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医药的文化特征
- 格式:docx
- 大小:18.56 KB
- 文档页数:12
土家族的传统医学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重庆等地。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土家族拥有独特的传统医学体系。
土家族的传统医学融合了中医、草本药物和民间疗法等多种元素,具有独特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于土家族人民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土家族的传统医学概述土家族的传统医学源远流长,其医术起源于神话传说和祭祀仪式。
土家族人民相信疾病是由于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平衡失调所引起的,因此治疗疾病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调整人体和自然界的关系来实现的。
土家族的传统医学主要包括四大要素:气、神、吐纳和筋络,通过对这些要素的保持和调整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土家族的传统医学方法土家族的传统医学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包括中草药疗法、针灸、推拿、拔罐等。
中草药疗法是土家族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土家族人民对草本植物有着丰富的认识,许多土家族的疗法都是基于当地特产植物的使用。
在土家族的传统医学中,还有一些特殊疗法,例如在治疗风湿病时,土家族人民会使用盐巴、生姜、大葱等材料,通过艾灸的方式来缓解疼痛。
三、土家族传统医学在现代的应用虽然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得传统医学逐渐被边缘化,但土家族的传统医学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人们的信任和应用。
一方面,土家族的传统医学在当地仍然被广泛使用,许多土家族人民依然坚信传统医学的疗效;另一方面,土家族的传统医学也开始向外界传播,吸引了一些对于传统疗法感兴趣的人前来学习和体验。
四、土家族传统医学的保护与传承土家族的传统医学宝库中蕴藏着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保护和传承传统医学对于土家族人民及整个人类的医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保护土家族传统医学知识,推动其向年轻一代的传承,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政府、学界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土家族传统医学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以确保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不断传承下去。
总结:土家族的传统医学是该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其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在土家族人民及其他对传统医学感兴趣的人群中依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土家族传统民间医术土家族,又称巴家、巴土、巴蜀,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中西部的湖北、湖南、重庆、贵州等地。
土家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传统民间医术是土家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本文将介绍土家族传统民间医术的特点和应用。
一、土家族医疗体系的概述土家族的医疗体系根植于其独特的生活环境和民族文化。
土家族相信病因来自于阴阳失调、外邪侵袭、饮食不当等原因,因此,他们通过药物疗法、穴位按摩、拔罐、刮痧等手段来治疗疾病。
土家族医疗体系的核心信念是“通过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来恢复健康”。
二、土家族传统医疗方法1. 药物疗法药物疗法是土家族医疗体系的核心,土家族采用草药、植物和动物的部分来制作药物。
土家族传统药物以中草药为主,如桑叶、穿山甲、当归、川贝等,这些草药被土家族人民广泛用于治疗活血化瘀、调和脾胃、解毒等疾病。
2. 穴位按摩穴位按摩在土家族传统医术中占据重要地位。
根据土家族的传统医学理论,全身的穴位与内脏器官相对应,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3. 拔罐和刮痧拔罐和刮痧是土家族传统医术中常用的疗法。
拔罐是使用医疗罐,通过烧火产生负压,将罐按在肌肉表面,形成局部的吸力,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排毒。
刮痧则是用特制的刮痧板,在患者的皮肤上刮擦,以改善血液循环和缓解肌肉疼痛。
三、土家族医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土家族的传统医学文化一直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但近年来受到社会变迁和现代医学的冲击,土家族传统医术面临着发展和保护的问题。
为了保护和传承土家族传统民间医术,一些相关的机构和个人开始开展调查研究,整理和保护土家族医学文献,举办传统医学知识培训班,鼓励土家族年轻人学习和传承传统医学知识。
