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题目
- 格式:doc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6
一、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为解决传统农业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实验报告旨在设计并实现一套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农业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通过对土壤、气候、病虫害等关键环境因素的实时监测与智能控制,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自动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引言1. 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农业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与智能控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因此,研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农业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目的本实验报告旨在设计并实现一套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农业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通过以下方面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1)实时监测土壤、气候、病虫害等关键环境因素;(2)根据监测数据,自动调节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生产措施;(3)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实验方案1. 系统架构本实验报告设计的智能农业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模块:(1)传感器模块:负责采集土壤、气候、病虫害等环境数据;(2)数据传输模块:负责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服务器;(3)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负责对传输来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生成监测报告;(4)智能控制模块:根据监测报告,自动调节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生产措施;(5)用户界面模块:提供用户操作界面,实现用户对系统的监控和管理。
2. 硬件设备(1)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病虫害传感器等;(2)数据传输设备:无线通信模块、GPRS模块等;(3)服务器:用于存储、处理和分析数据;(4)控制器:用于执行智能控制模块的指令;(5)执行机构:灌溉系统、施肥系统、病虫害防治系统等。
3. 软件设计(1)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采用数据采集模块,实现传感器数据的实时采集和预处理;(2)数据传输与存储:采用无线通信模块,实现传感器数据与服务器之间的传输;(3)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实现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分析,生成监测报告;(4)智能控制:根据监测报告,通过控制器自动调节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生产措施;(5)用户界面:采用图形化界面,实现用户对系统的监控和管理。
Python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一、概述Python是一种高级编程语言,以其简洁、易读、易学的特点而广受欢迎。
它被广泛应用于信息技术领域,包括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网络编程等。
本实验报告旨在探讨Python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并通过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二、Python在数据分析领域的应用1. Python在数据收集和清洗方面的应用- 使用BeautifulSoup库进行网页数据的抓取- 通过Pandas库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2. Python在数据可视化方面的应用- 使用Matplotlib库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 通过Seaborn库创建更加美观的数据可视化图表3. Python在数据分析模型的应用- 利用Scikit-learn库进行机器学习模型的构建和训练- 使用TensorFlow库进行深度学习模型的构建和训练三、Python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1. Python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应用- 使用NLTK库进行文本处理和分词- 利用Gensim库进行主题建模和文档相似度计算2. Python在图像识别方面的应用- 