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防护距离数据计算模式
- 格式:xlsx
- 大小:16.10 KB
- 文档页数:2
1.1 恶臭恶臭污染物是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坏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
本项目恶臭主要来源于兔舍及堆粪池。
根据本项目特点,恶臭源在场区分布面较广,以低矮面源形式排放,属无组织排放。
根据对同规模养殖场场界恶臭浓度的监测,本项目养殖场恶臭中臭气场界浓度小于70,满足《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中表7中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恶臭中NH3、H2S的场界浓度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二级新扩改建排放标准要求。
依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 -91)中的规定,对无组织排放源与居住区之间应设置卫生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公式为:式中:C m:标准浓度限值,mg/m3;L:工业企业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
根据生产单元占地面积S(m2)计算,r=(S/π)0.5;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因次。
根据项目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及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确定,v=2.1m/s,L≤ 1000m,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型为Ⅲ类,取值A=350,B=0.021,C=1.85,D=0.84。
Q c: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kg/h。
本项目恶臭污染源的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参数见表14。
表 14 本项目恶臭污染源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参数一览表经计算,本项目运营期间产生并呈面源无组织排放恶臭中NH3和H2S的卫生防护距离均为50m,同时考虑《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中的相关要求,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选址场界与禁建区域边界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00m 的要求,因此确定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为500m。
另据调查,养殖场恶臭影响范围在200-500m间。
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区周界500m范围内没有村庄、居住区等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各类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如下:计算公式:QC 2、0.05 D(BL+0.25r ) LC m式中:C――标准浓度限值,mg/n3;L――工业企业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r -- 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根据该生产单元占地面积S(m)计算,r= (S/ n) 0.5;A、B、C 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因次,根据工业企业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及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从下表查取。
Qc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kg •h-1表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注: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分为三类。
I类: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的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的排放量,大于标准规定的允许排放量的三分之二。
II类: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的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的排放量,小于标准规定的允许排放量的三分之一,或虽无排放同种大气污染物之排气筒共存,但无组织排放的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指标是按急性反应指标确定者。
III类:无排放同种有害物质的排气筒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无组织排放的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是按慢性反应指标确定者Qc 取同类企业中生产工艺流程合理,生产管理与设备维护处于先进水平的工业企业,在正常运行时的无组织排放量,当计算的L 值在两级之间时,取偏宽的一级。
级差规定:卫生防护距离在100m以内时,级差为50m超过100m但小于1000m时,级差为100m超过1000m以上时,级差为200m本评价以"S为预测因子,计算出净水厂HS: Qc为0.003kg/h。
高要市近五年平均风速为2.1m/s,且HS需按急性反应指标确定,则计算系数A取470, B取0.021,C取1.85, D取0.84,计算出L 29m再根据级差规定,评价确定新桥镇净水厂的卫生防护距离为50m因此该净水厂周围50m范围内不得规划建设学校等敏感点。
另外,净水厂现状周围50m 内无环境敏感点,故该净水厂的建设对项目区的空气环境影响不明显。
污水处理站卫生防护距离计算为了解污水厂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上海市对10万m3/d规模的普通曝气法污水处理厂作过专门的现状闻味调查。
组织10名30岁以下无烟酒嗜好的未婚男女青年进行现场臭味嗅闻。
调查人员分别在下风向设5、30、50、70、100、200、300m等距离嗅闻,并以下风向作为对照嗅闻。
调查当天的风向为NE,风速为4.5m/s,气温12℃。
由嗅闻结果统计可知,在污水处理设施下风向5m范围内可感觉到强烈的气味(4级),5—100m范围内很容易感觉到气味(2—3级),200m 处气味很弱(2级),300m以外已闻不到气味。
采用面源模式进行预测,得出污染物NH3、H2S对厂界最大影响浓度为0.045mg/m3、0.026mg/m3,均小于各自排放标准(NH3 1.5mg/m3、H2S0.06mg/m3)。
用厂界浓度最大影响值对照上页“恶臭污染物浓度(ppm)与恶臭强度关系”,厂界处臭气强度为2.5-3级。
另外,根据预测结果,厂界外50-150米范围内NH3、H2S影响值分别为距离厂界(m) 0 50 100 150NH3(mg/m3) 1.4 1.1 0.52 0. 30H2S(mg/m3) 0.027 0.021 0.0100.0054恶臭强度 2.5-3级 2.5-3级 2-2.级 1-2级可见在厂界外150米处,臭气浓度为1-2级水平,已经低于感觉阈值。
