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 格式:doc
- 大小:87.50 KB
- 文档页数:4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外掺料)检测实施细则一、检测项目无机结合料含水量、击实、无侧限抗压强度、水泥或石灰剂量、石灰化学分析、粉煤灰细度、粉煤灰需水量比、粉煤灰含水量、粉煤灰安定性、粉煤灰烧失量、粉煤灰比表面积、石灰粉煤灰密度。
二、检测依据《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1596-2005《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DG/TJ 08-230-2006《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1346-2001三、检测方法1.无机结合料含水量(T 0801-2009烘干法)1.1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法是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含水量的标准方法。
在105℃~110℃的条件下烘干到恒重的稳定土称为干稳定土的质量之比的百分率称为稳定土的含水量。
1.2仪器设备电热鼓风干燥箱(编号TG-05);电子天平(编号TG-03);电子天平(编号SH-06)。
1.3试验步骤1.3.1在开始试验前后应记录试验室的环境条件和仪器设备使用台帐。
1.3.2细粒土,称铝盒质量并精确至0.01g(m1),试样约50g放入铝盒中,称其质量并精确至0.01g(m2)。
中粒土,称铝盒质量精确至0.1g(m1)试样至少500g放入铝盒中称其质量并精确至0.1g(m2)。
粗粒土,称铝盒质量并精确至0.1g(m1),试样至少2000g放入铝盒中,称其质量并精确至0.1g(m2)。
1.3.3将其称好的试样与铝盒一起放到已达110℃的烘箱内进行烘干,需要的烘干时间随土类和试样数量而变。
当冷却试样连续两次称量的差(每次间隔4h)不超过原试样质量的0.1%时,即认为已经烘干。
1.3.4烘干后,从烘箱中取出盛有试样的铝盒,放置冷却。
1.3.5将铝盒和烘干的试样称其质量并精确至细粒土0.01g、中粒土0.1g、粗粒土0.1g(m3)。
1.4计算用下式计算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含水量W(%)W=( m2- m3)×100/( m3- m1)式中:m1—铝盒的质量(g);m2—铝盒和湿稳定土的合计质量(g);m3—铝盒和干稳定土的合计质量(g);1.5结果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含水量W两次平均值,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一、单选题:1、水泥稳定碎石强度试验时,试件需在标准条件下养生一定龄期,北方地区养生期间温度应保持为(C)。
A.20℃B.25℃C.20±2℃D.25℃±2℃2、水泥石灰稳定砂砾混合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件正确的养生方法应是( D )。
A.先浸水1d,再标准养生27dB. 先标准养生27d,再浸水1dC.先浸水1d,再标准养生6dD. 先标准养生6d,再浸水1d3、石灰重型击实实验得出混合料湿密度为1.98 g/cm3,含水量为6.0%,则混合料干密度为(B )。
A.1.86g/cm3B.1.87g/cm3C.2.10 g/cm3D.2.11 g/cm34、水泥稳定碎石组成设计内容的描述有:①轻型击实试验确定混合料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②配制不同水泥剂量的混合料③检验水泥最小剂量要求④进行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⑤按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制备试件⑥根据强度标准,确定合适的水泥剂量错误描述有( A )。
A.①⑤B.①④⑤C.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5、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所需试样应采用高径比为(B)的圆柱体。
A.1:0.5B. 1:1C.1:1.5D.1:26、对于养生7天的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件,在养生期间,试件质量损失应符合规定,中试件质量损失不超过(D)。
A.1gB. 4gC.7gD.10g7、某水泥稳定砂砾重型击实试验测试结果为:试筒质量6590克,试筒容积2177立方厘米,试筒与湿样合计质量11860克,代表试样含水量5.8%,则混合料湿密度为()。
A.2.28克/立方厘米B. 2.29克/立方厘米C. 2.42克/立方厘米D. 2.56克/立方厘米8、EDTA滴定法测定水泥剂量的试验工作包括:①准备标准曲线;②移液管吸取上层悬浮液置于三角瓶,加入1.8%的氢氧化钠,加入钙红指示剂并摇匀;③称取300g混合料放在搪瓷杯中,搅散并加入600ML10%氯化铵溶液;④搅拌3min,放置4min,直到出现澄清悬浮液为止,记录时间,转移上部清液;⑤选取有代表性的混合料;⑥EDTA标准溶液滴定,并记录消耗量;正确的试验顺序为(D)。
三七灰土层施工方法1、石灰质量应符合规定的Ⅲ级以上的生石灰或消石灰的技术指标。
要尽量缩短石灰的存放时间。
如存放时间较久,经试验有效钙及氧化镁含量低于Ⅲ级标准时,应按有效成分适当提高石灰剂量。
2、土1)塑性指数为10~20的粘性土易于粉碎便于碾压成型,施工和使用效果都较好,对土中所含土块,要加强粉碎,粉碎后土中>25mm的土块应小于5%,塑性指数较大的粘性土含量应小于10%,可以采取两次拌和法,第一次加部分石灰拌和后含放24~48h,再加入其余石灰进行第二次拌和。
