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音乐流派与管弦乐队
- 格式:pdf
- 大小:4.05 MB
- 文档页数:19
一、笔记部分:1.什么是交响曲: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交响曲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是共响、合音之意,指音与音之间和谐地结合以及彼此协调的歌唱。
在古罗马时期,主要指器乐作品。
文艺复兴时期是指大型声乐作品中的器乐部分,如前奏曲、间奏曲等,17世纪《音乐全书》标志着交响乐真正的脱离开声乐作品进入纯器乐体裁,巴洛克时期的歌剧序曲在这一时期也叫交响曲,真正意义上的交响曲则是在维也纳古典时期形成并发展的。
2.交响曲的作用:能够通过种种音乐的对比、变化、发展揭示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人们的思想心理、感情体验。
它是一种规模庞大、音响丰富、感情绚丽、富有戏剧性与表现力的大型管弦乐套曲。
3.交响曲内部结构:一般按照四个乐章的管弦乐套曲形式写作,第一乐章为奏鸣曲曲式快板,第二乐章为抒情慢板,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谐谑曲,第四乐章为快板或极板的终曲。
但也有的交响曲乐章数多余或少于四个,有的交响曲还带有合唱或独唱。
4.什么是交响音乐:是指用管弦乐队演奏的管弦乐。
5.交响乐队(管弦乐队)的组成:用管乐器与弦乐器共同演奏乐曲的乐队叫做管弦乐队。
6.交响乐队(管弦乐队)的编制:有几十人的小编制及上百人的大编制乐队,百人左右的大编制才能叫交响乐队。
交响乐队的乐队编制根据时代、作曲家、演出场所的不同而常有变化,标准的乐队编制一般为90人-110人。
7.交响乐队的组成部分:乐器群所占比例乐器种类弦乐器约60% 第一、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木管乐器约15% 短笛、长笛、单簧管、低音单簧管、双簧段、英国管、大管、低音大管铜管乐器约15% 圆号、长号、小号、大号打击乐器约10% 定音鼓、大鼓、小鼓、铃鼓、响板、木琴、三角铁、钹、锣中琴、钢片琴其他竖琴、钢琴、风琴、萨克管知识积累:①曲式就是段落②交响乐来源于希腊③奏鸣曲:引子-呈示部-展开部④海顿是世界交响乐之父⑤交响音乐有双管编制、三管编制、四管编制⑥维也纳古典乐派是描写封建时期的社会大背景,1750-1820⑦浪漫派音乐史个人性、自传性的体裁⑧民族主义音乐1800-1900⑨伴奏乐队由几支琉特琴、维沃尔、一台竖琴和一台古钢琴组成。
名词解释:1.康塔塔康塔塔的原文是cantata意思是“被唱的”,是由宣叙调、咏叹调、二重唱和合唱等组合而成的声乐套曲。
2.圭多·达雷佐约997-1050,中世纪杰出的音乐理论家和实践教育家,主要著作为《辨及微芒》。
书中不仅讨论了古代音乐理论问题,还记录了他发明的唱名法、音阶体系等。
主要贡献是纽姆四线谱,开拓了欧洲音乐记谱法的新纪元,在音乐史上有无法估量的价值。
3.曼海姆乐派18世纪中叶,德国曼海姆的普法尔茨选帝候卡尔·泰奥多尔的宫廷里集中着一批音乐家,为首的约翰·斯塔米次任宫廷乐队指挥,开创了新的乐队音乐风格,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交响音乐奠定了基础。
(主要音乐风格特征有:渐强减弱代替强弱对照;出其不意的特强;在高潮后突然休止;该复调织体为主调织体;写出全部声部代替通奏低音。
在“快-慢-快”三乐章中加进小步舞曲,并在快板乐章中引进对比主题的展开,为古典奏鸣曲式打下了基础。
)4.无词歌是按照歌曲体裁和形式特点写作的小型器乐曲,常有一个歌唱性的旋律,配以抒情歌曲常用的伴奏音型。
听似歌曲,但没有歌词。
5.流浪艺人流浪艺人是浪迹四方的音乐和杂技表演者。
德国的“高克勒”法国的“戎格勒”英国的“吉格勒”和“格里曼”都是这种流浪艺人。
流浪艺人来自民间,他们的音乐深深植根于民间音乐。
流浪艺人是自古至今的世界各地的社会现象。
6.弥撒曲为弥撒仪式中歌唱部分所写作的音乐成为弥撒曲。
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教堂音乐最重要的音乐体裁。
(或说,是宗教音乐中一种重要的体裁)类型众多,有“大弥撒曲”或“庄严弥撒曲”,“小弥撒曲”,“奉献弥撒曲”,“音乐会弥撒曲”等。
