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并购永乐
- 格式:docx
- 大小:16.75 KB
- 文档页数:5
国美并购永乐案例分析企业通过企业并购进行扩张是当下普遍的一种形式,而且也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但企业并购带来的不仅是规模效益,稍有不甚,给企业带来的可能是灾难性的后果,因此,企业的并购分析不仅仅是一种策略管理,更是一个公司的财务管理。
本文就企业并购的账务风险做了简要分析,并对风险提出控制措施。
由于企业并购不仅涉及到并购方的经营战略、目标选择、并购成本及并购后整合等问题,更涉及到融资、支付、财税、法律、政策等方面的一系列工作安排,整个过程异常复杂。
在并购的整个过程中,企业将面临一系列风险,应该采取措施进行相应的防范,使得并购活动顺利完成,达到并购目的。
本文通过对企业并购的研究,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并购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第一部分对企业并购进行了简要的概述;第二部分列出了企业并购的动因;第三部分分析了企业并购收益的分析;第四部分提出了风险与风险的防范分析;第五部分提出了建议和结论。
关键词:企业并购收益风险分析与防范English abstractEnterprises through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o expand is the common form, but also the effective way. But the enterpris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not only bring economies of scale, some not, enterprises to the potentially catastrophic consequences, therefore, enterprises merger and acquisition analysis is not only a kind of strategy management, it is a of company financial management. The enterprise buys the financial risk is analyzed briefly, and the risk control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Since th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of enterprises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M & a business strategy, target selection, acquisition cost and integration after the merger and other issues, but also involves the financing, payment, tax, legal, policy and other aspects of a series of work arrangements, the whole process is very complex. The acquisition of the entire process, enterprises will face a series of risks,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corresponding guard, make acquisitions smoothly, to M & a purpos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enterpris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research, combined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alysis of the acquisition process of common risk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The first part of the enterpris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are summarized; the second part lists the enterprise merging motivation; the third part analyze in the enterpris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income analysis; the fourth part of the risk and risk analysis; the fifth part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conclusions.Keywords:Enterpris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risk profi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目录第1章企业并购概述与案例背景(1)企业并购概述(2)案例背景第2章企业并购的动因(1)效率动因(2)经济动因(3)其他动因第3章企业并购收益的分析(1)规模化带来的收益(2)节省经营成本第4章企业并购风险与风险的防范的分析(1)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①融资风险②财务整合风险(2)人力资源整合的分析与防范③员工方面风险④组织结构方面风险第4章结论与建议一.企业并购概述1.企业并购概念企业并购即企业之间的合并与收购行为。
国美并购永乐案例分析国美与永乐的并购案例,是中国家电零售行业中备受关注的一件大事。
国美作为中国最大的家电零售商之一,而永乐则是中国家电零售市场的领军企业之一。
