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磁共振成像对比剂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磁共振成像之对比剂相对于CT对比剂来说,磁共振造影剂安全性比较高,使用剂量也比较低,因磁共振成像具有无辐射的特点,因而磁共振平扫加增强扫描已经在磁共振扫描中越来越常见,造成磁共振对比剂的种类繁多,清楚了解其对比剂的特点对于行磁共振增强扫描时对比剂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因此在此收集归纳一些资料便于随时翻阅,具体见下文。
在前面我们说了粒子在热运动作用下会产生一个频率和相位不断变化的电磁场,这个电磁场的波动性带来的场均匀性程度和频率变化范围会影响组织弛豫的快慢。
我们也说了改变弛豫最主要的因素有:温度、磁场、分子大小、对比剂这四方面,针对前三种比较固定且在磁共振成像中不具有应用性,所以当下多以对比剂来改变组织的弛豫,关于弛豫可以参见无处不在的平衡之弛豫。
磁共振信号的主要来源是组织中的氢质子,信号强度主要受氢质子的密度和弛豫影响,不同的信号强度造成了组织间的对比度,这样便可区分不同的组织,对于诊断来说,不同组织间的对比度越强,就越容易识别到病变组织。
在磁共振成像的过程中有时为了提高病变的发现率、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的正确率,便利用磁共振对比剂影响组织弛豫的作用增强信号差提高对比度。
基于对比剂的作用,目前对比剂已经在磁共振扫描中越来越普遍。
当把物质置于一个外加磁场中时,物质将在磁场的作用下感生出一个磁场,称为感应磁场,根据感应磁场的大小和方向,可将物质的磁性分为抗磁性、顺磁性、铁磁性这三大类(见下图1公式)。
其中抗磁性的来源是外加磁场对原子内整个电子壳层的电磁感应作用,体现出抗磁性的物质,其内部的磁矩必然是互相抵消的,也就是说电子的自旋磁矩和电子的轨道磁矩都是各自互相抵消的。
根据泡利不相容定理得知轨道上的两个电子的状态是不具有相同的状态的,也就是其磁矩相反,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根据楞次定律,外加磁场感应出的磁场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这样在轨道上运动不同的两个电子的轨道磁矩将不会互相抵消而表现出一定的磁矩大小和方向,其因与外加磁场的方向相反而表现出抗磁性,值得注意的是,其磁矩是在外磁场的作用下感应出来的。
磁共振对比剂的研究概况磁共振对比剂是一种在医学领域中常用的诊断影像剂,它可以增强磁共振成像的对比度,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磁共振对比剂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不断推动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和进步。
磁共振对比剂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缓解型和增强型。
缓解型磁共振对比剂通过改变组织中的磁共振信号强度来提高图像对比度,常用的缓解型对比剂有液体、气体和聚合物等。
增强型磁共振对比剂则是通过引入一个对比剂物质来增加图像对比度,常用的增强型对比剂有金属离子和有机化合物等。
早期的磁共振对比剂主要是使用铁离子,但因为其可溶性差,容易引起不良反应而逐渐被淘汰。
随着科技的进步,研究者们发现稳定的钆离子可以作为优异的磁共振对比剂。
钆离子可以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溶性,且具有较高的磁性,使得磁共振图像的对比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随着对磁共振诊断的需求不断增加,磁共振对比剂的研究也在持续深入。
近年来,研究者们正在致力于开发更安全、更有效的磁共振对比剂。
一方面,他们致力于寻找更好的配位体,以提高磁共振对比剂的穩定性和溶解度,减少副作用。
他们也在探索新的对比剂,例如纳米级对比剂和超顺磁性对比剂,以进一步提高磁共振图像的分辨率和对比度。
研究者们还在研究对比剂的靶向性。
通过将靶向配体与对比剂结合,可以使对比剂更容易聚集在疾病部位,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这种靶向性对比剂可以用于癌症诊断、心脑血管疾病检测等。
磁共振对比剂的研究目前正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的阶段。
未来的研究重点将放在提高对比剂的安全性和效果,以及研发更具靶向性的磁共振对比剂上。
这将为临床医学提供更准确、非侵入性的诊断手段,并促进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gd对比剂增强磁共振成像原理
