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害虫综合防治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棉花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棉花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一种以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棉花病虫害防控方法。
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捕食者、寄生生物等自然的生物控制
因子来防治棉花病虫害。
例如,引入对害虫有天敌作用的昆虫,如对棉铃虫有控制作用的寄生蜂。
2.绿色化学防治:使用环保、低毒、高效的生物农药来控制棉
花病虫害,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这些生物农药主要是从天然植物、微生物中提取的活性成分。
3.物理防治:采用物理手段,如陷阱、隔离、绝育技术等来防
治棉花病虫害。
例如,设置黄板诱虫器来吸引并捕捉害虫,使用隔离网阻断病菌的传播。
4.培育抗病虫品种:通过选择育种,培育出对病虫抵抗力强的
棉花品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5.良好的农业管理:采取合理的棉花种植措施,如合理施肥、
适时浇水、合理密植等,以提高棉花的抗病虫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通过应用这些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药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危害,保护自然资源,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2023-11-09•棉花病虫害的种类与识别•棉花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棉花病虫害的预防措施•棉花病虫害的防治经验与建议•案例分析与应用目录01棉花病虫害的种类与识别棉铃虫幼虫啃食棉花叶片、花瓣、幼铃,影响棉花正常发育。
识别使用生物农药如Bt乳剂、核多体病毒等,或使用化学农药如辛硫磷、甲基异柳磷等。
防治方法棉铃虫识别蚜虫吸取棉花汁液,影响棉花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防治方法使用生物农药如蚜茧蜂、瓢虫等,或使用化学农药如吡虫啉、啶虫脒等。
蚜虫红蜘蛛在棉花叶背刺吸汁液,导致叶片黄化、脱落。
防治方法使用生物农药如阿维菌素、捕食螨等,或使用化学农药如三氯杀螨醇、哒螨灵等。
识别枯萎病导致棉花叶片枯黄、萎缩,根系发育不良。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使用化学农药如恶霉灵、甲基托布津等。
识别黄萎病导致棉花叶片失绿、发黄,植株生长缓慢。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使用化学农药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
02棉花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天敌,如寄生性昆虫、捕食性昆虫和微生物等,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和繁殖。
保护和利用天敌使用生物农药农业防治采用生物农药来防治病虫害,如Bt(苏云金芽孢杆菌)等,对棉花病虫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通过合理的轮作、深耕、施肥等农业措施,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棉花的抗病能力。
03生物防治0201选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如敌敌畏、辛硫磷等,来防治棉花病虫害。
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要掌握施药时机,做到早预防、早治疗,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掌握施药时机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农药,以免产生抗药性。
交替使用农药化学防治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棉田设置黑光灯或高压汞灯等灯光装置,诱杀害虫。
物理防治灯光诱杀利用害虫的趋色性,在棉田设置黄板或白板等诱杀装置,诱杀害虫。
黄板诱杀对于个体较大的害虫,如棉铃虫等,可以采用人工捕捉的方法进行防治。
人工捕捉03棉花病虫害的预防措施热力消毒利用高温杀死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卵,常用的方法包括蒸汽消毒和太阳能消毒。
《棉花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棉花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棉花在生长过程中常常遭受各种害虫的侵袭,给棉花的产量和质量带来严重威胁。
