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445.50 KB
- 文档页数:2
2.2声音的特性▲ 知识点一:音调1.定义: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钢尺试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控制每次钢尺的振幅相同)。
注意事项:紧压钢尺,和桌面接触部分不能发出声音,避免产生干扰。
实验设计:将钢尺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
注意两次实验中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实验结论:物体的音调高低和振动快慢有关。
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3.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Hz)。
例如:人心跳每分钟72次,则心跳频率为1.2Hz。
4.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产生及现象人耳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Hz 到 20000Hz 。
人们把高于 20000Hz 的声叫超声波;把低于20Hz 的声叫次声波,它们都统称为声。
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超声波;地震、海啸、台风、火山爆发、核爆炸,还有大象发出的声叫次声波。
人的发声频率在85-1100Hz,一般说来,成年男子的声带长而厚,振动频率低;成年女子的声带短而薄,振动频率较高,所以女子说话的音调比男子高些。
5.有关改变振动的快慢来改变音调高低的例子(1)滑动梳子,快慢改变,则音调改变;(2)齿轮旋转,齿数不同,纸条发生振动的快慢不同,则频率不同;(3)管乐器、温水瓶等,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4)敲击编钟、装有不同质量水的瓶子,质量越大,振动越慢,音调越低;(5)弦乐器,弦的长短、粗细、松紧不同,振动快慢不同,音调不同。
6.频率相关知识、波形图频率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频率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频率的高低在波形图上反映为波形的疏密。
如果声音的音调越低,则波形较稀疏,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较少,频率较低;如果声音的音调较高,则波形较密集,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较多,频率较高。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模块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训练2019-2019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模块-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训练一、单选题1.婷婷自制了一个叫做“水瓶琴“的乐器,如图所示,它是通过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制作而成.让水面高度不同,主要是为了在敲击不同水瓶时改变发出声音的()A. 音调B. 音色C. 响度D. 传播速度2.正在弹吉他的一位同学不断的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 使吉他发出不同的音调B. 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C. 为了获得更大的响C. (1)(3)D. (3)(4)5.在《我是歌手》第五期中,林志炫演唱了《没离开过》,到了副歌部分,林志炫竟然连升八个度,被誉为“高音王子”.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 指声音的响度发生了变化B. 现场观众欣赏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 林志炫是通过声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D. 场外的工作人员是通过音色辨别林志炫的声音6.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后,驾驶员常常会停下车,拿根铁棒敲打车轮,凭借声音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这主要是因为敲击的轮胎内空气充足时发出声音的()A. 响度较大B. 音调较高C. 音调较D. 响度较小7.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马尾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A. 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 B. 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C. 加大摩擦弦的力量D. 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8.小强在使用小提琴前、常常旋动琴弦轴调节琴弦的松紧,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 响度B. 音调C. 音D. 速度9.蜜蜂载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300次;不载花蜜飞行时,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养蜂人辨别所依据的特征是()A. 声音的音色不同B. 声音的响度不同C. 声音的音调不同D. 飞行的路线和高度不同10.两个人同时说话,甲的声带5s内振动了1500次,乙的声带8s内振动了2300次,则这两人的音调()A. 甲高些B. 乙高些C. 一样高D. 不能比较11.如图,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 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声音? B. 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C. 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变化?D. 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二、填空题12.如图,小明用硬卡片两次快慢不同的划过梳齿,主要是比较两次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本题所研究的声源是________ (梳齿、硬纸片)13.某种苍蝇飞行4s内翅膀振动1200次,则频率是________Hz,而蝴蝶的翅膀振动频率是8Hz,人类能听到的是________翅膀振动产生的声音。
音的传播与频率实验探究音的传播和频率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一系列实验,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音的传播和频率的相关原理和实验方法。
一、材料准备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 音频发生器:用于产生不同频率的音频信号。
2. 音箱:用于放置音频发生器,将音频信号传播出去。
3. 麦克风:用于接收传播出去的音频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二、实验一:音的传播1. 将音频发生器连接到音箱,并将音箱放置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中,以确保实验环境安静。
