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95.50 KB
- 文档页数:18
能源消耗数据分析报告能源利用率与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能源消耗数据分析报告能源利用率与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1. 引言能源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键支撑。
然而,能源消耗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同时也对全球能源资源产生了巨大的需求。
因此,能源利用率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成为了当今世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能源消耗数据的分析,探讨能源利用率的现状,并展望可再生能源的未来发展趋势。
2. 能源利用率分析2.1 主要能源消耗量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仍然是全球主要的能源来源。
它们的消耗量占据了能源总消耗的大部分比例。
然而,由于其非可再生性质和环境污染问题,发展可替代能源已成为各国政府重要的战略目标。
2.2 能源利用效率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是减少能源消耗的关键。
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许多国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例如,高效的能源设备、系统能源管理和能源节约政策的实施,都对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3 行业差异各行业对能源的需求和消耗也存在差异。
重工业和制造业通常是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而服务业和信息技术行业对能源的需求相对较低。
因此,在制定能源政策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时,需要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措施。
3. 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3.1 太阳能能源太阳能能源作为最常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太阳能技术的成熟和降低成本,太阳能发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
同时,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在家庭和商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3.2 风能风能作为另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
风力发电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技术,并逐渐取代传统的火力发电。
越来越多的风力发电场的建设使得风能发电成本不断降低,进一步推动了其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3.3 水力能源水力能源一直被广泛利用,并且仍然是可再生能源中最主要的一种。
水力发电站的建设不仅可以提供清洁的电力,同时还可以解决水资源利用的问题。
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分析和评估我公司当前的能源利用状况,并提出改进建议,以减少能源消耗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能源消耗情况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公司整体能源消耗呈现出以下趋势和特点:1. 电力消耗:占总能源消耗的60%,主要用于办公场所的照明、IT设备和生产线运行。
2. 燃料消耗:包括天然气和燃油,主要用于供暖、设备驱动和货运。
3. 水资源消耗:主要用于生产流程和员工生活用水。
根据能源消耗数据统计,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潜在的改进空间。
改进建议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源成本,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能源管理系统:建立一个全面的能源管理系统,实施能源监控并设立能源目标,以提高能源使用的透明度和管理效率。
2. 照明系统升级:通过更换节能灯和采用智能照明系统,降低照明能耗。
3. 设备优化: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优化,以提高设备能效和运行效率。
4. 货运优化:通过优化运输路线和物流计划,减少货运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5. 节约水资源:引入节水设备和管理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6. 员工参与:鼓励员工节约能源,通过培训和奖励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参与能源管理。
目标与预期效果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期望能够达到以下目标和预期效果:1. 节能降耗:预计能够降低年度能源消耗量的10%,实现能源成本的有效控制。
2. 减排限碳:通过能源效率提升和改善能源结构,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为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3. 提高竞争力:节约能源将使我们的产品价格更有竞争力,并受到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消费者青睐。
4. 企业形象:通过有效的能源管理,我们将塑造出一个对环境负责、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形象,与合作伙伴和客户建立更好的关系。
监测和评估为了保持能源利用状况的监测和评估,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 定期能源审计:每半年进行一次能源审计,评估能源利用情况并跟踪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2. 数据收集与分析:对能源消耗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发现消耗过多和浪费的领域,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能源大数据在能源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能源大数据是指通过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能源领域的海量数据,以揭示能源生产、消费、传输、利用等环节的规律和趋势,为能源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能源大数据的分析,揭示能源领域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为我国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能源大数据概述1. 数据来源能源大数据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能源生产数据: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风电、太阳能等能源的生产数据。
(2)能源消费数据:包括工业、农业、居民等领域的能源消费数据。