GD对比剂是一种含有钆离子的化合物,钆离子具有较高的磁性,可以显著增强磁共振成像(MRI)的对比度。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与周围的水分子发生相互作用,改变水分子的旋转速率和磁矩分布,从而改变MRI信号的强度。
在GD-MRI 中,钆离子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进入人体内部,然后与水分子结合,形成钆离子和水分子的配合物,进而增强MRI图像的对比度。
具体来说,当人体进入磁共振成像机后,机器中的强大磁场会使得人体内的氢原子核磁化,这些氢原子核在磁场中排列成一定的方向。
当磁场被撤销时,氢原子核会发出射频信号,这些信号被接收器接收并转化为图像。
但是,由于人体内部不同组织之间的氢原子核密度和排列方式差异很小,导致图像的对比度很低,难以分辨不同的组织。
而GD对比剂中的钆离子可以改变周围水分子的磁矩分布和旋转速率,使得水分子的信号强度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会导致MRI信号的强度也发生变化,从而在图像上产生对比度。
由于不同的组织对GD对比剂的吸收和分布不同,因此会在MRI图像上呈现出不同的对比度,从而提高了MRI图像的分辨率和诊断准确性。
磁共振成像对比剂2011-10-04 13:10:22 作者:来源:互联网浏览次数:77 文字大小:【大】【中】【小】简介:对比剂(contrast media或contrast agents)是指能通过某种途径引入机体后,能使某器官或组织的图像与其周围结构或组织的图像产生差别的物质。
虽然常规磁共振成像就对病变较为敏感。
但因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弛豫 ...关键字:磁共振成像对比剂对比剂(contrast media或contrast agents)是指能通过某种途径引入机体后,能使某器官或组织的图像与其周围结构或组织的图像产生差别的物质。
虽然常规磁共振成像就对病变较为敏感。
但因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弛豫时间有较大的重叠,所以常规M R平扫提供的疾病的信息是有限的,而对比剂的应用因能特异或非特异的改变组织的弛豫时间和组织的信号强度,这将有助于病变的早期诊断、小病灶的检出和对疾病的定性诊断。
磁共振对比剂在对发现平扫未显示的病变、肿瘤的鉴别、明确病灶范围、术后病人的监测以及血管病变的显示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7.1磁共振对比剂的分类1973年uterbur年在纽约州立大学研制成功第一台磁共振成像仪。
在磁共振应用于临床后不久,同样磁共振对比剂的研究也着手进行,其思路为改变组织MR待征性参数,主要是缩短T1和(或)T2弛豫时间。
所以可分为T1驰豫对比剂和T2弛豫对比剂。
同时也可根据作用的不同和磁化率的强弱分为抗磁性对比剂、顺磁性对比剂、超顺磁性对比剂和铁磁性对比剂。
另外也可根据MRI对比剂在体内的分布,对比剂特异性所针对的组织等标准将磁共振成像对比剂分别分为细胞内外对比剂和组织特异性对比剂等。
由于其分类标准较多,下面介绍几种通用的分类方法。
7.1.1根据细胞内、外分布分类·细胞外对比剂细胞外对比剂应用最早、目前应用最为广泛。
它在体内非特异性分布,可在血管内或细胞外间隙自由通过。
·细胞内对比剂以一些细胞作为目标靶来分布。
磁共振对比剂的研究概况磁共振对比剂是用于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药物,通过在体内注射对比剂可以提高MRI图像的对比度,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以来,磁共振对比剂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本文将对磁共振对比剂的研究概况进行详细介绍。
磁共振对比剂的种类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金属盐类对比剂和金属配合物对比剂。
金属盐类对比剂是早期应用较多的一类,如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铒。
这些对比剂具有光稳定、价格低廉等优势,但由于其对人体肾脏的毒性较大,目前已逐渐被取代。
而金属配合物对比剂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类型,主要包括钆配合物、锰配合物和铁配合物等。
这些配合物对人体较安全,并且可以提供更高的图像对比度。
磁共振对比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磁共振对比剂的合成与制备。
对比剂的合成是整个研究的基础,也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近年来,随着有机合成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新型的对比剂被合成出来。
研究者们通过合成高稳定性和高放大效率的钆配合物,提高了对比剂的成像效果。
还有研究者通过改变配体的结构,改善对比剂的生物相容性和药代动力学性质。