两家企业的合并,引起了业界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国美并购永乐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动机、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国美并购永乐的动机主要包括市场扩张、资源整合和品牌优势。
国美和永乐在家电零售领域都有着丰富的市场经验和客户资源,通过并购可以实现市场份额的整合和扩大。
此外,两家企业的资源整合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规模效应。
而国美作为知名品牌,通过并购永乐可以进一步巩固自身的品牌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
其次,国美并购永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市场格局、行业竞争和消费者利益方面。
国美和永乐的合并将改变家电零售市场的竞争格局,形成更加集中的市场结构,对其他竞争对手将带来一定的挑战。
同时,两家企业的合并也将加剧行业内的竞争,促使企业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然而,也有一些人担心国美并购永乐会导致市场垄断,损害消费者利益,因此监管部门需要密切关注合并后的市场竞争情况。
最后,国美并购永乐的未来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随着两家企业的整合和合并,未来将会形成更加强大的家电零售巨头,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强的竞争力。
同时,两家企业在供应链、物流、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整合将带来更高效的运营模式和更优质的服务体验。
然而,也需要关注合并后的管理整合和文化融合,以及如何平衡品牌定位和市场定位,确保合并后的企业能够持续稳健发展。
综上所述,国美并购永乐的案例是中国家电零售行业的一件大事,其动机、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都值得深入分析和关注。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对此案例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对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有所启发。
国美并购永乐案例分析国美电器和永乐电器是中国家电零售业的两大巨头,它们之间的并购案例一直备受关注。
国美电器是中国最大的家电零售商之一,而永乐电器也是中国家电零售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国美并购永乐的案例,不仅仅是两家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更是中国家电零售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探讨。
首先,国美并购永乐的动机是什么?从国美电器的角度来看,通过并购永乐电器,可以扩大自己在家电零售市场的份额,进一步巩固自己在行业内的地位。
而对于永乐电器来说,被国美电器并购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提升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双方的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实现双赢局面。
其次,国美并购永乐的影响是怎样的?首先,对于消费者来说,国美并购永乐可以带来更多的购物选择,提升消费者的体验和满意度。
其次,对于行业内其他企业来说,国美并购永乐可能会带来市场格局的重塑,其他企业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
最后,对于国美和永乐两家企业来说,合并之后需要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如如何整合两家企业的文化、管理和资源,如何实现合并后的效益最大化等。
最后,国美并购永乐的前景如何?在当前中国家电零售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国美并购永乐的前景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
双方需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整合和协同效应,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双方也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综上所述,国美并购永乐案例是中国家电零售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它不仅仅关乎两家企业的命运,更关乎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
国美并购永乐的案例,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思考,以期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国美并购永乐分析摘要:国内家电连锁的发展突飞猛进,涌出了大量品牌。
从2003年开始,家电业进入家电三巨头鼎立的态势,国美、苏宁、永乐先后完成上市,成为中国家电业的前三甲。
2006年7月25日,国美和用了双方联合发布了《国美、永乐合并背景及公告内容》,达成了收购的协议。
至此国内家电业进入双寡头垄断。
那么国美到底为什么要收购永乐?永乐又为什么甘愿成为国美的附属呢?关键字:国美收购永乐正文:一、收购双方基本情况。
国美:国美电器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元月一日,是一家以经营各类家用电器为主的全国性家电零售连锁企业。
隶属于北京鹏润投资集团。
目前,国美电器已发展成全国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之一,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120个城市建立了40家分公司,拥有包括香港、澳门地区在内的540家直营门店和10万多名员工,成为国内外众多知名家电厂商在中国最大的经销商。