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来防治棉花害虫对于保障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棉花害虫的种类及危害棉花害虫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棉铃虫、棉蚜、红蜘蛛、蓟马等。
棉铃虫是棉花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幼虫蛀食棉铃,造成棉铃腐烂、脱落,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棉铃虫的发生具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世代交替频繁,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棉蚜也是棉花上的重要害虫,其吸食棉花汁液,导致棉花生长发育受阻,叶片卷曲、变黄,甚至枯死。
棉蚜还能传播病毒病,加剧棉花的受害程度。
红蜘蛛繁殖能力强,主要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棉花叶片汁液,使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影响棉花的光合作用和正常生长。
蓟马体型较小,主要危害棉花的嫩梢和幼蕾,使其生长发育不良,甚至造成蕾铃脱落。
这些棉花害虫的危害不仅直接导致棉花产量的降低,还会使棉花品质下降,增加棉花加工成本,对棉花产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不利影响。
二、棉花害虫综合防治的原则1. 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改善棉花生长的生态条件,提高棉花自身的抗虫能力。
通过合理施肥、科学灌溉、轮作倒茬等措施,增强棉花的生长势,减少害虫的发生和危害。
2. 综合治理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防治方法,相互协调,取长补短,达到控制害虫种裙数量、减轻害虫危害的目的。
3. 安全环保在防治棉花害虫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安全环保的原则,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规范进行施药,避免对环境和人畜造成危害。
要注重保护天敌资源,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4. 适时防治根据棉花害虫的发生规律和特点,掌握最佳的防治时期进行防治。
一般来说,要在害虫种裙数量较低、尚未造成严重危害时进行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棉花主要病虫草害及其化学防除一、虫害(一)虫害1、棉铃虫可蛀蕾,食害花蕊、花瓣;蛀铃、造成落花,落蕾、烂铃等症状。
是棉花蕾铃期大害虫,影响棉花产量及品质。
化学防治:①亩用35%硫丹乳油120-180克,于棉铃虫卵盛孵期,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5-7天后可再喷一次。
本品为广谱性杀虫剂,具有胃毒、触杀作用。
②硫双灭多威:有效成份500-625毫克/升(例如75%硫双灭多威悬浮剂1200-1500倍液);③多杀霉素:有效成份25-35毫克/升(例如2.5%多杀霉素悬浮剂715-1000倍液);④甲氧虫酰肼:有效成份320-600毫克/升(例如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400-750倍液)。
10%氯氰菊酯乳油30-40ml,,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
⑤氟铃脲:有效成份50-70毫克/升(例如5%氟铃脲乳油715-1000倍液);⑥甲氨基阿维茵素:有效成份10-12毫克/升(例如1%甲氨基阿维茵素乳油833-1000倍液)。
在田间棉铃虫卵孵化盛期喷雾使用。
2、棉蚜刺吸棉苗嫩头,造成卷缩,植株生长停滞。
夏季伏蚜造成棉叶烟煤状。
化学防治:①飞电呲蚜酮:有效成份2.5-3.5克/亩(例如25%飞电呲蚜酮可湿性粉剂10-14克/亩),在蚜虫始盛期喷雾作用。
②亩用35%硫丹乳油120-180克,于棉铃虫卵盛孵期,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5-7天后可再喷一次。
③氯噻啉防治棉蚜,有效成分2克在蚜虫始盛期兑水30-50公斤喷雾。
④噻虫嗪防治棉蚜,有效成分1.5克在蚜虫始盛期兑水30-50公斤喷雾。
⑤烯啶虫胺防治棉蚜,有效成分2克在蚜虫始盛期兑水30-50公斤喷雾。
⑥77.5%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亩用50公斤均匀喷雾。
⑦25%氧乐氰乳油每亩50-100毫克、或蚜虫专用杀虫剂(5%啶虫·高氯乳油)每亩25-30毫升、或4.5%氯氰菊酯乳油每亩25-50毫升,以上药剂每亩兑水50公斤交替喷雾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喷时应喷头朝上,注意喷洒叶背面。
棉花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一、棉花害虫的种类及危害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同时也是易受到害虫侵袭的作物之一。
