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869.00 KB
- 文档页数:26
幼儿游戏的概念名词解释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游戏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幼儿游戏是指儿童在自由、放松的环境中,以主动的方式参与,并以愉悦为目的的活动。
这种活动通常具有一定程度的结构性和规则性,但与正式学习相比,幼儿游戏更加注重儿童的探究、创造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幼儿游戏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英国儿童教育家弗雷贡(Froebel)的教育理念,他提出的“自由活动”理念认为儿童应该在自然的环境中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和成长。
除了弗雷贡,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都对幼儿游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们认为幼儿游戏在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等方面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幼儿游戏可以分为自主性游戏和指导性游戏两个方面。
自主性游戏是指儿童在自由的环境中自主选择和控制自己的游戏方式和内容。
这种游戏常常发生在一些开放的、没有特定目标的环境中,比如儿童馆、公园等。
自主性游戏鼓励儿童进行自我探索和自我发现,培养他们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
另一方面,指导性游戏则是由成人或其他儿童引导的游戏活动。
指导性游戏通常会有特定的目标和规则,旨在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子包括角色扮演游戏、拼图游戏和做手工艺品等。
指导性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交技巧和学习技能的发展,但同时也需要成人和教师的适度干预和指导。
幼儿游戏还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 角色扮演游戏:儿童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医生、警察或家长,模拟真实生活中的情境。
这种游戏有助于儿童理解并掌握社会规则、角色和责任。
2. 建构游戏:儿童使用积木、拼图和玩具等材料来建造结构、场景和模型。
这种游戏可以促进他们的创造力、空间意识和手眼协调能力。
3. 环境探索游戏:儿童通过探索自然和人工环境来获取知识和经验。
他们可以触摸、探究和观察不同的物体和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研究和分析能力。
4. 音乐和舞蹈游戏:儿童通过歌唱、跳舞和演奏乐器等方式来表达情感和释放能量。
这种游戏可以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规则游戏1.规则游戏是指实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而专门编制以规则为中心的游戏,是幼儿游戏发展的高级形式2.规则游戏的特点目的性,规则性,竞争性,教育性由成人编制与指导3.规则游戏的结构游戏的任务,游戏的玩法,游戏的规则,游戏的结果4.规则游戏的教育作用促进幼儿智能的发展,促进幼儿身体动作的发展,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5.规则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帮助幼儿控制情绪,培养自制力,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做好准备工作选编适合幼儿的规则游戏熟悉游戏的玩法及规则,确定游戏场地和所需材料规则游戏过程中的指导其中,幼儿注意力引发幼儿游戏兴趣,帮助幼儿了解游戏规则和方法,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做好游戏结束工作总结评价反思6.指导幼儿开展规则游戏应注意的问题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要降低游戏的竞争性,突出游戏的合作性,要尊重支持幼儿的创造性7.规则游戏编制的步骤明确游戏的目标,游戏的玩法,游戏的规则,添加游戏的因素,概括游戏的题目,提出游戏的建议规则,游戏的一般写作格式8.亲子游戏亲子游戏是家庭成员与幼儿之间发生的已有亲子感情为基础而进行的游戏,是亲子之间交往的重要方式9.亲子游戏的特点情感性,发展性10.亲子游戏的发展价值满足婴幼儿的安全社会需要,满足婴幼儿自我实现的需要11.亲子游戏的设计原则适宜性,适度性趣味性,启发性,指导性12.家庭亲子游戏的特点双向互动性,随机性,娱乐性13.家庭亲子游戏的种类亲子娱乐游戏,亲子运动游戏,亲子操作游戏14.影响家庭游戏的因素亲子关系,家庭结构及气氛,父母与幼儿的性别,父母都有信心,父母的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和文化程度15.家庭亲子游戏的指导家长与幼儿建立平等关系,为幼儿提供适合游戏的场地,要为幼儿选择适宜的玩具和游戏材料16.幼儿园亲子游戏的特点指导性双向互动性,全面教育性17.幼儿园亲子游戏的角色定位幼儿是主角,家长是配角,教室是组织者18.幼儿园亲子游戏的内容与形式亲子远足游戏,亲子体育游戏,结合主题教育开展的亲子游戏社会协作活动中的亲子游戏19.幼儿园亲子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准备进行中结束20.设计开展亲子游戏的注意事项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恰当处理教师,家长,幼儿之间的关系21.幼儿园开展亲子游戏的策略幼儿园开展亲子游戏不理想的原因分析不能深刻认识幼儿园亲子游戏对幼儿园家长参与活动的素养不够重视,对亲子游戏参与主体间的关系认识不够清楚,对亲子游戏的理论构建不重视推进幼儿亲子游戏的对策深化对幼儿园亲子游戏的思想认识,建立长效的幼儿园亲子游戏机制,加强师资培养与培训,将亲子游戏纳入幼儿园课程建设体系。
结构游戏
1.结构游戏又称建构游戏
是幼儿利用各种建筑结构材料,如积木积素,沙土金属部件等进行建筑与构造,物体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
2结构游戏材料:
积木,积塑,积竹,沙土,竹制材料,金属材料
3.结构游戏的特点
以材料为基础,动手操作性强,具有创造性,具有造型艺术性
4.结构游戏的种类
积木建筑游戏,积塑构造游戏,积竹游戏,金属构造游戏,拼图游戏,串珠游戏,穿线游戏,编织游戏,玩山玩水玩雪游戏
5.结构游戏的教育作用
可以培养幼儿动作的精确性和手眼协调性,
