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推断题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52.50 KB
- 文档页数:18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练习(带答案)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图示中A ﹣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按氧化物、酸、碱、盐分类,A 、B 、C 、D 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E 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1)E 的化学式为_____;(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3)物质A 的类别为_____;(填氧化物、酸、碱、盐中一种)(4)反应②的反应类型_____(填“一定”、“一定不”或“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答案】CaCO 3 Na 2CO 3+Ca (OH )2=CaCO 3↓+2NaOH 氧化物 一定不【解析】【分析】A ﹣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按氧化物、酸、碱、盐分类,A 、B 、C 、D 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E 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E 是CaCO 3,D 能与CaCO 3反应,所以D 只能是酸,应该是盐酸,C 能与盐酸反应,可转化成CaCO 3,所以C 可以是Ca(OH)2,A 和B 可以相互转化,盐酸会生成A ,B 能与Ca(OH)2反应,所以B 是Na 2CO 3,A 是CO 2,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E 的化学式为CaCO 3;【详解】(1)E 的化学式为CaCO 3;(2)反应①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 2CO 3+Ca(OH)2 =CaCO 3↓+2NaOH ;(3)物质A 是CO 2,属于氧化物;(4)反应②是:22322NaOH+CO Na CO +H =O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该反应一定不是化合反应。
【点睛】要顺利解决推断题,就要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特点、用途、常发生的化学反应,甚至反应条件等,找出该题的突破口,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是该题的突破口。
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综合试题及答案一、初中化学推断题1.如图中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已知B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金属,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玲〃表示有某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的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B物质的化学式, E物质的一种用途;(2)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Df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①②③④⑤五个化学反应中基本反应类型相同的是(填序号).【答案】(1) Fe,灭火;(2) Fe+H2sO4= FeSO4+H2个;Ba (OH) 2+2HCl= BaCl2+2H2O;⑶②④⑤。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已知B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金属〃,则推测B为铁,结合图框,则推测A 可能为稀硫酸,C可能为硫酸铜,D可能为氢氧化钡,E可能为二氧化碳,F可能为氯化钡,代入检验,符合题意.(1)根据分析,B为铁,E可能为二氧化碳,故B物质的化学式Fe, E物质的一种用途灭火;(2)根据分析,A可能为稀硫酸,B为铁,故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H2so4= FeSO4+H2个;根据分析,D可能为氢氧化钡,F可能为氯化钡,故Df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 (OH) 2+2HCl= BaCl2+2H2O;(3)反应①为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铁,为置换反应;反应②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③氢氧化钡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反应④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⑤氢氧化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为复分解反应。
故五个化学反应中基本反应类型相同的是②④⑤。
考点:考查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
完整)初中化学推断题专题附答案1.化学反应推断题1) A的化学式为未知。
2)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 + 3CO → 2Fe + 3CO2.C物质固态时的名称为氯化钙,它在实际生活中用作融雪剂。
3) 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 +3NaOH → Fe(OH)3 ↓ + 3NaCl。
4) 产生无色气体G的原因是A和G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2HCl + 2NaCl → 2NaCl + Cl2↑ + H2↑。
2.钠盐混合物实验题1) D的化学式为CO2,E的化学式为Na2CO3,B的化学式为BaCl2.2) 原混合物中含有的三种易溶于水的钠盐的化学式分别为NaCl、Na2CO3和NaHCO3.3.食盐样品除杂题1) 沉淀甲是氢氧化铁(III),滤液C中的溶质是氯化镁,操作⑤中加入过量盐酸的作用是将滤液C中的氢氧化铁(III)转化为FeCl3.2) 固体丁中NaCl的质量不变,如果在操作②中改为加过量的KOH溶液,则固体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氢氧化铜(II)。
4.文章没有问题5.物质化学式推测题1) B的化学式为未知,D的化学式为CuSO4,F的化学式为Fe。
2) C→A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2Al + 6HCl → 2AlCl3 + 3H2↑。
6.无色气体转化关系推断题A为氧气,B为氮气,C为氯气,D为二氧化碳,E为一氧化碳。
7.无色溶液鉴别题A为稀HCl溶液,B为NaOH溶液,C为MgSO4溶液,D为未知溶液。
通过加入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D 为SO4 2-离子的溶液。
1.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确定溶液A中的溶质为Cu2+离子,溶质为MgSO4的溶液是C溶液,呈酸性。
