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经济学模型
- 格式:doc
- 大小:269.50 KB
- 文档页数:19
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实现国民经济总量增加的过程。
为了理解和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型。
这些模型旨在揭示经济增长背后的动力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评估经济政策的效果和预测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
1. 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亚当·斯密是经济学史上最早研究经济增长的学者之一。
他提出了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认为经济增长的根源是劳动分工带来的生产效率提高。
斯密强调,通过专业化和分工,每个工人可以专注于自己的特定工作,从而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这种劳动分工的推动作用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增长。
2. 扩展的哈罗德模型哈罗德模型是在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础上扩展的,以解释经济增长中的投资需求。
该模型认为,投资需求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当投资需求增加时,生产和就业也会相应增加,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哈罗德模型不仅考虑了投资需求的宏观角度,还考虑了供给侧的因素,如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
3.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是现代经济学中最主流的经济增长模型之一。
该模型通过考虑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和技术进步等因素,较全面地解释了经济增长的机制。
在新古典模型中,资本积累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增加资本投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出水平。
同时,劳动力的增长和技术进步也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4. 新开放经济增长模型新开放经济增长模型旨在解释全球化时代经济增长的机制。
该模型通过考虑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将经济增长与经济开放程度联系在一起。
该模型认为,国际贸易可以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更高效的资源配置,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与此同时,跨国投资可以促进资本流动和技术传播,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
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模型提供了理论框架,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机制。
这些模型的发展和应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评估经济政策的效果,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科学的指导。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模型只能从某个特定的角度解释经济增长,不能完全揭示经济增长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新古典增长模型名词解释新古典增长模型是一种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模型,它描述了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和因素。
该模型是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的,强调市场失效可能引起短期波动,但假设市场最终是能够自行实现均衡的。
下面对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一些关键概念进行解释。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产出在一段时间内的增长。
通常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e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 RGDP)来表示。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它与生活水平和国家实力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是描述工厂、企业或国家等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产品的能力的函数。
它是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等)与产出之间的关系,通常表示为Y = F(K,L) 其中 Y 表示产出(output)、K表示资本(capital)、L表示劳动力(labor)。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生产要素生产能力的提高。
它可以通过提高产出率、降低成本或提高生产效率来实现。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为它能够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水平,从而增加经济活动的数量。
收益递减:收益递减是指增加生产一要素时,其他要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产出量增长率逐渐减缓的现象。
例如,如果我们增加劳动力,但保持资本不变,那么随着更多人加入生产过程,每个人的产出量可能减少,而不是增加。
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指通过投资或储蓄增加资本的过程。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有更多的可用资本时,生产力就可能得到提高,效率也会提高,产出也增加。
内生经济增长:内生经济增长是指经济结构自身发展带来的经济增长。
例如,技术进步的发展可能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选择等等,从而使经济增长成为自发的和可持续的。
外生经济增长:外生经济增长是指经济结构外部因素带来的经济增长。
例如,国际贸易、科技转移和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等因素都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指每个工人或每小时工作量所创造的产值,或者单位劳动力能够创造的财富值。
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生产总值(GDP)、经济规模和经济活动水平的增加过程。
它代表了一个经济体的繁荣和发展。
在宏观经济学领域,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经济增长模型,用于解释和预测经济增长的原因和趋势。
