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MRI)在肾功能
- 格式:ppt
- 大小:3.06 MB
- 文档页数:30
正确评价肾功能范文肾功能的正确评价是指对肾脏的功能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以确定肾脏是否正常工作,以及是否存在肾功能异常的问题。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之一,具有产生尿液、排除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参与体内内分泌功能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
因此,对肾功能的评价对于维持人体的稳态非常重要。
肾功能的评价通常包括临床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肾功能的常见评价项目和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1.临床症状观察:观察患者是否有尿频、尿急、尿痛、尿血等尿路感染症状;是否有浮肿、血压升高、无力、贫血等与肾功能不全相关的症状;还可以询问患者是否有长期使用肾脏损害药物的历史等。
2.尿液分析:尿液分析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检测尿液的颜色、量、酸碱度、尿比重、蛋白质、葡萄糖、酮体、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结晶物等指标,可以初步判断肾脏的排泄、浓缩、分泌和滤过等功能。
3.血清肌酐和尿素氮: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是评估肾功能的常见指标。
血清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肾脏排除,其浓度升高可以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下降。
尿素氮则是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其浓度升高可能意味着肾小管排泄功能的下降。
血清肌酐和尿素氮的浓度可以通过血液检验得到。
4.尿肌酐清除率:尿肌酐清除率是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
通过收集24小时尿液,测定尿肌酐的浓度,同时测定相应的血清肌酐浓度,用数学计算方法计算出尿肌酐清除率。
尿肌酐清除率可以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状态。
5.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波检查:这些影像学检查可以用来评估肾脏的形态、大小、位置和血流灌注情况。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了解肾脏是否有肿瘤、囊肿、结石等疾病,并进一步评估肾脏的功能状态。
6.肾活检:肾活检是通过取得肾脏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了解肾脏的病理变化,以确定肾脏的疾病类型和程度。
肾活检是最直接、准确的评估肾功能的方法,但由于其侵入性和一定的风险性,在临床上使用较为有限。
・综述・磁共振功能成像在原发性IgA肾病中的临床应用赵承琳,杨正汉【摘要】原发性IgA肾病在发展中国家多发,其早期诊断和预后多依赖穿刺活检结果,而磁共振相关技术可动态监测肾脏的功能变化,对指导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治疗方案及延缓疾病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肾脏;IgA肾病;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692.31;R445.2【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9/ki.10000313.2019.06.019【文章编号】1000-0313(2019)06-0691-0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原发性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指以IgA或IgA为主并伴有其他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的肾小球疾病,特别是亚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尤为高发[1],在中国两大肾病研究中心对IgAN 患者的随访过程中,约12.5%的患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约14.1%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下降超过50%或ESRD2%因此,早期诊断IgAN并动态监测其肾功能变化,对指导临床治疗方案及延缓疾病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既往诊断IgA 肾病及对病情的预后判断多依赖穿刺活检,但IgAN 