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学科,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其起源、发展阶段以及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
1. 经济学的起源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就开始思量经济活动和资源分配的问题。
然而,直到18世纪才浮现了现代经济学的雏形。
2. 古典经济学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古典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提出了一系列经济理论和观点。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被认为是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他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和分工理论。
李嘉图则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地租理论等。
这一阶段的古典经济学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新古典经济学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逐渐兴起。
该阶段的代表人物包括威廉·斯坦利·杰文斯、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等。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边际效用和供需理论,并对古典经济学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和发展。
4.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阶段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爆发,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通过国家干预来调节经济活动,以刺激经济增长和解决失业问题。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5. 新古典合理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古典合理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逐渐兴起。
新古典合理预期学派主张个体在做出经济决策时具有合理的预期,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
供给学派则强调供给侧改革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6. 行为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近年来,行为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成为经济学领域的热点。
行为经济学研究人们在经济决策中的行为模式和心理因素,对传统经济学的理性假设提出了质疑。
实证经济学则借助数据和实证分析,对经济现象进行实证研究。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变革和创新。
经济学的纵向发展脉络17世纪1、威廉·配第[英],《赋税论》1662年,开创了现代经济学,第一次有意识的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
(首次提出了税收理论)2、布阿吉尔贝尔[法],《论财富、货币、和税负的性质》1705,批判重商主义,提出“自然秩序”的思想。
18世纪一、古典政治经济学1、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代表人物:魁奈[法],《经济表》1758年,“纯产品”理论。
2、自由主义(倡导对市场不加干预,以自由竞争的方式发展资本主义)代表人物:(1)亚当·斯密[英],《国富论》1776年,现在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与“看不见的手”的命名者。
(2)大卫·李嘉图[英]《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1817年,英国政治经济学集大成者,其“劳动分工”理论为经济学基础理论,对马克思等产生影响。
(3)西斯蒙蒂[法]《论商业财富》1803年,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二、庸俗经济学(分离亚当·斯密的庸俗成分并使在系统化,庸俗经济学特别指专注于分析表面现象(如需求和供给)的著作,指忽视结构上的价值关系,也指不愿意以公正的科学方法探究经济关系,尤其害怕对潜藏在商品交换行为下的阶级关系的研究。
)代表人物:(1)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英]《人口原理》1798年,“人口爆炸”理论。
(2)比·巴蒂斯特·萨伊[法]《政治经济学概论》1803年,庸俗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饱受争议的“萨伊”定律19世纪上半叶一、社会主义思潮(抨击私有制,宣扬以较高级的公平标准进行社会财富分配)代表人物:(1)卡尔·马克思[德]《资本论》1867年,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提出剩余价值学说。
(2)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年,经济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现代西方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后这四个阶段。
一、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以流通领域为研究中心,主张重视发展对外贸易,在对外贸易中遵循多卖少买的原则,以保证货币流入国内的目的。
二、古典经济学1776年英国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问世,标志着古典经济学出现。
研究中心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认为,国际分工应当按照商品成本的绝对差分工,即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其他国家的商品。
英国大卫·李嘉图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
他认为,一国应当集中力量生产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来参加国际分工,即“两权相遇择其厚,两害相遇择其轻”。
三、庸俗经济学(传统经济学)1830年后,资产经济经济学进入了庸俗经济学阶段。
形成了一整套论证如何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微观经济理论和“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
19世纪70年代,杰文斯在英国,门格尔在奥地利,瓦尔拉斯在瑞士,顺次建立了英国学派、奥地利学派和洛桑学派。
虽然这三个学派的学说并不完全一致,但是都具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即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
因此,将它们统称为边际效用学派。
西方经济学家将这一理论的发现及由此边际分析方法的兴起称为“边际革命”。
1890年,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歇尔将边际效用价值论和当时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些其他说法,如供求论、节欲论、生产费用论等,构成了一个折衷理论体系。
以马歇尔的折衷理论体系为基础,再加上庇古、克拉克、威克斯迪特等人提出的新论点,形成了以马歇尔和瓦尔拉斯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
把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假设为既存的条件,进而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来分析市场价格,以便解决资源在产品生产上的分配、资源的报酬等问题。
自由放任、国家不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被解释为最好的政策。
20世纪30年代,传统经济学先后经历了三次比较重大的修改和补充:第一次修改和补充是关于垄断问题。
古典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古典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两个重要的学派,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制度的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它们的起源、核心理论、观点差异和当代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典经济学的起源和核心理论古典经济学是18世纪至19世纪初叶形成的一种理论体系,旨在研究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规律。
