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凤凰中文台与中央新闻频道的传播策略
- 格式:ppt
- 大小:931.00 KB
- 文档页数:51
36 中国人才 2010.1人物人生凤凰卫视香港总部的新址位于香港大埔工业村大景街。
今年3月,凤凰卫视结束了12年的“寄居”生活,从红渤海逸酒店的逼仄办公室,搬到了32000平方米的舒展空间。
用收购的旧厂房改造的4层高的新大楼,设有6个现代化演播室,最大的环球新闻中心更拥有全球首台演播室飞行摄影机和亚洲最新的360~C 智能主播台。
“当家人”刘长乐笑言,“这是我们凤凰的涅。
”刘的办公室外,面朝大海,视野开阔。
58岁的刘长乐是传媒界的“得奖大户”。
早在2000年,《中国新闻周刊》”2000年新闻人物十大派对榜”就把“传媒智者”的头衔颁给了刘长乐,去年举办的第36届国际艾美奖,刘长乐又获得了“国际艾美理事会奖”。
“我不喜欢做正位,还是崇尚孔夫子的‘老二’哲学。
”自诩愿做“老二”的刘长乐,率领着他的凤凰团队,从创办之初至今,发出的独立声音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12月4日,2008~09年度中国最受尊敬企业评选出炉,凤凰卫视连续8年榜上有名,也是传媒领域连续8年获此殊荣的唯一一个。
刘长乐的“野心”还不止于此,“明 年凤凰有两大构思,一个是与星云大师 合作,关注全球气候问题,另一个《龙行天下》,关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问题。
”这位极具新闻敏感的“传媒大亨”,总是能“嗅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四不像在传媒界流传颇广的“一个疯子和五百个疯子的故事”,说的正是凤凰卫视。
“一个疯子”无疑指的是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
“我们是有理智的疯子”,刘长乐在不同场合不断重复这句话。
有理智的“疯子”做事一鸣惊人。
——1996年3月30日,香港卫视中文台(凤凰卫视前身)停播了,一整天只有一个通告停播的静止画面。
再现身,即是凤凰的橙黄色台标。
随后,《相聚凤凰台》挟带着华丽的■ 李邑兰凤凰卫视挟带着华丽的画面和快节奏的福克斯风格在沉寂的中国电视行业引发了一场爆炸画面和快节奏的福克斯风格在沉寂的中国电视行业中爆发了,让人耳目一新,主持人窦文涛、许戈辉等人,很快成为凤凰卫视的台柱,直至今日。
姓名:商野学号:2015182040203 页码:P39-P40 谈话类电视新闻资讯节目的概念:是指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再现或还原日常谈话状态的一种节目形态。
通常是围绕新闻事件、社会热点等当前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在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之间展开的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本质上属于大众传播活动。
谈话类电视资讯节目的特点:通过主持人与参与者的访谈,一方面传播思想和观点,另一方便通过采访时的对话,对新闻事实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和探询。
举例:香港凤凰卫视的《新闻今日谈》与央视新闻频道《面对面》。
谈话类电视新闻资讯节目的三个特质:1.主持人:对谈话节目的成败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主持人的表现,主持人的思维、状态和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节目质量。
主持人应是此类节目驾驭谈话走向和现场氛围的核心,必须头脑清晰,反应灵敏,对话题有较强的理解和组织水平、较强的现场氛围调节与控制能力,对话题的走向心中有数,起导向作用。
在正式谈话之前,主持人要善于根据谈话对象的实际和观众的需求,精心琢磨谈话的内容,设计提问方式,因此要求主持人有善于提问的能力。
2.谈话主题:话题是决定节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它的反映面应当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要求题材具有新闻价值,也要求内容和访问对象都适合的表现方式。
最主要的几类话题:①体现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和社会发展趋势。
