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职研究生模拟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4
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选择题 3. 名词解释4. 简答题 5. 论述题选择题每小题1分。
以下每道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感觉、意象和感情这些基本元素构成的心理学理论学派是( )。
A.机能主义心理学B.构造主义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认知心理学正确答案:B解析:铁钦纳继承和发展了冯特的理论,主张把意识经验分析为最简单、最基本的元素,即感觉、意象和情感,并把这种心理学理论命名为“构造心理学”,因此正确答案为B。
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属于感觉的( )现象。
A.同时对比B.后象C.适应D.继时对比正确答案:C解析:同一感受器内,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
有时,为了适应周围环境刺激的变化,机体的感受性需要调整。
这种调整就是适应现象。
各种感觉都存在这种现象,例如“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3.容量为7±2个组块的记忆是( )记忆。
A.瞬时B.短时C.形象D.动作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记忆过程的信息加工与保持时间长短把记忆划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具有意识性、操作性、按原始信息的感觉通道编码等特点,其容量约为7±2个组块。
因此,正确答案为B。
4.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相邻”概念,对学习邻角、邻边有促进作用,这体现了( )对概念掌握的影响。
A.定义B.定势C.过去经验D.词语的运用正确答案:C解析:当日常概念的含义与科学概念的内涵基本一致时,日常概念会促进科学概念的掌握。
反之,当日常概念的含义与科学概念的内涵不一致时,日常概念就会产生消极作用。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相邻”概念,对学习邻角、邻边有促进作用,这体现了日常概念和日常经验的影响对概念掌握的影响。
5.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称为( )。
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模拟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选择题 3. 名词解释4. 简答题 5. 论述题选择题每小题1分。
以下每道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对单一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是( )。
A.个案法B.调查法C.测验法D.实验法正确答案:A解析:四个选项的含义分别是:个案法是指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而深入研究的方法;调查法是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的问题,用来了解个体和群体的基本情况的方法;测验法是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个体心理或行为差异的一种方法;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后三种方法均不符合题意,只有个案法是针对单一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
2.主要分布于头、面部,并与头、面部的运动和感觉有关的神经是( )神经。
A.植物性B.脑C.脊D.自主正确答案:B解析:脑神经主要分布于头、面部,并与头、面部的运动和感觉有关。
脊神经主要分布在躯体和四肢,植物性神经就是自主神经。
3.记忆过程的首要环节是( )。
A.再现B.识记C.回忆D.保持正确答案:B解析:识记是获得事物的映像并成为经验的过程。
也就是说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一步。
它是回忆与再认的前提,没有识记就谈不上回忆和再认。
其他三个选项都是在识记后的环节。
4.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能力属于( )原因。
A.不稳定的B.可控的C.外在的D.内在的正确答案:D解析: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将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分别为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
其中控制点分为内控因素包括能力、努力,和外控因素包括任务难度、运气;稳定性分为稳定因素包括能力、任务难度,和不稳定因素包括努力、运气;可控性分为可控因素包括努力,和不可控因素包括能力、任务难度、努力。
能力属于稳定的、不可控的内在因素。
因此,正确答案为D。
在职攻读硕士联考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8)(1/10)单项选择题
第1题
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反射弧
B.神经元
C.突触
D.神经纤维
下一题
(2/10)单项选择题
第2题
条件性抑制包括消退抑制和抑制。