同时,一些科研机构也开始关注土家族传统医术,并试图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解析土家族草药的成分和作用机理,为土家族传统医术的发展提供支持。
四、土家族传统医术的价值和意义土家族传统医术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价值和意义。
试论巫文化对土家族医药的影响汪增阳在武陵山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存着勤劳善良勇敢和智慧的土家族,他们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丹文化,盐文化以及巫文化,还有再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绚丽多采的文化艺术。
本文着重讨论土家族医药的巫文化内核。
一、巫文化的源流土家族的巫文化有其自身特点。
它表现在“早”、“专”、“广”三个方面。
早:土家族的巫文化早在尧舜时期就已经很著名了。
专:古代的巫即医,后世往往“巫医”连称。
用解剖刀剥去其神鬼的表皮,就会发现其内核是现代心理疗法、暗示疗法、催眠疗法、精神疗法的萌芽状态。
然后才发展成为与众不同的土家族医药。
当初是专为治病而产生,后来才发展成为傩文化与其他文化艺术,才被奴隶主、帝王作为迷信巩固其统治。
广:早在尧舜时期巫文化就流传到中原地区,然后遍布全国。
以后就发展为土家族医学。
研究巫文化与土家族医药的密切关系,对破除迷信,发掘中医的民间宝库,有其独特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巫,早在巴人占领川东南以前就存在于百濮之族生存的巫山一带。
据《世本》称:“巫咸始作巫”。
“巫咸,国名。
”《山海经》:“巫咸国……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亦山名。
”《山海经》:“黑水之南有巫山。
”曾经属于黔中郡,都为今重庆市所辖。
《山海经》云:“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注:皆神医也”。
说明巫靠降神驱鬼来治病。
郭璞《巫咸山序》云:“巫咸者,实为鸿术,为帝尧医。
生为上公,死为明神,岂封斯山而因以名之乎?”这一文献不仅说明了巫即医的事实而且进一步推断巫山命名的根据。
历史文献说明,当巴人被尧派后羿“屠修蛇于巴陵”时,百濮之族的巫咸名声与足迹已经走出巫山,到中原一带大显身手成为尧的御医,深受欢迎。
巫咸国的著名巫师,其事业被誉为“鸿术”绝非雕虫小技,生前享受“上公”的荣遇,死后获得尧的封赠。
《山海经·大荒西经》云“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菹玉门,日月所入,有灵(靈)山。
”“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说明巫们早就利用药物治病了。
比神农一个人尝百草而发明医药更可信。
土家族医学(2)用药特色土家族药物的起源相传很久以前,武陵山区有一位名医,他不仅医术高明,药到病除,医德高尚,不分贵贱,有求必应,而且还能认识很多的药物,土著先民都尊称他为“药王”或“药王菩萨”。
一日,药王到山中采到一蔸草药,因口尝过量,便中毒昏迷后倒在一棵茶树下。
次日清晨,茶叶上的露水滴入了藥王的口中,他便慢慢苏醒了,而且他的头发也变黑了,于是药王便给此草取名为乌头。
药王菩萨也成了土家族发现乌头有毒、茶叶有解毒作用的第一人。
这就是民间流传的“药王昏死茶露醒”的典故。
土家医生用药有如下特点:1.喜用鲜药。
鲜药鲜用是土家医用药的一大特色,对无毒或毒性小的药物,一般不经过特殊处理,直接用于病人,以获得最佳临床疗效。
在实在没有新鲜药物的情况下,才使用干药材或其加工品。
2.讲究药物配伍。
土家医药认为,各种病症的临床表现、形成原因是不相同的,所以必须选择不相同的治疗药物组成方剂治疗,而组成方剂的药物必须按照主药、配药、引子药的原则进行组方。
土家方剂,常常药味简单,用量较大,但也有用药达数十味甚至上百味的大处方,然其组成范围,均不离开主、配、引子药。
3.善用药引。
药引是土家医方剂配伍中的一个十分讲究的部分,一般用量小,药味也少,具有缓引性、补引性、速引性、配引性、异引性、多引性6个方面的特点。
土家医药很多处方中都标明了药引。
如治内肠伤方:三两银、三两金、五加皮、牛膝、退血草、搜山虎、女儿红,灯草七根为引。
4.讲究剂型的变化。
土家药匠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创造了各种适合临床病情需要和适合药物特性的剂型,使方剂更好地发挥药效。
主要的剂型有:汤剂、炖蒸剂、散剂、酒剂、丸剂、煎膏剂、磨汁剂、鲜汁剂、佩挂剂、外搽剂、外敷剂、包裹剂、阴阳水。
同一方剂,因配制的剂型不同,其治疗作用也会不同,所以在治疗疾病时根据病情选用具体的剂型。
例如治疗风湿关节病,如果用汤剂或丸剂,则药效显得缓慢,所以药匠们一般选用酒剂治疗,这样可以快速达到疗效。
土家族医药学目录[ 隐藏 ]•1土家族民族概况•2土家族医药简史•3土家族医药学特点o 3.1有独具特色的医学基础o 3.2土家族药物分类独特o 3.3症疾的命名和分类独特o 3.4强调“服侍”思想及“服侍”技术o 3.5土家族医药与外来文化的联带关系•4土家族医药的整体观o 4.1土家医基础理论的整体观o 4.2土家医诊断与治疗的整体观o 4.3土家族服侍的整体观o 4.4养生保健中的整体观•5土家医的生理歌诀土家族医药学,集各民族医药之大成的祖国传统医学,是由各民族或民间医药蒸溜升华的精髓,为世人所瞩目。
由于土家族民间医药,经历了千百年的反复试验,至今仍在土家族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越来越为医学界所重视。
编辑本段土家族民族概况土家族土家族,是居住在中国中南和西南接壤之地,湘、鄂、川、黔毗连地带的一支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主要聚集于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武陵山区。
古代武陵是古楚、巴子和夜郎国境地。
土家族以“毕兹卡”为族称(本地人的意思),系氏羌族群。
全国有土家族5725049人,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贵州、四川。