使用OpenCV库进行图像处理和特征提取- 利用Keras库构建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图像识别3. Python在强化学习方面的应用- 使用Gym库进行强化学习环境的构建- 利用TensorFlow库构建深度强化学习模型四、Python在网络编程领域的应用1. Python在网络爬虫方面的应用- 使用Scrapy库进行高效的网络数据抓取- 利用Selenium库进行动态网页的数据抓取2. Python在网络服务端开发方面的应用- 使用Django框架进行Web应用的后端开发- 利用Flask框架快速搭建轻量级的Web应用服务端3. Python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应用- 使用Socket库进行网络通信的开发- 利用Scapy库进行网络数据包的嗅探和分析五、结论通过本实验报告的分析可以看出,Python在信息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网络编程等方面。
一、实验报告题目实验报告题目:基于XXX技术的XXX系统设计与实现二、实验背景1. 研究背景(1)XXX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2)XXX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3)本实验的研究意义与目的2. 实验目的(1)掌握XXX技术的原理与应用(2)熟悉XXX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3)提高实验者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三、实验内容1. 实验原理(1)XXX技术的基本原理(2)XXX系统的设计思路2. 实验步骤(1)实验环境搭建(2)系统需求分析(3)系统设计1)系统架构设计2)模块划分与功能设计(4)系统实现1)核心模块实现2)接口设计与实现3)系统测试与调试(5)实验结果与分析3. 实验数据(1)实验参数设置(2)实验结果记录(3)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系统功能实现情况(2)系统性能分析(3)实验结果对比与分析2. 实验结论(1)验证了XXX技术的可行性(2)优化了XXX系统的设计方法(3)提高了实验者的实践能力五、实验讨论1.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XXX问题(2)XXX问题(3)XXX问题2. 实验改进建议(1)优化系统架构设计(2)提高系统性能(3)拓展实验应用领域六、实验总结1. 实验收获(1)掌握了XXX技术的原理与应用(2)熟悉了XXX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3)提高了实验者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2. 实验不足(1)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实验结果的局限性3. 后续研究方向(1)进一步优化系统设计(2)拓展实验应用领域(3)研究XXX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七、参考文献[1] 作者. XXX技术原理与应用[M]. 出版社,出版年份.[2] 作者. XXX系统设计与实现[M]. 出版社,出版年份.[3] 作者. XXX领域研究综述[J]. 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始页码-结束页码.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验实际进行调整。
实验报告示例实验题目:1.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家兔硫酸镁法)2.钙镁拮抗作用[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观察钙、镁的拮抗作用。
[实验材料]动物:家兔药物:20%硫酸镁溶液、5%氯化钙溶液、液体石蜡设备:注射器、兔子开口器、导尿管[方法和步骤]1.取体家兔2只,称重后,编号,观察其正常情况(呼吸、肌张力、活动、粪便)。
家兔灌胃20%硫酸镁溶液5ml/2;将20%硫酸镁溶液5ml/kg注入家兔B两侧肌肉,观察给药后两只家兔的反应(呼吸、肌肉张力、活动和粪便的变化)。
3.待家兔出现明显呼吸减慢、肌张力下降、不能站立时(出现明显硫酸镁中毒时),立即耳缘静脉注射5%氯化钙溶液约8~10ml,至家兔能站立为止。
【结果】表1硫酸镁不同给药途径对家兔的影响甲兔(i.g)乙兔(i.m)观察指标给药前给药后给药前给药后呼吸减慢,正常变浅,肌肉张力正常减少,活动正常减少,躺下,粪便干燥而坚硬观察指标呼吸肌张力活动表2钙和镁的拮抗作用正常。
当给予硫酸镁时,其速度会减慢并变浅。
当给予硫酸镁时,它会正常还原并下降给氯化钙后逐步恢复正常,提高站立能力略增[讨论]从表1可以看出:硫酸镁灌胃给药的家兔在给药前后无明显变化。
此结果提示硫酸镁在消化道中是难以吸收的。
硫酸镁作为盐类泻药,在理论上,口服后因其在肠内难吸收,故其可提高肠腔的晶体渗透压,阻止肠对水的吸收,从而增加肠内容量,加之肠内容的增加又可刺激肠蠕动,故可产生泻下作用?1?。
但本次实验中灌胃给药的家兔并未出现泻下,其可能的原因是:①家兔对泻药灵敏度低;② 观察时间短(少于1小时),而硫酸镁的通便作用一般发生在用药后3~4小时。
肌肉注射硫酸镁的家兔,在给药后约10分钟出现了表1所示的现象。
此现象表明:①硫酸镁注射给药易被吸收,其吸收后的镁离子可使血镁浓度升高。
由于钙、镁性质相似,故镁离子可竞争性占据钙离子的结合部位,从而削弱钙离子的作用,使神经递质释放减少,出现中枢抑制现象?2?,故引起家兔出现活动减少、嗜睡现象。
比较铜铝铁的传热性能的实验报告
研究题目:观察比较铜铁铝三种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
一、实验材料:酒精灯、蜡烛、火柴、铜棒、铁棒、铝棒、铁架。
