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 格式:ppt
- 大小:5.15 MB
- 文档页数:62
降阶梯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病情严重程度、病原体类型及药物副作用等,以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避免给其注射多种抗生素,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降阶梯疗法就是为了避免多种药物对新生儿身体的损害,而提出的一种治疗方案。
降阶梯疗法是一种根据病原体敏感程度梯度依次使用抗生素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首选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抗生素,以涵盖可能感染的所有病原体。
同时,在获得抗生素敏感性结果后,逐渐将其替换为具有更狭窄谱的特定抗生素。
在临床治疗中,降阶梯疗法常用于治疗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
一项研究表明,在使用降阶梯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的过程中,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在治疗的早期,系统性广谱抗菌药物被用于抑制和控制病原体。
在获取病原体的抗生素敏感结果后,降阶梯疗法将抗生素逐渐替换为具有更狭窄谱的抗生素,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除了提高治疗效果以外,降阶梯疗法在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治疗成本方面也有优势。
在一项研究中,与常规治疗相比,降阶梯疗法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和药物费用,降低医疗成本。
这是由于在降阶梯疗法中,只使用必要的抗生素,避免无用药物的使用,从而减少了医疗支出。
总的来说,降阶梯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的方法。
而且,它在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治疗成本方面也有显著效果。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加以应用。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个案护理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摘要:肺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临床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固定湿啰音为特征。
护理问题较多,难度较大。
根据新生儿特点我们从营养支持、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及用药等多方面叙述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护理。
患儿护理过程较顺利,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已出院。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护理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1],可能有单侧胸痛,深呼吸和咳嗽时胸痛,有少量或大量的痰。
新生儿肺炎分为吸入性和感染性,而感染性肺炎有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以弥散性肺部病变及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特点,需及早诊断,正确处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0。
1.床资料临患儿张翔翌,男,12天,因咳嗽3-4天,加重2天入院。
患儿4天前开始出现阵发性咳嗽,每次咳嗽1-2声,有密切接触感冒史,自予口服药物(不详)。
近两天咳嗽加重,每次咳嗽3-4声,予口服感冒药物未见好转,人我科拟诊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急性充血性心衰”收住新生儿监护病房。
患儿入院时体温36.5o C、呼吸78次/分、脉搏70次/分,神智清楚,精神差,烦躁不安,呼吸急促,鼻扇阳性,三凹征阳性,口唇发绀,颈软,气管居中,双肺呼吸不对称,可闻及明显细湿啰音心率170次/分,律齐。
立即给予暖箱、心电监护、吸氧、抗感染头孢曲松联合红霉素应用,并给与氨溴索化痰,气泵吸入缓解气道高反应,营养支持等治疗,经围期一周治疗后,好转出院。
