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累计DDD等相关概念与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相关问题释疑
- 格式:ppt
- 大小:198.00 KB
- 文档页数:12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已经成为当今医疗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然而,过度和不当的抗菌药物使用已经引发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保护人类的健康,并有效遏制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发展,我们必须关注并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
本文将探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合理管理抗菌药物的使用。
一、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定义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指某一地区或机构在特定时间内使用抗菌药物的总量。
通常以药物数量、频次、剂量和持续时间等方面的指标来评估。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反映了某一地区或机构对抗菌药物的需求程度,也是评估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和效果的重要指标。
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因素1. 医生开具处方:医生对抗菌药物的开具处方是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主要决定因素。
医生的处方习惯、知识水平和临床判断能力均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产生影响。
因此,提高医生的抗菌药物使用准确性和合理性是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关键措施之一。
2. 医院管理措施:医院制定的管理措施和政策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有重要影响。
包括制定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加强信息管理、规范处方行为、监督抗菌药物监测和评估等方面的工作,能够有效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3. 患者期望与需求:患者的期望和需求也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产生影响。
一些患者由于对抗菌药物的误解,过度要求医生开具抗菌药物处方,导致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因此,增加患者对抗菌药物的正确认识,并鼓励合理的药物治疗,有助于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三、管理抗菌药物使用的措施1. 增加医生抗菌药物使用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通过加强医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抗菌药物的认识,优化处方行为,并加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从而降低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2. 加强医院管理: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和指南,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和评估,规范处方行为,有效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
3. 提高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对抗菌药物的正确认识,并鼓励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不必要的使用。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值等相关概念和DDD计算方法以及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相关问题解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特稿药圈编辑重点内容(一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二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三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四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五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六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七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八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九严格医师和药师资质管理(十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十一建立省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网(十二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诫勉谈话制度(十三严肃查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第五条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解析:医疗机构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包括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包括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剂型和规格剂型和规格要向核发其要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超过上述规定超过上述规定,,经备案的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经备案的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部门提出申请,,并详细说明理由并详细说明理由。
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其申请抗菌药物的品种、规格的数量和种类。
因特殊感染患者治疗需求,启动临时采购程序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不得超过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不得超过55次。
超过超过55次,要讨论是否列入本机构抗菌药物采购目录。
调整后的采购目录抗菌药物总品种数不得增加临时采购程序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说明申请购入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经本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讨论通过后,由药学部门临时一次性购入使用。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 以下I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3030分钟至分钟至分钟至22小时I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2424小时小时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此项是以病人使用抗菌药物例数计算的,一个病例中无论其使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包括不同剂型,都只计为1例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是什么意思?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每种药日剂量的规定,按规定服用一次药就是1个DDD,DDD越高,说明用药的合理性就越差。
我国40DDD的要求是指每百人每天的抗菌药物使用频度,这也是WHO的标准。
据了解,现在我国医院抗菌药物平均使用频度达到81DDD,要达到目标尚有很大的差距。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如何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100/(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注: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请问平均住院天数是出院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还是整个的,既包括出院患者的,也包括未出院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天数是指出院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