其次是磁共振对比剂的性能研究。
研究者们通过调控对比剂的结构和成分,提高其成像性能。
一些研究者通过调节对比剂的配体结构,使其对水分子的交换速度增加,从而提高MRI图像的对比度。
一些研究着还通过调整对比剂与目标分子的配位方式,实现了特异性识别和成像。
第三是磁共振对比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药代动力学研究主要关注对比剂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
这些研究可以帮助了解对比剂的临床应用和剂量调节。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对比剂与人体的相互作用的深入认识,研究者们开始从多个角度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例如对比剂在不同人群中的药动学变化,对比剂对肾脏功能的影响等。
最后是磁共振对比剂的临床应用研究。
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创性的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
研究者们通过对不同疾病患者的磁共振成像进行观察和分析,评估对比剂在不同疾病诊断中的效果和价值。
磁共振成像对比剂2011-10-04 13:10:22 作者:来源:互联网浏览次数:77 文字大小:【大】【中】【小】简介:对比剂(contrast media或contrast agents)是指能通过某种途径引入机体后,能使某器官或组织的图像与其周围结构或组织的图像产生差别的物质。
虽然常规磁共振成像就对病变较为敏感。
但因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弛豫 ...关键字:磁共振成像对比剂对比剂(contrast media或contrast agents)是指能通过某种途径引入机体后,能使某器官或组织的图像与其周围结构或组织的图像产生差别的物质。
虽然常规磁共振成像就对病变较为敏感。
但因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弛豫时间有较大的重叠,所以常规MR平扫提供的疾病的信息是有限的,而对比剂的应用因能特异或非特异的改变组织的弛豫时间和组织的信号强度,这将有助于病变的早期诊断、小病灶的检出和对疾病的定性诊断。
磁共振对比剂在对发现平扫未显示的病变、肿瘤的鉴别、明确病灶范围、术后病人的监测以及血管病变的显示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7.1磁共振对比剂的分类1973年uterbur年在纽约州立大学研制成功第一台磁共振成像仪。
在磁共振应用于临床后不久,同样磁共振对比剂的研究也着手进行,其思路为改变组织MR待征性参数,主要是缩短T1和(或)T2弛豫时间。
所以可分为T1驰豫对比剂和T2弛豫对比剂。
同时也可根据作用的不同和磁化率的强弱分为抗磁性对比剂、顺磁性对比剂、超顺磁性对比剂和铁磁性对比剂。
另外也可根据MRI对比剂在体内的分布,对比剂特异性所针对的组织等标准将磁共振成像对比剂分别分为细胞内外对比剂和组织特异性对比剂等。
由于其分类标准较多,下面介绍几种通用的分类方法。
7.1.1根据细胞内、外分布分类·细胞外对比剂细胞外对比剂应用最早、目前应用最为广泛。
它在体内非特异性分布,可在血管内或细胞外间隙自由通过。
·细胞内对比剂以一些细胞作为目标靶来分布。
磁共振对比剂的研究概况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功能性医学影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和治疗领域。
然而,MRI成像的质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病人的呼吸、心跳、移动和组织的密度等。
为了提高MRI成像的准确性和可视化程度,人们使用磁共振对比剂(MRI contrast agent,MCA)来增强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磁共振对比剂一般是由一种或多种金属离子与有机化合物酰胺或胺磷酸盐的配合物组成。
这些对比剂通过改变组织的磁性和MRI成像的灵敏度来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和分辨率。
MCA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对比剂与磁场产生的影响来产生强化MRI信号的效果。
目前,已经检测到了多种MCA,分别用于不同类型的MRI检查。
MCA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离子对比剂和非离子对比剂。
离子对比剂由离子化的金属和非离子化的配体组成,包括其中的某些离子(例如:钆、铁、锰、铜等)。
因为离子对比剂分子中带有离子,所以导致它们对MRI信号影响较强。
