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污染源 二氧化碳 非分散红外HJ870-2017(1)
- 格式:pdf
- 大小:330.01 KB
- 文档页数:10
超低排放烟尘采样器技术要求1应用范围:皮托管平行等速采样法采集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的颗粒物,用过滤称重法测定烟尘质量,应用定电位电解法定性定量测定烟气成份2、执行标准: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HJ/T48-1999烟尘采样器技术条件HJ57-2017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693-2014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836-2017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HJ870-2017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973-2018固定污染源废气一氧化碳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JJG680-2007烟尘采样器检定规程JJG695-2003硫化氢气体检测仪JJG968-2002烟气分析仪检定规程DB37/T2537-2014山东省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DB13∕T2375-2016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3、技术要求:3.1 设备可配置物联网模块串口,可实现云端实时监控,掌握现场的在线实时数据,串口可灵活设置多种波特率并通过软件自适用连接切换RS232串口及TT1串口3.2 可完成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浓度低于50mg∕m3的颗粒物测定3.3 针对温度变化引起的流量误差做了温度补偿,保证测量的准确度3.4 采用工业级嵌入式控制器设计,抗静电能力强,烟温传感信号采用多级光电隔离技术,防止管道中的静电影响仪器正常工作,提供了更高的安全保障3.5 精确电子流量计控制,实时监测计温、计压,自动调节流量3.6 仪器内置弹性气容,提高采样流量稳定性;微电脑控制等速跟踪采样,专有调节方式,响应时间快3.7 具有防倒吸功能,可防止采样结束后滤筒中采集的烟尘被倒吸出来3.8 实时记录设备工作状态数据,具有采样过程停电记忆功能3.9 气体传感器修正补偿技术:烟气测量具有气体交叉干扰自动修正算法,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交叉干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保证了测量精度3.10 具有烟尘采样和烟气测量同步运行功能具备气密性自动检测功能,可自动诊断气路的气密性3.11 一体化电化学传感器模块,可根据需要自主选配进口传感器,SO2传感器具有高低双量程选择,最多可同时测量7种气体;具有CO对S02自动修正功能,满足HJ57-2017的要求*3.12精密DS.采样泵,耐腐蚀,流量可达1001∕min,连续运转免清洗,适应各种工况,具有过载保护功能(以型式批准证书为准,提供证书扫描件)。
青岛市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的比对监测发布时间:2021-04-09T11:23:42.587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9期作者:黄燕曹正梅谭培功姜辉[导读] 摘要:为保证青岛市重点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的有效运行,对青岛市五个行业各抽查一套挥发性有机物在线设备进行了比对监测,以了解在线监测系统是否达到国家标准,参比方法用PF-300便携式总烃甲烷非甲烷总烃分析仪。
山东省青岛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山东青岛 266003摘要:为保证青岛市重点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的有效运行,对青岛市五个行业各抽查一套挥发性有机物在线设备进行了比对监测,以了解在线监测系统是否达到国家标准,参比方法用PF-300便携式总烃甲烷非甲烷总烃分析仪。
比对监测按照《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75-2017)》、《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进行,比对结果显示五个排污单位在线监测系统,均符合《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技术指标要求,其显示结果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出烟道内挥发性有机物的实际排放浓度,与参比方法监测结果等效。
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气相色谱;比对监测 1.前言为加快推进青岛市挥发性有机物减排,全面提升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水平,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根据生态环境部《关于加强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青岛市于2019年开展了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连续监测系统建设运行工作。
青岛市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主要涉及到石油炼制、有机化工、橡胶制造、表面涂装、生物制药等行业。
截止到2020年9月,共有91家挥发性有机物排污单位安装在线监测设备,主要监测总烃、甲烷、非甲烷总烃。
在线监测设备品牌各不相同,但是分析方法均是气相色谱法。
为保证监测系统的有效运行,五个行业各抽查一套在线设备进行了比对监测,以了解在线监测系统是否达到国家标准。
2.PF-300便携式总烃、甲烷、非甲烷总烃分析仪 PF-300便携式总烃甲烷非甲烷总烃分析仪是一款用于在现场监测甲烷、总烃及非甲烷总烃浓度的便携式仪器,原理方法与设计工艺符合HJ1012、UNIEN13526、UNIEN12619 以及EPA Method 25A等方法的要求。