常见的棉花害虫有蚜虫、斑潜蝇、红铃虫、棉铃虫等,它们会给棉花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如降低产量、影响质量等。
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了有效地控制棉花害虫,我们应该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策略。
具体措施如下:1. 选择抗病抗虫品种选用抗病抗虫品种是预防棉花害虫发生的重要措施。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多个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抗虫能力,如中央四号等。
2. 做好土壤管理做好土壤管理可以提高棉花生长环境质量,减少病虫害发生。
具体措施包括:注意灌溉管理,保持适度湿润;加强肥料管理,保证养分供应;注意翻耕、深翻,消灭土壤中的害虫。
3. 做好田间管理做好田间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棉花害虫的发生和传播。
具体措施包括:注意田间清洁,及时清除落叶、残茬等;合理灌溉,避免水浸;定期检查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4. 使用化学防治使用化学防治是防治棉花害虫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在使用化学药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适当的药剂和浓度。
(2)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药剂。
(3)避免在高温、强风等不利条件下使用药剂。
(4)注意药剂残留问题,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5.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的棉花害虫综合防治方法。
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放蚜茧蜂、放寄生蜂等。
这些昆虫可以有效地控制棉花害虫数量,同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6.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也是一种环保的棉花害虫综合防治方法。
常用的物理防治方法有喷洒高温水、使用粘虫板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棉花害虫数量,同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棉花害虫综合防治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合理使用药剂在使用化学药剂时,应该选择适当的药剂和浓度,并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2. 避免药剂残留问题在使用化学药剂时,应该注意药剂残留问题,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 注意生态平衡在进行棉花害虫综合防治时,应该注意生态平衡,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棉花病虫害防治棉花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南方地区。
然而,棉花在种植过程中经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严重影响着棉花产量和品质。
因此,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是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病虫害的分类和特征在棉花生长期间,病虫害种类繁多。
根据其特征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病害:主要包括棉红蜘蛛病、棉花黄萎病、棉花立枯病等。
这些病害主要通过病原菌和真菌等传播媒介引起,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2. 虫害:主要包括棉铃虫、棉蚜、棉花象、棉铃花象等。
这些虫害以吮吸植物汁液为生,导致棉花受损、减产甚至死亡。
二、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为了有效防治棉花的病虫害,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特点,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棉花生长初期,要加强对苗期病虫害的预防。
可以选择健康的种子,培育健康苗期,加强苗期管理,减少病虫害的侵袭。
此外,还可以采用轮作和间作的方式,增加棉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合理用药,科学喷洒:病虫害防治中,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是必要的手段之一。
