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多边形的面积》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3.65 KB
- 文档页数:1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数学《多边形的面积》教案•相关推荐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数学《多边形的面积》教案(通用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数学《多边形的面积》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数学《多边形的面积》教案篇1学习目标:1.复习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初步建立图形的等积变形思想。
2.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学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作比较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
3.学习重难点: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分割与移拼的转化方法学具准备:学具盒学习过程:一、分一分、数一数1、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2、怎样数的?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二、移一移、数一数1、怎样移动右边图形中的一部分,能很快数出它的面积?2、利用分割与平移,保持面积不变,把多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计算它的面积。
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三、数一数、算一算1、下面是牧场中一个池塘的平面图。
先把池塘上面整格的和不满整格的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再算出池塘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2、你算出的面积大约是多少?这样的算法合理吗?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3、你能算出右边树叶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四、估一估、算一算1、采集几片树叶,先估计他们的面积个是多少平方厘米,再把树叶描在第122页的方格纸上,用数方格的方法算促他们的面积。
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积吗?五、小结:今天我们进行面积是多少实践活动,怎样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呢?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数学《多边形的面积》教案篇2【教学内容】:课本79页到8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多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多边形的面积。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多边形的面积公式,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四则运算和因式分解等数学运算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是,学生对多边形的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多边形的面积公式。
2.培养学生运用多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多边形的面积公式。
2.难点:理解多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和实践活动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索多边形的面积公式,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解决问题,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多边形的图片、生活实例等。
2.准备纸张、剪刀、胶水等工具,让学生动手操作。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多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多边形的特征。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多边形有什么特征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接着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多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多边形的面积》。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多边形的面积公式,引导学生观察公式的内容。
提问:你们知道这个公式的含义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接着提问:你们能理解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吗?让学生尝试解释公式的推导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纸张、剪刀、胶水等工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计算给定的多边形的面积。
多边形的面积说课稿(精选3篇)多边形的面积说课稿1一、说课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一课时P80-81二、我对教材的理解小学数学关于几何知识的安排,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的。
本册教材承担着让学生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的任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长方形,并分析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再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实例验证,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知道推导方法,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做准备。
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
依据以上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领会割补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转化与等积变形。
关键点:通过实践——理论——实践来突破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重点。
利用知识迁移及剪、移、拼的实际操作来分解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关键是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等积转化问题的理解,通过“剪、移、拼”找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及面积始终不变的特点,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等积转化成长方形。
公开课《多边形的面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多边形的概念和特点。
2. 研究计算不同多边形的面积。
3. 掌握计算多边形面积的公式和方法。
4. 学会应用多边形面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黑板。
2. 图形纸与铅笔。
3. 多边形模型或图形卡片。
教学步骤1. 引入首先,引入多边形的概念和特点。
通过幻灯片或黑板上的图示,向学生解释多边形是指由多个直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
解释多边形的边和角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计算简单多边形的面积:首先,介绍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通过示例演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底乘以高的一半),并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的原理。
- 接下来,介绍如何计算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给出矩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长度乘以宽度),并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
- 引入更复杂的多边形,如梯形和平行四边形。
通过示例和图形卡片,演示如何计算这些多边形的面积。
3. 多边形面积的实际应用应用多边形的面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给出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多边形的面积,如计算花坛的面积、房间的面积等。
教学扩展鼓励学生使用在线工具或数学软件进一步探索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多边形的概念和特点,并掌握计算多边形面积的公式和方法。
他们还将学会应用多边形面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鼓励学生继续实践和探索,加深对多边形面积的理解与应用。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多边形的定义及基本特征;2.能够计算常见多边形的面积,并能通过实例加深理解;3.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熟练灵活运用;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2.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三、教学难点1.圆的面积计算;2.多边形的不规则状态下的面积计算。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教师可以将几种不同的图形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认识各种图形,并就图形的面积展开讨论。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讨论,引出新知识“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2.讲授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1 介绍多边形和面积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2 讲解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应用。
2.3 通过简单的实例演示如何应用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要求学生仔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找出规律,然后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计算,最后得出问题的答案。
3.讲解各种常见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3.1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法:S=长×宽。
3.2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法:S=边×边。
3.3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法:S=(底×高)÷2。
3.4 梯形的面积计算法:S=(上底+下底)×高÷2。
3.5 菱形的面积计算法:S=对角线1×对角线2÷2。
3.6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法:S=底×高。
4. 练习4.1 给学生发放相关练习册子,要求学生完成书本相关练习;4.2 在导入新课环节,引入游戏或小练习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兴趣;4.3 通过赛场对抗等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应用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实践感受。
五、课后作业:1.完成书上相关课后题目,巩固课堂所学知识;2.自查自纠,保证练习时考虑到各种不同情况和可能性;3.与同伴讨论和总结,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教案:《多边形的面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多边形面积的概念,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多边形面积的概念2.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多边形面积的概念,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图形面积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多边形面积的概念通过展示多边形的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多边形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多边形面积的概念。
(2)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a. 引导学生发现多边形可以分解为若干个三角形或四边形。
b. 讲解三角形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c. 引导学生推导出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实际问题的应用a. 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b. 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步骤和方法。
3. 练习巩固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多边形面积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多边形,尝试计算其面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在讲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公式推导过程,避免死记硬背。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多边形面积的概念,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同时,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合作学习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案一. 教材分析《多边形的面积》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知识,对于图形的认知和观察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并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导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动画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三角形、正方形等,方便学生观察和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练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多边形物体,如自行车轮胎、圆形桌面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吗?”让学生思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动画演示,介绍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1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内容】教材P84~86,例1。
【教学目标】1.利用数方格和割补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2.通过剪、摆、拼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3.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P84主题图下半部分。
师:你发现了哪些图形,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学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说的都是对的,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这节课我们来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P85情境图。
1.提出问题。
师:这两个花坛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学情预设】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这两个花坛哪一个大呢?引导学生总结出:要想比较哪个花坛大,需要计算它们的面积。
师:你会算它们的面积吗?【学情预设】学生发现只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师:想一想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学生回顾长方形面积推导过程,集体交流。
2.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1)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①在教材第85页的方格纸上数一数,然后填写表格。
②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③不数方格,能不能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2)交流汇报。
师: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学情预设】数方格。
课件出示教材P85方格图。
师:完成教材P85的表格,并对填表的结果进行讨论。
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学情预设】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都是24m2。
师引导总结: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那么它们的面积相等。
多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知道比较面积大小方法的多样性。
2、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探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在四单元我们学习了多边形的面积,也知道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三角形的面积=底x高/2,今天我们学习这些组合图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1、你能用哪些方法帮助智慧老人,算一算客厅的面积有多大?
2、打开书88页,再次阅读教材内容,补充完善预习题单。
3、小组交流:你有哪些计算方法?组长组织分享、补充
4、请一人上台交流,代表你们小组的意见,其余同学认真听、积极思
考、补充发言。
5、我们今天学习的组合图形面积:
方法:
1、可以估算,
2、运用分割、添补、割补等方法,把组合图形转化
成规则图形、分别计算规则图形的面积,3、通过加减运算计算出原组合图形的面积,将复杂的组合图形转化成简单的规则图形,计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体现转化思想。
运用今天所用到的方法,完成89页练一练。
你今天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