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 格式:ppt
- 大小:9.54 MB
- 文档页数:33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一、教学目标:1、掌握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资源及工农业发展状况。
2、了解南北方地区的工农业差异,分析产生的原因。
3、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北方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资源及工、农业发展现状。
2、难点:北方和南方地区的资源特点。
三、教学准备:有关地图、景观图片、视频材料,自制幻灯片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比较法五、教学过程:(一)、北方地区1、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2、课前热身让学生找出北方地区所辖的省级行政单位,并分别说出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3、合作探究整体感知让学生自读文字内容,整体感知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
双边活动师生互动一在图上,找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渤海、黄海、黑龙江、松花江、黄河、淮河、秦岭、长白山、大小兴安岭、互动1根据教材的内容,请归纳出北方地区农业、工业、资源分布的情况。
生答。
教师归纳,出示表格北方地区农业产区历史名城主要作物温带水果工业基地工业中心主要资源互动2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
如何有效治理黄土高原?生答:植树种草、建筑梯田。
在图上标出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同、阳泉、西山煤矿;开滦、峰峰煤矿;鸡西、鹤岗煤矿。
4、达标反馈(1)东北三宝是指(人参、貂皮、鹿茸)。
(2)中国第一大油田是(大庆油田)。
(3)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4)素有黑土之称的是(东北)平原。
(二)、南方地区1、合作探究整体感知:阅读教材内容,整体感知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
师生互动1在图中4-12上找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海南、台湾岛、东海、南海、长江、珠江、洞庭湖、太湖、鄱阳湖、深圳、珠海、厦门、上海、广州、宁波、湛江、北海等开放城市。
互动2阅读教材83-86内容,归纳南方地区的经济、物产、资源、教师归纳南方地区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是、。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地图和文字材料,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南北地区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有一定的认识。
但南北地区的差异性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材料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材料等,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我国南北地区的差异,增强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南北地区的差异性以及对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材料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北方和南方地区案例,进行分析比较。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地图、图片、文字材料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南北地区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和文字材料,呈现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引导学生了解南北地区的差异。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比较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总结各自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NO.23第四章第2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1课时【学习目标】(▲是重点内容,★是难点内容)1.了解北方地区的基本概况,主要地理事物及分布。
【自主学习】一、北方地区的基本概况1.位置:北方地区位于我国东部以北的地区。
2.地形: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和为主,主要有平原、平原和高原。
3.气候:北方地区大部分地区气候类型是:气候,年降水量大致在mm之间,农业以为主。
4.农业:北方地区的耕作,长城以北只能(作物熟制),代表作物是;长城以南或(作物熟制),代表粮食作物。
5.林业:森林资源宝库指的是、、山区。
6.特产:东北“三宝”有、、。
7.矿产资源:北方地区、、等矿产资源丰富。
二、琐碎知识点1.“黑土地”是指平原,经过建设者多年的努力,昔日的“北大荒”现在变成了富饶的。
2.华北平原又称平原,其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3.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严重,其特是。
4. 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其中油田和油田分别是我国第一和第二大油田,省是我国产煤炭最多的省份。
【当堂检测】1.位于北方地区的最主要的地形区是A.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辽东丘陵 B.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C.黄淮海平原、黄土高原、江淮平原D.长白山地、兴安山地、内蒙古高原2.濒临两个海域,又是我国重要的花生、冬小麦、棉花、温带水果产区的省是:A.辽宁B.河北C.江苏D.山东3.下列平原中,适宜种植小麦、甜菜、大豆、高粱的地方是A.华北平原B.松嫩平原C.成都平原D.河套平原4.著名的东北三定是指:A.东北虎、金钱豹、人参B.狮、人参、东北虎C.貂皮、人参、松鼠D.鹿茸、貂皮、人参15.我国“吃小米,住窑洞、唱信天游”的地区可能是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D.江南丘陵6.关于我国北方地区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A.平原的面积广阔B.山脉主要有大兴安岭、秦岭、阴山等C.有世界上最大的黑土地D.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7.读北方地区位置和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山脉:A B平原:C E高原:D F海洋:G H(2)C地区北部土壤肥沃,因土壤中含腐殖质被称为。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农业生产、工业发展、人口分布以及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增强学生的地理观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具体差异,以及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农业生产、工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农业生产、工业发展、人口分布以及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地理观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农业生产、工业发展、人口分布以及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各地区特点的形成原因以及各产业的发展状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案例,分析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农业生产、工业发展等方面的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
2.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便于课堂教学的演示。
3.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以便于课堂讨论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两大地区的差异和特点,增强对国家地理环境的认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描述,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基本地理知识,对我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有了初步的了解。
然而,对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具体特点和差异,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和举例说明等方法,深入理解和掌握两大地区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掌握两大地区的差异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和举例说明等方法,学生能够培养地理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国家地理环境的认识,培养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2.教学难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和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结合板书和讲解,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划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首先介绍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然后介绍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和举例说明等方法,深入理解和掌握两大地区的特点。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举例说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从内容上看,本节课的教学知识容量较大,对学生综合运用中国气候、地形以及区域地理分析方法等基础知识,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对学生学习后面章节的中国区域地理起到了“启下”的作用。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阅读地图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等区域情况;通过阅读图文资料,联系已学知识,归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说明这两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差异,提高读图、用图的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感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差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造成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地理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主要介绍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人文风情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对我国地理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的地理差异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初步了解了我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等基本知识。
但他们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和特点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来丰富他们的地理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人文风情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人文风情。
2.难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和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PPT课件,展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人文风情等内容。
3.准备小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两地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呈现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人文风情等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两地的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对比分析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和联系。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自然环境、地理特点、人文风情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