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疗程: Ⅰ类、Ⅱ类、Ⅲ类切口手术不超过24h Ⅲ类切口手术必要时可延长至48h
✓ 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5)疗程合理,避免不良反应 和二重感染
➢ 合理的疗程有利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减少住院 天数和医疗费用。 ➢ 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患者发生二重感染的机 会将增加。如碳青霉烯类药物可能继发真菌感染, 不宜长期使用。
(3)选择合理抗菌药物
✓ 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前进行微生物样本送检,根据临床 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接受非限制级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 检率不低于30%;
✓ 接受限制级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 率不低于50%;
✓ 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 送检率不低于80%;
(1)减少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外科围手术期的常规预防。 •非细菌性感染。 •非感染患者,或者感染已治愈患者 •出院带药
(2)正确认识联合用药
➢ 如果单药治疗有效,应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这 既符合抗菌药物使用原则,也有利于减少DDDs
➢ 在需要联合用药的情况下(如耐药菌株感染,或者考 虑单药治疗不能覆盖可能的病原菌),应该首先考虑 控制感染,而不是DDD数的限制。
1.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所 有抗菌药物DDDs的和
2.某个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 (DDDs)
➢DDDs越大,说明该药的使用频率越高, 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大。
➢累计DDD数= 所有抗菌药物DDDs的和
3.某个抗菌药物消耗量
=每日消耗量×用药天数
4.标准DDD值(限定日剂量DDD)
是指为达到主要的治疗目的而用于成人 的药物平均日剂量。
(3)选择合理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