民族特征是“敬土王,信土老师,说土语,过土家族节日,跳土家族舞,织土花布,以及基于前‘六土’的客观存在而形成的民族自觉意识--土家人”。
在日常生活中用土家族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土家族,约30余万,这些说土家族语言的土家族人,主要聚居在酉水流域的湖北来凤县、四川秀山县、湖南龙山、永顺、保靖、古丈县和沉水之畔的沪溪县境内。
土家族语言属藏语系藏缅语族,是比较接近于彝语支的一支独立语言。
土家族仅有自己的语言而无文字,大部分土家族兼通汉语,习用汉字记载自己的思想语言,承传本民族的历史文化。
据有关历史文献记载和当今社会调查资料表明,最早居住在武陵山脉的土著先民,武陵蛮及奴襄夷蛮等诸蛮可谓土家族的正源;春秋之后来自巴子国的巴民是其北源;楚国时战败的三苗集团的后裔,隋代从长江中下游迁徙而来的“三苗集团”和晋福年间进入五溪的江西彭氏为其东源;唐、五代及北宋时来自贵州的夜郎人后裔为其南源。
神奇的土家族人文传统医学植根于这块神奇土地上的神奇民族,创造了神奇的土家族人文医学。
土家先民在长期生息繁衍中,在与大自然斗争中逐渐积累了防病治病经验,从一草一药,一方一技到医药萌芽时期,经过千百年的医疗实践,从"口传医药经验"逐渐形成了具有基本理论知识的"文传医药知识",即"土家族医药学"。
土家族医药伴随土家人从远古走到今天,仍然为广大人民群众治疗疾病,在医疗保健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土家族人文医学其基本特点在于,有基本医学基础理论,有独特的医疗方法,有丰富的药物资源及特殊的应用方法,还有护理、保健知识……一是有独具特色的医学基础。
土家医认为,人体主要由肢节、筋脉、十窍、四器(神器、育器、殖器、尿器)和三元(心、肺居于为上元,肚、肠居中为地称中元,腰子居下为水称下元)等脏器组成。
气、血、精是人类赖以生命活动的物质,这些物质均由三元中的内脏所产生,人体各种生命现象均受三元中的内脏所支配。
人体的精微物质--气、血、精经三元脏器往复灌注于肌体,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在病因病机上,有土家族自己的特色。
在病因上注重外因,多由外邪中的风、寒、湿、火等"毒气"致病。
在内因上注重饮食、情志、顺应气候等因素。
在病理上以气血变化为基础,气血失调与冷热失衡为致病机理。
在诊断与治疗方法,既有相似中医的诊疗方法,更有独到的诊法和传统外治法。
诊法主要是看、问、听、纳、摸、闻、算等方法。
在脉诊上,脉种脉象繁多,据统计,遍布全身有30多种脉象,是遍诊脉的遗迹所在。
常用脉主要是骨脉、命脉、天脉、地支脉等。
在治疗方法上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是药物治疗,二是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方法有汗法、泻法、赶法(赶火、赶风、赶毒等),止法,补法,温法、消法等治法。
外治法是土家族传统疗法的重要治法,更具民族特色,如火功疗法,封刀接骨术,刮痧法,扑灰碗法,提风法、药浴法、推抹疗法,蛋滚法等二十多种。
土家族的传统医药在现代医学中如何融合?一、传统土家族医药的特点和优势1. 丰富的草本药材资源:土家族居住在湖南、湖北等地,这些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蕴含着丰富的草本药材资源,其中很多药材在土家族的传统医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 独特的诊疗理念:土家族医药注重整体观察和辨证施治,强调平衡阴阳、调和脏腑,与现代医学的“治本”思想不谋而合。
土家族医药在治疗某些疾病的同时,也注重调养身体,提高人体免疫力。
3. 精湛的药物制剂技术:土家族医药精通药物制剂技术,包括煎煮、沉淀、蒸馏等传统方法,使药物能够更好地释放有效成分,提高疗效。
二、土家族传统医药的融合路径1. 建立土家族传统医药研究机构: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对土家族传统医药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和整理传统知识,以及实验室测试,为融合提供科学依据。
2. 挖掘和开发传统草本药材的活性成分: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挖掘传统草本药材中的活性成分,并进行提取和纯化,制备成现代医学所需要的药物。
这样既能保留传统医药的优点,又能增加药物的疗效,提高治疗效果。
3. 控制传统土家族医药的使用范围和适应症:融合过程中,应对传统医药的使用范围和适应症进行严格控制,落实科学、安全的用药原则,避免滥用和误用传统药材。
4. 培养土家族传统医药人才:培育更多具备传统土家族医药知识和现代医学技术的专业人才,他们既了解土家族的传统医药理论和经验,又具备现代医学的知识和技能,有能力将二者相互融合,在临床中灵活运用。
三、土家族传统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1. 应用于慢性病治疗:土家族传统医药在慢性病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由于重视调整整体身体状态,具有较好的效果。
如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治疗中融合土家族传统医药,可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2. 应用于免疫调节:土家族传统医药中讲究调养身体,强调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融合现代医学的营养学等相关知识,可以更好地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论土家族传统医药的基本特点——基于民族学视角梁正海1,罗钰坊2(1.贵州省人文社科示范研究基地 武陵民族文化研究中心,贵州 铜仁,554300;2.铜仁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贵州 铜仁,554300)摘 要:土家族传统医药是土家族民众生产生活和抗击疾病经验的积累,它源于生活实践,又反作用于生活实践,具有可及性强、毒副作用小、简便价廉、疗病奇效等特点。