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自由市场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
古典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劳动价值论、自由放任主义和边际效用边际效用的法则等。
首先,劳动价值论是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古典经济学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决定。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古典学派经济学家都提出了相似的理论,认为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
其次,古典经济学强调自由放任主义。
他们认为,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可以实现社会最大福利。
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表明,自私的经济行为在自由市场中会被转化为公共利益。
最后,古典经济学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
古典学派经济学家认为,每单位产品的边际效用会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因此人们的消费决策应该基于边际效用的比较。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起源和核心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19世纪50年代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等人创立的一种唯物史观的经济学学派。
它试图研究资本主义的本质、剥削的原因以及无产阶级的解放。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剩余价值理论、经济危机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等。
首先,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了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实现利润的基础,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矛盾之一。
其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经济危机的必然性。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这是由于无限制的生产和资本积累带来的生产过剩和市场供需失衡。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经济思想到现代经济学的建立,经济学家们通过不断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逐渐形成为了现代经济学的体系。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即古代经济思想、经济学的启蒙时期、古典经济学以及现代经济学,详细阐述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经济思想1.1 早期经济思想的萌芽古代经济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初期。
在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开始思量和探索经济活动的规律。
例如,古代的商业城市如巴比伦和埃及在贸易和货币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发展,这为经济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古代经济学家的贡献在古代,一些经济学家开始提出关于经济活动的理论和见解。
例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价值论和货币论,他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稀缺性和实用性。
此外,古印度的考古学家卡乌提利亚亚纳也对经济活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供求理论和货币理论。
1.3 古代经济思想的影响古代经济思想对后世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的商业实践和经济思想为后来的经济学家提供了珍贵的经验和启示,为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经济学的启蒙时期2.1 经济学的启蒙思想经济学的启蒙时期是指18世纪欧洲经济学家开始对经济活动进行系统研究的时期。
他们强调个体的自由和市场的自由竞争,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原则。
2.2 重要经济学家的贡献在经济学的启蒙时期,一些重要的经济学家提出了具有重要影响的理论。
例如,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和自由市场理论,认为市场的自由竞争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此外,大卫·李嘉图提出了边际效用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对国际贸易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2.3 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的建立经济学的启蒙时期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础。
经济学家们通过对市场经济的研究,逐渐形成为了供求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成本理论等重要理论,为后来的经济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古典经济学派的理论解析与当代应用古典经济学派是经济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的理论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古典经济学派的起源、主要理论及其当代应用等方面进行解析。
一、古典经济学派的起源古典经济学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英国,当时亚当·斯密被认为是这个学派的奠基人。
斯密的著作《国富论》被誉为古典经济学派的圣经,他提出了劳动分工、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等理论,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古典经济学派的主要理论1. 劳动价值论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分工的概念,认为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带来经济增长。
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劳动价值论,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的概念,认为随着消费增加,边际效用逐渐减少。
2. 自由市场与自由贸易古典经济学派主张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认为市场机制能够自动调节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
亚当·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理论,认为市场机制能够自动调整供求关系,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大卫·李嘉图则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国家应该按照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过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3. 增长与分配古典经济学派关注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问题。
他们认为经济增长是由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所驱动的,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依赖于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
古典经济学派认为,收入分配应该根据个体的贡献来决定,即“按劳分配”。
三、古典经济学派的当代应用古典经济学派的理论在当代经济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自由市场与自由贸易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仍然是当代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自由市场的理论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参考,自由贸易的理论为国际贸易政策制定提供了依据。