2.护理2.1 营养支持感染性肺炎为新生儿常见疾病,患儿呼吸急促,热量消耗大,保持充分的休息和营养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常规24-72小时开奶后,我们以1:3的配方奶从小到多,逐渐达到足量喂养。
住院期间的奶量应不超过20ml(kg/d),平均分为10次喂养。
喂奶时取侧卧位,喂奶后取右侧卧位,以减少吐奶次数,防止窒息,奶瓶一用一消毒并且仅供一次使用。
2.2 基础护理新生儿抵抗力较低,且患儿具有肺炎,全身抵抗力下降,故预防再次感染至关重要,入院后立即给与隔离,所用物品单独存放,每天用灭菌注射用水擦拭暖箱内壁,每周更换暖箱一次,终末消毒,水箱的水每天更换一次,以防细菌滋生,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前必须洗手,在进行各项操作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新生儿肺炎诊断依据1.新生儿吸入性肺炎(1)羊水吸入肺炎①病史:有胎儿宫内窘迫史或生后窒息史;②临床表现:复苏后即出现呼吸困难、青紫,可从口腔中流出液体或泡沫,肺部听诊有湿啰音,一般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超过72小时。
;③X线检查。
(2)胎粪吸入性肺炎①病史:常有明确的缺氧病史,如胎儿宫内窘迫(胎动和/或胎心异常)、产时窒息或慢性宫内缺氧病史;有羊水胎粪污染的证据,如羊水中混有胎粪、胎盘及患儿指趾甲、皮肤、脐带粪染以及口、鼻腔吸引物中含有胎粪;气管插管时声门处或气管内吸引物可见胎粪。
②临床表现:症状的轻重与吸入的羊水性质(稀薄或黏稠)和量的多少有关。
临床可从轻微呼吸困难到严重的呼吸窘迫。
新生儿复苏后即出现呼吸浅快(>60次/分)、鼻煽、三凹征、呻吟和发绀,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
③相关检查。
(3)乳汁吸入性肺炎①病史:常有诱因。
早产儿多见,尤其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者有吞咽协调功能障碍,胃食管反流;食管闭锁或气管食管瘘;严重唇、腭裂者。
②临床表现:临床突然出现呼吸窘迫、三凹征、肺部湿啰音增多,且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超过72小时;有引起吸入的原发病表现。
③X线表现。
2.新生儿感染性肺炎①病史:高危因素:如宫内-孕妇妊娠期感染史(早期病毒为主,晚期细菌为主)、羊水穿刺操作、绒毛膜羊膜炎及胎膜早破等;产时-胎儿宫内窘迫、产程延长、羊水有臭味或胎盘糟粕等;生后-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史、脐炎、皮肤感染以及有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如出生体重<1500g、长期住院、机械通气超过72小时、侵入性操作、长期静脉营养等。
②临床表现:宫内感染多于生后3天内出现症状,产时或生后感染多在出生3天后发病。
临床轻重不一。
轻症仅呼吸增快,重症呼吸困难明显,伴呻吟、吐沫、呼吸节律不整或呼吸暂停等。
可伴发热或低体温、反应差、吃奶差等感染中毒症状。
肺部可及湿啰音。
重症常并发心力衰竭、DIC、休克、持续肺动脉高压、肺出血等。
③X线检查:是重要的诊断依据。
新生儿肺炎“一病一品”护理框架二、新生儿肺炎“一病一品”护理方案新生儿肺炎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和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前者又可分为羊水吸入肺炎、胎粪吸入性肺炎、乳汁吸入性肺炎。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可发生在产前、产时或生后。
入院时(1)入院介绍:1)介绍病区环境,病房为无陪护病房,无需家属陪同。
2)介绍病区护士长、责任护士、主管医生的姓名。
3)介绍院内相关规章制度(无陪护不能探视,医保、新农合办理等)。
4)常规工作安排(查房、治疗护理时间等)。
5)介绍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权利和义务。
6)设施使用:暖箱、监护仪、输液泵、门铃等。
7)介绍母乳的抽吸方法、储存及运送。
(2)基础评估:入院护理评估1)询问病史:护士接到产房或急(门)诊电话,询问患儿胎龄、预估体重,母亲产前特殊病史,初步评估后准备入院物品,必要时准备呼吸机。
2)评估设施:暖箱、监护仪、吸引装置、氧气装置、呼吸机(必要时)均处在备用状态。
(3)专科评估及护理1)皮肤新生儿皮肤非常薄嫩,极易受到破坏,各种监护仪电极的的粘贴最好用纸质胶布或低过敏性的棉胶布,尽量避免损伤性的操作,如反复的采血和穿刺。
2)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患儿入院后,置暖箱或辐射台上擦干全身保暖并连接心电监护仪,测量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和血压。
3)体重新生儿专用体重秤称量体重。
4)血气分析患儿入院后即刻监测血气分析5)评估患儿有无气促、发绀,有无发热、咳嗽、咳痰、心跳过速、肺部啰音,以及有无循环、神经、消化系统受累表现。
6)评估胸部X线、病原学及外周血白细胞等检查结果。
(4)评估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对患儿的关心程度、经济状况及心理状态。