②号准社会脉搏,紧紧扣住受众对有关事物的关注重点。
此外,还应该综合考虑节目定位、受众特质及话语环境等。
3.参与者:一种是特邀来的嘉宾,另一种是在现场自愿参加的热心观众。
好的谈话对象是节目成功的基础。
一般按以下标准选择:新闻事件的当事人或参与者;嘉宾的业绩、经历享有知名度,并能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的多样性、变动性,能为观众提供某种启示,更需要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集团新媒体战略比较——以CCTV、SMG、凤凰卫视与新华社为例的研究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集团新媒体战略比较——以CCTV、SMG、凤凰卫视与新华社为例的研究1.引言(介绍媒介融合背景和重要性)(300字)在当今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媒体融合已成为传媒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媒体融合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有机结合,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实现了媒体的全方位、多元化、跨平台的传播与传递。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传媒集团作为媒体产业的代表,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以CCTV、SMG、凤凰卫视与新华社为例,对它们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媒体战略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不同的优势和特点。
2.新媒体战略的基本概念(500字)新媒体战略可以理解为传媒集团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采取的一系列策略和措施,以适应和引领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新媒体战略的核心是转变传媒集团的经营模式,从单一的传统媒体向多元化、跨平台的新媒体传播模式转变。
其中,关键的战略要素包括内容生产与管理、平台建设、用户参与和运营、商业模式创新等。
TV的新媒体战略(800字)作为中国最大的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机构,CCTV在新媒体战略上开展了一系列积极的尝试。
首先,CCTV通过建设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如CCTV新媒体中心、央视网等,实现了在互联网上的信息发布和传播。
其次,CCTV大力推动内容创新,与前沿科技公司合作,如人工智能合成主播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此外,CCTV还在社交媒体上积极参与、互动用户,并与第三方合作进行多元化的创新营销。
4.SMG的新媒体战略(800字)SMG作为中国最具创新与改革精神的传媒集团之一,在新媒体战略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
SMG将自己的新媒体战略定位为“全媒体传播集团”,秉承“平台型、内容驱动型、产业链型”的发展理念。
在内容创新方面,SMG积极引入新的媒介语言和创意,推出精品节目,并与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实现跨媒介的整合传播。
鳳凰衛視的成功與危機王永治【主要觀點】:跟國內電視台相比,鳳凰衛視可以高枕無憂。
跟大陸民間報刊比,鳳凰衛視主要是補充了現場畫面。
跟國外主流電視媒體比,鳳凰衛視略等於無。
我相信,目前中國大陸電視觀眾和專家學者對鳳凰衛視的全部贊揚,都來自對國內電視台的不滿,因而鳳凰衛視得到的贊揚也是過分的,其優點被放大了,其缺點被忽視了。
我也是如此。
2003年春天,伊拉克戰爭開打,非典流行,許多人隻能在家看電視,恰好央視新聞頻道開播,可以直接比較央視和鳳凰衛視的優劣短長。
當時我在網絡上寫過一篇文章《一個閭丘露薇勝過整個央視新聞頻道——兼評中國官方媒體現狀》,好像有點反響。