但是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该选择对目标病虫害具有高效杀灭作用、对环境污染小的农药,并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喷洒。
同时,还应注意药剂的浓度和喷洒时间,以获得最佳的防治效果。
3. 机械防治,体力干预:机械防治主要是指利用人工手段进行病虫害的清除和截击。
例如,可以使用虫灯、黄贴等工具来吸引和捕捉害虫,减少害虫的数量。
此外,还可以进行人工摘果、人工拔除受害植株等操作,以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4.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病虫害防治手段。
通过引入天敌,如寄生蜂、蚜虫天敌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害虫的数量。
此外,还可以利用有益土壤微生物进行施肥和土壤调理,提高棉花植物的综合抗病虫害能力。
5. 环境调控,减少病虫害的滋生:病虫害的滋生往往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合理调控棉花周围的环境对于病虫害的防治至关重要。
防治棉花病虫害综合措施文章摘要:棉铃虫种植玉米诱杀带在棉田两边种植玉米,所用玉米品种应保证玉米抽雄期与棉田二代棉铃虫产卵期吻合。
在二代棉铃虫卵高峰期�...棉铃虫种植玉米诱杀带在棉田两边种植玉米,所用玉米品种应保证玉米抽雄期与棉田二代棉铃虫产卵期吻合。
在二代棉铃虫卵高峰期过后或幼虫孵化高峰期,砍除玉米或者适时喷药灭虫,减少棉田虫、卵量。
杨枝把诱蛾根据田间棉铃虫预测预报情况,在一代棉铃虫发蛾期间,每亩棉田均匀插放枯萎的杨枝把6至8把。
每天清晨日出前应及时收把杀蛾。
杨枝把每7天左右更换1次,以保证有足够的叶子。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棉田半径为110米至120米,每60亩左右安置一台频振式杀虫灯,根据预测预防在棉铃虫各代发蛾初期开灯灭蛾。
生物防治在棉田早期害虫防治中,尽量避免全田喷施化学农药,保护和充分利用棉田自然天敌。
在一、二代棉铃虫产卵盛期,每亩释放赤眼蜂8万至10万头,放蜂5次,放蜂间隔期3天至5天,有效防治二代棉铃虫的发生。
药剂防治一般在北疆特早熟棉区二代棉铃虫百株卵和幼虫量达到50粒卵,在南疆早中熟棉区,如喀什地区高密度棉田棉铃虫百株卵量达104粒或初孵幼虫数量超过54头,即可药剂防治,并要求在3龄幼虫前完成。
宜选用生物农药和对天敌杀伤作用小的化学农药。
在卵孵化始盛期喷施BT制剂亩用量为60克至80克,棉铃虫NPV制剂亩用量为400倍至600倍液,喷雾量每亩30公斤,使用两次,间隔期7天至10天。
应注意避免与酸、碱性农药混用以及在强光下喷雾使用。
35%赛丹500倍至800倍液,亩喷雾量30公斤。
另外,还可使用拟除虫菊酯农药等,如2.5%敌杀死和功夫1000倍至1500倍药液,但不能连续多次使用。
棉叶螨保护、利用天敌在棉田早期害虫防治中,尽量避免全田喷施化学农药,注意保护棉田自然天敌,充分利用其控制棉叶螨危害。
喷药防治田边地头杂草上的虫源,在北疆特早熟和早熟棉区于6月上旬前在棉田四周及田埂喷施杀虫剂,消灭杂草上的害螨,防止田边地埂的害螨扩散到棉田。
棉花害虫统防统治的主要做法及成效棉花害虫统防统治是对棉花害虫的系统性防治,是解决棉花害虫危害的关键,同时也是保障棉花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
棉花作为重要农产品,害虫统防统治是棉花安全生产的重要任务。
棉花害虫是棉花生产的主要害虫,主要有极小牛蛙口、棉铃虫、棉蚜、棉锈虫、棉虫、棉缩口蚜、点状缺角翅蛾、花斑马尾螟、棉象蛾等,占棉蚜的比例达90%以上,其中极小牛蛙口是棉花最主要的害虫。
综合考虑棉花产量、品质和种植成本等因素,棉花害虫统防统治的主要做法是:1、精妙抗虫。
具体措施包括:气象监测:通过对害虫发生发展预测,及早发现害虫的发展趋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农药防治:生长期施用虫螨杀虫剂等多酚醚类和卡宾类农药及有效植物类农药;种子抗虫:种植优质抗虫种子;农业机具抗虫:采用施肥、浇水、收好等农业机具对农作物进行预防抗虫。
2、采用绿色防治技术。
具体措施包括:雄性牛蛙口干扰防治:引入诱雄环节法,利用男性极小牛蛙口诱惑雌性去蛀伤;引进有益植物、有益昆虫:如植物植丛、有害经济昆虫的自然捕食者的种植;种植芤苣草:芤苣草对有害昆虫具有阻遏作用,可以降低其对棉花的影响;有机肥料:有机肥料不仅可以提高棉花的抗性,而且也有利于抑制有害昆虫的繁殖。
棉花害虫统防统治的成效还是很明显的,精妙抗虫和绿色防治技术的结合,使棉花作物能够受到更好的保护,农民的收入得到显著提高。
在研究中,通过综合应用精妙抗虫和绿色防治技术,棉花害虫的发生率可以从10%降至5%以下,产量提高20%-30%以上,综合收益可以提高1000元/亩以上。
棉花害虫统防统治,依靠强大的科学研究和先进的技术,实现了抗虫的长期有效控制,有力地保障了棉花高产、优质、安全的生产。
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一、棉花苗期病虫害防治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清洁田园,减少棉田菌源;合理密植,改善株间通风透光条件;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补施钾肥,配施微肥,培育壮苗;适时浇水,及时中耕除草,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
