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选择算法(1)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43.00 KB
- 文档页数:17
路由和路由选择算法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是指将数据从一个网络节点传输到另一个网络节点的过程。
而路由选择算法是指通过选择最佳路径,将数据从源节点转发到目标节点的算法。
一、路由的基本概念1.路由器:负责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传输到另一个网络的设备,具备转发、路由、分组、交换等功能。
2.路由表:也称为路由选择表,记录了目标网络地址、下一跳地址和路由度量等信息。
路由器根据路由表的信息来选择最佳路径进行数据转发。
3.IP地址:每个网络节点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用于在网络中进行寻址和路由选择。
二、路由选择算法的分类1.静态路由选择算法:路由器的路由表由管理员手动配置,不会根据网络状态的变化自动调整。
常见的静态路由选择算法有默认路由、静态路由和策略路由。
-默认路由:将所有未知目标地址的数据包转发到一个预先定义的出口。
适用于简单网络结构或者将所有对外流量集中管理的场景。
-静态路由:根据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手动配置路由表,适用于小型网络或网络拓扑结构稳定的场景。
-策略路由:根据管理员设定的特定策略进行路由选择,往往与网络安全或负载均衡相关。
2.动态路由选择算法:路由器可以自动获取网络状态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调整路由表,以选择最佳路径。
常见的动态路由选择算法有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算法(RIP)和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OSPF)。
-RIP:路由信息协议,属于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算法,通过广播向邻居路由器传播路由信息。
RIP路由选择基于跳数(跳数越少,越接近目标网络),存在计数到无穷等问题。
-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属于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通过广播链路状态信息,每个路由器根据链路状态信息计算最短路径。
OSPF 路由选择通过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更加精确和稳定。
三、路由选择算法的评价指标1.路径长度:通常使用跳数(经过的路由器数量)或者实际距离(网络链路的物理长度或带宽)来衡量路径的好坏。
2.收敛速度:指网络从故障中恢复正常状态所需要的时间,收敛速度快的算法可以更快地选择备选路径进行数据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