相较于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进展更快,ESRD风险更高,穿刺活检属于有创检查,术后会发生血尿、血肿等并发症,因此,尽管穿刺病理结果是判断预后的最强证据,但临床无法将肾穿刺活检术用于动态监测IgAN病理进展%随着MRI技术日益成熟,MRI功能性成像的临床应用,如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扩散加权成像、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dependent functiona2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MR弹性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 MRE)、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rterial spin labeling, ASL)和动态对比增强(dynamiccontrast-enhanced,DCE)等,MR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来反映肾脏微观病变及其功能变化,有望在临床对IgAN的病程监测及肾功能的评估发挥一定积极作用%作者单位:100050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作者简介:赵承琳(1985—),女,山东烟台人,博士,主要从事影像诊断新技术研究%通讯作者:杨正汉,E-mail:cjr.yangzhenghan@vip.163. com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2016YFC0106901DWFDWI的成像基础是水分子的扩散运动,其能反应活体组织细胞内外水分子的运动情况变化,如果水分子在体素内能够自由运动会使得此处失相位,信号减低;反之如果水分子扩散受限制,则较少失相位,信号相对前者较高%DWI扫描通常能够得到扩散敏感系数(b)值=0的图像和高b值图像,并可以利用计算机后处理得到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ADC是基于扩散加权成像的定量指标来反映整体组织结构特性的“扩散常数”,其描述的是DWI成像范围内不同方向的分子扩散运动的速度和范围,b值越大扩散所占的权重越重,产生的梯度场强越强,对扩散更加敏感,但也会使得信号的衰减增加%在急、慢性肾病导致血管外间隙及细胞外间隙水分子自由运动受限是ADC值降低的原因之一%IgA 肾病病理改变是以肾小球血管系膜基质增殖、硬化为主,随病变进展可呈局灶性至弥漫性的系膜增生、硬化,病程后期出现肾小管萎缩,导致水分子扩散受限,从而降低肾脏皮髓质ADC值,ADC值随着肾小球硬化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加重而下降,另外,GFR及血肌酐水平也与ADC值相关王帅文等[5]采用Katafuchi积分标准对IgAN病理损害程度进行量化评分,分析右肾皮、髓质ADC值与积分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两者间呈负相关,说明随着病理损害程度的加重,肾组织水分子扩散运动越受限,中、重度IgA肾病患者肾脏的病理改变与病理分级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尤其对评价肾脏的滤过功能及病理变化有一定的临床价值%Inoue等的研究进一步说明肾间质纤维化改变和组织缺氧与ADC值相关,即肾血流灌注程度与ADC值存在相关性,随着微血管病变的加剧导致肾实质缺氧程度升高,而缺氧不仅是纤维化的结果,也是造成间质纤维化的因素之一(7),故患肾血流灌注减少,其ADC值也会显著降低%另外,磁共振DWI成像能反映肾脏皮髓质各自的病理生理状态,Togao等闪通过检测单侧输尿管梗阻鼠的ADC值,发现其与细胞密度及纤维化程度有关,证实了DWI可以用于监测肾脏纤维化进展变化。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InternationalJournalofMedicalRadiology2010Jan;33(!):45-49肾脏功能MRI研究进展ResearchprogressinrenalfunctionalMRimaging李琼白人驹・孙浩然・泌尿生殖放射学“。
【摘要】肾脏功能磁共振成像(1MRI)是研究肾血流灌注、生理和病理改变的潜在有力工具。
介绍肾灌注成像、磁共振肾图(MRR)、血氧水平依赖(BOLD)成像、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张量成像(DTI)等功能MRI方法在肾脏功能评估中的应用原理和检查方法,以及目前国外研究的进展、面临的问题及其I临床应用价值。
目前应用舢RI检查对肾脏功能进行评价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利用不同的fM砌方法可提供不同侧面的肾脏功能信息,并互相综合补充。
全面反映了肾脏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因此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肾脏;功能磁共振成像;灌注成像;磁共振肾图;血氧水平依赖;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张量成像肾脏疾病可以造成肾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通过监测肾功能的变化可以评价疾病所处阶段.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目前,临床上无创性检测肾功能的方法较多。