总结这些特点,对于正确认识土家族传统医药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土家族医药;可及性强;毒副作用小;简便价廉;疗病奇效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332(2018)06-0012-07基金项目:“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以武陵山区土家族为例”项目(11BMZ032)。
作者简介:梁正海(1970-),男,苗族,贵州思南人,博士,铜仁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图书馆馆长,贵州省人文社科示范研究基地武陵民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民族文化与文化遗产保护;罗钰坊(1989-),女,土家族,重庆奉节人,铜仁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文化。
土家族传统医药是土家族民众生产生活和抗击疾病经验的积累,它源于生活实践,又反作用于生活实践;它为民众所创造,又为民众所利用;它是民众对大自然的认知与感悟,又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无私馈赠。
在土家族村寨从事田野调查期间,让我们感受颇深的就是民众经常说的这样一句话——“大自然能够让你致病,也一定有治愈你疾病的药物。
”在土家族民众看来,人与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共生系统。
正是大自然对于人类的无私馈赠,形成了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可及性强、副作用小、简便价廉、疗病奇效等基本特点。
一、土家族传统医药可及性强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提出的基本药物和药物政策项目使人们对药品可及性产生关注。
2003年的SARS 病毒、2005年的禽流感以及2009年的HIVNI 等流行疾病爆发,由于治疗药物的稀缺、药品费用高等原因造成的治疗困难使人们更加意识到关注药品可及性问题的重要性。
土家族医药文化特征研究论文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北、湖南等地。
土家族世代靠山吃山,独有的土家族医药文化为改善土家族人民的健康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和支持。
本文将探讨土家族医药文化特征研究的相关内容。
一、土家族医药文化的起源和特点土家族的医药文化始于曾斌的“藏经阁医术”,一般认为源自古老的“泰候”及“天峨”医术。
土家族医药文化具有浓厚的民间特点,土家族医生(称医官)大多由家传,世代相传。
土家族医药文化特别注重调节体内阴阳平衡,治疗病情的根本问题,并有着特有的医疗方式。
土家族医学的“误诊不死,漏诊千金”的思想,强调医生要切实负责任,并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
同时,土家族医药文化还重视用自然草药来治疗疾病,其使用草药对症治病的疗效也得到了屡次验证。
二、国内外土家族医药文化研究的现状国内土家族医药文化研究起步较早,主要涉及医药文化史、草药学等领域。
其中,对土家族草药的基本信息进行整理、分类、鉴定,对土家族草药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都做了相应的研究。
国外研究较少,主要涉及土家族医药文化的治疗方法、病情的分类、病因分析等方面。
西方医学界对土家族医药文化的研究主要使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采用分子生物学、化学等方法对土家族草药的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同时也重点研究土家族药的药理学和毒理学等领域。
三、土家族医药文化特征的挖掘和保护土家族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价值,但也面临着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的危机。
由于现代药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因素的影响,土家族医药文化在近年来一度遭受了冷落和遗忘的境遇。
为此,需要加强土家族医药文化的挖掘与保护工作。
在挖掘方面,应注重抢救保存土家族医药文化遗产,加强文化遗产的调查、收集、整理和记录,尤其是土家族草药资源的发掘和研究。
在保护方面,应努力保护土家族医药文化的多样性、可持续性和民间性,同时提倡土家族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重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对其进行全面系统地维护和规范。
土家族传统医药传统医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土家族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丰富而独特的传统医药知识和经验。
土家族传统医药是土家族人民几千年积累的珍贵财富,对土家族群众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土家族传统医药的历史渊源、特点和应用情况。
一、历史渊源土家族传统医药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在古代,土家族先民根据长期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医疗体系。
土家族传统医药以观察自然界现象为基础,注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通过草木石骨和动植物的组合运用,研制出了许多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二、特点土家族传统医药有着明显的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土家族人民对健康和疾病的独特认识。