2. 设置音频发生器的频率为一个较低的值,如100Hz,打开音箱发出声音。
3. 将麦克风放置在音箱附近,将麦克风输出的信号连接到示波器上。
4. 打开示波器,观察并记录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
5. 逐渐增大音频发生器的频率,并重复步骤3和4,观察并记录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的变化。
实验一的结果表明,随着频率的增加,波形的周期减小,频率越高,周期越短。
这说明音的传播速度是恒定的。
三、实验二:频率的测量1. 将音频发生器的频率设置为一个已知的值,如500Hz,打开音箱发出声音。
2. 将麦克风放置在音箱附近,并将麦克风输出的信号连接到频率计上。
3. 打开频率计,观察并记录显示屏上的频率值。
4. 重复步骤1至3,使用不同的频率值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频率计上显示的频率值。
实验二的结果表明,频率计能够准确测量出音频发生器产生的频率。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验证和了解音频发生器的频率参数是准确的。
四、实验三:音的传递媒介1. 将音频发生器连接到音箱,并将音箱放置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中,以确保实验环境安静。
2. 设置音频发生器的频率为一个固定值,如1000Hz。
3. 将麦克风放置在音箱附近,记录麦克风接收到的声音的强度。
4. 逐步调整麦克风与音箱的距离,并记录每个距离下麦克风接收到的声音强度。
实验三的结果表明,随着距离的增加,麦克风接收到的声音强度逐渐减弱。
教师姓名张祖坤学生姓名填写时间学科物理年级教材版本苏教版第章第节阶段□观察期第()周□维护期教师课时统计第()课时共()课时课程名称课时计划第()课时共()课时上课时间教学目标同步教学知识内容: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一、乐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的声音叫做乐音。
二、音调:1.音调:物理中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2.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①我们把物体一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赫兹Hz。
②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三个频率范围人的听力:20Hz—20000 Hz.次声波:发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超声波:发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
三、响度1.响度:物理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声音的响度。
2.影响声音的响度的因素:振幅和距声源的距离。
四、音色: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品质、特色叫音色。
1.声音的__________叫做音调,它和____________有关。
2.频率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它的单位是_______,符号_______,大多数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到__________,高于这个范围的声音叫做___________,低于这个范围的声音叫做__________。
3.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___,它跟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__有关4.不同的发声体即使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不同,它与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5.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_____,拨动钢尺,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_________,听______________的声音。
(注意使两次钢尺振动的幅度大致__________。
伸出短,振动_____,音调_____;伸出长,振动______,音调______。
声音的频率与音调声音是由震动产生的,通过空气、水或其他介质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
声音具有很多特性,其中频率和音调是其中最基本和重要的两个特性。
本文将介绍声音的频率和音调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声音的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声波震动的次数。
单位为赫兹(Hz)。
频率越高,表示单位时间内震动的次数越多,声音也就越高音。
人耳可以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在20Hz到20kHz之间。
在物理学中,声音的频率与其波长存在直接的关系。
频率与波长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表示:频率 = 速度 / 波长由上述公式可知,声速是一个常数,波长越短,频率就越高。
所以,当声音的频率增加时,波长会变得更短。
二、声音的音调声音的音调是指人们对声音高低的感知。
音调高低从物理学上对应着声音的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
音调的高低是人们感知声音的结果,不同的频率会引起不同的听觉感受。
平时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诸如钢琴键盘、吉他琴弦等乐器上不同位置的按键或按弦,产生不同频率的声音,从而形成不同的音高。
三、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声音的频率与音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高低,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例如,高音调的声音具有较高的频率,而低音调的声音频率较低。
人类对声音的频率敏感程度是有限的。
根据统计数据,大多数成年人可以听到的频率范围大致在20Hz至20kHz之间。
婴儿和小孩可以听到更高的频率。
因此,如果一段声音超出了人类可听到的频率范围,那么我们将无法感知其音调高低。
除了频率,声音的强度和谐波的存在也会影响我们对音调的感知。
但是,频率仍然是决定音调高低的主要因素。
总结:在本文中我们介绍了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频率是声音波动的次数,在物理学中与声音的波长有直接的关系。
音调是人们对声音频率的主观感知,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
声音的频率与音调之间是紧密相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高低。
八年级上册物理音调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音调知识点音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概念,它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音乐世界。
在物理学中,音调(Pitch)是描述音高(高低)的一个物理量,是衡量声音频率大小的标准。
一、音调的基本概念在物理学中,音调通常指一个声音的高低。