二、实验方法:对比法
三、实验方法:
1.在铜铁铝三种金属棒上每隔一段距离用蜡向上粘上一根火柴。
2.然后在另一端同时给三种金属棒加热,观察那个金属棒上的火柴会先掉下来。
3.探究结果:铜棒上的火柴先掉下来,然后铝棒上的火柴掉下来,最后铁棒上的火柴掉下来。
四、实验结果:铜、铁、铝三种金属中铜的传热能力最强,铝其次,铁的传热能力最弱。
实验报告模版实验题目:探究光的反射与折射规律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探究光的反射与折射规律,理解光在介质中传播的机理。
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白色光源、光屏、直尺、三角板、半圆形度盘。
实验步骤:1.使用光屏过滤掉杂光,将白色光源置于光屏下方。
2.用直尺在光屏上画出一条直线,用粉笔标记出起点A 和终点B,以此为基础线。
3.使用凸透镜将光线聚焦到基础线上,调整透镜位置及焦距,使得光线聚焦到基础线上的特定点C。
4.使用平面镜,调整镜面角度,观察光线在镜面上的反射现象,将反射光线标记出来。
5.使用直尺将起点A与反射后的光线标记点D连接,将终点B与反射光线标记点E连接。
6.使用三角板记录下起点A、和反射光线的标记点D的法线的角度α,记录下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β。
7.使用尺子测量起点A与终点B之间的距离,记录下来。
8.重复以上步骤,使用凹透镜、折射面镜,观察光的折射现象,记录下相应的数据。
实验结果:使用凸透镜观察光的反射现象,记录下数据如下:α=30°,β=60°,AC=6cm,BD=6cm。
使用凹透镜观察光的折射现象,记录下数据如下:α=30°,β=60°,AC=6cm,BD=4cm。
使用折射面镜观察光的折射现象,记录下数据如下:α=30°,β=45°,AC=6cm,BD=4cm。
实验结论:1.光在通过平面镜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光在折射时,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入射角与折射角不相等。
3.当光由光密介质向光疏介质传播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由光疏介质向光密介质传播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4.在凹透镜中,光线向透镜中心凸的方向弯曲,聚光性质表现为像会变小,距离透镜越近的物体会产生更小、更倒置的像。
5.在凸透镜中,光线向透镜中心凹的方向弯曲,发散性质表现为像会变大,距离透镜越近的物体会产生更大、直立的像。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C语言程序设计的学分分配是4学分理教学+1学分的实践,所以我们要准备课程实验报告!
说明:
1.程序要能在你自己的电脑运行起来!
2.绝对不允许同学之间相互抄袭,如果发现有抄袭,都不能通过,等来年重修!
3.要注意实验报告的格式与美观,字体大小要有所讲究,不能有低级错误和错别字。
4.报告上交时间是2016年6月29 日,上交方式为电子版和纸制版。
如果报告不合格
补充说明:第1题可以参改学生管理系统
第2题可以参改实验指导书最后一章文件知识
第3题可以参改课本9.3 结构体指针的知识。
这三个题目每个学生可以选择二个题目来完成。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题目1. 研究背景介绍本次实验的背景和目的。
简述实验的目标和重要性,对于读者来说,为什么需要关注本次实验。
2. 实验设计详细描述实验的设计和步骤。
说明实验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并解释每个步骤的目的和预期结果。
2.1 实验材料列出实验所使用的材料清单,并简要描述每个材料的作用。
2.2 实验步骤按照顺序描述实验的每个步骤。
每个步骤都应该被清晰地阐述,并解释其目的和预期结果。
确保步骤的描述足够详细,以便读者可以重复实验。
3. 实验结果展示并解释实验的结果。
可以使用表格、图表或其他适当的方式来呈现数据。
对于每个结果,提供详细的分析和解释。
比较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并讨论可能的原因。
4. 实验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解释结果的意义和影响,并讨论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探讨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5. 结论总结实验的主要发现和结果,并回答实验背景中的问题。
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和可能的应用领域。
6. 参考文献列出在实验中使用的所有参考资料和资源。
确保引用格式正确并完整。
7. 附录如果有必要,可以在附录中提供额外的信息,如实验数据、计算过程或其他补充资料。
确保附录中的内容与主文档相互独立。
以上是一份关于实验报告的模板,根据具体实验的要求和步骤进行相应的填充。
在写作实验报告时,应当清晰而准确地描述实验的设计、步骤和结果,并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讨论。
通过合理的结构和组织,能够使读者清楚地了解实验的目的、执行和结果,从而产生对实验的兴趣和理解。
实验题目: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2. 评估不同提取方法对中药复方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3. 为中药复方提取物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检测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DPPH自由基是一种稳定的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当抗氧化剂与DPPH自由基反应时,DPPH 自由基的吸收峰会减弱,其吸光度值降低。