1. 防病为主在土家族人民的认识中,预防胜于治疗。
土家族传统医药非常注重人的身体自愈能力的发挥,以及预防疾病的措施。
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预防疾病的方法,如食疗、按摩、运动等,这些方法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2. 个性化治疗土家族人民对疾病的认识非常细致,根据疾病的不同症状和病因,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法。
土家族传统医药重视综合分析,注重整体治疗,而非单一症状的缓解。
土家族医师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来判断病因,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法被土家族人民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3. 继承和创新土家族传统医药世代相传,具有良好的继承传统。
土家族人民将医药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不仅将其用于治疗疾病,还将其应用于食品、饮食和保健品等方面。
同时,土家族人民也不断创新,结合现代科技,借鉴其他医学的经验,对传统医药进行改进和发展。
三、应用情况土家族传统医药在土家族的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土家族人民将传统医药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食疗、按摩、针灸等。
在治疗疾病方面,土家族人民广泛使用土家族传统的草本药物和草药浴疗法,以及特殊的按摩和刮痧等方法。
土家族传统医药知识传统医药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
土家族人民凭借丰富的民间传统医药知识,治疗各类疾病,保持健康。
本文将介绍土家族传统医药的特点和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一、土家族传统医药的特点土家族传统医药以天然植物和动物药材为基础,注重平衡和调和身体的阴阳。
以下是土家族传统医药的几个特点:1. 整体观念:土家族人们认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健康与各个器官之间的平衡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他们所采用的治疗方法注重整体调理,而非只是针对某一具体症状。
2. 民族药物:土家族人们相信自然药物的疗效,常常使用当地的植物和动物材料作为药物,如野生草药、树皮、昆虫等。
通过世代传承的经验,他们总结出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案。
3. 结合养生:土家族人们重视预防和养生,注重均衡饮食、适度运动以及调整情绪。
他们普遍认为,只有保持内外平衡,人体才能远离疾病。
二、土家族常用的传统医疗方法1. 中草药疗法:土家族人常采用中草药治疗各种疾病。
例如,用黄柏和麻黄煎煮,可以制成一种治疗感冒的药膏。
此外,土家族人还熟知茶叶的功效,各种茶叶常被运用在治疗和保健中。
2. 推拿按摩:土家族人相信手法的力量,他们使用推拿按摩来缓解疼痛和促进血液循环。
通过按摩身体的特定部位,他们相信可以调理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3. 饮食调理:土家族人注重饮食对健康的影响。
他们相信食物的温性、寒性、燥湿等属性,可以影响人体的阴阳平衡。
因此,他们会根据个人体质和疾病情况调整饮食,并摄取特定的草药或食物来调理身体。
4. 祖传秘方:土家族人历代相传很多祖传秘方,这些方子被广泛用于治疗疾病。
例如,蒲公英根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土家族人通常用其煎煮成药酒,用于治疗感冒和胃肠道问题。
总结:土家族传统医药秉承了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特点,强调整体观念和平衡。
土家族人民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传承,积累了许多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
这些治疗方法包括中草药疗法、推拿按摩、饮食调理以及祖传秘方。
土家族的传统医药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土家族人民生活在湖南、湖北、重庆等地。
他们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医药知识,土家族的传统医药在当地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深厚的传承。
土家族的传统医药起源于古代,经过长期发展和实践的积累,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土家族的医药理论主要包括阴阳养生、五行学说、藏象理论等。
土家族人民相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密切相关,通过调和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保持健康的目的。
土家族的传统医药疗法多样,包括草药疗法、针灸疗法、按摩疗法等。
土家族人民非常擅长采集和使用草药,他们熟知当地的山水植物,并且十分了解不同草药对身体的作用和疗效。
土家族的草药疗法主要以中草药为基础,通过煎煮、烘烤、酿制等方式制成药剂,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调理身体。
此外,土家族人民还常常使用一些特殊的植物根茎、树皮、动物器官等进行药食同源的治疗。
