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腐蚀
- 格式:ppt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4
1.腐蚀:指材料由于环境作用引起的破化或变质2.腐蚀作用:由于地下水中氢离子置换铁,使铁离子溶于水中,从而使钢铁材料受到腐蚀的作用。
氢离子可以是水中原有的,也可以是由于锅炉中水温增高,弱基性盐类经水解而生成。
此外,溶解于水中的O2、C02、H2 s也可以成为腐蚀作用的因素。
锰的盐类、硫化铁、有机物及油脂都能作接触剂而加强这一作用。
一般氢离子浓度较高(pH<7)的酸性水都有腐蚀性。
深部碱性碳酸钠水对钢管有强烈腐蚀作用。
3.腐蚀反应:4.腐蚀分类:5.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就是金属和电解质组成两个电极,组成腐蚀原电池。
不纯的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这种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
6.电极系统:7.电极反应:电极反应指在原电池或电解池中,两个电极上发生的半反应,因为在原电池和电解池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分别在两个电极上发生的。
8.阴极:阴极(Cathode)是电化学反应的一个术语。
指的是得电子的极,也就是发生还原反应的极。
在原电池中,阴极是正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
溶液中的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在电解池中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阴极总是与阳极(Anode )相对应而存在的。
9.阳极:阳极(Anode )是电化学反应的一个术语,阳极总是与阴极(Cathode)相对应而存在的。
发生氧化作用的极称为阳极(Anode),在原电池中,阳极是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在电解池中阳极与正极相连,在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的是溶液中的阴离子。
与阴极(cathode )相对应。
阳极是电镀制程中供应镀层金属的来源,并也当成通电用的正极。
一般阳极分为可溶性阳极及不可溶的阳极。
10.孤立电极:11.均相电极:12.复相电极:13.化学位:对于一个多组分的物系,吉氏函数可用温度、压力和组成物系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来描述。
即:G=f(T,P,n1,n2…nk)当物系发生一个极端小的变经时,吉氏函数的变化为:dG=( )P,n j dT( )T,n jdP+( )T,p,n j≠1·dn1+( )T,p,n j≠2 dn2+…+( ) T,p,n j≠k dnk定义μi=( ) T,p,n j≠i μi就是物系中组分i的化学位。
电化学腐蚀定义
一、电化学腐蚀定义
电化学腐蚀是指在物体的表面形成的由电化学反应引起的化学脱落。
它是一种正常的材料表面组分的改变,它会添加新的金属或合金构件,而这些构件可能对材料的性质产生极大的影响。
电化学腐蚀是一种重要的工业腐蚀和材料老化的主要模式之一,我们可以把它归结到金属析出或纳米孔介导表面盐渍,蚀刻等现象。
二、电化学腐蚀的特点
电化学腐蚀有以下特点:
(1)电化学腐蚀现象的更新速度很快,一般50-150个回旋时(每回旋的制造时间),表面形成一层新的抛光物质,电化学腐蚀作用加速效果很明显;
(2)电化学腐蚀通常是局部侵蚀,物质遭受新形成物以不等速率腐蚀,因而表观形状不均有可能出现;
(3)电化学腐蚀过程受微量氧进入金属表面的影响,因此仍不能避免氧化;
(4)电化学腐蚀过程中可能伴随着降温氧化,使耐蚀性降低。
三、电化学腐蚀的影响
电化学腐蚀会对金属表面形成的新的化学物质会产生影响。
它可能会使金属表面变脆弱,形成缩孔,变胀裂等,同时可能会引起表面的容易磨损,使金属的亮度变暗,甚至导致表面的沉积和腐蚀。
电化学腐蚀同样会影响材料的性能,会对材料的特征曲线和强度特性造成改变,从而影响材料的使用寿命。
化学实验中的电化学腐蚀化学实验中的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在电解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导致金属表面损坏的过程。
电化学腐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物质的传输与转化、电极反应以及化学平衡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电化学腐蚀的定义、机理以及预防等方面加以阐述。
1. 电化学腐蚀的定义与机理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在特定环境中与电解液发生化学反应,导致金属表面损坏的过程。
主要包括阳极和阴极两个区域,其中阳极区是金属发生氧化反应的地方,阴极区则是金属重新得到电子的地方。
腐蚀反应可以分为两个半反应:氧化半反应和还原半反应。
在阳极区,金属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成为离子;在阴极区,离子获得电子还原为金属。
这两个半反应必须同时进行,维持电荷平衡。