如测定血浆肌酐水平和肌酐清除率的生化检测方法、核素显像、CT和静脉尿路造影等.但都存在一定缺陷【ll。
MRI作为肾脏功能评价的一种新技术,既能准确显示肾脏形态学改变,又能提供功能信息,而且避免了放射损伤,亦不会产生肾毒性对比剂的潜在危险。
目前,应用MRI技术对肾脏功能进行评价还处于初始阶段。
国外关于MR肾脏功能检查的研究较深入,多个研究小组应用多种功能成像方法就多种肾脏疾病在实验动物模型、健康志愿者及病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横向及纵向研究.部分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本文就国外肾脏功能磁共振成像蹦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肾灌注成像、磁共振肾图(MRrenogram,MRR)、血氧水平依赖(blood—oxygen—level—dependent,BOLD)成像、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张量成像(DTI)等技术在肾脏功能评估中的应用原理和基本方法、面临的问题以及临床应用价值。
肾小管功能异常影像学检查肾小管是肾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多种肾脏疾病。
为了确诊和评估肾小管功能异常,医生通常会采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肾小管功能异常影像学检查技术及其应用。
一、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肾脏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的回声与组织的反射来生成图像。
对于肾小管功能异常的初步筛查,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它可以检测肿块、肾结石、囊肿等病变,但对于细微的肾小管功能异常可能不够敏感。
二、放射性同位素检查放射性同位素检查是一种依赖于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物质来评估肾小管功能的方法。
最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检查技术是肾脏动态放射性同位素显像(DMSA)和尿排空显像(DTPA)。
DMSA显像可以评估肾小管功能和肾单位状况,而DTPA显像则可以评估肾小管的排泄功能。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发现炎症、肾功能减退等异常情况。
三、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通过多个X射线图像来生成详细的横断面影像的检查技术。
对于复杂的肾小管功能异常,CT扫描可以提供更准确的图像信息。
例如,CT扫描可以检测肾动脉狭窄、肾囊肿以及肾血管神经损伤等情况。
然而,CT扫描需要使用对比剂,对于肾功能受损的患者需要谨慎使用。
四、MRI检查MRI检查是一种利用磁场和脉冲磁场梯度来生成详细的图像的检查方法。
相比于CT扫描,MRI检查无辐射,对于某些患者来说更为安全。
对于评估肾小管功能异常,MRI检查可以提供更清晰和详细的图像信息。
例如,MRI可以检测肾实质病变、肾上腺肿瘤等患者的病变。
五、核磁共振波谱成像核磁共振波谱成像(MRS)是一种通过检测肾脏组织中的原子核信号来评估肾小管功能的方法。
MRS可以定量评估肾小管细胞内的代谢物浓度,并提供对肾小管功能的直接评估。
然而,MRS技术目前仍处于实验阶段,尚未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肾小管功能异常影像学检查是评估肾脏疾病的重要手段。
超声检查、放射性同位素检查、CT扫描、MRI检查和MRS等技术在不同的情况下发挥着重要作用。
磁共振检查禁忌症及注意事项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它利用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详细的人体内部结构图像。
但是,MRI并非适合所有人,因为有一些禁忌症和注意事项需要考虑。
本文将梳理磁共振检查的禁忌症及注意事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MRI检查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一、磁共振检查禁忌症1.现有心脏起搏器、心脏瓣膜修复器械等对磁共振产生影响的心脏植入物的病人心脏植入物可能由于磁场和无线电波的作用而受损或移位,从而对病人的心脏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于携带这些心脏植入物的病人,通常不建议进行磁共振检查,以避免潜在的风险。
2.孕妇由于目前尚无足够的研究证据证明磁共振对胎儿的影响,因此通常情况下不建议妇女在怀孕期间接受磁共振检查。
特别是在怀孕早期,磁共振对胎儿的潜在影响尚不明确,因此应尽量避免进行该检查。
3.携带心脏瓣膜血栓的病人携带心脏瓣膜血栓的病人在接受磁共振检查时,可能会出现血栓脱落的风险,导致危及生命的后果。
因此,这类病人通常不适合进行磁共振检查。