通过测定吸光度值的变化,可以评估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活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中药复方:采用某中药复方药材,经粉碎、过筛后备用。
- 乙醇、甲醇、水等有机溶剂。
- DPPH自由基溶液。
- 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
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 超声波提取仪。
- 分光光度计。
- 真空干燥箱。
四、实验方法1. 中药复方提取物的制备:-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回流提取法和渗漉法分别制备中药复方提取物。
- 将药材与乙醇、甲醇、水等有机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置于超声波提取仪中提取。
- 提取液经真空干燥箱干燥,得到中药复方提取物。
2. 抗氧化活性检测:- 配制不同浓度的中药复方提取物溶液。
- 取一定量的DPPH自由基溶液,加入中药复方提取物溶液,混合均匀。
- 在517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值。
- 以未加中药复方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溶液为空白对照。
3. 数据处理:- 计算抗氧化活性指数(IC50):以不同浓度的中药复方提取物溶液的吸光度值与空白对照组的吸光度值之比作为抗氧化活性指数。
- 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提取方法对中药复方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超声波提取法、回流提取法和渗漉法制备的中药复方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 超声波提取法所得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高,回流提取法次之,渗漉法最低。
2. 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随着中药复方提取物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活性也随之增强。
统计学实验实验报告题目统计学实验报告姓名:学号:年级专业:年月日1一、实验目的:1.熟练利用Excel的统计制表功能,准确的反映统计总体的数量特征及其数量关系2.熟练利用Excel的统计制图功能,生动、具体的反映统计总体的数量特征及其数量关系3.掌握各种统计图、表的性能,并能准确的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加以应用4.了解描述统计的基本特征5.学会用Excel计算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等集中趋势指标6.能够使用Excel 计算全距、四份位距、方差、标准差等变异指标7.掌握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概念;8.掌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9.掌握回归预测的基本概念10.学会使用Excel回归分析工具对实际问题进行回归预测二、实验原理:1.Excel2021中“图表绘制”功能2.Excel 2021中“数据分析”工具的“直方图”命令3.什么是直方图、折线图、频数分布曲线?4.什么是条形图、柱形图?5.什么是饼图?6.什么是环形图?\\7.Excel 2021中“数据分析”工具的“描述统计”命令8.Excel 2021中“数据分析”工具的“排位与百分比排位”命令 9.Excel2021中的部分函数及公式 10.什么是描述统计?11.常用的数据特征指标有哪两种趋势? 12.集中趋势指标主要有那些? 13.变异指标有哪些? 14.其他指标。
15.Excel 2021中“数据分析”工具的“相关系数”命令 16.Excel 2021中“数据分析”工具的“回归”命令 17.Excel2021中“图表绘制”功能 18.什么是相关分析? 19.什么是回归分析? 20.线性预测方法三、实验所用软件及版本:Excel2021 四、实验主要内容:1.已知甲、乙、丙、丁四家企业从1995-2021年的产量如下表,请分别用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找出四家企业年产量同时大于1200的年份。
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甲企业 1220 1600 1500 1520 1100 1880 乙企业 1860 1800 1200 1800 1080 1060 丙企业 1960 1580 1760 1240 1620 1620 丁企业 1220 1200 1140 1880 660 1340 22001 2002 2021 2021 20211640 1540 1320 1680 1560 1980 1420 1200 1900 1560 1500 1840 1060 840 1220 1700 1480 1440 1380 1980 2. 已知某电视机生产企业在一个月内生产的产品中有250件为不合格品,经过调查知道产生不合格品的原因。
显微镜的实验报告实验题目:显微镜使用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基本原理,掌握显微镜调焦、换物镜、换目镜和测量技巧,观察并描述显微镜下的样品。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 显微镜:包括底座、光源、支架、目镜、物镜、镜筒、焦调节、升降装置等部分;2. 玻璃片:用于放置样品。