2004年7月,国美电器在香港成功上市,为公司提供了进一步快速发展的资金平台。
2006年6月,国美电器以品牌价值301.25亿元位列第20位跻身“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成为中国家电连锁企业第一品牌。
2005年中国商业连锁企业30强中,国美电器以498.4亿元销售额连续5年蝉联中国家电连锁企业平、榜首。
多年来,国美电器始终坚持“薄利多销、服务争先”的经营策略,把规模化的经营建立在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基础之上,从而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永乐:创建于1996年的永乐(中国)电器销售有限公司,是一家净资产数亿元的股份制大型家电连锁零售企业,2004年底成功引入美国摩根士丹利战略投资,公司跻身中国商业零售业及中国连锁行业十强企业之一。
产品囊括了日常生活电器的方方面面,接近5万种。
2004年成功引入美国摩根斯坦了战略投资,顺利跻身中国商业零售业及中国连锁行业十强企业之一。
2005年10月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成为香港上市的国内家电零售合资企业。
“永乐”品牌荣获中国商业名牌称号,公司服务体系通过ISO9001:2000全球质量体系(SGS)的认证,公司入选2004、2005中国企业500强。
并购的案例分析——国美横向并购今天的国美,已经成为一个超级连锁品牌和庞大的商业帝国:销售规模超越1200亿,在全国数百个城市中拥有了1200多个店面,几乎是除少数偏远省份外都有国美店的存在。
在并购永乐、大中之后,国美拥有了无限庞大的企业疆域。
目前,国美电器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最优秀连锁零售品牌,但这并不是它的终极目标。
国美电器的愿景是在2015年成为备受尊敬的世界家电零售企业第一的公司。
在国内家电零售市场上,“美”、“苏”(国美、苏宁)争霸对峙多年。
到2008年,紧随国美后的苏宁电器的店面数量只有国美的一半略多一些。
然而在三年前,苏宁电器的店面数量与国美几乎相当,2004年底的时候,国美后的店面数量为227家,而苏宁电器为193家。
可以发现,在2005至2007这三年中,国美的店面数量增长6倍,而苏宁的店面数量增长仅3倍。
2005至2007这三年,究竟发生了什么?深入研究发现,在2005至2007这三年中,国美、苏宁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战略,国美的并购和开店“双剑齐发”,而苏宁基本上采取了自主开店的策略。
苏宁电器与国美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并购方面。
这三年中,国美高举并购大旗,把10多家家电连锁企业收之麾下。
可以说,横向并购成就了今日的国美帝国。
永乐、大中之外的并购行动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没有资本运作专业知识的黄光裕,为何会倚重并购战略?在前几年,国内家电流通领域竞争的日益加剧,对手间的力量对比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使得原本就很复杂的竞争局势变得更加补朔迷离、头绪纷乱了。
当然,竞争最为激烈的依然是与苏宁、三联、永乐、五星、大中等大型家电连锁巨头之间的争斗,可以说已形成群雄争霸的格避。
2004年前后国内的家电零售市场格局是:任何一家家电连锁企业仅仅依靠内生式增长,都很难在竞争中遥遥领先。
(参见下表)表 2004年国内家电零售市场格局黄光裕清醒地认识到:一个真正依靠综合实力并购整合的时代来到了。
针对这一新的形势,黄光裕问计智囊之后,迅速组建了相应的机构,专门处理这方面的事情。
国美收购永乐引发家电连锁业竞争变局2006年7月25日,一直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国美收购永乐一案终于落下帷幕。
国美、永乐共同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告国美收购永乐达成了收购协议。
国美收购永乐成功,意味着中国家电连锁业内一艘家电航母的诞生。
国美是中国家电连锁业领头羊,2005年销售收入近500亿元,再加上排名第三的永乐,还有可能的北京大中,门店数目将达800家,收入将达800亿元,是行业中排名第二的苏宁电器规模的2倍多。
国美从1986年承包北京珠市口东大街420号国美服装店,开始创业。
1987年将国美服装店更名为国美电器店,正式走上家电零售业。
1999年国美进军天津,此后开始大规模向全国扩张。
2001年12月,国美在12个城市共拥有49家直营连锁店及33家加盟连锁店,总资产达到5亿元。
从1999年开始,以国美、苏宁为首的家电零售企业在全国各大城市揭开连锁大幕,而永乐、大中、五星、三联等企业也开始了区域性的连锁步伐,加上一些独霸的地方性家电企业,国内出现了数十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家电零售商。
家电连锁业发展到近几年,开始出现行业整合趋势,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加快了扩张步伐,逐步从独自开店过渡到以收购合并为主旋律,最近二年家电连锁行业发生了大大小小多起并购案,仅2006年就发生了几起,如美国家电巨头百思买并购五星、永乐并购大中等。
这其实昭示了一个行业大趋势,即家电连锁业的洗牌正式开始。
而国美对永乐的收购,正是这个行业大趋势下的必然结果。
在此之前的国内家电连锁业中,国美、永乐、大中分列第1、3、5位。
三巨头合并,将大大拉开与苏宁电器和刚刚进入中国的百思买的差距。
目前,苏宁电器全国门店共计350余家,年销售额近400亿元;全球最大家电连锁百思买收购五星电器后,在国内拥有近200家门店、150亿元销售额。
而国美、永乐合并后零售店铺数目将达到697家,加上大中后,店铺总数将突破800家,年销售额高达800亿元,远超过苏宁与百思买两者之和。
并购形式及类型简要分析:
国美并购永乐所属并购形式为吸收合并
国美并购永乐以后,永乐成为国美的全资子公司,并根据香港上市规则,撤销永乐在联交所的上市地位
国美并购永乐所属并购类型:
1.按行业相互关系划分,国美并购永乐属于横向并购
2.按并购是否取得被并购公司的同意与合作划分,国美并购永乐属于善意收购
3.按并购出资方式分,国美并购永乐属于出资购买股票式并购