在B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可以观察到无明显反应。
2.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可以列出以下物质的化学式:A为元素Cu,C为Fe2O3,D为H2,E为氧气。
3.根据转换关系,可以得知A为NaOH,G为Na2CO3.4.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CuSO4,一定含有BaCl2.实验①得到的无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Na+离子。
中考化学推断题10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已知A、B、C、D四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1)若A与B属于同类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的C是一种常见的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纯净的C物质可用作补钙剂_____________。
(2)若B为稀硫酸,C为密度最小的气体,则A符合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D为水,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a2CO3+CaCl2=CaCO3↓+2NaCl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NaOH+HCl=NaCl+H2O(或CO2+2NaOH=Na2CO3+H2O等合理即可)【解析】【分析】A、B、C、D四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若A与B属于同类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则是盐和盐的反应,生成的C是一种常见的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纯净的C物质可用作补钙剂,则C为碳酸钙;若B为稀硫酸,C为密度最小的气体,则C为氢气;若D为水,则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详解】(1)若A与B属于同类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的C是一种常见的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纯净的C物质可用作补钙剂,则C为碳酸钙,化学方程式为。
(2)若B为稀硫酸,C为密度最小的气体,则C为氢气,则A符合的条件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
(3)若D为水,则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或者非金属氧化物和碱生成盐和水,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非金属氧化物和碱生成盐和水。
2.A~F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B、C、D和CaCO3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胃液中含有F。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互转化,请回答:(1)B的化学式是______,F的化学式是______。
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推断题1.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从C到D液体的pH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4)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D点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观察有无的现象,则可证明白色固体的成分。
【答案】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减小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硝酸钠、硝酸钡、稀硝酸硝酸银【解析】【分析】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都是可溶于水的物质,由图1可知,加入水,有不溶物,说明了上述物质间发生反应生成了沉淀,由于碳酸钠、硫酸钠都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沉淀,由此可知,一定存在硝酸钡;由图2可知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沉淀应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说明了原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和硫酸钠。
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了不含有氢氧化钠。
【详解】(1)由分析可知,沉淀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BC段时碳酸钡沉淀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钡不和稀硝酸反应,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随着稀硝酸的加入,从C到D液体的pH减小;(2)根据分析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一定没有氢氧化钠;(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硝酸钡、硝酸钠、过量的稀硝酸;(4)因为目前不能确定白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氯化钾,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可通过取少量D点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白色固体产生的现象,则可证明白色固体的成分。
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综合训练题含答案一、化学推断题1.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已知A是人体胃液里含有的酸,B、C、D、F均为氧化物,E中含有三种元素,G是最轻的气体(其中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F物质的名称_____;(2)写出一个符合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3)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4)写出A和E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_____。
2.如下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其中物质。
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
F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E组成元素相同,B、C、G常温下为气体,在实验室中常用A制取G。
(1)F的化学式是;物质A的一种用途是。