一、古典经济学增长模型古典经济学增长模型是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所提出的。
该模型的基础理论是供给决定需求,通过劳动力、资本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来解释经济增长。
古典经济学模型认为,劳动力和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在这个模型中,经济增长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积累来实现的。
二、新古典经济学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学增长模型是对古典经济学模型的拓展和改进。
该模型由罗默、索洛和卢卡斯等学者提出。
新古典经济学模型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通过技术创新、研发投资和教育培训等途径,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劳动力素质,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新古典经济学增长模型还引入了人力资本和创新要素,将技术进步视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三、凯恩斯主义增长模型凯恩斯主义增长模型是由凯恩斯和凯恩斯主义学派提出的。
凯恩斯主义增长模型认为,有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在该模型中,经济增长不仅受到投资和技术进步的影响,还受到政府支出和消费等因素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通过调节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控制经济增长。
四、内外生增长模型内外生增长模型是由罗默和卡萨格兰德等学者提出的。
该模型综合了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认为经济增长既受内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内生增长模型强调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同时也考虑了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和国际经济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五、索洛增长模型索洛增长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提出的。
该模型强调技术进步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索洛增长模型认为,技术进步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通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更多的技术和知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率。
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趋势。
经济增长模型是研究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它试图解释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以及其影响机制。
本文将介绍几种经济增长模型,并探讨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一、古典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是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等人在18世纪提出的。
该模型假设经济增长主要由劳动力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驱动,通过劳动力的增加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来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
在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人口增长被视为主要的驱动力。
人口增长将导致劳动力供给的增加,从而带动生产力、投资和需求的增长。
同时,技术进步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推动经济发展。
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优点在于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计算。
然而,该模型忽视了其他重要的经济因素,如资本积累、创新和制度等,无法全面解释现代经济增长的复杂性。
因此,随着经济学的发展,古典经济增长模型逐渐被其他模型所取代。
二、新古典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在古典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引入了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因素。
该模型由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之一。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之一。
通过增加投资,企业可以提高生产能力,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同时,技术进步在新古典模型中也占据重要地位,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并推动经济创新和发展。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相对于古典模型来说更加综合全面,能够更好地解释现代经济增长的复杂性。
然而,该模型仍然存在一些限制,如对制度因素的忽视以及对技术进步的具体机制缺乏深入探讨。
三、新古典合成新古典合成经济增长模型是对新古典模型的延伸和完善。
该模型不仅考虑了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因素,还将制度因素和创新纳入考虑范围,更好地解释了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机制。
在新古典合成经济增长模型中,制度的作用被充分重视。
良好的制度环境能够促进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创新活动,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学古典模型最重要的假设1.引言1.1 概述宏观经济学古典模型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理论框架,它具有一系列的假设,这些假设在理论推导和实证研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宏观经济学古典模型中最为重要的假设。
古典模型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学理论。
古典经济学通过对市场机制和个体行为的分析,试图解释经济增长、资源配置以及价格变动等现象。
在古典模型中,有一些基本的假设为理论建立提供了基础。
首先,古典模型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这意味着: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买家和卖家,他们在交易过程中没有市场势力,无法单方面影响价格的形成。