A.分化
B.外
C.超限
D.内
上一题下一题
(3/10)单项选择题
第3题
社会文化历史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弗洛伊德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伊扎德
上一题下一题
(4/10)单项选择题
第4题
容易保持和恢复的记忆是记忆。
A.形象
B.词语
C.情绪
D.动作
上一题下一题
(5/10)单项选择题
第5题
工作记忆具有双重功能。
A.提取与存储
B.加工与存储
C.提取与加工
D.输入与存储
上一题下一题
(6/10)单项选择题
第6题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之一。
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选择题 3. 名词解释4. 简答题 5. 论述题选择题每小题1分。
以下每道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心理现象中只有( )属于认识过程。
A.情绪B.兴趣C.能力D.思维正确答案:D解析:认识过程是指人通过感觉、知觉、表象、想像、思维、记忆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在四个选项中,只有思维属于认识过程,其他三个选项均不属于认识过程,因此,正确答案为D。
2.神经元具有( )的机能。
A.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B.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发动反应C.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发动反应D.接受刺激、转换能量和传递信息正确答案:A解析: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机能。
通常,神经元通过树突及胞体接受信息,胞体对信息进行整合,然后通过轴突将信息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
所以,正确答案为A。
3.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在时间上的划分界限为( )。
A.1分钟B.10分钟C.1小时D.1天正确答案:A解析:短时记忆是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具有意识性、操作性、按原始信息的感觉通道编码等特点;长时记忆是指学习过的材料在人脑中保持1分钟以上乃至终生的记忆。
长时记忆具有组织性、备用性等特点,其容量几乎无限。
4.果断性属于性格的( )特征。
A.态度B.行为C.意志D.情感正确答案:C解析:意志的基本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四个方面。
意志的果断性是一个人善于迅速地辨明是非,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
5.注意的两个特点是( )。
A.指向性和集中性B.选择性和集中性C.指向性和选择性D.调节性和集中性正确答案:A解析: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指向是指在某一瞬间,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事物;集中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一定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使所反映的事物达到一定的清晰、完善、深刻的程度。
在职攻读硕士联考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
(1/10)单项选择题
第1题
强调将心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的是心理学。
A.行为主义
B.格式塔
C.精神分析
D.人本主义
下一题
(2/10)单项选择题
第2题
马戏团的动物只要做出训兽师期望的动作,训兽师就会用食物作为奖励,以后它们做出这种动作的几率就会提高。
这种反应形式称为。
A.消退
B.泛化
C.工具性条件反射
D.经典性条件反射
上一题下一题
(3/10)单项选择题
第3题
下列不属于脑干的是。
A.延脑
B.脑桥
C.中脑
D.小脑
上一题下一题
(4/10)单项选择题
第4题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
A.适应
B.对比
C.练习
D.调和
上一题下一题
(5/10)单项选择题
第5题
对两个刺激强度差别的感觉能力,叫。
A.绝对感受性
B.绝对感觉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差别感觉阈限
上一题下一题
(6/10)单项选择题
第6题。
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选择题 3. 名词解释4. 简答题 5. 论述题选择题每小题1分。
以下每道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属于条件抑制的是( )。
A.保护性抑制B.超限抑制C.分化抑制D.外抑制正确答案:C解析:条件抑制又称内抑制,它是在后天一定条件下逐渐形成起来的,主要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两种。
只对条件刺激物加以强化,而对与其近似的刺激物不强化,经过若干次后,只有条件刺激物才能引起条件反射性反应,近似刺激物引起的反应受到抑制,这种抑制称为分化抑制。
分化抑制使有机体对外界环境进行精细的分析,做出完善的反应。
2.费希纳提出( )之间关系符合对数定律。