对发展幼儿的智力有特殊作用,良好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
审美能力和美的创造力,
培养幼儿的生活情绪及对生活的热爱
6.结构游戏的组织指导的基本内容
激发幼儿参与结构游戏的兴趣,用作品吸引幼儿的兴趣,关注与把握幼儿的兴趣点,帮助幼儿维持建构有兴趣
7.激发幼儿参与结构游戏的方法
多渠道,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指导幼儿学会,分析结构特征,引导幼儿进行对比性观察。
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时间,场地结构材料帮助幼儿掌握结构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引导和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的建构,教给幼儿创造的方法,局部改变创造法,列项创造法引导和鼓励幼儿创新提出问题事实,启发正确引导评价激励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8.结构游戏的设计目标
知识经验方面,技能能力情感
9.结构游戏的活动设计
模拟设计对结构物,结构图纸,玩具等形象,物体形象图命题构造活动的设计自由构造活动的设计。
第一章幼儿游戏概述第一节游戏及其相关理论一、游戏及相关理论在中国“游戏”一词与“嬉戏”、“玩耍”极为相似,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中。
在英文中,游戏一词有“play”和“game”两词,主要切近play,因为game主要指有规则的游戏。
可以说儿童游戏的历史和人类社会历史一样古老悠久,但游戏真正成为理论研究的对象,大约开始于19世纪中期以后。
(一)经典游戏理论指18、19世纪出现的游戏理论,亦称古典游戏理论,人类的思想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童游戏出现的原因与意义。
1、剩余精力说代表人物:德国的思想家席勒和英国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
席勒是在他的美学名著《审美教育书简》中谈到游戏问题的。
他们认为,生物有维护自己生存的能力,身体健康的儿童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剩余精力需要发泄,游戏就是一种剩余精力的发泄方式。
2、松驰说人之所以游戏并不是因为精力“剩余”,而是因为“缺乏”或“不足”。
代表人物:德国学者拉察鲁斯和帕特里克(Partick,或译作柏屈克)他们认为,游戏不是为了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儿童需要用游戏来恢复精力。
3、前练习说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格鲁斯。
他是在批评“剩余精力”说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理论的、最早提出游戏期这一概念。
他认为,在童年时代就要游戏,游戏提供了儿童准备参加严肃生活的途径,游戏是儿童未来生活最好的预备。
4、复演说儿童的游戏是对人类祖先生活的“回忆”代表人物:美国的心理学家霍尔他认为,游戏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重现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祖先的动作和活动,游戏是人类遗传活动的表现。
小结:贡献:1、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2、从儿童生活的不同侧面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3、从人的一般本性和共性角度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
局限性:1、受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从本能的生物性角度解释游戏2、以工作作为游戏的对立面解释游戏3、主要是主观思辨的产物,缺乏科学的实验基础(二)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发泄论(或补偿论)•人格构成学说:本我,受唯乐原则支配;超我,受道德原则支配;自我受现实原则的支配。
《幼儿园游戏活动指导》复习资料整理总结第一章幼儿游戏概述1.幼儿游戏的特点:一、自主自愿性,二、愉悦性,三虚构性,假想的充满创造性,是非功利性2.游戏的分类(按皮亚杰认知发展分类、按帕顿社会性水平分类、按我国的分类)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分类一练习性游戏,0到2岁,二象征性游戏,2到7岁,三规则游戏7到12岁从游戏社会性的角度分类:一偶然的行为学步期,二旁观行为三岁左右,三单独的游戏,四平行游戏,五联合游戏,六合作游戏:我国分类:创造性游戏,规则性游戏,创造性游戏分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性游戏分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3.经典游戏理论与现代游戏理论的范畴和代表观点:1剩余精力说:生物体都有维护自己的生存的能力,生物体进化得越高级,这种能力越强;2松弛说:认为游戏不是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3生活预备说:认为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4生长说:认为游戏是幼小儿童能力发展的一种模式;5复演说:认为游戏是人类生物遗传的结果;6成熟说:认为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以进行活动,是幼稚动力的一般特点的表现,而不是单纯的一个机能。
4.现代游戏理论(生态游戏观)的代表人物和观点布朗芬>布伦纳1.为儿童开展游戏设置丰富的游戏环境所谓丰富的游戏环境,一方面指有足够的游戏空间和场地,有多样性的可变化的游戏材料,有充足的游戏时间以及多样性的游戏同伴等,这是开展游戏所必须的条件。
另一方面是指游戏环境要具有刺激性,不光在数量上能满足儿童的需要,在质量上也要满足儿童不断变化的需求。
2.为儿童开展游戏设置有计划的环境要让游戏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游戏环境的设置就要体现计划性。
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年龄层次的计划性两个方面。
幼儿园游戏环境的设置应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将教育意图有计划地渗透到游戏环境的创设上。
如果一个幼儿园游戏环境的设置没有计划性,教师没有预期儿童可能的发展趋向,就会人为地剥夺儿童充分游戏的权利,削减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