(2)D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F 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图中涉及B物质的反应中,未出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Na、Al、S、Ca、Cu、Ag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
在通常情况下,D与其他物质的状态不同,D、G、H、I均为单质,其中G为紫红色固体,H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A,F均为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G 。
(2)写出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H→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A~E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他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相连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1)若C、D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A和X反应的现象是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黑色,则A为____,B为____,D与E发生的化学反应_____(填“是”或“不是”)置换反应.(2)若A、B、C、D、E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且A、B、C、D是不同类别的物质,A和X反应的现象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则D为_____,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化学推断题10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现有一包不纯的K2CO3固体,可能含有Fe(NO3)3、CaCO3、KCl、BaCl2、Na2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现做如下实验:(1)取固体试样溶于足量水,得无色溶液A,则原固体一定不含______。
(2)向溶液A中加入足量Ba(NO3)2溶液,过滤得白色固体B和无色滤液C.加入Ba(NO3)2溶液时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向固体B中加入足量稀HNO3,固体完全溶解,则原固体一定不含______。
(4)取少量滤液C,先滴加过量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原固体一定含有______。
(5)若所取固体试样为13.8g,实验(2)中得到白色固体B的质量为19.7g,则原固体中一定______(选填“不含”或“含”)Na2CO3。
【答案】Fe(NO3)3、CaCO3、BaCl2 K2CO3+Ba(NO3)2=BaCO3↓+2KNO3 Na2SO4 KCl 含【解析】【分析】硝酸铁溶于水,溶液显黄色,碳酸钙难溶于水,硝酸钡和碳酸钾反应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钡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也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
【详解】(1)取固体试样溶于足量水,得无色溶液A,所以原固体一定不含Fe(NO3)3、CaCO3、BaCl2;(2)向溶液A中加入足量Ba(NO3)2溶液,过滤得白色固体B和无色滤液C,加入Ba(NO3)2溶液时一定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钾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钾,化学方程式是:K2CO3+Ba(NO3)2=BaCO3↓+2KNO3;(3)向固体B中加入足量稀HNO3,固体完全溶解,所以原固体一定不含Na2SO4;(4)取少量滤液C,先滴加过量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原固体一定含有KCl;(5) K2CO3+Ba(NO3)2=BaCO3↓+2KNO3,138 19713.8g 19.7gNa2CO3+Ba(NO3)2=BaCO3↓+2NaNO3,106 19710.6g 19.7g13.8g的碳酸钾会生成19.7g的碳酸钡沉淀,10.6g的碳酸钠会生成19.7g的碳酸钡沉淀,原固体一定含有KCl,所以若所取固体试样为13.8g,实验(2)中得到白色固体B的质量为19.7g,所以原固体中一定含Na2CO3。
中考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已知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A常用于建筑业,F为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请回答问题。
(1)写出化学式:A是_____,单质甲是_____;(2)写出C→E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反应;(3)化合物乙在农业生产中可促进_____的生长。
【答案】CaCO3 C CaO+H2O=Ca(OH)2,化合作物茎叶【解析】【分析】已知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A常用于建筑业,F为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结合图框,则推测A为碳酸钙,C为氧化钙,B为二氧化碳,单质D为碳,E为氢氧化钙,化合物乙为硝酸铵,F为氨气,据此解答。
已知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A常用于建筑业,F为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结合图框,则推测A为CaCO3,C为CaO,B为CO2,单质D为碳,E为Ca(OH)2,化合物乙为NH4NO3,F为NH3,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详解】(1)根据分析,A是CaCO3,单质甲是C;(2)反应C→E,即氧化钙与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3)化合物乙为硝酸铵,是一种氮肥,在农业生产中可促进作物茎叶的生长。
故答案为:(1)CaCO3,C,(2)CaO+H2O=Ca(OH)2,化合,(3)作物茎叶。