导致电化学腐蚀的主要原因是金属与电解液中的离子产生反应,形成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等产物,使金属表面发生溶解,产生腐蚀现象。
此外,温度、电位、流体速度等因素也会对电化学腐蚀的过程产生影响。
2. 电化学腐蚀的实验方法与技术为了研究电化学腐蚀的过程,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系列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2.1 极化曲线法极化曲线法是一种通过改变电位观察腐蚀过程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电位扫描仪测量不同电位下的电流变化,从而得到电极电流与电极电位的关系曲线,进而分析腐蚀过程中的各种参数。
2.2 交流阻抗法交流阻抗法是一种通过施加交流电进行测试的方法。
利用交流阻抗仪测量电极的阻抗值,从而得到电化学腐蚀的相关信息,如腐蚀速率、电极界面性质等。
2.3 循环伏安法循环伏安法是一种通过改变电极电位来研究腐蚀反应的方法。
通过改变电位的范围和速率,观察电极电流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到电极表面的反应动力学参数。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电化学腐蚀实验方法和技术,科学家们利用这些方法和技术可以深入研究电化学腐蚀的机理和特性。
3. 电化学腐蚀的预防措施针对电化学腐蚀的特点和机理,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是必要的。
以下介绍几个常用的预防措施。
3.1 阳极保护阳极保护是一种通过在金属表面施加电流,使其成为电化学反应中的阴极而达到保护的方法。
什么是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是材料在电化学条件下由于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现象。
它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自然和工业环境中的腐蚀方式,对于金属、合金、涂层和其他材料的腐蚀速率都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电化学腐蚀的基本原理、机理和控制方法,以及它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电化学腐蚀的基本原理电化学腐蚀是在电解质溶液中金属或合金表面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其基本原理可以由著名的离子传导电子理论解释。
金属表面存在着不规则的微观结构,并且在自然环境中常常出现多种金属离子溶解在水中形成电解质溶液。
当这种电解质溶液与金属或合金接触时,电子从金属表面迁移到电解质中的离子,称为氧化反应;同时,电解质中的离子也可还原成金属,称为还原反应。
这个过程涉及了电子和离子在金属和电解质之间的传输,从而形成了电流。
二、电化学腐蚀的机理电化学腐蚀的机理包括两个基本过程:阳极溶解(anodic dissolution)和阴极还原(cathodic reduction)。
阳极溶解是指金属或合金表面的金属原子氧化成阳离子溶解到电解质溶液中的过程,而阴极还原则是指电解质溶液中的还原剂接受电子,从而还原成金属。
在电化学腐蚀过程中,阳极和阴极通常不在同一位置,形成了电化学腐蚀电池。
阳极是电极的溶解或腐蚀的区域,而阴极则是电极的保护或减缓腐蚀的区域。
阳极和阴极之间通过电解质中的离子迁移形成电流。
这种电流导致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导致金属或合金的溶解。
同时,阴极上的还原反应消耗了电流,起到减缓或保护金属的作用。
三、电化学腐蚀的控制方法为了控制电化学腐蚀并降低材料的腐蚀速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控制方法:1. 阴极保护:通过给金属施加外加电流或安装保护层,使其成为阴极,从而减缓金属的腐蚀速率。
常见的阴极保护方法包括阳极保护、阴极保护和牺牲阳极法。
2. 隔离:将金属或合金与容易引起腐蚀的电解质隔离开来,避免其接触,减少腐蚀的发生。
电化学腐蚀编辑电化学腐蚀就就是金属与电解质组成两个电极,组成腐蚀原电池。
例如铁与氧,因为铁的电极电位总比氧的电极电位低,所以铁就是阳极,遭到腐蚀。
特征就是在发生氧腐蚀的表面会形成许多直径不等的小鼓包,次层就是黑色粉末状溃疡腐蚀坑陷。
1基本介绍2相关原理3方程式4现象危害5解决办法6电化学7除氧方法▪热力除氧▪真空除氧▪铁屑除氧▪解吸除氧▪树脂除氧▪化学药剂除氧基本介绍编辑不纯的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这种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
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所发生的腐蚀就是电化学腐蚀最突出的例子。
我们知道,钢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长时间不易腐蚀,但潮湿的空气中却很快就会腐蚀。
原来,在潮湿的空气里,钢铁的表面吸附了一层薄薄的水膜,这层水膜里含有少量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还溶解了氧气等气体,结果在钢铁表面形成了一层电解质溶液,它跟钢铁里的铁与少量的碳恰好形成无数微小的原电池。