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卫生防护距离公式计算,NH3和H2S的最大卫生防护距离为200m。
2、废气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废气主要成份为恶臭,恶臭主要在进水泵站、水解池、BAS曝气池及污泥处理等部分产生,恶臭影响程度与充氧、污水停流的时间长短、原污水水质及当时气象条件有关。
恶臭主要成份为NH3、H2S、甲硫醇等。
由于恶臭物质的逸出和扩散机理比较复杂,废气源强难于计算,本次评价类比同类污水处理厂的监测数据,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项目的废气排放源强。
根据《村镇规划卫生标准(GB18055-2000)》中对养猪场的卫生防护距离的规定:养猪场规模为500~10000头,卫生防护距离为200~800m。
本项目存栏量为2600头,计算得其卫生防护距离为344m,提级后为400m。
目前,国家未颁布生猪养殖场的卫生防护距离,结合上述参考方法与实际要求,确定项目卫生防护距离为400m。
根据对项目现场的调查,项目拟建猪舍与距离最近的居民点距离为40m,项目选址不符合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
为了减轻项目对杨家台村的影响,将粪便密封干池以及沼气系统布置在项目南侧,远离杨家台村,以减缓项目对其的影响。
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计算出的距离是以污染源中心点为起点的控制距离。
对于超出厂界以外的范围,确定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方法如下:⑴模型为SCREEN3模型。
⑵计算选项:城市选项。
测风高度=10m。
气象筛选=自动筛选,考虑所有气象组合。
⑶计算点为离源中心100m到5000m,采用100m间隔。
计算点相对源基底高均为0。
⑷计算输出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取值方法为:(离面源中心)达到环境质量标准的最小距离(m)。
本项目封闭式储煤场TSP排放量为0.064t/a,经计算,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见表7-8。
表7-8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表污染物排放量(t/a) 标准值(mg/m3) 长(m) 宽(m) 高(m) 距面源中心距离(m)粉尘 0.064 1.0 40 20 5 0由表7-8可知,本项目粉尘在厂界内无超标点,因此,本项目无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2)卫生防护距离
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3840-91)中规定的计算模式,计算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因子选取无组织排放因子二甲苯、TVOC 、颗粒物。
式中:Qc —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kg/h ); Cm —标准浓度限值(mg/m 3); L —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 );
R —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 ),根据该 生产单元占地面积(m 2)计算r=(S/π)0.5
A 、
B 、
C 、
D ——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纲量),根据建设项目所
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及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从表6.1-16中选取。
表6.1-16 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
(
)
D
C
L r
BL A Cm Qc 50
.0225.0/1/+=。
建设项目环评中卫生防护距离确定方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选址问题至关重要,选址的环境合理性除取决于城市总体规划相容性、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公众参与的认同性等诸多因素外,卫生防护距离的可达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合理确定卫生防护距离,可有效防止污染纠纷,减少影响范围。
一、卫生防护距离的定义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有关规定及现行有关国标中卫生防护距离的定义。
卫生防护距离是指产生有害因素的部门(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民区边界的最小距离,进一步解释为: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大气污染物)自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边界到居住区满足GB3095与TJ36规定的居住区容许浓度限值所需的最小距离。
二、各类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计算方法按照《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的规定,计算公式如下:()DC L.0r/+=25/1BLACmQc50.02式中:Qc——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kg/h);Cm——标准浓度限值(mg/m3);L——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根据该生产单元占地面积(m2)计算r=(S/π)0.5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因次),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及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从表1中选取。
根据GB/T13201-91的规定(卫生防护距离在100m以内,级差为50m;超过100m但小于1000m时,级差为100m;超过1000m以上时,级差为200m。
)将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结果取整。
注:表中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分为三类:Ⅰ类: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的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的排放量,大于标准规定的允许排放量的三分之一者;Ⅱ类: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的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的排放量,小于标准规定的允许排放量的三分之一,或者无排放同种大气污染物之排气筒共存,但无组织排放的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是按急性反应指标确定者;Ⅲ类:无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且无组织排放的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是按慢性反应指标确定者。
改扩建项目的大气污染物环境影响本废水处理站建成后,运行过程将排放一定的恶臭污染物(H 2S 、NH 3和臭气等),主要产生部位为格栅渠、调节池、厌氧池、好氧池以及污泥浓缩脱水处理区及堆放场等。