7.五人强力集团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核心组织。
1857-1862在彼得堡逐渐形成。
成员有巴拉基列夫、鲍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8.喜歌剧喜歌剧又称“谐歌剧”,和正歌剧相对立的歌剧种类。
盛行于十八世纪。
题材取自日常生活,音乐风格轻快幽默。
一:真实主义歌剧:19世纪末,音乐家们以真实主义文学为鉴,向现实生活索取题材,以下层小人物作为歌剧的主人公,以他们生活作为舞台表现的中心,产生了真实主义歌剧。
从某种意义上讲,真实主义歌剧的产生是意大利人对瓦格纳乐剧的一种反抗。
真实主义歌剧具有后期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它反对歌剧采用虚幻的神话题材,也反对篇幅无限制地扩展以及音乐的重蚀繁杂的夸张,主张取材与现实生活,特别是描写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力求简洁明快的手法,组织起强烈的戏剧场面。
真实主义歌剧也具有局限性,它侧重对现实生活作直观的反映,没有触及社会矛盾的本质,与真实主义文学相比还缺乏思想深度。
真实主义歌剧的出现,以它的真实和朴质,动人的的特点以及浓厚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抵抗了瓦格纳的影响,使意大利歌剧重新走上了传统之路。
(代表人物:普契尼,马斯卡尼)。
二:无终旋律,是德国音乐家瓦格纳在他的乐剧中采用的一种音乐手法。
在以这种音乐手法所写成的戏剧中,音乐没有咏叹调、宣叙调的之分,自始至终不停向前发展。
声乐富有朗诵性,在叙述的同时也带有抒情性,这种不间断连贯发展的乐剧音乐形式被称为“无终旋律”。
三:交响曲:是器乐体裁的一种,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奏鸣曲型)套曲。
交响曲的前身是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歌剧序曲(sinfonia),18世纪上半叶作曲家们采用意大利歌剧序曲的快—慢—快结构谱写管弦乐作品,并将其称为交响曲。
从此,交响曲逐渐取代了巴罗克风格的乐队协奏曲,成为音乐会中主要的器乐形式。
四:交响诗(symphonic poem):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脱胎于19世纪(1 850年)的音乐会序曲,强调诗意和哲理的表现。
交响诗的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
交响诗是一种自由形式的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它的前身是音乐会序曲。
交响诗在构思上,或体现一个哲学思想,或体现一种诗的意境,或和一定的文学题材相联系。
交响诗创始于十九世纪中叶,创始者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
欧洲音乐史古希腊音乐古希腊音乐是只记录旋律的单声部音乐,它几乎全部是即兴表演,形式完美的希腊音乐总是与诗歌、舞蹈结合在一起,音乐的旋律、节奏与诗歌的韵律紧密结合,并伴随有规定的舞蹈。
(1)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2)抒情诗:原指和着里尔琴而唱的诗歌,由抒情诗人自创自唱,分为笛歌和琴歌两种,笛歌用阿夫洛斯管伴奏演唱,琴歌用里尔琴伴奏演唱(3)颂歌:是为重大仪式写作的诗歌,运用华美的合唱形式,唱时伴有舞蹈和乐器演奏。
(4)悲剧:是由酒神颂歌发展而来,古希腊悲剧的含义在于“严肃”,常取材于神话传说和荷马史诗,主题常是英雄人物与不可抗拒的命运之间的冲突,表达了古希腊人民命运作斗争的坚强意志。
悲剧是戏剧、诗歌、音乐和舞蹈合而为一的综合艺术形式。
(5)著名的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6)喜剧:源于酒神祭典上的狂欢歌舞,最初只是礼俗打诨的滑稽剧,公元前6世纪具有诗歌的结构和合唱歌队,初具喜剧的形式。
其发展可分为旧喜剧、中喜剧和新喜剧三个阶段。
最著名的喜剧作家是旧喜剧时期的阿里斯托芬。
(7)记谱法:古希腊字幕记谱法(8)乐器:弦乐:里尔琴;管乐:阿夫洛斯管(9)古希腊的哲学家有: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赛诺斯(10)古罗马音乐:它是一种庆典化、娱乐化和实用化的音乐,是罗马阶级统治的工具。