同时,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也是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力量。
2. 经济增长与发展古典经济学派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研究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简述新古典主义的形成与发展1.引言1.1 概述新古典主义是一种经济学思想和理论体系,旨在研究并解释个体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以及市场机制的运作方式。
它形成于20世纪初,在整个世纪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新古典主义的发展对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古典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个体理性行为和市场机制。
根据新古典主义的假设,个体在经济活动中会根据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做出决策。
个体的效用函数和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曲线反映了他们的偏好和资源限制。
新古典主义还涵盖了供给和需求的分析。
根据新古典主义的观点,供给是由生产者根据其成本和利润最大化的动机决定的,而需求则是由消费者的偏好和收入水平决定的。
通过供求分析,新古典主义试图解释市场价格的形成和商品数量的分配。
新古典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与其他学术学科的进展密切相关。
它借鉴了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使用数学模型和经济计量方法来分析经济现象,并着力于建立可预测和可验证的理论。
新古典主义的方法论也受到物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影响,试图将科学的思维方式应用于经济学的研究。
在本文中,我们将系统地介绍新古典主义的起源和理论基础,并探讨其在经济学领域的发展和对社会的影响。
通过全面了解新古典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其对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编写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探讨新古典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具体结构如下:引言部分将概述新古典主义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并介绍本文的目的。
在概述中,将简要介绍新古典主义的定义以及其在经济学和相关领域中的重要性。
同时,将提供与新古典主义相关的背景信息,包括时代背景和相关理论流派。
本部分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为接下来的正文做好铺垫。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新古典主义的起源和新古典主义的理论基础。
首先,将探讨新古典主义的起源,包括该学派的发展历程、主要创始人和对当时经济学思想的影响。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样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到现代,从经济思想的起源到现代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以及对经济学发展的影响。
1. 古代经济思想的起源古代经济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关于财富和经济活动的观点,他认为财富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愿望而产生的。
古罗马的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奴隶制度和贸易方面,其中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是塞涅卡和塔克提修斯。
2. 经济学的中世纪发展中世纪的经济学主要受到基督教教义的影响,经济活动被视为罪恶之源。
然而,在这个时期,一些经济思想家开始对经济活动进行研究,如托马斯·阿奎那和威廉·奥克汉姆。
3. 经济学的启蒙时代18世纪的启蒙时代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当·斯密是启蒙时代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著作《国富论》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斯密强调自由市场经济的重要性,提出了劳动分工和市场供求理论。
4. 古典经济学的兴起19世纪初,古典经济学成为主导经济学思想的流派。
亚当·斯密的学生大卫·李嘉图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都是古典经济学的重要代表。
李嘉图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地租理论,穆勒则重视对社会福利的研究。
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兴起19世纪中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和阶级斗争,提出了剩余价值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
6. 新古典经济学的崛起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开始崛起。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的完全竞争和效率,主要代表人物包括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威廉·斯坦利·杰文斯。
他们对供求关系和边际效用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
7. 现代经济学的多样化20世纪以来,经济学进一步多样化,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和学派。
引言概述:西方经济学是指从18世纪至今,西方世界对经济理论和实践进行系统研究和发展的一门学科。
它经历了从古典经济学到现代经济学的演变和创新,对经济现象和问题的解释、分析和预测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框架和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从经济学的起源、古典经济学、边际革命、凯恩斯主义革命和现代经济学五个大点来展开讨论。
正文:一、经济学的起源1.古代经济思想的雏形2.古希腊和古罗马经济思想的发展3.基督教经济思想的影响4.商业革命对经济学的推动二、古典经济学1.亚当·斯密和《国富论》2.大卫·李嘉图和马尔萨斯的争论3.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理论观点4.受重商主义批判的贡献三、边际革命1.边际效用理论的提出2.马歇尔经济学的形成3.边际主义对古典理论的改进和修正4.边际成本与供求关系的重要性四、凯恩斯主义革命1.凯恩斯的《通论》对西方经济学的冲击2.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观点3.扩张性货币政策和国家干预的重要性4.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政策的影响五、现代经济学1.新古典经济学的崛起2.理性预期和供给侧经济学3.实证经济学的兴起与应用4.行为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5.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和市场机制的研究总结: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经济学的起源、古典经济学、边际革命、凯恩斯主义革命和现代经济学的演变。
古代经济思想的雏形奠定了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古典经济学通过斯密和李嘉图等经济学家的贡献推动了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
边际革命对古典理论的改进和修正为经济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解释框架。
凯恩斯主义革命以凯恩斯的《通论》为代表,对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提出了重要挑战和改进。
现代经济学的崛起表明经济思想和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包括新古典经济学、实证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等新兴学派的兴起。