4.深部植入金属异物或荧光素反应对于植入了深部金属异物或荧光素反应的病人,由于磁场和无线电波的作用可能对这些异物产生影响,因此通常不适合进行磁共振检查。
二、磁共振检查注意事项1.患有严重的肾功能不全或肾衰的病人磁共振检查通常需要使用造影剂来增强图像的清晰度,而这些造影剂通常会通过肾脏排泄。
因此,对于肾功能不全或肾衰的病人,应慎重考虑是否进行磁共振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决定是否需要使用造影剂。
2.患有严重的恐闭症、焦虑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的患者由于磁共振检查需要病人在狭窄的空间中保持静止,因此对于患有严重的恐闭症、焦虑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的患者,可能无法配合完成检查。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磁共振检查。
3.其他相关问题在接受磁共振检查之前,病人还需要告知医生是否患有其他相关疾病或病史,比如是否患有癫痫、椎间盘突出、装有内听器等情况。
磁感应在医学成像中的应用磁感应是一种物理现象,指的是当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在闭合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磁感应现象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极其广泛,尤其是在医学成像技术中。
一、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利用磁感应现象进行人体内部结构成像的技术。
这项技术通过利用强大的磁场和射频脉冲来产生图像,无需使用射线辐射,对人体无损伤。
在MRI成像中,强大的磁场会使人体内的原子核自旋取向发生变化,当射频脉冲作用于人体时,原子核会回到原来的取向,释放出能量,这些能量被接收器接收并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
MRI成像在诊断中,对于各种疾病的检测,尤其是对脑部、胸部、腹部等组织和器官有着很高的分辨率效果,早期发现和诊断肿瘤、骨关节炎等疾病,对于临床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磁共振造影剂磁共振造影剂是指在进行MRI检查时,通过给患者注射一种特殊的物质来增强图像的对比度。
这种物质可以通过容易影响磁感应的原理,在图像上形成明亮或暗亮的区域,从而更清晰地显示疾病部位。
常见的磁共振造影剂包括钆、锰、超顺磁性氧化铁等。
这些造影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检查脑部血管、肝脏病变、肾脏疾病等。
与传统的X线造影剂相比,磁共振造影剂无需使用射线,无毒副作用,对患者更加安全。
三、磁治疗磁治疗是一种利用磁场对疾病进行治疗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调节磁场的强弱和方向,对机体进行磁场刺激,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效应。
在医学成像中,磁治疗主要应用于神经损伤、骨折、软组织损伤等疾病的康复治疗。
磁场刺激可以促进组织的再生修复,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磁治疗在康复医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无副作用的治疗选择。
四、磁性粒子成像(MPI)磁性粒子成像(MPI)是一种新兴的医学成像技术,通过特殊的磁性粒子和强大的磁场,对人体进行成像。
MPI技术利用磁感应的特性,通过测量磁性粒子的磁感应强度和方向,生成图像。
与传统的成像技术相比,MPI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并且在动态成像方面有更好的表现。
磁共振(mri)肾脏及肾上腺尿路成像(mru)扫描技术磁共振(MRI)肾脏及肾上腺、尿路成像(MRU)扫描技术检查前准备: 扫描腹部需禁食禁水4~6小时,如行MRU 检查需憋尿。
检查前去除患者身上的金属异物。
线圈:体部相控阵线圈。
体位:(1)仰卧位,足先进,身体与床体保持一致,使扫描部位尽量靠近主磁场及线圈的中心,双手上举,两手臂交叉抱头(注双手不要交叉为环路)。
(2)观察患者胸前肋下区域呼吸幅度最明显的位置,安置呼吸门控,使其显示的呼吸幅度波形超过上下位置的30%,而后训练患者的呼吸规律及屏气,一般在患者呼气末屏气(如患者在此时刻屏气不理想,在其他时刻屏气也可,对图像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呼吸波及呼吸频率说明:在编辑每次门控采集序列时需更新呼吸频率(Update Rate,注:呼吸频率会影响TR值及最大扫描层数),根据呼吸波中的“RESP”提示的呼吸频率选择适当的呼吸间隔“Respintervals”。
当RESP小于等于24时,Resp intervals选择2,当RESP大于24时,Resp intervals选择3,当RESP小于12时,Resp intervals选择2,并适当的增加回波链的长度(20左右),可增加扫描层数。
肾脏扫描技术定位位置:定位于剑突与肚脐连线中点常规扫描方位:横断位,冠状位,必要时加扫矢状位。
横断面:BH Calibration Scan,横轴位扫描校准序列中心定于扫描部位的中心位置,进行大FOV扫描,层厚8MM,单次采集,如范围不够,可增加层厚。
相控线圈需使用Asset或Pure针对相应的线圈进行校准。