2、化学防治:根据苗期棉花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适宜的杀菌剂进行防治。
二、棉花铃期病虫害防治1、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整枝、打顶、去边心,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减轻棉铃虫危害;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棉株抗逆性。
2、化学防治:根据虫情调查和测报结果,在棉铃虫产卵高峰期和孵化高峰期及时喷药防治。
药剂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等。
三、棉花蕾期病虫害防治1、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整枝、打顶、去边心,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减轻蕾铃脱落;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棉株抗逆性。
2、化学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适宜的杀菌剂进行防治。
对于病害,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杀菌剂;对于虫害,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等杀虫剂。
四、棉花花铃期病虫害防治1、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整枝、打顶、去边心,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提高蕾铃脱落率;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棉株抗逆性。
2、化学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适宜的杀菌剂进行防治。
对于病害,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杀菌剂;对于虫害,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等杀虫剂。
同时,要注意保护天敌,如瓢虫、草蛉等捕食性天敌以及赤眼蜂、金小蜂等寄生性天敌。
棉花病虫害防治一、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是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基础上,通过多项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将棉花病虫害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1、农业防治措施(1)推广抗虫棉,优化品种结构。
棉花病虫害有哪些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棉花病虫害有哪些呢?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产量大、生产成本低,产量最高的国家是中国、美国和印度。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几种常见的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吧!一、棉蚜虫的防治方法棉蚜发生在出苗到现蕾以后,当卷叶率达30%以上时开始防治,6月中旬~7月下旬是棉蚜为害盛期。
防治方法: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十新高脂膜800倍液或15%金好年乳油十新高脂膜800倍液进行茎叶均匀喷雾。
蕾铃期伏蚜发生时,由于温度高,可选用3%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加40%毒死蜱1200倍液十新高脂膜800倍液防治蚜虫兼治其它害虫。
二、棉叶螨的防治技术一般于5月上旬开始在棉花田点片出现,此时气温较低,繁殖速度慢,单叶螨量较少,棉苗受害较轻。
6月初~7月下旬,气温很快上升,棉叶螨开始大量繁殖,集中危害,干旱年份为害猖獗。
防治方法:可选用15%扫虫螨净乳油十新高脂膜800倍液、或1.8%阿菌素十新高脂膜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三、棉铃虫的防治技术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的主要害虫,一年一般发生4代。
主要以第二、三代为害棉花,以幼虫蛀食蕾、花、铃造成为害为主,被蛀棉铃易烂脱落或成为僵瓣。
棉铃虫的防治方法是:(1)物理防治:在棉花集中种植区安装佳多频振式杀虫灯,每60亩配备一套,连片使用效果更佳。
(2)化学防治:可选用90%万灵可湿性粉剂十新高脂膜8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十新高脂膜800倍液或1.8%阿维茵素十新高脂膜800倍液进行茎叶喷雾,间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四、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措施枯萎病是为害棉花的维管束组织的病害,引起棉花叶片变色、干枯、脱落萎蔫等症状,严重时连片枯死,影响产量。