A.感受性与感觉阈限B.心理量与物理量的变化C.心理量与物理量D.心理量的变化与物理量正确答案:C解析:费希纳在韦伯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关系定律。
19世纪60年代初,费希纳根据等距量表的实验结果,提出了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关系符合对数定律:S=KlgI,其中,S为心理量,I为物理量,K为常数,即心理量以算术级数变化,而物理量以几何级数变化。
3.工作记忆具有( )双重功能。
A.提取与存储B.加工与存储C.提取与加工D.编码与加工正确答案:B解析:工作记忆是指在对信息进行加工的同时将信息加以存储,即它具有加工与存储双重功能。
4.幻想是( )的一种特殊形式。
A.再造想像B.创造想像C.无意想像D.空想正确答案:B解析:幻想是一种指向未来的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像。
四个选项的含义分别是:再造想像是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等的提示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像是根据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无意想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进行的想像;空想不以客观规律作依据,凶而不一定具有实现的可能。
所以幻想是创造想像的一种特殊形式。
5.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是( )。
在职攻读硕士联考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1)
(1/10)单项选择题
第1题
惠特海默是心理学的创始人。
A.格式塔
B.人本主义
C.认知
D.精神分析
下一题
(2/10)单项选择题
第2题
在练习曲线上我们可以看出技能形成过程中工作效率、活动速度和的变化。
A.灵活性
B.自动化
C.准确性
D.熟练化
上一题下一题
(3/10)单项选择题
第3题
看到天上的白云,将它们想象成草原上的羊群,这属于。
A.有意
B.再造
C.创造
D.无意想象
上一题下一题
(4/10)单项选择题
第4题
孩子连续弹奏钢琴30分钟,父母允许他看电视10分钟,这种强化属于
A.定比间隔强化
B.定时间隔强化
C.不定比间隔强化
D.不定时间隔强化。
______
上一题下一题
(5/10)单项选择题
第5题
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的物体,这种现象称作。
A.真动知觉
B.似动知觉
C.幻觉
D.时间错觉
上一题下一题
(6/10)单项选择题
第6题
与意志的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在职考研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A. 描述行为B. 解释行为C. 预测行为D. 控制行为答案:D2. 以下哪个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3.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主要受以下哪个结构的驱动?A. 自我B. 超我C. 本我D. 他我答案:C4.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卡尔·罗杰斯B. 亚伯拉罕·马斯洛C. 莱昂·费斯汀格D. 弗洛伊德答案:C5. 以下哪个不是情绪的基本类型?A. 快乐B. 悲伤C. 愤怒D. 惊讶答案:D6.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行为的习得主要通过:A. 观察学习B. 模仿学习C. 直接经验D. 遗传答案:A7. 以下哪个是记忆的三个阶段?A.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B. 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永久记忆C. 永久记忆、短时记忆、感觉记忆D. 感觉记忆、永久记忆、长时记忆答案:A8. 以下哪个是人格特质理论的代表人物?A. 弗洛伊德B. 荣格C. 艾森克D. 马斯洛答案:C9. 以下哪个是自我效能理论的提出者?A. 班杜拉B. 皮亚杰C. 弗洛伊德D. 马斯洛答案:A10. 以下哪个是动机理论的分类?A. 生理动机与社会动机B.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C. 积极动机与消极动机D. 以上都是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是心理学研究的领域?A. 发展心理学B. 临床心理学C. 社会心理学D. 认知心理学答案:A, B, C, D12. 以下哪些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变量?A. 自变量B. 因变量C. 干扰变量D. 调节变量答案:A, B, C, D13. 以下哪些是心理测量的主要工具?A. 问卷B. 心理测试C. 观察记录D. 实验设备答案:A, B, C14. 以下哪些是情绪调节的策略?A. 认知重评B. 表达抑制C. 问题解决D. 社会支持答案:A, B, C, D15. 以下哪些是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A. 行为主义B. 认知主义C. 人本主义D. 精神分析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选择题 3. 名词解释4. 简答题 5. 论述题选择题每小题1分。
以下每道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