三、实验步骤:1. 将显微镜放置在平稳的实验台上,调整镜筒高度,使其与视线垂直,底座水平;2. 打开光源,调整光源强度,确保样品有足够的明亮度;3. 将样品放置在玻璃片上,将玻璃片放置在物镜下方的样品架上;4. 先使用低倍物镜(如4倍或10倍)进行初步观察,调整焦距和焦段,使样品清晰可见;5. 使用高倍物镜(如40倍或100倍)进行更加细致的观察,同样需要调整焦距和焦段;6. 可以适当调整镜筒的倾斜角度,以便找到最佳观察角度;7. 观察并记录样品的形态、结构等特点,并进行测量。
四、实验结果:1. 样品的特点:形态、结构、颜色等;2. 样品的尺寸:使用目镜上的刻度尺或显微镜附带的测量标尺,测量样品的长度、宽度等尺寸。
五、实验注意事项:1. 显微镜使用时要轻拿轻放,避免碰撞和摔落;2. 调焦时要缓慢转动焦距调节,以免损坏显微镜;3. 使用高倍物镜时,要同时使用调焦和目镜旋钮,以获得清晰的图像;4. 实验结束后,及时关闭显微镜和光源,清理实验台。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基本原理,掌握了显微镜的调焦、换物镜、换目镜和测量技巧。
实验中观察了样品的形态、结构等特征,并进行了测量,加深了对显微镜的理解和应用。
七、参考文献:1. 《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操作手册》2. 《显微镜使用指南》。
实验报告6篇实验报告1(1)点燃等可燃性气体时,未检验其纯度或检验有误,造成混入空气点燃时发生爆炸。
(2)用时,混入可燃性固体杂质造成加热时剧烈燃烧发生爆炸。
(3)拿着酒精灯到另一个燃着的酒精灯上点火,或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及熄灭酒精灯时不用灯帽而用嘴吹,引起灯体内酒精燃烧发生爆炸。
(4)加热固体物质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造成试管中出现的水蒸气在管口凝聚成水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其炸裂。
(5)加热试管等仪器时,外壁沾有水珠未擦试干净、没有预热或仪器底部同灯芯相接触造成炸裂。
(6)加热,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时未先移去导管后撤灯,造成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中,使其炸裂。
(7)用量筒作容器进行加热或稀释浓硫酸等实验,造成量筒炸裂。
(8)做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时,没有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致使集气瓶炸裂。
2. 操作不当造成药品污染(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没有塞上一团棉花,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和水槽使水染色。
(2)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分别取用不同药品时,在使用中间没有将其擦试或洗涤干净,造成试剂的污染。
(3)药品用量过多,使产生的有害气体污染空气。
如硫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
(4)做实验时,试剂瓶塞张冠李戴。
如将稀硫酸的滴管放到盛氧化钠的滴瓶口上,造成药品污染。
(5)倾倒液体时,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对着掌心,造成液体里混入杂质,标签被腐蚀。
(6)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用浓盐酸使得生成的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等杂质,影响实验的现象。
(7)一些易与空气中的等反应的药品,保存不够严密,致使变质。
3. 操作不当引起实验失败或出现偏差(1)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没有正确读数,造成量取的液体体积同实验要求有偏差,致使实验不够成功。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天平的使用有误,如将物品与砝码放反,致使最终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有误。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将集所瓶倒置于水中,集气瓶内没有灌满水,造成气体不纯。
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日期:实验题目:观察和描述一对蜡烛及期燃烧的探索1 、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 、学习科学探索的方法。
蜡烛、小木条、烧杯2 个、澄清石灰水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份温度的高低,用烧杯猜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 、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日期:实验题目: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索探索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水槽、集气瓶4 个、玻璃片4 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1 、用吹气排水法采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 、采集两瓶空气。