后來見到閭丘,她說自己和風凰衛視的許多人都看過這篇文章。
我在那篇文章中說:不管央視是否承認,觀眾們都把(2003年)五一開播的新聞頻道看作是鳳凰衛視的競爭對手。
隻要能收看到鳳凰衛視的觀眾,也沒法不把兩者做比較,因為兩者的主戰場都是新聞,目標觀眾都鎖定中國大陸。
但一個月下來,新聞頻道無法扭轉央視在伊拉克戰爭報道中的弱勢,在主體新聞的競爭上全面落后於鳳凰衛視,在新聞焦點的尋找上大多落后於閭丘露薇。
所謂主體新聞,就是那些世界和全國關注的時事新聞和重大突發事件﹔所謂新聞焦點,就是新聞事件的第一現場和核心人物。
不能展示重大新聞的第一現場,不能採訪到重大新聞中的核心人物,就意味著媒體的失敗。
2003年3月到6月,世界性大事不斷,先有中國兩會和伊拉克戰爭,后有非典和胡錦濤第一次出訪,每個事件的焦點都有閭丘的身影和聲音。
在與鳳凰衛視和閭丘露薇的較量中,央視在新聞頻道開播之前之后都落於下風。
鳳凰衛視自然不止閭丘一人,閭丘背后還有精干的班底。
但作為頭牌記者,間丘對於鳳凰具有強烈的象征意義,以至於每有重大新聞發生,觀眾們總是想知道閭丘在不在,她會告訴些什麼。
央視在重大新聞中的百般努力,總是被一個叫閭丘露薇的身影遮掩,盡管她很單薄,也不是通常所說的美人。
所以,新聞頻道開播,我感覺好像是央視在動員全台的力量,與這個小女子對抗。
凤凰卫视的品牌营销战分析一、品牌定位:人无我有品牌定位是品牌营销的先决条件,要求细分和确定目标消费者,并对目标消费者做出最详细、深入的分析,找到目标消费者的真正需要,并满足其需要,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寻找在目标消费者心中的最佳位置,从而确立品牌、占领市场。
同理,传媒要扩大市场份额,赢得受众喜爱,就必须要了解市场,确立品牌的定位。
凤凰卫视的定位可以用“人无我有”来概括,有些专家将之称为“补缺”。
综观凤凰卫视,它没有系统全方位的新闻节目,也没有涵盖各种类型节目的系统组织,而是以时事资讯为主,借助香港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将内地不易传播或不可能大规模报道的各类新闻信息予以高度重视和进行有规模、有分量的报道和传达,提供与内地电视传媒具有很强差异性的电视节目,从而赢得观众、占领市场。
凤凰卫视抓住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性机遇,借助自己有利的条件,将自身资源发挥到了及至:以香港回归祖国为开端,陆续向内地输送了不少“补缺”信息和事件,如《戴安娜葬礼转播》、《莫斯科目击北京申奥》、《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独家直播》等。
这些节目的播出,极大提高了凤凰卫视在内地的声誉,也使内地的观众在今后的频道选择中更加关注“凤凰”。
然而在2003年美伊战争爆发后,中央电视台与凤凰卫视几乎站在同一个政策资源平台上,这就意味着凤凰卫视曾经持续7年的“补缺”模式失去了政策和资源上的优势;但是凤凰卫视在美伊战争的报道中与央视平分秋色,其对战争记录的多元视角,通过一手的信息、成熟的报道、对新闻信息和原创新闻信息的整合与应用,使凤凰卫视品牌形象也更加清晰,更趋成熟。
二、品牌基础:内容背后的文化品牌的塑造依靠产品的质量保证,高质量的产品是品牌建设的基础,而高质量的电视产品依靠表面上的节目内容,和潜藏在表面内容下的传播文化。
浅析凤凰卫视的个性化评论摘要本文从主持风格个性化、节目形式个性化、评论内容个性化三个方面~分析凤凰卫视评论节目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凤凰卫视个性化评论凤凰卫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从一家以娱乐为主时事资讯为辅的中文娱乐台~逐渐成长为全球华语主流大台。
根据北京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所作的调查报告:‚凤凰中文台在内地的入户率和央视一台分别是百份之十四和百份之百~但前者在忠诚度指数上却占了百份之六十五点七~仅次于央视一台~位居第二。
?? 1999年凤凰卫视推出了以时政评论为主体的《时事开讲》~随后~凤凰卫视制作了一系列评论节目~如窦文涛的《锵锵三人行》、吴小莉的《小莉看世界》、阮次山的《新闻今日谈》等等。
相对宽松的新闻环境使得凤凰卫视在机制设臵上较内地电视台更加灵活~在处理国际重大新闻事件时有着很难比拟的优势。
处于中西交汇处的地理特点则使其从取材角度到评论内容~都有别于内地电视台。
此外~凤凰卫视很多节目是没有人审稿的~这就给了评论员更多的空间~能够更好地突出评论员的个性,这些都构成了凤凰卫视个性化评论赖以生存的土壤。