防治方法:可在棉花蕾期用枯黄萎灵每亩40克兑水喷雾(最好是连喷带灌)3~4次。
五、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方法棉花黄萎病一般在3~5片真叶期开始显症,生长中后期棉花现蕾后田间大量发病,容易导致整个植株枯死或萎蔫。
棉花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棉花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往往会遭受到各种虫害的侵扰,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在棉花生产中,虫害被称为棉花生产的头号害虫。
因此,了解棉花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对于保障棉花生产和提高棉花产量十分必要。
一、棉铃虫棉铃虫是最普遍的棉花害虫,其主要寄生于花铃和花头,使棉铃和棉球发育减缓,构成减产。
当受害严重时,亦会吸食幼叶、种子和枝干等部分而影响生长。
棉铃虫频繁地吸吮会导致棉球被虫卵覆盖,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法:1.化学防治对于大面积受灾的棉花田,可采用化学灭虫剂如乐果等进行防治,但这种方法不仅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还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和影响人员健康。
2.生物防治棉花田种植寄主防治菌如拟叶蝉霉、植物源细菌杀虫剂等,控制棉铃虫的繁殖和发展。
这种方法具有防治效果好、安全、环保等优点。
3.物理防治在棉花田中可以采用引种蜜蜂、放置灯罩、利用人工捕捉器、封闭生长棉铃的塑料袋等方法进行防治。
二、白粉虱白粉虱是一种极为危害的棉花害虫,以吸吮棉花汁液为生,在叶片下表的表皮细胞上吸食,并在表皮细胞上产卵和越冬。
对棉花根系和叶片造成严重危害,极易出现灰霉病和黑斑病,从而导致棉球脱落。
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将拟叶蝉留在作物上,防止害虫的春季大规模繁殖。
将菊花、石菊等植物种植在棉田周围,它们可以吸引粉虱来降低繁殖速度。
也可以利用棉粉虱的天敌寄生蜂来进行生物防治。
2.化学防治白粉虱的化学防治常常采用甲乙虫脒等致死。
但是,这种防治方法容易产生抗性和环境污染。
3.生态防治优化环境,增加田间相稳定感,降低棉田病虫发生率。
此外,最好在田间播种香花物种,收获后修剪放置在棉田的周围,吸引天敌来降低病虫害。
三、刺吸茧蜂刺吸茧蜂是棉花害虫中比较严重的一种,会在棉球中产生蛀孔,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刺吸茧蜂天敌有种类很多,在调查分布出现密度较大的天敌,将之释放到田中对于棉铃虫的防治有着一定的作用。
棉花各生育期最常见害虫及防治摘要:棉花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作物,棉花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作物栽培学的角度看,棉花按其生育进程的先后顺序,可依次划分为:播种出苗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
在昆虫学中,从棉株受害的主要时期来看,棉花害虫大致可分为苗期害虫和蕾铃期害虫两大类。
世界棉花害虫已记载1300余种,我国有300多种,常见害虫约30种。
在棉花的生育期内,棉株的根、茎、叶、花、蕾、铃和种子各部分都能遭受不同种棉虫的危害,每年造成的损失通常在15%左右。
掌握棉花各生育期最常见虫害发生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对于保证棉花产量和质量,极其重要。
关键词:棉花生育期虫害防治措施棉花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更是棉农的主要经济来源,棉花能否丰产直接关系着棉农的收益,而棉花的虫害及其防治一直是困扰广大棉农的难题。
棉花害虫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从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的全局出发,以棉花的高产、优质、低成本为目标,充分认识害虫与棉花、天敌和环境的生态关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协调运用各种有效措施,妥善处理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矛盾,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作用,安全、有效、经济地把棉虫控制在最低限度,确保棉花生产。
1 棉蚜我国危害棉花的蚜虫主要有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棉黑蚜(Aphis atrata Zhang)、棉长管蚜(Acyrthosiphon gossypii Mordviko)及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等,均属同翅目,蚜科。