土家族的传统医药中,针灸疗法也占有重要地位。
针灸疗法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通过刺激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以达到治疗疾病、舒缓疼痛的目的。
土家族人民继承和发展了这一疗法,他们熟知人体的经络、穴位,擅长运用针灸进行诊断和治疗。
土家族的针灸疗法常常结合草药的使用,通过草药的外敷或内服,再使用针灸进行辅助治疗,以提高疗效和预防复发。
按摩疗法也是土家族的传统医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家族人民认为按摩可以疏通经络,舒缓身体疲劳,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
土家族的按摩疗法主要有推拿、捶打、揉捏等手法。
土家族人民经验丰富,擅长运用按摩疗法缓解各种疼痛和身体不适。
土家族的传统医药在当地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深厚的传承。
尽管现代医学的发展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多改善,但土家族的传统医药在当地依然是重要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式。
土家族人民相信传统医药的疗效和价值,他们将这些宝贵的经验代代相传,并不断与现代医学相结合,致力于保护和发扬土家族的传统医药文化。
土家族的传统医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土家族的传统医药是否在医疗领域得到了认可?一、土家族的传统医药起源悠久1. 传承千年的文化遗产土家族的传统医药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沉淀,是其独特的文化遗产之一。
这种医药形式以自然疗法为基础,注重平衡和谐,契合了人与自然的交融之道。
2. 古老的经验总结土家族的传统医药通过世代相传,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
土家族的祖先在与自然的长期相处中,渐渐摸索出一套较为完善的医疗体系,成为珍贵的宝贵财富。
二、土家族的传统医药在经验上具有独特优势1. 精准的辨证论治土家族的传统医药强调辨证论治,注重疾病的根源和个体特征。
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症状及身体状况,医生能够做出科学准确的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多元综合的疗法土家族的传统医药倡导以中草药、针灸、按摩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疗法,各种疗法相互作用,形成了治疗的综合效果。
这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刺激人体的自愈能力,提高治愈效果。
三、土家族的传统医药在科学验证上存在争议1. 缺乏科学研究支持由于土家族的传统医药长期在乡村地区传承发展,对于科学验证缺乏足够的重视。
因此,现代科学界对土家族的传统医药的有效性存在一定争议。
2. 重视临床实践尽管存在争议,但土家族的传统医药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了一定的认可和信任。
一些临床实践证明了土家族的传统医药在某些领域中的疗效,这使得该医药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认可。
四、当代对土家族医药的认知与应用1. 文化保护与传承在保护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重视土家族的传统医药的传承与推广。
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为传统医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支持。
2. 科学研究与创新针对土家族的传统医药,可以进行科学研究,深入挖掘其中的药效成分和作用机制,以科学的手段验证其疗效,并加以改进和创新。
3. 促进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在推广和应用土家族的传统医药时,可以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通过合理搭配和整合传统医药和现代医学的资源,共同提升医疗效果。
土家族医药的文化特征内容摘要:土家族医药;山地文化;观念文化;泛神崇拜世界上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总结和发展了对本民族的繁衍昌盛起到重要作用的民族医药,并通过文字、图形、实物、语言和风俗习惯,一代代流传下来。
其中一部分已为人们普遍知晓和广泛应用,但还有相当部分的经验尚未整理和研究,也无正式记载,而是反映在日常生活和传统习惯中,成为各民族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
随着现代科技不断进步,世界经济和社会生活日益现代化,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和传统知识的价值。
土家族医药的形成是土家先民与大自然的不断斗争的结果,随着土家族文化的发展,研究土家族医药的文化特征,阐释土家族文化对该民族医药发展的影响,对挖掘、整理、开发利用民族医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土家族医药;山地文化;观念文化;泛神崇拜世界上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总结和发展了对本民族的繁衍昌盛起到重要作用的民族医药,并通过文字、图形、实物、语言和风俗习惯,一代代流传下来。
其中一部分已为人们普遍知晓和广泛应用,但还有相当部分的经验尚未整理和研究,也无正式记载,而是反映在日常生活和传统习惯中,成为各民族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