而且市场上的商品是标准化的,具有替代性。
这个假设的作用在于简化了模型,使得经济体系的运行可以通过供求关系的调节来实现。
其次,古典模型假设个体行为是理性的。
这意味着:个体在做出经济决策时,会基于充分的信息和明确的目标,追求自己的最大化利益。
个体的理性行为使得市场在中长期内趋向于均衡状态,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另外,古典模型中还假设存在全就业状态,即经济中的劳动力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存在经济中的结构性失业。
这个假设的作用在于,使得我们可以关注经济增长和生产力提升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而不必过分担忧就业问题。
总之,古典模型的假设为理论模型的构建提供了基础。
它们在分析经济增长、资源配置以及价格变动等问题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这些假设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解释动态经济问题、政府干预和市场失灵等方面会有所欠缺。
因此,在实际经济政策制定时,我们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经济学模型和理论,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1. 引言:1.1 概述: 简要介绍宏观经济学古典模型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1.2 文章结构: 说明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为读者提供阅读路线图。
1.3 目的: 阐述撰写本文的目的和意义,即述说为什么要研究宏观经济学古典模型的最重要假设。
常见宏观经济模型
常见的宏观经济模型有以下几种:
1.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NEGM):该模型假设经济增长取决于投入、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通过对产出、投入和生产要素的关系进行建模来解释经济增长。
2. 新凯恩斯主义模型(NK模型):该模型将价格粘性和需求
约束引入经济模型,以解释短期内的经济波动和失业。
该模型基于凯恩斯经济学和新凯恩斯经济学的思想。
3. IS-LM模型:该模型将投资者支出(I)和货币市场的均衡(LM)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供给和需求(IS)相关联,以分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4.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模型):该模型用于对宏观
经济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结合了最新的经济学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并考虑了经济体的微观基础。
DSGE模型广泛用于中
央银行和政府机构的政策分析。
5. 新开放经济模型(NOEM):该模型用于分析开放经济体中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外部冲击对经济的影响。
NOEM模型
考虑了国际贸易、资本流动和汇率等要素对经济的影响。
6. Mundell-Fleming模型:该模型用于分析开放经济体中汇率
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
该模型基于凯恩斯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的理论,通过分析国内经济政策对国际
经济关系的影响来解释经济波动和失业。
这些宏观经济模型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宏观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不同的模型适用于不同的经济情境和问题解释。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和含义新古典增长模型(New Classical Growth Model)是一种用于经济增长理论的经典经济学理论。
它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重要理论,由经济学家 Robert Barro、Edward Prescott等人共同探究研究而发展和形成的。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是建立在古典增长模型的基础上的,它提出了一种理解经济中发展的新方法,对研究和理解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是:Y=αKα-1L1-α,其中Y表示总产出,K表示积存资本,L表示劳动输入,α表示投资和资本边际报酬率比例。
模型中α值表示资本角色和劳动角色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程度,这就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价值。
新古典增长模型指出,经济增长是由资本形成和资本累积以及劳动力输出来实现,经济增长最终归因于资本和劳动的贡献,二者的贡献由α来表示,α越大,资本的贡献就越大,α越小,劳助的贡献就越大。
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经济中存在着规模具有健全力量的相互竞争,所以资本的贡献也大于劳助的贡献。
此外,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把古典经济学中的“禀赋论”以及新经济学中的“非有效价格预期理论”结合起来。
新古典增长模型表明,经济发展过程中规模经济、资源结构变革和技术进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特别是,经济过程中资本的重要性,以及它的积累,增加了劳动的生产率,从而促进了经济的长期发展。
由此可见,新古典增长模型是一种经典的理论,它将现代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结合起来,并建立了充分利用资本累积和劳动力输出来实现长期经济增长的经济体系,它所提出的发展模型和理论对于研究经济增长模式、精确判断经济发展情况和确定经济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释经济增长的新古典模型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
为了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各种理论模型。
其中,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是一种较为完备和深入的模型,它深入研究了各个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核心观点是经济增长源自于生产要素的积累和技术进步。
它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取决于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的增加与提升。
首先,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劳动力的增加意味着更多的人参与到生产活动中,从而提高了总体生产力。
其次,资本积累也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资本的积累可以通过投资来实现,投资将带来更多的生产工具和设备,提升生产效率。
最后,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技术的进步意味着生产方法和生产工具的改良,能够更高效地利用劳动力和资本,推动经济增长。