除西藏未见报道外,广布全国各地,是棉花苗期重要害虫。
黄河流域、辽河流域、西北内陆棉区发生早,为害重。
近年新疆发生所占比重也在升高。
1.1 为害状棉蚜以刺吸口器刺入棉叶背面或嫩头,吸食汁液。
苗期受害,棉叶卷缩,开花结铃期推迟;成株期受害,上部叶片卷缩,中部叶片现出油光,下位叶片枯黄脱落,叶表有蚜虫排泄的蜜露,易诱发霉菌滋生。
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然而在其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病虫害会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从病虫害的种类、防治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一、棉花的主要病虫害1. 病害棉花的病害主要有黄萎病、灰霉病、炭疽病等。
黄萎病是由黄萎病菌引起的,主要在幼苗期发生,病变部位由绿变黄,最终枯死。
灰霉病是由灰霉菌引起的,主要在开花期发生,叶片和花朵上出现灰色霉状物,严重时整棵植株都会枯萎。
炭疽病是由炭疽霉引起的,主要在果实上发生,出现黑色的圆形斑点。
2. 害虫棉花的害虫主要有棉铃虫、棉红蜘蛛、棉铃虫、棉 bollworm 等。
棉铃虫的幼虫主要危害棉花的生殖器官,造成棉铃和棉籽的减产,严重时会导致整株植株凋零。
棉红蜘蛛主要在高温干燥的条件下大量繁殖,造成叶片被吸干,从而影响光合作用。
棉蚜虫主要危害棉花的叶片,造成叶片变黄、卷曲、枯死等现象。
棉铃虫则会在棉铃内产卵,幼虫在里面进食,造成棉铃减产。
1.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棉花病虫害防治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发现病虫害初期,可以选择使用杀虫剂、杀菌剂等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常用的杀虫剂有敌敌畏、拟除虫菊酯等;常用的杀菌剂有万灵磷、百菌清等。
需要注意的是,化学防治要选择适量,严格按照药剂的使用说明,避免过量使用造成环境污染和药害。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安全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释放天敌、使用有益微生物等。
释放天敌是指将天敌昆虫放入田间,让其捕食害虫,起到控制害虫数量的作用。
常用的天敌包括瓢虫、蚜虫敌、蜉蝣等。
有益微生物是指一些对有害微生物有杀灭或拮抗作用的微生物,可以通过制剂喷施或根部浇施等方式使用,起到防治病害的作用。
3. 栽培管理良好的栽培管理是预防棉花病虫害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种植,其次要注意合理的密植密肥,保证植株的健康生长,增强抗病能力。
同时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采取轮作休耕等措施,减少病虫害的繁殖和传播。
病害防治Bin g h a ifa n g z h i新疆棉花由于自身的生长周期较长,因此遭受虫害的概率也会提升,目前新疆棉花害虫已经达到了50几种,严重影响了棉花的正常生长。
为了保证棉花产量,减少经济损失,需要确定新疆棉花害虫发生演替,在此基础上制定防治措施,这对新疆棉花害虫控制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疆棉花害虫发生演替新疆棉花害虫发生演替如下,新疆棉花害虫属于生物的一种,其正常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但是自然界环境在不断变化,部分生物群落自然会出现消失和进化的现象。
不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被淘汰,适宜环境的生物生存,这是自然界的基本法则,对于新疆棉花害虫来说,影响其自身发展的因素主要是温度。
以蚜虫为例,其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8-35摄氏度之间,繁殖的最佳温度为28.8摄氏度,如果温度达到34.9摄氏度,则蚜虫不能继续繁殖。
因此一旦温度适宜,蚜虫就会快速繁殖,但是如果不符合蚜虫的生存条件,则部分蚜虫将会出现死亡,剩余蚜虫适应目前的环境温度,完成繁衍。
在此过程中蚜虫这一群落发生变化,也属于演替的一种。
新疆棉花害虫综合防治措施农业防治技术在农业防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种植Bt棉花的方式,该种棉花的大面积种植,能够对棉铃虫进行有效控制,与其他棉花类型相比,害虫的数量明显降低。
例如,在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区域,可以采用条带种植以及结构化庇护的方式展开,提升农田系统中寄生作物的多样性,这种方式能够延缓棉铃虫产生Bt抗性。
棉铃虫的迁飞能力较强,因此新疆各个地区之间,棉铃虫的基因交流较为频繁,遗传分化并不明显,所以可以将全新疆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棉花防治机制。
除此之外,农事操作也是有效的防治方法,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棉田秋耕能够破坏棉铃虫的蛹室,并将蛹翻入到深土层中,降低害虫的生长概率。
冬灌能够提升棉铃虫生长环境中的湿度,使其死亡。