技术负责人年度总结报告2021年公司业务量提升,人员增加,对公司管理体系的运行提出了新的要求,年初山东省社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质量管理信息服务平台上线开始运行,对采样人员的技术要求及能力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公司管理体系运行的不断改善,平台运行的稳步进行,公司检测业务有了大的发展,根据2021年一整年的工作情况,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2021年的工作总结及2022年的工作展望。
1.法律和政策的适应性报告首先,从2021年3月1日山东省社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质量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开始正式运行,通过前期的培训学习、模拟练习、各个部门任务的分配,并配合管理体系的运行,2021年共完成检测报告540份,平台运行良好,各部门根据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提出的要求及时进行改进,较好的完成了2021年度的检测任务。
其次,2021年4月8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签发了《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并于2021年6月1号开始施行,针对新的管理办法公司进行了统一的宣贯,针对此次管理办法中关于不实检验检测报告的说明进行了重点讲解。
包含以下四部分:(一)样品的采集、标识、分发、流转、制备、保存、处置不符合标准等规定,存在样品污染、混淆、损毁、性状异常改变等情形的;(二)使用未经检定或者校准的仪器、设备、设施的;(三)违反国家有关强制性规定的检验检测规程或者方法的;(四)未按照标准等规定传输、保存原始数据和报告的。
最后,检验检测机构承诺告知实施办法2021年正式开始实施,对承诺告知实施办法公司组织了统一的学习,施行承诺告知后对检验检测机构来说是利好消息,公司可以根据业务的发展,施行承诺告知先进行业务开展再通过评审老师的评审公司,但也对公司的管理体系,标准方法验证等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后续的扩项评审工作中,公司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行选择是否实施承诺告知。
2.公司人员情况报告目前,公司共有实验室3处,分别为淄博实验室、泰安实验室、菏泽实验室,所有人员共45名,其中淄博实验室共32人,泰安实验室共5人,菏泽实验室共8人。
【首次发布】固定污染源废气中CO、CO2等气态污染物的便携式测定方法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固定污染源废气气态污染物(SO2、NO、NO2、CO、CO2)的测定便携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HJ 1240-2021),自2022年6月1日起实施。
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生态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规范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气态污染物(SO2、NO、NO2、CO、CO2)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气态污染物(SO2、NO、NO2、CO、CO2)的便携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本标准的附录A 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验证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上海市黄浦区环境监测站、上海市宝山区环境监测站、上海市松江区环境监测站、上海市嘉定区环境监测站和河南省信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1年12月30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2年6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气态污染物(SO2、NO、NO2、CO、CO2)的便携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气态污染物(SO2、NO、NO2、CO、CO2)的测定。
SO2、NO、CO的方法检出限均为1mg/m3,测定下限均为4mg/m3;NO2 的方法检出限为3mg/m3,测定下限为12mg/m3;CO2的方法检出限为1g/m3,测定下限为4g/m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HJ 75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T 373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T 397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 1011环境空气和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组分便携式傅里叶红外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1.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定环境空气和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时,为确保红外线气体分析器的准确性,校准频次:使用中每周至少用标准气样校准一次。
2. 用红外线气体分析器测定环境空气和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时,样品采集袋:可以用铝箔采气袋或聚乙烯塑料采气袋,也可以用衬铝塑料袋采气。
3.用非分散红外法测定环境空气和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时,所使用的高纯氮气如果达不到要求(99.99%以上)时,用什么方法对其进行净化?可以用霍加拉特管(加热至90~100℃)对其净化。