它与频率直接相关,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
频率单位为赫兹(Hz),是指每秒钟发生的周期振动次数。
普通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至20kHz。
20Hz以下的音频被称为次声波,20kHz以上的音频被称为超声波。
二、音调的测量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声音的频率来确定它的音调。
通过使用频率计或电子麦克风来实现对声音信号的测量。
在实验室中,人们通常使用谐波分析仪来显示声音的频谱,进而测定其频率。
三、音调的分类在音乐和声学中,音调通常分为“绝对音高”和“相对音高”两类。
1.绝对音高:绝对音高是指确定频率的一个音,例如钢琴上的C调就是一个绝对音高。
在横跨各种不同音高的声音中,用绝对音高来区分它们是非常重要的。
2.相对音高:相对音高是指音符与另一个音符之间的高低关系。
同时还有半音、全音和调式等概念。
通过相对音高的方式,音乐家能够构建出更加复杂的和声和乐曲结构。
四、音调对音乐的影响音调是音乐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不同的音调组合可以创造出极具特色的音乐。
例如,一个高升调的旋律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一个低沉调的旋律则可能会让人感到悲伤。
同时,音调也为音乐家们提供了丰富的表达方式。
不同的音调可以传递出不同的情感和信息,从而激励人们进行创作和演奏。
五、结论总的来说,音调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也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读者了解音调这个概念,并对音乐和声学有更深入的理解。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的第四章《声现象》教学教案设计4.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提高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并学习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2)2、实际感觉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从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延伸到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3.情感与价值观(1)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2)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的声现象。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播放:古诗《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引导提问:你能体会古诗意境,知道古诗中蕴涵了哪些物理知识吗?你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怕得鱼惊不应人”吗?我们说话的声音及大千世界里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鱼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二、声音的产生分小组探究: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
2.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
3.观察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
(这三个实验大家可以直接感知,有利于理解振动的概念,建立声音和振动之间的联系。
)教师演示:发声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接着让学生用手轻触发声的音叉,手有什么感觉?让发声的音叉浸入水面少许,观察水面变化情况。
(物理研究方法指导:转化法)把以上实验对比分析如下:发声体发声时现象无声时现象结论声带喉咙部位在振动不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直尺直尺在振动不振动发声的直尺在振动橡皮筋橡皮筋在振动不振动发声的橡皮筋在振动音叉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不振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音叉手感觉发麻不振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音叉音叉在水面上激起水花不振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师生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声音的频率与音调声音高低的变化规律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声音中最基本的属性之一就是音调。
音调是声音高低的表现方式,它与声音的频率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声音的频率与音调声音高低的变化规律。
一、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声音的频率指的是声波中单位时间内完整波形的数量。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表示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音调则是描述声音高低的属性。
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频率越低,音调也越低。
这是因为频率与波的周期密切相关,波形周期越短,频率就越高,音调也就越高。
二、声音频率的测量方法声音频率的测量可以通过使用频率计、频谱仪或音乐软件等设备进行。
这些设备能够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计算得出音频信号中的频率。
通过这些设备的帮助,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声音的频率。
三、声音频率对人的感知人类对声音频率的感知范围是有限的,通常为20 Hz至20,000 Hz。
在这个频率范围内,不同频率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音调。
例如,当我们听到频率较低的声音时,会感受到一种低沉的音调;相反,当我们听到频率较高的声音时,会感受到一种尖锐的音调。
四、频率对声音的影响声音的频率不仅影响音调,还会对声音的色彩产生影响。
频率越高,声音越明亮,越具穿透力;频率越低,声音越沉闷,越缺乏透明感。
这是因为频率高的声波振动更快,能量更大,传播速度更快,所以听起来更亮。
频率低的声波振动更慢,能量较小,传播速度较慢,所以听起来更暗。
五、应用举例声音的频率与音调对很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在音乐中,不同频率的声音组合形成音乐的旋律和和声;在语言交流中,频率的变化构成了不同的音节和语调,使得人们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在医学领域,声音的频率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某些疾病,如超声波检查等。
六、结论声音的频率与音调声音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声音的频率不仅影响音调,还会对声音的色彩产生影响。