Pure可改善多通道线圈图像的均匀性,Asset能加快扫描速度及改善EPI序列图像的对比度。
校准扫描序列与所有BH序列需在同一时相扫描,否则会带来严重的伪影。
频率编码为前后。
横断面:BH AX LA V A MASK,横断面T1加权LA V A序列,屏气较差者可选用自由呼吸的T1WI SE序列。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医学检测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检测技术也愈加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代表。
其利用对人体内部组织的不同反应,通过特殊的成像技术制成人体的立体图像,为医学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医学检测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磁共振成像技术具体的原理。
MRI的核心是利用原子之间的磁相互作用来实现成像。
我们知道,人体内组织中的原子主要是氢元素,而氢的核心就是一个带电的质子。
如果在一个磁场中,质子会产生自旋,这时候就可以利用高频电磁波给质子能量,使之产生共振现象。
在这种共振状态下,质子会发射出一种特定的信号,磁共振成像系统就会接收到这种信号并进行采集和处理,最终形成人体立体图像。
随着 MRI 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医学检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MRI 检测可以对人体内部的各种组织和器官进行高清晰度的成像,且其无创、无辐射、无痛苦等特点,使其成为了现代医学诊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MRI 在不同病症中的应用。
1. MRI 在脑部疾病检测中的应用MRI 技术在脑部疾病检测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MRI 检测可以对脑中的肿瘤、出血、水肿、血管畸形等各种病变进行高清晰度的成像,这有效地提高了对这些疾病的早期预测和诊断精度。
此外,MRI 技术还可以在脑部卒中的急性期进行检测,分析脑部组织是否已经发生缺血、坏死等病变,从而为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 MRI 在骨骼系统疾病检测中的应用MRI 技术在骨骼系统疾病检测中的应用极为广泛。
除了可以对骨骼系统内部的病变进行检测外,MRI 技术还可以对关节疾病和肌肉疾病进行检测。
例如,在关节类风湿病、骨关节炎等疾病中,MRI 检测可以发现关节周围的磨损、关节组织的纤维化等病变,这为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3. MRI 在心血管疾病检测中的应用MRI 技术在心血管疾病检测中也有非常重要的应用。
肾脏核磁报告模板摘要本篇文档是一份肾脏核磁报告模板,旨在提供医疗工作者规范性的报告模板,以便于医生对患者肾脏的情况进行评估和治疗。
本文档主要涉及核磁作为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无创成像技术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术语表•肾脏:肾脏是人体生命维持的重要器官,能够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过剩的水分,排出人体之外。
•核磁共振(NMR):又称磁共振成像(MRI),是通过检测人体内不同脏器组织对于磁场的响应来成像。
•对比剂:指为了提高图像质量,使之更加清晰,通过注入人体的物质。
肾功能影像检查核磁检查是目前医学上使用最广、应用最成熟的无创检查手段之一。
核磁成像技术具有无辐射、信息量大、背景信号低、空间分辨能力高等特点,已经成为医学影像学重要的手段之一。
肾脏核磁检查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检查方式:1.不含对比剂的普通核磁成像2.含对比剂的核磁成像对于肾脏检查来说,推荐使用含对比剂的核磁成像方法来进行检查。
这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出肾脏的血流和肾小球滤过功能情况。
这对于肾小球滤过率有重要意义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有意义。
肾脏核磁报告1.肾上腺:正常无明显异常信号。
2.肾脏变形:左右肾大小、形态、位置关系正常。
3.肾脏皮质髓质分界:皮髓质分界清晰。
4.肾盂输尿管:两侧输尿管无明显异常。
5.肾脏血管:两侧肾动、静脉未见明显异常,分叉远端血管分布正常。
6.肾功能:DWI序列未发现异常信号。
GFR为78mL/min,两肾大小、功能对称。
结论以上就是患者肾脏核磁报告的全部内容,报告结果显示该患者肾脏大小、形态及位置关系正常,肾皮质及髓质分界清晰,肾脏血管无明显异常,肾功能未见异常信号。
以上结果仅供参考,具体诊断还需要根据临床医师结合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同时,肾脏功能的检查需要结合临床实际,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先身体情况、疾病史、病情等综合因素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