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案例

摘要:地理案例教法运用是在一定的教学目标指导下,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本文首先阐述了高中地理新教材中案例出现的背景,其次分析了在高中地理教材案例具体使用过程中应做到的要求,最后总结了高中地理教材案例使用的优势所在。

关键词:巧用高中地理教材案例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早已全面铺开,这次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把传统的死记硬背、机械的学习方式改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因此,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地理的新课程改革这一特点尤为突出,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案例便是一个亮点,因此对于新教材中的案例如何使用便成为地理教师面临的一大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我作为一线教学工作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我使用人教版),认为在案例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要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地理新教材的难度虽然降低,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就要求地理教师的知识面同样加宽。如果我们不及时增加新的知识,课本上的一些东西我们自己都搞不懂,如何去教学生呢?如必修①案例“台风及其危害”和“寒潮及其危害”,要求地理老师对台风和寒潮的形成、源地、路径、危害、对策等基本知识掌握,还要求地理老师了解一些与台风相关的实例,又特别是学生感兴趣并与战争、生活、生产等相联系的实例。教师讲解以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热情,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去探究、讨论,更好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再如:教材对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一般从区位因素、生产特点、问题及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但各有侧重。其中,亚洲的水稻种植业和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侧重于分析生产的特点,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侧重于区位分析,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侧重于发展的努力措施。分析这些案例,需要教师对各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生产特点等等方面了解甚多且透彻,并且要结合惠州的农业类型的区位因素、生产特点来加以分析,并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结果,然后再用其他类型的农业类型与惠州的农业类型加以比较,找出不同之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要求地理教师不断提高自己,才能进一步适应新课改的变化,为教学营造更好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去自主学习。

其次,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发挥地理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引导者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位置,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在地理新课改当中,要求教师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学到知识。如必修①案例“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和“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在讲解这一内容时,可能会有学生提出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还有可能学生对欧洲的冬天下大雨会有疑问,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要表扬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但是要及时作出解析。又如:教材对以鲁尔区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区,主要分析其区位特点、衰落的主要原因和综合整治。对以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和美国“硅谷”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区重点放在特点和发展条件两个方面。这时,就有可能有学生要问:为什么各个国家所发展的工业不一样?建设工业基地所需要的区位因素跟当地的地理环境有联系吗?这就要

教师鼓励学生对问题要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切忌对提出不同观点和看法的学生批评,甚至热嘲冷讽,以至压制学生“异想天开”的天性。

二、根据地理案例,联系实际,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中,教师都是按部就班地把教材教学的过程完成,机械地传授教材上的知识点,让学生感觉地理学习非常的枯燥无味。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案例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地理教师就要把案例与学生身边的实际联系起来,循循善诱,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和合作学习。如必修②案例“美国的人口迁移”,在讲解这一内容时,地理教师一定要结合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对人口政策的改革,使国内人口流动频繁,同时结合我们惠州的实际,如学生身边外来人口的增加,然后提出原因是什么?学生就会从当地的实际谈起。又如:将5.12汶川地震”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质灾害形成与防范”或“板块运动”等教学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自主或合作去找原因,找答案,定然能使地理课堂鲜活生动,充分彰显地理学科的强大生命力,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关注现实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教师在用案例的时候,让学生一一列举理由,教师从中引导,最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和总结。这样利用案例进行教学肯定可以让学生对地理课回味无穷,教师轻松地教、学生愉快地学。每个人都有好奇心,学生的好奇心尤其更大,怎么样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呢?地理教师在案例教学的过程多巧设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去解决,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使学生在课堂中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从而把枯燥无味的地理内容变得简单易懂,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能力及地理思维能力。

三、利用地理案例,改变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为了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新教材中增加了“案例”学习板块,其中许多“案例”中有说明或背景材料作铺垫,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素材,让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学习地理知识。如必修②案例“德国鲁尔工业区”,教师先让学生阅读这一内容,并让学生讨论鲁尔工业区的兴起原因、发展过程、衰落原因、如何改革,及其对我国的一些老工业区有何借鉴意义。又例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教学中,教师可因地制宜,以学生所在地的商业街图示来讲解,并设计一系列问题,如:①本地百货大楼、购物中心布局在哪?为什么?②本地区大型建材市场布局在哪?为什么?③假如让你开一家大型服装商场,你认为在哪里选址较好,为什么?这些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教师适时予以点拨。当然,在这个过程需要老师指导,学生才能更好地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避免老师长时间讲和学生长时间的听,做到老师讲、学生活动相互穿插,比例适当,老师精讲、精练、精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我们选的这些案例要从日常生活、生产着手,从简单的事例着手,一步步由浅入深、由近到远、由具体到抽象,有利于学生把握重点,攻克难点。这样,我们就更能切实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索精神。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案例作为一个教学内容,不仅要能让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学习地理知识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地理教师恰当地利用地理教材上的案例,通过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课堂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和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