总体而言,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经济学家们对经济现象和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为我们理解和应对经济挑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一、引言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人类社会中的资源分配和利用方式,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起源、发展阶段以及主要学派等方面,详细介绍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二、经济学的起源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对经济活动进行了研究,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供求关系等概念。
此后,古罗马时期的经济学家塞涅卡、托马斯·阿奎那等人也对经济学进行了一些探索。
三、经济学的发展阶段1. 古典经济学阶段古典经济学阶段是经济学发展的第一个重要阶段,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
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自由市场以及市场自发调节等理论,对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2. 边际革命阶段边际革命阶段是经济学发展的第二个重要阶段,代表人物是威廉·斯坦利·杰文斯。
他在《政治经济学纲要》中引入了边际效用理论,认为人们对商品的需求是以边际效用递减的方式进行决策的。
3. 新古典经济学阶段新古典经济学阶段是经济学发展的第三个重要阶段,代表人物是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他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供求曲线、均衡价格等概念,并对边际效用理论进行了进一步发展。
4. 凯恩斯主义阶段凯恩斯主义阶段是经济学发展的第四个重要阶段,代表人物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他在《通论》中提出了总需求决定总产出的观点,并主张政府干预经济以解决失业和经济衰退问题。
5. 新古典合理期望主义阶段新古典合理期望主义阶段是经济学发展的第五个重要阶段,代表人物是罗伯特·卢卡斯。
他在《经济学方法与理论》中提出了合理期望理论,强调人们在做出经济决策时会考虑到未来的预期。
四、主要经济学学派1. 古典经济学学派古典经济学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
他们强调市场自由竞争、劳动分工以及供求关系等理论。
2. 边际革命学派边际革命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卡尔·门格尔等。
简述经济学的演变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在稀缺资源下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活动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经济学的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不同的学派和理论的发展。
本文将简述经济学的演变历程。
1. 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学的起源,主要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
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自由放任主义等理论。
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自律,认为市场机制可以自动调节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
古典经济学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在19世纪产生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批判了古典经济学的某些观点,并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和无产阶级革命等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走向灭亡。
3. 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思潮。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个体行为和市场均衡,在理论上对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了修正和发展。
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杰文斯、瓦尔拉斯等。
4.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一种经济学理论。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进行了批判,提出了总需求管理和国家干预的观点。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了重要影响。
5.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思潮。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的完全竞争和效率,提出了效用理论和边际效用理论等。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有斯图尔特·米尔斯、加里·贝克等。
6. 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经济学分支。
行为经济学研究人类决策行为和心理因素对经济决策的影响。
行为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理性假设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有限理性和认知偏差等概念。
7. 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贫困问题的一门经济学分支。
发展经济学关注经济增长、贫富差距和社会发展等问题,并提出了农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保障等政策建议。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经济学作为一门关于资源分配和利用的学科,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样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经济思想到现代经济学的形成,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
1. 古代经济思想古代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农业和贸易领域。
在古代文明中,农业是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的发展对经济繁荣起着重要作用。
古代经济思想家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和罗马的塞涅卡等,提出了关于贸易、货币、劳动价值和市场经济等方面的观点。
2. 经济学的启蒙时期18世纪的启蒙时期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形成。
亚当·斯密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自由市场经济和劳动分工的理论,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和自由贸易的重要性。
同时,其他经济学家如大卫·李嘉图和托马斯·马尔萨斯等也为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新古典经济学的兴起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成为主流经济学派。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供求关系和效用最大化原则,提出了边际效用理论和供求曲线等重要概念。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等。
4. 凯恩斯主义的兴起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遭遇严重衰退,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应运而生。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波动。
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主导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5. 新古典主义革命20世纪中叶,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经历了一次革命。
米尔顿·弗里德曼等经济学家提出了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货币供应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这一时期还涌现了一些重要的经济学派别,如奥地利学派和新制度经济学等。