2.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有氧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乙通常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乙分解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_____.【答案】H 202 22H O 通电 22H ↑+ 2O ↑ 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解析】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所以均含氧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所以丙是氧气,乙通常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丙,甲会分解生成氧气和乙,所以甲是过氧化氢溶液,乙是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甲分解生成乙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 2O 通电 2H 2↑+O 2↑,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化学推断题综合测试含答案一、化学推断题1.A~F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A是一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在高温下分解为B和C;通常情况下,C是一种无色气体,可用于生成汽水;E俗称纯碱,D、F都是常见的碱。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2)B→D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3)D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
(4)C与F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胃酸的主要成分,B在农业上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和C的物质类别相同,它们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由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邻的物质间可以相互反应,其中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1)D物质是;(2)若C是一种不溶性的固体,则C可能是;(3)写出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A 是镁、铝、铜三种单质中的一种,在化合物中A元素常显+2价,物质A、C、E、H都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C、G都是氧化物,J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各物质间能发生如下反应(反应条件未标出):①A+B→C ②A+D→E+F↑ ③C+D→E+G ④H+D→E+G ⑤E+I→H↓+J↓请推断:(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F .(2)D所属的物质类型是(填字母)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3)写出与G物质元素各类相同的另外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4)写出④的化学方程式:.(5)写出⑤的化学方程式:.4.下图是初中化学一些常见物质之间转化的关系图(有些反应条件已省略)。
其中,A、B、X、Y均为无色气体,E、F为常见金属。
已知高温下CO能与多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金属和CO2。
请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B物质的化学式为;(2)蓝色溶液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黑色固体甲与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初中化学推断题各种题型答案解析完整版一、单选题1.下列操作可以推断出固体是Na2SO4的物质是?A.滴加过量的NaOH,有白色沉淀产生B.滴加过量的HCl,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C.滴加少量的KSCN,有暗红色的溶液产生D.滴加过量的BaCl2,有白色沉淀产生答案:D解析:本题为鉴别Na2SO4和其他助剂的鉴别题。
根据Na2SO4和BaCl2的反应方程式为Na2SO4+BaCl2→BaSO4↓+2NaCl↓ 可以看出,当Na2SO4遇到BaCl2时会产生BaSO4沉淀,因此,选项D正确。
2.以下哪个化学重要指标与Y金属一元素有关?A.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序数C.电子亲和能D.电负性答案:B解析:Y元素的原子序数是39,相对原子质量为89,电子亲和能为29.6 kJ/mol,电负性为1.22。
其中原子序数是一个区分元素的重要指标,因此选项B正确。
3.以下哪种现象不能证明产生的气体是H2?A.挥动点燃遇火B.碱性溶液变红C.加入铜片发生反应D.柳叶并环型胶管吸气答案:B解析:本题为鉴别H2和其他气体的鉴别题。
其中,挥动点燃遇火和加入铜片发生反应等都是H2气体特有的现象,可以用于鉴别H2气体。
而碱性溶液变红不是与H2气态反应有关的现象,因此选项B错误。
二、填空题1.以下有关酸碱反应的表述,正确的是:一种碱溶液不管用多少都能完全反应一种酸溶液的化学方程式式为____。
答案:HCl(aq) + NaOH(aq) → NaCl(aq) + H2O(l)解析:一种碱溶液不管用多少都能完全反应一种酸溶液的化学方程式式为HC l(aq) + NaOH(aq) → NaCl(aq) + H2O(l)。
在该反应中,酸溶液是HCl,而碱溶液是NaOH,在相应的摩尔比下可以完全反应。
2.在化学上,我们可以用方程式式来表示化学反应,例如NaCl(aq) + AgNO3(aq) → AgCl(s) + NaNO3(aq),其中____是反应物,而AgCl是生成物。
中考化学推断题10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除去难溶性杂质后的食盐中往往含有少量的Na 2SO 4、MgCl 2、CaCl 2等杂质,为了将这些杂质除去,可向食盐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①NaOH 、②BaCl 2、③Na 2CO 3溶液,然后过滤除去沉淀,再加入盐酸调至溶液pH=7,最后蒸发得到精盐.加入NaOH 溶液后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不能将BaCl 2、Na 2CO 3溶液的加入顺序颠倒的原因是_______,证明过滤后加入盐酸前所得的溶液中含有NaOH 溶液的方法是_____。
【答案】()22MgCl + 2NaOH= Mg OH + 2NaCl ↓ 碳酸钠中的碳酸根离子会与钡离子和钙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碳酸钙沉淀,加入碳酸钠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钙、钡离子,所添加223BaCl Na CO 、溶液的顺序不能颠倒 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碳酸钠跟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过滤后,在剩下的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有氢氧化钠溶液存在。
【解析】【分析】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碳酸钠反应会除去剩余的氯化钡,如果加反了,过量的钡离子就不能除去,离子沉淀完全过滤,最后加盐酸,除去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除去氯化钙用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必须放在氯化钡之后,过滤后加入盐酸前所得的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检验氢氧化钠的存在就应该先排除碳酸钠的的影响,即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过滤后,在剩下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有氢氧化钠溶液存在。
