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鼓胀
- 格式:ppt
- 大小:1.97 MB
- 文档页数:16
鼓胀(中医内科学)-青笋笔记肝胆疾病中医内科学考点精要鼓胀:是指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又称“单腹胀”“臌”“蜘蛛蛊”。
概述1.历史沿革历史沿革(点击看大图)2.鉴别诊断鼓胀与水肿、肠蕈鉴别诊断(点击看大图)3.预后转归:①胁痛、黄疸、积聚、鼓胀在病理上互相联系与转化;②鼓胀后期,正虚邪盛,若药食不当,或复感外邪,病情可迅速恶化,导致鼻衄、齿衄、大量呕血、便血、昏迷、虚脱多种危重证候。
病因病机鼓胀为酒食不节、虫毒感染、他病继发转化、情志刺激,引起肝、脾、肾俱损或功能失调,气血搏结,水湿内停而为病。
1.病因:①酒食不节(酿湿生热,蕴阻中焦,气血郁滞,湿邪与气血交阻);②虫毒感染(血吸虫感染,虫毒阻塞经隧形成癥积,后气滞络瘀,水液停聚);③他病继发(黄疸、积聚损伤肝脾,致肝脾失调,水湿积聚);④情志刺激(忧思郁怒,损伤肝脾,水湿与血瘀蕴结,痞塞中焦)。
2.病位:肝、脾,久则及肾。
3.基本病机: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
4.病理因素:气滞、血瘀、水湿。
辨证论治1.常证常证辨证论治(点击看大图)2.变证变证辨证论治(点击看大图)3.辨证要点初期以实为主(点击看大图)晚期以虚为主(点击看大图)必备经典1.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岐伯对曰,名为鼓胀。
——《素问·腹中论》2.胀病亦不外水裹、气结、血凝。
——喻嘉言《医门法律》3.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
肺水者,其身肿,小便难,时时鸭溏。
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
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
中医内科学—鼓胀练一练1.鼓胀的病机主要是A. 气机阻滞,瘀血内结B. 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结,水停腹中C. 脾肺肾功能失调,水潴体内D. 心肝脾功能失常,水结腹内E. 肝脾肾受损,血郁脾内2.下列哪项不属于鼓胀的病理因素A. 寒凝B. 气滞C. 水湿D. 血瘀3.患者,男,60岁。
腹胀大如鼓,按之如囊裹水,有波动感应首先考虑的是A. 水饮B. 痞满C. 积聚D. 水鼓E. 内痈4.治疗鼓胀水湿困脾证,应首选A. 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B. 实脾饮C. 中满分消丸D. 调营饮E. 济生肾气丸5.患者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伴下肢水肿,胸脘痞胀,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尿少便溏,舌苔厚腻,脉缓。
其治法是A. 温中健脾,行气利水B. 温补脾肾,化气行水C. 健脾益气,化气行水D. 理气疏肝,化瘀利水E. 健脾渗湿,行气利水夏天的味道1.[正确答案] B[考点还原] “鼓胀病因比较复杂,概言之,有酒食不节、情志刺激、虫毒感染、病后续发四个方面。
形成本病的机理,主要在于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结,水停腹中”(B 对)。
[答案解析] 鼓胀系肝脾肾三脏受损,气、血、水瘀积腹内所致。
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是形成鼓胀的基本条件,脾肾功能受损,水湿停聚为重要因素,其中气滞、血瘀、水停互为因果。
气机阻滞,瘀血内结为积聚的病机(A错)。
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结,水停腹中为鼓胀形成的病机(B 对)。
脾肺肾功能失调,水潴体内,无血瘀之征(C 错)。
心肝脾功能失常,水结腹内无血瘀之征(D错)。
肝脾肾受损,血郁脾内无水停之征(E错)。
2.[正确答案] A[考点还原] “病理因素不外乎气滞、血瘀、水湿停蓄不去,腹部日益胀大成臌。
”(A错,为本题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鼓胀的形成虽有种种因素,但其基本病理变化总属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
病理因素不外乎气滞(B对)、血瘀(D对)、水湿(C对)停聚不去,腹部日益胀大成鼓。
故喻嘉言曾概括为“胀病亦不外水裹、气结、血瘀。
第三十节鼓胀
鼓胀-攻补兼施
是指腹部胀大如鼓的一类病证,临床以腹大胀满,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特征,故名鼓胀。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1)气滞湿阻证
疏肝理气、运脾利湿
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2)水湿困脾证
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实脾饮
3)水热蕴结证
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
4)瘀结水留证
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调营饮
5)阳虚水盛证
温补脾肾、化气利水
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
6)阴虚水停证
滋肾柔肝、养阴利水
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
1.木香顺气散
木香顺气青陈朴,芎苍枳壳与香附;砂仁桂心乌药草,肝郁气滞此方服。
2.调营饮
调营饮用元胡陈,芎芍莪黄当归身,瞿葶腹苓槟桑白,辛芷桂草姜枣斟。
3.济生肾气丸(肾气丸的基础上加上牛膝,车前子)
4.滋水清肝饮
滋水清肝饮六味,柴芍山栀枣仁归;肝肾阴亏得培补,滋水清肝两功备。
5.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精讲——鼓胀鼓胀一、鼓胀的概念鼓胀是指腹部胀大如鼓的一类病证,临床以腹大胀满,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特征,故名鼓胀。
二、鼓胀的病因病机病因酒食不节、情志刺激、虫毒感染、病后续发。
病机基本病机——肝、脾、肾三脏功能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
病位——主要在肝脾,久则及肾。
病理因素——气滞、血瘀、水湿三者。
病理性质——本虚标实初期多以气滞湿阻或湿热壅结为主。
后期则多因脏腑功能失调,虚者愈虚,气血水壅滞腹中而不化,实者愈实,呈现瘀热互结、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之象。
三、鼓胀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诊断依据初起脘腹作胀,食后尤甚,继而腹部胀大如鼓,重者腹壁青筋显露,脐孔突起。
常伴乏力、纳差、尿少及齿衄、鼻衄、皮肤紫斑等出血现象,可见胁下或腹部积块,腹部有振水音,面色萎黄,黄疸,手掌殷红,面颈胸部红丝赤缕、血痣及蟹爪纹。
常有酒食不节、情志内伤、虫毒感染或黄疸、胁痛、癥积等病史。
四、鼓胀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病证鉴别1.鼓胀与水肿鼓胀主要为肝、脾、肾受损,气、血、水互结于腹中,以腹部胀大为主,四肢肿不甚明显。
晚期方伴肢体浮肿,每兼见面色青晦,面颈部有血痣赤缕,胁下瘕积坚硬,腹皮青筋显露等。
水肿主要为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湿泛溢肌肤。
其浮肿多从眼睑开始,继则延及头面及肢体,或下肢先肿,后及全身,每见面色晃白,腰酸倦怠等,水肿较甚者亦可伴见腹水。
2.鼓胀与痞满两者均有腹部胀满的症状。
胃痞胀满见于上腹部,外观无胀形可见,按之柔软无物。
鼓胀胀及全腹,皮色苍黄,脉络显露,按之腹皮绷紧,腹内有积块等有形之物。
五、鼓胀的辨证论治——辨证要点首辨虚实;次辨气血水三者轻重;再辨寒热偏盛。
六、鼓胀的辨证论治1.气滞湿阻证候: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胀甚,得嗳气、矢气稍减,小便短少,舌苔薄白腻,脉弦。
证机概要:肝郁气滞,脾运不健,湿浊中阻。
治法:疏肝理气,运脾利湿。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