比如你统计1~3月份的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就要先取得1~3月份抗菌药物消耗累计DDD数如(45000)、1~3月份所有出院病人总数(如10000人次)及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数(如9.0天),则贵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5000*100/10000*9.0=5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值的计算,抗菌药物使用率等相关概念以及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相关问题解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特稿重点内容(一)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二)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三)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四)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五)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六)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七)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八)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九)严格医师和药师资质管理(十)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十一)建立省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网(十二)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诫勉谈话制度(十三)严肃查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第五条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解析:医疗机构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包括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剂型和规格)要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相关问题解析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100。
累计DDD数(DDD S)=总量/DDD值。
某个抗菌药物的DDD数=该抗菌药物消耗量/DDD值。
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所有抗菌药物DDD数的和。
收治患者人天数:指在同一抽样时间段内出院患者总数与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的乘积。
定义: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指每100人日中消耗抗菌药物的DDD数。
DDD值(限定日剂量):按照WHO推荐的药物应用日处方约定剂量计算:(defined daily doses , DDD),同一通用名的药物剂型不同DDD值也不同。
例如:
比如用头孢唑肟,它的累积使用量是100克,对应的DDD值是4.0克则它的DDD数就是100/4为25.把所有抗菌药物的DDD数相加得到就是累积DDD数。
抗菌药物整治达标要求: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1。
药学“干货”---一文带你看懂抗生素使用强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抗菌药物管控指标之一,也是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临床工作中如何理解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如何将使用强度(≤40DDs)控制在合理范围?今天,药师就带您详细了解相关内容。
1、定义及作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定义:是指住院患者每100人每天消耗抗菌药物的DDD数。
(即DDDs/100人/天)表示。
其值可以测算住院人群暴露于抗菌药物的广度(使用的普遍性)、强度(使用剂量的大小)。
2、统计范围●只统计住院期间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给药的抗菌药物●外用制剂(滴眼液、滴耳液、乳膏等不纳入统计)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相关定义DDD: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是指一个药品以主要适应症用于成年人的维持日剂量。
DDDs:累计DDD数,表示用药频度。
DDDs=该药年销售总量(g)/该药的DDD值。
DDDs可反映不同年度的用药动态和用药结构,某抗菌药物DDDs大,说明用药频度高,用药强度大,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大。
例:某科某月使用头孢呋辛共120支(1.5g/支),DDD值为3g,则头孢呋辛累计DDD=120*1.5g/3g=60DDD。
①DDDs大,表示对该药的使用选择倾向性大;DDDs小,则表示对该(类)药的使用较少。
②DDDs主要反映了药物的使用合理性问题,不会受到药品销售价格、包装剂量的影响。
不同药物的DDD数可以累加,不同部门(科室或医院)的DDDs也可以累加。
AUD: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以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抗菌药物的DDD数表示,其值=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 数)×100/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其中,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同期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AUD是群体样本的统计研究,可以测算住院人群暴露于抗菌药物的广度和强度,利于临床合理、规范应用抗菌药物,从而减少细菌耐药发生。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MU)的定义引言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microbial Usage Intensity, AMU)的概念变得越来越重要。
AMU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人群或动物群体中使用抗菌药物的频率和剂量。
AMU的合理控制对于预防和减少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AMU的定义与相关内容。
什么是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MU)?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根据特定群体在单位人口或动物数量下消耗的抗菌药物的量来衡量的。
它是描述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和剂量的指标。
AMU的计算通常使用每日定义剂量(Defined Daily Dose, DDD)或动物单位(Animal Unit, AU)作为单位。
AMU的重要性合理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对于减少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展至关重要。
当抗菌药物过度使用或滥用时,容易导致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从而使治疗难度增加。
AMU的监测可以帮助评估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为制定干预措施和政策提供依据。
AMU监测的方法1. 定义抗菌药物首先,需要明确抗菌药物的定义和分类。
常见的抗菌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等。
准确定义抗菌药物对于AMU的监测至关重要。
2. 收集数据AMU的监测需要收集大量的相关数据,包括抗菌药物的销售数据、处方数据和药品流通数据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医疗保健机构、药店和药品生产企业等渠道获得。
3. 计算AMU指标AMU指标通常使用每日定义剂量(DDD)或动物单位(AU)来计算。
每日定义剂量是指每日每个患者或每个动物消耗的抗菌药物的平均剂量。
动物单位是指每单位体重或数量的动物消耗的抗菌药物。
4. 数据分析与解释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评估抗菌药物使用的强度和趋势。
同时,还可以通过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或不同动物群体的数据,了解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差异。
AMU的影响因素1. 抗生素处方行为医生的处方行为是影响AMU的重要因素之一。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的定义介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定义介绍1. 引言抗菌药物是治疗和预防感染的关键工具。
然而,过度和不合理的使用会导致多种问题,包括耐药性的增加和治疗效果的降低。
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强度进行定义和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概念和定义,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2.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概念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指在特定时间段内使用抗菌药物的数量和质量。
它是一个综合指标,反映了抗菌药物使用的频率、剂量、疗程和使用的范围。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测量对于评估和比较不同的临床实践、医疗机构和地区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非常有用。
3.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评估方法(1)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率是衡量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常用方法之一。