【详解】加入NaOH 溶液,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2MgCl + 2NaOH= Mg OH + 2NaCl ↓。
中考化学推断题10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已知难溶于水的碱受热易分解,如Cu(OH)2ΔCuO+H2O.A,B,C,D,E五种物质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请填写下列空白:(1)物质A的化学式为_____;(2)A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3)由C转化为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答案】FeCl3复分解反应 3CO+Fe2O3高温2Fe+3CO2【解析】【分析】红褐色沉淀B为氢氧化铁,则氢氧化铁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则C为氧化铁;氧化铁再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金属铁和二氧化碳,则金属单质D为铁;滤液加入硝酸后再滴入硝酸银出现白色沉淀E,物质E应为氯化银的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有氯离子;结合A溶液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铁和钠盐的滤液;综合所述,可判断溶液A中含有氯离子,即氯化物A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则物质A含有氯离子和铁离子,因此物质A为氯化铁。
【详解】(1)红褐色沉淀B为氢氧化铁,则氢氧化铁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则C为氧化铁;氧化铁再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金属铁和二氧化碳,则金属单质D为铁;滤液加入硝酸后再滴入硝酸银出现白色沉淀E,物质E应为氯化银的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有氯离子;结合A溶液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铁和钠盐的滤液;综合所述,可判断溶液A中含有氯离子,即氯化物A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则物质A含有氯离子和铁离子,因此物质A为氯化铁,化学式为3FeCl。
(2)氯化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复分解反应。
(3)C→D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产物是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3CO+Fe2O3高温2Fe+3CO2;【点睛】红褐色沉淀B 为氢氧化铁,滤液加入硝酸后再滴入硝酸银出现白色沉淀E ,物质E 应为氯化银的沉淀。
中考化学推断题10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A~E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与D的反应常用作实验室制取氢气,E是一种蓝色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物质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符合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所有反应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4)写出C的一条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H2SO4 CuO+ H2SO4=CuSO4+ H2O或Cu(OH)2+ H2SO4=CuSO4+ 2H2O 分解反应改良酸性土壤等【解析】【分析】A与D的反应常用作实验室制取氢气,则A与D一种是酸,另一种是锌,E是一种蓝色溶液,所以E通常是硫酸铜溶液,D能与E反应,所以D是锌,A是酸,通常是稀硫酸,A 能生成E,所以推理正确,由于A、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所以B与C一种是碱,一种是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通常是金属氧化物,所以B可能是氧化钙,C可能是氢氧化钙,代入发现推理合理。
【详解】(1)由分析知,物质A是稀硫酸,它的化学式为:H2SO4;(2)反应①是稀硫酸生成硫酸铜,所以它的化学方程式为:CuO+ H2SO4=CuSO4+ H2O或Cu(OH)2+ H2SO4=CuSO4+ 2H2O;(3)图中有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金属氧化物与酸、碱与酸、盐与酸的复分解反应,有金属氧化物生成碱的化合反应,没有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4)由分析知C可能是氢氧化钙,它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填:改良酸性土壤。
2.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C常用作建筑材料,E常用作食品干燥剂。
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E 的化学式是_____。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化学推断题综合练习含答案一、化学推断题1.已知A一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I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F是白色沉淀;A和G,D和E的相关信息(重叠部分表示两种物质的共同点)及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物质E的化学式___________, F的化学式__________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化学反应中,A发生的是_____________反应。
2.(1)X、Y、Z、W、R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元素,X的单质是密度最小的气体,Y的一种单质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的原子序数为11,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请回答下列问题:①X阳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W离子的离子符号为;②实验室用一种白色固体制备Z单质,该化学方程式为;③元素X、Y、Z、W和元素X、Z、R可分别组成两种化合物甲和乙.甲和乙都是治疗胃酸(盐酸)过多的药剂,甲、乙治疗胃酸过多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④X、Y、Z三种元素可按质量比12:3:8形成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该化合物俗称为,它是一种(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该化合物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⑤高温下,R单质能与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该化学方程式为。