6. 发展经济学的兴起20世纪后期,发展经济学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发展经济学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贫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政策和经济改革的理论和实践。
西方经济学形成与发展历程一、重商主义阶段(15 世纪-17 世纪中)阶段划分:是西方经济学的萌芽阶段。
背景:是西方资本主义解决关系萌芽、形成和走向确立的阶段。
代表商业资本的利益与要求。
主要理论:认为财富的产生源于流通:惟有金银才是财富的唯一形态,除开采金银矿,对外贸易是增加财富的源泉,因为内部贸易只会改变一国内部财富分配,而不会增加这国家财富总量,只有通过对外贸易中外贸出超,是大量金银输入,从而增加本国财富。
主要代表人物:英国托马斯•曼(1571 —1641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法国柯尔培尔(1619-1683)。
二、古典经济学阶段(17 世纪中-19 世纪70 年代中)阶段划分:是西方经济学的形成阶段背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确立,并依靠自身力量得以发展。
主要理论:1.将研究眼光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2.第一次系统提出劳动价值论,提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耗的劳动时间决定;3.提出较系统的分工理论,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4.提出经济人的假设;5.提出看不见的手原理,经济人在追求自己利益同时,往往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6.比较优势学说。
主张各国家根据自己资源的比较优势从事生产,然后再通过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实现自身比较利益。
(实现双赢)主张自由放任的政策,反对政府干预主要代表人物:英国亚当•斯密(1723 —1790)三、新古典经济学阶段(19世纪70 年代-20 世纪30年代)阶段划分:西方经济学成形的阶段背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新古典理论它在意识形态上成为反对社会主义的武器。
主要理论:在理论上否定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取之以效用价值论代替,将研究重心转移微观领域,建立微观经济学基本框架和理论内容。
基本观点坚持古典经济学自由主义传统。
1.用效用价值论(主观价值论)取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2.边际分析方法;3.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运行过程和调节机理作更为精密的分析阐述。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引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它的形成和发展影响了整个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并对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起源、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并探讨其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
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起源1.1 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背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起源与18世纪欧洲盛行的重商主义思想和重农主义思想有关。
重商主义认为国家财富的增长和国家实力的增强与贸易和积累黄金和银币直接相关。
而重农主义强调农业生产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这两种思想流派都忽视了工业和制造业的重要性,引发了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转变。
1.2 苏格兰经济学派的兴起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得益于苏格兰经济学派的兴起。
苏格兰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
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自由市场、分工和劳动价值论等核心概念,对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与理论2.1 亚当·斯密(1723-1790)亚当·斯密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作品《国富论》系统地阐述了自由市场的原理和经济增长的机制。
斯密认为自由市场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他的理论对以后的经济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 李嘉图(1772-1823)李嘉图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人物,他对劳动价值论的提出和土地经济理论的阐述被认为是其最重要的贡献。
李嘉图的土地经济理论对后来的资源分配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社会进步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2.3 大卫·李嘉图(1772-1823)大卫·李嘉图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经济学原理》中系统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李嘉图从生产、分配和交换的角度描述了经济体系,他的理论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典经济学理论的相关内容古典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一般指英国古典经济学,其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创立者是亚当斯密,他所著的《国富论》把资本主义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书中批判了重商主义把对外贸易作为财富唯一源泉的片面观点,斯密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拓展到生产领域。
同时亚当斯密批判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片面观点,认为一切物质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
古典经济学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将其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
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
主要追随者包括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
一般说来,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竞争)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体系。
17世纪下半叶产生于英、法两国。
主要代表为英国的配第、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法国的魁奈等。
它反对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放任,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了初步科学分析,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间利益对立。
但把资本主义看作永恒的生产方式,没有认识其历史的局限性。
[编辑]古典经济学简介古典经济学是指大约从1750--1875年这一段政治经济学创立时期内的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外的所有的政治经济学。
其起源以大卫休谟(David Hume)的有关著作出版(1752年)为标志,以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1776年)为奠基。
亚当斯密的继承者之一是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他以一部被后人称为《人口论》的著作而闻名。
而在亚当斯密之后,推动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和作出主要贡献的是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他在继承斯密理论的同时,也批判了斯密的一些观点,从而形成了一种似乎不同于斯密的体系,甚至有人将此称为李嘉图革命。
古典经济学派导言古典经济学派是经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派,起源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英国。
