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礼仪和西方礼仪共15页
- 格式:ppt
- 大小:2.42 MB
- 文档页数:15
在我们中国人心里,君主是天,必须跪拜。
在中国古代大臣朝见皇帝时要行三跪九叩之礼,既跪地三次,每次跪地后三磕头。
君臣叩拜之礼是儒家礼教的最基本礼仪。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597)经常漫步伦敦街头,体察民风民情。
当她与在路上遇见的市民交谈前,总是先摘下手套,然后亲切地和她的臣民握手。
君主与平民握手这种事对于中国同时代的明朝人来说绝对无法相信。
所以,当中国人和近代西方人刚接触时,必然要围绕膝盖发生一些故事。
为扩大对华贸易,英国于1793年派遣特使马可尼率领第一支官方访华使团来到承德,请求与乾隆皇帝直接谈判通商事宜。
乾隆皇帝派大学士和珅负责接待。
当时清政府还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里,没有外交的概念,以为英国人涉洋远来是为了观光上国,服德朝贡。
这样,双方在马嘎尔尼觐见乾隆皇帝时所用的礼仪上发生分歧:和珅按照中国的礼节,坚持英国使臣在接见时一定要行三跪九叩大礼;但英国人认为在乾隆面前双膝跪倒有损英国人尊严,对此断然拒绝。
他们自称只有在上帝面前才会双膝跪倒,请求以比较平等的礼节代替三跪九叩。
经过反复交涉,中方勉强同意马嘎尔尼在觐见乾隆时以西方单膝跪地的吻手礼来代替三跪九叩。
但是,英国人不卑不亢的态度已经惹恼了乾隆。
乾隆皇帝虽然在避暑山庄勉强接见了马嘎尔尼,却拒绝了英国人此行的主要目的——扩大通商。
马嘎尔尼满心失望,怅然离去。
中国的大臣们轻蔑地嘲笑英国人未开化,缺乏礼教,不懂跪拜君王。
一位大臣还写诗嘲笑。
雍正皇帝早在雍正十三年(1738年)曾派礼部侍郎托时作为特使率领使团前往俄国都城圣彼得堡,拜见安娜.伊万诺夫娜女皇。
宽厚的雍正皇帝在托时行前特意嘱咐:以前俄国派来的使臣全然不懂君臣之礼,显得很没规矩。
你们一定要引以为鉴,见到俄国君主一定要行全套的君臣礼节,一切以“见朕为例”,不得有所怠慢,让俄罗斯人知道中原人物是何等的知书达礼。
托时叩头领旨。
到了圣彼得堡,托时使团一行在伊万诺夫娜面前没完没了地三跪九叩,令只熟悉欧洲礼节的伊万诺夫娜和在场的大臣极为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