3、在1 瓶空气和1 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日期:实验题目: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一、药品的取用1 、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 、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3、量取2ml 盐酸加入到试管2 中,往试管一中滴加盐酸。
二、结物质的加热取2ml 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三、洗涤仪器将本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洗干净。
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日期:实验题目:制取氧气及氧气的性质1、掌握用KmnO 制取O 的方法4 22、了解O 的化学性质。
2铁架台、酒精灯、试管、水槽、集气瓶、镊子、KmnO、木炭、石灰4水、细铁丝、酒精一、氧气的制取,1、查,先在水槽中装适量的水,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往试管中装入KMnO ,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定,固定4各仪器(注意,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酒精灯与试管底部的距离)。
电路实验报告(8篇)电路实验报告(8篇)电路实验报告1一、实验题目利用类实现阶梯型电阻电路计算二、实验目的利用类改造试验三种构造的计算程序,实现类的封装。
通过这种改造理解类实现数据和功能封装的作用,掌握类的设计与编程。
三、实验原理程序要求用户输入的电势差和电阻总数,并且验证数据的有效性:电势差必须大于0,电阻总数必须大于0小于等于100的偶数。
再要求用户输入每个电阻的电阻值,并且验证电阻值的有效性:必须大于零。
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的InputParameter ()函数实现的。
且该函数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临界判断,若所输入数据不满足要求,要重新输入,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本实验构造了两个类,一个CResistance类,封装了电阻的属性和操作,和一个CLadderNetwork类,封装了阶梯型电阻电路的属性和操作。
用户输入的电势差、电阻总数、电阻值,并赋给CladderNetwork的数据,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的InputParameter 函数实现的。
输出用户输入的电势差、电阻总数、电阻值,以便检查,,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的PrintEveryPart()函数实现的。
根据用户输入的电势差、电阻总数、电阻值换算出每个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
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的Calculate ()函数实现的。
最后输出每个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 的PrintResult()函数实现的'。
此程序很好的体现了面向对象编程的技术:封装性:类的方法和属性都集成在了对象当中。
继承性:可以继承使用已经封装好的类,也可以直接引用。
多态性:本实验未使用到多态性。
安全性:对重要数据不能直接操作,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以下是各个类的说明:class CResistance //电阻类private:double voltage;double resistance;double current;public:void InitParameter(); //初始化数据void SetResist(double r); //设置resistance的值void SetCur(double cur); //设置current的值void SetVol(double vol); //设置voltage的值void CalculateCurrent(); //由电阻的电压和电阻求电流double GetResist(){return resistance;} //获得resistance的值保证数据的安全性double GetCur(){return current;} //获得current的值double GetVol(){return voltage;} //获得voltage的值class CResistance //电阻类{private:CResistance resists[MAX_NUM]; //电阻数组int num;double srcPotential;public:void InitParameter(); //初始化数据void InputParameter(); //输入数据void Calculate(); //计算void PrintEveryPart(); //显示输入的数据以便检查void PrintResult(); //显示结果四、实验结果程序开始界面:错误输入-1(不能小于0)错误输入0 (不能为0)输入正确数据3输入错误数据-1输入错误数据0输入正确数据4同样给电阻输入数据也必须是正数现在一次输入2,2,1,1得到正确结果。
高等数学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求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求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矩阵变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实验原理:对于非齐次线性方程组Ax=b,A为系数矩阵,b为常数列向量,如果Ax0=0,其中x0为齐次线性方程组Ax=0的通解,则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为x=x0+xp,其中xp为Ax=b的一组特解。