住院中1、健康教育:向家长讲述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护理要点,及时让家长了解病儿的病情,指导家长阅读有关育儿知识2、新生儿肺炎的病因及临床表现(1)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包括羊水、胎粪、乳汁等吸入。
主要因缺氧刺激胎儿呼吸而使胎儿吸入羊水、胎粪引起吸入性肺炎;乳汁吸入常见于吞咽功能不全、吮乳后呕吐、食管闭锁和唇裂、腭裂等。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疗指南肺炎可分为早发和晚发两大类【病因与发病机制】(一)早发肺炎多有母体获得,感染途径有:1、病原体经胎盘通过血性传播至胎儿,如梅毒螺旋体,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结核杆菌等。
宫内感染的肺炎可导致胎儿死亡或出生后立即出现严重症状。
2、继发于羊膜炎后。
羊膜炎可由细菌(B组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衣原体。
支原体及真菌等引起,为逆行性感染所致,一旦胎儿吸入感染病原体的羊水则易发生肺炎。
易感因素包括:早产,胎膜早破,第二产程延长,频繁的产科指检。
3、分娩过程中吸入产道病原菌而致感染。
(二)晚发肺炎多为后天感染所得,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和院内获得性肺炎,多种病原体均可致病,其中院内感染以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绿脓杆菌及呼吸道病毒为多。
【诊断】1.临床表现早发肺炎常在出生后立即或3~5天内出现症状,而1周后发生着多为晚发肺炎。
表现为体温不稳定,拒奶、嗜睡,以后出现口吐白沫、呼吸急促、呼吸暂停、程度不同的呼吸窘迫和发绀,重者可有心动过速、末梢灌注不良、呼吸性和代谢性酸中毒,甚至肺动脉高压等。
较大的新生儿可有咳嗽,呛奶,肺部罗音可有可五。
社区获得性肺炎往往开始于上呼吸道感染,起病缓慢。
而院内获得性肺炎则表现为在原发病基础上全身情况的恶化,如对氧和呼吸机的需要增加。
2.病原学检查胃液细菌学检查可提示有无感染的机会,尤其是B组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杆菌阳性时。
生后8小时内气管分泌物的涂片和细菌培养则有助于早发肺炎的病原学诊断,对疑肺炎的患儿应做血培养,当血培养阳性时应做脑脊液检查。
如疑为病毒、支原体等肺炎则选择相应的病原学检查。
3.胸部X线检查一般表现为肺液中点片状浸润影或肺纹理增粗模糊。
宫内感染的肺炎尤其是B组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往往表现为两肺均匀一致的透过度减低、支气管充气征,与RDS不易鉴别。
有的早发肺炎出生后第一天肺部X线检查可正常,而后来逐渐出现浸润影,这种常常是在分娩中感染的表现。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98例临床资料分析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infectious pneumonia NIP)的发生、临床特征、诊断、病原学、治疗,为临床上能更好的诊断、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贵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病房确诊的新生儿肺炎9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记录患儿的发病时间、发病地点、患儿胎龄、性别、日龄、严重程度、病原体及影像学结果、预后等资料。
一般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结合胸部影像学检查可以提高诊断率。
及时治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治愈本病关键。
标签: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胸部影像学治疗Abstract:Methods:From January 1,2011 to January 1,2013,98 newborns were diagnosed with neonatal infection pneumonia in the second affiliated to Guiyang college of medicine,then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cords with the onset of the time,place,children with gestational age,gender,age,severity,pathogens and imaging results,prognosis,etc. The general expressed as a percentage,count data using the chi-square test,P 37周42例占42.9%,出生体重1000~1499g19例占19.4%,1500~2499g27例占27.6%,2500~3999g52例占53.1%,双胎4例占8.7%。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护理常规1.做好防控措施: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一般是通过呼吸道途径感染,所以对病室的清洁和通风要求较高。
