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课件
- 格式:pdf
- 大小:7.75 MB
- 文档页数:53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研究本文根据PSR概念模型建立一套符合当地实际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采用特尔菲法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对丹东市2018年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评价。
标签:层次分析法;土地资源;生态安全1、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是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地资源进行生态安全评价研究,有利于充分认识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采取针对性生态建设措施,对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协调人地关系、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对土地生态系统而言,一个安全的土地生态系统应该是稳定且可持续的,随着时间推移和外界的变化,能维持其组织性和自主性,对外界的干扰、胁迫具有恢复能力。
本文根据科学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敏感性原则、动态性原则、适宜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构建了本次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见下表。
文中相关研究数据资料来源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年鉴、地方年鉴及水资源公报。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2、实证研究2.1 评价方法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
具体步骤:一是明确问题并构建层次结构模型;二是构建判断矩阵;三是计算权重和层次单排序;四是进行一致性检验。
计算一致性指标CI,进而将CI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进行比较。
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具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当CR≥0.1時,就需要调整判断矩阵,直到满意为止。
五是进行层次总排序;六是指标无量纲化处理;七是采用指数加法模型(p=)来计算土地资源综合生态安全值。
指数加法模型中,综合运算采用“和”的方式,各项指标间以一定的权重相加。
2.2 评价结果指标体系各层次的权重结果。
根据特尔菲法,经过整理获取各层及各要素之间相对重要程度的判断矩阵。
综合各判断矩阵单排序结果,进行层次总排序,计算得CR=0.0153<0.1,通过一致性检验,具有较为一致的满意性。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分析摘要:通过构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因子的权重,确定评价指标因子的安全阈值,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了2000-2008年黄山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水平,并对黄山市历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差异进行研究,分析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态势,提出了维护黄山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对策。
关键词: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分析;ahp;黄山市一、土地生态安全内涵的界定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概念比较新,目前很多学者已经对其概念进行了初步界定,但是学术界还没有达成统一观点。
高桂芹、韩美,刘勇,郭凤芝等指出,土地生态安全是指特定研究区域内土地资源所处的生态环境,处于一种没有或少受污染威胁的健康、平衡可持续的状态。
王楠君等认为土地资源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的获取所需土地资源的状态和能力,以保障人类健康和高效生产及高质量生活。
毛良祥认为土地资源安全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资源所处的环境,处于一种不受或少受威胁与破坏的健康、平衡状态。
本论文中,作者认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一方面是指土地生态系自身的安全,也就是指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土地资源自然生态子系统处于不受或少受损害或威胁的状态,并且能够保持一个健康的功能和完整的结构以及具有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节的恢复能力。
另一方面,土地资源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可以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其经济和社会子系统均能够良好发展且具有完整的调控体系以及社会可接受性。
二、黄山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本文通过借鉴前人张建新、董家华在土地生态安全指标研究方面所取的成果,并结合黄山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遵循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非兼容性、普遍性与区域性等原则,从土地资源自然生态安全、土地资源经济生态安全和土地资源社会生态安全等三个方面选择了20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构建了黄山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框架,如表1所示。
土地风险评估与生态保护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资源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土地风险评估和生态保护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土地风险评估是通过对土地利用状况的评估和分析,从而确定土地风险的程度和类型,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土地风险评估需要量化和定量分析土地的各种风险因素。
土地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地质地貌、水资源、气候条件、土壤质量等。
其中,地质地貌的稳定性对土地利用具有重要影响。
在评估中,地质地貌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地质勘探和地质调查来获取。
水资源是农业生产和城市用水的重要基础,水源的稳定性和水质的优良程度是评估土地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
气候条件也会影响土地的利用,干旱、台风等极端气候事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尤为显著。
土壤质量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肥沃的土壤能够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因此,在进行土地风险评估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风险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其次,土地风险评估与生态保护的研究密切相关。
生态保护是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土地风险评估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需求。
特别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土地风险评估和生态保护研究中,需要探索一种可行的方法,即通过生态保护,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另外,土地风险评估还需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十分重要。
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需求不同,例如,发达地区更加注重工业用地的规划,而落后地区更加需要发展农业生产。
因此,在进行土地风险评估时,需要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考虑土地利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土地利用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例如,农村居民对土地资源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因此,在评估土地风险时,需要考虑他们的利益和需求。
综上所述,土地风险评估与生态保护研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背景:土地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有效管理和保护土地资源,不断提升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水平,开展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的不断更新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当前土地资源生态破坏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面临着巨大挑战。
因此,开展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研究,探讨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为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意义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日益增加,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通过对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研究,可以有效地识别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还可以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开展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对于促进土地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研究目的我们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相关问题,为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来说,我们旨在:1. 构建一个全面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环境、土地利用、资源供需平衡等各方面的指标,以全面反映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