凤凰蜕变的机遇不仅仅是偶然~中国的崛起令全世界瞩目~国际社会需要华人的声音。
目前~在世界舞台上华人的声音还很微弱~正如刘长乐在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所说的‚我们从内心深处希望改变这种局面~该让华人的声音回荡在世界电视媒体的天空。
? 这又是具有凤凰特色的言论~正是这样的言论把凤凰推向了今天的高度。
本文认为,凤凰卫视个性化评论的独特魅力主要表现在主持风格个性化、节目形式个性化、评论内容个性化这三个方面。
一、主持风格个性化1、利用明星效应~打造个性品牌。
凤凰卫视在其品牌塑造的过程中创造了最具凤凰特色的"三名战略"。
‚所谓‘三名战略’~就是凤凰卫视注重塑造‘名主持人、名评论员、名记者’~着力突出一种有魅力的个人形象。
? ?被评为‚祖国宝岛的最具影响力主持人?的吴小莉~被网友誉为‚中华读报第一人?的杨锦麟都是在这种机制下诞生的名主持人。
“凤凰传说”:凤凰卫视境内营销策略分析【摘要】凤凰卫视的前身是卫星电视(即现时的“星空传媒”)旗下的卫视中文台,其后,卫星电视被鲁伯特·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收购,随即进行改组。
改组后的凤凰卫视实现了自己的“凤凰”传说。
本文对凤凰卫视在中国境内的市场环境、竞争态势等做了swot 分析,从中可以得出凤凰卫视在分析自身条件及作出决策的科学性,窥探凤凰卫视成功的原因。
【关键词】凤凰卫视;swot分析;整合营销一、凤凰卫视的发展概况凤凰卫视的前身是卫星电视(即现时的“星空传媒”)旗下的卫视中文台,于1991年开播。
其后,卫星电视被鲁伯特·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收购,随即进行改组,并引入刘长乐和陈永棋等人作为投资者。
开播频道有中文台、资讯台、欧洲台、美洲台、香港台、电影台,拥有《凤凰周刊》和凤凰新媒体两大媒体。
凤凰台的主持人和编辑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节目制作采用“明星模式”,通过对主持人和时事评论员进行明星式的包装、宣传,来吸引更多观众。
如今,凤凰卫视逐渐被熟知,逐渐成长为在全球华人中间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媒体。
二、外部环境分析(一)外部环境优势境内广告运作日趋成熟。
电视台与广告客户的合作更加注重品牌。
最突出的表现在央视的广告招标会上。
各大品牌高价买下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的广告插播权,实际上是为了借用中央电视台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公信力提升自己品牌的形象。
而良好的广告品牌又可提升频道在受众心目中的地位。
凤凰卫视是纯商业运作的媒体,有着灵活的运作机制和高效的市场意识,完全可以利用国内广告市场的转变选择有利于自身的营销策略。
境内媒体自身不足给凤凰卫视带来机会。
中国境内媒体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很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首先,境内媒体集团化改革目标不明确,改革成效甚微。
由于没有中央明确的政策性指导,加上本身固有的“路径依赖”,传媒集团的改革大多只是在“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基础上修修补补。
其次管理体制的地方性保护,限制了境内媒体的发展。
凤凰卫视中文台纪录片的生产机制与经营策略在中国电视纪录片领域,凤凰卫视中文台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存在。
凤凰卫视中文台1996年开播,很快就形成制播纪录片的传统。
凤凰纪录片以关注“大历史”闻名,对社会热点和国际大时政也能做出快速的反应,目前已经形成独特的纪录片品牌效应。
作为一个商业电视台,凤凰卫视中文台十多年来坚持成建制地稳定播出纪录片栏目,说明凤凰纪录片经受住了市场和观众的考验。
凤凰为纪录片这种相对小众的传媒产品找准了市场定位,其背后的生产、管理、运营策略,值得去了解和研究。
作为传统的电视媒体,凤凰卫视中文台也面临网络媒体的冲击。
为了将冲击变为机遇,凤凰卫视中文台开始尝试转变,打造自身的新媒体纪实品牌,探索新的经营策略和盈利模式。
一凤凰卫视中文台频道整体情况凤凰卫视一共有六个频道,其中开播最早的是中文台,最主要的旗舰内容也都在中文台播出。