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被视为决定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
这意味着经济增长取决于内部的积极因素而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然而,外部因素也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制度环境、政府政策和国际贸易等因素都能够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方向。
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资本积累被认为是直接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资本积累可以通过储蓄和投资来实现。
储蓄率的增加意味着更多的资源用于投资,带来更多的生产资本。
然而,资本积累并非无限可持续的。
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减意味着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减少,需要通过技术进步来弥补。
此外,在国际贸易中,资本的流动也会影响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方向。
资本的跨国流动将带来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传递,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然而,资本的流动也会带来竞争和不稳定性,需要通过有效的政策来调控。
技术进步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一个重要的变量。
技术进步可以通过研发和创新来推动。
研发投入的增加可以带来更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从而提高生产力和经济增长。
然而,技术进步并非一成不变的。
新古典增长模型稳态条件引言新古典增长模型是经济学中用来研究长期经济增长的一种模型。
其稳态条件是指在长期均衡下,经济系统的各要素(如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的增长率达到了稳定状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古典增长模型稳态条件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二级标题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是一种经济学模型,用来描述经济系统中资本和劳动力的增长与技术进步的关系。
它假设经济系统中存在一个稳定的均衡状态,该状态下,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的增长率达到了稳定状态。
新古典增长模型主要包括生产函数、储蓄模型和技术进步模型等要素。
二级标题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稳态条件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稳态条件是指在长期均衡下,经济系统的各要素的增长率达到了稳定状态。
以下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主要稳态条件:三级标题资本积累与生产函数1.投资率等于储蓄率:新古典增长模型假设,资本的增长完全依赖于储蓄投资,即一个经济系统的储蓄率等于资本的增长率。
三级标题劳动力增长1.劳动力人口的增长率稳定:新古典增长模型假设,劳动力人口的增长率会达到一个稳态,在该稳态下,人口的增长率不再变化。
三级标题技术进步1.技术进步的增长率稳定:新古典增长模型假设,技术进步的增长率会达到一个稳态,在该稳态下,技术进步的增长率不再变化。
二级标题新古典增长模型稳态条件的意义新古典增长模型稳态条件的达成意味着经济系统的各要素的增长率已经趋于稳定。
这对于一个经济体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1.可持续增长:在新古典增长模型达到稳态条件之后,经济体可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而不会出现过度投资或过度消费的情况。
2.资源配置优化:在新古典增长模型稳态条件下,各要素的增长率达到稳定状态,这使得经济体能够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实现最优化的经济结构。
3.持续创新和提高效率:技术进步的增长率达到稳态后,经济体将能够持续进行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
二级标题新古典增长模型稳态条件的实证研究在经济学研究中,许多学者对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稳态条件进行了实证研究。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概述索洛经济增长模型(Solow Growth Model)是罗伯特·索洛所提出的发展经济学中著名的模型,又称作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外生经济增长模型,是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的经济增长模型。
正当1987年世界股票市场暴跌之时,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于一直与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唱反调,主政府必须有效地干预市场经济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罗伯特·索洛(Robert M·Solow)许多经济学界人士认为,纽约股票市场的这场大动荡,恰恰证实了索洛坚持的理论,使他的经济增长理论成为当今世界热门研究课题之一。
可是,他的这一理论———表明各种不同因素是如何对经济增长和发展产生影响的长期经济增长模型,早在30年前他在一篇题为《对经济增长理论的贡献》的论文中就提出来了。
索洛模型变量外生变量:储蓄率、人口增长率、技术进步率生变量:投资索洛模型的数学公式模型的基本假定索洛在构建他的经济增长模型时,既汲取了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优点,又屏弃了后者的那些令人疑惑的假设条件。
索洛认为,哈罗德—多马模型只不过是一种长期经济体系中的“刀刃平衡”,其中,储蓄率、资本—产出比率和劳动力增长率是主要参数。
这些参数值若稍有偏离,其结果不是增加失业,就是导致长期通货胀。
用哈罗德的话来说,这种“刀刃平衡”是以保证增长率(用Gw表示,它取决于家庭和企业的储蓄与投资的习惯)和自然增长率(用Gn表示,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它取决于劳动力的增加)的相等来支撑的。
索洛指出,Gw和Gn之间的这种脆弱的平衡,关健在于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劳动力不能取代资本,生产中的劳动力与资本比例是固定的假设。
倘若放弃这种假设,Gw和Gn之间的“刀刃平衡”也就随之消失。
基于这一思路,索洛建立了一种没有固定生产比例假设的长期增长模型。
该模型的假设条件包括:1.只生产一种复合产品。
2.产出是一种资本折旧后的净产出。
3.规模报酬不变,即生产函数是一阶齐次关系式。
4.1.模型设定舒尔茨在研究了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原因之后,指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主要根据王金营改进后的有效模型和卢卡斯的人力资本外部性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广东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为了合理反映经济增长的典型意义,我们重点要考察劳动力、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广东省经济增长的作用。