主要乐器有:管乐器:提比亚、图巴号、圆号、科尔努;还有科特西比乌斯发明的管力水风琴中世纪教会音乐(1)格里高利圣咏罗马天主教会的圣咏,是中世纪教会音乐的核心,俗称“格里高利圣咏”或“格里高利素歌”。
内容选自《圣经》,用拉丁文演唱,为单声部歌词。
它是不分小节的无伴奏圣歌。
它吸收有严格的旋法规范,用八种教会调式,用纽姆谱记录,通常分为两类宣叙性和旋律性。
有三种主要的旋律形式:音节式、咏唱式、花腔式。
(2)弥撒是最庄严的宗教音乐仪式,由诵经祈祷和圣咏歌唱等项目组成,其内容主要是赞美基督耶稣在十字架上献身的牺牲精神。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附答案(典型题)单选题(共30题)1、“学生本位原则”包括两层含义,分别是()。
A.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B.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C.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D.面对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答案】 A2、京剧《铡美案》中秦香莲的角色行当是()。
A.老旦B.青衣C.闺门旦D.刀马旦【答案】 B3、“强力集团”又称“五人团”,是19世纪中期出现的一个作曲家小组,成员包括巴拉基列夫、鲍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
其中,()是小组的发起人以及核心。
A.巴拉基列夫B.鲍罗丁C.穆索尔斯基D.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答案】 A4、“在欣赏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的欢乐颂时,姜老师引导学生听辨演奏该主题的不同主奏乐器”,此环节关注的重点是A.音高B.速度C.音色D.力度【答案】 C5、马思聪的小提琴曲《思乡曲》出自下列哪部作品?()A.《第一回旋曲》B.《西藏音诗》C.《牧歌》D.《内蒙组曲》【答案】 D6、下列选项中,关于奏鸣曲的描述有误的是()。
A.奏鸣曲式适于表现音乐形象的矛盾、冲突以及戏剧性的发展B.呈示部维持在主调不会转调C.展开部是奏鸣曲中调式最不稳定的部分D.再现部需要回归奏鸣曲的主调【答案】 B7、下列不属于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是()。
A.竹笛B.长笛C.梆笛D.曲笛【答案】 B8、下列作品中属于音乐剧的是( )A.《茶花女》B.《达芙妮与克罗埃》C.D.《沃采克》【答案】 C9、广义的课程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
选()A.教学气氛、教学进程B.教学活动、教学进程C.教学经验、教学活动D.教学活动、课程进程【答案】 B10、在音乐课上,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了舞剧《睡美人》,请学生说出看完后的感受。
之后,教师讲解了该音乐作品的风格及历史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音乐流派、作曲家。
欧洲各时期的音乐巴洛克时期1、巴罗克——一词源于葡萄牙语,意为“形状不规则的珍珠”,是十四世纪西方建筑、雕塑艺术中奇异、变形、夸张甚至荒诞的风格,音乐沿用这个词,实指巴罗克音乐用流利酣畅得多声部旋律、鲜明的强弱对比和音色的对比等。
2、巴罗克时期音乐的旋律:乐句长短不以,主题较长,无论声乐或器乐,旋律都空前的华丽复杂,有相当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节。
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一样,曲调带有形象性、色彩性的特征,引人注目的是,旋律中有明显的和声属性。
3、巴罗克时期音乐的节奏:有两种节奏——自由节奏和律动鲜明规整的节奏前者用于宣叙调、前奏曲、托卡塔,后者用于咏叹调、赋格等两种节奏在一个乐章中保持适中,这两种节奏还常搭配使用。