凤凰卫视本身就是全球性的卫星电视,通过AsiaSat7、Astla-2G等卫星直播平台,核心媒体资源覆盖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60个海外记者站。
凤凰卫视多年来既保持传统播出模式的优势,又开发新的全媒体途径,形成以“家庭用户+高端人群精细覆盖+互联网用户”为特征的传播覆盖模式,其中凤凰卫视中文台的总体覆盖规模达到4.88亿人。
从地域来讲,凤凰卫视中文台已经覆盖内地、港澳台及东南亚等最大的华人聚集区域。
据益普索亚洲富裕人士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凤凰卫视中文台在东南亚地区国际新闻频道的收视到达率仅次于CNN,达到22.2%。
中文台覆盖面比较广,但观众定位以精英观众为主。
2017年美兰德数据显示,凤凰卫视观众中,商业精英占19.3%、高知人群占30.4%、中产阶级占9.4%[1]。
以精英观众为主的受众构成也影响了频道的内容取向。
目前,中文台整体节目构成中,纪录片占比能够达到1/3,其余为资讯和文化类、生活服务类的节目。
中文台执行台长高雁表示,按照这样的一个占比,中文台更像一个“资讯+纪录片”的频道。
从“千禧之旅”看凤凰卫视的传播策略[内容摘要]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千禧之旅》,采取了怎样的传播策略,取得了怎样的传播效应,深层的传播思维是什么?这是本文关注和表述的及格问题。
[关键词]凤凰卫视中文台千禧之旅传播策略一、跨越千年的《千禧之旅》新旧千年交替之际,各类媒体都希望出奇制胜吸引受众的特别关注。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这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非凡时刻,对于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电视媒体来说,尤其如此。
对林林总总的新千年报道稍作回顾,也许无法简单地评判孰优孰劣,谁胜谁负,但从报道的声势、从节目影响的广泛和深远程度遗迹由此带来的市场效益来看,人们不难发现,数年前曾以中共十五大报道声誉鹊起的凤凰卫视,在这次新千年报道大战中,以其名为《千禧之旅》的大型节目在此赢得了受众和市场的热切关注。
《千禧之旅》是一次以中国、印度、巴比伦、埃及四大文明古国为主要探访目标,以希腊为起点穿越整个亚洲大陆及其延伸带、从奥林匹亚走到万里长城的漫长而浩大的旅程,旨在带领即将跨入新千年的现代人完成一次对人类千年文明的郑重回顾、膜拜和告别。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气势恢弘的新闻策划大手笔,单是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几大突出特色,已足够让它站在一个不寻常的高度来制造一场新千年的传播轰动——契合时机的节目创意每当新旧交替之时,人们做得最多的事情往往是:回顾与前瞻;站在新旧千年交替的门槛上,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思考最多的问题莫过于:人类文明从哪里来?人类文明向哪里去?《千禧之旅》准确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带领人们去探寻文明古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带领人们去完成一次梦想已久但却无法亲身进行的旅行。
牵动人心的节目形态一只精干的采访小分队,放弃飞机、火车等现代交通方式,驾驶几辆吉普车展开一场征途漫漫、探索文明的跨国之旅。
这一样式将为节目带来双重新闻价值,其一,他们在探索世界文明的同时也在播撒中国的古老及现代文明;其二,他们自身的行动过程,本身也将引起观众的击打关注。
凤凰卫视资讯台节目编排策略分析凤凰卫视资讯台(以下简称资讯台)隶属于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草创于2001年1月1日。
这个刚刚诞生两年的频道被其官方网站概包括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全天候24小时滚动播出时事、财经新闻的华语卫星频道,也是唯一覆盖两岸三地的华语资讯频道”。
一、凤凰卫视资讯台概述凤凰卫视资讯台的孕育和产生缘于其母体——凤凰卫视中文台(以下简称中文台)对新闻节目成功运作所带来的种种快感体验。
中文台由卫星电视有限公司、今日亚洲有限公司和华颖国际有限公司三家联姻,于1996年3月31日成立。
借助香港成熟的娱乐环境所提供的大量娱乐节目和资讯,在内地声名鹊起。