所有护理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包括洗手或使用洗手液消毒,穿戴一次性手套,并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2.维持呼吸道通畅:由于感染性肺炎会导致呼吸困难,所以需要做好呼吸道的护理。
及时清除患儿口鼻分泌物,避免堵塞呼吸道。
有条件的医院可以采用氧气治疗或者辅助呼吸机辅助呼吸。
3.补充营养:以充分满足新生儿发育需要的为目标,根据患儿的情况合理调配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供应比例,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促进患儿迅速康复。
4.监测患儿体温:感染性肺炎会引起患儿体温异常,所以要定期测量患儿的体温。
如果患儿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需要及时进行退热处理,防止高热对患儿造成更大的伤害。
5.观察患儿呼吸情况和心率:定期观察患儿呼吸情况和心率是否正常,如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通知医生。
6.减轻患儿的疼痛和不适:感染性肺炎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疼痛、不适和焦虑等症状,所以要通过调整患儿的体位、保持室内的适宜温度和湿度等方式来减轻患儿的疼痛和不适。
7.营造安静的环境:感染性肺炎影响患儿的睡眠质量,所以要注意保持室内的安静。
如果患儿出现呼吸困难或其他不适,及时进行护理干预,保持合理的卧床休息。
8.定期观察患儿的情绪和行为变化:通过观察患儿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患儿的不适和焦虑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9.做好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家人是患儿康复的重要支持者,所以要做好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理解患儿的病情和治疗,缓解他们的焦虑和恐慌情绪。
总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护理工作包括严格的防控措施、呼吸道通畅、补充营养、监测体温和心率、观察呼吸情况、减轻疼痛和不适、营造安静的环境、关注情绪和行为变化以及做好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
只有综合进行各项护理措施,才能提高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护理效果,促进患儿的康复。
新生儿诊疗常规早产儿管理一、早产儿诊断胎龄<37周得新生儿;体重<1500克为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体重<1000 克为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依据体重与胎龄得关系可诊断为;小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与大于胎龄儿、二、早产儿常见得临床问题1、保温依据出生体重或生后得日龄选择合适得温箱温度,使体温维持在36、5C左右(见表1)、表1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适中温度2、呼吸管理⑴氧疗:PaO2v50mmH或血氧饱与度(<85%)给予氧疗,维持血氧饱与度在90%~ 95%对有呼吸衰竭者得治疗,见我国制订得机械通气常规治疗、呼吸暂停得处理⑵呼吸暂停得处理去除病因,分析血气,血糖;紧急处理:①保持气道通畅;②刺激呼吸;③药物治疗:氨茶碱氨茶碱:负荷量4~6mg/kg,静滴,12氨茶碱小时后给维持量2mg/kg, 2-3次/天,维持血药浓度在5- 15卩g/ml、应用中注意血糖,尿量及心率等监测;④频发得呼吸暂停可应用CPAP或机械通气治疗、3、早产儿喂养问题⑴ 生后第一天30Kcal/kg,以后每天增加10Kcal/kg,至100-120Kcal/kg/d、⑵若有下列情况不应经肠道喂养:①消化道畸形明确诊断前;②活动性消化道出血;③肠麻痹(缺血缺氧或动力性等);④休克,严重得酸中毒或缺氧时⑶ 喂养得途径可经口,鼻胃或口胃管喂养(表2)、出生体重(克) 开始量(ml) 间隔时间(h) 备注<750 0 、5-1、0 1-2 病情不稳定时应延长或禁食751-1000 0 、5-1、0 1-21001-1250 2 、0 21251-1500 3 、0 31551-1750 5 、0 3 一般可经口奶瓶喂养1751-2000 7 、0 