它通常通过计算每一定时间内使用抗菌药物的人数和总人数的比例来计算。
使用率可以按照单个抗菌药物、药物类别或疾病类型进行评估,从而得出不同层面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信息。
(2)抗菌药物的定义日剂量(DDDs)定义日剂量是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一种衡量不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方法。
它是一种标准化的测量单位,用于比较和分析不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定义日剂量可以根据药物的每日推荐剂量、平均剂量或治疗剂量进行计算,并以每一日推荐剂量为基准。
通过计算不同抗菌药物的定义日剂量,可以了解各种抗菌药物在不同实践中的使用强度。
4.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重要性(1)指导临床实践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评估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和比较自己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的实践,从而指导临床决策。
医生可以通过比较自己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推荐指南或临床实践指南进行对比,进一步优化自己的用药策略。
(2)预防和控制耐药性过度和不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是耐药性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评估可以帮助监测和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的变化趋势,并提供预警信号。
通过了解不同地区、医院或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避免耐药性的发展和传播。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定义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定义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监测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指标。
本文将从定义、计算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详细介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一、定义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人口或单位疾病患者所消耗的抗菌药物总量。
通俗地说,就是反映了一个人群或一个疾病患者在一定时间内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二、计算方法1.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 抗菌药物消耗量÷ 人口数(或疾病患者数)2. 抗菌药物消耗量 = 药品销售量× 药品含量× 药品系数其中,药品销售量指某一时间段内某种抗菌药物在某个区域内销售数量;药品含量指该种抗菌药物每个销售单位中含有的药品成分总量;药品系数是指不同剂型、规格、途径等因素对药品含量的影响。
三、影响因素1. 医生开药习惯。
医生开药习惯是影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些医生为了缩短治疗时间和减少患者痛苦,会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导致抗菌药物耐药性加剧。
2. 患者需求。
患者需求也是影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些患者对抗菌药物有误解,认为只有用了抗菌药物才能治好疾病,从而主动要求医生开具抗菌药物。
3. 抗菌药物价格。
价格也是影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价格低廉的抗菌药物容易被广泛应用,从而增加了患者和医生对其使用的可能性。
4. 医院管理制度。
医院管理制度也是影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严格控制医生的开药行为、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监测和管理等措施,都有助于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
四、总结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反映一个人群或一个疾病患者在一定时间内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的指标。
计算方法为单位时间内单位人口或单位疾病患者所消耗的抗菌药物总量。
影响因素包括医生开药习惯、患者需求、抗菌药物价格和医院管理制度等。
通过加强监测和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抗菌药物耐药性问题。
(心内3病区)之袁州冬雪创作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通常反映在使用强度及使用率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是指限定日剂量,它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我科既往在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方面基本无扣分情况,但从2015年1月份开端存在扣分,影响我科质控查核,颠末科室外部质控小组闭会分析讨论后总结经历经历,操纵PCDA循环制定整改措施停止整改后,我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2015年3月至6月持续达标,现将详细PDCA过程总结如下.一、P-plan(一)分析现状、发现问题从2015年1月份开端医院对医疗质量查核情况停止通报后,发现我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明超标,方针值28.77,1月份实际值40.46,2月份实际值35.73.见表1.表 1 我科2015年1-2月份抗菌药物用强度月份实际使用强度方针强度12(二)查找原因针对我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情况科内召开质控会议停止分析,寻找原因,见表2、图1、图2.图 1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的原因分析表 2 导致抗菌药物DDD超标的主要原因原因频次累计百分比医务人员对于DDD的概念恍惚,对药物的DDD不熟悉6 28.57%各种抗菌药物的DDD分歧 5 52.38%医务人员未认识到DDD的重要性 4 71.43%用药无思索药物DDD的习惯 3 85.71%抗菌药物的种类较多 2 95.24%存在经历用药 1 100.00%图 2 柏拉图分析DDD超标原因根据80/20原则,颠末分析可见主要原因在于:a)对各种抗菌药物的DDD不熟悉,概念恍惚;b)各种抗菌药物的DDD分歧;c)医务人员未认识到DDD的重要性.(三)制定方针针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情况停止整改,力图在抗菌药物DDD方面达标,做到低于方针值.二、D-do(一)针对主要原因制定改进措施1.科内质控小组切实负责,发挥相应职能.2.制定整改计划及任务分配,见图4.图 3 持续改进措施及任务分配、进度安插(二)针对主要原因实施详细整改1.对各种抗菌药物的DDD不熟悉科内组织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学习,重点先容抗菌药物DDD的概念、抗菌药物强度计算的相关公式、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分级.2.各种抗菌药物的DDD分歧操纵早上交班时间在科室内反复学习我院常常使用各种抗菌药物的DDD值,各类抗菌药物的分级情况,科主任不定期提问相关医务人员,懂得知晓率.3.医务人员未认识到DDD的重要性学习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相关管理规定,从思想上认识到其重要性,而且科室规定对于特殊限制级的抗菌药物在使用前必须严格依照医院的相关规定邀请相关学科会诊指导抗菌药物选择.三、C-check整改后效果检查,把执行成果与要求达到的方针停止对比,见表3、图1.表 3 持续改进后我科1-6月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比较月份使用强度方针强度123456图 4 我科2015年1-6月份抗菌药物使用实际强度与方针强度对比上图可见通过整改后从2015年3月—6月我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均低于方针值(),改进效果分明.四、A-action(一)总结经历1.首先颠末科内质控小组闭会讨论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寻找主要的原因是处理DDD超标的重要环节.2.通过对原因的查找我们发现影响我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的主要因素为:①医务人员对于DDD的概念恍惚;②对药物的DDD不熟悉;③各种抗菌药物的DDD分歧.3.进一步针对主要原因提出改进措施,详细制定任务,落实到人,由专人负责,从科内培训到不定期提问全面实施改进,最终使我科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持续达标.(二)存在的问题之前我们也说过,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主要包含使用强度及使用率两大方面,我科针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超标情况停止了整改后今朝使用强度已经达标,但是对于I类手术切口的使用率问题尚未完全处理,因此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任务任重道远,需要长期坚持改进,在下一个PDCA中,我们将把抗菌药物使用率问题的管理作为工作的重点.并继续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作为重要的日常医疗质量节制项目之一,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