2)土中的某些盐分及腐殖质对石灰土有不良作用,硫酸盐含量超过0.8的土和腐殖质含量超过10%的土,不宜用石灰稳定。
3)一般露天水源及地下水源均可用于灰土层施工3、灰土施工准备1)整理下承层2)新完成的底基层或土基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验收。
3)凡验收不合格的地段,必须采取措施使其达到标准后,方能在其上铺筑石灰土层。
4、测量1)在土基上铺筑石灰土层必须进行恢复中线测量,敷设适当桩距的中线桩并在路面边缘外设指示桩。
2)进行水平测量,把路面中心设计标高引至指示桩上。
5、备料1)备灰与消解石灰(1)开工前应选择适当的存灰点,以地势较高,近水源,有电源,有交通通道,离居民点有一定距离且较安全的地点为宜,以免雨季被泡,调运困难等。
(2)消解石灰时要佩戴眼镜,穿胶靴等劳动保护用品,防止石灰烧伤,为防止大堆石灰的底部消解不透或压实影响石灰消解过程中的膨胀,存灰点堆存石灰的高度不宜超过3~4m。
(3)消解钙石灰应在用灰前3~5d消解完毕,镁石灰及高镁石灰应充分消解10d以上方准使用,未消解透的石灰不准装车铺用。
加水时应控制水量适当,第一遍注水为初步消解,间隔半天至一天进行第二遍注水,水管深插至灰堆底部,加水至少两遍,若尚留有消解不透处应加第三遍水点补。
因消石灰可不过筛,用水量应稍偏大,以使充分消解。
一般含水量应在35%~40%之间,以不使消石灰成膏成团又不粘锨为好。
影响石灰稳定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分析摘要: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水稳性,并有一定程度的抗冻性,整体性强。
在经级配改良或未改善的粘土类、亚粘土类、亚砂土类、粉土类中掺入各类稳定材料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土。
与砂石材料相比,稳定土路面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和良好的稳定性,但耐磨性差,一般不用作面层。
关键词:石灰稳定土;强度;原理石灰稳定土因为取材广泛,施工成本低廉,因此在道路施工中应用广泛,含灰量低于5%时一般为改良土质,增强土质CBR强度,以满足规范对填料的要求,大于10%时,一般是利用石灰稳定土的强度、稳定性、整体性、刚性等来做低等级道路的基层或高等级道路的底基层。
1.石灰稳定土的组成1.1土质土的矿物成分对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试验表明,除有机质或硫酸盐含量高的士以外,各类砂砾土、砂土、粉土和粘土均可用无机结合料稳定。
一般规定本变化,且能保证稳定土达到所规定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前题下,取尽可能选低剂量、低成本的稳定材料。
1.2石灰各种化学组成的石灰均可用于稳定土。
在剂量不大的情况下,钙质石灰比镁质石灰稳定土的初期强度高。
镁质石灰稳定土在剂量较大时后期强度优于钙质石灰稳定土。
石灰的最佳剂量,对粘性土和粉性土为占千土重的8%~16%,对秒性土为10%~18%。
1.3含水量水分是稳定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水分以满足稳定土形成强度的需要,同时使稳定土在压实时具有一定的塑性,以达到所需要的压实度。
水分还可使稳定土在养生时具有一定的湿度。
2.石灰土强度形成原理在土中掺入适量的石灰,并在最佳含水量下拌匀压实,使石灰与土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作用而逐渐形成强度。
石灰与土之间产生的化学与物理化学作用可分为四个方面:离子交换作用;结晶作用;碳酸化作用;火山灰作用。
2.1离子交换作用在石灰土中,由于水的作用使部分熟石灰离解成Ca++和(OH)-离子,溶液呈现出弱碱性,随着Ca++浓度增大,灰土中土粒表面原来吸的Na++、K+等一价离子被石灰中的二价Ca++离子替换。
(二)样品要求水泥或石灰稳定材料中水泥或石灰剂量测定:应使水泥或石灰稳定材料处于最佳含水状态,并短于水泥初凝时间。
1水泥或石灰稳定材料中水泥或石灰剂量测定试验方法(1)仪器设备酸式滴定管(50mL),滴定台,滴定管夹,大肚移液管(10mL,50mL),锥形瓶(200mL),烧杯(2000mL,300mL),容量瓶(1000mL),搪瓷杯(1200mL),玻璃棒,量筒(100mL,5mL),棕色广口瓶(60mL),电子天平(量程不小于1500g,感量0.01g),秒表,洗耳球,洗瓶等。
(2)试剂0.1mol/m3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二钠)标准溶液(简称EDTA二钠标准溶液):准确称取EDTA二钠(分析纯)37.23g,用40~50℃的无二氧化碳蒸馏水溶解,待全部溶解并冷却至室温后,定容至1000mL。
10%氯化铵(NH4Cl)溶液:将500g氯化铵(分析纯或化学纯)放在10L的聚乙烯桶内,加蒸馏水4500mL,充分振荡,使氯化铵完全溶解。
也可以分批在1000mL的烧杯内配制,然后倒入塑料桶内摇匀。
1.8%氢氧化钠(内含三乙醇胺)溶液:用电子天平称18g氢氧化钠(NaOH)(分析纯),放入洁净干燥的1000mL烧杯中,加1000mL蒸馏水使其全部溶解,待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加入2mL三乙醇胺(分析纯),搅拌均匀后储于塑料桶中。
钙红指示剂:将0.2g钙试剂羧酸钠(分子式C21H13N2NaO7S,分子量460.39)与20g预先在105℃烘箱中烘1h的硫酸钾混合。
一起放入研体中,研成极细粉末,储于棕色广口瓶中,以防吸潮。