通过了解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这一重要的感知方式。
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变化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而声音的高低则是由声音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是声音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与音调的变化密切相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声音的频率是如何影响音调的变化的。
一、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声音的频率。
频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振动完成的次数,用赫兹(Hz)来表示。
频率越高,声音的振动次数就越多,听起来就越高调。
相反,频率越低,声音的振动次数就越少,听起来就越低调。
二、声音的频率范围人耳可以感知的声音频率范围一般在20Hz-20kHz之间。
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
不同生物对声音的感知范围也存在差异,例如狗可以听到更高频率的声音,而鲸鱼可以听到更低频率的声音。
三、频率对音调的影响频率的变化直接决定了音调的变化。
当频率增加时,声音的音调就越高;当频率减小时,声音的音调就越低。
这是因为高频率意味着振动更频繁,声波的周期更短,所以听起来就更高调。
反之,低频率意味着振动较少,声波的周期较长,所以听起来就更低调。
四、声音的频率与音乐音乐是由不同频率和音调的声音组成的,通过这些声音的组合和变化,创造出美妙的音乐作品。
音乐中的音符对应着特定的频率和音调,通过演奏和歌唱来表达出来。
音乐的旋律和和声是通过频率和音调的变化来创造的。
五、不同频率的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不同频率的声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高频率的声音常常被用于报警器和手机铃声等警示性的场合,因为高频率的声音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而低频率的声音则常常被用于电影院和音响设备中,因为低频率的声音给人一种震撼感。
六、音调的变化对语言交流的影响音调在语言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语言和方言对音调的使用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则。
音调的变化可以改变词语的意思,从而影响沟通和理解。
一些语言中,同一个词在不同音调下有着完全不同的意思,这对于学习和掌握这些语言来说是一个挑战。
七、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变化在科学和工程中的应用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变化在科学和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它通过震动传播,使人们可以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
在声音中,频率与音调是密切相关的。
本文将详细探讨声音的频率与音调之间的关系。
1.声音的频率与音调定义声音的频率指的是声波的周期性震动次数,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表示。
而音调是指人们对声音的高低音程的感知。
频率高的声音被认为是高音调的声音,频率低的声音则为低音调。
2.频率与音调之间的数学关系频率与音调之间存在着精确的数学关系。
根据研究发现,人耳可以接收的声音频率从20Hz到20,000Hz不等。
在此范围内的声音,频率越高,对应的音调越高。
3.频率与音调之间的感知特点频率与音调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一些感知特点。
首先,频率的倍增会对应着音调的升高,频率的减小则对应着音调的降低。
其次,人耳对较低频率的声音更敏感,而对较高频率的声音则相对不那么敏感。
4.频率与音调的应用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音乐中,作曲家可以通过改变声音的频率,来创造不同的音乐效果和情绪。
在语言交流中,声音的频率变化可以传达不同的语气和情感。
5.频率与音调的影响因素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可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声音的频率与振动源的速度有关,振动速度越快,频率越高。
其次,声音的介质也会影响频率与音调的传播,不同介质对声波的传播速度有一定影响。
总结起来,声音的频率与音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这种数学关系和感知特点在音乐、语言交流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同时,音调的变化还可以传递丰富的情感和信息。
对声音的频率与音调关系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本质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声音的频率与音调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通过声音进行交流,感受音乐,乃至于体验整个世界。
然而,你是否曾思考过声音的频率和音调之间的关系?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这个有趣的主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声音的频率。
频率是指声波的震动次数,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表示。
当声波的震动次数增加时,频率也随之增加。
频率高的声音听起来会更尖锐或者高亢,而频率低的声音则会变得低沉或者沉闷。
降低频率后,声音的音调也会相应地变低。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程度。
当我们听到一段高音时,我们会感受到一种轻快和明亮的感觉;相反,低音则给人一种沉稳和深沉的感觉。
音调取决于声音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反之亦然。
频率和音调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那就是按比例关系的存在。
在西方音乐理论中,我们将音阶划分为了七个不同的音符,从低音到高音顺序排列为:C、D、E、F、G、A、B。
每个音符的频率是前一个音符频率的两倍。
这意味着每个音符的频率都是前一个音符的2倍,从而导致音高的逐渐增加。
这种比例关系在很多文化和音乐理论中具有普遍性。
然而,音调的感知不仅仅取决于频率和音高,还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不同乐器所产生的音调可能会有所不同,即使它们的频率相同。
这是因为乐器根据其内部结构和震动方式产生声音。
这些差异在音乐演奏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得不同乐器的声音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特点。
此外,人们对音调的感知也受到个人身体特征和经验的影响。
音调相同的声音在不同人听来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感觉。
例如,对于经历过专业训练的音乐家而言,他们可能会更敏锐地注意到音调的微妙变化。
相比之下,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更多地关注声音的整体效果,而不是频率和音高的具体数值。