实验内容:以3x3线性方程组为例,进行求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操作。
步骤1:对系数矩阵A进行初等变换,将矩阵化为上三角矩阵U。
此时方程组变为Ux=y,其中y为常数向量b经过初等变换得到的向量。
步骤2:利用回带法(也称为消元法的“回退”版),求出Ux=y 的解。
将求解过程记录在表格中(见表1)。
表1 回带法求解过程表
步骤3:求出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一个特解xp。
由于Ax0=0,
故有(A+B)x0=-b,其中B是一个由U矩阵无法得出的矩阵,A为
U矩阵。
将(A+B)x0=-b解出x0,特解xp=A^(-1)(-b-Bx0)即为一个
特解。
步骤4:得到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为x=x0+xp,其中x0为
齐次线性方程组Ax=0的通解,xp为步骤3求解得到的一个特解。
实验结果:用本实验的方法,求解线性方程组
2x1+6x2+10x3=12
0x1+7x2+5x3=-3
0x1+0x2+3x3=7
得到的解为
x1=-1
x2=2
x3=7/3
实验结论:本实验所用方法确实能够求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并得出正确解。
经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求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矩阵变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实验报告
题目:学做“紫甘蓝指示剂”
1.制作方法:将紫甘蓝切碎捣烂,放入容器中加入酒精浸泡。
2.用过滤网将浸泡出来的汁液过滤,此时,紫甘蓝指示剂是紫色的。
3.分别在六只小碟中倒入紫甘蓝指示剂,分别加入洁厕灵、油烟净、白醋、肥
皂水、纯碱水、铅笔屑水。
(1)洁厕灵
变色情况:玫瑰红
(2)油烟净
变色情况:草绿
(3)白醋
变色情况:淡粉
(4)肥皂水
变色情况:湖蓝
(5)纯碱水
变色情况:深绿
(6)自选液体(铅笔屑水)
变色情况:深蓝色
我认为该指示剂用途为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初三2班
王汉斌。
实验一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1.输入x的值,根据下面的多项表达式求y的值:
y=3
4
x5+12
8
3
+2x-4
(1)编程,注意要有输入数据的提示语句。
(2)x取下列值时,分别运行此程序
2.任意输入一个三位整数,然后逆序输出。
如输入为123,则输出为321。
(1) 编程,注意要有输入数据的提示语句
(2) 用八进制的形式输出各位数字的ASCII码。
(3) 输入取下列值时,分别运行此程序
实验二选择结构的程序设计
1.编程计算下面的分段函数。
4x-8 -1≤x<0
y= 3x2+10x-1 0≤x<1
3-3x2+2x-1 1≤x<2
(1)事先编好程序和流程图。
要求用if语句结构实现,注意数据类型和输入提示语句。
(2)将程序运行六遍,分别从键盘上输入-1,,0,,1,这六个数,记录下运行结果并核对结果的正确性。
(3)再将程序运行二遍,分别从键盘上输入和2二个数,记录下运行结果并核对结果的正确性。
④修改程序,使之能正确处理任何数据。
当输入数据大于等于2或小于-1时,通知用户“Data Error”,程序结束。
4.水果店有苹果,一级元/kg,二级元/kg,三级元 /kg,四级kg,输入苹果的等级、数量以及顾客的付款数,显示出苹果的等级、数量、应付款数以及找给顾客的钱数。
(1)事先编好程序,分别用if语句和用switch语句结构实现,要求程序能正确处理任何数据。
当输入苹果的等级、数量以及顾客的付款数不合要求时,通知用户“Data Error”,程序结束。
注意苹果等级、数量以及顾客付款数数据的类型和输入数据的提示语句。
(2)将程序运行六遍,分别从键盘上输入六组数,记录运行步骤、过程和结果,并核对结果的正确性。
实验三 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
1.编程序计算1!+2!+3!+4!+5!
(1) 分别用单层循环和双层循环编写此程序,作出流程图。
(2) 分析两种编程的差别。
(3) 若计算
!10
1∑=i i ,运行程序观察程序结果是否正确,若有错误如何修改。
(4) 若计算
!201
∑=i i ,运行程序观察程序结果是否正确,若有错误如何修改。
2.编写程序并上机调试
电视大奖赛有20名评委给选手评分。
评分规则是:去掉1个最高分,去掉1个最低分,其余18名评委的平均分选手的得分。
设计评分程序。
实验四数组和指针应用的程序设计
1.定义一个有10个元素的一维数组count,从键盘上输入8个整数,将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并将排序后的数组输出。
(1)作出流程图。
(2)用数组的方法编写程序(排序算法可自己选择)
(3)用指针的方法编写程序(排序算法可自己选择)
2.输入2个字符串,将这两个字符串连接起来并输出,再将连接后的字符串反向。
(1)分别输出连接后的字符串和反向后的字符串,并求连接后的字符串长度。
(2)用字符数组的方法编写程序
(3)用指针的方法编写程序
实验五函数应用的程序设计
编写一函数,统计字符串中字母、数字、空格和其他字符的个数,在主函数中输入字符串并输出统计结果。
(1)作出流程图
(2)用值传送的方式实现函数调用,分别从键盘上输入三个不同字符串,并记录下运行的过程和结果。
(3)用字符数组传送的方式实现函数调用,分别从键盘上输入三个不同字符串,并记录下运行的过程和结果。
(4)用指针变量传送的方式实现函数调用,分别从键盘上输入三个不同字符串,并记录下运行的过程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