3>2000410 、0⑷ 每日奶量增加一般为15-20ml/kg、若有感染,酸中毒,循环功能不良等应调整奶量、⑸ 肠道外营养:一般可从生后24小时开始,氨基酸及脂肪得浓度从0、5-1、0g/kg/d开始,逐渐增加、脂肪选择中长链为宜,应注意输注得速度,0、08-0、12g/kg/h、(6)功能合理时,每日体重可增加10~20g、4、保持血糖稳定保持血糖稳定,应于2、2mmol/L~7、0mmol/L;5、保持液体平衡每天体重变化± 5%为宜、维持血压,体温,血气正常,控制输液或快速输注咼渗液体;6纠正低蛋白血症;7、黄疸得治疗;8、输血指征:⑴Hbv80-90g/L (HCTv25%),有缺氧表现(安静呼吸,心率增快,体重增加缓慢,可输血(RBC),10-15ml/kg;⑵若有感染,或有肺部疾病时,输血指征可放宽,一般Hbv125g/L(HCTv35%〉9、PDA得治疗⑴限制液体入量60-80ml/kg,监测体重,尿量,电解质变化;⑵口服消炎痛消炎痛,0、2mg/kg首剂;0、1mg/kg, 2,3 消炎痛剂间隔12-24小时、⑶布洛芬:首剂10mg/kg,2,3 剂每次5mg/kg,间隔24小时、10、对有高危因素得早产儿:⑴MRI检查评价脑发育与损伤;⑵ 听力及ROP 监测;⑶ 每周均应监测血气, 血糖, 血常规及CRP; ⑷ 出院后定期随访新生儿窒息一、概述新生儿窒息就是围生期高危因素所导致得急性呼吸循环障碍织得缺氧与灌注不良、, 本质就是组二、诊断要点⑴ 有影响母体与胎儿气血交换得各种原因;⑵ 胎儿心率增快>160 次/ 分,或<100 次/ 分, 持续一分钟以上;或胎心监护表现为晚期减速、羊水混胎便;⑶ Apgar 评分0-3 分为重度窒息,4-7 分为轻度窒息; ⑷器官功能障碍、注:神经系统发育畸形, 有神经肌肉疾病, 以及早产儿等,Apgar 评分常不能反映窒息得程度、重要得辅助检查:血气,血糖及电解质分析, 心肝肾功能得评价, 血常规、窒息得复苏要点:⑴ 正确复苏;⑵ 胸部按压得指征与方法见附图2,3;⑶ 气管插管得指征: ① 羊水胎粪污染,HR<100/min, 无自主呼吸; ② 气囊—面罩通气后,HR<100/min, 发绀不缓解;⑷ 复苏时药物得选择与应用方法:①肾上腺素:指征,胸外按压与辅助通气后,心率< 60次/min:(注意:充分得通气建立之前不要用肾上腺素)、剂量:1/10,000,0 、1-0、3ml/kg/ 次, 据情况3-5 分钟可重复, 可经气管插管滴入或静脉注射;②扩容指征: 给氧后仍苍白, 脉搏微弱, 低血压/ 低灌注, 对复苏反应不佳、可应用生理盐水,10ml/kg; 或白蛋白1g/kg; 或血浆10ml/kg 、应在充分建立有效得通气基础上, 5%碳酸氢钠3ml-5ml/kg,③碳酸氢钠,稀释后静脉注射;或根据血气计算:5%碳酸氢钠ml=- BEX体重X 0、5、④纳络酮, 对于分娩前 4 小时内母亲应用过各种麻醉药物所引起得新生儿呼吸抑制, 在有效得通气基础上应用、剂量,0 、1mg/kg, 气管滴入, 或静脉注射, 或皮下或肌肉注射、复苏后新生儿应密切监护, 监测生命体征, 生理生化指标, 必要时转入NICU 进一步治疗、表 3 气管插管得选择气管插管型号体重(kg )孕周深度(CM )2、5cm <1 、0 26-28 73、0cm 1 、0-2、0 28-34 83、5cm2、0-3、034-38 93、5-4、5cm>3 、0>389-10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一、 概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就是指围生期窒息导致脑得缺氧缺血性损害, 临床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异常得表现,就是新生儿窒息后得一种严重并发症,严 重病例得存活者可产生神经系统后遗症, 围生期窒息就是HIE 最主要得原因,缺氧就是脑损害发生得基础。
新生儿肺炎怎么治疗方法新生儿肺炎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和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孩子得了肺炎,最着急的永远是父母,那么下面是下面是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方法1.新生儿吸入性肺炎(1)羊水吸入肺炎①对症治疗:根据缺氧程度选择头罩吸氧,或机械通气;②预防和控制感染:选用针对革兰阴性菌的广谱抗生素。
(2)胎粪吸入性肺炎关键是改善通气和氧疗支持。
①清理呼吸道:对有羊水胎粪污染且宫内窘迫的新生儿,需立即评估其有无“活力”,“无活力”即无呼吸或喘息样呼吸,肌张力低下,和(或)心率<100次/分。
在分娩后呼吸出现前,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吸引。
注意胃内容物也应吸净,避免误吸。
有活力者需注意监护其是否出现呼吸困难、青紫等表现。
②监测和观察项目:监测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尿量、氧饱和度。
密切观察呼吸窘迫症状和体征,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X线胸片监测肺部病变,注意有无并发气胸或纵隔气肿。
③氧疗:当PaO2<60mmHg或TcSO2<90%时,应根据缺氧程度进行氧疗,维持PaO260~80mmHg或TcSO292%~97%为宜。