根据调查发现,采用冬灌之后,棉铃虫在冬天的死亡率为59.6%,将以上两种方式相互结合,可以将棉铃虫的死亡率提升到85%,由此可以看出,农业防治措施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
棉花害虫综合防治措施
摘要介绍棉花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棉花苗期、蕾期以及花铃期的害虫防治措施,以期能够为棉农防治棉花害虫提供参考。
关键词棉花害虫;防治;措施
近两年随着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棉铃虫对棉花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
棉铃虫由主要害虫降为次要害虫,而蚜虫、红蜘蛛等刺吸性害虫却上升为主要害虫。
但对常规棉花来说,棉铃虫还是主要害虫,现主要就棉铃虫、蚜虫、红蜘蛛的防治具体总结如下。
1棉花苗期、蕾期害虫的防治
棉花苗期、蕾期害虫主要有棉铃虫、蚜虫、红蜘蛛、棉蓟马、盲蝽象等,并且常混合发生。
通过几年的调查,发现挨着麦地边的棉花蚜虫发生轻,但红蜘蛛、棉蓟马、盲蝽象危害重。
这一时期以瓢虫为主的天敌不仅种类多而且数量大,特别是麦地边棉田,收麦前天敌大量在麦田繁殖,收麦后迁向棉苗,对害虫有明显的控害作用。
因此,棉花苗期、蕾期害虫的防治,首先应采取农业、生物防治措施,注意保护利用天敌,改善生态环境;并随时进行虫情调查,达不到防治指标不化防,尽量推迟药防时间,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达到防治指标的要当机立断,及时药防。
做到对症下药,能兼治的不单治,能挑治的不普治。
蚜虫在棉苗3片真叶前,受害卷叶株率为5%以上,4~8片真叶时卷叶株率为10%以上;红蜘蛛棉苗有害株率为10%以上;2代、3代棉铃虫百株幼虫达到8头以上,就要开始防治。
1.1农业措施
(1)定苗和整枝时将拔下的棉苗和打掉的赘芽等,带出田外焚烧或掩埋处理,压低害虫的虫口密度。
(2)及时灭茬、除草、中耕,以破坏虫蛹和幼虫,减轻发生基数。
(3)合理施肥,及时浇水,提高棉花自身的抗虫水平。
1.2药物拌种
药物拌种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治棉蚜、红蜘蛛、棉蓟马、盲蝽象等多种地上害虫,而且还能兼治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
可选用5%甲拌磷水剂或40%甲胺磷水剂拌种,并进行包衣,效果更好。
1.3药物防治
棉花苗期、蕾期以防治蚜虫和红蜘蛛为主,兼治棉铃虫。
在生物防治不能控制其为害时,就要当机立断,进行药防,发现一片防一片,切记大面积用药,以防蚜虫反弹。
对棉铃虫的防治,应尽量选用对天敌较安全的赛丹、硫丹等农药进行喷雾防治,既可减轻对天敌的伤害,又能减少用药、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对蚜虫的防治采用赛丹、硫丹、40%久效磷、50%甲胺磷7~10倍液涂茎或100倍液滴心,或用蚜灭净等专杀蚜虫的农药进行点片挑治。
对红蜘蛛的防治,采用螨园净、螨危、克螨特等专杀螨类害虫的农药进行防治,因红蜘蛛在棉花叶背面危害,防治有一定难度,所以在防治时药液一定要把叶片打透,并且要连打3遍以上,对特别严重的棉田,可采用3911进行随水滴灌,效果不错。
2花铃期害虫的防治
棉花花铃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此期棉株自身的补偿能力已经变弱,蕾铃损失量的多少与产量的高低密切相关。
害虫防治的好坏,对产量影响很大。
这一时期的主要害虫有伏蚜、红蜘蛛和3代、4代棉铃虫等,且常混合发生。
在搞好虫情测报的基础上,根据害虫的实际发生情况和天敌的消长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综合防治措施。
3代棉铃虫发生期以药防为主,4代棉铃虫发生期为生防与药防相结合。
2.1农业措施
主要是结合整枝,把打下的顶心、边心、赘芽等带出田外焚烧或掩埋处理,既可带出部分害虫、压低虫口密度、减少害虫的食源,又可降低蕾铃受害率和越冬虫量。
2.2生物防治
在8月中下旬以后,要注意协调好生防与药防的关系,在天敌能够控制危害的情况下,尽量推迟药防时间,减少施药量,或选用对天敌伤害较轻的赛丹、硫丹等农药防治,尽量保护天敌,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增加天敌的越冬虫量。
2.3药物防治
6月下旬和7月上旬是2代棉铃虫发生期,对达到防治指标的棉田,采取点片化防,不普防。
药防时,选用对天敌伤害较轻的赛丹或硫丹进行防治。
7月中旬至8月上旬是3代棉铃虫、伏蚜、红蜘蛛发生期,并常混合发生,应选用杀虫广谱、兼治性好的农药防治,喷药时要做到“四面打透”。
施药时间应在上午(花朵开放前)、下午(4~5时后)施药。
这时虫体充分暴露在外,喷施的药液充分接触虫体,提高防治效果。
8月中下旬是4代棉铃虫发生期,一般早发棉田发生轻,晚发棉田发生重;干旱年份红蜘蛛发生重,阴雨潮湿年份伏蚜发生重。
这时棉田害虫天敌数量回升,控害作用增强,根据害虫情况及时选用对天敌伤害较轻的农药进行防治。
点片发生时要挑治不普治,可以兼治的不单治,不能兼治的及时单治。
棉花花铃期害虫的防治因棉株高大、天气炎热,害虫在棉株上较分散,导致用药液量大,从而增加劳动强度,防治进度缓慢,往往因防治不及时而贻误最佳防治期,对棉花造成危害。
为了进一步加快防治进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防治效果,最好能用机动喷雾器防治,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