4、巴罗克音乐的调是:大小调体系取代教会体系。
5、巴罗克时期的和声:数字低音普遍使用,新的和声观念理论建立,已形成了完整的以主、属、下属为中心的功能和声体系,利用不协和音使调性转换,并使和声的进行富有情感的色彩,十二平均律在十七世纪的发明与和声体系的充分发展有密切关系。
6、巴罗克时期的音乐情绪:在一个乐章内保持一种基本情绪,各乐章间形成对比,乐章常是快慢交替的。
7、通奏低音——巴罗克时期特有的作曲手段,在键盘乐器的乐谱低音声部,表上明确音并表以说明其上方和声的数字,演奏者根据这种提示奏出低音和和声,而该和弦的排列有演奏者自己选择,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的分离感,也是数字底音的主要表现。
8、巴罗克时期的织体:复调织体占主要地位,写作技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峰,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不同,它是建立在和声基础上的对位,同时也有许多作品采用主调织体。
9、巴罗克时期的乐队结构:弦乐、管乐演奏音乐的旋律声部,古钢琴奏出通奏低音。
10、巴罗克时期的音乐体裁:声乐:弥撒、经文歌、众赞歌、格局、清唱剧、康塔塔、受难乐以及各种独唱合唱。
器乐:前奏曲、托卡塔、幻想曲、变奏曲、奏鸣曲、组曲、赋格、协奏曲。
1.巴洛克:从大约1600年到1750年这一个半世纪,在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巴洛克时期。
简答题简述近代欧洲音乐发展的概括:近世欧洲的四个分期,可图示如下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现代时期1600年1750年1820年1900年自巴洛克时期到现代,共历时400年,其中巴洛克时期历时150年,是复调音乐的盛期,也是宗教音乐的衰期。
主要代表人物有两位:巴赫,亨德尔,都是德国人。
古典主义历时70年,主调音乐崛起,人文主义登场,重理性的美学思潮上扬。
主要代表人物有三位: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前两者奥地利人,后一德国人。
浪漫主义历时80年,主调音乐,人文主义继续,重感情和想象的美学思潮滚滚。
代表人物:奥地利舒伯特,波兰肖邦,匈牙利李斯特,德国舒曼,法国柏辽兹,俄国的柴可夫斯基等现代时期自1900年至今,世纪范围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期。
反传统(逆向思维),多元化(扩散思维)等意识膨胀,众多派别并驾齐驱;更有继之而起,难于定义的“后现代”派种种,但他们都面临着时间的磨砺,筛选,和历时的考验。
清唱剧与康塔塔都是声乐体裁,简述它们的异同之处:清唱剧:最初如同歌剧,有人物粉墨登场的表演,后来只唱不表演,是为清唱剧。
康塔塔:一种大型的声乐形式,是意大利Cantata的音译(无合适的对应译词),为“用人声演唱之意”,与奏鸣曲Sonata,即“用器乐演奏之意”相对。
异:就内容看,清唱剧最初为宗教内容,称“神剧”,而康塔塔除最为世俗内容;就篇幅看,清唱剧唱剧大于康塔塔;就戏剧性看,清唱剧强于康塔塔。
同:都产生于17世纪初的意大利,都由旋律性弱的宣叙调,旋律性强的咏叹调,重唱,合唱,管弦乐构成。
另外,二者都着力于开掘管弦乐的表现力。
如海顿的《创世纪》中有海浪,溪流的景物描写,以及雄鹰,云雀,狮,虎,马,牛,羊等动物形象的塑造;普罗科菲耶夫的康塔塔《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中对激战的描写等,更加交响化。
随着世事的演进,现今这两种声乐套曲彼此区分已不大,宽泛的看,它们也就是一种带戏剧性的洋名大合唱而已。
“Mariah Carey(流行),Shania Twain(乡村),Gloria Estephan(拉丁),Aretha Franklin (灵歌),乡村、节奏、波普,然后产生合一的摇滚主要有分黑白人两种,黑人: jazz Bruce Soul R&B(节奏布鲁斯) Hiphop rap;白人:流行、摇滚、乡村、电子等等。
十大欧美音乐类型的介绍⒈ R&B(HIP-HOP)R&B的全名是Rhythm & Blues,一般译作"节奏怨曲"。
广义上,R&B可视为“黑人的流行音乐”,它源於黑人的Blues音乐,是现今西行流行来和摇滚来的基础,Billboard杂志曾介定R&B为所有黑人音乐,除了Jazz和Blues之外,都可列作R&B,可见R&B的范围是多么的广泛。