随着现代科技不断进步,世界经济和社会生活日益现代化,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和传统知识的价值。
土家族医药的形成是土家先民与大自然的不断斗争的结果,随着土家族文化的发展,研究土家族医药的文化特征,阐释土家族文化对该民族医药发展的影响,对挖掘、整理、开发利用民族医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山地文化对土家族医药的影响土家族的聚居区,从古至今基本都是固定在湘、鄂、渝、黔四邻接壤的内陆山地,一般称之为武陵山区,包括贵州省铜仁地区,重庆市黔江开发区及秀山、酉阳、彭水等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长阳、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等地,总面积约10万km2。
这里是连山叠岭和险峡急流,地僻民贫,易守难攻,历史的节拍比外围地区舒缓。
【民族医药】武陵天下秀,活力土家医奇药、奇方、奇术、奇效土家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土家族世居在湘、鄂、黔、渝毗邻的武陵山区,俗称“武陵土家”。
土家族是有语言而无文字的民族,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主要靠世代“口碑”相传或借助汉文字传承。
土家族医药历史悠久,药物资源丰富,有较为完善的医学理论,医技医术特色鲜明,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奇药、奇方、奇术、奇效”之特点,是我国当今仍具有较强临床活力的重要卫生资源。
悠久历史土家族医药与人类最初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
土家族先民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在与疾病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经验,创造了本民族的传统医药知识。
在土家族医药发展历史上,大体上分为五个时期,即秦汉郡县制度时期的土家族医药知识积累和巫医传入时期;唐宋羁縻制度时期土家族医药的文字记载和考古史料的出现时期;元明至清初土司制度时期的土医、药匠、水师的出现及土家疗法的形成时期;清代改土归流后府县制度时期土家族医药诊所、药铺(店)出现及理论框架基本形成时期;近现代土家族医药从“口传”到“文传”的历史跨越时期,使土家族医药得到全面继承现发展,土家医药从民间走向祖国传统医药学殿堂,成为祖国传统医药学重要组成部分。
特色医理小儿提风疗法天人合一的认识观土家医医籍用自然界“天、地、人”的天人相应的“三元学说”认识人体结构、生理功能、病因及病理变化、疾病转归等发生与发展的规律。
“三元学说”指导下的基础理论人体结构由上、中、下三元组成。
上元为天(脑、心、肺等),中元为地(肝、脾、肠等),下元为水(腰子、养心肠、精腰等)。
人体生命物质由气、血、精三种元素组成。
致病因素由邪气(或毒气,包括外毒与内生毒气)、情志、伤损三因引起。
病理变化由气血失调、冷热失衡、气血精逆乱引起。
“五诊法”为基础的诊断方法,即看诊、问诊、听诊、脉诊、摸诊。
内外兼治的临床治疗方法:内治法——药物内服治疗;外治法或非药物传统疗法。
八大用药原则:寒则热之,热则寒之,亏则补之,实则泻之,阻则通之,肿则消之,惊则镇之,湿则祛之。
土家族医药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土家族医药;山地文化;观念文化;泛神崇拜
世界上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总结和发展了对本民族的繁衍昌盛起到重
要作用的民族医药,并通过文字、图形、实物、语言和风俗习惯,一代代流传下来。
其中一部分已为人们普遍知晓和广泛应用,但还有相当部分的经验尚未整理和研究,也无正式记载,而是反映在日常生活和传统习惯中,成为各民族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
随着现代科技不断进步,世界经济和社会生活日益现代化,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和传统知识的价值。
土家族医药的形成是土家先民与大自然的不断斗争的结果,随着土家族文化的发展,研究土家族医药的文化特征,阐释土家族文化对该民族医药发展的影响,对挖掘、整理、开发利用民族医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山地文化对土家族医药的影响
土家族的聚居区,从古至今基本都是固定
在湘、鄂、渝、黔四邻接壤的内陆山地,一般称之为武陵山区,包括贵州省铜仁地区,重庆市黔江开发区及秀山、酉阳、彭水等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长阳、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等地,总面积约10万km2。
这里是连山叠岭和险峡急流,地僻民贫,易守难攻,历史的节拍比外围地区舒缓。
北起大巴山,中经巫山,南过武陵山,止于南岭,是一条文化沉积带。
古代的许多文化景象,在其它地方已经绝迹或濒临绝迹了,在这个地方却尚有遗踪可寻。
如此长又这么宽的一条文化沉积带,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当然,时移则势异,保存在这条文化沉积带里的古代文化景象或多或少已经变了形,甚至变了性,但总能使人察见文化景象流变的线索。
此今彼古,“性与貌,略相似”。
“土家族正好分布在这条文化沉积带的中部,所保存的古代文化信息特别丰富。
”[1]可以看出,山与土家族的生存和繁衍是割裂不开的,世世代代居住在山,奔走在山,耕种在山,
吃喝在山,交往在山,正是由于土家族聚居地特殊的地理环境,陶冶了土家族的民族性格,培育了土家族的民族精神。
土家族生活的自然环境十分险恶,要在丛山峻岭中生息繁衍,就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和不屈不挠的勇猛精神,因此形成了土家族崇力尚勇的民族性格特征。