废水处理站的恶臭指标H 2S 源强为0.004kg/h ,NH 3源强为0.053kg/h 。
根据本项目特点,恶臭产生源在场区分布面较广,并以低矮面源形式排放,属无组织排放,必须设置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1)卫生防护距离计算模式采用的模式参照GB/T3840-91《制定地方大气污染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具体的计算数学公式如下:()D C m c L r BL A C Q 5.0225.01+=式中:C m −−标准浓度限值(mg/Nm 3);Q c −−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kg/h); L −−工业企业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r −−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浓度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A 、B 、C 、D −−防护距离计算系数,见GB/T3840-91之附表。
按照(GB/T3840-91)规定,按Qc/Cm 最大值计算等效面积:5.0⎪⎭⎫ ⎝⎛=πS r ,S 为废水处理系统构筑物占地面积,本项目取1600m 2;公式中A 、B 、C 、D 的计算参数按韶关市的气象条件选取如下:A=400 B=0.01 C=1.85 D=0.78按卫生防护距离管理要求,建议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为100m 。
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包络线示意图见图x 。
卫生防护距离内不得新建居民点、办公楼、医院和学校等环境敏感目标。
图x 卫生防护距离包络线示意图2)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是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污染源与居住区之间设置的环境防护区域。
其取值方法为:(离面源中心)达到环境质量标准的最小距离(m)。
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不应有长期居住的人群。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要求,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计算模型为SCREEN3模型。
卫生防护距离百科名片中文名称:卫生防护距离英文名称:hygienic buffer zone定义:从产生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
即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大气污染物)自生产单元边界到居住区的范围内,能够满足国家居住区容许浓度限值相关标准规定的所需的最小距离。
编辑本段分类1、大气环境防护距离2、噪声污染为主的卫生防护距离编辑本段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提出2008年下半年,在最后几次导则汇报与讨论会上,环境保护部环评司的领导提出要加入环境防护距离的管理要求和相关定义。
虽然到现在为止,导则总纲的正式版还没推出,这次修订版气导则中率先提出了气环境防护距离的定义和管理要求。
提出和规范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用意很明显,就是建立环保系统内的管理要求,以取代原有卫生部提出的卫生防护距离的概念。
虽然这次定义和原来卫生防护距离很接近,包括对源的处理方法和管理要求,但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地方,这些也是最近被咨询的比较多的地方:1、计算气环境防护距离,直接采用修订版气导则的推荐模式进行计算即可。
不需要考虑原来所涉及的提级、叠加周围点源的综合影响,也不考虑污染物的毒性。
2、注意这次气环境防护距离的计算结果是以面源为中心的距离,然后以此为半径画圆,只有超出厂届以外区域才定义为项目的气环境防护区域。
注意最终是一个区域的概念,应该结合包络线来表达。
原来习惯定义的场界外多少多少米作为卫生防护距离是不太科学的。
注意的具体要求1、现行国家标准中尚有效的各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首先应执行该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在环评中可参考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出一个结果,但只作为参考。
2、对于没有相关的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不必再采用原有91年的卫生防护距离公式进行计算。
直接计算气环境防护距离即可。
3、对于计算结果为没有超标的无组织排放源,不用再设置防护距离。
4、设置环境防护距离的前提是,无组织排放源场界监控点处排放达标。
改扩建项目的大气污染物环境影响本废水处理站建成后,运行过程将排放一定的恶臭污染物(H 2S 、NH 3和臭气等),主要产生部位为格栅渠、调节池、厌氧池、好氧池以及污泥浓缩脱水处理区及堆放场等。
废水处理站的恶臭指标H 2S 源强为0.004kg/h ,NH 3源强为0.053kg/h 。
根据本项目特点,恶臭产生源在场区分布面较广,并以低矮面源形式排放,属无组织排放,必须设置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1)卫生防护距离计算模式采用的模式参照GB/T3840-91《制定地方大气污染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具体的计算数学公式如下:()D C m c L r BL AC Q 5.0225.01+=式中:C m −−标准浓度限值(mg/Nm 3);Q c −−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kg/h);L −−工业企业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r −−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浓度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A 、B 、C 、D −−防护距离计算系数,见GB/T3840-91之附表。
按照(GB/T3840-91)规定,按Qc/C m 最大值计算等效面积:5.0⎪⎭⎫⎝⎛=πS r ,S 为废水处理系统构筑物占地面积,本项目取1600m 2;公式中A 、B 、C 、D 的计算参数按韶关市的气象条件选取如下:A=400 B=0.01 C=1.85 D=0.78按卫生防护距离管理要求,建议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为100m。
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包络线示意图见图x。
卫生防护距离内不得新建居民点、办公楼、医院和学校等环境敏感目标。
图x 卫生防护距离包络线示意图2)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是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污染源与居住区之间设置的环境防护区域。
其取值方法为:(离面源中心)达到环境质量标准的最小距离(m)。
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不应有长期居住的人群。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要求,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计算模型为SCREEN3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