4.按是否利用目标公司本身资产来支付并购资金划分,国美并购永乐属于非杠杆收购
一、并购动因
国美并购动因:
1.迫于竞争压力
国内市场----家电行业竞争激烈,国美与苏宁势均力敌
国外市场----美国百思买集团向江苏五星电器注资获得控股权,抢占中国市场
2.增强核心能力
并购后的国美与苏宁拉开距离,核心能力低成本优势更加明显
3.抢占市场份额
上海的市场规模是非常大的,而永乐在上海的优势地位无人能及,并购可以让国美在中国两大超级城市北京和上海建立起了不容动摇的地位。
国美还可以
通过自身的强大来加强其讨价还价能力,使其销售成本变得更低,最终取得竞争优势
4.获得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
国美并购永乐属于横向并购,由于其并购的对象是同行业的永乐,并且并购的永乐还是家电行业的老三,这种并购完全可以消除它们之间的竞争,使它们达到协同效应,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大,最终形成规模效应。
5.实现业务的增长
国美并购永乐可使新集团的市场力量增强,短时期内将出现寡头垄断局面,这样新国美永乐的业务量必将增加。
6.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实现强强联合
随着家电零售连锁业向外资全面开放,国外的家电连锁企业开始进入中国,给中国的家电零售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国内企业可以通过扩大规模和强强联合应对挑战。
永乐并购动因:
1.竞争力较弱
在三大家电连锁里面,永乐在全国市场的管理水平、市场操纵能力是最差的。
它之所以在上海做得好主要是地头蛇的原因,上海以外的地方综合起来是亏损的,在国美这个大平台上,他的价值还会得到上涨的。
2.对赌协议带来的压力
永乐和摩根士丹利“对赌协议”是导致永乐陷入困境的最直接原因。
永乐公开承认,当初与大摩签订协议时预测过于乐观,永乐赢利能力面临着压力,正是永乐“急于出手”的重要原因。
二、并购效应分析
1. 国美方面:
经营协同效应
国美和永乐两家公司的经营业态相同,供货渠道、管理模式也基本相同,而且两家公司的网络资源也有很好的互补性,因此并购之后,可以扩大企业的规模,组成一个人型企业集团,提高市场份额,使各项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增强专业效应,降低营销成本和采购成本,集中足够的经营进行研发,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与外资家电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战略调整
为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国美采取了两项发展战略。
一是进攻型战略,主要就是通过并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做大做强该企业。
二是防御型战略,主要针对巨头百思买。
国美收购永乐,给双方都带来了很高的价值,且采用双品牌战略,它既能使得自身的网络可以错位经营,同时能够用两个品牌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2.永乐方面
对永乐来说,作为区域性公司,永乐加入国美可以再做实上海等一级市场的基础上,借势介入三、四级市场。
对永乐的股东来说,出售是好事,因为不出售未来永乐的路只会更加艰难,远远跟在国美和苏宁后面一劲往前追,弄不好就会因为体力不支而轰然倒下。
对永乐管理层来说,出售给行业老大也许有些无奈。
但是问题是不出售给国美永乐也没有机会成为行业老大,因此与其不尴不尬地跟在老大老二后面,不如
成为老大的一部分。
三、实现正效应
1.经营协同效应理论
国美并购永乐的协同效应将体现在:成本削减、管理效率提高上。
就管理成本而言,永乐的营业成本一直比国美要高。
金易并购前的2006年计算,永乐的每平米销售管理费用比国美要高40. 6%。
这样的差别对国美并购而言意味着巨大的改善空间,并购后两家公司可以采取步调一致的营销计划,整合现有的营销资源,从而降低营销成本。
从商品销售结构来看,国美与永乐呈现很大的相似性,这为整合管理,营销、采购提供了有利条件。
因此,国美并购永乐可以带来运营方面的协同。
2.财务协同效应理论
国美在充分利用了并购带来的内部融资,减少了融资成本
3.实施产品调整
并购后,实现了产品的优势互补,国美还可以利用永乐原有的市场资源
4.长期发展战略
国美并购永乐的最深层次的战略意图就是为了提高国美的辐射力,整合永乐现有店面、关系、渠道、客源、供应商等资源,然后塑造“新国美”在国内的强大的垄断优势,这是国美真正想要实现的长期目标。
收购永乐,可以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弥补国美华东一带的若是覆盖,弥补短板,避免过度的恶性竞争,提高与供应商的谈判能力。
更重要的是,收购永乐后的国美可以进一步巩固自己龙头老大的行业地位,为外资巨头的进入树立起更高的门槛,特别是面对全球最大的家电连锁商百思买的挑战。
四、并购后效应进行讨论分析
国美与苏宁数据对比
2007年国美并购永乐后门店数超过苏宁632家,与此同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上年增幅都大于苏宁,但销售毛利率和基本每股收益的同比上年增幅却没有苏宁大。
2006--2009年的财务业绩表显示:国美2007年至2008的销售毛利同比增长且涨幅很大,但2008年的涨幅较2009年有所下降,且2009年的营业收入和销售毛利同比下降
通过横向并购获得规模经济优势,实现强强合并
国美并购永乐的举动,是我国家电零售业的一件大事,通过这次扩张型并购,两者实现了强强联合,扩大了企业自身的规模,使两个企业的资源得到更为充分和有效的利用,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利润水平,组成了一个竞争力更强的零售集团。
并购后的整合不容忽视
作为这次并购的主角,国美通过并购永乐更有利于自身资源的整合,并购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并购的真正的效益来源于并购后对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
并购过程中,无论是主并购公司还是目标公司都有一些可以转移和可以共享的生产要素,只有对这些生产要素进行重新定位,组合和配置,才能发挥好各种要素的潜能并相互融合,实现管理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