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Adam Smith)、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等,他们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古典经济学派的主要观点和对经济学的贡献。
1. 劳动价值论古典经济学派的核心观点之一是劳动价值论。
亚当·斯密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他提出了分工和劳动的增效概念,强调劳动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的基础上发展了劳动价值论,并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他认为,不同国家或个人在生产某种商品上存在着比较优势,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各国共同发展。
2. 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古典经济学派强调自由市场的作用和价值。
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自由放任的思想,认为市场机制可以自发调节供求关系,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他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概念,即市场自发的调节机制,可以引导个人行为的利益追求最终为整个社会谋福利。
3. 剩余价值理论古典经济学派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中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
亚当·斯密认为,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应该归属于他们自己。
然而,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无产阶级剥削的理论,认为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获取了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这一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
4. 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古典经济学派主张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
亚当·斯密主张取消国家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以增加国民财富。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进一步强调自由竞争的重要性,认为自由竞争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商品价格,从而使消费者受益。
简述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古典经济学整体发展脉络
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叶。
经历了一个半世纪多时期。
有两个学派分别为英国学派和法国学派,英国学派代表经济学家主要有配第、斯密、李嘉图,法国学派主要代表有布阿吉尔贝尔、魁奈、西斯蒙第。
两个学派所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增长问题、价值问题、分配问题。
主要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产生阶段、发展阶段、完成阶段。
除此之外古典经济学的分化也在政治经济学中占了重要的位置,主要代表有萨伊和马尔萨斯。
综合起来穆勒也是古典经济学派的一大鼻祖。
二、英国学派的发展历程
(一)产生阶段
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产生阶段处于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初,配第是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他个人的经济学成就有方法论、劳动价值论和分配论。
所谓方法论就是科学抽象的研究事物的变化规律,因此配第也是统计学的先驱之一;劳动价值论说明的内容主要有两点,其中之一就是他阐述了怎么区分商品的自然价格、政治价格和真正的市场价格,其二他指出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关系,并且指出合理的劳动分工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他的分配理论主要有工资论、地租论和利息论。
就在此时他也强调国家就应该重视普及普通教育和选拔人才,减少非生产领域的人口,增加在物质生产领域中就业人口。
(二)发展阶段
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人,在18世纪中叶至18世纪末,他将古典经济学推向一个高潮,他所强调的经济自由调节体质应该是自由、自我利益和竞争。
他的财富观指出财富是包括一个国家生产的所有商品,只能来自于生产领域;他的劳动分工、交换价值理论中提出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进国民财富的主要原因,同时指出是交换才产生的分工,而且分工的程度要受到市场限制;他的二元价值论即劳动成本价值论和支配劳动价值论,前者说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后者说交换价值可以由耗费劳动决定也可以由购买或所能支配的劳动决定;他的分配理论主要有工资理论、利润理论和地组理论。
他的政策主张是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限制政府的限制。
(三)完成阶段
李嘉图是英国产业革命高潮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经济理论中的精华,使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
李嘉图以边沁的功利主义为出发点,建立起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
他的劳动价值论批判了私密的二元价值论并提出一元价值论即商品的价值只取决于耗费的劳动,并且把价值的决定和价值的分配严格区分开来;他的分配学说和斯密研究的一样也是工资理论、利润理论和地组理论,但是内容与斯密的却不同。
他的经济政策主张是自由经济。
三、法国学派的发展历程
(一)产生阶段
布阿吉尔贝尔是法国古典经济的创始人,同时也是法国重农学派的先驱。
他的《法国详情》一书中指出了财富理论即财富来源于生产,财富是一切用于消费的东西;它的价值理论认为一件商品的价值是另一件花费同样多的劳动时间的任何商品;他的货币理论强调应该废除货币制度。
(二)发展阶段
魁奈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理论观点有“自然秩序”学说、“纯产品”学说、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理论。
他的政策主张都是对于农业而言的,有增加农业资本,实行单一地组理。
主张自由贸易,反对国家干预。
(三)完成阶段
西斯蒙第的经济理论是在批判英国古典经济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他创立了一个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理论。
四、古典经济学分化
萨伊是法国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
他使斯密的经济学说通俗化和系统化,但同时也抛弃了斯密学说中的科学因素。
他建立了政治经济学的三分法,把政治经济学划分为财富的生产、财富的分配和财富的消费三部分。
萨伊的“三位一体”分配公式是建立在他的“生产三要素论”的基础之上的。
萨伊认为:劳动、资本、土地是一切社会生产所不可缺少的三个要素。
生产不是创造物质,而是创造效用;而效用又是商品价值的基础,商品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它的效用。
由此,他就把劳动、资本、上地这三个生产要素既看作是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要素,又看作是创造商品价值的要素。
基于这个理沦,萨伊认为:各种要素的所有者都应该依据自己所提供的生产性服务,取得各自的收人,以作为对自身耗费的补偿。
马尔萨斯的经济学说指出了人口论这一理论,理论主要说名人口的出生率和抑制人口增长的方法。
五、古典经济学的尾声阶段
穆勒,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19世纪影响力很大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
他支持边沁的功利主义。
他主要有两大理论即生产理论和分配理论,其中生产理论指出任何生产都离不开劳动、资本和自然所提供的材料活动力。
基本观点是劳动不创造物质,但其生产效用,而且劳动可以无限增加,资本不具有生产力但其增加必须依赖产品增加而引起的积累,土地是生产的必要条件。
他的分配理论主要有三个观点,他以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为依据,认为工资取决于劳动的供给需求;关于利润他赞同西尼尔的节欲论;关于地租基本上重复了李嘉图等人的级差地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