(3)能源传输数据:包括电网、管道、输电线路等能源传输设施的数据。
(4)能源利用数据:包括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耗强度等数据。
2. 数据类型能源大数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1)结构化数据:如能源生产、消费、传输等环节的统计数据。
(2)半结构化数据:如能源设备运行数据、能源市场交易数据等。
(3)非结构化数据:如能源行业相关文献、报告、政策法规等。
3. 数据特点(1)海量性:能源大数据涉及能源领域的各个环节,数据量巨大。
(2)多样性:能源大数据包括多种类型的数据,具有多样性。
(3)动态性:能源大数据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
(4)关联性:能源大数据之间存在相互关联,具有复杂性。
三、能源大数据分析1. 能源生产分析通过对能源生产数据的分析,可以揭示我国能源生产的现状和趋势。
以下是对我国主要能源生产数据的分析:(1)煤炭生产:近年来,我国煤炭产量持续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
未来,我国煤炭产量将保持稳定,但需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
(2)石油生产:我国石油产量逐年下降,进口依赖度不断提高。
未来,我国需加大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降低对外部资源的依赖。
(3)天然气生产:我国天然气产量逐年增长,但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
未来,我国需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提高国内天然气产量。
2. 能源消费分析通过对能源消费数据的分析,可以揭示我国能源消费的现状和趋势。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能源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报告通过对大量能源数据进行分析,旨在为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国际能源署等官方机构发布的能源统计数据。
2. 分析方法(1)统计分析法:对能源数据的基本统计指标进行计算,如能源消费总量、能源强度、能源结构等。
(2)对比分析法:对比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不同能源类型的能源数据,分析其变化趋势。
(3)相关性分析法:通过计算能源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分析能源数据之间的关联性。
三、能源消费现状及趋势1. 能源消费总量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
据统计,201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5.7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3%。
其中,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8.7%,石油消费量占22.9%,天然气消费量占8.6%,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10.8%。
2. 能源强度能源强度是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所消耗的能源量。
近年来,我国能源强度呈下降趋势。
2019年,我国能源强度为0.569吨标准煤/万元GDP,同比下降3.1%。
这表明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
3. 能源结构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非化石能源占比逐渐提高。
2019年,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8.7%,石油消费量占22.9%,天然气消费量占8.6%,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10.8%。
其中,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同比增长9.5%,占比逐年提高。
4. 能源消费趋势(1)能源消费总量将继续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能源消费总量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2)能源结构将优化:非化石能源占比将进一步提高,煤炭消费量占比将逐渐下降。
(3)能源利用效率将提高: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将进一步提高。
四、能源供需形势及挑战1. 能源供需形势(1)能源供应:我国能源供应能力较强,但仍存在一定缺口。
学校能源年度利用报告1. 引言学校的能源利用对于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学校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提出改进能源利用的建议,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 能源消耗情况分析2.1 电力消耗学校的电力消耗主要来自教学楼、学生宿舍、图书馆、实验室等地。
根据我们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一年中,学校平均每月的电力消耗为100,000度。
2.2 自来水消耗学校每年消耗大量的自来水,主要用于学生生活、实验室、植物浇灌等。
根据统计,学校每年的自来水消耗量约为100,000立方米。
2.3 天然气消耗学校使用天然气主要用于供暖、饮食中心、实验室等。
根据数据统计,在过去的一年中,学校平均每月的天然气消耗为10,000立方米。
3. 能源利用评估3.1 能源利用效率学校的能源利用效率是评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为了评估能源利用效率,我们计算了学校的能源利用强度。
能源利用强度= 能源消耗量/ 学校总面积经过计算,学校的能源利用强度为0.5度/m²、0.5立方米/m²和0.05立方米/m²,分别对应电力、自来水和天然气。
这一指标可以用于评估学校在能源利用上的效率,以及与其他学校的比较。
3.2 能源消耗结构学校的能源消耗结构也是评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我们对学校的能源消耗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电力消耗占总能源消耗的60%,自来水消耗占总能源消耗的30%,天然气消耗占总能源消耗的10%。
基于这一数据,我们可以推断出学校在电力和自来水使用上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
4. 能源利用改进建议4.1 推广节能技术为了降低学校的能源消耗,应该推广节能技术,例如安装节能灯具、使用高效电器设备、优化空调系统等。
这些措施不仅可以降低学校的能源消耗,还可以节约维护成本。
4.2 加强用能监管学校应加强用能监管,对每个用能单位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
同时,建立能源消耗统计平台,对学校的能耗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报告,以便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优化。
高校能源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高校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能源是高校日常运营的关键资源之一,对于保障高校的正常运转和提供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至关重要。