A.顶叶B.额叶C.颞叶D.枕叶正确答案:D解析:初级感觉区包括视觉区、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
它们分别接受来自眼睛的光刺激,来自耳朵的声音刺激,以及来自皮肤表面和内脏的各种刺激等。
它们是接受和加工外界信息的区域。
其中,视觉区位于顶枕裂后面的枕叶内,属布鲁德曼的第17区。
2.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是( )知觉。
A.运动B.空间C.方位D.时间正确答案:D解析:时间知觉是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时间知觉必须依赖一些媒介,即人总是通过某种衡量时间的媒介来反映时间的。
这种媒介包括自然界的周期性变化和其他客观的自然现象和计时工具,如太阳升落、月亮盈亏、季节轮换以及人类发明的时钟、日历等。
机体的生理状态,如人自身的呼吸、心跳、消化等生理活动的节律性变化也可以作为媒介。
3.工作记忆的3个组成成分是( )。
A.中央执行系统、视空间画板和语音回路B.感觉登记、适时记忆和长时记忆C.感觉登记、复述系统和中央执行系统D.感觉登记、视空间画板和中央执行系统正确答案:A解析:工作记忆是指在对信息进行加工的同时将信息加以存储,即它具有加工与存储双重功能。
它有3个组成成分:中央执行系统、视空间画板和语音回路。
一般认为,中央执行系统是工作记忆的核心成分,完成对存储信息的各种执行性加-T;视空间画板主要负责暂时存储视觉空间信息;语音回路负责以声音为基础的信息的存储和控制。
大量研究表明,工作记忆能力与许多复杂的认知技能,如阅读理解、言语理解、词汇学习、写作、逻辑推理和复杂学习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4.凡能引起个体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称为( )。
A.需要B.期望C.驱力D.诱因正确答案:D解析:凡能引起个体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称为诱因。
在职攻读硕士联考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7)
(1/10)单项选择题
第1题
神经细胞发生一次冲动之后,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对任何刺激不做反应,这叫做。
A.电位差
B.不应期
C.极化状态
D.去极化状态
下一题
(2/10)单项选择题
第2题
一种强烈的、暴风雨般的、激动而短促的情绪状态是。
A.激情
B.应激
C.理智感
D.心境
上一题下一题
(3/10)单项选择题
第3题
人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基本材料是。
A.感知
B.记忆
C.想象
D.表象
上一题下一题
(4/10)单项选择题
第4题
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再以相同的方式作出反应的能力是。
A.一般能力
B.创造能力
C.模仿能力
D.特殊能力
上一题下一题
(5/10)单项选择题
第5题
受遗传影响最大的个体心理特征是。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智力
上一题下一题
(6/10)单项选择题
第6题
味觉属于。
1.长时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是()。
A.语义编码
B.声音编码
C.视觉编码
D.形象编码
参考答案:A
2.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
A.绝对感受性
B.差别感受性
C.差别阈限
D.绝对阈限
参考答案:A
3.个体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智力属于()。
A.流体智力
B.晶体智力
C.成分智力
D.情境智力
参考答案:B
4.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称为()。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注意
参考答案:A
5.“悲伤由哭泣引起,愤怒由打斗而致”的看法来自()。
A.康南的丘脑学说
B.詹姆士一兰格理论
C.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学说
D.伊扎德的动机-分化理论
参考答案:B
6.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法,直至选择有效的一种,这称为()。
A.逆向搜索策略
B.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C.算法策略
D.爬山法
参考答案:C
7.在人的心理活动和外部活动中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点称为:()。
A.性格
B.气质
C.态度
D.情感
参考答案:B
8.对问题和资料进行的探索和思考属于创造性思维的:()。
A.准备期
B.酝酿期
C.豁朗期
D.验证期
参考答案:B
9. 在人脑中同现的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的形象是()。
A.表象
B.想象
C.知觉形象
D.梦
参考答案:A
10. 类勒认为人类短时记忆的容量是()个单位信息。
A. 7
B. 7±2
C. 6±1
D. 6±3
参考答案:B
11.“最近发展区”概念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提出的。
A.鲁利亚
B.维果斯基
C.达维多夫
D.列昂节夫
参考答案:B
12.负强化是指()
A.呈现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概率的程序
B.呈现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概率的程序