此后,又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巧妙地利用内地新闻节目在内容和样式方面的空白,陆续开办了一批有影响的新闻栏目。
中文台的新闻节目秉承了港台地区新闻播报的风格,同内地观众所习惯的播报样式相比迥然不同,因此有一定的新鲜感和吸引力。
另外,其“融合南北东西文化的传播特色”、“面向市场的商业运作机制”、“多元化雅俗共赏的节目体制”、“以主持人为形象代言人的品牌意识”,都令内地的观众和电视业界的同行们耳目一新。
这些传播特色使得中文台的新闻节目在内地很容易迅速窜红。
从1997年3月开办的第一个新闻性时事节目《时事直通车》,到此后陆续开播的一系列新闻评论节目《鲁豫新观察》、《财经论坛》、《时事开讲》等,中文台不断孵化出一些个性鲜明的新闻节目。
截至2001年11月底,中文台每天播出的新闻节目近10个小时,占其播出总量的三分之一多,和建台之初相比,增加了十多倍。
由于新闻节目制作量和影响力的迅速增加,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认为成立新闻台的时机已经成熟。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在“克隆"了中文台的节目特色基础上,资讯台孕育而生了。
开播一周年后,也就是2002年2月1日,资讯台进入香港有线电视网。
广电总局也于2002年年底正式批准该频道在中国大陆地区按境外媒体管理方式有限度落地。
Ne w Me dia新兴传媒5传媒∷M DI 53(下)台网融合时代的电视媒体转型——以凤凰卫视台网融合为例文/宁丽波凤凰卫视于1998年6月正式成立自己的门户网站——凤凰卫视网,于2006年10月对其进行升级改版,并更名为“凤凰新媒体”,开始台网融合。
“凤凰新媒体”整合旗下综合门户凤凰网、手机凤凰网和凤凰视频三大平台,开始从最简单的技术融合转向技术、内容、广告、营销等全方位的台网融合。
2014年10月,电视媒体融合传播监测与研究服务机构美兰德公司(CMMR)与凤凰卫视携手开始打造凤凰媒体融合传播数据监测体系,目的在于精确测量凤凰卫视台网融合的传播价值。
为此,凤凰卫视董事会主席刘长乐表示,凤凰卫视正在顺应全媒体的时代潮流,“通过对纸媒体、电子媒体、新媒体等各种传播媒介及终端的资源共用,融合互通,形成既各有专攻又浑然一体的全媒体化辐射。
”“凤凰新媒体”的传播之道凤凰卫视与“凤凰新媒体”的高度融合,充分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打造了双赢局面,成为我国电视媒体台网融合的标杆。
“凤凰新媒体”传播卫视节目。
“凤凰新媒体”利用旗下凤凰视频的移植,设立了卫视和直播两大频道版块,受众能够在卫视频道观看往期节目,实现了卫视节目的网络传播。
比如,将凤凰卫视的品牌栏目加以整合后,开通专门的栏目视频主页,并包括一些卫视不曾播出的节目,赋予了“凤凰新媒体”较强的信息独家性。
凤凰卫视与其他电视台的合作,除了基础的节目购买外,还进行深入的资源互换,这样不仅能够节约成本,而且能够拓展输出渠道。
此外,凤凰视频的最大的卖点来源于凤凰卫视优秀的节目,而凤凰视频在移动自媒体上对凤凰卫视节目的传播,也全面提高了凤凰卫视的网络传播力。
凤凰卫视挖掘新媒体资源。
“凤凰新媒体”不仅对卫视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而且还反哺凤凰卫视,成为其一大信息源。
2011年3月11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日本大地震,震级高达里氏9.0级,对此,作为“凤凰新媒体”三大平台之一的凤凰网第一时间进行了相关报道,并开展了独家民意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日本政府震后表现的看法、中国是否提供援助等问题,截至3月13日上午,参与该项调查的网友人数超百万,其中,90%的网友认为中国应该伸出援手。
凤凰卫视经营策略分析:打造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参考网址:/2010-2-28/2408521318.html在全球化时代,传媒面临的是来自国内外的竞争,特别是跨国传媒巨头的挑战,打造传媒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了中国传媒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