为了判断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我们将分别选择有效劳动模型和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
有效劳动模型优点是:不仅考虑劳动者的数量,而且还考虑劳动者的质量,即考虑人力资本存量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但未考虑投入到生产中的人力资本具有外部性,而仅将人力资本内生化于劳动力,所以该模型不能全面反映各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真实作用;而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不仅充分考虑了人力资本的生产功能,而且充分考虑到人力资本对其他非人力资本要素的外部性作用,它真实地反映了产出与要素投入的函数关系,为准确判断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模型。
受教育年限法的基本原理:将教育层次定义为以下八级,且假设同级教育中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在承认接受不同等级教育的就业人口具备不同人力资本的前提下,按接受教育的年限对就业人口进行分类。
受教育年限法简明,在实际应用时也比较客观、准确。
关于受教育年限的计算方法如下所述:首先,将教育层次定义为以下八级,且假设同级教育中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和自学考试取得的学历是同质的。
研究生受教育年限定为19年,大学本科16年,大学专科(包括成人专科、专科自学考试、成人本科、自学考试获得本科毕业证)15年,中专14年,高中(高中文化程度包括普通高中、中等专业技术、职业高中、高中技工教育、成人中等技术教育等)12年,初中文化程度(包括普通初中、职业初中、初中级技工、工读学校、成人初中)9年,小学文化程度6年,文盲半文盲(包括文盲人口、扫盲班人口及小学辍学人口)确定为1年。
其次,将所有这些从业人口数量和其受教育的年限相乘,得出全社会的人力资本存量总量,然后除以从业人口数量,就得到了平均受教育年限。
公式如下:1.概念界定:1.1人力资本的界定:1960年舒尔茨在经济学年会上发表的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成为人力资本理论诞生的标志。
舒尔茨从概念上对人力资本提供了权威性解释,明确界定了人力资本的范围和内容,并运用人力资本理论对技术进步做出补充和发展,可谓是人力资本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人力资本主要是指凝结在劳动者本身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劳动能力;人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但人力的取得不是无代价的,需要耗费稀缺资源;人力,包括知识和技能的形成,是投资的结果;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是一切生产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得多。
这种定义指出知识、能力和健康是人力资本的内容。
随后人们根据各自的理解和研究目的的不同,对人力资本概念给出了各种不同的定义。
贝克尔(1967)从人力资本形成的角度来定义。
他认为: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资本。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8年把人力资本定义为:每个人所有的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其他属性。
《世界银行发展报告》(1991)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为:人力资本是对人力资源的自身素质的投资总量,包括为进入劳动大军做准备的公共和私人教育投资,在工作过程中的岗位培训、在职培训、脱产培训、边干边学、个人自学等再教育过程的投资。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从人力资本的特征的角度来定义:作为现在和未来产出与收入流的源泉,资本是一个具有价值的存量。
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人力资本概念,由于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不同,人力资本的含义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存在着不同的解释和应用。
刘仲文(1999)、张文贤和傅欣(2004)等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来定义:人力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人力资源价值。
阎达伍、徐国捃(1999)从会计学领域权益的角度出发,认为人力资本是与人力资产相对应的概念,属于所有者权益的范畴。
冯子标(2003)认为:人力资本,就是指在知识、技术、信息同劳动力分离,成为独立商品参加市场交换,且这种交易在市场交换中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由投资而形成的高级劳动力。
侯亚非(2005)指出:所谓人力资本,是指相对于物化资本而存在,表现为人所具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健康等人口质量素质总和。
黎育松(2006)认为人力资本包括精神资本,是人们仅凭一定物力资本和通常意义的人力资本不能发生的社会实践,能赖以发生并主导其过程预定进行的,尚能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提高其中既定物力、人力资本效率,推进实践发展的积极性精神力量的集中体现。
1.2 经济增长西蒙·库茨涅茨(1971)定义:一国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向她的人民提供日益增多的经济物品这种能力的长期的增长。
杜两省(2006)指出,经济增长是经济长期的、持续的增长,而不是经济周期中某一阶段的暂时性增长。
小组理解:经济增长是指:其一是一定时期内实际产出(如GDP)的不断增长,其二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均实际产出的不断增长,也就是指人均或每个劳动者平均产量的持续增长。
2.经济增长理论基础2.1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最终取决于投入要素的质量和数量。
在资本、劳动力和土地这三者中,由于土地不可再生,数量相对固定,分析的重点是资本(尤其是人均资本)和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古典的经济学家已经认识到了知识、技能对一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但并未深刻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2.2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表示储蓄率表示资本系数,率,表示有保证的经济增长S V G SV G W W =•他们的观点:在产量增长率下,资本家预期的投资需求,恰好等于本期的储蓄供给,这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
此模型表明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在资本系数为已定的情况下,有保证的增长率取决于储蓄倾向,而不是取决于储蓄或收入的绝对水平。