离子对比剂对成像的贡献非常大,例如在颅内疾病、肝脏和肾脏检查中,都会优先选择使用离子对比剂。
非离子对比剂由不带电荷或少带电荷的分子组成,其对周围的水分子的SPIN网格的作用力降低,从而提高了信号的强度。
非离子对比剂具有低渗透性、低毒性、低过敏性等特点,并且在体内不带电荷,因此不会被主动地分泌或排泄。
这些对比剂具有更高的肾脏安全性,可以用于检测肾脏、区分神经病变、血管成像等领域。
然而,使用MRI对比剂存在一些潜在风险。
目前发现这些对比剂可以引发过敏反应、代谢紊乱甚至肾损害。
在使用MRI对比剂时应注意患者的个体情况,并严格根据医疗专业人士的指示使用,以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
总之,磁共振对比剂的出现,不仅能够大大提高MRI的准确性和可视化程度,也为众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思路与方法。
未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相信磁共振对比剂在医学领域将会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常用影像学对比剂种类常用影像学对比剂种类:⒈磁共振成像(MRI)对比剂:⑴磁共振造影剂:常用的造影剂包括Gd-DTPA(二乙三胺五乙酸钆)和Gd-DOTA(二甲酰二胺四乙酸钆)等。
它们通过增强剂的钆原子产生高信号强度,用于增加器官和病变的对比度。
⑵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剂:常用的弥散加权成像剂包括吡咯烷酮(Pyrrolidinone)和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等。
它们通过改变水分子的扩散来提供对不同组织结构的信息。
⒉ X射线成像对比剂:⑴碘化合物:常用的碘化合物对比剂包括口服碘剂和静脉注射碘剂。
它们通过增强物体对X射线的吸收而提供对比度。
⑵气体对比剂:常用的气体对比剂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等。
它们通过改变器官或空腔内的气体分布来提供对比度。
⒊超声造影剂:⑴气泡对比剂:常用的气泡对比剂包括硫酸盐和黏土颗粒等。
它们通过在血液中引入气体泡沫来提供对比度。
⑵微泡对比剂:常用的微泡对比剂包括含氟化物的气体微泡和聚合物微泡等。
它们通过在血液中引入微小气泡来提供对比度。
⒋核医学对比剂:⑴放射性同位素: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对比剂包括Technetium-99m和Iodine-131等。
它们通过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来提供对比度。
⑵放射性示踪剂:常用的放射性示踪剂包括Fluorine-18和Carbon-11等。
它们通过与特定分子结合来追踪器官或病变的代谢过程。
⒌其他影像学对比剂:⑴磁性纳米颗粒:常用的磁性纳米颗粒包括氧化铁纳米颗粒和金纳米颗粒等。
它们通过对磁场的响应来提供对比度。
⑵荧光染料:常用的荧光染料包括靛红和亚麻酸荧光染料等。
它们通过荧光的发射和吸收来提供对比度。
本文档涉及附件:●技术规范说明书,介绍各种常用影像学对比剂的性质、用途和剂量等详细信息。
●研究论文,包括最新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评估不同对比剂的效果和安全性。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磁共振造影剂:指在磁共振成像中使用的对比剂,用于提高图像的对比度。
磁共振对比剂的研究概况磁共振对比剂(MRI contrast agents)是一种通过增加磁共振图像的对比度,从而改善图像分辨率和描绘病变的能力的物质。
它们在医学影像学中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磁共振成像(MRI)中。
磁共振对比剂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的研究目标是利用对比剂改善MRI的成像效果。
最初使用的对比剂是铜盐和锰盐,但它们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它们的临床应用。
随后,研究人员开始开发更安全和有效的对比剂。
磁共振对比剂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含有金属离子的对比剂,常见的有钆(gadolinium)对比剂;另一种是超顺磁性对比剂,如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钆对比剂是目前最常用的磁共振对比剂之一。
钆对比剂通过释放自由金属离子来改变组织的磁化强度,从而产生对比效果。
这种对比剂在磁共振成像中表现出较长的悬架效应,可以提供较长时间的对比增强。
钆对比剂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一些病人可能对钆离子过敏,出现过敏反应。