轻者选择鼻管、头罩给氧。
当FiO2>0.4时可用CPAP(持续气道正压)治疗,PEEP(呼气末正压通气)压力4~5cmH2O,临床及X线胸片提示肺过度充气时应小心,压力不宜太高。
当PaO2<50mmHg,PaCO2>60mmHg时,常采用SI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机械通气,如胸片以肺不张为主或血气以低氧血症为主,初调时吸气峰压可稍高25~30cmH2O,吸气时间可适当延长,吸/呼比1:1~1.2,呼吸频率35~40次/分;如胸片以肺气肿为主或血气以PaCO2增高为主,初调时吸气峰压应稍低20~25cmH2O,吸/呼比1:1.2~1.5,呼吸频率40~45次/分。
对于常频呼吸机应用无效或有气漏如气胸、间质性肺气肿者,用高频振荡通气,高频呼吸的频率为8~10Hz,可能有较好的效果。
新生儿肺炎的症状新生儿肺炎的症状不易察觉,因为发病的症状不明显,我们通常断定疾病也是根据症状来判断的。
与成人的肺炎不同,新生儿的肺炎虽然症状不明显,但是危害却是相当严重的,我们必须对其有所了解,以便于及时的预防和发现,从而尽早治疗。
根据新生儿**肺炎发病的原因**,我们把新生儿肺炎分为以下两类1、感染性肺炎新生儿患感染性肺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宫内感染,一种是生后感染。
宫内感染肺炎是由于母亲在怀孕过程中感染了某些病毒或细菌,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胎盘,后又进入胎儿的血液。
因此,在母亲怀孕期间,胎儿就患上了肺炎。
而生后感染性肺炎则可以发生在新生儿期的任何时间。
2、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炎又包括羊水吸入性肺炎、胎粪吸入性肺炎和乳汁吸入性肺炎。
前两种肺炎主要发生在孩子出生前和出生时,由于种种原因引起胎儿宫内缺氧,胎儿缺氧后,会在子宫内产生呼吸动作,就可能吸入羊水和胎粪.这两种肺炎都比较严重,孩子一出生就有明显的病症,如呼吸困难、皮肤青紫等等,需要住院治疗。
更应该引起父母注意的是乳汁吸入性肺炎。
由于新生儿,特别是一些出生时体重较轻的孩子,口咽部或食道的神经反射不成熟,肌肉运动不协调,常常发生呛奶或乳汁返流(漾奶)现象,乳汁被误吸入肺内,导致孩子出现咳喘、气促、青紫等症状,误吸的乳汁越多,症状越重。
主要症状表现之所以介绍新生儿肺炎的种类是因为,只有新生儿的肺炎才具有以下不明显症状,新生儿肺炎的表现与婴幼儿或年长儿患肺炎的症状是很不同的,尤其是出生两周以内的新生儿,像发烧、咳嗽、咳痰这些肺炎常见的症状是很少见到的。
他们的主要表现是精神不好、呼吸增快、不爱吃奶、吐奶或呛奶等,大多数孩子不发烧,有的有低烧,接近满月的新生儿可出现咳嗽的症状。
如果观察到这些现象,父母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通过医生的检查和拍肺部X线片,做出诊断。
新生儿肺炎症状是什么?新生儿肺炎症状跟大一点的宝宝所得的肺炎很不相同,特别是出生2周以内的宝宝。
新生儿肺炎一般很少出现发烧、咳嗽、咳痰等小儿肺炎的典型症状。
新生儿肺炎症临床路径(全)
引言
新生儿肺炎症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临床路径的制定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临床表现
- 呼吸急促
- 呼气性喘鸣音
- 发绀
- 咳嗽
- 食欲不振
- 体温增高
体格检查
- 心率增快
- 呼吸频率增快
- 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CRP检测:阳性
- 血培养:可检测到致病菌
影像学检查
- 胸部X线:可见肺实变或浸润阴影
- 肺部超声:可检测到积液或欠通气区域
诊断标准
- 基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综合判断
治疗原则
- 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给予支持性治疗,如吸氧、气管插管等
预后评估
- 治疗及时、合理,预后良好
- 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时,预后较差
结论
新生儿肺炎症是一种临床表现多样的感染性疾病,准确的诊断
和及时的治疗至关重要。
制定临床路径能够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效果,对新生儿健康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丁方, 李明,李河临, 等. 新生儿肺炎症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应
用[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6, 31(6): 417-420.
2. 邢婧, 唐年城, 张瑞珊. 新生儿肺炎症状急性期临床预后相关
因素探讨[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 18(18): 11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