2.3 罗默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他们不仅能形成自身递增的收益,而且能使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也产生递增收益,从而使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
2.4卢卡斯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小组研究采用的理论模型):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与动力,通过知识积累、技术创新以及专业化人力资本,可以产生规模收益递增,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而各国间人力资本积累的差异通过国际贸易非但不能消除,反而会强化,从而使得人力资本更富裕的国家增长更快。
3.研究内容: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作用研究3.1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相互作用促进经济增长:人力资本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是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可低估,物质资本是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是其他资本的物质基础,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都是社会再生产必不可少的因素。
3.2 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可以提高人力资本自身的生产效率:劳动者的素质越高,其所具有的生产效率也就越高。
高质量的劳动者的生产力将数倍于同等数量的低质量的劳动者的生产力。
3.3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可以提高其他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卢卡斯(1988)和明塞尔(1984)可以提高物质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从而提高整个生产过程L和K分别代表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投入,Q1和Q2是等产量线,Q2的产量高于Q1。
初始状态下,经济投入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分别为L1和K1,产量为Q1。
这时,把人力资本的投入增加到L2,如果保持物质资本的投入K1和效率不变,经济的生产就会从B点移动到A点,产量增加从Q1增加到Q2,这就是人工效应。
如果要保持产量Q1不变,经济的生产就会从B点移动到C点,使物质资本投入从K1减少到K2,从而提高了每单位物质资本投入的生产效率,这就是“外部效应”。
4.模型设定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研究了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原因之后,指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主要根据王金营改进后的有效劳动和卢卡斯的人力资本外部性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吉林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现代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之所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内生因素,从生产过程角度看,关键在于人力资本具有要素和效率两方面的生产功能。
为了合理反映经济增长的典型意义,我们重点要考察劳动力、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不同作用。
为了判断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我们要计算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和贡献率。
因此我们将分别选择有效劳动模型和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
有效劳动模型优点是:不仅考虑劳动者的数量,而且还考虑劳动者的质量,即考虑人力资本存量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但未考虑投入到生产中的人力资本具有外部性,而仅将人力资本内生化于劳动力,所以该模型不能全面反映各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真实作用;而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不仅充分考虑了人力资本的生产功能,而且充分考虑到人力资本对其他非人力资本要素的外部性作用,它真实地反映了产出与要素投入的函数关系,为准确判断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模型。
有效劳动模型考虑的是人力资本作为一个内生变量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而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考虑了人力资本的外部性。
选用这两个模型,只是为了做进一步的比较,以便为做出准确判断提供依据。
我们小组利用有效劳动模型,从整体上论证吉林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
4.1模型假定 4.1.1有效劳动模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最初是美国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共同探讨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时创造的生产函数,此生产函数在一般形式上做了改进,引入了技术资源因素。
他们根据有关历史资料,研究了从1899-1922年美国的资本和劳动对生产的影响,认为在技术经济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出与投入的劳动力及资本的关系可以表示为:βαtL K A Y t t t = (1.1)其中:Y 表示产出,A 表示技术水平,K 表示资本投资,L 表示劳动投入,指数α表示资本产出弹性,说明当生产资本增加1%时,产出平均增长α%;β是劳动力产出弹性,说明当投入生产的劳动力增加1%时,产出平均增长β%;A 是常数,也称效率系数。
函数中把A 作为固定常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最大缺陷就是很难反映出因技术进步而给产出带来的影响。
王金营(2001)改进了这个模型,成为劳动投入的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简称有效劳动模型。
如下所示:βαth K A Y t t t = (1.2)这里,ht 为卢卡斯所说的有效劳动。
该模型内生的引入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因素,充分考虑了人力资本具有的生产功能。
为克服计量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多重共线性,将(1.2)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可以得到如下模型:t ln ln ln ln h K A Y t t t βα++= (1.3)其中A 为技术水平;Kt 为物质资本投入;ht 为平均人力资本水平(人力资本平均受教育年限),α为物质资本产出弹性,β为人力资本产出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