贫寒,识字不多,但他善于学习,对战术学习尤为钟爱,特别喜欢跟部属们进行探讨和交流。
别看他是在陆地上领兵打仗的将军,可在谈起岛屿防御的策略和方案时,同样有着独到之处。
有一回,他跟部属谈起了岛屿防御的话题,就这样表达看法道:“我看到有些岛屿设防缺乏纵深、弹性和韧性,这种设防就像是一面鼓,鼓的四周全都是钉子,牢是比较牢了,不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坚不可摧,但中间可是空的,根本经不起重打,人家从中间狠狠地敲一下,说不定就给敲破了。
抗战英雄王近山的简介资料
王近山,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常胜将军,著名抗战英雄。
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王近山简历,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近山,湖北人,父母都是贫困农民。
王近山简历十分丰富,十五岁就参加了工农红军,加入共青团。
十六岁担任红四军师团下的连长。
十七岁成为共产党员,同时当上营长,参加了湖北安徽河南根据地的反围剿战争,又率领部队加入红四军进入四川。
十八岁当上了团长,参加多次革命战斗。
二十岁参加红军长征,同时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革命军师长。
二十一岁,带领部队四川边界作战,之后又往北到达甘肃,参加了山城堡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担任八路军不同军队的旅长,司令员。
1945年正值三十岁的王近山出席了中共七大委员会,三十岁到三十一岁成为著名的第六纵队副司令员。
国共内战中,王近山所率领的三团和国民党八十五军血战,同时成功策反了廖运周起义,使得王维兵团最终战败,为国民党失败局面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新中国成立,王近山担任了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的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第十二军军长之外,还当上了军党委书记,政治委员。
担任重庆的警备司令部司令员。
之后的纪念由重庆军区逐步升任到川东军区,西南军政委员,最后任党委书记。
朝鲜战争爆发后,他任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开赴朝鲜指挥参加了著名的几次战役,荣获了朝鲜人民共和国颁
发的荣誉勋章。
王近山因为情感问题被中央处理开除党籍降级职位,于1978年因病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王近山怎么死的革命老将王近山在经历婚变后重新建立了家庭,在他五十九岁的时候,身体状况出现异常,医院为了进一步给他检查,进行了手术,发现他患上了胃癌。
医院又对他进行了胃癌切除手术,可是在手术后肠道破裂,造成了肠子遗漏,影响正常的排便。
王近山又接受了肠道手术。
经过长时间的医治,他体内的癌细胞总算得到了控制。
经过术后休养后,王近山可以出院了。
然而四年后,他的身体开始恶化,送到医院进行住院治疗。
此时身体极度虚弱的王近山非常想念他的战友张立三。
张立三和他是同生共死的战友,一天经历了无数革命的战火,曾经彼此都救过对方的生命。
听闻王近山身体不好的消息,张立三急忙赶到医院探望他。
两人都年纪不小,王近山虚弱的躺在病床上看到战友非常激动,两人都落下了泪。
张立三习惯的拿出烟来抽,王近山劝他戒烟,张立三难过的答应了。
这个时期王近山的原配夫人曾想来探望他,可是来之前却被王近山的警卫拒绝了。
因此他的原配夫人最终没有出现,王近山怎么死的也许她当时她不能得知了。
王近山怎么死的,他是被癌症细胞损害了生命,最终无法医治去世的。
中央领导对他的去世非常重视,对他生平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赞扬。
王疯子王近山王近山十五岁的时候就参加了红军,在一次与敌人
刺身肉搏中,他受了重伤,最后发疯般的用所有能用的方式去打败敌人,甚至用牙齿撕咬敌人,最后抱着敌人一起滚下悬崖,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因为这个事迹他被人冠以王疯子的称号。
王近山是一个打战天才,打赢了多次胜仗,立下许多战功。
在朝鲜战争中流传着他英雄的战斗故事。
在朝鲜上甘岭上,美国空军进行了疯狂的规模空前的袭击,上甘岭小小的几公里阵地上坚守着秦基伟带领的第十五军。
在敌人猛烈的空袭下,十五军师几乎全部阵亡。
这时候王近山强烈要求他自己的部下十二军团上去作战。
在王近山的坚持要求下,十二军团投入了上甘岭战斗。
十二军团和剩下的坚守阵地的十五军团一起战斗,成就了历史上战役规模最激烈的战斗,美军的六万兵力损失了两万多,飞机大炮坦克也损失无数。
中国军队的顽强震惊了全世界,王疯子王近山的名声也传到了世界。
王疯子王近山的婚姻生活也不平常,在恋上了妻子的妹妹,他的小姨子后,在面对妻子的威胁下,选择了离婚。
虽然在婚姻上不够忠诚,但是也说明了他不惧怕不屈服的性格,王近山始终都是中国人民值得敬佩的一位革命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