4.用非分散红外法测定环境空气和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时,水和二氧化碳为什么会干扰其测定:非分散红外法测一氧化碳时,一氧化碳的吸收峰在4.5μm附近,二氧化碳的吸收峰在4.3μm附近,水的吸收峰在3μm及6μm附近,当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浓度比较大时就会对其产生干扰,从而影响一氧化碳的测定。
5.用非分散红外法测定环境空气和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工作原理:一氧化碳对以4.5μm为中心波段的红外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收程度与一氧化碳浓度呈线性关系,根据吸收值确定样品中一氧化碳浓度。
6.简述用非分散红外法测定环境空气和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气体时,为了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应主要注意:(1)仪器必须充分预热,在确认稳定后再进行样品的分析,否则会影响分析精度;(2)为确保仪器的分析精度,在空气样品进入分析室前应对样品进行干燥处理,防止水蒸气对测定的影响;(3)仪器用高纯氮气调零,如果高纯氮气达不到要求时可以用经霍加拉特管(加热至90~100℃)净化后的空气调零。
7、简述非分散红外法测定废气中一氧化氮时,气体滤波相关的工作原理。
仪器对同一待测气体使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光学滤光片,其中一个滤光片上附有一个充满了高浓度待测气体的密闭气室参比室。
测定过程中使滤光片+参比室与滤光分别连续进入光路。
当滤光片+参比室进入光路时,待测气体的吸收光谱被参比室中的气体完全吸收,检测器测量的光能是被待测气体和干扰气体吸收后剩余的光能(参比信号)。
HJ 870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方法验证报告1.检测方法概述1.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二氧化碳的测定。
1.2 原理二氧化碳气体选择性吸收4.26um波长红外辐射,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收值与二氧化碳的浓度遵循朗伯比尔定律,根据吸收值确定样品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1.3 实验步骤1.3.1 将测定仪采样管前端置于排气筒中采样点上,堵严采样孔,使之不漏气。
1.3.2 启动抽气泵,以测定仪规定的采样流量取样测定,待测定仪稳定后,按分钟保存测定数据,取至少连续5分钟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作为一次测量值。
1.3.3 一次测量结束后,依照仪器说明书的规定用零气清洗仪器。
1.3.4 取得测量结果后,用零气清洗测定仪;待其示值回到零点附近后,关机断电,结束测定。
1.4 结果表示体积浓度的结果表示:当二氧化碳浓度小于1.00%时,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大于或者等于1.00%时,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质量浓度的结果表示:当二氧化碳浓度小于10.0ug/m3时,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1位,大于等于10.0ug/m3时,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采样、检测设备2.1采样设备2.2辅助设备2.标准物质、试剂、对照品3.实验环境条件详见附件:实验室环境条件及影响评价表4.人员能力5.样品管理及制备6.1 样品的采集6.3.1 将测定仪采样管前端置于排气筒中采样点上,堵严采样孔,使之不漏气。
6.3.2 启动抽气泵,以测定仪规定的采样流量取样测定,待测定仪稳定后,按分钟保存测定数据,取至少连续5分钟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作为一次测量值。
6.3.3 一次测量结束后,依照仪器说明书的规定用零气清洗仪器。
6.3.4 取得测量结果后,用零气清洗测定仪;待其示值回到零点附近后,关机断电,结束测定。
6.2 样品的制备无6.3 样品的运输与保存无6.方法性能验证7.1 方法检出限与检测下限使用二氧化碳气体标准物质,通过配气仪进行稀释,通入浓度为2%的二氧化碳气体,进行7次重复测定,计算7次重复测试的标准偏差,计算检出限。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非甲烷总烃排放连续监测技术指南(试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为落实《关于加强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建设工作的通知》(环办环监〔2018〕25号)要求,规范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控设施安装、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我部组织制定了《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非甲烷总烃排放连续监测技术指南(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联系人:生态环境监测司孙娟电话(略)电话(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2020年3月2日抄送: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部内抄送:大气司,执法局。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非甲烷总烃排放连续监测技术指南【试行】为规范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即FID)进行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管理,制定本指南。
一、安装建设要求(一)系统组成固定污染源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以下简称NMHC-CEMS)由非甲烷总烃监测单元和烟气参数监测单元、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组成。