土家族具有崇力尚勇的性格特征,是终年
从事体力劳动,以背、挑、肩扛、渔猎为主的生产活动,同时为了扞卫民族的生存时刻要在与外敌、自然作战等活动中磨炼出来的,因此经常出现外伤、骨折、虫蛇咬伤等自然现象所致的疾病;由于土家族居住地多在山区,多雨水和云雾,终年湿度较大,所以风湿病、皮肤病也较为突出。
在用药方面多以地方草药为主。
“得病者,一时疾病则皆以草药治之。
若铁石重伤跌撞塌压肢体碎折者,用以接骨生肌,功效较神得之,而又易收敛,故邑人用草药者十之七,而用官药者十之三,然性多峻烈,寻常或感冒风寒体弱人忌服之。
”在中医还没有广泛传入土家族地区以前,土家族医疗无分科现象,有病则治,而
治多奇效,“尤以治金石撞伤倍奏神功”。
所以民间多以治疗跌打损伤、断骨、疱疮等病为特长[2]。
2 土家族以“良心”为基本特点的道
德观对医药的影响
土家族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土家族心理特
质和伦理精神的总体风格的再现。
它是以“良心”为其根本出发点,良心是其人性本体[3]。
土家族在以良心为出发点的基础上发展为崇力尚勇的阳刚之气和淳朴憨直的
阴柔之美相互融合,具有明显的原始社会的历史及其所处地理环境的痕迹。
对土家族医药的发展具有深刻地影响。
“良心”为本的社会伦理思想,使土家族药匠形成了高尚的医德观土家族人从医
者必先学药,从识药、采药、种药、制药开始,在学药的同时,跟随师傅诊病治病,所以土家族人习惯把医生称为药匠。
药匠溶医、药、护为一体。
土家族人认为:“人之善恶,出于其心,善者有良心,恶者有坏心,病恶扬善,必有良心。
”药匠凭“良心”为邻里乡亲诊病,时常把为人诊病作为一种天职,
不仅随叫随诊,而且对危重者、行动不方便的病人上门诊治。
在看病的过程中态度和蔼可亲,服务热情周到,不论富贫、男女、老幼均一视同仁。
如果知道有人病了,而未及时去诊治,自己会认为是一种罪过。
药匠看病不计报酬,不收钱财,所诊病人或其家属在逢年过节时送一块猪肉、一瓶酒、一双布鞋、一把草烟或拜个早年以示感谢。
药匠在收徒弟时,是非常重品行的,对奸诈、心术不正之人是绝对不会收其徒的。
因此,药匠在漫长的社会实践和医疗活动中形成了具有土家族特色的医德观。
淳朴憨直的文化特点和地理环境的恶劣、封闭,导致了土家族文化的狭隘、封闭,不开放的特点,却体现了朴实形象的文化特点这在土家族对疾病和药物的命名中具有鲜明的特征。
土家族世世代代居住山区,这里崇山峻岭,森林密布。
先民们常以打猎为主要谋生手段,对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惯及形态较为了解,所以形象地通过动物名称为疾病命名。
如某些风症,如突然昏倒,口吐白沫,嘴象猪叫的为猪婆风,象羊叫的是羊癫
风等。
如惊症类,惊风时在地上打滚,手足抽动的叫泥鳅惊;四肢在地上爬的叫螃蟹惊;双手伸展扇动的叫飞蛾扑心惊;口张开象乌鸦叫的为乌鸦惊等。
如痧症中有狐狸痧、兔子痧、母猪痧、蚊子痧、青蛙痧等。
若患者的头左右看,口中象斑鸠叫为斑鸠症,还有鸭子症、鹊雀症、猪儿症等等。
在土家族医疗活动中以动物形象命名的病名为最多,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疾病的重要特征。
在药物的命名中更是直接。
如凡以消除人
体内毒为主要作用的称为败毒药,如佛耳草、鸳鸯花等。
以治疗食滞为主要作用的叫赶食药,如隔山消、鸡合子、一窝蛆等。
以制止屙肚子、屙痢为重要作用的叫止屙药,如无青地白、铁苋菜、百虫仓等。
如半边莲、蛇不过、千年老鼠屎等治疗毒蛇咬伤为主要作用的就称之为蛇药。
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土家族地区交通十分闭塞,人们的思想受到浓厚的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很多具有确切疗效的土家族药物未被世人所认识,如素有“草药王”之称的竹节人参、头顶一颗珠、江边一碗水、
八角莲等中草药,多为当地草医在山中采集,或在房前屋后少有栽培,而未形成商品进行交易。
《明史·土司列传》载:“施州卫延
袤多广,物产最富。
”其中有许多中药材被作为土司贡品上缴朝廷,如黄连、巴戟、附子、大黄、羌活、五味子、当归、川芎、紫草、川菖蒲、羚羊角、麝香等[4]。
这些药材以朝贡的形式加强了与外界的交流,对土家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和土家族医药的
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观念文化对土家族医药的影响
观念文化,亦称精神文化,是土家族文化
的核心部分[4]。
土家族朴素的宇宙观与生命起源观,反映
了天、地、人之间的密切联系。
在土家族的傩戏祭词中记载,“当初昊天生太极”,“当初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立三春。
三春生五行、生六甲、生七曜、生八卦,四宫八卦定君臣。
”土家族的宇宙观认为,由宇宙本原“太极”分化而产生日月、阴阳;再由天地、阴阳产生春夏秋冬四时;春夏秋冬四季中又确定“三春”
为万物萌生之始。
这些概念与《周易》中含义是一致的,是对我国汉族传统文化中宇宙发展观的直接继承[4]。
土家族医学的基本理论认为上元为天,中元为地,下元为水的三元学说与土家族的宇宙观是相一致的。
土家族的“创世歌”中唱道“天地相合生
佛祖,日月相合生老君。
龟蛟相合生黄龙,兄妹相合生后人。
”认为宇宙的物质可分为阴、阳两大类,阴阳交合则会产生新的生命,而万物皆由阴阳交合而生,充分反映了土家族阴阳交合的生命起源观。
土家族先民在古朴的哲学观点和辨证法的
指导下,在与疾病作斗争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积累和丰富土家族医药的理论学说,对人体结构和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从宏观和整
体上进行认识,对诊疗技术、天然药物、预防措施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总结和丰富。
4 泛神崇拜与梯玛文化对土家族医药
的影响
土家族是一个有自己宗教信仰特征的民族。
众所周知,土家族是以白虎为图腾崇拜的民族。
其实,土家先民的宗教信仰大致经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