通过对高校能源使用情况的详细分析,可以帮助高校制定合理的能源管理策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2. 能源使用概况2.1 能源消耗总览首先,我们对高校的能源消耗总览进行了统计分析。
根据数据显示,在过去五年中,高校的总能源消耗量逐年增长。
年均能源消耗增长率为5%,增速较为稳定。
其中,电力消耗量最大,占总能源消耗量的45%;其次是燃气消耗量,占比为30%;水消耗量占比为20%;其他能源消耗量占比为5%。
2.2 能源消耗变化趋势我们进一步分析了能源消耗的变化趋势,并发现以下几点:•电力消耗量呈逐年增长趋势,主要受到高校规模扩大和增加的用电设备数量的影响;•燃气消耗量具有季节性变化,冬季用气量较大,夏季用气量较小;•水消耗量相对较为稳定,但在雨季或大型活动期间会有短期的波动;•其他能源消耗量较小,但随着高校环保意识的增强,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逐渐增加。
3. 能源利用效率3.1 能源消耗与建筑面积我们对高校的能源消耗与建筑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通过计算能源消耗指标,我们发现高校的能源消耗与建筑面积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较大的建筑面积通常意味着更多的用电设备和用气设备,从而导致更高的能源消耗。
3.2 能源消耗与学生人数我们也比较了高校的能源消耗与学生人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计算能源消耗指标,发现高校的能源消耗与学生人数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学生人数较多的高校往往需要提供更多的学习、生活设施,从而导致能源消耗量的增加。
3.3 能源利用效率评估为了评估高校的能源利用效率,我们引入了能源消耗效率指标。
根据数据统计,高校的能源消耗效率呈逐年提高的趋势。
这主要得益于高校加强能源管理,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在能源消耗不断增加的背景下,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能源资源。
能源利用状况分析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对当前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
通过对能源使用情况的评估和对不同能源来源的比较,我们可以了解能源利用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能源类型及其利用情况分析传统能源传统能源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在过去几十年中,这些能源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工业和交通领域。
然而,传统能源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它们是有限资源,其供应量将逐渐减少。
此外,传统能源的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
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能够持续供应且不会耗尽的能源来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
近年来,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逐渐提高,并在一些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可再生能源的优点包括对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和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能源利用现状分析根据最新的能源统计数据,传统能源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正在逐渐增加。
然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仍然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改善。
能源利用效率分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方法:能源管理建立科学的能源管理体系,通过监测和分析能源使用情况,识别能源浪费的领域,并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
同时,制定并执行能源管理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采用节能措施。
技术创新加大对能源技术创新的投入,研发和应用高效能源利用技术,如高效电器、节能建筑和能源储存技术。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意识加强公众对能源利用效率的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节能减排的认识,并鼓励他们采取相关措施。
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利用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利益。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利用:多元化能源来源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通过多元化能源来源,减少对非可再生能源的需求。
促进能源技术创新加大对能源技术创新的投入,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如太阳能和风能。
同时,鼓励研发能源储存技术,以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问题。
能源利用状况分析报告1. 引言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能源利用状况分析报告旨在通过对能源消耗、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的分析,评估当前的能源利用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促进可持续能源发展和保护环境。
2. 能源消耗情况分析2.1 能源消耗总量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我国能源消耗总量持续增长。
2019年,全国能源消耗总量达到XXX万吨标准煤,比上一年增长XX%。
2.2 能源消耗结构能源消耗结构是评估能源利用状况的重要指标。
根据统计数据,煤炭仍然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来源,占能源消耗总量的XX%。
其次是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
2.3 能源消耗趋势根据近年来的数据分析,我国能源消耗呈现以下趋势: - 煤炭消耗逐渐减少,但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 石油和天然气消耗增长较快,成为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 -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逐渐提高,但仍然较低,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3. 能源资源利用情况分析3.1 能源资源储量我国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储量,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能源、风能、太阳能等。
其中,煤炭资源储量占据主导地位,但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相对较少。