少数情况下,使用钆对比剂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如肾功能损害和病理性肌红蛋白尿。
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寻找更安全的对比剂。
超顺磁性对比剂则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磁共振对比剂。
它们由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组成,可以在外部磁场作用下产生强烈的磁化效应。
这些对比剂通常用于肝脏和淋巴节点的成像,特别是用于检测肿瘤和炎症。
近年来,研究人员还致力于开发新类型的磁共振对比剂,以提高对比效果和安全性。
一些研究着眼于使用纳米粒子作为对比剂,这些粒子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磁化效应。
另一些研究则探索使用基因和蛋白质修饰的对比剂,以实现更加精准的分子成像。
磁共振对比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
随着对比剂的不断改进和新型对比剂的开发,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医用磁共振成像对比剂的标准化操作流程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作为一种无创性的医学检查技术,在诊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获得更清晰、准确的成像结果,医用磁共振成像对比剂的应用变得越来越普遍。
本文将介绍医用磁共振成像对比剂的标准化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在使用医用磁共振成像对比剂前,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病人的评估和准备、对比剂的储存与保养,以及设备的检查和维护。
1. 病人的评估与准备在使用医用磁共振成像对比剂前,需要对病人进行评估,了解其过敏史、肾功能等相关信息。
针对有过敏史的病人,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并与医生取得充分沟通。
此外,病人需要空腹或少量进食,以减少对比剂的影响。
2. 对比剂的储存与保养对于医用磁共振成像对比剂,需要特别注意其储存与保养。
对比剂应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远离光线和高温。
在使用前,需要检查对比剂的有效期和完整性,如有损坏或超期,应立即更换。
3. 设备的检查与维护在使用医用磁共振成像对比剂前,需要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对于磁共振设备,需要校准磁场强度、检查线圈、核磁共振信号的质量等参数。
同时,还需要确保设备与监护仪的正常连接,以保证成像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对比剂的应用在准备工作完成后,可以开始对比剂的应用。
根据具体的检查需求,医生将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对比剂种类和剂量,并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操作。
1. 检查部位准确定位在对比剂应用前,需要准确确定检查的部位。
根据医生的指示,使用相应的标记工具对病人的身体进行标记,以帮助定位。
2. 对比剂的制备根据医生的指示和病人的情况,将合适剂量的对比剂注射进入注射器,并进行必要的稀释或搅拌,以确保对比剂的均匀和稳定。
3. 对比剂的注射将准备好的对比剂注射器连接到病人的静脉通路上,并缓慢注射对比剂。
在注射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如有不适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注射,并及时处理。
磁共振钆对比剂作用机制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一种常用于医学诊断的非侵入性影像学技术。
在进行MRI检查时,病人需要躺在装有强磁场的设备中,通过给予病人一种钆对比剂,可以显著提高MRI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钆对比剂的作用机制主要有增强磁共振信号、改善成像质量、突出异常病灶、评估血流及组织灌注动力学等等。
钆对比剂是一种含有钆金属离子的化合物,如Gadopentetate Dimeglumine(Gd-DTPA)、Gadobutrol、Gadoterate Meglumine等。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利用磁共振信号的改变来突出病灶并改善MRI图像质量。