C.撤消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概率的程序
D.撤消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概率的程序
参考答案:D
13.斯金纳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条件是()。
A.模仿
B.认知结构
C.线索
D.强化
参考答案:D
14.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的心理学家是()。
A.布鲁纳
B.加涅
C.布卢姆
D.奥苏贝尔
参考答案:C
15.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
A.强化
B.平衡
C.同化
D.顺应
参考答案:C
16.吉布森的“视崖”实验,主要用来研究婴儿的()。
A.深度知觉
B.视敏度
C.方位知觉
D.图形知觉
参考答案:A
17.采用两难问题研究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者是()。
A.维果斯基
B.皮亚杰
C.艾里克森
D.柯尔伯格
参考答案:D
18.在皮亚杰所说的感知运动阶段,儿童认知或思维中尚不具有的特点是:()
A.客体永久性观念的形成
B.在动作层面上区分手段和目的
C.初步理解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D.掌握了守恒的概念
参考答案:D
19.格赛尔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主要是为了说明()。
A.教育训练对于动作发展的关键作用
B.机体成熟是动作学习的基础
C.相同的遗传导致类似的动作发展水平
D.教育训练对动作发展不起作用
参考答案:B
20.艾里克森认为2-4岁儿童的主要心理冲突是()。
A.信任对怀疑
B.自主对羞怯
C.主动对内疚
D.勤奋对自卑
参考答案:B
21如果一个测验间隔两个月后再施测于同一个群体,两次结果高度一致,可以肯定该测验是()
A.可信的
B.有效的
C.统计上显著的
D.可推广的
参考答案:A
22某教师的试卷经常超出授课范围,该试卷的()一定低
A.信度
B.预测效度
C.内容效度
D.观念效度
参考答案:C
23下列测验中属于情境测验的是()
A.主题统觉测验
B.卡氏儿童社会行为量表
C.品格教育测验()
D. 16种人格因素测验( 16PF)
参考答案:C
24系统误差对测验的影响可以表述为:()
A.影响信度不影响效度
B.影响效度,不影响信度
C.既影响信度又影响效度
D.既不影响信度也不影响效度
参考答案:B
25对一个测验中题目间一致性的估计属于()。
A.重测信度
B.分半信度
C.同质性信度
D.评分者信度
参考答案:C
26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是()。
A.第一印象
B.首音效应
C.印象形成
D.近因效应
参考答案:B
27艾斯沃斯的“陌生情境”法用于研究儿童的()。
A.依恋
B.道德认知
C.自我
D.观点采择
参考答案:A
28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之间的稳定联系,这体现了归因的()。
不变性原则 B.特异性原则 C.一致性原则 D.折扣原则
参考答案:A
29根据维纳归因理论,努力程度属于影响成败的:()
A.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
B.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
C.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
参考答案:B
30印象形成中的近因效应指()。
A.容易形成第一印象
B.对于形成最近印象
C.新获得的信息作用更大
D.原有信息作用更大
参考答案:C
析因设计表示:()
A.有2个因素,每个因素各有3个水平
B.有3个因素,每个因素各有2个水平
C.有3个区组,各接受2种处理条件
D.有2个区组,各接受3种处理条件
参考答案:B
32.实验设计时设立对照组的主要目的之一是()
A.操作自变量
B.测量因变量
C.控制无关变量
D.增加实验被试
参考答案:C
33.一列等距正态变量的测量数据,另一列二分名义变量的资料,若两列变量线性相关,应使用()计算其相关系数。
A.积差相关
B.点二列相关
C.二列相关
D.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参考答案:B
×2×2因素实验设计共有()种实验处理。
参考答案:D
35.以下统计量中,用于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是()。
A.全距
B.方差
C.标准差
D.平均数
参考答案:D
36.某测验分数服从正态分布,其平均分数为65分,标准差5分,问分数在60与70分之间的人数占全体老先生总人数的百分比为()
参考答案:D
37.由5名教师对某班级30名学生的行为表现做等级评定,若要考查这5名教师评定结
果的一致性,应计算()。
A.积差相关系数
B.多系列相关系数
C.肯德尔和谐系数
D.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参考答案:C
38.将一组数据按数值大小排序,位于序列中间的是()。
A.众数
B.中数
C.算术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参考答案:B
39.有一组数据表示的是一次英语考试中每个学生在班级的名次,对这种数据()。
A.可以进行加减乘除
B.不能进行加减乘除
C.可以加减不能乘除
D.可以乘除不能加减
参考答案:B
40.对两列线性相关的等级数据计算关联程度应采用()。
A.皮尔逊相关
B.斯皮尔曼相关
C.点二列相关
D.二列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