在这些原电池里,铁就是负极,碳就是正极。
铁失去电子而被氧化、电化学腐蚀就是造成钢铁腐蚀的主要原因。
金属材料与电解质溶液接触, 通过电极反应产生的腐蚀。
电化学腐蚀反应就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
在反应中,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其反应过程称为阳极反应过程,反应产物就是进入介质中的金属离子或覆盖在金属表面上的金属氧化物(或金属难溶盐);介质中的物质从金属表面获得电子而被还原,其反应过程称为阴极反应过程。
在阴极反应过程中,获得电子而被还原的物质习惯上称为去极化剂。
在均匀腐蚀时,金属表面上各处进行阳极反应与阴极反应的概率没有显著差别,进行两种反应的表面位置不断地随机变动。
如果金属表面有某些区域主要进行阳极反应,其余表面区域主要进行阴极反应,则称前者为阳极区,后者为阴极区,阳极区与阴极区组成了腐蚀电池。
直接造成金属材料破坏的就是阳极反应,故常采用外接电源或用导线将被保护金属与另一块电极电位较低的金属相联接,以使腐蚀发生在电位较低的金属上。
一电化学腐蚀原理1.腐蚀电池(原电池或微电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是金属与介质接触时发生的自溶解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金属被氧化,所释放的电子完全为氧化剂消耗,构成一个自发的短路电池,这类电池被称之为腐蚀电池。
腐蚀电池分为三(或二)类:(1)不同金属与同一种电解质溶液接触就会形成腐蚀电池。
例如:在铜板上有一铁铆钉,其形成的腐蚀电池。
铁作阳极(负极)发生金属的氧化反应:Fe→Fe2++2e-;(Fe→Fe2++2e)=-0.447V.阴极(正极)铜上可能有如下两种还原反应:(a)在空气中氧分压=21kPa时:O2+4H++4e-→2H2O;(O2+4H++4e-→2H2O)=1.229V,(b)没有氧气时,发生2H++2e-→H2;(2H++2e-→H2)=0V,有氧气存在的电池电动势E1=1.229-(-0.447)=1.676V;没有氧气存在时,电池的电动势E2=0-(-0.447)=0.447V。
可见吸氧腐蚀更容易发生,当有氧气存在时铁的锈蚀特别严重。
铜板与铁钉两种金属(电极)连结一起,相当于电池的外电路短接,于是两极上不断发生上述氧化—还原反应。
Fe氧化成Fe2+进入溶液,多余的电子转向铜极上,在铜极上O2与H+发生还原反应,消耗电子,并且消耗了H+,使溶液的pH值增大。
在水膜中生成的Fe2+离子与其中的OH—离子作用生成Fe(OH)2,接着又被空气中氧继续氧化,即:Fe2++2OH-→Fe(OH)24Fe(OH)2+2H2O+O2→4Fe(OH)3 Fe(OH)3乃是铁锈的主要成分。
这样不断地进行下去,机械部件就受到腐蚀。
(2)电解质溶液接触的一种金属也会因表面不均匀或含杂质微电池。
例如工业用钢材其中含杂质(如碳等),当其表面覆盖一层电解质薄膜时,铁、碳及电解质溶液就构成微型腐蚀电池。
该微型电池中铁是阳极:Fe→Fe2++2e-碳作为阴极:如果电解质溶液是酸性,则阴极上有氢气放出(2H++2e-→H2);如果电解质溶液是碱性,则阴极上发生反应O2+2H2O+4e-→4OH-。
电化学腐蚀1. 什么是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是金属与其环境中的电解质接触时所发生的一种自发氧化反应。
这种反应导致金属表面有损失,并最终导致金属的破坏。
电化学腐蚀是金属腐蚀的一种常见形式,特别是在湿润环境中。
它是金属腐蚀的主要机制之一,也是金属材料工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2. 电化学腐蚀的机理电化学腐蚀涉及到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电极、电解质和外部电路。
在金属表面,由于各种反应产物、氧化物或水分解产物的影响,可能会形成一个电化学电池。
这样的电化学电池包括一个阳极和一个阴极,它们通过电子传导和离子传递来维持反应。
阳极是金属丧失而腐蚀的地方,阴极则是电子和离子的还原地点。
具体来说,金属表面处于不平衡的电位环境中,其电位处于阳极位或阴极位。
当金属处于阳极位时,它会发生氧化反应,如金属离子的溶解和氧气的反应。
而金属处于阴极位时,它会发生还原反应,如离子还原成金属或氧气还原成水。
3. 影响电化学腐蚀的因素3.1 电解质浓度电解质浓度是影响电化学腐蚀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高浓度的电解质会导致电化学反应加速,加剧金属的腐蚀。
这是因为高浓度的电解质提供更多的离子来参与反应。
3.2 温度温度是影响金属腐蚀速率的因素之一。
在高温环境下,金属表面的反应速率会增加,从而加剧电化学腐蚀的过程。
3.3 金属特性不同的金属具有不同的抗腐蚀能力。
一些金属,如铝和不锈钢,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而其他金属,如铁和铅,容易受到电化学腐蚀的影响。
3.4 表面处理金属的表面处理可以改善其抗腐蚀性能。
例如,使用防锈涂层或电镀可以提供一个保护性的屏障,阻止电解质接触到金属表面。
4. 防止电化学腐蚀的措施4.1 选取适合的金属在特定的环境中,选择适当的金属可以减少电化学腐蚀的风险。
例如,在酸性环境中使用不锈钢可以有效地预防腐蚀。
4.2 使用防腐涂层对金属表面进行防腐涂层处理可以提供额外的保护层,阻止金属与电解质的直接接触。
一些常用的防腐涂层材料包括油漆、聚合物和金属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