首先,钆对比剂可增强磁共振信号。
钆离子具有从周围水分子获取能量并重新释放出来的特性。
在强磁场的作用下,钆对比剂中的钆离子会发生共振。
当RF脉冲作用于体内的钆离子时,钆离子会吸收能量并在短时间内重新释放出去,从而产生信号。
这些信号可以被磁共振仪器接收到,并转化为图像。
其次,钆对比剂可以改善成像质量。
由于钆对比剂含有钆离子,钆离子与周围水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增加了局部磁场的异质性。
这些异质性会导致信号强度的变化,从而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和分辨率。
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使用钆对比剂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出病变的细节,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区别。
钆对比剂还可以突出异常病灶。
在某些情况下,病变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对比度较低,难以准确诊断。
使用钆对比剂可以通过增加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度来使病灶更加显著。
钆对比剂在病灶组织中的富集可以使这些部位的信号增强,从而更容易发现异常情况。
此外,钆对比剂还可以评估血流及组织灌注动力学。
利用MRI技术,结合钆对比剂的使用,可以观察到钆离子对血管的影响。
当钆对比剂进入血流后,可以通过磁共振技术测量到信号的强度和变化,从而评估血流和组织的灌注情况。
这对于评估肿瘤的血供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变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磁共振成像对比剂2011-10-04 13:10:22 作者:来源:互联网浏览次数:77 文字大小:【大】【中】【小】简介:对比剂(contrast media或contrast agents)是指能通过某种途径引入机体后,能使某器官或组织的图像与其周围结构或组织的图像产生差别的物质。
虽然常规磁共振成像就对病变较为敏感。
但因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弛豫 ...关键字:磁共振成像对比剂对比剂(contrast media或contrast agents)是指能通过某种途径引入机体后,能使某器官或组织的图像与其周围结构或组织的图像产生差别的物质。
虽然常规磁共振成像就对病变较为敏感。
但因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弛豫时间有较大的重叠,所以常规M R平扫提供的疾病的信息是有限的,而对比剂的应用因能特异或非特异的改变组织的弛豫时间和组织的信号强度,这将有助于病变的早期诊断、小病灶的检出和对疾病的定性诊断。
磁共振对比剂在对发现平扫未显示的病变、肿瘤的鉴别、明确病灶范围、术后病人的监测以及血管病变的显示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7.1磁共振对比剂的分类1973年uterbur年在纽约州立大学研制成功第一台磁共振成像仪。
在磁共振应用于临床后不久,同样磁共振对比剂的研究也着手进行,其思路为改变组织MR待征性参数,主要是缩短T1和(或)T2弛豫时间。
所以可分为T1驰豫对比剂和T2弛豫对比剂。
同时也可根据作用的不同和磁化率的强弱分为抗磁性对比剂、顺磁性对比剂、超顺磁性对比剂和铁磁性对比剂。
另外也可根据MRI对比剂在体内的分布,对比剂特异性所针对的组织等标准将磁共振成像对比剂分别分为细胞内外对比剂和组织特异性对比剂等。
由于其分类标准较多,下面介绍几种通用的分类方法。
7.1.1根据细胞内、外分布分类·细胞外对比剂细胞外对比剂应用最早、目前应用最为广泛。
它在体内非特异性分布,可在血管内或细胞外间隙自由通过。
·细胞内对比剂以一些细胞作为目标靶来分布。
第7章磁共振成像对比剂
1高浓度顺磁造影剂对质子弛豫时间的影响为
缩短,T2改变不大
缩短,T2延长
延长,T2缩短
缩短,T2缩短
延长,T2延长
2超顺磁性颗粒造影剂对质子弛豫时间的影响为
缩短,T2缩短
缩短,T2延长
不变,T2缩短
不变,T2延长
延长,T2缩短
3铁磁性颗粒造影剂对质子弛豫时间的影响为
缩短,T2缩短
缩短,T2延长
不变,T2缩短
不变,T2延长
延长,T2缩短
4顺磁性物质缩短T1和T2弛豫时间与哪种因素有关
A.顺磁性物质的浓度
B.顺磁性物质的磁矩
C.顺磁性物质局部磁场的扑动率
D.顺磁性物质结合的水分子数
E.以上均是
5、使用MRI对比剂的目的主要是
A、增加病灶的信号强度
B、降低病灶的信号强度
C、提高图像的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有利于病灶的检出
D、减少图像伪影
E、用于CT增强未能检出的病灶