(3)准备标准曲线a、取样:取工地用石灰和土,风干后用烘干法测其含水率(如为水泥,可假定含水率为0)b、混合料组成计算公式:干料质量=湿料质量/(1+含水量)计算步骤:干混合料质量=湿混合料质量/(1+最佳含水量)干土质量=干混合料质量/(1+石灰或水泥剂量)干石灰或水泥质量=干混合料质量-干土质量湿土质量=干土质量×(1+土的风干含水量)湿石灰质量=干石灰质量×(1+石灰的风干含水量)石灰土中应加入的水=湿混合料质量-湿土质量-湿石灰质量c、准备5种试样,每种两个样品(以水泥稳定材料为例),如为水泥稳定中、粗粒土,每个样品取1000g左右(如为细粒土,则可以称取300g左右)准备试验。
石灰土底基层施工工艺标准1.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陕西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区城市道路底基层施工,其他道路底基层施工可参照执行。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CJJ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44《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19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规范》JTG 03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1.3术语1.3.1基层base course设在面层以下的结构层。
主要承受由面层传递的车辆荷载,并将荷载分布到垫层或土基上。
当基层分为多层时,其最下面的一层称底基层。
1.3.2石灰稳定土lime soil将消石灰粉或生石灰粉掺入各种粉碎或原来松散的土中,经拌合、压实及养护后得到的混合料。
1.4 施工准备Ⅰ技术准备1.4.1认真研读施工图纸,熟悉施工现场,同时熟读道路石灰土底基层各种施工规范和施工工艺,了解石灰土底基层施工要点及质量检验标准。
1.4.2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施工员对班组操作工人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落实各环节应注意的施工要点。
1.4.3 原材料试验1检验石灰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确定石灰等级。
2确定取土场,并对料场中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下列试验:颗粒分析、液限和塑性指数。
1.4.4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按石灰含量确定石灰土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
1.4.5施工前进行100~200m实验段施工,确定机械设备组合、压实虚铺系数和施工方法。
Ⅱ物资准备1.4.6 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土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采用塑性指数10~15的亚粘土、粘土。
塑性指数大于4的砂性土亦可使用。
2)土中的有机物含量宜小于10%。
3)使用旧路的级配砾石、砂石或杂填土等应先进行试验。
级配砾石、砂石等材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0.6倍分层厚度,且不得大于10cm。
2 石灰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用1~3级的新灰,石灰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4.6-1的规定。
表1.4.6-1石灰技术指标1 测量设备:GPS全球定位系统、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
石灰稳定土检测
石灰:钙、镁含量2、配合比试验按照施工采用的土料、石灰,取适量样品,按照一定的配合比例开展室内重型击实试验,确定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同时测定混合料的灰剂量;按照规定的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制备不同石灰剂量的试件,在规定温度下养生、浸水,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xx)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最终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无侧线抗压强度指标的石灰土配合比。
3、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测填筑前的石灰土含水率检测、石灰剂量检测:烘干法、化学滴定法压实度检测:环刀法或灌砂法(根据混合料粒径确定)。
检测方法:分层取样检测,取样位置在每层表面以下的2/3厚度处;取样数量及位置为,每压实层100m检测1个断面,每个断面路基表层左、中、右至少各1点。
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从每压实层已摊铺好灰土的地段现场取样,在室内按要求的压实度(设计压实度指标对应的干密度、最优含水率)制样,成型、养护,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检测频次为每层每5000m2检测左、中、右三组。
无侧限抗压强度每一组取样数量:小试件直径50mm,高50mm,6个试件,需取混合料3-4kg;中试件直径
100mm,高100mm,9个试件,需取混合料25-30kg。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