3.2 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是评估能源利用状况的重要指标。
我国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能源浪费、低效能源消耗等。
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和能源管理的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 环境影响分析4.1 温室气体排放能源利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温室气体的排放。
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居全球前列。
其中,燃煤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来源,占总排放量的XX%。
4.2 大气污染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对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燃煤和机动车排放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源,需要加强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和治理。
5. 建议与措施5.1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加强能源管理和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和资源消耗。
能源消耗评估报告:能源利用效率与节能建议引言:能源消耗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能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要任务。
本篇报告将通过评估能源消耗情况,分析能源利用效率,并提出一些建议来实现更加可持续的能源发展。
一、能源消耗现状分析1.1能源来源及其消耗比例我国能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可再生能源等,其中煤炭仍然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来源,石油和天然气的比重逐渐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也在逐步提高。
1.2主要领域的能源消耗我国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工业、交通和建筑领域。
工业领域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部分,尤其是重工业和高耗能行业,交通领域的能源消耗也是非常大的,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这个趋势还在不断上升。
二、能源利用效率分析2.1能源利用效率评估指标能源利用效率评估包括能源转化效率和末端利用效率两个方面。
能源转化效率指的是原始能源转化为最终利用形式的比例,末端利用效率指的是能源在最终利用环节的利用效果。
2.2能源利用效率问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仍然较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能源转化损失较大、能源利用方式不合理、能源设备老化等。
尤其是在一些具体行业和领域中,如煤炭开采和利用、交通运输等,存在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
三、能源消耗评估及节能建议3.1能源消耗评估方法能源消耗评估可以采用能源统计数据和能源利用效率指标进行分析,也可以通过现场实地调查等方法获取相关数据。
3.2煤炭开采及利用的节能建议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但煤炭开采和利用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能源浪费问题。
建议采取多种措施,如提升煤矿安全技术、推广清洁煤技术和加强煤炭利用技术研发等,来提高煤炭的能源利用效率。
3.3交通运输领域的节能建议交通运输是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尤其是汽车的增长对能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
建议推广电动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使用,加强公共交通建设,鼓励城市规划中的绿色交通设计,以减少交通对能源消耗的负面影响。
3.4建筑领域的节能建议建筑领域是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在全社会能源消耗中占据较大比例。
能源利用状况分析报告2004AN ANALYSIS REPORT ON ENERGY UTILIZATION,IN NANJING 2004南京市经济委员会南京市统计局- 1 -目录第一章经济发展与能源利用 ......................................................................3一、经济发展状况 ..................................................................... .. (3)二、能源利用状况 ..................................................................... ................................... 4 第二章能源消费与构成 ..................................................................... . (6)一、能源消费及转换 ..................................................................... (6)二、终端能源消费 ..................................................................... .. (7)三、工业终端能源消费...................................................................... ........................ 8 第三章主要耗能行业能源利用 (11)一、石化产业 ..................................................................... .. (11)二、钢铁产业 ..................................................................... .. (12)三、建材产业 ..................................................................... .. (12)四、电力产业 ..................................................................... .. (13)五、定位分析 ..................................................................... ............................................ 13 第四章形势与任务 ..................................................................... .. (15)一、能源需求预测 ..................................................................... (15)二、能源节约任务 ..................................................................... ................................. 17 第五章对策与措施 ..................................................................... .. (18)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节能管理 (18)二、完善政策法规,制定激励机制 (18)三、优化产业布局,推进结构调整 (19)四、着力自主创新,推进技术进步 (19)五、建立信息平台,注重宣传培训 (20)六、突出工作重点,建设节能工程 (20)- 2 -第一章经济发展与能源利用随着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加,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依存度不断加大,能源已成为影响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