最后,我们不能忽视声音的频率和音调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例如,在医学领域,医生通过听心音来判断患者的心脏状况。
心脏和血液在正常情况下会产生特定的声音,不同音调和频率的声音可以用来识别心脏问题。
类似地,在工业领域,声音频率的变化可以被用来检测设备的正常运行状况,并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
声音的特性乐音的三个特征(或称乐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知识点一:音调(1)定义:声音的高低(俗称声音的粗细)。
(2)频率:物体1秒内振动的次数。
它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赫兹(Hz)。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3)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高音调就高,听起来尖细;频率低音调就低,听起来低沉。
【例题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D.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答案】C【解析】A.“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A错误;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C。
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C正确;D。
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知识点二:响度(1)定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的大小或强弱)。
(2)影响响度的因素:除了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外,还与人离声源的距离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距离越远响度越弱)。
【例题2】机械手表放在耳朵附近,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小;把一个气球放在手表与耳朵之间相互贴紧,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大。
这两种情况声音的主要差别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答案】B【解析】由于不同介质传声的速度和效果有所不同,且声音的响度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所以将一个气球放在机械手表与耳朵之间,机械手表在气球的不同部位,听到的声音有所不同,但手表直接贴近耳朵时距离最近,所以响度最大,即放上气球后听到的声音不会比的声音强,故B正确、ACD错误。
知识点三:音色(1)定义:声音的特色(也叫音质或音品,音色是区分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2)决定音色的因素: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因素决定。
2.2声音的特性知识点1 声音的三要素1.音调:音调就是声音的高低.音调是由声源的频率高低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管乐器的音调由发音部分的气体体积大小决定,体积越小,音调越高.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我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2.响度:响度就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由声源的振动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在声学中,人们通常用分贝(dB)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大小.人的理想声音环境是15~4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应不超过50dB;为保证正常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2.音色:音色(也叫音品)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如两个发声体即使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但人耳仍能分辨出来,就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其振动情况是不同的,发出的声音的特色也就不同.[参考资料]:音调和响度理解音调和响度这两个概念时,要注意生活中的语言与物理学中的语言是有区别的。
在生活中所说的声音高低,有时指音调;如唱歌时说音起得太高,唱不上去;有时指响度,如说某人说话太低,听不清.但在物理学中指音调时说高低,指响度时说大小,二者不能混淆。
“音调高就是响度大,音调低就是响度小”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又如日常生活中所说“高声大叫”、“低声细语”中的“高、低”实际指的是响度大小,而“高音歌唱家”、“低音歌唱家”才是指音调高低.知识点2 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参考资料]:我们是怎样听到他人的声音的?物体振动时,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
首先,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媒介,即传播物质,假如声源处与人耳处之间是真空,则人耳听不到声音(宇航员在太空中就不可能直接交谈);其次,人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每秒20次到20000次,所以当发声体的振动频率低于每秒20次或高于20000次时,人耳也听不到此声音;第三,人耳能否听到声音还与声音的响度有关,若发声体振幅太小,或距离人耳太远,人耳也不能听到声音.(1)人耳要听到声音,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发声体振动,发出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响度足够的声音;2.具有能传播声音的介质;3.人耳具有正常的听觉.(2)人耳听到声音的具体过程如下:发声体振动引起周围的介质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以发声体为中心由近及远向外传播,形成声波.声波传播到人耳处,引起人耳鼓膜发生相应的振动,形成听觉,这样人就能听到声音了.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实验名称: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实验目的:
1、知道音调和频率的概念;
2、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钢锯条放在桌沿边上,露出来一部分(如下图一),并用手拨动钢锯条露出桌沿的一头,观察钢锯条震动的快慢与声音音调的关系。
(图一)
(图二)
步骤二:
左右滑动钢锯条来调节钢锯条在桌沿外的长度,并反复拨动桌沿外不同长度的钢锯条
(如步骤一),观察钢锯条震动的快慢与声音音调的关系。
实验结论:
声音的音调是由发生体震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钢尺震动的越快),音调越高(声音越高);频率越小(钢尺震动的越慢),音调越高(声音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