6、目前临床最常用MRI对比剂是
A、Mn-DPDP
B、Gd-DTPA
C、Gd-EOB-DTPA
D、SPIO
E、USPIO
的不良反应可包括:
A.头晕
B.头痛
C.恶心
D.心前区不适
E.以上均是
8.对比增强MRA对流动失相位不敏感的主要原因是:
A、注射了造影剂、
B、扫描速度更快、
C、选择了很短的TR和TE、
D、应用了表面线圈、
E、应用了高切换率的梯度场、
D、主要是由于静止组织信号明显衰减,血流呈现相对高信号。
E、注射造影剂有助于保持梯度回波序列的血流高信号。
9.GD—DTPA的临床应用常规剂量为:
A、kg体重
B、1mmol/kg体重
C、2mmol/kg体重
D、3mmol/kg体重
E、4mmol/kg体重
10、Gd-DTPA增强可用于:
A、鉴别水肿与病变组织
B、碘过敏不能行CT增强者
C、在一定过程上区分肿瘤性病变与非肿瘤性病变
D、发现脑膜病变
E、以上均对
11.属网状内皮细胞性MR特异对比剂的是
A.钆喷替酸葡甲胺与大分子蛋白质结合物B.锰螯合物,如Mn-DPDP
C.钆螯合物,如Gd-EOB-DTPA
D.极小的超顺磁氧化铁颗粒
E.超顺磁氧化铁颗粒,如AMI-25等
12.下列有关MR对比剂的叙述哪项正确
A.利用对比剂的衰减作用来达到增强效果B.利用对比剂本身的信号达到增强效果C.直接改变组织信号强度来增加信号强度
D.通过影响质子的弛豫时间,间接地改变组织信号强度
E.通过改变梯度场的强度来进行增强
13MR对比剂的增强机理为
A.改变局部组织的磁环境直接成像
B.改变局部组织的磁环境间接成像
C.增加了氢质子的个数
D.减少了氢质子的浓度
E.增加了水的比重
14低浓度顺磁造影剂对质子弛豫时间的影响为( A)
缩短,T2改变不大
缩短,T2延长延长,T2缩短
缩短,T2缩短延长,T2延长
15.下列颅内肿瘤注射造影剂后增强不明显的是
A.脑膜瘤
B.垂体瘤
C.听神经瘤
D.脑转移瘤
E.脑良性胶质瘤
16.关于细胞外对比剂的描述,错误的是
A.应用最早、最广泛
B.钆制剂属此类对比剂
C.可在血管内自由通过
D.可在细胞外间隙自由通过
E.在体内分布具有特异性
17.关于顺磁性对比剂的描叙,错误的是
A.低浓度时,主要使T1缩短
B.高浓度时,主要使T2缩短
C.常用T1效应作为T1WI中的阳性对比剂
D.顺磁性金属元素,其化合物的水溶液无顺磁性
E.浓度高时,出现超过T1效应,使MR信号降低
18.造影剂(GD-DTPA)静脉注射最佳时间是
A.1-2分钟内注射完毕
B.3-4分钟内注射完毕
C.5-6分钟内注射完毕
D.7-8分钟内注射完毕
E.9-10分钟内注射完毕
19.关于螯合态钆毒性描叙错误的是
A.不须做过敏试验
B.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
C.会使肾小球过滤功能下降
D.与自由钆离子的毒性相同
E.钆的螯合物聚集,一定程度上会引起的神经细胞代谢改变答案:D
20.成人脑转移做Gd-DTPA增强扫描时,造影剂用量最好是A.50ml
B.30ml
C.15ml
D.10ml
E.8ml
答案:B
21.有关磁共振造影剂(GD-DTPA)作用原理的描述,正确的是A.延长T1弛豫时间
B.延长T2弛豫时间
C.缩短T1弛豫时间
D.不影响T2弛豫时间
E.不影响T1弛豫时间。
22.行颅脑MR增强扫描时,不增强的组织是
A.脑灰质
B.脉络膜
C.脑垂体
D.鼻粘膜
E.鼻甲
23.关于顺磁性对比剂的概念,错误的是
A.在一定范围内增强程度与对比剂浓度成正比
B.剂量过大会使含对比剂的组织显示低信号称为阴性对比剂
C.不成对电子越多其增强越明显
D.顺磁性物质结合的水分子越多,顺磁作用越强
E.含有奇数质子的物质都可用于对比剂
24.有关缩短顺磁性对比剂弛豫时间因素的描叙,错误的是A.射频的能量
B.顺磁性物质的磁矩
C.顺磁性物质的浓度
D.磁场强度、环境温度
E.顺磁性物质结合水的分子数
25.Gd-DTPA的副反应不包括
A.头痛
B.咳嗽
C.荨麻疹
D.恶心
E.呕吐
26.增强扫描时,造影剂量要比常规剂量小的部位是
A.肝脏增强
B.脑垂体增强
C.脑增强
D.乳腺增强
E.心肌灌注
27.用Gd—DTPA做增强扫描时,不增强的病变是
A.脑膜瘤
B.生殖细胞瘤
C.胆脂瘤
D.听神经瘤
E.三叉神经瘤
28.关于顺磁性造影剂的概念中,错误的是
A.外层电子不成对
B.磁化率高
C.它们在Bo中有磁性
D.在Bo外也显磁性
E.顺磁性造影剂缩短T1弛豫时间
29.成人脑转移做Gd-DTPA增强扫描时,造影剂用量最好是A.30ml
B.20 ml
C.15 ml
D.10 ml
E.8 ml
30.对中枢神经系统Gd-DTPA主要解决的问题不包括
A.鉴别脑外及脑内肿瘤
B.显示肿瘤内部情况
C.水肿及病变的鉴别
D.脑出血的诊断
E.CT检查异常的碘过敏患者
31.Gd-DTPA增强扫描使用脉冲序列应是A.SE序列T1加权
B.SE序列T2加权
C.SE序列质子密度加权
D.MRCP
E.水成像
32.Gd-DTPA常见的过敏反应,不包括A.头痛
B.休克
C.恶心
D.呕吐
E.荨麻疹
常规用量正确的是
A.10mmol/kg
B.5mmol/kg
C.1mmol/kg
D.kg
E.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