(2)初中化学几种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其中A是常见黑色固体单质,B是常见液体化合物,化合物C和单质D均为可燃气体,X为红色固体氧化物,C与X的反应常用于工业上冶炼金属,Z为硫酸盐,其溶液为蓝色.请根据推断回答下列问题:①G溶液的颜色为,图中反应I到IV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有个;②A+B→C+D的化学方程式为;③Na与O2在不同条件下可生成Na2O或Na2O2,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Na2O的化学性质与CaO相似,分步写出Na2O与Z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如下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其中物质。
中考化学推断题10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甲、乙两物质可相互转化:“甲−−→←−−乙”(“→”表示一步进行转化)。
(1)若甲乙都属于同类别物质①若甲乙均为氧化物,乙为一氧化碳,则甲为______写化学式,下同)。
②若甲乙均为单质,写出甲和乙的一种组合:甲 ______、乙 ______ 。
(2)若甲乙属于不同类别的含钠化合物,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乙,则“乙→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CO2 Fe H2 Na2CO3+Ba(OH)2= BaCO3↓+2NaOH [或Na2CO3+Ca(OH)2=CaCO3↓+2NaOH][或Na2SO4+Ba(OH)2= BaSO4↓+2NaOH 或2NaCl+2H2O 通电2NaOH+H2↑+Cl2↑]【解析】【详解】(1)若甲乙都属于同类别物质①若甲、乙均为氧化物,乙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则甲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②若甲、乙均为单质,铁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甲和乙的一种组合:甲是铁,化学式为Fe;乙是氢气,化学式为H2;(2)若甲、乙属于不同类别的含钠化合物,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或碳酸钡),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钠相互转化,氢氧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乙是碳酸钠,甲是氢氧化钠,则“乙→甲”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OH)2= BaCO3↓+2NaOH [或Na2CO3+Ca(OH)2= CaCO3↓+2NaOH];或者:若甲、乙属于不同类别的含钠化合物,氢氧化钠与硫酸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与氢氧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钡,硫酸钠能与氢氧化钠相互转化,氢氧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硫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乙是硫酸钠,甲是氢氧化钠,则“乙→甲”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4+Ba(OH)2= BaSO4↓+2NaOH;或者:若甲、乙属于不同类别的含钠化合物,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电解氯化钠的水溶液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氯化钠能与氢氧化钠相互转化,氢氧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氯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乙是氯化钠,甲是氢氧化钠,则“乙→甲”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 通电2NaOH+H2↑+Cl2↑。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化学推断题的综合及详细答案一、初中化学推断题1.图中的六个圆A、B、C、D、E、F分别表示六种物质,蓝色溶液A与C反应能生成两种沉淀,B为氧化物,D、E、F分别是碳酸钠溶液、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 E 中溶质可用于生产洗涤剂。
用“→”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用两圆相切或“——”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六种物质之间的部分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请利用初中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E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2)C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3)试写出一个有B生成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答案】CuSO4 Na2CO3 Ba (OH)2 + H2SO4 =BaSO4↓+ 2H2O H2 + CuO ΔCu + H2O【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E中溶质可用于生产洗涤剂,那么E是碳酸钠;A是蓝色溶液,说明溶液A中含有铜离子;根据蓝色溶液A与C反应能生成两种沉淀可知其中一种沉淀是氢氧化铜沉淀,故C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根据转化关系,C能与F发生化学反应,故D一定是氢氧化钠,F是硫酸。
碳酸钠能与C反应,C含有氢氧根离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故C 可能是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又由于含有铜离子的A与C反应会生成两种沉淀,故C只能是氢氧化钡,那么A是硫酸铜;B为氧化物,且氢氧化钡能转化为B,故B是水。
考点:物质的推断2.现有A、B、D、E、F六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E是金属单质,B、C、D、F 分别只是酸、碱、盐、氧化物中的一种,A、F是黑色粉末,B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用两圆间的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箭头“→”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双向箭头“←→”表示可以相互转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以上反应均在初中知识范围内)(1)图中有一条表示两种物质能相互转化的双向箭头没有画出,请在图中补充画出并使其转化关系成立____;(2)写出化学式:A___:F___;(3)写出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4)足量B与F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