近年黑人音乐圈大为盛行的Hip Hop和Rap都源於R&B,并且同时保存着不少R&B成分。
⒉ RAP<说唱乐>说唱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黑人音乐根源中吟咏的段落中,到了70年代说唱乐正式确立了自己的风格,其中最主要的功劳要归根于当时流行的迪斯科舞厅中的DJ们,他们将黑人当时正在风行的FUNK节奏混入流行的迪斯科节奏中,并且在唱片机上反复重复同一张的唱片的内容,做自己的LOOPS,随着那些在现在广为人知和DJ们普遍应用的“打碟”法出现,说唱开始被街头黑人文化所流传,并且衍生出相当丰富的分支,诸如西海岸说唱乐(West Coast Rap)、南部说唱乐(Southern Rap)、流行说唱乐(Pop Rap)、老派说唱乐(Old Schold)、中西部说唱乐(Midwest Rap)、拉丁说唱(Latin Rap)、硬核说唱(Hardcore Rap)、黑帮说唱(Gangsta Rap)、外来说唱乐(Foreign Rap)、东海岸说唱乐(East Coast Rap)、过渡说唱乐(Crossover Rap)、喜剧说唱乐(Comedy Rap)、基督教说唱(Christian Rap)、另类说唱乐(Alternative Rap)等等,我们现在所谓的HIP-HOP正是由这些流派综合了当今流行元素而诞生的新词汇。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一)简述: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整体风格特征•音乐从教堂步入宫廷,并逐步走向社会,走向民众。
•不再以复调手法为主,采用的是主调音乐形式。
加强了旋律与和声的对应,建立起“主—下属—属—主”的功能和声进行。
•确立曲式分段式结构原则,形成方整型乐句结构。
•主题动机式发展。
•“通奏低音”被明确的乐器记谱取代。
•追求客观的美,拓宽了音乐的表现范围和表现力。
•新型的器乐体裁——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四重奏上。
(二)古典主义时期划分•前古典时期(Pre-Classical)1720年之前:也称后巴洛克时期•维也纳古典时期(Viennese Classical)古典主义高峰(High Classical),主要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作曲家为代表一、前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声乐创作喜歌剧格鲁克歌剧改革•器乐创作早期交响乐的发展1.主观题:前古典主义时期•简述格鲁克和他的歌剧改革。
•简述喜歌剧的产生与发展。
•简述室内乐的产生及其发展。
•简述协奏曲的发展。
•曼海姆乐派的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简述交响曲的产生、发展及其特征。
2.简述意大利喜歌剧(opera buffa)的兴起•从17世纪中叶开始,在意大利正歌剧三幕之间,插入了插科打诨的“幕间剧”(intermezzo),后来逐渐独立成剧。
•喜歌剧取材于日常生活,演出形式短小精悍,与民间音乐、通俗流行歌调联系较紧,所以深受市民的喜爱。
•佩格莱西(Giovanni Battista PERGOLESI,的喜歌剧《女仆作夫人》(La Serva Padrona,1733)•剧作家哥尔多尼(Goldoni,1707-1793)的剧本写作提升了文化层次。
3.简述法国喜歌剧(Opera comique)之争•1715年,“巴黎喜歌剧院”,上演平民大众剧目。
•1752年,佩格莱西《女仆作夫人》在巴黎上演,引起了喜歌剧之争。
•反对者:以“皇家音乐研究院”为首的法国大歌剧的支持者们极力否认喜歌剧的艺术价值,认为它是一种粗俗的歌剧艺术,不应登大雅之堂。
西方音乐史上的流派西方音乐史可划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二十世纪七个历史时期。
在这七个大的历史时期中,涌现了很多规模不一、特色纷呈的的音乐流派,它们的历史成为西方音乐史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某些历史时期中,某一乐派的历史就已构成那一时期音乐史的全部。
中世纪巴黎是12、13世纪欧洲的学术中心,也是欧洲音乐文化的中心。