NMHC-CEMS应当实现测量烟气中非甲烷总烃浓度、烟气参数(温度、压力、流速或流量、湿度等),同时计算废气中污染物排放速率和排放量,显示(可支持打印)和记录各种数据和参数,形成相关图表,并通过数据、图文等方式传输至管理部门等功能。
进入NMHC-CEMS燃烧(焚烧、氧化)装置,需要补充空气进行燃烧、氧化反应的废气,还应实现同时测量含氧量的要求。
含氧量参与污染物折算浓度计算的,应按排放标准要求换算为大气污染物基准排放浓度。
利用锅炉、工业炉窑、固体废物焚烧炉焚烧处理有机废气的,烟气基准含氧量按其排放标准规定执行。
(二)技术性能要求满足《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1013)中技术要求。
(三)监测站房要求满足《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 75)中关于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监测站房的要求。
CEMS比对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的检测过程中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散见于于9个标准及规范,分别是:1.《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157-1996及其修改单(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第87号)2.《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 75-20173.《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76-20174.《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试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2010年8月5.《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T 373-20076.《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 397-20077.《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 693-20148.《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57-20179.《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HJ 836-2017综合以上标准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比对监测主要从监测人员、监测仪器与设备、采样过程质量控制、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监测报告出具等方面进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监测人员(1)要求监测人员经培训后持证上岗。
(2)生态环境监测要求至少2人进行现场监测工作。
(3)监测过程应有照片视频等资料。
注:(2、3条依据为《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2、监测仪器与设备(1)监测仪器设备应经检定/校准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GB/T 16157-1996中12.2规定的仪器与设备(排气温度测量仪表、S行皮托管、斜管微压计、空盒大气压力表、真空压力表或压力计、转子流量计、采样管加热温度、分析天平、采用嘴),应依据标准至少半年自行校准一次。
定电位电解法烟气(S02、NO。
CO)测定仪应在每次使用前校准。
采用仪器量程20%一30%、 50%一60%、80%一90%处浓度或与待测物相近浓度的标准气体校准,若仪器示值偏差不高于±5%,测定仪可以使用。
一、填空题(每题0.5 分,共10分)1、废水采样位置应在污水混合均匀的位置,如计量堰跌水处、巴歇尔量水槽_____处等。
答案:喉管来源:HJ 91.12、固定污染源排放的气态污染物,由于混合比较均匀,其采样位置可不受“废气颗粒物采样位置布设要求”限制,但应_____。
答案:避开涡流区3、TSP滤膜称量过程中,应同时称量_____,用以进行称量环境条件的质量控制。
答案:标准滤膜4、利用重量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若沥青烟气中含有显著的固体颗粒物,则将采样后的玻璃纤维滤简用环已烷提取,并测定_____中的沥青烟。
答案:提取液来源:HJ 3975、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在完成安装、调试及试运行,并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联网后,应进行建设验收、_____、_____及运行与维护方案验收。
答案:仪器设备验收、联网验收来源:HJ 3556、《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规定,排污单位应当按照_____规定和有关标准规范,依法开展自行监测,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答案:排污许可证7、依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规定,非稳态噪声测量_____时段,必要时测量整个正常工作时段。
答案:有代表性8、依据《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 870-2017),仪器测得的某排气筒废气中二氧化碳体积浓度为9.94 %,其二氧化碳质量浓度为_____g/m3。
答案:195 来源:HJ 870-20179、废水全程序空白样品采集是将实验用水代替实际样品,置于样品容器中并按照与实际样品一致的程序进行测定。
一致的程序包括_____、_____、装入采样瓶中、保存、运输以及所有的分析步骤等。
答案:运至采样现场、暴露于现场环境来源:HJ 91.110、《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规定,可使用地理信息定位、照相或录音录像等辅助手段,保证现场测试或采样过程客观、______和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