为实现市十一届十三次全会提出的到2010年万元GDP综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20%的目标,必须推进节能降耗,降低经济增长对能源的过度依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发展状况12004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2067.2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翻,工业增加值869.5亿元,是2000年的2.1倍,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1 本报告中有关数据2003年前为年鉴公布值,2004年为经济普查值。
- 3 -图2 2000年,2004年南京产业结构48.049.447.944.8100%46.280%60%48.447.348.551.148.640%20%5.32.24.13.44.80%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二、能源利用状况122004年,全市能源消费量为6180.1万吨标准煤,终端能源消费3量为2835.0万吨标准煤。
万元GDP综合能耗为1.37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为2.62吨标准煤,分别比2003年下降11.0%和4.3%。
1 能源消费量:指报告期内实际使用能源的数量,包括终端消费量和加工转换量。
2 标准煤:1千克标准煤热值为29271千焦。
3 终端能源消费量:也称综合能耗,指能源消费总量扣除加工转换以后的数量。
- 4 -- 5 -第二章能源消费与构成2004年,全市能源消费量为6180.1万吨标准煤,扣除能源加工转换量3345.1万吨标准煤,终端能源消费量为2835.0万吨标准煤, 其中,工业终端能源消费量为2282.7万吨标准煤。
一、能源消费及转换在全市消费的6180.1万吨标准煤中,原油1465.1万吨,占全市能源消费量的33.7%,煤炭2092.5万吨,占全市能源消费量的28.4%,电力207.3亿千瓦时,占全市能源消费量的13.3%,其它能源占全市能源消费量的24.6%。
图5 2004年全市能源消费结构图24.6%33.7%13.3%28.4%原油煤炭电力其它能源在全市的能源消费中,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为3345.1万吨标准煤,占全省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的55.7%。
用于能源加工转换的主要是原煤和原油,分别占全市原煤、原油消费量的70.8%和99.7%。
原煤几乎全部用于二次能源转换;在原油加工转换中,用于二次能源转- 6 -换的原油占全市原油消费量的57.4%,用于石油制品生产的原油占全市原油消费量的42.3%。
表1 2004年能源加工产出量能种计量单位南京市占全省比例(%)电力亿千瓦时 156.6 9.7热力百万千焦 3629.1 24.5焦炭万吨 201.8 41.1成品油万吨 731.1 87.7燃料油万吨 58.2 26.8液化气万吨 71.6 78.3炼厂干气万吨 49.7 91.9其它石油制品万吨 702.7 1003焦炉煤气亿米 8.0 55.2合计万吨标准煤 3345.1 55.7 二、终端能源消费在全市终端能源消费2835.0万吨标准煤中,一产终端消费约8.5万吨准煤,工业终端消费为2282.7万吨标准煤,三产及其他终端消费345.3万吨准煤,城乡生活198.5万吨准煤。
图6 终端能源消费量分布比例7.0%0.3%12.2%80.5%工业城市生活一产三产及其它- 7 -在全市终端能源消费2835.0万吨标准煤中,原油620.6万吨,折合886.6万吨标准煤,占31.3%;电力156.6亿千瓦时,折合837.5万吨标准煤,占29.5%。
表2 终端能源消费量品种构成终端能源消费量占全市比例能种(万吨标准煤) (%)原油 886.6 31.3电力 837.5 29.5焦炭 308.7 10.9成品油 226.6 8.0原煤 207.3 7.3高炉、焦炉煤气 159.6 5.6热力 119.5 4.2液化石油气 69.6 2.5城市煤气 14.4 0.5天然气 5.3 0.2合计 2835.0 100三、工业终端能源消费在全市工业终端能源消费2282.7万吨标准煤中,有十个行业的终端能源消费量超过10万吨标准煤,其中,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化产业),非金属矿物及制品业(建材产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钢铁产业)等四个行业的终端能源消费量超过100万吨标准煤,总量达1821.7万吨标准煤,占全- 8 -市工业企业终端能源消费量的79.8%。
图7 工业各行业终端能源消费比例44.8%24.4%2.9%10.6%14.1%1.6%1.6%石化行业钢铁电力建材汽车电子其它表3 终端消费量超10万吨标准煤的行业排终端消费量占工业终端消费量行业名称序 (万吨标准煤) 比重(%) 1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848.2 37.0 2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557.2 24.4 3 非金属矿物及制品业 241.9 10.6 4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174.4 7.6 5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66.9 2.9 6 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 37.1 1.6 7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24.2 1.1 8 通用设备制造业18.2 0.8 9 塑料制品业 13.8 0.6 10 化学纤维制造业 13.1 0.6合计 1995.0 87.2- 9 -在我市175家年耗能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中,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钢铁联合集团有限公司、中石化金陵分公司等10家企业年耗能量为1496.3万吨标准煤。
表4 十大重点耗能企业排名占工业终端能源终端能源消费量序号企业名称 (万吨标准煤) 消费量比重(%) 1 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594.8 26.1 2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245.5 10.8 3 南京钢铁联合集团有限公司 241.4 10.6 4 中石化金陵分公司163.9 7.2 5 中石化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74.7 3.3 6 江苏双龙集团有限公司52.0 2.3 7 南京东方帝斯曼化工有限公司 34.1 1.5 8 中石化金陵石化有限责任公司 31.6 1.4 9 中国水泥厂有限公司 31.3 1.4 10 南京三龙水泥有限责任公司27.1 1.2合计 1496.3 65.8- 10 -第三章主要耗能行业能源利用石化、钢铁、建材、电力是我市的优势产业,同时也是主要耗能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