随着1163年新圣母院的奠基,这里成为复调音乐创作最活跃的前沿。
西方音乐史上第一个声名显赫的乐派——巴黎圣母院乐派应运而生,这一乐派的大师们为复调音乐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他们广泛地运用节奏模式手法,对复调节奏的记谱和写作加以创新。
他们主要创作有华丽装饰的奥尔加农和节奏规整的第斯康特。
巴黎圣母院乐派的代表人物是莱奥南和佩罗坦。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音乐时同尼德兰乐派息息相关。
15、16世纪一大批出自北欧低地国家的音乐家被17世纪的西方音乐史学家称为“尼德兰乐派”,并被区分为第一、第二和第三尼德兰乐派,分别以迪费、奥克冈和若斯坎为首。
从20世纪初开始,西方音乐史学家们在研究中认为,勃艮第乐派就是尼德兰第一乐派,法-佛兰德乐派就是尼德兰第二、第三乐派。
1400—1450年间,勃艮第公国的王侯们热衷于音乐,他们吸引、雇佣了大批音乐家为他们工作。
这些音乐家们最擅长的体裁是世俗歌曲“尚松”;最重要的成就是确立了大型宗教体裁“弥撒曲”五部分的常规写作模式。
这一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是邓斯泰布尔、杜费和班舒瓦。
法-佛兰德斯乐派是指15世纪中叶至1600年活跃在这一地区的音乐家,由于当时这一地区又被称作尼德兰,因此这一乐派又被视作尼德兰第二、第三乐派。
这一乐派的代表人物有奥克冈、比斯努瓦、若斯坎、奥布雷赫特、伊萨克、拉絮斯、蒙特等。
法-佛兰德斯作曲家的智慧和努力,使得复调音乐发展到盛期。
由于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作曲家们开始探索将世俗曲调作为弥撒曲和经文歌的定旋律,并常常写作尚松、牧歌、维勒莱等世俗体裁。
国外主要音乐流派西欧音乐在古希腊时曾一度兴盛,但到中世纪,音乐被教会和封建统治阶级所垄断,成为他们宣传宗教、麻痹人民、巩固封建统治的工具,专业作品大多是教堂用的圣咏曲。
到十六、十七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器乐曲、歌剧相继出现,音乐才开始进入剧场,转向市民。
到十八世纪,音乐逐渐摆脱宗教的束缚,作曲家受文艺复兴思想的影响,作品逐渐着重人性的体现和人民生活的反映,创作技法也日趋丰富和精深,遂开始西欧古典音乐黄金时代。
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达,乐器也逐步改进和完善,广大群众成为演出的对象,加上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音乐艺术获得很大发展。
从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的今天,短短二、三百年间,对世界音乐具有深远影响的大音乐家辈出,闻名世界的优秀的音乐作品(名著)也大量产生。
在创作思想和音乐风格的先后变化方面,则形成不同的流派。
主要有古典乐派"(十八世纪),浪漫乐派(十九世纪),民族乐派(十九世纪下半叶),和二十世纪起至今的现代乐派(包括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印象乐派与二十世纪的表现主义、原始主义、新古典主义、十二音体系、序列音乐、具体育乐等形形色色的流派)。
历史上著名的音乐家基本上分属于各个不同的流派,但也有兼具不同流派的特点或先后进行不伺流派音乐的创作的。
即便是同属于一个流派的作曲家,他们的作品也是各有其民族特点和个人音乐风格特色的。
(一)古典乐派出现于十八世纪初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
主要作曲家有亨德尔、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及歌剧作曲家格鲁格等人。
他们受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其音乐创作力图摆脱教会和封建宫廷的束缚,倾向自由、民主和人造主义。
作品着重体现新兴的市民阶层的精神面貌。
创作方法讲究乐曲的结构严谨、形式完美、昔响和谐与逻辑严密。
曲风大都淳朴、严肃、稳重,崇尚理性,而对情感的表现较含蓄内在,器乐曲多是无标题音乐。
赋格曲、奏鸣曲式、交响曲、室内乐以及歌剧等体裁和曲式均于此时期奠定了完美的基础。