目前我国传媒同质化竞争严重,传媒传统经营模式出现了增长的极限,如何在复杂、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打造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品牌世家:核心竞争力是1990年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普拉哈拉德(C. K. 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哈默尔(Gary Hamel)共同提出的。
两位教授定义了核心竞争力的几项特性:有价性、稀缺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模仿性。
简而言之,如果这项资产或能力人人都有办法获得,它就不能成为核心竞争力;如果对手可以容易地找到别的能力来代替它,或是用挖角、复制等手段来模仿它,则它也不能称为核心竞争力。
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跟企业的品牌紧密联系起来的、真正属于这家企业的、无可取代的一种无形或有形的资产。
一、凤凰卫视的品牌定位1.市场定位凤凰卫视的诞生和近年来的成长腾飞,已经成为现代电视媒体产业发展的一段传奇。
开播以来短短12年,凤凰卫视就被打造成了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华语电视媒体。
“早在1999年,凤凰卫视就被评为中国人最熟悉的45个国际知名品牌之一,其知名度与麦当劳和通用汽车不相上下,并且是唯一入选的传媒机构。
”①有学者说:“中国电视行业品牌建设的第一次强大冲击波来自于凤凰卫视。
”②凤凰卫视立足香港,覆盖东南亚及全球华人,“向世界发出华人的声音”,“拉近全球华人的距离”是凤凰卫视的媒体理念,也是其品牌建设的宏伟目标。
1996年3月31日,凤凰卫视中文台正式启播。
同年8月,在凤凰卫视高层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总裁刘长乐对凤凰卫视的品牌定位和未来构想第一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在发言中,刘长乐第一次提出了“开拓新视野,创造新文化”的口号。
③可见,凤凰卫视从一开始走的就是一条敢于创新的差异化定位路线。
凤凰电视台案例分析凤凰卫视的发展战略凤凰卫视于1996年3月31 日在香港正式宣告成立,最初只有凤凰卫视中文台,随后又开播了资讯台、欧洲台、美洲台、电影台;其节目覆盖了东南亚、欧、美、北非一百五十个余个国家和地区。
凤凰卫视在成立之初就打出了“开拓新视野、传递新感觉、记录新生活、创造新文化”的口号,致力于为全世界华人提供高质量的华语节目。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凤凰卫视的覆盖范围和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现在电视媒体产业发展的一个成功范例。
凤凰卫视的成功与成功的经营发展战略是密不可分的。
1 明确市场定位,实行差异化战略(1)市场定位凤凰作为新兴的媒体,其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太多的挑战,从国际上看,美国的CNN,英国的BBC,澳大利亚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凭借强势资本和高科技手段,全力向世界各地扩张。
从国内上看,国内媒体的本土优势也给凤凰的发展形成威胁。
然而,凤凰成立之初就确立了服务“大中华”的设台理念,不以华人受众圈中任何一个单一地区为主流,而是一个"泛中国化"的概念,主要以两岸三地为目标市场。
作为华语媒体,凤凰卫视首先在中国内地形成突破口,凤凰卫视充分利用相对于内地电视台在市场、管理、政策等方面的优势,立足香港,沟通两岸三地,连接东南亚及全球华人,创造了不同于任何华语电视台的“融合”的文化新理念。
凤凰依据自己的定位,节目的内容取向,表现形式都力图体现"东西南北大荟萃",强调以北方文化为主体的内地文化与南方港台文化的融合;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汇。
(2)受众定位按照有关规定,凤凰卫视属于境外媒体,国家广电总局在1994年2月颁布规定,除了三星级以上的酒店、以及从事教育、研究、新闻、金融、经济、贸易的机构和涉外寓所,中国内地居民不得接收外国电视节目,而在这些产所一般都是高学历、高素质人群。
凤凰一开始的定位于“影响有影响的人”。
内地有影响力的电视台由于客观现实的需要,走的是大众化路线,他们的内容要照顾到所有的群体,要偏重于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